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

时间:2023-05-03 03:36:14 作者:苹蛋是真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苹蛋是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高中化学《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中化学《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篇1:高中化学《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

【学海导航】

1、掌握含硫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主干知识】

一、硫的性质

1、自然界中的硫元素主要以 、、等形式存在。

2、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 。

3、物理性质:颜色 ;俗名 ;溶解性 。

4、化学性质:

①做氧化剂:H2+S→ Fe+S→ Cu+S→

②做还原剂:S+2H2SO4(浓) △ 3SO2↑+2H2O

③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3S+6KOH △ 2K2S+3K2SO3+3H2O

(此反应用于除去试管中残留的硫)

④特性:Hg、Ag在常温下虽跟O2不反应,但却易跟S反应

Hg+S=HgS (此反应用于消除室内洒落的Hg)

5、硫及其化合物性质比较:

S H2S SO2 H2SO4

色态味

溶解性

化 学

性 质

不同价态硫的相互转化

-2 0 +4 +6

S S S S

转化关系图:

H2S SO2 SO3

FeS S H2SO3 H2SO4

HgS Na2SO3 Na2SO4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经测定此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32%。则此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A.36.8% B.37.6% C.22.0% D.无法计算

2.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硫发生反应,且硫作还原剂的是

A.O2 B.Fe C.H2 D.Zn

3. 下列试剂中,用来检验亚硫酸钠是否被氧化,较为合理的是

A.氯化钡溶液和盐酸 B.硝酸钡溶液和硝酸

C.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 D.硝酸钡溶液和盐酸

4. 某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该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该气体是

A.HBr  B.SO2 C.H2S D.CO2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可溶于水

B.硫易溶于二硫化碳

C.硫单质在与Cu、Fe、O2的反应中均作氧化剂

D.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6. 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研究发现,1公顷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kg SO2,则1公顷柳杉每月吸收的SO2的物质的量为

A.164kg B.2.5mol C.2500mol D.2500g/mol

7. 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通常通入过量的空气,使SO2充分和O2反应,则从接触室导出的混合气体含有

A.SO3、O2 B.SO3,O2,N2

C.SO3,SO2,O2,N2 D.SO3,N2

8. 将下列性质的番号,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脱水性; (B)强酸性;(C)二元酸;(D)氧化性;(E)吸水性

(1)将胆矾放入装有浓H2SO4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 ( )

(2)NaOH与H2SO4反应,可生成Na2SO4和NaHSO4这两种盐。 ( )

(3)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H2SO4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 ( )

(4)在稀HNO3中放入铝片就产生NO。 ( )

(5)在稀H2SO4中放入铝片就产生H2。 ( )

(6)在冷浓HNO3中放入铝片没明显现象。 ( )

(7)浓H2SO4敞口久置会增重。 ( )

(8)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 )

9. 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

A.铜和浓硝酸反应       B.铜和稀硝酸反应

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      D.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

10. 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亚硫酸是SO2的水溶液,显酸性

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2

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2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

二、填空题

11. 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晶体。有橙色、无色、红棕色三种颜色的硫蒸气,它们都是硫的单质,但每个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不同,可用Sx表示。对三种蒸气测定结果是

(1)橙色蒸气密度折算到标准状况后是11.34g/L,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红橙色蒸气的质量是相同状况时同体积空气的6.62倍,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无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64,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 ______.

此事实说明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⑴下列事实反映了硫酸的什么性质:

①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

②干燥氢气________________;

③浓硫酸溶解金属铜______________;

④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_____;

⑤硫酸使蔗糖变黑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事实反映了硝酸的什么性质:

①硝酸应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

②实验室制H2或SO2都不能使用硝酸       ;

③Ag与稀硝酸作用制取AgNO3       ;④可用稀硝酸与CaCO3作用制取CO2 。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C

7.C

8.(1)E (2)C (3)A、D (4)B、D (5)B (6)D (7)E (8)B

9.C

10.A

二、填空题

11.(1)S8 (2)S6 (3)S4 多种同素异形体

12.⑴.①酸性 ②吸水性 ③强氧化性和酸性 ④强氧化性 ⑤脱水性

⑵①不稳定性  ②强氧化性 ③强氧化性和酸性 ④酸性

篇2:高一化学《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设计

第1单元 课时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一、学习目标

1.从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角度理解不同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了解影响它们转化的因素。

