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2》的教案

时间:2022-12-28 04:09:23 作者:放荡野玫瑰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放荡野玫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练习2》的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练习2》的教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练习2》教案

《练习2》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准确写出词语;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近义词填空。

2、能写出不同语序的句子的不同意思;能改正缺少成分、主谓部分的不搭配、重复多余的病句;能填写表示转折、条件、目的关系的后半句。

3、能正确地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教学过程

1、指导完成第1题。

先由学生拼读填词,发现共同性问题再作指点。如(1)“run”韵母“un”是“un”的省写式。而与“ru”的韵母“u”不一样。(2)“bianzi”中的“zi”是轻声。让学生直接作业本上完成作业。

2、指导并完成第2题。

先理解两组近义词的意思(见“知识背景”第1点),再读句子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最后在作业本上选词填空。

3、指导完成第3题。

先让学生朗读每组两个句子,理解表达的意思,再比较两个句子中某一个词语不同位置,最后在作业本上写出每组两个句子的不同意思。提示学生:第(1)组两句,可用“谁”“喜欢的不同写出不同意思;第(2)组用“谁”“高兴”的不同写出不同意思。最后归纳小结:词语排列的顺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不同。

4、指导完成第4题。

先读句子,让学生从读中发觉句子的错误,并在课本上作修改。再讨论病因所在:

(1)句子不完整;

(2)“内容”与“通顺”不搭配;

(3)“惊奇的目光”与“奇怪地”重复。最后让学生修正后在作业本上抄出。

5、指导完成第5题。

先学生默读理解前半句的意思,再通过“虽然”“无论”“为了”思考推测后半句的内容,并写下来,最后反馈矫正并抄到作业本上。在指导过程中,学生如有困难,可提示下列词语:

(1)但是、可是、却、还、还是;

(2)都是、总是;

(3)要、总、从等。

6、指导完成第6题。

先让学生自行加标点符号,再反馈矫正。对几个较难或有不同加法的.地方要加以指点:

(1)“呜啊“的后面如理解成声音延长,可用横线,如理解成声音反复,则可加省略号;

(2)“好像……”“又像……”“还像……”之间关系并列,以用逗号为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不收礼物的内容。

2、归纳短文的复述要点及重点词句,复述短文。

3、做单元检测题。

教学过程

1、理解短文内容。读读、想想、议议:

(1)工人们怎样送贝雕画给朱德委员长?

(2)朱德委员长为什么要把那幅贝雕画送回工厂里?

(3)从哪里看出工人们对朱德委员长非常敬爱?并做作业本上两个问题的答案。

2、归纳复述短文的要点及重点词句。边讨论边板书:

(1)时、地、人、事。视察

(2)工人们把贝雕画送为了……爱戴精心包装

给委员长

(3)康克清把画送回工心意转告第一条中央规定不能收第二条支援建设可拿去换外汇……

(4)工人们崇敬朱德委捧激动惊异多么

员长的崇高品德。齐声称赞崇高品德

(5)用上述要点及词句复述短文。先自言自语,后同桌互说,最后抽说全文,并反馈矫正。

3、做单元检测题。

篇2:《练习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纠正部分容易写错笔画的字,并通过比较,强化记忆。

2、初步了解近义词“积攒”与“积累”、“激励”与“鼓励”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搭配习惯;能恰当运用几个介词。

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去掉修饰部分,留下句子主干)。

4、能运用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7题。

难点:第4题。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小黑板若干。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辨析形近字、近义词词义,完成练习1、2。

2、掌握一些词的搭配,恰当地运用几个介词,完成3、4题。

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完成第5题。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学习第1题。

(1)比一比,说说每组中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不同,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教师用红色粉笔标出易错笔画。

(2)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

(3)同座位上两同学互相校对、订正。

2、指导学习第2题。

(1)查字典或和同桌讨论,说说两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填空。

(3)反馈时说出为什么这样选择。

(4)齐读已填好词的四句话。

(5)你还能为这一组词分别写一句话吗?写好后交流时,要注意表扬能把这些词用于其他方面的学生。

3、指导学习第3题。

(1)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明确每组词的词性,想一想它们可以组成怎样的词组。

(2)学生独立连线搭配。

(3)反馈、订正。

(4)自己想好4个词组,拆开来让同桌连一连。(学生互动后汇报)

4、指导练习第4题。

(1)学生独立试填。

(2)反馈、修改。

(3)全班齐读这段话,说说这些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

5、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目和例句,明确要把句子缩到最简单的'程度。

(2)结合例句,讲清如何缩写句子。

(3)学生试做第一句,反馈、修改。

(4)学生独立完成第2、3句,检查、反馈、修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找出一段话中与主要意思无关的句子,完成练习题6。

