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练习》教案

时间:2023-06-12 03:35:42 作者:Iris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Iri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小学五年级《练习》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五年级《练习》教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小学五年级《练习》教案

小学五年级《练习》教案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照样子填空。

4、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口语交际: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8、学写毛笔字。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要求学生仔细琢磨每个字的运笔。

(4)教师强调字与字之间的'排列要大小适宜、疏密有致。

(5)引导学生回顾描红的要求。

3、练习。

(1)学习练习描红,要求每个笔画要一笔描成,描红时注意每个字的运笔。

(2)教师作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3)要注意学生在写字时的姿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学生说一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先画出错字,再写正确的字)。

2、指导。

(1)指名学生读第一个句子。

(2)要求学生从第一个句子中找出用错的词、并想出正确的字。(坐与座、只与枝)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一个句子。(虑与虚、专与钻、祥与洋、会与打、棵与颗、废与费)

(4)引导学生边读边比较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练习。

(1)指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检查学生完成此题的情况。

(2)表扬做得正确、招写工整的同学。

5、课堂作业。

组词。

坐只()虑()专()

座()枝()虚()钻()

祥()会()棵()废()

洋()汇()颗()费()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学生认读题目。

(2)教师帮助学生弄懂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例子:一(只)小鸟

(3)用小黑板出示题H,分小组讨沦,引导学生看清量词后而

的中心词语,再选择用合适的量词,

3、练习。

(1)学生分组口头练习。

(2)指名学生说。

正确的答案是:

一(支)粉笔一(辆)卡车一(首)好歌

一(个)故事一(面)旗帜一(部)电影

一(顶)帽子一(副)眼镜一(台)电脑

(3)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

(4)写好此题的学生可以多读几遍。

四、反馈:

全班齐读。

五、课堂作业。

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布一()衣服一()灯一()鞋

一()围一()水一()牛一()高楼

篇2:五年级数学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页的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七的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

教学例4:小黑板出示:

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求这个数。

问:要列出方程解这类题目,首先应该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先要设所求的未知数为X,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根据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列方程,要按照题意把文字叙述的内容“翻译”成等式。通常是按照题目叙述的.顺序写出等式。你试一试,这道题应该怎样做?

(学生试做,板书:6x-35=13,让一学生到黑板上计算。)

提高练习:(出示)一个数的6倍减去7和5的积,差是13,求这个数。

学生试做。提示:在“解”字的后面先要写明设哪个数为x。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七的第5题。

教师行间巡视,收集不同的方程,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二十七的第6题。

学生独立做,问:这里前两题与后两题有什

么不同?

3.做练习二十七第8题先让学生读题,第(1)题,问:这道题里包含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能找出来吗?(原有的+又运来的=现在一共有的)下面两小题,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做完集体订正。

三、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7题。

课后小结:

篇3:五年级数学练习教案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训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小组间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下列算式让学生计算。

÷=÷=÷4=÷2=

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全班评议,导入新课。这是除法的`计算,那吗这节课我们复习出发的应用。

二、除法的应用。

1、第六题。

让学生读题,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单位“1”是谁?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最后全班订正。

2、第七题。

提问学生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你能列出算式吗?指名列式,学生独立计算,同桌订正。评议。

3、第八题。

方法同上,但是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本题。教师巡视,主要辅导后进生。

4、第九题。

出示题以后,让学生说明六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了出算式并计算,全班订正。

5、第十题

独立作,教师巡视,针对问题,重点辅导。

三、课堂,教师。

板书设计:

第八题

算数法:7.9÷=

方程:设宇宙飞船的速度大约每秒x千米。

x=7.9

篇4:五年级数学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1~18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1.6×500.52+0.150.9÷0.15

3.8+4.70.6×0.048-5.7

7.2÷0.62.6-0.521.4×60

2、出示下列各题

75.6÷13.5-(3.6+1.78)

〔15.2+(8.4-4.5×0.8)〕÷1.6

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着重说明计算顺序

二、列综合算式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1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弄清题意,在练习本上做这两道题。然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注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使用中括号。

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是如何使用括号。

教给学生缩句法。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我们用两种方法解答。大家先仔细看看题目,想一想,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天,可以有哪两种不同的思路?

