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softd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地理教案-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地理教案-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地理教案-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地理教案-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导入]复习提问: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有哪些?它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的增长中心
以非农业的生产活动为主
在城市当中为什么往往把一些同类活动集中在一个区域?如:三里河住宅小区、王府井商业街、玉泉营环岛家居建材市场、中关村科技园区等。
可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因为城市的土地有限,而各类经济活动又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各种活动,所以各类经济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空间竞争,从而导致功能区的形成。
[读图]2.7《不同的功能分区》
①功能区名称:王府井商业街――商业区
方庄住宅小区――住宅区
首都钢铁总公司及其附近地区――工业区
②各功能区之间是否有明显的界限?举例说明
没有。各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如三里河住宅小区里就分布着小的商店、餐馆等,只是它们数量少,占地面积小。
③小结:◎每个功能区都是由多个从事该种功能的实体组成。这些实体在空
间上呈现连片分布的特点。
◎每一种功能区都有其他的功能区穿插在其中,但所占面积较小。各种功能区没有明显界限。
◎多数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是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过渡]我们结合实际分析、了解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和特点。那么在城市里最常见的功能区有哪些?它们的分布特点和形成规律是什么?下面我们学习城市常见的三种功能区。
一、住宅区
1、地位: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读图]地理图册P10、12:大连、郑州、贵阳
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面积所占比例如何?为什么?
往往占城市空间的 40%~60%。
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不但要容纳城市的所有人口,包括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而且城市人口在家里的时间要大于在城市内其他场所的时间之和。所以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
2、形成:工业革命以后,工厂逐渐集中,迫使居住单元也相互聚拢
[阅读教材]住宅区形成的时间和原因
住宅区形成于工业革命以后。在工业革命以前,城市的工业和交通都不发达,工厂雇佣工人少,人们的活动范围小,居住单元和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工业革命以后,工厂逐渐集中分布,迫使居住单元也相互聚拢,形成住宅区。
[承转]工业化的实现和交通的发展是形成住宅区的主要原因,它也是推动住宅区分化的重要原因。
3、
在位置上:高级与低级背向发展
特大城市出现卫星城,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分离
[过渡]住宅区是城市居民休养生息的场所,但他们也离不开衣食住行等其他服务。而提供这种服务的是商业区。
二、商业区
[读图]地理图册P10大连:商业街的分布及所占面积之比例
只占城市用地总面积的一小部分
1、分布: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2、区位:要求有便捷的交通
[分析]商业区的主要活动是商品交换,影响商店营业额的直接因素是商业区所服务的人口,而只有交通便捷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
在商业区内除了有大量分布的商店以外,还有很多与商业活动有关的商务机构,如:银行、酒店、文化和娱乐设施等。
在许多大城市的市中心往往会形成中心商务区。它不同于商业中心,兼有商业职能和服务职能,是综合性功能区。
[小资料]中心商务区(CBD)是指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和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中心商务区的概念是20世纪代由美国人伯吉斯提出的,其含义是:CBD是包括有百货公司和其他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的核心部分。近年来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而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性经济活动的中枢,如美国纽约的华尔街地区、我国上海的外滩与规划建设中的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区,其功能主要转化为:城市中的商务谈判场所、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公寓、商业、文化、康乐等,并配以现代化的通信网络与交通设施。
3、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a.经济活动最繁忙
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c.建筑物高大稠密
d.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读图]2.9《大厦垂直分布剖面》
垂直方向分异:高层建筑物低层――零售店
高层――办公室
中间――一般商业活动
水平方向分异:最中心――零售活动为主;外围――服务机构、小商店
[过渡]商业是通过组织产品的流通来满足居民的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而这些产品是来源于工业。在高一时学习过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优势是什么?
可将以前学过的工业地域理解为工业区
三、工业区
1、形成:市区内部工业相互集聚
现代工业,由于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相互靠拢布置,可以共同分享集聚利益。
2、作用: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宽了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
[引导]工业集聚在加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获得规模效益的同时,由于自然团聚导致布局紊乱且不够合理,产生了严重的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业企业在区位上该采取什么样的布局特点呢?