2、运用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完成练习题7。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完成第6题。

(1)读题明确要求:一读二找三删。

(2)指名读短文,说说主要意思。

(3)找出与主要意思无关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删去无关的这句话后,再次朗读。

(5)小结:我们在写一段话的时候,要根据主要意思来安排材料,不东拉西扯。

2、指导完成第七题。

(1)读短文后的题目,明确要求。

(2)默读《旅行包的故事》找出重点句。交流、评议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3)带着问题(2)自由读短文,思考。

(4)进行小小辩论会,正方为厂长,认为名牌只能有一等品;反方为车间主任,认为名牌可以有二、三等品。

(5)引导学生小结如何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3、布置作业:书面回答练习第7题的问题。

篇3:二上教案 练习2

二上教案 练习2

练习2 教学要求: 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 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 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  (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 U--V E--F C--G M--N B--D (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 3、练习。  (1)在书上练习(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W ZMQSFDBN  w mgs f dbn zq  (2)指名对照认读。  (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GM( )Q( )D( )  4、反馈 (1)分小组竞赛 (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动、散、都”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动”。  出示“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散、都”。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日月如梭:日月像梭一样来来往往。形容光阴飞驰。 光阴似箭:比喻时间如射出去的箭一样飞快。 寒来暑往:比喻一年内季节的交替,时光的流逝。 星移物换:星辰移动,景物改变。形容时序世事的变化。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学习《三字经》摘句。 (1)、审题。 ①指名读练习要求。 ②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 ④讲解意思 ⑤教师、学生读 (3)练习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4)反馈 ①检查朗读 ②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请求) 1、借助拼音读题目 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 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4、小组讨论试说 5、集体汇报交流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创设情景 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当你遇到时,该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呢?  

篇4:四上教案 练习2

四上教案 练习2

练习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写、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了解当地地名的由来。 2、读背成语和爱国名言。 3、写好带有木字旁的字,注意它的变化。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如何写、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1、读小芳写的住址和走访 (1)想:小芳使用了哪些关键词来讲清楚走法? 地名:民主路、环城路 方位词:往北、北行、左拐 数量词:200米 (2)看示意图 认识图标、方向标 估计距离 (3)如果小芳是家走到学校呢?这路该怎么走? 出家门,沿环城路往东走,约200米,到环城路与民主路交叉口往右拐,过了大桥继续南行就到了。 2、你能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到学校的走法吗? (1)要写清楚什么? (  )社区(  )路(  )巷(  )门牌号码 (2)写清方位 (3)你能根据这段叙述画出简单示意图吗? 3、每个地方都有很多有来历的地名,你能选一个说说它得名的由来和古今的变迁。   二、第二题 钢笔字(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背成语、名言 2、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学会向爸爸妈妈得体地介绍自己朋友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第三题 1、指名读成语 2、了解词意 (1)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甘愿为国捐躯。 (2)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3)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 3、背诵 4、当堂默写   二、第四题 1、读名言,你明白这两句名言的意思吗? (1)丹心:红心,赤胆忠心。 汗青:书籍,史册。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着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2)读书要关心国家大事。 蕴含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 2、指导朗读,背诵。 指名背诵。   三、第五题 1、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会向别人介绍他们。 2、第一次见面,你如何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1)自由说 (2)指名说、评价 同学或朋友的姓名、年龄,与自己的关系来家作客的原因。 (3)介绍朋友要热情,尊重对方。

篇5:四下教案 练习2

四下教案 练习2

练习2 教学要求: 1、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2、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3、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4、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 磁悬浮列车的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 创设情境:爸爸带小芳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这可是小芳第一次坐磁悬浮列车呢! (2) 让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仔细分辨哪几句是小芳说的,哪几句是爸爸的回答,并判断提示语的位置。 (3)请学生回忆: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 (4)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标点的练习,教师巡视。 (5)全班集体订正。 (6)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通过和爸爸的交谈,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请学生谈谈。 (7)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要像小芳这样多提几个“为什么” 2、教学第二部分 (1) 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极快了,每小时可以走400-500千米。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 (2) 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速快。思考: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 (3)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启、戴、司”三个字。 (2)小结:“启、戴、司”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3)示范书写“启“。提醒学生注意:写这三个字时,既要注意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外框些,又要注意字中的撇、斜钩或横斜钩要写得舒展些。 3、练习。 4、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学习词语。 (2)请学生自主学习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再意义上的联系。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学习或做事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 不甚了了:了了,了解,明白。不太了解,不太清楚。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真知》。 (1)出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诗句意思。 思考:在你的印象中真知是什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获取真知呢?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6)课外拓展:课后搜集同样有关真知地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二)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 (3) 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分组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4)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 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      

