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优秀

时间:2023-06-16 03:40:25 作者:熊貓子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熊貓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优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 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认识电子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2、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究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4、能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5。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

重点难点:

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能用计算器探究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看一段录象(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刚才这段录象提到了哪几种计算工具?(示算筹图算盘图)

师: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了,1977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日问世以后计算机就成为了人们计算经常用到的工具。

(课件出示各种常见的计算机)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有人使用计算器?你会用吗?

二、使用计算器

1、计算器介绍

你知道计算器上各中按键的名称和功能吗?请同座相互说说介绍。(然后叫一人上台用展示仪演示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ON、OF、AC、CE、C的功能是什么?如果要进行计算怎样按?数字――符号――等号――清除)

我们都知道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那这节课咱们就用计算器来计算。(板书课题)

2、尝试练习,规范操作

(电脑)银盆岭小学在校学生775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千克,一天可节约用水775千克,一年(365天)共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

(1)指名口头列式

(2)学生试算

(3)汇报结果,纠错

(电脑)一年节约 282875千克,如果缺水地区一家三口每天用水25千克,这些水够他们用多少天?

学生试算

(电脑)每年按365天计算, 115131天是多少年?

学生试算

师:通过我们做的题目的数字这么大,但是你感觉难不难?你认为使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

3、灵活运用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219×35= 41600÷128= 24÷6= 125×8= 138976-138970= 1379+34089=

(2)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都是用计算器算的吗?哪些没有用?为什么?

(3)归纳总结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题适合用计算器计算?

三、能力提升

师:想不想算一个又大又难算的题目?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挑战极限的游戏。

我们就用9作为乘数吧。你准备几个九相乘?小了,8个九吧

999999999×999999999=

试算

报得数

你认为计算结果正确吗?

在计算器上你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E对了,他是英文单词错误的缩写,你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吗?错误!

师:那老师不看这个E也可以知道这个结果上错误的,你知道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吗?

师:是的,因为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现在用我们的手中的计算器因为为数少了,看来这个题目没有办法做了。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着急,这个数字大了,那如果小一些我们能不能算?那我们就从简单的做起看能不能发现一些什么?

计算:9_9=81

99_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你想说什么?

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001

做了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是呀!计算器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用自己聪明的头脑解决,为自己骄傲吧!但是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我们计算器就没有一点作用吗?

师:是的,他 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的工具。其实,我们手中的计算器因为位数少不能计算,但是还是有工具可以计算出的,比如我们教室现在就有的――电脑师演示

师、现在64位计算器已经在许多行业使用。尽管这样,是不是计算器就能够解决所以的问题呢?

师: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发展。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智慧才是天敌下最伟大的力量。(出示培根的名言)

希望同学们做个充满智慧的人

篇2: 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优秀

3.3×6.7 =(22.11)

3.33×66.7 =(222.111)

3.333×666.7 =(2222.1111)

3.3333×6666.7 =(22222.11111)

3.33333×66666.7 =(222222.111111)

2、课件出示练习题。

(1)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结果。

1234.5679×9=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54=

学生独立填写结果。指名汇报结果。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44444.4444

1234.5679×45=55555.5555

1234.5679×54=66666.6666

(2)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

6×7=42

6.6×6.7=44.22

6.66×66.7=

6.666×666.7=

6.6666×6666.7=

6.66666×66666.7=

学生先独立观察,发现规律后填出结果。

6×7=42

6.6×6.7=44.22

6.66×66.7=444.222

6.666×666.7=4444.2222

6.6666×6666.7=44444.22222

6.66666×66666.7=444444.222222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这节课上,我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课后习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篇3: 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①18+21= ②56÷7= ③3028-2956= ④589×76= ⑤98+199= ⑥12+459+88=

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还有哪里也有计算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

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5、师:你认识计算器吗?先向你的同桌介绍计算器。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计算器?