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如果学生能想出另外的解法,要给予表扬。

3、做练习十三的第17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补充上问题,编成三步应用题,再解答。大家想一想,补上什么样的问题才行?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做练习十三的第1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提示:得数保留整数。

四、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括号。在解答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要注意认真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有时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法,使解答的过程更简便。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6、18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篇5:五年级数学练习教案

练习要求:

使学生能够正确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乘除,并且掌握小数除法中的一些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会运用学过的简便算法使计算更加简便。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八第5题)

1.6÷0.46÷0.55÷0.25

0.45×20.25×87-6.28

1.2÷0.30.76÷419×0.8

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出结果后,集体订正。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4÷1.8810÷5÷0.64÷2.5

⑴让学生观察每道题中数字的`特点。

⑵说一说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⑶计算完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八第6题。

重点指导:

7.2÷1.6+0.8(16.8+1.47)÷0.719.8÷3.3

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后,说一说可以怎样简算?

⑵归纳板书,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板书:

7.2÷1.6+0.8(16.8+1.47)÷0.7

=7.2÷0.4÷4+0.8=16.8÷0.7+1.47÷0.7

或者=7.2÷0.8÷2+0.8

或者=7.2÷8÷0.2+0.8

19.8÷3.3=19.8÷3÷1.11或者=19.8÷0.3÷11

三、攻破难题

1.练习八第10题:下面哪个数最接近85.8÷4.21的准确值?

20xx.320.420.38

85.8÷4.21≈20.38

20.380

4.21)85.80

842

1600

1263

3370

3368

20

2.练习八第11题:小龙买了1千克糖果和3千克饼干,付了45.6元。小丽买了同样的糖果和饼干各1千克,付了21.6元,这种糖果和饼干各是多少元?

分析与解:已知小丽买的糖果和饼干各1千克,共21.6元,而小龙也买了1千克糖果、3千克饼干,共45.6元,那么(45.6-21.6)元的差价就是2千克饼干的价格,即1千克饼干的单价为:(45.6-21.6)÷(3-1)=12(元),1千克糖果的单价为:21.6-12=9.6(元)

3.练习八第12题:我们知道:(+)×0.3=4.2,

而且÷0.4=12。

算一算:=?=?

分析与解:因为÷0.4=12,所以=4.8

=4.2÷0.3-4.8=9.2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八第7题。

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八第8题。

生独立审题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计算。

3.练习八第9题。

3.和复习

篇6:小学五年级数学练习十一的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练习十一的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练习。

2、能比较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练习。

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

二、用分数表示各题的得数

7分泌=米31厘米=()米

309米=()千米119千克=()吨

13分=()小时63克=()千克

5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97平方分米=()米

三、巩固练习

2、比较分数的大小

14/25和13/255/12和5/167/11和5/11

7/30和7/249/28和15/284/27和4/31

3、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并用小于号连接

5/14、3/14和9/1411/13、11/12和11/146/17、6/23和6/19

12/35、16/35和9/353/5、3/4和2/54/15、11/15和11/12

第4、5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算理和方法,再进行比较。

2、几个分数排列是,是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根据意思进行解答。

五、布置作业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篇7:小学数学练习教案

小学数学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一1~5-8题

教学目标:

能熟练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能正确地进行读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1)7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

2)10个十是( ,9个十是( ).

3)一个数,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7,这个数是( ).

2.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复习了一组题,今天这一堂我们将来做一做练习,复习一下有关的.知识.

二.练习.

1.练习一8

( 1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 2 )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组织学生交流各人所填的数.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一(1)

四.教学后记:

篇8: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

复习内容:

教材练习十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小数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明白解决思路和算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师提问1:你是怎么进行小数除法计算的?