篇6: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2

[教学要求]

1.复习小写字母的写法。

2.初步学习习近平义词。

3.整理成句子,再给句子加标点。

4.练习写好带偏旁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5.朗读并背诵诗歌。

6.熟记4个成语。

7.转述老师通知大家的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④说一说“亲爱”一词的近义词(敬爱)。

(3)出示:他使劲把门推了一下。

①自己读句子。

②同座位互说句子的意思。

③说说“使劲”一词的近义词。

3.练习。

根据原词的意思写出近义词。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情况。

(2)出示卡片,巩固近义词。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

(2)教师进一步说明题目的两点要求。

2.指导。

(1)朗读复习《标点符号歌》。

(2)出示一组单句。

小鸟在前面带路。

①读句子。

②说说这句讲“谁”“干什么”。

③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应说成是什么?

(3)出示题中第一组词语:

月牙一样的小河有一条村子的前面

①各自小声读词语。

②找出“什么地方”(村子的前面)“怎么样”(“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③说说整理成的句子。

④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气练习加标点。

(4)出示题中第二组词语:

要盖新的房蚕姑娘吐出丝儿来

①请一学生读词语。

②找出“谁”(蚕姑娘)“干什么”(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

③读一读整理成的句子。

④加上标点。

3.练习。

(1)分组读整理好的句子。

(2)学生“开火车”读,读出陈述语气。

(3)学生练写,把整理好的句子写下来,并加上标点。

4.反馈。

(1)教师提醒学生打全标点,指出存在问题(如抄错字)。

(2)教师相机展示优秀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复习范字,读准字音,练习组词。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

(2)说说“铁、钻、饺”3个字的部首和结构特点。

(3)指导书写金字旁的字:铁一钻。

①幻灯出示:铁一钻,引导学生观察,用比较的方法把“铁”的“韦”旁写得略窄一些,右半部分宽一些,把“钻”写为左右各半。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铁一钻”。

③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生字。

④教师示范仿影,临写生字。

⑤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仿影、临写生字。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饺”。注意提醒学生“卞”部与右半部等长,这个字是左窄右宽。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和临写,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让学生凝神练字。

4.反馈。

教师相机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适当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指名读。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练习要求(一读二背)。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结合插图,领悟人和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大家都要爱护美好的大自然。

(5)教师再次范读。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注意帮学生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自”是平舌音,“哪”“能”都是鼻音)。

(2)指名朗读(着重读好三个反问句,强调它们都表示肯定的语气)。

(3)“开火车”接读。

(4)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七题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香蕉。

2.教师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一、审题

指出言语交际的话题:我爱吃的水果。同学们,下面我们以香蕉为例,来说一说,写一写。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什么词来说呢?(弯弯的、两头翘)

弯弯的香蕉像什么呢?(像小船、像月牙、像镰刀……)

香蕉是什么颜色呢?

(2)你知道哪些表示黄颜色的词?(橙黄、橘黄、金黄……)

(3)你能用哪个词形容你桌上的这支香蕉?

(4)句子练习。

我手中的香蕉是--。

我手中的香蕉穿着--色的外衣。

2.指导说话。

(1)说香蕉的形状、颜色:

①谁能把两个部分连起来说一说呢?

②你可以先说颜色,也可以先说形状。

③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带来的香蕉。

(2)说吃香蕉的过程。

①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你们禁不住都想吃了。

②指导剥皮:先把顶端掰开,然后撕下香蕉皮。

③观察练说果肉的颜色和气味。

④品尝练说香蕉吃到嘴里的感觉。

⑤将吃香蕉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注意要加上剥香蕉的动作。

三、练习

1.把香蕉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内容连起来练说。

2.指导学生说一句赞美香蕉的话。(如:“香蕉真香啊!”“我真喜欢吃香蕉!”)

