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图书的印刷工艺研究论文

时间:2025-04-25 03:40:57 作者:弯弯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弯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有声图书的印刷工艺研究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有声图书的印刷工艺研究论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有声图书的印刷工艺研究论文

有声图书的印刷工艺研究论文

目前有声图书的印刷方式主要分为四色印刷和五色印刷。四色印刷时,用黑色油墨印刷逻辑波形图,用黄、品红、青色油墨印刷文字和彩色图片,其中文字是中性灰色。五色印刷基本和四色印刷相似,只是把文字单独用灰色油墨印刷。印刷时,一定要尽量保证黑色具有较高的密度,而黄、品红、青三色和灰色的密度不能太高,否则在图片颜色较深的地方会造成点读笔误读甚至无法读取逻辑波形图,从而影响正常发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纸张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印刷密度。一般情况下,使用铜版纸时,印刷密度应控制为:黄0.80、品红1.10、青1.20、黑1.65;使用胶版纸时,印刷密度应控制为:黄0.80、品红0.90、青1.10、黑1.20。

为了保证逻辑波形图能被正确读取,黑色要采用特黑油墨印刷,其余三色或四色要采用透明度较高的油墨印刷。在晒版环节要用晒版信号条检测网点的还原情况,应保证3%的`网点能够再现。同时,晒版机的光源要均匀,而且要认真清洁胶片和晒版机玻璃,确保版面无脏点。印刷环节要对印刷机进行精确调试:首先,要更换印刷黑色油墨的第一色组的橡皮布和垫衬,应使用千分尺准确测量其厚度,用力矩扳手把橡皮布拉紧,合压运转10分钟后再收紧一次;其次,要全面检查所有靠版胶辊对印版的压力,不同的印刷机要参照操作手册的标准校准;最后,要用白纸印刷实地,检查橡皮布是否有凹陷。

在印刷之前要把供水系统全部清洗干净,特别要全部清除油污,并更换过滤器芯。润版液的pH值应控制为4.8~5.6,导电率应控制为800~1200μs/cm。7.对印刷机进行检查和保养对印刷机进行检查和保养主要是为了防止网点变形。首先要把各色组的滚枕擦拭干净,并涂上一层薄油;其次要检查各牙排的叼牙压力,清洁牙垫和牙片,如果使用的是较陈旧的印刷机,一定要消除引起网点变形的故障才能印刷;最后,要清洁喷粉区域,防止喷粉结成团遗留在印品上。

有声图书的检测:

1.用读码器检测功能区域的数据

根椐有声图书的设计,每个可发声的功能区域都有一个对应的6位数据,可以用出版社提供的专用读码器读取。读取后,可将数据与出版社提供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查是否一致。

2.用点读笔检测功能区域的声音

根据有声图书的逻辑波形图设计,每个功能区域都对应一个声音,因此可以用点读笔抽样点读,将听到的发音与样张作对比。

3.用模板设定检查点,用读码器和点读笔检测

综合应用上述两种检测方法,以书本的成品线为基准用卡纸制作模板,在卡纸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分打上若干个孔径为8mm的检测孔,将卡纸放在印品上,然后用读码器和点读笔检测孔中印品的数据和声音,与样张作对比。

4.重点检查彩色图片颜色最深的地方

由于颜色最深的地方容易遮盖逻辑波形图,从而引起误读甚至难以读取,因此要特别仔细地检查彩色图片中的深色区域。

综上所述,印刷有声图书的技术难点和工艺重点是要准确还原逻辑波形图的网点。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正确选择色序,严格控制各色密度,正确选用油墨,尤其是黑墨,并要严格做好印刷机的调试,保证其印刷精度,保持设备的洁净。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产品质量,把生产风险降到最低。(本文作者:李荣 单位:广东金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篇2:印刷工艺与智能标签印刷研究论文

摘要:

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正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然而,伴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以及对信息需求的持续增加,印刷技术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为了使印刷品更加美观耐用,技术人员不仅对印刷的材料加以改造,印刷的技术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电子工业和油墨技术不断发展,进而为印刷工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文章具体探讨了印刷工艺与智能标签印刷。