二、观察认识

1、整体认识

这是一个常用计算器的面板(出示图片),上面部分是显示器(板书:显示器),下面部分是键盘(板书:键盘)

2、认识键盘

(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认识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2)互动生成

①有0、1、2、3、4、5、6、7、8、9这些有数字的键叫数字键,(板书:数字键),自己指一指你计算器的数字键。

②有+、-、×、÷这些运算符号的键叫运算符号键,(板书:运算符号键)。自己指一指你的运算符号键。

③有ON这些字母的是开机键。(板书:开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找到开机键吗?和老师不同的上来指给大家看看。你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还有其他功能吗?(清零)

④有OFF这些字母的是关机键。(板书:关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找到关机键吗?有些计算器上没有关机键又是怎样关机的呢?(自动关机)

⑤其它一些键的名称和功能又是什么呢?我们以后慢慢认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配套的说明书。

三、尝试应用

1、按数

(1)先开机,显示器上显示了几?表示可以开始计算了。

(2)请你在计算器上任意按一个自然数,谁愿意上来边说边按给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按的?按照数字顺序按键就可以显示要按的数。

(3)现在请你清除自然数后再按出一个自然数892,谁愿意上来边说边按给大家看?他是怎样按的?先按开机键清除原来的自然数,再按一个自然数。没做对的同学再试一遍。

(4)同学们都已经会按数了,你们会用计算器计算吗?38+27

谁愿意上来试一试,他是怎样按的?他算得对吗?请你用口算、笔算验证一下,请你在自己的计算器上试一下。

(5)加法算的很好,咱们再来算一道乘法题,好吗?30×15,等于多少?谁愿意上来演示验证一下。

2、计算(同学们已经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地计算了,你能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苏宁电器购物中心的发票,从发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帮张叔叔算一算,带30000元钱够不够呢?请你估算一下

(2)怎样才能知道张叔叔究竟花了多少钱呢?

① 要先求出每种电器的总价,再求三种电器的总价。

怎样用计算器求三种电器的总价呢?谁愿意到上面来演示一下。(计算连加时,我们可以按顺序按键输入数字和符号进行计算)

②用计算器算一算,把答案填在发票上。校对。营业员阿姨是怎样填写发票的呢,和你填的有什么不同?

③如果想知道大家算得对不对,该怎么办?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算。自己选择一个算式后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延伸问题:你还能根据这张发票中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或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老师选择两个问题请大家用计算器算一算。

①电脑的总价比VCD的总价多多少元?

②电脑的数量是照相机数量的几倍?你为什么不算?对,像这样比较简单的题目是没有必要用计算器计算的,计算器是用来计算数字比较大、比较复杂的题目的。

(4)“人机挑战”,“比比谁最聪明”。

师:是人聪明呢还是计算器聪明呢?我们来进行一次挑战,你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挑战队”还是“计算器队”,每次比赛后都可以重新选择下一次参加的队伍。

10+20= 45÷9= 27-16= 80×50= 29×42= 457÷7= 3569+1427= 8737-3210=

师: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投影培根的名言)。

3、找规律

想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下列问题吗?

先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积,再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142857×1= 142857×4= 142857×2= 142857×5= 142857×3= 142857×6=

我们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也可以找到规律进行推算。

4、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11111111×11111111=

“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是我们错了,还是计算器错了?你能想办法解决吗?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解决方案。”

1×1=

11×11=

111×111=

1111×11111=

11111×11111=

(1)用计算器计算,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校对。

(2)这组题目中隐藏着哪些规律呢?

(3)你能照样子继续写出几个算式吗?你能用计算器进行验算吗?

(4)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复杂的又有规律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也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再推算出比较复杂的算式。

5、小挑战老师这里有一道比较复杂的算式你会算吗?

22222222×55555555= ?

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迎接了挑战,取得了胜利。祝贺你们。

四、观察拓展

1、想了解一下计算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吗?

2、你知道吗?

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的历,人们一直没有停下自己追求的脚步。远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十进制计数法。到了周代,人们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 算筹。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在数学问题时,人们还编了一套歌诀。到了汉代,我国人民又发明了算盘,这是计算工具的一次重大的发明。这种轻巧灵活、携带方便的计算工具,至今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它被人们誉为“人类文明最光辉的成就之一”。1977年,日本卡西欧公司生产出了第一部微型计算器,这种袖珍型计算器可握在手中,使用方便,适合于所有人的使用。如今,计算机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64位计算机技术正被许多行业所使用,它每秒钟可计算1000万亿次,过去需要数代人计算的题目,现在片刻间就有了答案。

3、了解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计算器是怎样的吗?(这些美好的想法,都有待于同学们今天好好学习才能实现呢!)

篇4: 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

教学工具

计算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引入

(一)小组合作,使用计算器。

现在老师给出一个表格,请根据内容用计算器算一算。你能发现规律吗?