3.你们能把刚刚说的内容写下来吗?下面我们就来试着写一写。

4.创设情境,练习交际对话。(卖者介绍清楚香蕉的形状、颜色等特点,买者讲说品尝香蕉后的感受)

5.指导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6.让学生选自己最爱吃的水果,仿照上面的方法说一说,再写下来。

[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

篇7:六年级组教案 练习2

六年级组教案 练习2 (初稿)

学科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主备教师 王海田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课题 练习2 教学目标 1、 学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词。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在实际活动中学习采访。 4、学写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 1、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2、在实际活动中学习采访。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演示这部分“开心辞典”的片段。 (2)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用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 (2)让学生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 (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可以同桌相互问答) (5)共同小结积累同音词的使用和辨析方法。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像这样的同音词。(学生思考、交流,列出一组或几组这样的同音词) (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题目形式也可以有所变化) (4)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 (1)说说题目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不懂的词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 (3)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 (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如果付出,便不期望回报”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湖水与堤岸、山岭与青草”的关系是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读过诗歌后的个人感受。    学生仿写 如果,你是( ),我乐意是( ) 如果,你是小草,我乐意是阳光照耀;如果,你是鱼儿,我乐意是清澈的河水;如果,你是蓝天,我乐意是装饰你的白云;如果,你是大地,我乐意是嫩绿的小草;如果,你是小鸟,我乐意是一棵为你遮风挡雨的大树; 如果,你是蚯蚓,我乐意是为你安家的泥土;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临写《船长》中的最后一段,提醒孩子:字写在每一行的中间,标点占一格。     第二课时 一、明确采访时的要求 1、采访其实是一种交往。但并不是随意地交谈。 2、同学们在生活中,特别是想小记者的同学少不了要采访。怎样学采访呢? 我们要学会采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 1、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⑴要确定被采访的.对象,采访的目的以及相关的内容。要尽可能地多了解被采访对象,从而掌握采访前的第一手资料。 ⑵事先预约。写信或电话联系被采访对象,让其也有个心理准备,从而顺利地接受你的采访。 ⑶编拟采访提纲。采访前把准备提出的问题一一列出,再排个队,即先问什么,接着问什么,最后再问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2、采访时,要有礼貌,随机应变。 ⑴礼貌。采访中不能强人所难,对一些被采访者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刨根问底,要尊重别人;自始至终,要注意礼貌用语,说话别高喊大叫,要自然大方,音量使别人听清楚为宜,过于胆小、拘谨、不好意思,都会影响应变。 ⑵留意观察,记录要点。如一些数据、精彩的语言等。回到家后要趁热打铁,边听录音,边整理记录。 3、采访后要致谢。 二、练习采访 请你小记者的身份进行一次采访活动。以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运动员、书法家、小手风琴手、故事大王等其中之一为采访对象,填写下列表格。 采访对象  性别 年龄 身份  主要外貌特征 采访目的  采访中心内容  主要事迹 采访提纲: 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设计     课外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篇8:小学语文《练习2》教案

小学语文《练习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按顺序背诵复韵母。

2.能把笔画容易写错的字写得正确、端正。

3.能比较偏旁和独体字的区别,写出带有单人旁、王字旁足字旁和木字旁的字。

4. 能正确搭配词语。

5. 观察春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的牲。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复韵母;复习字词。

教学难点:说话和写话练习“春天在哪里”,难在观察要有顺序,说话也要有先后。

三、教学准备

几块抄有训练内容的小黑板,小红花若干。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按顺序背诵复韵母。

2.能把笔容易写错的字写得正确、端正。

3.有比较偏旁和独体裤的区别,写出带有单人旁、王字旁、足字旁和木字旁的字。

(二)教学过程

㈠揭示课题,明确任务

今天我们来学习练习2,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完成练习1-3题,通过练习,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能把笔画容易写错的字写得正确、端正,能运用学过的独体字改成偏旁后组字。比一比,这节课哪个小朋友学得最认真,收获最大。

㈡导练第1题

①自由读题,明确题意,告诉学生,按题目要求做,我们会得到一幅神奇的画。

②开火车的形式按顺序背出复韵母和鼻韵母。

a.出示这两类韵母表,指名读,并能背。

b.指导学生在书上有顺序地画线。

(教师巡视)

③ 挂出小黑板,说说画的是什么?(一辆坦克)用“谁用坦克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④ 看图按顺序读复韵母、鼻韵母。

⑤ 老师:我们要学习解放军叔叔,用这辆坦顾来攻克学习上的难点,在学习上打个漂亮仗。

㈢导练第2题

① 读题释题:

a.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几件事?

b.理解“照样子”指的是什么?

②复习笔画

a.出示五个字中的六种笔画。

b.齐读笔画名称,书空,注意一笔连写。

c. 比较笔画的异同。

③ 说说每个字的笔顺。注意“书”的最后画是点,“包”的最后一画是竖弯钩,“绿”的最后一画是捺。

④ 数一数每个字有几画,用铅笔把笔画数记在下面。

⑤ 把每个字写在相应的格子里,纠错.