2.通过抓住硫元素化合价相同或不同物质间的转化,整理归纳含硫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依据物质的内在联系整理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含硫物质的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循环过程,学会逻辑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构建知识网络图。

三、设计思路

本课试图由“认识含硫物质 转化规律 构建知识网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元素观的角度认识和把握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教学内容以“硫元素的存在形式”为开始,通过“交流与讨论1”根据硫的不同价态列举含硫物质,在此基础上,引出“交流与讨论2”学习常见的含硫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其中的转化规律,重点强调“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接着提出“如何实现从硫单质制备硫酸钠”的问题,对转化规律进行实际运用后,进一步利用教材的“整理与归纳1”完善知识网络图的构建。

四、教学过程

[引入](ppt2)我们已经学习了SO2和H2SO4这两种重要的含硫化合物,你还知道在自然界中哪些物质中存在硫元素吗?在这些物质中硫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

[回答]火山喷口附近、含硫矿物、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等。(ppt 3)

[板书]一、硫元素的存在形式

[视频](ppt4)硫元素的存在形式

[板书]存在形式 游离态

化合态

[提问]硫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哪些?列举一些含硫元素的物质,并按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类。

(学生完成教材93页交流与讨论1)

[小结]主要化合价有:-2 、0 、+4 、+6 (ppt5)

S S S S

H2S

Na2S

HgS

[设问] 人类对硫元素的利用,从本质上看,就是实现硫与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呢?

[板书] 二、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ppt6)

(学生完成教材94页交流与讨论2,教师给予适当讲解、指导)

[小结](1)S + Hg = HgS

硫化汞没有毒性,可以用硫处理散落在地上的汞,这样就可以防止汞中毒了。

(2)工业上或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亚硫酸钠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钠,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Na2SO3+O2=2Na2SO4 ,Na2SO3应密封保存。

(4)实验室常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生成亚硫酸钠。

2NaOH+SO2=Na2SO3+H2O

[讨论](ppt7)请同学们判断以上四个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如果从化合价的角度来考虑,物质什么时候具有氧化性,什么时候具有还原性?(以硫元素为例)

[回答]元素处在最高价(+6)只有氧化性,处在最低价(-2)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0、+4)既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追问]怎样实现相同或不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的转化?

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

[交流与讨论3] (ppt8)某地区盛产硫磺,如何实现从硫单质制备硫酸钠?

(学生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制备路线,教师小结)

[分组竞赛](ppt9~10)教材第94页“整理与归纳1”。

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如果是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注意反应的条件。

[提示]探讨物质的反应类型,可以从酸碱型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还型反应、特殊反应出发进一步研究。比如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发生酸碱型反应,同时SO2中的硫元素是的价态是+4,化合价可升也可降,故也可以发生氧还型反应。

① S + Hg = HgS ② S + O2 = SO2

③ 2SO2+O2 2SO3 ④ SO3 + H2O = H2SO4

⑤ 2NaOH+SO2=Na2SO3+H2O 2OH-+SO2 = SO32-+H2O

⑥ H2O+SO2 H2SO3

⑦2Na2SO3+O2=2Na2SO4

⑧2NaOH+H2SO4 = Na2SO4+H2O H++OH- = H2O

⑨BaCl2+H2SO4 = BaSO4↓+2HCl Ba2++SO42- = BaSO4↓

[整理与归纳2](ppt 11)硫与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举例说明。

(复习接触法制硫酸的原理)

[课堂练习](ppt12)

1.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2S SO2 B. H2SO4 SO2

C. SO42- BaSO4 D. SO32- SO2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酸是( )

A. 碳酸 B. 亚硫酸

C. 硫酸 D. 高氯酸

答案:1.A;2.B。

篇3:高三化学《硫与硫的化合物》教案

高三化学《硫与硫的化合物》教案

考点1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硫有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常温为色晶体(淡黄色固体有:等)。