(二)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每组请两个同学来汇报她们的最终计算结果。

师:看了以上的结果,大家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最终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真的是很神奇,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

生:有。

2 探索新知

(一)探索规律

(课件出示例题:)

1÷11=

2÷11=

3÷11=

4÷11=

5÷11=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指名汇报结果。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

师:观察计算出来的结果,分组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汇报结果: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二)尝试应用规律

你能不用计算,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后几题的商吗?学生尝试写出后几题的商。

指名汇报计算结果。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出这几道题的商呢?让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三)验证规律

学生用计算器验证规律。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460×0.008=(3.68)

4.6×0.8=(3.68)

0.46×8=(3.68)

0.046×80=(3.68)

0.0046×800=(3.68)

(2)用你找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1122÷34=33

111222÷334=333

11112222÷3334=3333

1111122222÷33334=33333

11111112222222÷33333334=33333333

生:我发现了:

①积都是由“3”写成的;而且“3”的个数与被除数中“1”、“2”的个数相等。

②商都比除数小1,(或 “除数-1”就是商)

③商中的“3”的个数比除数中3的个数多一个。

(3)算一算,找规律:

46×96= ( 4416 ) 69×64 = (4416)

14×82= (1148) 28×41 = (1148)

26×93= (2418) 39×62 = (2418)

生:我找到的规律:

①等式左边的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就是等式右边的因数。

②两个因数十位上数字的乘积等于个位上数字的乘积。

师:同学们都非常棒,不但会用计算器计算,还会用计算器探索一些题目的规律,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几道题(师课件出示题目):

(1)用计算器计算出前三题,找出规律,再用找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面的答案。

9.9×9.8= 97.02

9.99×99.8= 997.002

9.999×999.8= 9997.0002

学生思考找规律。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面的得数。

9.9999×9999.8= 99997.00002

9.99999×99999.8= 999997.000002

9.999999×999999.8= 9999997.0000002

(2)用计算器计算出前几题,找出规律,再用找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面的答案。

5×9= 45

55×99= 5445

555×999= 554445

5555×9999= 55544445

师:用找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55555×99999= 5555444445

555555×999999= 555554444445

5555555×9999999= 55555544444445

(3)先计算出前三个的商,找出规律,再把其他算式补充完整。

2.88÷9= 0.32

3.798÷9= 0.422

4.6998÷9= 0.5222

生: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师:用你找到的规律补冲完整。

__÷9 = __

__÷9 = __

师:同学们都非常棒,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题目来巩固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3 巩固提升

1、第19页做一做

篇5: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运算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两步的式题运算。 2、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悟多种运算形式在具体运算中的特点,建构简单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题、激发兴趣。 脑子真灵便,是数都会算, 算盘比不上,人人都称赞。 (打一电子用具) 学生猜谜引出计算器。师:你知道什么地方还使用计算器的?(让学生发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用途) 买东西的视频 他们用什么来算帐呢?(用计算器) 你知道人们一般什么情况下会用计算器吗? 为什么人们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都用计算器呢?(使用计算器快、准、方便),那你想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本领吗?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1、自主学习,了解计算器 师介绍计算器:计算器一般由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等几部分组成。计算器是通过按键盘上的键来进行计算的。同样类型但不同型号的`计算器,键盘会有一定的差异,各种键的位置、标志等略有不同,但基本功能是一致的。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外部结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 2、探索,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首先提问:你们以前用过计算器吗?会用吗? (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8+27=  30×18= 请学生来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练习:(765+469-296= 816÷68×27= 我们在用计算器计算时要做到:细心输入,读准数字,小心按键。 三、灵活应用,辨证对待。 1、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2、比赛(抢答),看看谁快。 15+20 82-62 1000×5  76549+3568  87×45 1305÷45 比赛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使学生感受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3、同学们是不是真正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了呢?下面我们来表演买卖东西。 三、探索发现,拓展应用。 有趣的探索。 请你用计算机计算:11111×11111 请同学汇报答案,为什么大家的答案不一样,估算一下这样的算式个位是几,大家的答案都不对,这是什么原因了。 因为我们的计算器它的数位有限,普通的计算器保有八位,超过八位就会显示错误数据。 那我们就没办法这样的题目了吗? 我们先用计算器做下面几道题,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这道题的答案。 1×1= 11×11= 121 111×111= 12321 1111×1111= 1234321 学生先计算后汇报答案,说说每题的计算方法,前两题口算,后两题用计算器计算。 仔细观察这组题目,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交流规律。 你还能接着往下写一题吗? 现在你知道11111×11111的答案了吗? 师:看来,学习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没有一种工具是万能的, “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 五、课时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老师想问你,你会用计算器了吗? 计算器有方便、快捷、准确等优越性,所以我们要学好它。你认为现在的计算器还有哪些缺点呢,你觉得应该怎样改进? 六、作业 练习三11题  

