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

时间:2023-10-05 03:34:15 作者:comavv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comavv”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欢迎阅读借鉴。

篇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

学习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材分析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重点难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具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导入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

就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篇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毛泽东

新华社郑州 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一座,敌仅余十座)。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篇3: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次教学沙龙上要求我做课,我按照进度选择了毛泽东的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与一般写具体事件的新闻有所不同,它的主体是对一年多来蒋方溃败原因的分析及对己方一年多来经验、教训的总结,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又加上材料本身离学生的实际较远,学生天生排斥不感兴趣,所以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不小困难。那么怎样找准突破口来进行教学呢?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首先我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特点将教学重点设计为“了解新闻特点”和“把握战争主题”,教学难点设计为对新闻“主体”部分内容的理解。(为什么要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中,先从新闻结构的“导语”和南阳历史“背景”入手来启发学生去“发现”:知道“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再看结语又说“王凌云(逃)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毛泽东“预言(推测未经历到的事)”“王凌云如不赶快逃跑,必然被我军所擒”。按理新闻的主体顺承导语之意必定是交代“我方如何发动攻击,王方如何守御;我方攻势如何猛烈,王凌云如何招架不住到四日终于弃城逃跑”的事实经过。可文中主体却在谈占领南阳的军事意义及对我军一年多来经验、教训进行盘点。我们如果将“标题”看作“话题”,一般而言“导语”就应在扩展“话题”,“主体”则是进一步具体地来写“话题”;而该则新闻“导语”是扩展了“标题”这个“话题”,而“主体”仅仅写了一些与“话题”相关的可以用来指导日后工作的“处事金针”。

然后设计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个是让学生来做“新闻评论员”说一说: “‘一年了,才登报’是否与新闻报道要‘及时’这个基本特点相矛盾”的问题。学生认为:①“四日逃跑,五日即见报”算得及时;②对一年多来的经验、教训立即总结是及时。笔者由此追问:三月、半年也可以总结,岂不更“及时”?学生研究后回答:拿下南阳,使得我方很多个根据地终于连成一片,且隔断了“汉口块”与“徐州块”敌军的地面联系,这是我军一个划时段的胜利,所以攻下南阳才总结,“深远意义”显而易见。

另一个是让学生来做“军事观察员”,说一说:新闻应该报道已经发生的事,而结语预言“王凌云前途黑暗”是毛泽东信口开河吗?否则又有何根据?诚如前述,我方众多根据地已连成一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是用来更好地指导日后扩展根据地、壮大我军力量的工作;同学们还从结尾的文章中找出“南阳到襄阳没走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的据点”这样的原因,当然这些也是取胜因素。而必胜因素,主要包含在两个妙喻中。毛泽东引用蒋军智勇双全将军白崇禧的话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来说明“军事要塞被共产党抢了,可以派重兵去抢回来;而共产党解放了该地区并做通了老百姓思想工作,老百姓一致拥护共产党是最令国民政府头痛的根本问题”这个道理。借比喻设喻,毛泽东认为“一个根据地是一棵树,而我方已建立连片根据地,已长成森林且根深叶茂”,解放区广大老百姓衷心支援解放军、解放军英勇作战是“王凌云在襄阳不远逃必定被俘获”的事实根据,让人信服这是即将可以实现的事实。最后小结时我又就这一问题点到了“正义之战必胜”这一主题。

整节课按照“211三案引学”教学模式,将对新闻的结构“五部分”和记叙“六要素”作为课前预习来处理;课堂上集中探究的两个问题,其一“报道是否及时”主要是为实现“了解新闻特点”这一教学重点而设。其二“预言王凌云的暗淡前途是不是信口开河”主要是为实现“把握战争主题”这一重点而设。两个问题的探究结束,教学难点“主体部分为什么概述战绩总结经验教训”也就顺利得到突破。“当堂练习”的题目也是结合学习重点而设计,“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新闻材料首先学生比较感兴趣,三道题目(拟标题、找导语、说结构)都是对新闻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篇4: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

⑵ 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体验文章所表现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学生情绪高昂,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表演得生动形象,并进行对比分析,不但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加强了。

⑶ 课前准备用生动的实例,深入浅出的完成了对新闻的文体知识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就能明了新闻的结构及要素。

⑷ 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学习的主角,又是小组学习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⑹ 学生对新老师、新课堂产生了兴趣,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本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课文的深度挖掘、细致品味不够,由于时代背景及学生的阅历所限,对文中的议论理解不是很透彻,老师要做一定的补充与讲解。

篇5: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李芳婷

1、导入

板书《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简介背景资料

2、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星宿xi” 阻遏 聿у” 企图 逃窜

3、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

⑴ 找出本新闻六要素(学生可在文中找到)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⑵ 找出本新闻导语、主体

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其余部分为主体。

⑶ 课文可分几个层次?各层大意?(讨论完成)

①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②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③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

④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⑤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4、问题探究

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

5、朗读练习

6、辨词练习(例句见课文)

冲破、 歼灭、 控制、 阻遏、 惨败、

突破、 击溃、 封锁、 阻隔、 败坏、

占领、 溃退 切断、

作者邮箱: lipanlina@163.com

篇6: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课  题 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郭琴 审核 授课年级班级 八年级81班 课时 1

课标解读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教益 、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

教学目标  1 . 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学写简单的'新闻。

2 . 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3. 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重点及 难 点 1、了解新闻的特点。

2、  抓住战争的主题。

预 习 导 读 教学过程

一、我会学

1、根据新闻文体特点,自学《中》。

2. 生字词:

阌乡(   ) 潢川(   )   鄂豫皖(            )

绥靖(      阻遏(   )  管辖(   )   襄阳(    )  逃窜(    )

3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发生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

4、划分层次,了解结构:

二.我的疑问:

三.我会学:小组讨论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6.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展示,展示成果

预  习  导  学 教 学 过 程

7.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

8. 如何理解“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中的比喻?

四.归纳整结:我的收获

五自测评估

最近学校里举行了哪些活动或发生了哪些事件?请你为大家作一次报道。

三、归纳总结:

教学后记:

篇7:八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读后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读后感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篇8:《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教案教学设计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

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

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

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

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

就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布置作业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教案教学设计]

我军改革心得体会

解放学生,解放自己(网友来稿)

李白中原泪

中原团队口号

解放思想教育大讨论体会

解放词语的经典造句

中原工学院什么专业最好

《童年与解放》读书心得体会

中原之冬_1000字作文

中原官话分区论文摘要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