2.化学性质

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较易得电子,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Na+S(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

Al+S(制取的唯一途径)Fe+S(黑色)

(2)与非金属的反应:S+O2S+H2H2S

(3)与化合物的反应S+6HNO3(浓)

S+2H2SO4(浓)S+NaOH

[特别提醒]:①在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少量硫时,有时称乳白色。②硫的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因此用物理方法洗去试管壁上的硫,只能用CS2作溶剂。③由硫能溶于热碱溶液可知,用热碱溶液可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由于NaOH碱性强,腐蚀玻璃,故实验室常用热Ca(OH)2溶液而不用热NaOH溶液除去试管内的硫。

[例1](1)将mg铁粉和ng硫粉均匀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红热,冷却后加入____LbmolL1的盐酸就不再产生气体。若把已放出的气体收集起来,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

(2)若把0.1mol铁粉和1.6g硫粉均匀混合后,铺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引燃,完全反应后,将残渣全部放入过量的稀H2SO4中充分反应,结果所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明显少于2.24L,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Fe+SFeS,FeS+2HClFeCl2+H2S↑,得Fe~2HCl;又由Fe+2HClFeCl2+H2↑,得Fe~2HCl,即产生气体的总体积和消耗的盐酸的量与硫粉量无关,只由铁的量确定。

设加入bmolL1盐酸的体积为V,则

×2=V×bmolL1,得V=L或mL

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为×22.4Lmol1=0.4mL。

(2)n(S)==0.05mol<0.1mol,铁粉过量,过量的铁粉在加热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的铁的氧化物与H2SO4反应不再放出H2,故放出气体的体积小于2.24L。

【答案】(1)0.4mL

(2)与硫反应的铁粉过量,过量的铁粉在加热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了铁的氧化物,与H2SO4反应不再放出H2,故放出气体的体积小于2.24L

【方法技巧】本题定量考查硫与铁化合及其生成的FeS与酸反应,通过分析,明确一定量的硫与铁的混合物反应后,加盐酸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只与铁粉有关,且与铁的物质的量相等。但利用此结论解题时需注意反应的条件和环境。

考点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性质的异同

1.物理性质

相同点:常温下,都是色气体,密度都空气。

不同点:CO2气味,SO2有气味;CO2毒,SO2毒;CO2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气体),SO2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40体积气体);SO2易液化。

2.化学性质

相同点:都是氧化物。

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的酸稳定,只能存在于溶液中CO2+H2OH2CO3;

SO2+H2OH2SO3。

②都能与碱反应,用量比不同,可以生成两种盐。

SO2、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是先生成沉淀,当SO2、CO2过量时又溶解。

Ca(OH)2+SO2CaSO3+SO2+H2O

Ca(OH)2+CO2CaCO3+CO2+H2O

不同点:

①SO2常表现性:2SO2+O22SO3CO2表现性:CO2+C2CO

SO2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剂氧化,CO2不能。

②SO2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CO2不能。

③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不同:SO2形成,CO2引起。

[特别提醒]:①能使品红溶液腿色的物质有:SO2、Cl2、O3、H2O2、Na2O2、活性碳等。

②SO2使氯水、溴水、酸性KMnO4溶液腿色,不是由于其漂白性,而是因为其还原性。③干燥的SO2气体无漂白作用。④等物质的量SO2和Cl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不能使之腿色。原因是SO2和Cl2发生反应生成了无漂白性的盐酸和硫酸。

[例2]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无色气体为SO2的是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④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SO2、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酸性气体(如:HCl、HBr、SO2、CO2等);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有Cl2、SO2,但Cl2有颜色,褪色后加热又显红色的只有SO2;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有SO2气体符合。

【答案】C

【规律总结】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则沉淀都可消失。所以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SO2和CO2。通常可用以下方法:

①用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②用氢硫酸,出现浑浊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2H2S+SO22H2O+3S↓

③用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④用溴水,使橙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Br2+2H2O+SO22HBr+H2SO4

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H2O+2HNO3+3SO23H2SO4+2NOBa(NO3)2+H2SO4BaSO4↓+2HNO3