[读图]2.10 《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
常州市的工业区在市区外围形成一个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工业区远离住宅区,保护了住宅区的环境。
3、区位: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分析]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原因或好处:降低生产成本(地价低)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的原因:可满足大量的运输要求
[总结]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北京市中心为行政区、学院路为文化区。而在中小城市没有类似的功能区。
篇2:高三地理《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的教案
[考纲要求]
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知识精讲]
1.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总是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作用有: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集中式:城市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优点是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组团式: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相互之间不相连属,而是有一定距离。这样用地显得较为分散,各片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条带式或放射状。受特定条件的制约,城市沿主要交通道路发展而形成。这种类型的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某一两个方向,而且运距很长。但是这种格局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1)成因: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也各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2)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3)住宅区
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形成:工业革命前居住单元与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工业革命后形成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联系,高级
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特大城市为了疏散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在距母城比较远的交通干线兴建卫星城,
使得一些职工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分离,他们在母城上班,却生活在卫星城的
居民点内
(4)商业区
特点: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
区位:区位需求是有便捷的交通,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入口,所以商业区多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中心商务区特征: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茂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5)工业区
工业集聚的原因与意义: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强。集聚既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展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运输量大)
(6)其他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和文化区,而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是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功能区
3.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结构和原因
(1)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及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2)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上海中心商务区的形
成)
昔日的土地利用,到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西方国家高级住宅区位置的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通达度
社会因素:对住宅分化的影响最为明显。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知名度和宗教信仰对住宅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种族或宗教团体常会形成聚居区,在欧洲和北美表现尤其明显
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订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经济的发展,引导和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4.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地位和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合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
[能力训练]
读门槛人口和服务范围的关系图,回答1―2题:
1.对门槛人口的正确理解是
A.不同行业的门槛人口一定不会相同
B.相同行业的门槛人口一定会相同
C.OR1是门槛人口的分布界限
D.小于OR1经营者获利很少,勉强生存
2.从金额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可看出()
A.R1―R2是该店实际服务人口或服务范围
B.R1―R2服务范围扩大,但经营者的收入增加不多
C.R2―R3服务范围扩大,经营者的收入增加
D.R2―R3交通费用增加,但购买商品的人数也增加,经营者的收入还是增加
读行业与用地方式关系图回答3―4题:
3.A、B、C、D、E五图分别代表
A.独立平房、多层住宅、农业、工业、零售业
B.独立平房、多层住宅、工业、农业、零售业
C.零售业、多层住宅、独立平房、农业、工业
D.零售业、工业、多层住宅、独立平房、农业
4.关于13题判断依据的正确说法是()
A.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在成本中的比例不高
B.零售业的付租能力一般,为了接近最大的消费群而分布在城市中心
C.农业用地需要的土地面积最大,付租能力最低
D.独立平房的建筑面积较大,环境优越,付租能力高于多层住宅
5.下列地理事物可布局在市区内和防护带(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内的分别是()
A.小型食品厂和印刷厂B.石化企业和停车场
C.照相机厂和小学D.服装厂和仓库
6.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形成的城市是()
A.我国的太原、上海、唐山B.英国的阿伯丁和我国的大庆、攀枝花
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洛杉矶D.我国的西安和澳大利亚的悉尼
7.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是()
A.地租的高低B.人们收入的多少C.社会知名度D.历史背景
8.在一个理想均质的平原上,假定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为下图中的
读城市布局与等高线图回答9――10题:
9.P处设一钢铁厂,此处不可能位于()
A.印度半岛B.西欧平原C.我国东南沿海D.地中海沿岸
10.Q处是一家印染厂,河流的方向可能为()
A.西南―东北B.东北―西南C.东南―西北D.西北―东南
11.读六边形服务网格图
(1)按中心地级别由高到低排列ABC三个中心地的顺序是
(2)判断下列城市的等级,并在横线上填出该等级在图中相应的字母:
杭州温州萧山金华
(3)判断下列商业的等级,并在横线
上填出该等级在图中相应的字母水
果摊书报亭旅店、副食品
珠宝行、疗养院
12.读下图回答
(1)此图表示的地域结构模式为
A.扇形模式
B.多核心模式
C.同心圆模式
D.未来模式
(2)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
(3)此模式出现在人类进入社
会后,城市地域结构由
和决定。此模式地
域结构以为核心。
[能力训练答案]
1-5CADCD6-10BAACB
11.1)BCA2)BCAC3)ACB
12.1)C2)沿交通线两侧地带地租较高,相同功能分区沿交通线向外扩展3)工业、资本、市场、中心商务区
篇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高中地理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等级的划分以及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
2.理解城市服务范围的含义。
3.运用有关原理,说明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
4.了解城市服务范围的影响因素。
5.理解某一区域内,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关系并了解嵌套理论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报章、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经济、人口、交通、服务种类)等相关资料,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地理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把搜集资料汇总并制作电子版向其它同学作演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经济、人口、交通、服务种类)等相关资料的搜集,让学生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2.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
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并利用理论解释一些城市中出现的现象。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投影)安徽省合肥市、毫州市
(问题导入)
(1)我们知道世界上有无数个城市,那城市有没有大小之分?城市大小通过什么来划分?请同学们看亳州市和合肥市概况(演示多媒体)。那个城市大?有什么划分指标?
(2)结合身边的事情,在购买以下物品时,你会到亳州还是合肥的商店?
①纸、米、笔等日常用品?②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③高档服装、数码产品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题: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板书)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过渡)
城市是有大小之分的,不同等级的城市主要用人口规模来划分。不同的国家,由于疆域、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不同,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不完全相同。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比较大。
(教师板书)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规模的划分
2、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
(学生活动)
现在我们生活在亳州,亳州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从衣食、医疗、教育、商业等方面进行讨论。)比如想吃肯德基、得了癌症、上大学、开大型的饭店。在亳州能不能得到这样的服务?你会为了买一瓶酱油到合肥去买吗
(探究活动一)大家看课本26,图2.10思考:?
你认为枣强镇附近的居民在寻求以下几级不同的服务时,你会选择哪个地方?
①购买纸、米、笔等日常用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
②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
③购买时装、数码产品等高档商品,看疑难病症,上大学或听音乐会,参观大型的博物馆等。
(学生总结)
采用对比的方法,总结“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并列表比较。
(过渡)
?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同,大城市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小城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那么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一)
利用课本上海的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学生分析上海城市的发展变化与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 地理教案
★ 初一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
★ 七年级地理教案
★ 埃及地理教案
地理教案-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合集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