关键词:印刷工艺;智能标签;电子

智能标签又称为射频识别,是一种新型的通讯技术,其可以通过无线讯号对特定的目标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读写,这种读写不需要识别系统和目标进行机械或者光学的接触。其是通过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进而使标签的制作与印刷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这种标签与条码扫描相似,对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智能标签简介

智能标签是一种电子标签,由天线和芯片组合而成。其中,芯片主要实现数据的接收与传送功能,由阅读器发出射频信号,通过对信号的读取使阅读器、天线、计算机网络三者之间相互连接,进而形成一个电子模块。阅读器将来自天线的特殊信号发送给某个区域内的电子标签,然后再将反馈信息加以处理,最后输送给计算机网络,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该商品的相关信息。智能标签为商品的防伪、管理、运输、保质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便利,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传统的条形码相比,电子标签的防伪效果更佳,且其功能更多。目前,电子标签的天线普遍采用2种方法进行制作:一种是冲压法,另一种是蚀刻法。这2种方法的制作成本较高,对电子标签的推广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电子标签需要开展新的制作技术。其可以通过印刷导电油墨的方式进行天线的制作。这种制作方法能有效地节约成本费用,并且不论是从材料的消耗量还是从产品的生产效率上看,都是最合适的生产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电子标签天线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使电子标签更进一步地推广和使用。

篇3:印刷工艺与智能标签印刷研究论文

2.1印刷工艺的比较

目前我国的印刷方式大体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传统印刷方式,另一种是数字印刷工艺。其中传统的印刷具有凸印、凹印、胶印等多种方法,采用的.印刷方式是压印刷。较为现代的数字印刷是一种无压印刷工艺,其中包含静电摄影、喷墨印刷等多种印刷方式。承印材料上的图文内容直接由计算机进行转印。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印刷方式为胶印,胶印机如图1所示。在我国,一半以上的出版物采用的都是胶印印刷的方式。能够进行承印的材料的种类较多,例如各类纸张、纸板、塑料、金属等都可以胶印。胶印还有一种无水胶印的印刷方式,其由硅胶树脂组成印版的空白部分,在进行硅胶树脂印刷的时候,不吸附油墨。由于缺少了水的作用,进而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并且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精准度。无水胶印印刷后所得到的墨膜厚度大约在0.5~3.0μm之间。在无线线圈印刷中选用胶印的印刷方式,具有效率高、精度分辨率大的优点。但是胶印的墨膜厚度不够,与线路印刷的要求不相符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多次反复印刷,进而加大墨膜的厚度。然而这种方式会影响印刷的精确度,为精细线路的套准控制带来了挑战。包装和装潢印刷主要采用的是柔版印刷的方式,其主要采用纸张、纸板、塑料薄膜等材料进行印刷。柔版印刷是一种直接印刷的方式,其选用1~5mm厚的柔性感光树脂进行制版,并且选用卷筒纸印刷,具有印刷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采用这种印刷方式,所得到产品的油膜年度处在0.01~0.1Pa.s之间,可以选用水基油墨、UV固化油墨、溶剂型油墨印刷。但是柔版印刷具有分辨率低的缺点,通常为60L/cm。不过进行精细印刷可以达到80L/cm,墨膜的厚度大约处在6~8μm之间,满足天线印刷的需求。近年来,薄版技术不断发展,柔性印刷改善了原有分辨率低、精确度不高的缺点。然而,其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近年来,喷墨印刷技术飞速发展,是一种功能性较多的印刷工艺。这种无压印刷工艺可以将计算机中的信息直接喷涂到各种不同的材料上。其具有复杂的油墨系统,所使用的油墨有多重类型,可以是热熔型、水基型,也可以是UV固化型,其油墨的粘度大约为10mPa.s。静电摄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电子印刷技术。其又成为激光印刷或者静电复制,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技术还没有应有于智能标签的生产中,也缺乏相应的使用优势。

