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

时间:2022-12-12 05:37:06 作者:亮晶晶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亮晶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

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初夏时节,在美丽的柳叶湖畔,我欣然登上司马楼,细细品读唐朝朗州司马刘禹锡的诗词,不觉心旷神怡,思绪万千:诗人的诗心是什么?诗词中缊藏的清廉的灵魂又是什么?诗心,就是理想,是人民,是态度。

理想,是诗和远方

刘禹锡,从年轻时起就怀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忧国忧民。针对唐朝中期的时弊,立志改革图强,报效朝廷,关注百姓。“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朗州十年,他却意志坚定,光明正大,不负桑梓,用一生的立身行事,写就了“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长歌。

“功利存乎人民。”刘禹锡根据多年在基层治理的经验,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出了响彻古今的'施政箴言。他主张政治清明,关心百姓疾苦、赈济灾民、减免赋税、罢除官市、惩治腐败。像范仲淹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态度,是人生思考

刘禹锡经历政治挫折之后,对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入,哲学思想逐渐成熟,他在《天论》三篇之中提出了“天人相胜还相用”的天人观。主张人和自然和谐共进,强调了人的积极作用,将千年来的天人关系推进了一大步,更加坚定了自己豪迈乐观的人生态度。

因此,他站在朗州大地上,高唱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来对待贬谪的艰辛与苦难。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诗豪”。

廉魂,就是风骨,风格,风范

风骨,是浩然正气,也是逆境人生的铮铮铁骨。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体现了他的心智,也体现出了他那种刚正不阿、甘心清廉的风骨精神。他不会去跟别人盲目攀比,他也并不觉得住在陋室中有什么不好,只要自己的心智还是正直的,那么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刘禹锡摒弃一切杂念,不计较名利得失,修炼出空灵清澈的心境,是多少人难以企及而又不舍追求的崇高境界。

风格,是人品格调。刘禹锡的风格特征表现为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不与权贵妥协的勇气,豁达、乐观的个人品质和格调。

刘禹锡在被贬官到朗州的日子里,没有悲观失望,而是抱着一种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纵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始终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希望与信心。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出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彻和达观。

风范,是清廉风气

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刘禹锡才华横溢,一身正气。既有诗人的内在气质,又有为官的清廉品性。刘禹锡“筑清风台”。教书育人,身正为范。传播追求真理,像屈原一样,“吾将上下而求索。”倡导廉洁清风,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

清廉是做人之本,为官之道。反腐倡廉同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思考的课题。“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说明了腐败就会亡国的道理。

诗心廉魂,就是点亮人生,开启未来

正如梁衡在常德唐诗墙——柳叶诗韵序中写道:常德唐诗墙至少给我们三点启发,一是经典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久不衰;二是经典需要传播,要经常请出来擦拭擦拭,以重放光芒;三是经典要回归生活,反哺民众,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当此人心浮躁、文化淡忘之时,立唐诗墙于碧水之岸,振诗心于名利之时,诚为一大善事。

湖水荡荡,杨柳依依,当游人信步柳叶湖畔,偶一回首,读到了墙上的哪一首诗或哪一句话,也许会心有所悟,点亮他的人生,开启他的未来。

篇2: 穆斯林诗魂――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穆斯林诗魂――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读罢全书,我方才将抑制在心中的悲痛愁苦释放出来,长长地舒了口气。这部书是一个圣洁的诗魂,是一道玉之长河,不,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

全书通过描写一个玉器家族的生死兴衰,谱写了属于穆斯林的咏叹。今昔对比宛如两条河流相融相会,其妙无穷。从玉匠梁亦清收养韩子奇,到韩子奇勾心斗角威师傅梁亦清报仇,再到韩子奇与师妹梁君璧、梁冰玉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最后到韩子奇女儿新月凄婉的一生,前半部分还是精雕细琢,暗潮涌动,后半部分便是势不可挡,汹涌澎湃了。犹如《神奈川冲浪图》,全书在新月之死时掀起滔天巨浪,将这一弯明亮的新月卷入了命运和悲剧的长河,让人实在不得不流下眼泪。

正如作者所言,此书是“为人心所传”,这就注定了此书奇诡神妙,悲壮淋漓。细读全书,让人不禁响起《巴黎圣母院》那美与丑的强烈的冲突与对比,又让人不禁叹谓其与《京华烟云》相似的命运的阔大与无奈。《玉殇》梁亦清之死,悲凄淋漓,令人震骇;《玉王》中子奇之青云得志,勾心斗角,或如大夫雕凿,若如小弦切切。在这一条晶莹、诗意的'玉河中,梁亦清,梁君璧,韩子奇,蒲绶昌,各个人有各个人不同的内心世界。然而,在这纷繁杂乱的命运之林中,一个庄重、美丽的灵魂悄然升起――新月!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一个人的悲剧命运,会使他的心灵得到常人无法得到的冶炼和净化,这便是美。若没有这种美,人生怎还是人生?新月之美,并非作者借她阐发了多少真主的旨意,而是她扬起了穆斯林美的灵魂,是她的心灵渡过了悲剧与苦难的命运之河,接受了光明与希望的洗礼,变得越发至善至美。新月,宛如一条活泼美丽的小溪,由远到近,由弱及强。她的美,正如明月般纯净皎洁。梁君璧之叱咤风云,韩子奇之愁肠百结,无一不衬托出她如梦如幻的美,然而从梁君璧拒绝楚雁潮开始,她的世界掀起了巨浪,将少女如无瑕美玉的爱心打得粉碎。她的死,有一种“奥菲利亚式”的凋零之美,又如祝英台般缠绵悲凉,却不只是柔情凄婉,而是苍天泣血!

问世间,何为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寻找这个答案?姹紫嫣红,大漠孤烟,是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堪称完美的艺术品;《蒙娜丽莎》那一抹动人心弦的微笑,是美……到底何为“美”?读完《穆斯林的葬礼》,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最美不过人的心灵,它能压倒一切,镇住一切。萧红一生命运坎坷,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用一颗未被污染的,饱含童真的纯净心灵写下了《呼兰河传》;汪曾祺年轻时作品不受文坛重视,抗战时在西南联大受尽磨难,然而在晚年时他却将这段往事写得如履平地,还创作了《受戒》这样纯净如水的佳作……有句话说得好,在逆境中,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心态。正如书中传达的旨意,只要人的心还是美的,那便是不可磨灭的希望!

有人认为结尾太悲惨,然而尾声部分,梁冰玉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门里边,雪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冰玉冲上去一把抱住她‘新月!新月……’”她抱住的不再是一个少女,而是梁家的第三代,一个新的新月,一个新的希望……

旧的生活总会过去,新的生活如黎明破晓,如期而至。

读《梅花魂》有感

读梅花魂有感 500字以上范文

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刘禹锡的优秀诗词

读《人穷心不穷》有感

刘禹锡诗文中的哲学思想

古典诗词鉴赏《陋室铭》刘禹锡

浊漳诗魂诗歌

读《网》有感

读有感

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共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