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印尼旅游风俗礼仪禁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印尼旅游风俗礼仪禁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印尼旅游风俗礼仪禁忌
礼仪习俗
1、去印度尼西亚人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般他们家里都是会铺地毯的,所以要记得拖鞋进入。
2、他们非常的喜欢互送名片,在初次见面的时候要把名片递给主人,否则有可能长时间的遭到冷遇。
3、印尼人非常的不喜欢谈论他们国家目前的政治情况,也不喜欢别人谈论到社会主义以及其他国家对其援助的问题。
4、他们惯于遵守时间,不管是参加或大或小的约会都是会准时赴约的,印尼非常热爱和尊敬蛇,视蛇为“德性”、“善长”、“智慧”的象征,在印尼的一些地方还会专门设蛇舍,在房间里面摆放上香炉,用来供人祭祀。
5、如果你是去印尼的巴布亚人家里做客的时候,主人往往会绕着广场跑步,一边跑还一边大声的唱歌,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好客之情,然后招待客人食用他们最喜爱的菜肴“烤猪肉”。
6、印尼的女性在搬运物体的时候不喜欢用手或者是肩膀搬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在脑袋上,这个相信很多人在电视或者是图片上都有看过。
印尼礼仪
着装
印度尼西亚人的民族服装,一般是着上衣,下身围纱笼(一种长围裙)。女的上衣是对襟长袖,没有衣领,下身是围色彩艳丽的沙笼。男的上衣是有领对襟长袖,下身是围带格图案的沙笼。女的一般要配带丝绸的披肩,男的头上包扎各式头巾,或带黑色无边小礼帽。平时男女都喜欢穿拖鞋或木履。由于天热,印尼人一般不喜欢穿袜子。 男人扎的头巾,料子也很讲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种图案。扎的方式随各地而异,扎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圆形。头上戴的无边小黑色礼帽,通常是用平绒布制作,颜色发亮。按印尼人的习惯,男人到了成年时就该戴上这种礼帽,表示已长大成人,要讲究礼仪了。
2 饮食
印尼地处热带、不产小麦,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类,尤其是大米更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欢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称为“克杜巴”。不过,印尼人也喜欢吃面食、如吃各种面条、面包等。
印尼人吃饭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时也喜欢用手抓饭。抓饭时,先把米饭盛在盘上,然后用右手指将饭捏成小团,送到嘴里一口一口地吃。喜欢手抓饭的人,觉得这样吃很开胃。饭桌边上要放一碗清水,边抓饭、边不时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饭沾粘在手指上。
旅游注意事项
1、印尼人讲究礼节,见面时总要互打招呼,互致问候。伊斯兰教徒之间一般使用阿拉伯语问候,并双手合十至前额表示诚意和衷心祝福。外国人如用印尼语跟印尼人打招呼,他们会感到格外亲切,不要用随意拍肩膀等姿势。
2、印尼人不喜欢傲慢、粗鲁的人,高声讲话、指手划脚、翘二郎腿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3、印尼人敬烟时,总是将烟盒先磕一下,使几支烟露出烟盒,然后再递到客人面前。客人取烟时,一般先将露出烟盒最长的那支烟按进烟盒,然后取露出烟盒最短的一支,以示谦虚。从烟盒中取一支递给客人,或远抛给客人被认为是对人不敬。
4、男士对女伊斯兰教徒(一般戴面纱者)不要主动伸手要求握手。去印尼人家里,在主人没请你就坐前,客人不可贸然就坐,请坐后客人应按主人指定的位子就坐。告辞时,须向主人道声'谢谢'、'麻烦您了'等敬语。印尼人中尊卑、上下、长幼等级观念较强。对成年男子一般要用'Pak'('老伯'、'您'、'先生'之意)相称。
5、印尼人有一些特殊的习惯,外国客人应注意尊重。他们喜欢打赤脚(尤其在乡下),喜欢铺席席地而坐(男土盘腿、女士跪坐)。
6、传递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认为用左手传递或接受物品很不礼貌。
7、在餐馆吃饭时,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点用猪肉炒的菜,因为印尼人绝大多数是不吃猪肉的。
8、农村地区有嚼佬叶、槟榔的习惯,如主人递上槟榔盘,客人最好尝尝,以答谢主人的盛情。
9、由于印尼人绝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赠送礼品时,要考虑不要送酒类物品,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禁止喝酒。
10、印度尼西亚人视头部为神圣不可侵犯。除长辈外,如摸别人的头则被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和挑衅。所以不能随便摸别人的头部。
11、不少印尼人性格比较幽默,爱开玩笑,如不是出于恶意,即使玩笑过火一点,也不必生气。印尼人跟其他东方民族一样,对问年龄并不特别介意,但对受过西方教育或有地位的人,最好不要问及。
篇2:印尼旅游的风俗禁忌礼仪
1.印尼人民很注重礼节,所以要经常将礼貌用语,诸如“请”,“你好”,“谢谢”等挂在嘴边,不过这个去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吧。
2.印尼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忌吃猪肉等反刍动物,忌喝酒(大部分)。
3.不要摸当地人的头,所以千万不要看见当地小盆友很可爱就像在国内习惯性摸他们的头。
4.还有握手,拿东西(找零等,这里不涉及行李什么的,一般是在和人交往过程中。),结账给钱都要用右手,因为在印尼人的观念里,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