⑥ 小结:这个练习不光复习了生字,而且数了笔画,写的是地候,就不会多一笔或汪一笔了。

㈣导练第3题

①读书题明题意。

②把独体字改成偏旁应注意什么?

足 又 木

③你能说说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答案:观路村(树、桃、棵)

㈤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㈥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搭配词语。

2.观察春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的特征,并写来

(二)教学过程

㈠组织谈话,明确本堂课练习任务和要求

㈡导练第4题

①读题,明确题意。

②学习第一组。

a.读读左边的词,再读读右边的词,想想该怎么连线?

b.尝试连线。

c.交流讨论,纠错。

d.读一读新组成的词语,想想意思。

③这些词都是我们学过的字组成的,意思有了变化和扩展,有不理解的吗?

㈢导练第5题

①启发谈话:小朋龙,大家已经去公园、田野找春天了,找到了吗?今天,我们要来评选小小观察家,比一比谁观察到的春天最美丽!

②请小朋友把观察至的春天的特征用“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话。学生说教师板书归纳成植物、动物、人的活动三大块。

③指导学生一方面、一方面地说。

④开展小竞赛:比一比谁说的内容新鲜、语言正确、流利。

小小观察家十名评选

⑤用“春天真美丽!”为开头或结尾说几句话。

⑥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写下来,交流。

⑦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⑧小结:鼓励大家平时多观察,做个有心人。

㈣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题4、5。

㈤课外作业

把你眼中的春天画出来。

篇9:《练习2》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2》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了解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提高识字兴趣与能力。

2、写铅笔字,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读读背背:熟读识记四个描绘春光的成语,体会成语的韵律美,画面美,背诵两则谚语,教育学生爱惜光阴,鼓励学生背诵有意义的谚语,

4、综合性学习:结合 “ 三八 ” 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 “ 做 ”“ 写 ”“ 问 ” 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5、口语交际: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并能做到目中有 “ 人 ” 。

教学准备:

之前布置学生去春游。

教学时间:四教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1、师:前两天,我们去春游,你能看到了什么?

2、(出示挂图)图上的小朋友可聪明了,他们不仅游览了春天的美景,还在游玩中学了许多知识。想知道他们都学了什么?做了些什么?

(二)读描写春天的句子

1、出示句子,谁来读?

2、学生自由练读短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

3、检查自读短文。

4、练习感情朗读。

5、师生共同朗读。

(三)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

1、你们读了这段话,发现了什么?

2、学生找出同偏旁的字。

3、师:为什么有相同的偏旁?

分别讲述 “ 草字头、虫字旁、足字旁 ” 的意义作用。

(四)仿照例句说句子。

1、前阶段,我们去春游,你们能说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吗?

2、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子说话。

燕子在 ―――――――――――― 。

小羊在 ―――――――――――― 。

麻雀在 ―――――――――――― 。

―――――― 在 ――――――――― 。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练习2 。

二、教学铅笔字

1、审题。

讲清题目的要求:

1、本课是进行描红、仿影。审题。

( 1 )练读题目。

( 2 )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指导描红。

( 1 )出示卡片,让学生读 “ 杏、笑、春 ” 三个字,说说笔顺。

( 2 )让学生说说写好这三个字感到最困难的地方。

( 3 )教师示范撇捺的写法。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保持教室安静,让学生静心写字,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指导仿影、临写。

( 1 )引导学生逐一分析 “ 杏、笑、春 ” 的间架结构。

( 2 )教师示范写 “ 杏、笑、春 ” 。

5、跟随教师的示范,学生分别仿影、临写。教师行间巡视指导,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6、反馈。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三、读读背背(成语)

1、师: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多漂亮呀?谁来夸夸我们的校园?

2、教师小结,引出四个成语。

3、教师范读成语歌,学生感受其韵律美、意蕴美,激发学生朗读、背诵成语歌的兴趣。

4、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背。

5、检查反馈。

指名背,评议纠正。

集体齐背。

四、读读背背(谚语)

1、谈话:春天是多么美好,它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些什么呢?你有什么打算呢?

2、学生讲述。

3、揭示第一则谚语:

意思:一天要在早晨就定好计划,多做工作;一年要在春天就早定好计划,多做工作。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开头最重要,要抓早,不能浪费时间。

4、读背第一则谚语。

( 1 )学生自由练读。

( 2 )指导试读,指导读出正确的停顿、逻辑重音。

( 3 )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定试背,分组比赛背。

5、小结:这句话很简单,但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叫谚语。

6、学生借助拼音、插图自读自背第二则谚语。

7、检查读背情况。

( 1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干什么?