2.2印刷工艺的应用

采用印刷的方式进行智能标签天线的制作具有5点优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产量大,能够有效地节省生产时间;运用轮转的方法印刷速度快,且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油墨转移的能力,例如StorkPrint公司制造的RSI丝网印刷标签专用生产线(见图2),能够连续印刷50万m;传统的蚀刻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废料,进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然而印刷技术可以采用导电油墨在材料上直接印刷,对化学试剂的依赖性较小,具有环保的优点;天线的制作可以在不同的材料上进行导电油墨的印刷。如果选用丝网印刷这种万能的印刷方式,则能够更加灵活地选择标签底材;印刷技术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天线样式设计,进而使天线的样式更加丰富。因为其能够进行多样式的设计,所以可以在更多形状上进行标签的黏贴,例如,曲率、角度不同的物体表面。不仅如此,通过印刷制作的导电油墨天线能够承受巨大的外部机械压力。具备黏性流体的特征,且弹性更强,在标签受到挤压变形的时候,其具有一等的承受能力,进而使标签表现的更加可靠和稳定。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进一步发展智能标签,采用印刷工艺是必不可少的。其能够有效地提高智能标签的使用功能,减少制作成本,使制作更加简洁便利,进而大大提升智能标签的质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田海英.数字新技术在标签印刷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3(11):16-18.

[2]李琳娜.智能标签的理想与现实[J].标签技术,2013(3):33-34.

[3]李丽,孙宝卫.智能标签及印刷技术[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2(2):56-59.

篇4:印刷工艺中的UV固化技术研究论文

印刷工艺中的UV固化技术研究论文

1UV技术概述

在快干型油墨中,发展最快的是紫外光光固型油墨,光固型油墨与热固型油墨的不同在于它不需要热源、不含溶剂和不污染空气;在紫外光照射下,它干固特快,几秒或零点几秒即可干固,在多色印刷机上使用更佳。紫外光光固型油墨的印刷及印后加工过程需要特殊的一套工艺技术,简称UV固化技术。UV固化技术始于丝网印刷,其最初主要用于印铁、软管、卷尺印刷等行业。因其特殊的表面装饰性和材料的宽容度,后在柔性版印刷中也有不俗表现,经过近的市场磨砺,国内UV印刷工艺的复杂程度已远远超过国外。现在,UV固化技术既包括UV油墨,也包括UV涂料,在胶印纸张印刷、胶印印铁、胶印上光、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大幅面喷墨印刷、凹版印刷等领域均有应用。

2紫外光固化油墨及UV固化技术主要的优点

紫外光固化油墨及UV固化技术主要的优点如下。

(1)环境污染小,有利于操作者的健康。为提高印刷速度,采用红外干燥等其他干燥方式的油墨中需加入大量易挥发的溶剂,这些溶剂多半是有害人体健康的,例如,在凹版印刷采用红外干燥时,其油墨中就往往含有致癌物质苯。而紫外光固化油墨基本不含挥发性溶剂,在固化过程中,除了排除少量臭氧外,不会散发出其它有害污染物质,操作人员的劳动条件可以得到改善,而用于水性UV油墨以水和乙醇等作为稀释剂,环保性更强。

(2)印后可立即固化,可提高生产效率。紫外光固化油墨在印后瞬间干燥,因此也就无需采用喷粉操作工艺,这样一来,由于印好的纸张可以马上折叠,不会产生蹭脏的现象,适于联机印后处理,既利于印刷品稳定,又可提高生产效率。如在印铁工艺上,可使印片在瞬间固化,省略烘烤干燥过程,适应连续套印,提高了生产能力。

(3)印品色彩饱和、光泽艳丽。由于没有喷粉过程,印品的光泽度得到了保证,从而大大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印品色彩饱和、光泽艳丽,若与消光底色搭配,视觉对比会更强烈,可凸显产品的高品质形象。另一方面,由于UV固化的印品不会产生收缩问题,这也使的UV固化称为现代精美彩色印刷首选的干燥方式。

