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qaz890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其他教案- 计算活动:排序,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其他教案- 计算活动:排序,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幼儿园大班计算《学习排序》教案
幼儿园大班计算《学习排序》教案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并以情境讲述的方式来设计数学活动,更容易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熟悉的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第一环节学习排序,第二环节幼儿操作,第三环节抢答题,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形状等排列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大小、数量排列顺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幻灯。
2、幼儿操作:每幼儿1张长条纸,大小雪花片若干,木珠若干,糖、花生、红枣若干,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 ,你们好,这是我的好朋友唐老鸭,今天他我给大家运来了许多的礼物,瞧,都有些什么呀?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找出排列的规律,学习排序。
开来了第1列草莓火车,这列火车上装的是什么?这些草莓都是按什么规律装的?我们来看看这剩下来的一节车厢该装什么样的草莓呢?
(按照大小的规律排列的)第2列火车进站了,又给我们运来了什么? 这些苹果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请你猜猜看这剩下来的车厢该怎么装呢?
瞧瞧第3列火车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种类的不同排列)小结:原来按照物体的大小、数量、种类等排列顺序,我们叫排序。
2、幼儿操作活动唐老鸭火车长还带来了好多的礼物,但他们都乱七八糟的,我们来帮助一下他怎么样?这些礼物里都有一些已经是在这样的纸上摆好的,请你找出前面的规律,继续将这张纸排满。然后我来帮你们送给唐老鸭?(请每5人一组分在各队里)第一组幼儿按照食物的种类进行排列。糖、花生、红枣・・・・・・第二组幼儿按照几何图形的形状和数量间隔排列如:
第三组幼儿按照雪花片的大小和数量间隔排列。1片大雪花片,3片小的雪花片・・・・・・第四组幼儿将珠子按颜色和数量间隔排列。如2颗红的、1颗蓝的・・・・・・(带点贴纸奖励做对的孩子)3、分组游戏《抢答题》
小朋友送给唐老鸭的礼物都是根据大小、颜色、形状、种类进行排序的,唐老鸭看了真高兴,他还给我们带来了问题要考考小朋友,老师先把小朋友分成三队:苹果队、香蕉队、草莓队。瞧,问题来了,请听题。
(三)结束部分。
唐老鸭今天跟小朋友玩的.真开心,现在他要回家了。小朋友再见。
课前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情境讲述的形式贯穿于整节课,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操作活动的兴趣。
通过第一环节的学习(排序),幼儿此时有一点的疲倦,学习兴趣也从高涨的状态,逐渐转向低谷状态。因此,在幼儿给唐老鸭送礼物的操作活动中,既起到巩固作用,又起到引新作用。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探索一下可以按颜色、形状等的不同方法来排序,我设计地半成品操作内容对于大班的幼儿过于简单,最好是让幼儿自己按这些物品来排序,然后让他们相互检查,这样会比较好。最后一个环节我用抢答来再次激起幼儿的兴趣,也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整个活动我是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
篇2:《排序》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发展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创编新规律。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abcd的排序方式
活动难点:能用替代物排列出aabc的规律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熊开了一家超市,他批发了好多好多的蔬菜水果。有一些已经摆在了货架上,还有一些还没来得及摆。
(一)出示货架1,让幼儿明白一定的规律。
1、提问:货架上有哪些水果?剩下的水果谁愿意帮小熊来摆一摆?
2、你为什么这样摆?
3、这样摆的货架整齐吗?为什么?
(二)出示货架2,让幼儿明白整齐是因为有一定的规律。
提问:1、这个货架上有哪些水果?
2、剩下的水果谁愿意帮小熊来摆一摆。
3、为什么这样摆?
4、他们整齐吗?为什么?
二、学习aabc的排序方式。
师:昨天,小熊家的超市生意特别好,很多水果都被顾客买走了。所以货架需要重新补货。
(一)出示有规律的相同种类的水果货架
引导幼儿观察货架,提问:
1、这个货架上有哪些水果?
2、顾客有没有从这个货架上买水果呢?
3、买了什么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层:顾客有没有从第一层买水果?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货架第二、三层,这一层的水果有没有人买?买了什么?为什么?
提问:1、这个货架的摆放规律和刚刚的货架一样吗?
2、那么这个货架是什么规律呢?