⑥用FeCl3溶液,使棕黄色颜色变浅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FeCl3+SO2+2H2OFeCl2+FeSO4+4HCl

考点3浓硫酸和稀硫酸氧化性比较

比较项目浓硫酸稀硫酸

氧化性强弱氧化性(S)氧化性(H+)

氧化性的原因

还原产物一般是,可以是硫单质H2

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在常温下,使铁、铝钝化,因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规律:金属+H2SO4→

能与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加热条件下可以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不能反应

与H2S等还原性物质反应能够反应不能反应

[特别提醒]:①硫酸的性质取决于硫酸的浓度。②98.3%的浓H2SO4密度为1.84gcm3,比水的密度大;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将50%的H2SO4溶液和10%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30%;浓H2SO4或密度小于浓硫酸的溶液被稀释或与浓H2SO4混合时,都是将浓H2SO4沿玻璃棒注入其中,并不断搅拌,使其散热。

[例3](2008届创博智典联考题)中学教材高中化学第一册有如下图1所示的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该实验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硫气体放出,污染室内空气,严重地损害师生健康.为此某课外小组对此实验进行如图2所示的改进,改进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并且几乎无二氧化硫气体泄漏。实验步骤如下:

图1图2

①首先按装置图安装仪器,安装仪器时,在支管胶塞的铁丝构上挂一片品红试纸。

②向试管中加入约10毫升的浓硫酸,加热(在加热浓硫酸时,将铜片向上提起,铜片先不要伸入浓硫酸中),当加热至沸腾时,把铜片放下,使其完全浸入浓硫酸中,反应即刻发生。等不需要反应时停止加热并将铜片提起,离开浓硫酸,反应就停止了。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2所示,铜片与沸腾的浓硫酸接触后可看到的现象有:;

(2)塑料袋作用是:;

(3)为了防止反应结束后留在试管中的`气体和塑料袋中的气体污染环境,可进行的操作是:;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

[解析]当铜片接触热浓硫酸时,有大量的白雾产生(白雾是由于二氧化硫气体与水结合形成亚硫酸小液滴缘故)并沿支管口喷在品红试纸上,使品红试纸的红色开始褪色,而且原来无色硫酸溶液开始变绿,当品红试纸完全褪成白色后,把铜片向上提使其离开浓硫酸溶液,反应马上停止。

【答案】(1)支管口有白雾,试管中出现绿色,品红试纸褪色,铜片部分溶解。

(2)收集多余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在反应后的试管中、塑料袋中加适量的碱吸收SO2气体

SO2+2OHH2O+SO32或SO2+OHHSO3

【规律总结】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物质中由水分子组成的的水蒸气或结晶水。可用作干燥剂,但一般不能干燥碱性和还原性气体。脱水性:将某些化合物中(主要是有机化合物)中H、O两原子按水的组成比2∶1脱去。(浓硫酸可用作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和脱水剂)

浓硫酸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先变红(酸性引起),后变黑(脱水性引起);而稀硫酸则只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不能使之变黑或褪色。

考点4溶液中SO42的检验

1.原理:利用Ba2++SO42BaSO4↓(白色),BaSO4盐酸、硝酸的特性。

2.试剂:。

3.检验的误区

干扰检验的离子:Ag+能与SO42离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Ag2SO4;Ag+还能与Cl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AgCl;SO32、CO32、SiO32、PO43等能与Ba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这些白色沉淀溶于强酸中。

4.检验步骤

①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排除等离子的干扰。注意一般不用稀HNO3,因为稀HNO3能将氧化成而被漏检。

②在排除干扰后的溶液中加入,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则此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特别提醒]:检验SO42的关键是既要注意试剂的选择,又要注意操作顺序的优化,方能排除干扰离子的误导,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正确推导。

[例4]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BrB.SO42C.H2SO3D.NH4+

[解析]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褪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3,因H2SO3不稳定,分解产生的SO2可使品红褪色。②加碱后加热,产生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有NH3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③加氯水时溶液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Br。再加BaCl2有白色不溶于HNO3的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SO42,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H2SO3产生的,故不能确定的为SO42。