(4)耐水、耐溶剂和耐磨性能好。UV油墨印刷或UV上光的印刷品拥有其他水性油墨、溶剂型油墨印刷无可比拟的优良的耐水、耐溶剂:同时印迹还具有较强耐久和耐磨性能。

(5)适应范围广泛,UV油墨印刷的承印材料远远多用普通油墨。UV油墨印刷承印材料适应范围广泛,如纸张、纸板、塑胶、PVC、PE等都是UV油墨印刷常见的承印材料,即使是对不吸收性基质(如金属)UV油墨也可很好的固着。同时,UV固化的墨膜其完整性、耐划伤、耐摩擦、耐酸、耐碱、耐乙醇等性能都大大地超过了普通油墨。

(6)无需经常洗车,可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由于UV油墨在印刷机上的稳定性良好,在没有被紫外线照射时不会固化,因此,使用UV油墨的印刷机器不需要经常洗涤。

(7)UV固化能耗较低,质量好。以印铁为例,在印铁工艺中使用紫外光固化油墨,由于印片固化过程不经花铁架,可根除机械划伤,提高了印铁成品的质量。同时,紫外系统代替了庞大昂贵的烘炉。热固型油墨印铁烘炉一般要求30m长,烘干需耗电能220kW,而紫外光固化油墨固化装置只需2m长,油墨固化只需耗电64kW,可大大节省了厂房和能源。

3当前限制UV固化技术发展的几个问题

虽然,在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和柔性版印刷中,UV固化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工艺技术,但到目前为止,UV胶印获得了良好的应用,并为企业带来了可观收益的例子,还不很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UV胶印在国内的应用尚欠普及,纠其根源,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限制了UV固化技术在胶印领域的普及和发展。

3.1UV固化设备和配套耗材较昂贵

(1)UV胶印的配套耗材成本较高。UV胶印油墨的市场售价一般为普通胶印油墨的二至四倍。润版液、PS版、清洗剂等UV胶印专用材料的价格也较高。

(2)UV胶印的设备昂贵。这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紫外灯的设备价格高,灯管的替换费比烘箱的维修费大。由于UV油墨的叠印性能不佳,需要在印刷色组间加装中间固化装置,以改善叠印效果,而安装多组固化装置势必增加硬件投资用紫外光干燥设备改装现有的印刷机投资很多。其二是紫外光固化油墨不能用聚氨酯制的辊子或水辊,要使用特制的橡胶辊,同时,橡皮布、等印刷设备的相关配件都是专用的,这方面的.成本也较高。

(3)UV胶印操作工成本偏高。由于缺少熟练掌握UV胶印工艺的印刷操作工,厂家聘用UV胶印机操作工的工资比普通胶印工工资高很多。

(4)辅助设备成本高。为避免臭氧对人体的危害,UV胶印设备需安装配套的通风设备,其配置和维护的费用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3.2工艺繁琐且难点不易解决

(1)UV油墨的水墨平衡是一个较难解决的技术环节,略有不慎,容易造成较严重的油墨乳化、脏版等故障,从而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2)UV油墨固化程度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固化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固化时间短,油墨固化不彻底则容易导致印刷品粘脏。

(3)UV油墨印刷对印刷的色序要求较高,解决不好可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色彩饱和度。

(4)UV光源本身也是热源,当承印物受热膨胀时会造成套引不准。

(5)在进行金属印刷时,由于UV胶印墨层较薄,印刷打底白墨的遮盖力往往达不到要求。

(6)UV油墨的叠印性能还须改进。

3.3UV胶印的客户市场相对少且分散

目前UV胶印的市场占有量还不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般客户对UV胶印还不了解,一提到UV印刷,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丝网印刷和UV上光,而对UV胶印的技术特点和质量优势还一无所知,因价格问题,愿意与UV印刷企业签约的有客户不多。另一方面,对印刷企业来讲,在过去UV印刷主要应用在包装印刷领域,由于包装印刷中色块印刷较多且印量偏大,对转换与清洗时间较长、水墨平衡范围窄及高额硬件投资等难题尚且可以接受,但如果这些问题发生在商业或出版印刷等以短版印刷为主的市场中,是很难接受的。

