高考语文知识考点—古诗文篇

时间:2025-01-01 03:51:24 作者:lhwzh861017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lhwzh86101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高考语文知识考点—古诗文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古诗文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高考的高频语文考点知识

高考的高频语文考点知识整理汇总

高考语文复习必背文言文知识

第一,古今异义

文言文词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中的“智力”是“智谋”和“力量”的意思。“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中的“妻子”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智力”“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一般都是单独使用的。

学过的文言文中,这样的词汇比比皆是,同学们要善于搜集和整理。如,中国、江河、亲戚、非常、绝境、无论、无日、殷勤、更衣、豪杰、往往、何苦、鱼肉、肉食、不过、其实、春秋、垄断、美人、左右、约束、大风、一切、烈士、牺牲、交通、宣言、扶老、秋天、留意、举手、老子、鞠躬、小生、一毛、怠慢、口舌、丈人、痛心、不好、风流、操持、学者、开张、妖怪、有意、地方、山东、人情、把握、致意、从容、便宜、无赖、慷慨、故事、南面、老大、可怜、小子、逢迎、斗争、同志、活人、束手、知道、指示、行为、祖父、会计、作文、晓畅、具体、前进、即使、或者、作息等等。

以上列举的词汇,可以分类记忆,也可笼统记忆。分类共有6种:1、两个单音词组合,如“智力”、“妻子”;2、词义扩大,如“中国”、“江河”;3、词义缩小,如“亲戚”;4、词义转移,如“婚姻”;5、词义弱化,如“痛心”;6、偏义复词,如“作息”。无论采用哪一种记忆,最好的方法是用例句形式。同学们将带有这些词汇的句子抄录下来,并注明其“古义”,记在脑海里,久而久之,便形成能力。

第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汉语词汇中的普遍现象,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更多,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如何掌握一词多义呢?

一要“因文定义”。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阅读古今文章的准则。比如,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书:1、乃丹书帛曰(书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盛:1、西湖最盛(华美)2、今春雪甚盛(多)。等:1、公等遇雨(各位);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或:1、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有的`人);2、一食或尽黍一石(有时)。苟:1、苟富贵,无相忘(假如,如果);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只要)。易: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改变);2、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谢:1、为我谢曰(致意);2、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二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如,负、亡、见、从、令、让、权、夷、迁、多、伐、行、休、观、寻、序、极、事、奉、被、齿、服、图、尚、使、货、备、经、审、将、居、顾、封、修、信、适、复、拜、度、除、绝、贾、乘、称、造、资、案、疾、朔、唱、售、断、旋、率、属、绳、朝、策、善、靡、微、引等等。

第三,假借义

假借,六书之一。音同而义异的借音字。许慎《说文解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就是说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中学语文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假借与通假等同起来,不再细化。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本无其字”,后者“本有其字”。这里我们姑且统一使用教材的提法。

教材中的这种情况很多。如,1、“不”通“否”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2、“禽”通“擒”。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4、“反”通“返”。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列传》)5、“见”通“现”。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6、“具”通“俱”。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7、“要”通“邀”。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8、“受”通“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9、“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0、“生”通“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11、“菁”通“精”。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2、“逝”通“誓”。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硕鼠》)等。

第四、虚词。

虚词是同实词相对的一些词。它在汉语语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实词,主要辨别它的意义;对于虚词,则要辨别它的用法。文言虚词有几百个,使用频率很高。常见的文言单音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耳、故、或、既、然、遂、已、矣、安、但),这里所列举的虚词比《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多10个(斜线后)。

高考的文言文知识点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 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 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絮青缭白(青山, 自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整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 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 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 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 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 种游戏方式

11、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后 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 表示 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喝, 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 表转折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3)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4)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5)惑而不从师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7)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8)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0)悠悠乎与颢气俱, 而莫得其涯

(11)而不知其所穷

(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13)小学而大遗

2、连词, 表修饰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吾尝跂而望矣

(3) 登高而招

(4) 顺风而呼

(5)则群聚而笑之

(6)倚歌而和之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8)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9)攀援而登, 箕踞而遨

3、连词, 表递进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 表并列

(1)蟹六跪而二螯.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 表承接

(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吾从而师之

(4)择师而教之

(5)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

(6)拔草而坐,倾壶而醉

(7)卧而梦

(8)觉而起, 起而归

(9)自远而至

6、连词, 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7、连词 , 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 “己 ”运用,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 焉

1、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兼词, 于之, 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 于之, 从这里)

3、积善成德, 而神明白得, 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 了)

(三)之

1、代词.

(1)青, 取之于蓝 (代靛青)

(2)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 “冰” )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 这)

(6) 郯子之徒 (代词, 这)

(7)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 他, 指代李蟠)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 它)

(9)耳得之而为声(代词, 它)

(10)取之无禁, 用之不褐(代词,它们)

(11)始指异之(代词,它, 指西山)

(12)故为之文以志(代词, 它, 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13)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

2、助词.