【答案】B

【误区警示】SO42检验的误区:

①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O32、PO43、SO32、Ag+等干扰离子判成SO42,此时上述离子同样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AgCl的白色沉淀。

②误将Ag+、Pb2+判成SO42。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O42。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42而含Ag+或Pb2+也会有同样现象。

因为Ag++ClAgCl↓(白色)Pb2++2ClPbCl2↓(白色)

③误将SO32判成SO42。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42。该错误是未注意NO3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中发生反应:Ba2++

SO32BaSO3↓(白色),3BaSO3+2H++2NO33BaSO4↓(白色)+2NO↑+H2O

再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便错误认定一定含SO42,也同样是落入干扰离子转化为SO42从而生成BaSO4的陷阱中。

参考答案

考点1硫的性质

1.多种淡黄Na2O2、AgBr、黄铁矿、TNT

2.(1)Na2SAl2S3Al2S3FeS(2)SO2

(3)H2SO4+6NO2↑+2H2O2SO2↑+2H2ONa2S+Na2SO3+H2O

考点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性质的异同

1.无大于没有刺激性无有能溶于易溶于

2.酸性不CaSO3↓+H2OCa(HSO3)2CaCO3↓+H2OCa(HCO3)2还原氧化酸雨温室效应

考点3浓硫酸和稀硫酸氧化性比较

强弱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离出来的H+SO2硫酸盐+SO2↑+H2O

考点4溶液中SO42的检验

1.不溶于2.可溶性钡盐〔BaCl2或Ba(NO3)2溶液〕、盐酸

4.①稀盐酸Ag+、SO32、CO32、SiO32、PO43SO32-SO42-②氯化钡溶液

篇4:金属硫族化合物[Ni(en)3](Hen)SbSe4,[Sb(en)3]

金属硫族化合物[Ni(en)3](Hen)SbSe4,[Sb(en)3]In3Te7的溶剂热生长及晶体结构

以溶剂热生长技术(Solvothermal technique)在180 C下以氯化物与具有氧化性的M 2Q(M=K,Rb;Q=Te,Se)反应,制备出新的硫族化合物[Ni(en)3](Hen)SbSe4(1),[Sb(en)3]In3Te7(2).化合物1的阳离子基团为过渡金属Ni与乙二胺(en)的`配合物[Ni(en)3]2+及质子化的[Hen]+阳离子,阴离子基团为具有分立结构的[SbSe4]3-.化合物2的阳离子基团为[Sb(en)3]3+,阴离子基团为具有二维结构的2∞[In3Te7]3-.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晶体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数据a=0.881 43(18)nm,b=0.962 35(19)nm,c=1.427 8(3)nm,α=104.74(3)°,β=92.47(3)°,γ=109.55(3)°,V=1.092 7(4)nm3,Z=2.晶体2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数据:a=1.069 1(2)nm,b=1.693 2(3)nm,c=1.515 2(3)nm,α=90°,β=94.86(3)°,γ=90°.V=2.732 8(9)nm3,Z=4.

作 者:陈震 陈日耀 郑曦 兰瑞芳 林智虹 黄子祥 吴锵金  作者单位:陈震,陈日耀,郑曦,兰瑞芳,林智虹(福建师范大学实验中心,福州,350007)

黄子祥,吴锵金(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州,350002)

刊 名: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年,卷(期):2001 22(11) 分类号: 关键词:硫族化合物   晶体结构   溶剂热生长  

篇5:污水中含硫化合物对AB工艺的影响及对策

污水中含硫化合物对AB工艺的影响及对策

淄博市污水处理公司AB工艺的进水是包含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城市污水,硫酸盐和硫化物浓度较高.通过控制A段的运行参数,减少硫酸盐在A段的厌氧转化及将大部分硫化物去除,可以消除对B段的影响,保证AB工艺的正常运行.