3.4限制UV技术普及的其它不利因素

(1)UV耗材的供给源相对不足也是限制UV技术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北方,非接触性塑料片材等承印材料的供应商有限,且质量和品种也难以满足要求。而进口或从南方购置,不仅会导致生产周期加长.还会增加多项成本,减少了企业的利润。

(2)限制UV技术普及的另一个因素是历史原因造成的,1990年以前,UV印刷及UV上光在西欧的发展陷入困境,有一种说法,声称当时的UV油墨易导致皮肤癌,并且,紫外光固化油墨在紫外光照射时放出的臭氧对人体有害。事实上,随着材料的进步和在印刷车间增加通风设备,UV印刷生产的安全性远远高于其它生产工艺。

(3)到目前为止,胜任UV胶印产品设计的人员还比较稀少。

4UV技术的未来

由于UV印刷技术的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优,近年来,UV固化技术在印刷业和包装业中的应用呈上升趋势。世界一流的印刷设备供应商,如海德堡、曼罗兰、高宝等都不失时机地开拓这一市场,纷纷推出带有UV功能的胶印机,如海德堡速霸CD102、曼罗兰Rolard700、高宝RapIda105、小森Lithrone-640胶印机、三菱Dlamonad1000Ls、利优比3302胶印机等。在国内,一些大型印刷企业也不吝巨资,大举进攻UV胶印市场,以谋求更高的市场利益。也有一些中小型印刷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难以购置原装UV胶印机,但又不甘作这一新兴市场的看客,于是开动脑筋,在现有的胶印设备上加装UV固化装置,使原本普通的胶印机摇身变成UV胶印机,扩大了其适印范围,提高了设备的使用价值。无论是设备供应商,还是印刷企业,其对UV胶印市场的热情都由此可见一斑。除UV胶印外,UV另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应用也较具发展潜力,如:

(1)混合油墨和联机上光技术。该技术综合了UV油墨和传统油墨的优势,即光固化和氧化聚合干燥的优点,提高了油墨表面与UV光油的协同效应,由于混合油墨技术只是在印刷机后端、UV上光机组之前安装固化装置固化混合油墨,而在印刷过程中使用的胶辊、橡皮布与普通油墨完全一样,这样既解决了胶印的联机上光的技术难题,又不明显提高生产成本。

(2)局部UV上光。局部UV上光,是印刷品表面整饰技术的一种。因其采用具有较高亮度,透明度和耐磨性的UV光油对印刷图文进行选择性上光而得名,在突出版面主题的同时,也提高了印品表面装潢效果。局部UV主要应用于书刊封面和包装产品的印后整饰方面,以达到使印品锦上添花的目的。对于以胶印设备为主的书刊和包装印刷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局部UV可用于凸、凹、平、孔柔等多种印刷方式,其效果主要有局部亮光、局部消光、局部磨砂,局部七彩、局部折光、局部皱纹及局部冰花等。

(3)金属印刷。金属印刷俗称印铁,其基本工艺过程为,通过平版、干胶印和滚涂等方式在锡、铁皮、铝、铝合金、无锡钢等承印材料上印刷金属油墨。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将金属油墨固化在金属表面。除传统领域中的UV固化技术外,还产生出许多相关的新技术,如UV喷墨印刷、混合油墨印刷等。毫无疑问,悄然兴起的UV胶印所表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将这一领域发展潜力无限。

篇5:图书馆按需印刷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过去几年,数字出版的高速发展,开始占据出版业成为主导地位,但是用户对于“白纸黑字”的依赖和深阅读的需求使纸本资源仍有其存在价值,按需印刷作为数字出版的一项服务受到人们的关注。按需印刷满足了当前用户小批量、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印刷品需求,并且实现了人们几千年来渴盼已久的及时获取信息的愿望[1].