篇6:数学用计算器计算练习题

数学用计算器计算练习题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58+1409=     5200-2689=

3254×268=235×68÷34=

8906-473+2170=7575÷25=

356+148=1752-986=

3002×152=4872÷24=

38×9306=7504+2496=

2.75+76+77+78+…+97+98的和是(  )。

3.从1000里连续减去5个98,结果是(  )。

4.(1)3060DD→÷45  DD→+889  DD→÷33

(2)225DD→×84  DD→÷25  DD→÷27

(3)870DD→×46  DD→÷23  DD→×135  DD→÷45

(4)9893DD→-8436  DD→×13  DD→-8941  DD→÷500

篇7: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的名称符号与功能。

2、步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会正确利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教学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地四则混合运算时的按键顺序。

教学难点: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时的计算器的按键顺序。

教学过程:

课前先利用课件介绍有关计算器的发展和有关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题目: (1)3+5 (2)、8+12 (3)、15+25 (4)2895+14806

比赛:看谁能够以算得又快又准。

2、师提问:你们都是怎么算出来呢?

生反馈:前面三道是口算的,最后一道是用计算器算出来的。

4、师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

课件显示:电子计算器

二、自主学习,了解计算器。

1、引: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计算器,老师不教,让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器表面的符号、名称、功能。你们可以参考三位“老师”:老师、书本、同学。学习后,老师要请同学汇报,看哪个同学知道的最多。

2、小组展开学习

3、汇报成果(师引):老师发现同学学习得都很认真,讨论也很激烈,那现在老师就同学来汇报你的收获了。

课件显示:

三、动手实践操作

1、课题揭示::可是光说不会做那可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我们一定得学 会操作。揭示课题:(板书)

2、师引:昨天,一个老大妈就恰巧向老师请教,她说自己买了一个计算器,但就是不 知道如何用,今天老师就让同学们做好事,帮助老大妈一下。

3、课件显示:79。2-0。43+9。546

4、学会先自己尝试操作。

5、提问:这道题谁会操作呢?如果老大妈在你面前,你会怎么教她呢?

6、学生上台,将计算器放在投影仪上,边操作边讲解。

教师板演学生操作的按键顺序:

按键顺序:79。2-0。43+9。546=

显示:88。316

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

(1) 、始用计算器时,先按开启键“ON”

(2) 、显示结果,要按等号键

(3) 、果要接着计算下道题,必须按清除键或开启键

学生展示后,教师作相应的评价。

让全班同学齐操作,纠正错误操作。

7、课件出示:84÷0。03×0。83

8、提问:谁还愿意当小老师,上台边演示边讲解呢?

9、一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

教师板演按键顺序:

按键顺序: 84÷0。03×0。83

显示:2324

10、生生互评。

(五)、练习

1、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20-3。816+0。903-7。05

21。28÷7。6×3。1÷21。7

(2)、学生自主练习操作,然后报答案,并且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

2、过渡: 84÷0。03×0。83

课件重现: 79。2-0。43+9。546

20-3。816+0。903-7。05

21。28÷7。6×3。1÷21。7

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操作的这四道题,它们的按键顺序有什么特点呀?

学生反馈:都是从左到右依次按键的'。

3、提高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6。85-(3。08+1。94)+0。48

(2)、学生尝试操作

(3)、学生汇报按键顺序,教师板演

A、方法一: 先按3。08+1。94=5。02

然后按清除键(提问:为什么要按清除键?另外如果按了清楚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答案呢?