5.进入寺庙自然不用说要注意着装,整齐干净,不要坦胸露背,下半身衣服要过膝。若有人坐在地上不可站在其右手边。
6.地方如果放了祭品,千万小心不要踩到。
7.不要乱和女孩纸握手,尤其头戴纱巾的。
8.若碰到祭典,拍照别开闪光对着祭司和神明。不要站在跪拜祈祷人群前。
9.拍当地人前最好经过对方允许,一来为了礼貌,二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10.晚上出门不要吹口哨,当地人会认为这是要把幽灵引来的节奏,不吉利。
11.与印尼人谈话要摘下太阳镜。
需注意什么
1、印尼人讲究礼节,见面时总要互打招呼,互致问候。伊斯兰教徒之间一般使用阿拉伯语问候,并双手合十至前额表示诚意和衷心祝福。外国人如用印尼语跟印尼人打招呼,他们会感到格外亲切,不要用随意拍肩膀等姿势。
2、印尼人不喜欢傲慢、粗鲁的人,高声讲话、指手划脚、翘二郎腿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3、印尼人敬烟时,总是将烟盒先磕一下,使几支烟露出烟盒,然后再递到客人面前。客人取烟时,一般先将露出烟盒最长的那支烟按进烟盒,然后取露出烟盒最短的一支,以示谦虚。从烟盒中取一支递给客人,或远抛给客人被认为是对人不敬。
4、男士对女伊斯兰教徒(一般戴面纱者)不要主动伸手要求握手。去印尼人家里,在主人没请你就坐前,客人不可贸然就坐,请坐后客人应按主人指定的位子就坐。告辞时,须向主人道声'谢谢'、'麻烦您了'等敬语。印尼人中尊卑、上下、长幼等级观念较强。对成年男子一般要用'Pak'('老伯'、'您'、'先生'之意)相称。
5、印尼人有一些特殊的习惯,外国客人应注意尊重。他们喜欢打赤脚(尤其在乡下),喜欢铺席席地而坐(男土盘腿、女士跪坐)。
6、传递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认为用左手传递或接受物品很不礼貌。
7、在餐馆吃饭时,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点用猪肉炒的菜,因为印尼人绝大多数是不吃猪肉的。
8、农村地区有嚼佬叶、槟榔的习惯,如主人递上槟榔盘,客人最好尝尝,以答谢主人的盛情。
9、由于印尼人绝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赠送礼品时,要考虑不要送酒类物品,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禁止喝酒。
10、印度尼西亚人视头部为神圣不可侵犯。除长辈外,如摸别人的头则被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和挑衅。所以不能随便摸别人的头部。
11、不少印尼人性格比较幽默,爱开玩笑,如不是出于恶意,即使玩笑过火一点,也不必生气。印尼人跟其他东方民族一样,对问年龄并不特别介意,但对受过西方教育或有地位的人,最好不要问及。
篇3:印尼风俗礼仪禁忌
风俗禁忌
1.印尼人民很注重礼节,所以要经常将礼貌用语,诸如“请”,“你好”,“谢谢”等挂在嘴边,不过这个去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吧。
2.印尼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忌吃猪肉等反刍动物,忌喝酒(大部分)。
3.不要摸当地人的头,所以千万不要看见当地小盆友很可爱就像在国内习惯性摸他们的头。
4.还有握手,拿东西(找零等,这里不涉及行李什么的,一般是在和人交往过程中。),结账给钱都要用右手,因为在印尼人的观念里,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
5.进入寺庙自然不用说要注意着装,整齐干净,不要坦胸露背,下半身衣服要过膝。若有人坐在地上不可站在其右手边。
6.地方如果放了祭品,千万小心不要踩到。
7.不要乱和女孩纸握手,尤其头戴纱巾的。
8.若碰到祭典,拍照别开闪光对着祭司和神明。不要站在跪拜祈祷人群前。
9.拍当地人前最好经过对方允许,一来为了礼貌,二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10.晚上出门不要吹口哨,当地人会认为这是要把幽灵引来的节奏,不吉利。
11.与印尼人谈话要摘下太阳镜。
注意事项
1、印尼人讲究礼节,见面时总要互打招呼,互致问候。伊斯兰教徒之间一般使用阿拉伯语问候,并双手合十至前额表示诚意和衷心祝福。外国人如用印尼语跟印尼人打招呼,他们会感到格外亲切,不要用随意拍肩膀等姿势。
2、印尼人不喜欢傲慢、粗鲁的人,高声讲话、指手划脚、翘二郎腿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3、印尼人敬烟时,总是将烟盒先磕一下,使几支烟露出烟盒,然后再递到客人面前。客人取烟时,一般先将露出烟盒最长的那支烟按进烟盒,然后取露出烟盒最短的一支,以示谦虚。从烟盒中取一支递给客人,或远抛给客人被认为是对人不敬。
4、男士对女伊斯兰教徒(一般戴面纱者)不要主动伸手要求握手。去印尼人家里,在主人没请你就坐前,客人不可贸然就坐,请坐后客人应按主人指定的位子就坐。告辞时,须向主人道声'谢谢'、'麻烦您了'等敬语。印尼人中尊卑、上下、长幼等级观念较强。对成年男子一般要用'Pak'('老伯'、'您'、'先生'之意)相称。
5、印尼人有一些特殊的习惯,外国客人应注意尊重。他们喜欢打赤脚(尤其在乡下),喜欢铺席席地而坐(男土盘腿、女士跪坐)。
6、传递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认为用左手传递或接受物品很不礼貌。
7、在餐馆吃饭时,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点用猪肉炒的菜,因为印尼人绝大多数是不吃猪肉的。
8、农村地区有嚼佬叶、槟榔的习惯,如主人递上槟榔盘,客人最好尝尝,以答谢主人的盛情。
9、由于印尼人绝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赠送礼品时,要考虑不要送酒类物品,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禁止喝酒。
10、印度尼西亚人视头部为神圣不可侵犯。除长辈外,如摸别人的头则被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和挑衅。所以不能随便摸别人的头部。