三、出示不同种类水果的货架,引导幼儿发现其规律。
那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个货架是不是也是这个规律呢?在发现规律之前,我们首先要将顾客买走的水果补到货架上,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可以查出来缺了那些水果。
1、出示水果货架,引导幼儿观察货架第一层。
师:小熊在货架的第一层都摆了哪些水果?顾客有没有从这一层买水果呢?买了什么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幼儿观察货架的第二层。
提问:小熊在第二层摆了哪些水果?
顾客有没有买这一层的水果?
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3、观察货架第三层,你觉得第三层货架的水果有没有人买?为什么?
4、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规律和上面的水果一样吗?
小结:原来他们都是按照2个一样的和两个不一样的规律排列的。
四、用替代物替代aabc格式。
师:摆完了水果,现在我们来到了蔬菜区,小熊的要求是:必须按照刚刚摆水果的方法来摆,谁来试一试?
五、尝试创编新规律。
(一)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新的不同的规律。
师: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图形宝宝,请你们按自己的想法给这些图形宝宝排一排规律,记住是跟我不一样的规律哦。
(二)分享:
挑出规律:例如aabb,aaac,aabcd等不同的规律进行分享。
活动延伸
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请你们在平常生活中去找一找
活动总结
活动以故事的形式为串联,巧妙地融合和数学认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符合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同时活动过程层层递进,充分的让孩子在循序渐进的自我建构和经验提升中获得认知帮助,在活动中重难点把握适宜,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活动目标。
篇3:《排序》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
2.掌握并发现物体的序列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 、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探险,想去吗?(想),我们首先要经过一座音乐谷,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出发吧!
1.放音乐,幼儿随老师进入活动场地站成半圆。
2.提出问题:
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符)
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
③它们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音是从低到高唱的,手势动作也是从低到高的。
3.手势表现音阶1、2、3、4、5、6、7、ⅰ,和幼儿边唱边做手势。
二、基本教学
1.点课题:刚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组音阶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学:教师引语:“刚才我们走过了音乐谷,现在我们再看神秘门。这是一扇智慧之门,要给它镶上漂亮的宝石,它才会打开,看,这里有许多的宝石,①提问:小朋友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数量不一样)对,这些宝石它们每一串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
⑴这些宝石怎麽样镶上去呢?(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⑵引导幼儿观察另一扇门怎样来镶宝石,(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3)念咒语”芝麻开门“,打开智慧之门2、游戏《走迷宫》
智慧之门打开后出现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兴你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下一站大家将要到达趣味迷宫,可是通往迷宫的路坏了,须要大家铺好路才能到达,我为大家准备了铺路用的材料,请你们来铺路吧。
①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长短)
②整理材料,从长到短排序(出示字卡)
③铺路:从短到长搭,每一块搭时要拐弯(出示字卡)
④一起走迷宫
3、集体游戏《给数字排序》
①取智慧果,把每一块材料取下来,后面有数字
②做游戏,请黄色数字宝宝到里圈,按1---10排队。
③继续游戏,请红色数字到里圈,按10---1排队。
三、自主操作
1、幼儿自主选学具。
2、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说规律。
四、结束
1、以时钟做结束语,幼儿用肢体表现。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篇4:《排序》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简单排序的规律特征。
2、通过操作,让幼儿尝试按简单的规律排列物体。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情境主题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在美丽的山脚下,住着一只可爱的宝宝兔,这一天,天气晴朗,宝宝兔吃完午饭到小河边散步,他看到一群顽皮的小鱼在水里排着整齐的队伍玩摆尾巴的游戏。
1、教师把红色和黄色的小鱼交替摆在小河里,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将小鱼排成之字队形,请幼儿观察小鱼的排队规律?
二、布题
互动一:小蝴蝶排队。
天空中飞来了一群漂亮的小蝴蝶,他们也想想小鱼一样排队做游戏!
1、教师摆出四只小蝴蝶(黄蓝黄蓝),请幼儿观察小蝴蝶是怎样排队的
2、引导幼儿说出后面应该是什么颜色的蝴蝶,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莱维小蝴蝶排队。
3、小蝴蝶排好队后想要一起跳圆圈舞,请小朋友帮助小蝴蝶排成一个圆圈。
互动二:圈圈板排队。
小朋友,今天还来了还多的好朋友,他们也想像小蝴蝶、小鱼一样玩排队的游戏。
1、请幼儿动脑筋,摆一摆,看能摆出什么队来。排队的时候有许多方法,如圆形、直线、之字形。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将圈圈板按abab的规律排队。
三、评价练习。
小朋友看一下这几个圈圈板是怎样排队的?