提问2:我们学习了哪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提问3:举一个例子,表示循环小数。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适时指名补充。

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相似,只需要将除数中的小数转化成整数再除。“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都是我们学习过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10÷3=3.3333…,商就是循环小数,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循环节。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投影展示计算结果,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教师结出规范解答:

9.7+2=11.7(分)

11.7÷1.5=7.8(分)

综合:(9.7+2)÷1.5=7.8(分)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

(1)16.666是循环小数。

(2)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

(3)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所以无限小数也一定是循环小数。()

(4)0.789789…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是0.789。()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说说判断理由。

2.比一比,哪种小食品最便宜:

巧克力蛋卷:

2千克12.5元

奶油小饼干:

3千克16.9元

五香蚕豆:

0.5千克2.51元

草莓布丁:

4千克20.45元

先独立思考并解答,再指名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7题。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题中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投影展示典型案例,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3)师生共同订正。

四、拓展延伸

1.食堂买来7桶同样的油,如果从每桶油中各取出30.4kg,则剩下的油刚好相当于原来3桶油的质量。原来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30.4×7÷(7-3)=53.2(kg)

2.近似值是3.3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最大:3.304

最小:3.295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和大家说一说吧。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第1、5、6题。

学生回忆,在头脑中迅速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通过思考和表达,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练习中,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和自主交流相结合,不必担心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的练习情况良好,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正确率较高,并能比较灵活地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对于概念性的问题理解不深刻。

教学建议:注重个别辅导,争取个别学生在计算方面有所提高。

篇9: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

设计理念

1、能通顺流利地阅读《把握自己》,了解主要内容,认识沉迷于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7个生字。材料准备

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握自己》和收集有关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不良信息带给我们的危害两方面自选感兴趣的内容收集资料、故事、或者做一次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充实自己。学会收集、、汇报、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资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明确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络的负面影响。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到点脑不仅是位神奇的魔术师,功能特别多,而且还可以救助别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便利,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可以说,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与此同时,络信息也带给我们一些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泡吧而导致身体虚弱,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威胁到了生命健康,令人痛心疾首。本次活动,请同学们就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不良信息带给我们的危害两方面自选感兴趣的内容收集资料、故事、或者做一次调查、访问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扫清阅读障碍:读生词、学习生字、质疑,以“络是天使还是魔鬼”为主题,在文中找资料,做批注,准备发言,

学生默读并找、划、做批注、交流讨论等

2、想一想:从这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课文举了哪些“电子杀手”做的坏事?(有的……有的……有的)

让学生读并讨论交流。

(1)沉迷于络的危害:①影响学习成绩。②影响身体健康。③导致犯罪……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3、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络的危险。说说周围都有哪些人开始被“电子杀手”盯上了?举例说明。

③: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不站、沉湎于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同学们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

(2)面对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络文明公约”。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4、有感情的朗读这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玩络游戏好处多

玩络游戏害处多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五、布置课外活动任务和下节课内容:

我们下节将围绕“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络等媒体”开一个辩论会,下面大家设计一个辩题,以便课外找好有用的信息资料当辩论用的证据。如:“小学生上聊天好处多/小学生上聊天坏处多”“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小学生不应该多看电视”……辩题订好后,学生交流如何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讨论查找所需信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后记

优点: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络的危险。

缺点:对沉迷于络的危险,学生认识不足

篇10: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

设计理念

通过汇报、交流研究报告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共享学习成果。

设计思路

汇报研究报告——学生质疑——解疑答惑——收录资料——

一、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课前同学们已经撰写好了研究报告,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同学们仔细听,待会我们一起交流各自的观点与看法。

第一小组汇报人交流研究成果。

师:对于第一小组的汇报,同学们有什么看法或意见?

生交流观点,或提出疑问。

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

师:同学们对这一小组的汇报有何?