(1)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 无实义)

(2)彼童子之师(的)

(3)非蛇蟠之穴, 无可寄托者(的)

(4)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6)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7)则凡数州之土壤, 皆在任席之下(的)

(9)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10)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4)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5)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9)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1.我们国家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他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和思想主张收录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之中。

2.庄子是我们国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逍遥游》。

3.屈原是我们国家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们国家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国家文人独立创作诗歌的开始,他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叫楚辞,又叫骚体诗。他用这种诗体创作了我们国家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另有代表作《九歌》《九章》《天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他的纪念日。

4.我们国家战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教育家是荀子,原名荀况,代表作是《劝学》

5.我们国家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八种体例,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年间约两千多年的历史,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因此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战国策》是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订的国别体断代史。

7.我们国家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8.《出师表》《隆中对》的作者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9.“三曹”是指东汉建安时期的父子诗人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曹丕的代表作有《燕歌行》,曹植的代表作有《七步诗》《白马篇》。

10.我们国家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代表作散文有《桃花源记》,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11.我们国家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是南朝宋代小说家刘义庆写作的《世说新语》。

12.我们国家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们国家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3.我们国家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

1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迥、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15.唐诗《回乡偶书》《登鹳雀楼》《凉州词》《春晓》《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分别是贺知章、王之涣、王之焕、孟浩然、王维。

16.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17.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其中韩愈为首。

18.杜甫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9.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的代表散文有《师说》《马说》《祭十二文》,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黔之驴》。

20.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有《卖炭翁》《钱塘湖春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21.《阿房宫赋》和《清明》诗的作者是杜牧,“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

22.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柳永和南宋的李清照(我们国家第一个女诗人),代表词作分别是《雨淋霖》、《声声慢》。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号东坡居士,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名作有《赤壁赋》;辛弃疾号稼轩,代表词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我们国家第一部也是最大的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24.《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六国论》《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的作者分别是北宋的范仲淹、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

25,我们国家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26.《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姜虁。陆游的代表诗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钗头凤》。

27.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高祖还乡》的作者分别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睢景臣。

28.“明清四大奇书”(又称中国小说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29.我们国家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 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我们国家第一部长 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们国家第一部长 篇章回体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

30.我们国家第一部神话长 篇章回体小说是明代小说家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

31.明代传奇剧《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清代传奇剧《长生殿》《桃花扇》的作者分别是洪昇、孔尚任。

32.“三言”小说是指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33.我们国家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

34.我们国家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我们国家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35.“晚清四大谴小说”是指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蘖海花》。

36.中国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7.我们国家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它是我们国家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38.我们国家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楚辞》,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梁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39.“乐府双璧”指的是北朝民歌《木兰辞》和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40.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

篇2:高考语文必考篇古诗文默写

必修一: 《劝学(节选)》 , 《师说》 , 《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

必修二: 《六国论》 , 《阿房宫赋》 ,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 《五人墓碑记》 ,《离骚(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 《谏太宗十思疏》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鸿门宴》

附:融会贯通

《秋水(节选)》 , 《非攻(节选)》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 《寡人之于国也》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 《蜀道难》

《登高》 , 《琵琶行并序》 , 《锦瑟》

《虞美人》 , 《蝶恋花》 , 《雨霖铃》

《声声慢》 , 《滕王阁序并诗》

《秋声赋》

必修五: 《陈情表》 , 《项脊轩志》

《长亭送别》 , 《抱任安书(节选)》

《渔父》 , 《逍遥游(节选)》

《兰亭集序》

高考常考古诗词名句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3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4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 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7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9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20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2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23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4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25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27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8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3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31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32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33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34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35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36 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7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3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9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4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1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

42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3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44 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45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关于高考古诗词名句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篇3:高考语文考点知识内容资料

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2、中国十部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4、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45、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46、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高考语文常见病句类型

01

搭配不当。主要包括动宾不搭配、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介宾不搭配等。例如:昨天的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其中,“打扫”与“整整齐齐”搭配不当。应该修改为:昨天的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02

语序不当。常见的有: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状语位于定语位置上、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例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应将“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03

成分残缺。主要包括主语残缺、宾语残缺。例如:通过小芳的介绍,使我认识了一位新的朋友。(这句话就属于主语的残缺,应该修改为:通过小芳的介绍,我认识了一位新的朋友。)

04

歧义。主要包括指代不明、一词多义等引起的句义不明。例如:教室没锁。(这句话中的“锁”就存在歧义。它既可以理解成名词“实物锁”,又可以解释为动词“锁住”。)

05

前后矛盾。指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自相矛盾。例如: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了。(“估计”和“一定”之间就存在矛盾。应该修改为:我估计他今天不会来了。)

06

重复。主要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语放在一起使用。例如:万一如果你走了,我该怎么办?(其中,“万一”和“如果”重复,二者保留其一即可。)

07

用词不当。指关联词、近义词等用错。例如:无论不知道自己的优点,才会自卑。(其中“无论”与“才”搭配不当,应该修改为:只有不知道自己的优点,才会自卑。)

08

分类不当。常见的有:作为并列关系出现,其实是包含关系。例如: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请自行购买。(其中“生活用品”就已经包含了“床上用品”,二者应去掉一个。)

09

两面偷变成一面,一面偷变成两面。例如:能否顺利通过高考,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句中“能否”是两面,而“肯定”是一面。)

10

多重否定句,前后肯定否定颠倒。例如: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缺少的,一是勇气,二是谋略不当。(其中“不当”与前面的“缺少”就构成了语病,应当去掉。)

11

偷换主语。例如:你只要好好学习,老师就会注意到你。(例句成功地将主语由“你”换成了“老师”。)

12

不符事实。例如:这家商店只经营床上用品,主要有床单、被罩、电风扇等。(其中,“电风扇”不属于“床上用品,与事实不符。)

篇4:高考语文知识点古诗文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6”>(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9\">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高三语文古诗文考点

高考语文必考考点

语文高考如何把握住古诗文重点

高考语文知识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桃花源记

高考政治考点

小升初语文复习知识【名人名言篇】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重点4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哲理篇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附加题考点盘点

高考语文知识考点—古诗文篇(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考语文知识考点—古诗文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