11、不少印尼人性格比较幽默,爱开玩笑,如不是出于恶意,即使玩笑过火一点,也不必生气。印尼人跟其他东方民族一样,对问年龄并不特别介意,但对受过西方教育或有地位的人,最好不要问及。
风俗
印尼人在衣着上总体比较保守,在公开场合人们服装普遍十分得体。男性在办公时通常穿着统一工装或穿长裤、白衬衫并打领带。长袖蜡染衫(当地称“巴迪衫”)为印尼国服,在多数正式场合都可以穿着。
妇女在办公室穿裙子和有袖的短外套,并避免色彩过于鲜艳。如果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比较裸露的衣服。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在巴厘岛,进入寺庙要在腰间束腰带。
在印尼,当人们坐下来时,两腿不能交叉,如果非要这样做,要把一条腿的膝盖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面。在巴厘岛,坐下时两腿要平放在地板上。
在印尼,打呵欠要用右手将嘴遮住,否则是不礼貌。
不要嘲笑别人的错误,也不能模仿任何人的动作,否则会伤害他们的感情。
不要在街上或走路时吃东西,也不要用左手与人握手、触摸别人。
与人谈话或进入别人家,都要摘下太阳镜。
印尼人友善且容易接近。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习惯以握手为礼。
在作正式介绍时,对称谓要多加注意,多数中间阶层的印尼人有两个名字,而许多下层人民只有一个。富有者通常都有很长的姓和名,通常只选用一个短名和首字母缩写名。在称呼人时,只能使用他们的第一个姓,不能使用第二个。
印尼人通常以大米为主食,副食品主要有鱼、虾、牛肉等,伊斯兰教徒忌食猪肉。
印尼人习惯吃西餐。由于受当地华人的影响,他们普遍喜欢中餐。
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外,一般都习惯用右手抓饭。
印尼人在用餐时,有边吃边喝凉开水的习惯,也爱喝葡萄酒、矿泉水等,一般不喝烈性酒。
篇4:印尼旅游风俗礼仪
风俗禁忌
1.印尼人民很注重礼节,所以要经常将礼貌用语,诸如“请”,“你好”,“谢谢”等挂在嘴边,不过这个去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吧。
2.印尼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忌吃猪肉等反刍动物,忌喝酒(大部分)。
3.不要摸当地人的头,所以千万不要看见当地小盆友很可爱就像在国内习惯性摸他们的头。
4.还有握手,拿东西(找零等,这里不涉及行李什么的,一般是在和人交往过程中。),结账给钱都要用右手,因为在印尼人的观念里,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
5.进入寺庙自然不用说要注意着装,整齐干净,不要坦胸露背,下半身衣服要过膝。若有人坐在地上不可站在其右手边。
6.地方如果放了祭品,千万小心不要踩到。
7.不要乱和女孩纸握手,尤其头戴纱巾的。
8.若碰到祭典,拍照别开闪光对着祭司和神明。不要站在跪拜祈祷人群前。
9.拍当地人前最好经过对方允许,一来为了礼貌,二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10.晚上出门不要吹口哨,当地人会认为这是要把幽灵引来的节奏,不吉利。
11.与印尼人谈话要摘下太阳镜。
主要禁忌
印尼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
印尼人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那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行为。
忌讳老鼠和乌龟。
与印尼人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注意事项
1、印尼人讲究礼节,见面时总要互打招呼,互致问候。伊斯兰教徒之间一般使用阿拉伯语问候,并双手合十至前额表示诚意和衷心祝福。外国人如用印尼语跟印尼人打招呼,他们会感到格外亲切,不要用随意拍肩膀等姿势。
2、印尼人不喜欢傲慢、粗鲁的人,高声讲话、指手划脚、翘二郎腿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3、印尼人敬烟时,总是将烟盒先磕一下,使几支烟露出烟盒,然后再递到客人面前。客人取烟时,一般先将露出烟盒最长的那支烟按进烟盒,然后取露出烟盒最短的一支,以示谦虚。从烟盒中取一支递给客人,或远抛给客人被认为是对人不敬。
4、男士对女伊斯兰教徒(一般戴面纱者)不要主动伸手要求握手。去印尼人家里,在主人没请你就坐前,客人不可贸然就坐,请坐后客人应按主人指定的位子就坐。告辞时,须向主人道声'谢谢'、'麻烦您了'等敬语。印尼人中尊卑、上下、长幼等级观念较强。对成年男子一般要用'Pak'('老伯'、'您'、'先生'之意)相称。
5、印尼人有一些特殊的习惯,外国客人应注意尊重。他们喜欢打赤脚(尤其在乡下),喜欢铺席席地而坐(男土盘腿、女士跪坐)。
6、传递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认为用左手传递或接受物品很不礼貌。
7、在餐馆吃饭时,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点用猪肉炒的菜,因为印尼人绝大多数是不吃猪肉的。
8、农村地区有嚼佬叶、槟榔的习惯,如主人递上槟榔盘,客人最好尝尝,以答谢主人的盛情。
9、由于印尼人绝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赠送礼品时,要考虑不要送酒类物品,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禁止喝酒。
10、印度尼西亚人视头部为神圣不可侵犯。除长辈外,如摸别人的头则被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和挑衅。所以不能随便摸别人的头部。
11、不少印尼人性格比较幽默,爱开玩笑,如不是出于恶意,即使玩笑过火一点,也不必生气。印尼人跟其他东方民族一样,对问年龄并不特别介意,但对受过西方教育或有地位的人,最好不要问及。
篇5:印尼旅游文化礼仪禁忌
文化
1 着装
印度尼西亚人的民族服装,一般是着上衣,下身围纱笼(一种长围裙)。女的上衣是对襟长袖,没有衣领,下身是围色彩艳丽的沙笼。男的上衣是有领对襟长袖,下身是围带格图案的沙笼。女的一般要配带丝绸的披肩,男的头上包扎各式头巾,或带黑色无边小礼帽。平时男女都喜欢穿拖鞋或木履。