生,师给予肯定或鼓励。

第二、三……小组汇报人交流研究成果。

教师参与即时。

二、综合性学习的

采用“过程性成长记录”,即把活动个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做的研究报告等,整个成长记录后有自我、小组、教师或被访人的。

教后记

优点:通过汇报、交流研究报告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共享学习成果。

缺点:学生质疑能力有待遇提高。

篇11:五年级数学《练习三》教案

五年级数学《练习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基本练习

1、分数的意义。

练习第一、二题。

学生填写后,说说思考方法。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中第二题的`2/3,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说一说比较分数大小时是怎样思考的?注意,本题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没有涂色的部分。

3、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第5题。

说一说假分数、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4、填符号:

第6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7题。

按要求在圈内填上适当的分数。

2、第4题。

先引导学生解决第1问题,学生根据题意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数的意义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如站着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男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等。第3个问题,主要用分数进行交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充分交流。

3、第8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卡片,可以让学生根据年历自己数一数,再得出结论,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在完成教材的前两个问题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年历卡片这个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用分数进行交流。

三、实践活动: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简要设计一张数学报,自己想一想各栏目所占篇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数的应用。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篇12:五年级数学测量练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测量练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直线和沿着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测定直线和沿着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

教具学具:标杆、小红旗、测绳、卷尺

课前准备:

1、课前分好小组,选定组长

2、准备好测量工具,选好测量场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测定直线和测量距离。

1、说说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测量距离?

2、师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标杆、卷尺、测绳(先在实物图上认识)

二、在地面上测量相距较近的两点间距离

1、放两块砖(约距二、三十米),让学生测出它们间的距离。

提问;怎样测量它们间的距离?

师说明:测量相距较近的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测量。

2、实际测量

⑴、用卷尺量⑵、用测绳量

三、测量相距较远的两点间距离

1、师述:测量相距较远的距离,如果还用卷尺或测绳量,能否一下测量出?为什么?所以只能分段测量,但这样容易出现曲折,测量的精确度会受影响。所以要测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先要通过这两点测定一条直线,然后沿这条直线测两点间的距离。

2、教师示范(A、B两点距50米以上)

⑴、测定A、B两点的直线

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拿一根标杆站在A、B两点,让第三个学生把标杆插在A、B之间的C点上,使A、B、C在同一直线上。以同样方法确定D点。

⑵、测出A、B间距离。

3、分组练习,师巡视指导

4、最后各组互相检验,看测定的直线直不直,两点间的距离是否较精确。

四、巩固

1、师在校园里先确定两个点,插上标杆。

问:测量这两点间的距离,首先要做什么?怎样测定直线.(让3个学生用卷尺或测绳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2、完成89页第一题

五、作业

89页(2、3)

板书设计:

在地面上测量距离

教后感:

篇13:五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完成练习

1、第一题

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要分别计算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2、完成练习第二题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对本市空气质量加以分析,从而渗透环保意识。

1、学生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

2、列式计算

1000×=

1000×=

3、反馈

1、学生读题

2、分析题意

3、列式计算

4、集体订正

运用乘法中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3、完成练习第3题

4、完成练习

4-7题

1)这些题目都是分数乘法在具体中的应用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说一说所列算式的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说说这些分数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说说你让计算是怎么做的,根据是什么?

1、学生仔细读题

2、分析题目

3、先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

通过计算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大量的练习让学是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练习板书: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反思:

篇14:五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有关习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向运动问题中求路程和时间的方法,通过对比练习,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行程应用题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个车站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5千米。5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

(要求:先画出示意图,再根据下面问题列式解答)

(1)相遇时,甲车行了多少千米?

(2)相遇时,乙离B地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

(4)相遇后,乙车再行几小时到达A站?