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然后按图中的循环排序规律,在空白处摆上相应颜色的圈圈板。
2、教师引导幼儿把放圈圈板的空白圆圈涂上与圈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课较为成功,幼儿动手及互动的环节比较多。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活动结束进行自身排序时,幼儿有些不懂自己该站在怎样的位置。
篇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排序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
2.掌握并发现物体的序列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 、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探险,想去吗?(想),我们首先要经过一座音乐谷,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出发吧!
1.放音乐,幼儿随老师进入活动场地站成半圆。
2.提出问题:
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符)
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
③它们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音是从低到高唱的,手势动作也是从低到高的。
3.手势表现音阶1、2、3、4、5、6、7、。和幼儿边唱边做手势。
二、基本教学
1.点课题:刚才的1、2、3、4、5、6、7、【褪且蛔橐艚子傻偷礁叩呐判颉
2.示范教学:教师引语:”刚才我们走过了音乐谷,现在我们再看神秘门。这是一扇智慧之门,要给它镶上漂亮的宝石,它才会打开,看,这里有许多的宝石,①提问:小朋友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数量不一样)对,这些宝石它们每一串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
⑴这些宝石怎麽样镶上去呢?(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⑵引导幼儿观察另一扇门怎样来镶宝石,(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3)念咒语“芝麻开门”,打开智慧之门2、游戏《走迷宫》
智慧之门打开后出现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兴你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下一站大家将要到达趣味迷宫,可是通往迷宫的路坏了,须要大家铺好路才能到达,我为大家准备了铺路用的材料,请你们来铺路吧。
①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长短)
②整理材料,从长到短排序(出示字卡)
③铺路:从短到长搭,每一块搭时要拐弯(出示字卡)
④一起走迷宫
3、集体游戏《给数字排序》
①取智慧果,把每一块材料取下来,后面有数字
②做游戏,请黄色数字宝宝到里圈,按1---10排队。
③继续游戏,请红色数字到里圈,按10---1排队。
三、自主操作
1、幼儿自主选学具。
2、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说规律。
四、结束
1、以时钟做结束语,幼儿用肢体表现。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篇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排序
设计思路:
中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帮雪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结合中班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整节课教学设计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用彩旗装饰活动室、“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动作和声音”、“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上花纹排列的规律,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排序。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规律排列的美。
活动重点:
发现排列规律。
活动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表现排序。
活动准备:
PPT,各种幼儿常见的彩色插塑、进餐用的小碗,勺子等;绳子,红黄蓝三色彩旗。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请小朋友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播放太阳的图片:你们看这是谁呀?(太阳公公)今天的天气很好,太阳公公也出来了,太阳公公的光芒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一根长,一根短有规律的排列)
播放栅栏图片:这是什么?(栅栏)栅栏的排列有没有规律?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一根红色,一根白色)
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都是按2个一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
播放项链的图片:请你们看看这条项链上的珠子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一颗大珠子,两颗小珠子的规律排列的)
播放小花的图片:小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都是按3个一组,1个2个间隔排列的。
二、幼儿用生活中的活材料开展排序。
教师出示孩子们平时玩的积塑和进餐用的餐具,让幼儿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排序。
这些都是我们经常玩的玩具或餐具,今天我们要用它们来进行排序,看谁排的种类多还有规律。
老师提出要求:
第一次:无论选什么材料,都必须按2个一组1个1个(ABAB式)间隔排列的规律。
第二次:无论选什么材料,都必须3个一组,1个2(ABB式)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第三次:增加难度,只用一种材料,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这次我们只用一种材料来进行排序,看看你们怎样来排序。
老师检查孩子们排的是否对,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排列的。
三、利用身体开展排序,能不能不用材料,用自己的身体来进行排序呢?现在我们什么材料也不用,就用我们的身体,来进行排序,你们准备怎样排呢?
幼儿尝试,现场互动。(有的幼儿是用动作:站立、蹲下、站立、蹲下;前边拍手,后边拍手;举手、放下;还有幼儿是用拍手的声音大小来排序、、、、、、)
四、快要到元旦节了,我们准备把我们的教室打扮漂亮点,今天老师制作了三条彩链,请小朋友们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我们接着排下去,元旦节时把这些彩链挂在我们的教室里。
五,幼儿有序排列队伍,出活动室到户外找一找幼儿园里哪些是有序排列的,活动结束。
★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排序
★ 排序算法总结
★ 高考名次排序
其他教案- 计算活动:排序(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