由于天热,印尼人一般不喜欢穿袜子。 男人扎的头巾,料子也很讲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种图案。扎的方式随各地而异,扎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圆形。头上戴的无边小黑色礼帽,通常是用平绒布制作,颜色发亮。按印尼人的习惯,男人到了成年时就该戴上这种礼帽,表示已长大成人,要讲究礼仪了。
2 饮食
印尼地处热带、不产小麦,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类,尤其是大米更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欢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称为“克杜巴”。不过,印尼人也喜欢吃面食、如吃各种面条、面包等。印尼人吃饭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时也喜欢用手抓饭。抓饭时,先把米饭盛在盘上,然后用右手指将饭捏成小团,送到嘴里一口一口地吃。喜欢手抓饭的人,觉得这样吃很开胃。饭桌边上要放一碗清水,边抓饭、边不时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饭沾粘在手指上。
3 住房
印尼人的住房,城市和农村不一样,城里的住房一般是现代式建筑,而农村则随各族和各地的习惯,而建造不同式样的住房。 城里的现代式住房,有平房、二层和高层楼房。这些住房大都比较宽敞、有卧室、客厅、饭厅、厨房卫生间大都设有洗澡设备。由于印尼是热带国家,人们每天都要洗一至二次澡,人们称为“冲凉”。随着人口的增加、大。和卫生间。城市也开始盖一、二十层的高层楼房,供一般公务员和职工居住。爪哇农村的住房,如爪哇人、巽达人和马都拉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数直接建在地面上,但也有高脚屋,不过离地
印尼旅游的风俗禁忌
1.印尼人民很注重礼节,所以要经常将礼貌用语,诸如“请”,“你好”,“谢谢”等挂在嘴边,不过这个去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吧。
2.印尼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忌吃猪肉等反刍动物,忌喝酒(大部分)。
3.不要摸当地人的头,所以千万不要看见当地小盆友很可爱就像在国内习惯性摸他们的头。
4.还有握手,拿东西(找零等,这里不涉及行李什么的,一般是在和人交往过程中。),结账给钱都要用右手,因为在印尼人的观念里,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
5.进入寺庙自然不用说要注意着装,整齐干净,不要坦胸露背,下半身衣服要过膝。若有人坐在地上不可站在其右手边。
6.地方如果放了祭品,千万小心不要踩到。
7.不要乱和女孩纸握手,尤其头戴纱巾的。
8.若碰到祭典,拍照别开闪光对着祭司和神明。不要站在跪拜祈祷人群前。
9.拍当地人前最好经过对方允许,一来为了礼貌,二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10.晚上出门不要吹口哨,当地人会认为这是要把幽灵引来的节奏,不吉利。
11.与印尼人谈话要摘下太阳镜。
面不高。富人盖房多用木料和砖瓦,穷人则主要用竹子盖房
印尼旅游需注意什么
1、印尼人讲究礼节,见面时总要互打招呼,互致问候。伊斯兰教徒之间一般使用阿拉伯语问候,并双手合十至前额表示诚意和衷心祝福。外国人如用印尼语跟印尼人打招呼,他们会感到格外亲切,不要用随意拍肩膀等姿势。
2、印尼人不喜欢傲慢、粗鲁的人,高声讲话、指手划脚、翘二郎腿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3、印尼人敬烟时,总是将烟盒先磕一下,使几支烟露出烟盒,然后再递到客人面前。客人取烟时,一般先将露出烟盒最长的那支烟按进烟盒,然后取露出烟盒最短的一支,以示谦虚。从烟盒中取一支递给客人,或远抛给客人被认为是对人不敬。
4、男士对女伊斯兰教徒(一般戴面纱者)不要主动伸手要求握手。去印尼人家里,在主人没请你就坐前,客人不可贸然就坐,请坐后客人应按主人指定的位子就坐。告辞时,须向主人道声'谢谢'、'麻烦您了'等敬语。印尼人中尊卑、上下、长幼等级观念较强。对成年男子一般要用'Pak'('老伯'、'您'、'先生'之意)相称。
5、印尼人有一些特殊的习惯,外国客人应注意尊重。他们喜欢打赤脚(尤其在乡下),喜欢铺席席地而坐(男土盘腿、女士跪坐)。
6、传递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认为用左手传递或接受物品很不礼貌。
7、在餐馆吃饭时,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点用猪肉炒的菜,因为印尼人绝大多数是不吃猪肉的。
8、农村地区有嚼佬叶、槟榔的习惯,如主人递上槟榔盘,客人最好尝尝,以答谢主人的盛情。
9、由于印尼人绝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赠送礼品时,要考虑不要送酒类物品,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禁止喝酒。
10、印度尼西亚人视头部为神圣不可侵犯。除长辈外,如摸别人的头则被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和挑衅。所以不能随便摸别人的头部。
11、不少印尼人性格比较幽默,爱开玩笑,如不是出于恶意,即使玩笑过火一点,也不必生气。印尼人跟其他东方民族一样,对问年龄并不特别介意,但对受过西方教育或有地位的人,最好不要问及。
篇6:旅游宝典:阿根廷的风俗礼仪及禁忌
旅游宝典:阿根廷的风俗礼仪及禁忌
风俗
阿根廷的城市建筑是欧式的,有高层豪华建筑,沿海有漂亮的别墅。农村小镇有欧式建筑,村子里大多数是砖瓦房,少数是土坯房,有的还是茅草房。阿根廷的许多风俗习惯都受到西班牙的'影响,随着英国人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教育的不断渗透,从而使得那里的人们既有南欧人的热情好动,爽快,好说话的脾气秉性,又不时地表现出西欧人的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风度。