( 2 )指名试背第二则谚语。

( 3 )说说读了这则谚语,你明白了什么?

( 4 )多种形式检查背诵。

8、课外延伸:

像这样的谚语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收集、背诵。

第三课时

一、激情激趣,揭示要求

1、激情激趣

过几天,就是 3 月 8 好,那是什么节日?

你爱你的妈妈吗?为什么?妈妈的`节日就要到了,你准备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呢?

刚才大家的想法都非常的好,其中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这个想法太好了,妈妈收到这份礼物一定又惊又骄傲,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仅孝顺还能干。

2、揭示要求。

这节课我们每个同学都来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我们的妈妈,让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得到一份惊喜好不好?

二、适当指导,自主制作

1、引导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贺卡。

你打算把这张贺卡做成什么形状?

贺卡上加上什么样的图案?用笔画还是彩纸贴?

里面写上一句什么祝贺的话送给妈妈?

2、学生自主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成果,体验喜悦。

1、贺卡集中摆放,同学们集体观看。

2、夸一夸自己的贺卡。

3、夸一夸同学们的贺卡中你最喜欢的一张。

四、结束整理

1、收拾好制作工具,清理制作中的纸屑等。

2、“ 三八 ” 节将贺卡送给妈妈。

第四课时

一、揭题审题

1、出示图画,谈话揭题。

看,图上的小朋友多快乐,因为他们正在找春天呢!让我们把自己当成图中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好吗?(板书:春天来了)

2、出示说话提示,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二、指导看图

1、指导有顺序地观察。

春天无处不在,我们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找?按什么顺序找?

按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近处画了哪些景物?远处画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加上拼音的方式板书,按下列顺序排好:

燕子柳树桃树- DDDDD

孩子春笋小草 DDDDDD

蓝天白云麦苗 DDDDDD

三、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的第一句话。

2、指导学生按板书的顺序逐一说好每一种景物。

3、指导说一句结束的话。

4、指导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可发挥想象说图中没有的景物。

四、当众练说

1、分小组交流。

2、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谁讲的好,就奖给小红花。

篇10:练习2第二课时教案

练习2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2

拟 3课时

累 计

第 62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按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练写生字“们、叶、红”。

2、理解儿歌的意思,充分体会父母的爱,在此基础上背诵儿歌。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书写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从左到右的书写规则。

难点:理解儿歌中最后一句的意思。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学习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仔细观察3个字的左右两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红”的写法:教师范写,注意两个撇折的写法。

1、看图理解儿歌的意思

图中画了些什么?

儿歌中把“我”、“爸爸”、“妈妈”各比作什么?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告诉我们什么?

实施修改意见

扩展(做小诗人):爸爸是一朵花,妈妈是一朵花,我是一只蝴蝶,------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看图理解儿歌的意思

图中画了些什么?

儿歌中把“我”、“爸爸”、“妈妈”各比作什么?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告诉我们什么?

实施修改意见

做小诗人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

在作业本上练写“们、叶、红”

把儿歌背诵给家长听。

实施修改意见

教学札记

篇11: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读描写春天的句子。

2、能说出偏旁的意义,并找出同偏旁的字。

3、补充句子。

4、写字,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5、读熟、背诵成语。

6、积累谚语。

7、会做一张贺年卡,并会在上面写一句祝贺的话。

8、口语交际:春天来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字、词、句。

2、口语交际。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有找出同偏旁的字,并了解形声字构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和能力。

3、把句子补充完整,让学生意识到同一段话,可从不同角度学到许多东西,从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4、写字训练,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教学过程:

第一题:

(第一小题)

1、让学生读题后读下面这段描写春天的话。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老师指导朗读,然后指名读。

3、这段话写得美吗?为什么?你能读出春天的美吗?

(第二小题:)

1、让学生自己读第二题的内容,想一想:你们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找一找文中的字,看有没有相同偏旁,再想一想,为什么带有这个偏旁,同座位可以讨论讨论。

4、“艹”表示什么?“虫”呢?

5、你还知道哪些偏旁的意义?看谁的知识多。

(第三小题:)

1、你能说说你对文中出现的动物园有什么了解?

2、生相互交流所知道的有关燕子、蜜蜂、布谷鸟的习性。

3、(出示)蜜蜂在

燕子在

布谷鸟在

你会补充完整吗?口头填空。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或特点?

