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前重点考点知识点高考

时间:2023-10-20 03:44:29 作者:mouse20999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mouse2099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历史考前重点考点知识点高考,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历史考前重点考点知识点高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历史考前重点考点知识点高考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原因: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增强,将侵略的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

经过:

1)1894年7月25日,丰岛战役,甲午战争爆发;

2)9月中旬,平壤战役大败;

3)黄海之战,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

4)10月,辽东半岛战役,日军攻占了大连、旅顺等地;

5)1895年初,威海卫炮台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篇2:历史考前重点考点知识点高考

联合国

(1)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2)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3)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

(4)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5)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

(6)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后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

国际联盟

(1)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2)建立: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国联盟约列入凡尔赛和约。191月,在日内瓦成立,为英法所操纵。

(3)宗旨:维护和平,制裁侵略。

(4)实质: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5)主要活动: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入侵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

(6)解体: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

美日关系

(1)1853年美国人柏利率舰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

(2)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不满,府院之争反映美日对中国的争夺。19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

(3)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损害美在华利益,美助蒋抗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在亚太地区角逐,最后美败日取胜。

(4)日本投降后,美为扩大在东亚的势力,派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偏袒侵华日军战犯,还保留了日本天皇制。

(5)二战后,美国大力在经济上扶植日本,尤其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进入70年代美日经济竞争剧烈,政治上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双方矛盾加深。

英美关系

(1)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2)1846年美国从英国手中取得俄勒冈。

(3)18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首先得到英国承认。

(4)一战后期,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企图与英法争夺战利品。

(5)一战后美国企图凭借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实现统治全世界的野心,同英国力图保持海上霸权,继续扩大殖民地的意图发生矛盾,英美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共同操纵会议,并共同策划反苏。国际联盟成立后,因受英法控制,美国没有参加。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通过《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6)一战后许多问题上英美采取相近态度或共同行动。如武装干涉苏俄革命,德国赔款问题和绥靖政策。

(7)二战爆发后,英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对打败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8)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霸权,打着反殖民主义旗号,排斥英法势力。英国无力与美抗衡,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

篇3: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

1.辨析不清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概念的内涵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对商周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理解错误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的等级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族权和政权、王权和神权相结合具有浓厚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

3.不能区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概念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上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等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4.对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理解不到位

(1)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唐代形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三省长官为宰相,相互牵制,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与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尚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2)宋承唐制,但将中书门下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与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权,合称“二府”。同时,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这样削弱了宰相权力,强化了君权

(3)元代只保留中书省,取代以前的三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官,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明初沿用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明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和丞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君主专制得以进一步加强。

5.对军机处的职能认识理解错误

清代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军机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

(4)影响: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礼乐制度

(1)含义: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目的:

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篇4: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原因: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民族交往密切;中外交流频繁。

一、农业的发展:

1、江南进一步开发:A水稻产量提高,圩(wei)田普遍,适于种高产水稻;B烧山、围湖造田—破坏生态;C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D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2、水利发展和农具改进:A隋大运河;B唐水利专职官员;大兴水利;C筒车,曲辕犁。

3、农产品商品化: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唐中期开征茶税。

二、手工业的发达(特点):

1、产地分布广:A丝麻织品—全国;B瓷窑—中原、江南;C冶铁—100多处。

2、生产规模大,产量多: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唐初仅在洪州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

3、分工细,品种多,产品新:唐三彩—彩瓷;青瓷—越窑秘色瓷,白瓷—邢窑。

4、技艺水平高、融入外来风格:冶金—切削抛光焊接;造船—推进器;丝织—波斯织法。

三、商业的繁荣

1.发达的水陆交通:①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驿道,四通八达,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②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③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

2.统一的货币:①隋仍铸五殊钱,有利于贸易的发展。 ②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废五株钱,新铸“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 ③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3.市场较前代发达

①隋唐的市场较前代发达,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②市中有邸店和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③市内店铺不得随意扩大,买卖有时间限定,日中为市。④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⑤在广大农村,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在北方称“集”)。

4.商人的发展和胡商:①那时,经商的人很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海内的大商人;②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③商人大量增加和外商的贸易活动,使唐朝的商业更加繁荣。

四、城市的兴旺

1.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繁华大都会: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②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开。市有东市、西市。③洛阳城内有三个市,工商业也很繁荣,武则天时,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

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⑴、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汇合处,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①江南的物产大多在这里集散,②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云集。③唐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④繁华的夜市也是当时的一个特点)。⑵、成都物产富饶,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南方的商业都会还有国际贸易港广州等;北方的商业大城市,有位于通济渠沿岸的汴州等。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三省六部(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发展的中央的行政制度):

1、三省的职权: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2、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官吏考核、任免;户—户口、赋税;礼—国家礼仪;兵—军政;刑—刑法;工—工程建设。

3.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背景: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统治者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2、隋形成:①隋文帝即位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文帝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③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科举制的发展:①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②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③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④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4.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①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②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③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⑤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府兵制源于西魏) :

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①隋朝沿袭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②隋文帝时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③特点是府兵、均田结合,寓兵于农。④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扩大了兵源,也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这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

2.唐朝调整、健全府兵制:①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了军府的数量,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驻守关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府兵制的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③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等,沉重的军费负担都加在了农民身上。

3.府兵制的崩溃:①武则天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②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的较多;③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④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①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②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③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④但是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自行募兵,成为军阀割据势力。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一、唐朝的开国:618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

二、唐朝贞观之治:

628年,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生活改善。

措施——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②革新政治,进一步革新、完善制度和法律。经济方面:①轻摇薄赋,劝课农桑。贞观时,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②戒奢从简。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三、武则天统治(唐高宗→武则天):

武则天建立“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四、开元之治:

1、措施:A、选贤任能(姚崇、宋璟),改革吏治(精简、考核);B、大力发展生产;C、限制佛教;D、实行募兵制;E、大兴文治—发展科举,设集贤院、广聚学者。

2、开元之治: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高考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考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汇集

高考物理复习重点知识点

江苏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

高考英语重点知识点梳理

历史知识点

历史考前重点考点知识点高考(合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历史考前重点考点知识点高考,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