阿根廷人喜欢唱歌、跳舞,世界著名的“探戈”舞曲就诞生在阿根廷首都。阿根廷人的着装团场合不同而不同。在正规隆重的场合,城市居民都穿西装。平时着装比较随便。阿根廷人的主要食物是牛肉、羊肉、猪肉、禽蛋、海鲜、蔬菜、水果、大米、面粉、豆类等,饮食习惯是喜爱吃欧式西菜。烤全羊、烤乳猪是招待贵宾的传统食品。主要饮料有茶水、咖 啡、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啤酒等。
禁忌和礼仪
阿根廷的礼仪和欧美国家大体相似。人们热情奔放,见面都要热情问候,彼此握手。熟人朋友见面还要拥抱或亲吻。社会上广泛使用的称呼是“先生”和“夫人”、“太太”,对未婚青年男女分别称为少爷和小姐。在正式场合要在称呼前加行政职务或学术职称。去阿根廷人家里做客,可以给女主人送上一束鲜花或一盒装演精美的糖果,事后不要忘记给主人写一封感谢信。阿根廷人不喜欢别人送的衬衫、领带之类的贴身用品。客人所穿衣服的颜色也要注意,灰颜色是阿根廷人所忌讳的,他们认为这种颜色阴郁、悲伤,因而要避免穿灰颜色的服装。人们喜欢谈论足球运动和当地的公园如何美,但不喜欢谈论有争议的宗教和政治问题。
篇7:瑞典风俗礼仪禁忌
(1)瑞典人文化素质较高、热情好客、淳朴诚实、谈吐文明、重诺守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热爱大自然,爱花、爱鸟和其他野生动物。雇员每年享受5周的法定带薪假期,人们喜欢利用闲暇时间到野外活动,到森林和田野远足,到海湖去游泳、泛舟、垂钓;在昼长夜短的夏季,国民纷纷到国内外去旅游。
(2)瑞典人与大多数西方人一样,街景日益显露欧洲大陆风格,而行事方式和习俗则日益国际化。如果你应邀参加瑞典人的家庭晚宴,礼节方面无须过多注意,记得说“谢谢”就好。瑞典语说“塔克”(tack),相当于英语的“请”和“谢谢”的合体。瑞典人忌讳陌生人询问他们的政治倾向和年龄,讳黄色、蓝色。
(3)瑞典是禁酒之国。瑞典的餐馆只准在晚餐时供应少量的酒。人们想在家里喝酒,也要持“购酒特许证”到指定地点去买。持有这种“特许证”的人,还要交纳数目不小的税款。瑞典政府每年在酒税上可以收入1亿多美元。除饭店和酒吧外,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3.5%的饮料只能到国有商店购买。对于酒精含量在3.5%以下的啤酒,可以在普通的食品店购买。但酒精含量超过2.25%的啤酒只向年满18周岁的顾客出售。在瑞典的城乡都设有戒酒医院。社会上对饮酒也有种.种限制。如果警察发现醉汉,可以随时拘留,经血液测定酒精含量超过1%时,便将其送入戒酒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强迫治疗。若出院后再次酗酒,则要进行更长时间的强迫治疗。此外,瑞典对酒后驾驶罚款很重。
(4) 瑞典人讲究实惠,朋友间平时串门,带一瓶红酒或是一盒巧克力,算是最简单的礼尚往来。春天带一束田野里采的野花,秋天摘一篮自家果树上的果子,更可增进朋友间的感情。遇到大型生日晚会或是婚礼,厚道的瑞典人都会提前打听寿星和新人希望得到怎样的礼物。问的人不会觉得不好意思,被问的人也不会客气,家里需要的酒具、餐具或是想要读的书、听的音乐都可以列在希望得到的礼单中。买过礼物的客人会在礼物单上画个钩,避免后来者买重复。送礼时发票一并送上,对方不喜欢或是重复的礼物,可以到商店里更换。在礼品包装上,瑞典人更愿意多花些心思把包装做得漂亮些。
篇8:瑞典风俗礼仪禁忌
1.仪态礼仪。瑞典人在与客人交谈时,一般保持1.2米左右的距离,他们不习惯靠得太近。他们喜欢在交谈时直视对方,认为这是尊重对方的表示。
2.相见礼仪。在瑞典,熟人见面时都会主动打招呼,并互相问候。与外国客人相见时,通常以握手为礼,有时也行接吻礼,在一般情况下,互不相识的人初次交往时要作介绍。其介绍的原则是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
3.餐饮礼仪。瑞典人习惯于欧式西餐,以面食为主,爱吃烧卖,面包,对香肠,牛肉等也乐于食用。参加瑞典人主办的宴请活动时,要按主人排定的座次入席,同时要注意帮助座位旁的女伴入座。用餐时不要发出响声。一定要等到主人,年长者或比你级别高的人向你敬酒后才能向他们敬酒。
4.喜丧礼仪。瑞典人婚礼有宗教婚礼和非宗教婚礼两种形式。宗教婚礼一般按福音路德教的礼仪进行,非宗教婚礼则由法官或其他有权主持婚礼的人主持,同时要有两位证婚人。
5. 商务礼仪。瑞典人办事沉着冷静,计划性强,与外国人交往时很重礼仪。进行商务活动的最佳时间是2-5月,9-11月,由于当地冬季漫长,大家格外珍惜夏季,7,8月往往休假,所以在此期间不宜找他们洽谈生意。
信仰忌讳
瑞典人绝大多数都信奉新教,虽然这里宣称宗教信仰自由,但路德教会(信义会)具有国教会性质,拥有约占全国人口的90%的教徒,其次有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和犹太教。
瑞典人忌讳陌生询问他们的政治倾向、家庭经济情况、年龄、宗教信仰、行动去向等问题。因为这是他们的私事,不需要他人知道。
瑞典是个半禁酒的国家,所以酒是不可作为礼物送人的,他们忌讳“13”,认为“13”只会给人带来灾难和悲伤。他们特别忌讳黄、蓝色组颜色。他们忌讳有人在众人面前擤鼻涕或抠鼻孔,认为这是不体面和不道德的行为。
他们忌讳有人伤害鸟类及猫、狗等动物,认为这是一些应该受到保护的动物。他们对众目睽睽之下出现的过分亲昵的言行是看不惯的,认为这是有伤风化的。他们忌讳在公共场合随便吸烟。认为这样有害于他人的健康。他们不喜欢油腻太大的食品;有些人还不吃鸡蛋。
(1)数字禁忌
瑞典人忌讳“13”,认为“13”是不吉利的数字,他们对商品不标“13”的价,宴会不安排在“13”日举行,也没有“13”道菜一桌的,更忌讳“13”人同席其餐。
(2)颜色禁忌
瑞典国旗的颜色是蓝色与黄色,瑞典人视黄、蓝色为国家的代表色,他们忌讳在商品上使用这一色组。此外,他们也不大喜欢红色,在那里,红色表示凶兆。在以颜色表示性别时,瑞典人蓝色代表男性。
(3)图案禁忌
瑞典人不喜欢商品包装上出现宗教性的标志图案以及镰刀、锤子之类的图案。他们也不喜欢中国传统的山水图案、仕女图案以及大红大朵的图案。瑞典人喜欢睡莲图和乌鸦图案,认为睡莲是花中之冠,喻乌鸦为国鸟。在瑞典,戒指上的图案往往象征着戴戒指的职业,例如戒指上有橡树叶图案者,多为中学老师;一束刺槐叶、一柄斧头和一个字架交错在一起的图案者,多为木匠。不过象征职业的戒指是戴在食指上。
(4)物品禁忌