按需印刷改变了传统出版产业的生产链条,也变革了图书馆原有的服务内容。图书馆作为文献服务的提供方,按需印刷服务项目逐步融入到图书馆服务工作当中,缩短了新出版物与读者见面的时间,解决了短版印刷和绝版印刷的问题,帮助图书馆进行补藏建设并保证图书馆学术资源的完整性,同时还将用户的选择纳入到图书馆资源建设中来,节省经费开支。按需印刷逐渐成为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的一项特色服务,并成为继馆际互借服务之后进行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重要方式,对图书馆服务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按需印刷概况

1.1按需印刷的概念

按需印刷(Print-on-Demand,简称POD)的概念始于1990年。所谓按需印刷是指按照用户的要求,在用户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点,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数码印刷、装订,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印刷品,通俗来讲,即根据用户需求生产制作用户需要的出版物。按需印刷一开始主要是用来印制一些会议资料、宣传手册、标语和广告,随着印刷技术的革新和成本的控制,逐步应用到正式出版物。按需印刷经常与按需出版等概念一起使用,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印刷方式,后者是出版形式,属于出版链条中的不同环节。

1.2按需印刷生产组织形式

与传统的批量印刷相比,按需印刷应用数码印刷系统,直接将数字化文件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发送到数码印刷机印刷,流程更为简化和高效。传统的出版产业链是“作者-出版社-印刷环节-书商-图书馆/书店-读者”的产业链条,按需印刷将生产组织形式转化为“作者-数字内容管理平台-网络交易平台-数字印刷(出版)-(配送)-读者”的产业链,精简了出版链条,可以使读者直接进行资源选择,根据需要对出版物进行印制,减少了出版物积压和库存[2].

按需印刷凭借灵活、定制性强以及周期短的优势解决了特定人群对于纸本的个性需求。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介绍说,他们已经关闭了世界各地的配送仓库,代之以若干快速印刷中心。用印刷环节本地化的生产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原来运输和邮费费用高、运输时间长、信息获取不便利的.情况,实现了异地选货,就地打印,及时获取印刷品,大大提升了信息服务的效率[3].

1.3按需印刷中涉及的几个问题按需印刷过程中会涉及的几大问题包括:

(1)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个性化印刷涉及大量数字化资源,建立一个有效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十分有必要,保证数字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内容标准的统一性、数字资源格式转换的便捷性和数据传输过程的数据安全性十分重要。

(2)先进的技术设备。如何保证用户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印刷品,这就要求使用高效的印刷解决方案。数码印刷技术日趋完善,很好地解决了印刷过程中的按需生产,国外巨头如富士康乐、惠普、海德堡、柯达等公司都已拥有了相对成熟的按需印刷设备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并且多已投入生产和使用。

(3)版权问题的解决。数字版权管理是一切以数字表示的电子内容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数字传播在带来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版权问题,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均衡,促进数字资源的合理化使用,构架数字版权保护系统,保证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篇6:图书馆按需印刷服务模式研究论文

2.1国外图书馆按需印刷服务典型案例

密歇根大学图书馆作为第一个引进按需打印设备的学术型图书馆,早在2008年就安装了图书打印设备(Espresso),并且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密歇根大学图书馆认为高质量、高性价比的纸本印刷是未来数字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扮演着为用户搜集他们随时随地可能需要信息的重要角色,搜集用户需要的资料内容并且提供将这些内容打印的设备以便于知识的传播和利用。服务基本情况如下:

(1)设备。EspressoBookMachine,该设备是一个集成的、自助图书制作机器,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实现打印、装订一步到位。完成一本300页的书的装订打印只需要仅仅7分钟的时间,而这仅仅是一杯咖啡的时间。

(2)服务内容。服务内容包括来自图书馆馆藏或者互联网资源库中的绝版或者短版书籍的印刷;小批量印刷品,如个人创作选集;大学会议录或者活动手册;并承担自出版项目。

(3)成本。根据按需印刷的页数收取费用。少于100页收取$8.00;101至300页为$12.00;301至500页为$16.00;501至700页为$20.00;701至800页为$25.00.