作 者:牛克胜 朱淑玲 魏伟 徐华梅 Niu Ke-sheng Zhu Sbu-ling Wei Wei Xu Hua-mei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污水处理公司,淄博,255086 刊 名:给水排水  ISTIC PKU英文刊名: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5 31(3) 分类号: 关键词:AB工艺   硫酸盐   硫化物   硫酸盐还原菌   溶解氧  

篇6:负载硫氯化合物的活性炭去除单质汞的研究

负载硫氯化合物的活性炭去除单质汞的研究

摘要:文章在模拟含汞气体条件下研究了高温下负载氯化硫的活性炭对单质汞的去除效果及反应条件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发现,140℃时负载氯化硫的活性炭在接近实际烟气汞浓度条件下能在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单质汞去除率;单质汞去除率与氯化硫负载率成正比,与反应温度和模拟含汞气体进口汞浓度成反比.作 者:孙巍    晏乃强    贾金平   SUN Wei    YAN Nai-qiang    JIA Jin-ping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期 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6, 29(12) 分类号:X701.7 关键词:燃煤烟气    单质汞    氯化硫    活性炭   

篇7:催化裂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对硫转化规律的影响

催化裂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对硫转化规律的影响

利用XTL-5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对胜利石油化工厂的AR在不同反应温度下进行催化裂化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汽油、柴油和气体产品中的硫含量明显增加,分布到这几类产品中的硫占原料总硫的质量分数也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重油中的硫含量也呈现出增加趋势,分布到重油中的`硫占原料总硫的质量分数急剧下降;焦炭中的硫含量和分布到焦炭中的硫占原料总硫的质量分数都随着反应温度上升而减少.

作 者:杜峰 张建芳 杨朝合 Du Feng Zhang Jianfang Yang Chaohe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刊 名: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 AND GAS 年,卷(期):2006 35(4) 分类号:X7 关键词:催化裂化   硫含量   硫分布  

篇8:典型有机硫化合物热演化的加水热解实验研究

典型有机硫化合物热演化的加水热解实验研究

14种典型含硫化合物在 200~ 330 ℃温度区间、在有低硫褐煤和硫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是结构不稳定的化合物,它们的热稳定性差异很大,不同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所对应的热解温度不同, 它们在不同温度段产物的'分布也不尽相同,这表明单个硫化合物的地球化学行为差异很大,而单个有机硫化合物在有机质热成熟过程中的转换特征基本上可以依据其生成硫化氢、二次含硫化合物以及大分子含硫化合物的量来描述.另一方面,硫化氢作为主要热解产物表明硫化合物分解生成硫化氢是有机硫化合物成熟转化的主要机理性过程.在所调查的化合物中,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二苯硫和噻蒽等在最高热解温度下也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表明这些化合物代表了稳定型结构的硫化合物,这与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成熟原油和沉积有机质中的状况是一致的.上述结果还显示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和结构类型是受有机质的成熟度或演化阶段控制的.

作 者:宋之光 王茂春 刘祖发 SONG Zhi-guang WANG Mao-chun LIU Zu-fa  作者单位:宋之光,王茂春,SONG Zhi-guang,WANG Mao-chun(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刘祖发,LIU Zu-fa(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地球化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CHIMICA 年,卷(期):2007 36(3) 分类号:P593 关键词:有机硫化合物   加水热模拟实验   热解产物   硫化氢  

篇9:高中不同化学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教案

高中不同化学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教案

【学习内容】

一.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一)预测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性质

价态 性质

-2价的S

0价的S

+4价的S

+6价的S

(二)硫的几种常见的化合物

1、SO2的性质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 色 气味的 毒气体,易溶于水且生成 ,说明二氧化硫是一种 氧化物。

B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与CO2性质相似)

SO2+H2O=== (是它的酸酐)

SO2+NaOH=== + (SO2少量)

SO2+NaOH=== (SO2过量)

(2)氧化性:SO2→S

(3)还原性:SO2→SO42-

(4)漂白性:

现象:将SO2通入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很快变为 溶液。再加热后,无色溶液又重新恢复为 色。原理: 。

[总结]总结学过的有漂白性的物质,并分析它们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

[迁移应用]①将SO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 褪色,而将Cl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先 ,后 。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的混合气体通入到品红试液中,发现品红并不褪色。解释其原理。

2、浓H2SO4的性质

A:物理性质:通常浓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或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化学性质:

(1)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的反应

浓H2SO4+Cu△ + +

[思考]

(1)此反应中表现了浓H2SO4的`什么性质?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2)反应规律:浓H2SO4+金属△ + +

[合作探究]常温下,为何盛浓H2SO4的容器可以用铁(铝)制品?