第二题:

1、审题后进行指导。

(1)(出示投影)学生认读,让学生观察一下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相同点?写撇、捺时要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学生书写,然后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能找出同一偏旁的许多字,并能照句子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积累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

2、熟记谚语。

3、教会学生做一张贺年卡,能写一句祝贺的话,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第三题:

(第一小题)

1、读题,审题。

2、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来了,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事物有什么变化?

3、你们看,那盛开的花儿像小朋友的脸呀!你们看,花坛里除了花,还有什么?让学生读一读。

4、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句?

5、齐声朗读成语,背诵成语。

(第二小题)

1、审题,指民学生观察。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呢?本题的两个谚语讲的是什么?自己读一读。

(2)生自由读,指名读,并请人说说谚语的意思。然后练习背诵。

第四题:

1、审题后,问:谁会做贺年呢?你能教教其他的小朋友吗?

2、老师指名学生做,做完后,在贺年卡上写上一句话,带给妈妈一份惊喜。说说你准备了些什么呢?

3、学生在写的时候要注意格式

第五题:

一、审题,然后指名说要求。

二、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按先上后下,先近到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远处近处画了哪些景物?各是什么样子?小朋友在做什么?

三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第一句话。

2、将板书逐步变成填空,指导学生分句练说。

3、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说(将描述的景物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4、指导学生说一句结束语。,并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评议。)

教学后记:学生能背诵读读背背,并做了一张卡片给妈妈。

[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练习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 1 课时 (总 课时) 第 1 页

课 题 练习2 课 型 新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教学重点 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教学难点 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教学方法 讲练法 教具器材 小黑板

教学步骤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1、钢笔描红。2、认识繁体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指导。 (1)指名朗读 (2)要求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应引起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带有连笔的字“履”、“用”的写法,并复习“生”字改变笔顺的写法。 3.练习。 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1)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指导。 (1)教师口述: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如同学们都挺熟悉的电(電)、国(國)、龙(龍)。(出示幻灯片) (2)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3)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该(該) 书(書) 纸(紙) 烂(爛)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 1、学生读题目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1)学生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学生说说自己应该注意的地方。 2、学生练习(1) 学生练习描红。 (2) 让学生仿写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

3、教学第三题 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4.反馈。 (1)读幻灯片上的两句含有繁体字的话。 ①讀書使王明確實認識到自己知識的不足,今後應該多讀書。 ②頭髮已白的實驗室王爺爺,熱愛學習、邉印C刻靾D書館開門,他就進去看書報紙,看到地上有紙張,他就主動撿起,發現室內光線暗就主動去開電燈。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指导。 (1)出示幻灯片:演讲--讲演 雪白--白雪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4.反馈。 编选--选编 人名--名人 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指名读。 齐读。 学生讲清楚题目要求。 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作业 1、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字的简化字。 議( )導( )讀( )葉( ) 觀( )廠( )論( )擇( ) 2、判断下列每组词的意思是否一致,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牙刷--刷牙( ) 家人--人家( ) 坐落--落座( ) 直径--径直( ) 讲演--演讲( ) 一块--一块儿( )

教后反思

第 课时 (总 课时) 第 页

课 题 练习2 课 型 新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2.熟记12条成语。 3.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教学重点 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教学难点 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具器材 小黑板

教学步骤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1、教学第四项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目。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改为:“张开泰和汤小泉是好朋友,张开泰经常帮助汤小泉复习功课。” (3)总结学法:修改病句,一般地先读懂原句所要说的意思,然后通过语感发现病因,接着对症下药修改病句,最后读修改后的句子并与原句比较,注意修改病句一定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3.练习。 (2)教师巡视。 4.反馈。 5、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6、校对。 1.审题。 (1)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学生读题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原句两个“他”指代不清楚。 (1) 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 (2) 同桌交流再汇报。(3)学生进行修改 学生读题目。 (1) 学生自由读。 (2) 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司,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三、教学第六题 4.反馈。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 3.练习。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1) 指名读。 (1)集体背。 (1) 指名背。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作业 1、改病句:王宁被光荣的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满天的繁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小明学习很好,但从不夸奖自己。2、把下列谚语补充完整。学如逆水行舟,( ) 三天打鱼,( )( )铁棒磨成针。 ( )骄傲使人落后。

教后反思

[练习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 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 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 熟记成语。

5. 朗读背诵古诗。

6. 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7.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2

作业设计: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齐背字母表。

(2).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 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 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D F B N