(4)具体步骤。有四种方式供用户选择,一是直接在机器上填写订单信息,并在3天内完成打印;二是从Mirlyn目录(Mirlyncatalog)中选择要打印的书目并选择购买并打印(Reprintavailableforpurchase)选项完成网上支付;三是在线填写申请表,去流通台取书时完成支付;四是邮件形式,将具体书目信息,如作者、题目、出版年以及电子书的下载地址,发送到指定电子邮箱,等图书打印完毕,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支付的具体信息以及取书的具体地点。

(5)自出版。按需打印设备Espresso为用户提供了将其个人创作转化为成品的新的途径。该项服务提供的前提是需要明确的版权责任声明、数字内容格式一致和转换的便捷性,所以在自出版之前,需要责任者签署一份版权侵权责任的文件,这个文件包括电子内容本身、插图、说明,或者其他图片,包括书芯和封皮上的所有可能引起版权纠纷的内容,如果还有其他责任者,也需征得其他责任者的同意。所有的数字化内容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要求,如字体、图片的分辨率、版面大小和尺寸;对于制作成本,需要支付一个30美元的设置费用,这笔费用可以通过现金、支票或者在线支付,这笔费用包括格式的调整、将文件上传到EBN,书籍打印的一份证明等服务内容。其他费用还包括打印费,和按需印刷的费用相一致,订单在21至100份以上,提供10%优惠,101份以上订单提供20%的折扣。在自出版的服务中,图书馆不提供ISBN号、书籍的编排和设计服务、图书的营销和分销工作、邮寄等内容。

(6)数字资源内容。在EspressoBookMachine设备上有很多版权保护范围外以及开放获取的书籍内容,具体可以查看EspressNet中的公共领域目录(EspressNetpublicdomaincatalog)此外还包含EMB本地目录(EBMlocalcatalog)、开放密歇根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OpenEducationalResourcesfromOpen.Michigan)、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合作伙伴目录(HathiTrustpartnerinstitutioncata-log),以及密歇根图书馆Mirlyn目录(UniversityofMichiganLibrary'sMirlyncatalog)等内容。

2.3服务模式

通过对国外图书馆按需印刷服务项目的分析和总结,可将当前服务模式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合作促进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图书馆按需印刷服务项目中,很多图书馆与出版社、亚马逊或者谷歌等平台合作以集成更多优质数字资源,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在Amazon.com上提供按需印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8万本书[4],并积极参与按需印刷和大规模数字化项目,多渠道向公众开放馆藏资源,同时也积极与谷歌的数字化倡议项目合作,在过去的6年里完成50万册书籍的数字化工程,将学科优势进行保存并推广[5].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通过与一些出版商,如哈泼柯林斯、西蒙与舒斯特、麦格劳-希尔、阿歇特、麦克米伦、奥赖利和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按需打印服务,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内容[6].

(2)以服务内容为主导,优化服务流程。国外图书馆不单单提供按需印刷设备,还会基于印刷设备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辅以提供按需打印手册、具体流程指导,并在线或者邮件等多渠道提供按需打印服务,简化服务流程,以方便用户使用。

(3)将按需印刷纳入馆藏建设。借助按需印刷服务项目,很多馆完成了对本馆特色馆藏的数字化,以保存重要资源,彰显学科优势。此外,为鼓励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中,对于按需打印产生的费用,用户可以自行打印获取喜爱的书籍并支付相应的打印费用,或者打印出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后返回图书馆以作为馆藏的一部分,费用由图书馆支付。让用户参与到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来,只为需求买单,相对缓解了图书馆资金紧张的状况。

3按需印刷服务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

图书馆传统的采集、典藏和服务制度都是基于图书印刷出版发行的传统模式设计的,按需印刷环境下,这些要素都发生了变化,国外按需印刷的发展以及图书馆顺应出版发行形式提供的按需印刷服务项目是国内服务项目提供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3.1按需印刷成为图书馆的一项特色服务