②与非金属的反应

浓H2SO4+C△ + +

[思考]1.在此反应中浓H2SO4表现了什么性质?

2.浓H2SO4、稀H2SO4的氧化性有何不同?

(2)吸水性

将浓H2SO4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 。

所以,可以用浓H2SO4来干燥 、气体。

(3)脱水性

浓硫酸把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中的有机物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有机物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

C 工业生产:(接触法)

沸腾炉反应:

接触室反应:

吸收塔反应:

3、常见的硫酸盐:

石膏的化学式是 ,将石膏加热到150℃-170℃,石膏失去所含的大部分结晶水而变成熟石膏 (填化学式); 用做钡餐透视,是因为它非常稳定.

三、酸雨及其防治

【阅读】:自读课90页,完成下列各题。

1.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硫有何关系?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结合实际谈一下酸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在防治和减少酸雨形成方面我们应做些什么?

4.我国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是煤。假如你是一位工程师,火力发电厂燃烧废气中有二氧化硫,氧气,一氧化碳等。你将采取什么措施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

【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2、高温下FeSO4发生如下反应:2FeSO4高温Fe2O3+SO2↑+SO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 )

A、BaSO3和BaSO4 B、BaS C、BaSO3 D、BaSO4

3、下列不能用来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A 石灰水 B KMnO4溶液 C 氯水 D 品红溶液

4、.有关硫酸的下列化学反应中,不是表现硫酸氧化性的是

A.浓硫酸与铝的反应 B.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

C.稀硫酸与锌的反应 D.稀硫酸与纯碱的反应

5、向50ml 18 molL-1浓H2SO4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的物质的量为( )

A 小于0.45 mol

B 等于0.45 mol

C 在0.45 mol与0.9mol之间

D 大于0.9mol

6、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7、能证明SO2有漂白性的是

(A)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紫色消失

(B)显红色的酚酞溶液能入SO2后,红色消失

(C)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消失

(D)氯水通入SO2气体后,淡黄绿色消失

8、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森林受到了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燃烧了大量含硫的燃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汽车排放出大量尾气

9、下列反应中SO2被氧化的是( )

A、SO2+2NaOH=Na2SO3+H2O B、2H2S+SO2=3S↓+2H2O

C、SO2+H2O+Na2SO3=2NaHSO3 D、Cl2+SO2+2H2O=H2SO4+2HCl

10、在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SO42- (B)一定有CO32-

(C)一定有Ag+ (D)可能有SO42-或Ag+

篇10:污灌过程丫靛橙快速除硫及其转化过程研究

污灌过程丫靛橙快速除硫及其转化过程研究

污水污灌一直是灌区农业灌溉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由于系统接纳污水的成分复杂,也常常带来灌溉风险.主要针对污灌水体中的硫离子给水稻带来的危害,提出利用光敏剂快速除硫的可能性.土柱实验发现,光敏剂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Qeq=3.81Ce /(1+1.293Ce),当其加入量为10μmol/L,光照强度为3000lx时,S2-的去除率为87.5%;光照强度为2000lx时,S2-的去除率为78.1%,而完成该过程仅需要30min,并且光敏剂也不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作 者:刘德启 LIU De-qi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215006 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5 28(3) 分类号:X503.23 关键词:污水污灌   硫离子   光敏氧化   丫靛橙  

篇11:含硫氨基酸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百脉根的转化

含硫氨基酸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百脉根的转化

在本研究中,用限制性内切酶Nco Ⅰ和Bgl Ⅱ从中间载体pMD18zeolin和pMD18zein 上切下zeolin基因(约1 600bp)和γ-zein基因(约720 bp),将其定向连接在经相同酶切的质粒载体pCAMBIA1302上,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CBzeolin和pCBzein.采用冻融法将pCBzeolin和pCBzein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LBA4404,利用该菌株转化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经过共培养、筛选分化、再生,得到抗件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了PCR、RT-PCR检测表明,γ-zein和zeolin基因已经整合到百脉根基因组中,在核酸水平得到了表达.含硫氨基酸数据分析表明,转zeolin基因植株含硫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转γ-zein基因植株和对照植株的含量(P<0.01),但转γ-zein基因植株与对照植株间差异不显著.