瑞典是个禁酒的国家。全国各地没有酒店。买酒必须持有购酒许可证。凡有这种许可证者,每年都要交纳一大笔税款。餐馆和商店只能在晚餐时间向持有购酒许可证的人出售少量的酒。无论城乡,均没有戒酒医院。醉汉随时会被拘留,由警方医院进行检查。如发现醉汉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1/4者,即送当地戒酒医院强行治疗3个月,如发现再次酗酒,则送到国家设立的“范奴甘姆戒酒院”或--教会办的“库伦岛医院”进行长期的强迫治疗。
篇9:穆斯林风俗禁忌礼仪
服饰禁忌
伊斯兰教既然认为安拉为人类造化了大地上的一切,所以就允许而且要求所有的穆斯林尽可能利用大地上的物质把自己装饰的美观一些、衣着讲究一些,因为这同享受安拉所创造的一切佳美的食物一样是对安拉恩赐的接纳,只有接纳并且享用安拉所赐予的一切,才能感受安拉对人类的仁慈。《古兰经》中说:“你说:安拉为他的臣民创造的服饰和佳美的食物,谁能禁止他们去享用呢?”所以除了安拉外谁也无权限制穆斯林用安拉所创造的服饰装扮自己。伊斯兰教在服饰方面的基本原则是顺乎自然,不追求豪华,讲究简朴、洁净、美观。其中的禁忌有:
1、禁止男性穿戴高贵服饰;
2、禁止妇女显露美姿和妆饰;
3、严禁改变人类原造的矫饰行为;
4、严禁男人佩带黄金饰物;
5、忌讳穆斯林穿外教服饰;
6、禁止男女模仿。
禁忌
一、饮食禁忌:
饮食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伊斯兰教认为,安拉造化宇宙万物、创造了人类,为人类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供人们享用,允许人们吃一切合法 而又佳美的食物。《古兰经》中说:“世人啊,你们可以吃地上所有的合法而佳美的食物,你们不要跟随恶魔的脚步,他确是你们的敌人。”
1、畜禽肉类禁忌:严禁吃自死物;严禁食血液;严禁食用 诵非安拉之命而宰杀的动物;禁止食用猛禽猛兽。
2、禁用致醉和有毒的植物饮料:严禁饮酒;禁止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营生;禁止出席有酒的宴席;严禁服用一切麻醉品和毒品。
二、服饰禁忌:
伊斯兰教既然认为安拉为人类造化了大地上的一切,所以就允许而且要求所有的穆斯林尽可能利用大地上的物质把自己装饰的美观一些、衣着讲究一些,因为这同享受安拉所创造的一切佳美的食物一样是对安拉恩赐的接纳,只有接纳并且享用安拉所赐予的一切,才能感受安拉对人类的仁慈。《古兰经》中说:“你说:安拉为他的臣民创造的服饰和佳美的食物,谁能禁止他们去享用呢?”所以除了安拉外谁也无权限制穆斯林用安拉所创造的服饰装扮自己。伊斯兰教在服饰方面的基本原则是顺乎自然,不追求豪华,讲究简朴、洁净、美观。其中的禁忌有:
1、禁止男性穿戴高贵服饰;
2、禁止妇女显露美姿和妆饰;
3、严禁改变人类原造的矫饰行为;
婚姻禁忌
禁止过独身生活,不娶,不嫁。
禁止儿子娶和他父亲结过婚的女人。
禁止和非穆斯林结婚,无论男女。(除非她/他诚心入伊斯兰教)
禁止享受婚。(如暂享受一段时间,到时就离弃她)
禁止没有主婚人和两名证婚人的婚姻。
禁止同性恋:即女人和女人结婚,男人和男人结婚。(附:和离婚的女人结婚要商议,和未婚的女人结婚要取得本人同意。)
禁止和待婚期的妇女结婚,直到期满。
禁止把婚姻当成儿戏,随便结婚,随便离婚。
禁止任何女人要求她的教胞姐妹离婚,以图自己取而代之。
禁止和外妇女说话,除非她们的丈夫允许。
禁止妻子未取得丈夫的同意,随意用丈夫的钱。
禁止和经血期的妻子同房,直到干净。
禁止妻子无端拒绝丈夫的要求,如她无故而这样做,天使会诅咒她。
禁止在教胞的婚姻上做第三者。
禁止妻子把任何男人带入自己的家。
禁止丈夫未取得妻子的允许随意拿妻子的聘金。
禁止将妻比母。即把妻子的某一部位比成自己母亲的某一部位。
篇10:印度风俗禁忌礼仪
社交习俗
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共存的国度。有的印度人逢到外国人时,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你好”。有的则用传统的佛教手势——双手合十。印度教徒见面和告别多双手合十礼,并互相问好祝安。印度人在双手合十时,总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算合十。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你必须注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外国人在印度常有这种动作,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如你的脖子上被戴上了一个花环,这是印度人对你的尊敬。你应马上取下来,以此表示你的谦虚。印度人还有尊重长者的风气,一般不在长者面前喝酒抽烟。长辈有所吩咐时,幼辈应答应一声“是”,并把头昂起来,以示乐从。
对老人或父辈,在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吉字”(意为“老翁”、“若伯”,或称“巴布”(意为“大伯”、“父亲”)。对伟人、老人和大师更为推崇,如对师长、导师称古鲁”,称甘地为“圣雄”(意为国父),称博学家、梵学家为“潘迪特”(贾·尼赫鲁生前享有此誉)。对一般学者称“斯利”(意为先生)。对精通伊斯兰教主义和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学者,称“毛拉”或“大毛拉”。
与印度人打交道时,一般不要询问询问对方的家庭、工作、收入等问题,以免引起不悦。不要以政治话题开始谈话。特别是一些敏感的问题,印度人喜欢谈文化成就、印度传说、宗教、社会风俗、历史,谈论这样的话题较为投机,也许能有助于你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
印度人身份悬殊,有等级制度,很重视身份。甲某高乙某的等级,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当严格。
饮食习俗
印度教教徒中,有很多人食素。素食者最普遍的食物是大米、面饼、蔬菜、豆类、牛奶、酸奶和奶酪。印度菜多汁,味道厚重。印度人一般用手把米饭、面饼和菜和在一起食用。
调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黄油,不喜食油腻。喜食菜类有:西红柿、洋葱、土豆、大白菜、菠菜、茄子、菜花等。特别爱吃土豆(洋山芋),认为是菜中佳品。不吃菇类、笋类及木耳。一般不喝酒,认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饮酒则很有限制。喜品茗,饮红茶、咖啡、牛奶、凉水等比较普遍,故在宴请印度客人时,如对方不愿喝酒,不要勉强劝酒。锡克教徒绝对禁酒。