当前按需印刷的技术解决方案日臻成熟。可供选择的按需印刷设备有很多。按需打印服务区别于现如今图书馆提供的自助文印(打印、复印、扫描)服务,它不单纯是简单的文印,它增设了对一本书的策划等重要内容,它提供的不是零散的文稿,而是一本装订精湛的书本。按需打印服务除了技术设备的支持,背后还需要有强大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撑,通过与出版社、亚马逊和谷歌等的合作,拓展自身资源内容,彰显了自身特色资源,提高了图书馆自身吸引力。

3.2按需印刷成为优化馆藏结构的重要方式

按需印刷环境下,文献的单元发生变化。比如若只需要某一种期刊或者一部论文集中的一篇文章,图书馆不必像以前一样购买一整本书,可以根据需要购买一篇或者一本中的几篇。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除了对新出文献的采购,也包括对以往重要资料的查漏补充,图书馆人不用再纠结图书缺藏补不到书,按需印刷充分调动异地优质资源解决了短版和绝版书的补藏问题,馆藏学术完整性得到增强,优化了图书馆的馆藏结构。

3.3按需印刷成为促进文献资源保障的推动力

按需印刷跳过中间服务商,直接与数据提供商合作,节省了物流成本并大大缩减了信息获取的时间。图书馆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建立数字资源内容管理平台,在将本身资源数字化的同时,依靠外界力量拓展自己的资源和服务内容。GraceMellmanLibrary的馆员JanKuebel说:“我们不再单纯的依靠馆际互借服务,现如今,按需打印服务就可以帮助用户获取到馆藏外的资源。”按需印刷成为图书馆新增服务项目并进行资源保障的一个很好的方式[7].

图书馆在提供该项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空间、人力和资源优势,但是,在按需印刷项目提供的过程中还需要图书馆从中斡旋以排除一些阻碍因素。

首先,图书馆作为出版链条上的一环,应积极促进出版链条中各利益方之间的利益的均衡和研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精简流程,控制成本;其次,国内数字化资源还不健全,数字化管理水平低,需要成立一个按需印刷数字资产联盟,建立强大成熟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将内容数字化入库变成资源共建共享的重点项目;再次,注意版权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在保证优质的数字资源传播最大化的同时,保证作者和出版社的版权利益,保证图书进入按需出版印刷数据库后既能快速地按订单生产,不会被随意复制、传播,确保作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现如今“云出版”平台已经可以对出版的数量和数字资源传播过程中内容保护提供技术保障,如惠普公司研发出了核心的“云生产”技术,数据传输发生在“云端”,只有拥有权限的人才可见,设置按需印刷的数量和使用期限,逾期加密文件将会自动销毁,从而实现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护,此种方式可以借鉴。

4结语

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方,应该主动转变服务理念,排除阻碍因素,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一些试点项目或者试点工程。比如图书馆可以开辟按需印刷空间,组织策划有个性的服务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提高图书馆的品牌力和影响力;高校馆可以从学术专着、高校教材的角度出发,辅助老师和学生定做教学用书,帮助大学打造个性化的教学;或者组织策划一些个性化的出版物,鼓励读者进行自出版,将优秀的出版物通过按需印刷平台印刷出来,自己珍藏或者作为图书馆馆藏的一部分,活跃出版环境。

参考文献:

[1]熊伟.按需印刷的内涵、意义与发展方向[J].科技与出版,2005,(6):68-69.

[2]马勇.浅析数字印刷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

图书印刷合同范本

施工升降机齿条焊接工艺研究论文

机加工工艺项目课程设计的过程研究论文

化学工程与工艺论文

导管弯曲加工工艺规划研究

推荐图书范文

垃圾焚烧发电工艺设计及技术装备研究

植物硬空心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落棋有声》教案

岁月有声心情日记

有声图书的印刷工艺研究论文(通用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有声图书的印刷工艺研究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