2、先画示意图,再列式解答。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地相距288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

3、比较以上两小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出:

(客速+货速)×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客速+货速)=相遇时间

三、指导练习。

1、求路程。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向相反方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开出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先画示意图,再解答)

(40+32)×4=288(千米)

问:与复习题2第1小题比较,一个是相对开出,一个是相背开出,为什么列的算式是一样的?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为,开出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问:与复习题2第1小题比较,都是求甲乙两地路程,为什么要加上12?

(3)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300-(40+30)×4=12(千米)

:以上各题有的相向而行,有的背向而行,有的相遇有的.不相遇,但求路程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都要用: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求相遇时间。

(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千米?

(300-12)÷(40+32)=4(小时)

问:为什么要先减去12?

(2)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先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12千米后,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货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客车相遇?

(300-12)÷(40+32)=4(小时)

问:为什么要先减去12?与前一题比较,题目不同,为什么列的算式相同?

:以上各题有的同时出发,有的不同时,有的相遇,有的不相遇,但求时间的方法是一样的,都要先求出共同走的路程,再用共同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和。

四、巩固练习。

1、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走来,甲每分走50米,乙每分走60米,经过8分后两人还相距70米,两地相距多少米?

2、将上题改编成一道求时间的应用题,再列式计算。

3、课本练习十四10、11、12、13、15题。

篇15:五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再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应用公式计算体积

(1) 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求体积是多少?

(2)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9厘米,体积是多少?

二、练习(教材43页练习题)

1、第5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注意最后的问题是需要多少升水?计算出来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分米,要换算成升。

2、第6题 要求独立思考练习,与同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第7题 教师指导练习,结合书上的图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算一算。提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长都相等,先确定棱长。

4、第9题

实践活动(见教材)

三、作业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

篇16:五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若干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再现所学的知识。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的.互化

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

2、第3题,练习有关分数的解方程,请学生独自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3、第4题,在学生解答此题的过程中,提示他们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应把两个数化为相同的表示形式。

4、第6题。

(1)先安排学生算一算。

(2)然后组织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

(3)尝试根据自己寻找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4)最后请学生独立出题,供同桌进行练习。

二、实践活动。

1、第2题,实践活动“垃圾分类”。

(1)让学生统计家中一个星期丢弃的塑料袋的情况。

(2)并分别计算出每天丢弃的数量占一个星期丢弃数量的几分之几。

(3)根据每天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建造“分数墙”。

(1)活动的目的是计算几个几分之一相加的和是1。

(2)实现准备若干条长度相等的纸条,直接在纸条上进行分割,并填上相应的分数。

(3)实际操作时,提醒学生注意由于纸条较薄,因此容易出现拼搭散乱的情况。

篇17:小学五年级作文练习素材

《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落后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愚昧麻木;当年,鲁迅痛惜买人血馒头治病的“华老栓”以及指责夏瑜“疯了”的茶客们,今天,我们也愤慨那些见死不救袖手旁观落井下石推波助澜的人们。(可用于“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等话题)

《项链》我们常常嘲笑和指责路瓦栽夫人贪慕虚荣,为了一夜风光而吃了十年的苦,但是,路瓦栽夫人有的优点我们不一定具备,你看,她知道事情不可能挽回时,毅然勇敢面对困难,辛苦十年还清债务,我们中的一些人,还不一定做得到呢,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和赞扬吗?(可用于“失败”“挫折”“勇气”等话题)

篇18:《练习》教案

《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87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

3、训练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记口诀。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2、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体验它的含义。

教学准备:

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说说表示的意义

(1)

()或()

(2)

()()

2、揭示课题

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明确这节课学习内容。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第13题图:

(1)、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然后全班交流。

(3)、强调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

2、第13题:

(1)让学生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2)、并根据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

3、第14题:

(1)、看14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找出规律。

(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

(3)、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理解题意并会正确解答。通过交流思考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三、总结评价

大家学会了几种应用题。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题有关于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

四、随堂练习

小学数学练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圆的练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分数练习十二》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练习6》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

小学五年级美术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五年级汉语教案

教案配套练习

小学五年级《练习》教案(精选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学五年级《练习》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