W m g s f b n z q

(2).指名认读对照。

(3).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Q( ) D( ) M( )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讲解。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3) “开火车”练习朗读。

4. 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a. 出示三个句子。

b. 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渐渐”的意思。

c.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高粱是不是一下子就熟了?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义。

d. 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化,这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 出示句子,自由读。

b. 指名读第一行两个句子,思考:这两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c. 指名读第二行,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d. 再指名读这一句,“又”要读重音,表示强调。

e. 学生自读第三行句子,边读边思考:这句话中的两个意思哪个更重要?

f. 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达的意思。

3. 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

(2) 教师范读。

(3) 学生自由练读。

(4) 理解成语发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背。

(2) 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 集体齐背。

(2) 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练习。

(1) 指名认读。

(2) 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是注意点。

(3) 指导,范写。

(4) 学生练习,师巡视。

3. 反馈。

(1) 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

(2) 指出存在的不足。

二.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谜面,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边猜。

(2) 揭示谜底。

(3) 教师范读。

(4) 学生自由练读。

3. 练习。

(1) 同桌互读。

(2) 指名读。

(3) 反复练读。

4. 反馈。

(1) 指名试背。

(2) 集体背。

(3) 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1. 揭示说话的话题:可爱的……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

二.指导

1. 指导观察。

(1) 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

(2) 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 指导说话。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3) 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样子。

三.练习

1. 学生同位练说。

2. 指名说。

3. 评议、补充。

4. 指名说。

[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第十册练习2》

《第十册练习2》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203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2、看图 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会读对韵歌。

5.熟记成语。

4、学会修改病句。

6.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

(2)我们在描红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要注意字的笔顺,二要注意每个笔画要一笔成形

篇15:《第十册练习2》

(1)学生各自在书上描红。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描红好的同学的字,并进行表扬评点。

(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弄清题目要求。

(先要看图,了解象形部首字的演变情况,然后分别写出疏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出示马的图片。

(2)古代人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示马呢?请同学们看书。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部首也是如

(3)由图画上的马演变成文字“马”,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4)用以上的方法教学其他三个部首。

(5)教师小结: “马”、“牛”、“羊”和“鱼”这几个部首原来都是象形字,由这部首组成的字,大都与它们各自代表的事物有关。

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些汉字属于这些部首。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读一读。

2.指导。

(1)这是一首对韵歌。指名读第一组。

(2)让学生找出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

(3)板书:

来――往 去――回

雨雪――风雷 松梢――竹叶

马会

草舍――柴扉

(4)小结。

把一些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对韵

(5)指名读第二组。

(6)让学生弄清这组中含一个三字对(前两行第三行),一个五字对(后两行)。

(7)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篇16:《第十册练习2》

(1)学生各自在书上修改其他三个病句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学生个别汇报修改病句情况。

第二句:“数量”可以“增加”,但“质量”不好”增加”。应改为:这几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显著增加,质量也显著提高了。

第三句:“两千年前新出土”说法不通。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年前的文物。

第四句:“基本上”与“完全”互相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词语。

(2)及时纠正学生中改错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同桌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不一定要按成语的顺序说,可以由自己挑着说)

(5)让学生想想每组的两个成语有什么关系。(意思相近)

例如: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篇17:《第十册练习2》

(1)指名个别读。

(2)齐读。(读熟)

4.反馈。

(1)同桌同学互查。

(2)指名朗读。(教师及时矫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修改病句的方法。

(先读句子,找出病因,然后着手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2)出示第一个病句:

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①找出病因:“脸上”与“洋溢……心情”搭配不当。

②应改为:同学们的脸上现出愉快的笑容(或表情)。

确运用修改符号)

篇18:《第十册练习2》

(1)自由练读。

提示:每组后一个成语都是“X天X地”,读起来押

于熟记。

(2)同桌的同学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一部分内容

时说给学生听。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介绍世界名城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选择一座世界

名城,②听老师讲有关材料,③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指导。

(1)你知道世界上的哪些著名的城市?

(2)你对它有些什么了解?(可相互补充)

(3)听老师给大家说说有关X X城市的情况,可作点简单记录。

汇报所列提纲,大家给予指导。

自己准备口述。

组讨论。

组选一代表作汇报。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第七题(略)

《第十册练习2》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练习2教案

语文《练习2》教学设计

《5、4、3、2加几练习课》教案

教案四册2

综合教案2

《古诗》教案2

教案配套练习

《第十册练习2》的教学设计

职称英语考试《理工类》完形填空练习2

苏教版第11册练习3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2》的教案(共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练习2》的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