印度人有吃抓饭的习俗。右手抓饭、接食物。在朋友相聚或参与招待会、聚餐会时,主人往往以自助餐形式款待客人。在这种场合下,通常是站着进食,到餐桌上拿取本身喜欢吃的食物。左手拿盘子,右手抓食物,使用3指(大姆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拌匀,随后再一把把抓着吃(一般不备筷子、叉子和匙子)。
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中上层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社会地位高的人荤食者越少(社会地位低的人才吃羊肉),但也吃鸡蛋、黄油、牛奶,印度教徒中的肉食者禁食牛肉,允许吃鸡、鸭、鱼。但印度教徒忌在同一食盘中取食。伊斯兰教徒喜食牛、羊肉,禁吃猪肉。因此,进饭馆就餐时,应按照菜谱点菜,不要轻易点食猪肉、牛肉。印度有许多素食饭馆和旅馆是不供给肉食的。
饮用生水。这在外国人听来感到是太不讲卫生了。但是因为印度气候炎热,又普遍喜吃咖哩、生洋葱等,此类食物具有良好的杀菌能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他们喝生水的习惯。就是到了大饭店、大宾馆,首先给客人也是杯生水,饭店和旅馆一般不供应热开水。
不吃牛肉,但喝牛奶,喝茶也离不开牛奶。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有许多印度人追求不杀生,因此不吃肉,但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补充蛋白质,只有喝牛奶了。印度人不仅平时喝奶,就连喝茶也离不开牛奶。把适量的牛奶倒入茶杯中,搅拌一下后慢慢品味,真能感觉出味道好极了。
印度的风俗禁忌
印度有“牛的王国”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 在路上驾车时,千万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制品进入庙宇,同时最好也尽量避免以牛为摄影对象。印度还有一项特别不同的习惯,回答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应有的麻烦。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实行种姓制度,打听当地人的种姓阶级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不希望别人摸自己头上的任何一部分,他们也不喜欢去摸别人。他们认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神圣无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留之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允许触摸。
被邀去吃饭不必客气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吃东西时要大家一起分享,独食是小气而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印度人邀请人共餐,绝不是碍于情面假惺惺,而是诚心诚意的邀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回绝当然令人不高兴。
不跟身份悬殊的人进餐印度。尼泊尔人很重视身份,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属阶级有异,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饭,尼泊尔人也同样有类似的阶级划分,在其国内,对身份的重视,超过了一切。
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罪恶滔天,佛像也不可放置地上,因为在购买的佛像虽然归自己所有,但必须对它有一份敬意,如当它是一玩物,随意放置或粗手粗脚地动它,这种行为,会引起该国人的不快。
篇11:菲律宾风俗禁忌礼仪
菲律宾的风俗禁忌
1、肚子饿时别跟人打招呼
这边有传说,当你肚子饿或还没吃饭前就别和别人打招呼,如果对方也肚子空腹,对方就会肚子痛。
解决方法:请自己用口水涂在对方的肚脐,这样对方的肚子痛会立马消失。
2、守灵是要防黑猫
守灵时,至少会派一个人24小时守在棺材旁。传说如果有黑猫从棺材下走过,就表示这个家庭会遭受厄运,家人会相继去世。
3、作客时的禁忌
当你邀请菲律宾朋友到家做客,客人送你的礼物,你是不能够当众打开的,否则被视为对客人的不礼貌,有当众羞辱的感觉。通常的做法是,随手接过礼物,不声不响地把它放在一边,并显得很不在乎的样子。如果有人邀请你去他家做客,切记不要准时到达,更不得提前,否则,这既是很不礼貌的,也是很失面子的,这样会显得你是迫不及待的为吃而来。
4、数字13
在菲律宾旅馆,没有13号房间,公共汽车上没有13号座位,楼房没有13层的楼层,居民区没有13的门牌号。总之在菲律宾遇到13这个数字都会尽量避开。
5、餐桌礼仪
宴席上,能给主人家最大赞美是吃得津津有味。要注意的是,与一些专业人员接触时需要称呼他们的职称(如工程师、建筑师、律师、教授等)。并且要记得回避的话题是政治、宗教、当地状况、政治腐败等等。当地人的家庭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关于他们的家庭成员是很安全的话题,大家会聊得很起劲。
6、禁忌之手
菲律宾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抓取食物。他们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使用左手是对他人的极大不敬。
7、尽量避免和2位当地人一起拍照
在菲律宾,假如你要求和两位当地朋友一起拍照,很可能会遭到拒绝。据说曾经有个有钱的家族,父母与女儿一起照相,女儿站在中间。拍完照不久后,女儿竟得了怪病去世,从此照相站中间会招来厄运的传说就流传开了。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不少菲律宾人还是会忌讳三人拍照。