作 者:关宁 王涌鑫 李聪 苗丽宏 张博 Guan Ning Wang Yongxin Li Cong Miao Lihong Zhang Bo  作者单位:关宁,王涌鑫,李聪,苗丽宏,Guan Ning,Wang Yongxin,Li Cong,Miao Lihong(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牧草遗传育种研究室,北京,100193)

张博,Zhang Bo(新疆农业大学草地资源与生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52)

刊 名:分子植物育种 英文刊名: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年,卷(期):2009 7(2) 分类号:Q94 关键词:含硫氨基酸基因   表达载体构建   百脉根   转化  

篇12:矿物成分对超细化煤粉燃烧硫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矿物成分对超细化煤粉燃烧硫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选用超细化鹤岗、铁法、准噶尔3种原煤、脱灰煤(HCl/HF脱灰),与分别添加MgO、CaO、Al2O3和Fe3O4矿物的脱灰煤制成试验样品.使用DTG(热重/差热分析仪)对不同样品进行燃烧实验,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烟气中SO2,设定气体流量为50mL/min,氧气体积分数为20%,升温速率为20℃/min,考察矿物成分对煤粉燃烧时硫转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超细化3种煤的原煤样品燃烧过程中SO2的释放曲线均是3峰曲线,脱灰样品在燃烧过程中SO2的释放曲线是双峰曲线;不同煤种燃烧过程中SO2的最大释放量出现的`温度不同,鹤岗煤在3个峰值范围内较均匀,铁法煤在500℃左右SO2的释放量最大,而准噶尔煤在200℃左右SO2的释放量最大;煤中的矿物成分MgO、CaO、Al2O3和Fe3O4对煤燃烧时硫转化有一定的固化作用,固化作用的大小与矿物成分的添加量、种类及煤的品种有关.作 者:魏砾宏    姜秀民    李爱民    WEI Li-hong    JIANG Xiu-min    LI Ai-min  作者单位:魏砾宏,WEI Li-hong(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清洁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沈阳,110034)

姜秀民,JIANG Xiu-min(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李爱民,LI Ai-min(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清洁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沈阳,110034)

期 刊:环境科学  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27(9) 分类号:X701.3 关键词:超细化煤粉    脱灰煤    矿物成分    SO2   

篇13:含有1,2-二硫(硒、碲)碳硼烷的16和18电子体系CptRh化合物的合

含有1,2-二硫(硒、碲)碳硼烷的16和18电子体系CptRh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有机半夹心结构过渡金属配位化学的研究是现代化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一个领域[1,2].用一个6电子有机环戊二烯配体屏蔽过渡金属原子的一边,形成半夹心结构,而另一边与硫族元素配体结合形成各种结构的有机金属化合物[3~5].碳硼烷(H2C2B10H10)是由12个簇顶原子组成的球型化合物,其中2个碳原子上的'氢具有一定的酸性,可与BuLi作用,形成Li2C2B10H10.元素硫(硒、碲)可定量地插入到Li-C键中,形成Li2E2C2B10H10(E=S,Se,Te,如图1).

作 者:孔庆安 金国新 林永华  作者单位:孔庆安,金国新(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

林永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

刊 名: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年,卷(期):2002 23(3) 分类号:O614.81 关键词:碳硼烷   半夹心结构铑的化合物   分子结构   核磁共振  

烟气脱硫及硫资源化新工艺

盐酸地尔硫卓片说明书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地尔硫卓

高中化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语言绕口令教案《扁担和板凳》含反思

生物脱硫中氧化亚铁硫杆菌固定化技术的研究

含比喻的成语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知识点

学困生转化总结

高中化学《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共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中化学《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