8、遵守当地习俗
大部分菲律宾人信仰罗马天主教,游客在菲律宾参观教堂时,要穿着保守、保持安静;另外有少部分人信仰原始宗教,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尤其崇拜鳄鱼和鸟类,游客在旅游期间,应多加注意。
9、门槛下有神灵,不能践踏上
到菲律宾家庭作客,进门时不要用脚踩踏门槛,因为当地人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不可冒犯。
10、禁忌颜色
有不吉利的数字,就自然会有不吉利的颜色,菲律宾最怕红色,认为红色是不祥之色。
风俗习惯
菲律宾的种族与文化也为数众多,而又融合了许多东西方的风俗习惯。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宾最早的居民,随后民族的迁徙陆续带来了马来文化、随着宗教与贸易发展也带来了印度文化、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
菲律宾上层社会的人,由于受西方社会的影响,很盛行女士优先的风气。他们无论做什么事,一般都习惯对女士给予特殊的关照。但是在农村,由于女子大多于男子,而妇女的地位却很低下。其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局限模仿,他们最喜欢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家庭观念很强,一般都喜欢别人谈论和赞美他们的家庭。
他们最爱茉莉花,认为茉莉花芳香四溢,给人以幸福和美好的印象。人们都尊其为国花,并视其为纯洁,情操和友谊的象征。好客的菲律宾人,在迎接宾客时,往往把茉莉花串成美丽的花环,敬献给客人的脖子上,以表示他们对来访客人的一片纯真友谊之情。
菲律宾人大多为西班牙语姓名,顺序为教名-母姓首字-父姓。与专业技术人员交往时要称呼他们的职称如工程师、建筑师、律师、教授等。交谈时要避免菲国内政治纷争、宗教、菲律宾近代史等话题。
菲律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间时,无论男女都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与熟人或亲朋好友相间时,一般都很随便,有的男女之间相逢时,常以拍肩膀示礼。年青人与长辈相见时,则要吻长辈的手背,以示对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见长辈时,则要吻长辈的两颊为礼;如果晚辈遇见长辈时,说话前要把头巾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并称呼长辈为“博”(意为大爷)。
菲律宾伊斯兰教徒见面时,要施双手握手礼,在户外相见若没戴帽子,则必须用左手捂头。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的方式很独特。他一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是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他们认为这才是真诚的、真正的握手。
菲律宾人多是自由恋爱后结婚。在恋爱中,男子多赠女方以化妆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颜色则以白色和桃色为佳,茶色和红色乃属禁忌之色。结婚仪式均在教堂中举行。菲律宾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决定。男方须通过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求婚,并交付聘金。婚礼仪式由伊斯兰阿訇主持,并举行盛大宴会款待客人。菲律宾实行早婚制,少女十二三岁便被视为已达结婚年龄。另外,在菲律宾的法律规定一个男子最多可以拥有四个妻子。
居住在北吕宋高山地区的伊戈罗特人的婚姻主要有两种方式,父母主婚或自由试婚。一般来说,较富裕的家庭,为了使自己家庭的财产、地位不致旁落,在儿女幼时即由双方父母作主订婚。到了十四五岁时,便正式成婚,如果婚后一方表示不满意,只要女方尚未受孕,便随时可以分开,男女另找对象。不能生育的,也随时可以分开。
巴交人允许多偶婚,堂兄弟姐妹则禁止通婚,如具有后一种关系的人要结婚,必须作一些“预防”措施和仪式,如将一些贵重物品丢入海中等。矮黑人的男子求婚,必须以弓箭射女子在远处安置的竹筒,如果没有射中,说明男子没有能力养活妻子,就难以达到求婚的目的。
风俗礼仪
菲律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间时,无论男女都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与熟人或亲朋好友相间时,一般都很随便,有的男女之间相逢时,常以拍肩膀示礼。年青人与长辈相见时,则要吻长辈的手背,以示对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见长辈时,则要吻长辈的两颊为礼;如果晚辈遇见长辈时,说话前要把头巾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并称呼长辈为“博”(意为大爷)。伊斯兰教徒见面时,要施双手握手礼,在户外相见若没戴帽子,则必须用左手捂头。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的方式很独特。他一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是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他们认为这才是真诚的、真正的握手。
当你邀请菲律宾朋友到家做客,客人送你的礼物,你是不能够当众打开的,否则被视为对客人的不礼貌,有当众羞辱的感觉。通常的做法是,随手接过礼物,不声不响地把它放在一边,并显得很不在乎的样子。如果有人邀请你去他家做客,切记不要准时到达,更不得提前,否则,这既是很不礼貌的,也是很失面子的,这样会显得你是迫不及待的为吃而来。
★ 中餐基本礼仪禁忌
★ 美国的风俗礼仪
★ 中国婚礼风俗礼仪
★ 迪拜风俗文化礼仪
★ 锡伯族的风俗礼仪
★ 瑞典风俗文化礼仪
印尼旅游风俗礼仪禁忌(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