再按6。85-5。02+0。48=2。31

师提问:从这样的按键顺序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反馈: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遵循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

B、方法二:先把 6。85-(3。08+1。94)+0。48 变为 6。85-3。08-1。94+0。48

然后从左到右依次按键。

C、请一位学生上来投影操作,全班齐尝试。

D、师提问:如果这样操作,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是违反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让学生明白第一步去括号正是遵循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所以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不矛盾。)

(4)、师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做法呢?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按键。现在我们就来

按照刚才同学建议的边记录边递等式计算的方法完成以下三道题,比一比谁算最快又准。

课件出示题目:1。5768÷(0。18×1。25) ×0。15

15。6×(2。618÷0。34) ×0。14

6。75÷[7。5×(1。92÷2。4)

(5)、学生练习操作后,请学生说说它的按键顺序。

A、1。5768÷(0。18×1。25) ×0。15 (提问:你的操作顺序是如何呢?为什么?)

方法一、1。5768÷(0。18×1。25) ×0。15 (再次强调操作完第一步要先把数据记录下

(1) 然后按清楚键)

=1。5768÷0。225×0。15

(2)

=1。0512

方法二、1。5768÷(0。18×1。25) ×0。15

=1。5768÷0。18÷1。25×0。15(提问:为什么可以变成这样的列式呢?)

=1。0512

操作错误的同学重新操作一次。

B、15。6×(2。618÷0。34) ×0。14

方法一、15。6×(2。618÷0。34) ×0。14

(1)

=15。6×7。7×0。14

(2)

=16。8168

方法二、15。6×(2。618÷0。34) ×0。14

=15。6×2。618÷0。34×0。14 (提问:为什么这道题括号中的符号不变呢?)

=16。8168

全班同学再操作一次,纠正错误操作。

C、6。75÷[7。5×(1。92÷2。4)]

方法一、6。75÷[7。5×(1。92÷2。4)] (提问:为什么第一步先算小括号?)

(1)

=6。75÷[7。5×0。8] (第二步为什么先按中括号呢?)

(2)

=6。75÷6

(3)

=1。25

方法二、6。75÷[7。5×(1。92÷2。4)]

=6。75÷7。5÷(1。92÷2。4) (提问:为什么能得到这一步呢)

=6。75÷7。5÷1。92×2。4 (提问:这一步又是怎样来的呢?)

=1。125

同桌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按键顺序,改正错误之处。

六、总结

1、师提问: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们觉得计算器有什么优点呢?

2、学生反馈

3、再提问:那是不是它就完美无缺呢?

课件再次重现(1)3+5 (2)、8+12 (3)、15+25

提问:你们觉得用口算快还是快呢?

学生反馈:口算快。

4、总结: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合理地使,而不能盲目依赖计算器,毕竟人的大脑是最聪明的,我们平时要学会多开动脑筋。

篇8: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

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计算器

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

(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

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3)认一认: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

(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题1: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

(2)学生尝试独立用计算器计算。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汇报交流。

①计算38+27。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2: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

(2)思考: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后明确: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

(4)汇报交流。

3.回顾交流: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归纳: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有:计算速度快、计算正确率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上,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按键的步骤。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七”第1、2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篇9: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参考

显示器

例题:38+27和30×18

面板构成

开机键(ON)

关机键(OFF)

键盘

清除键(CE)

数字键

运算键

优点:准确、快捷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篇10:《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显示器 例题:38+27和30×18

面板构成 开机键(ON)

关机键(OFF)

键 盘 清除键(CE)

数字键

运算键

优点:准确、快捷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

篇11: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p.53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篇12: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准备: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第5题)四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读题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各种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级是已知的,五年级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级再算出两个年级

(2)13.5+1.35-2.8

先假设五年级和四年级一样多,再把五年级少采集的减去。

观察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算出结果。

2、(第6题)分别计算书上的4个问题。

交流各个问题,注意有的学生会出现选错商品价格的现象。

二、学习例4,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

1、课前板书: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元 金额/元

铅笔 1支 0.80

电池 4节 24.00

铅笔盒 15.40 15.40

书包 1个 44.70

面包 3.00 6.00

问: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写完整后,算出总金额。

(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2、如果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

3、(第8题)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并算出合计数。

指导学生看懂该份表格,区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个空格。

讨论:上月结余、合计收入、合计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

4、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部分是变的,它比最后一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部分的8的个数。

(3)按照发现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5、两个小数的和是8,相差0.4,这两个小数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画线段图(图略),发现如果把8减0.4,得到的是两个较小的数;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两个较大的数。再除以2就可以了。

(2)从平均数的角度考虑:平均数是4,要符合“相差0.4”,一个数要大0.2,另一个数小0.2

(3)检验:两个条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6、思考题:小华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数时,把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错误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吗?

指名说说思考方法。明确:被减数少算了,结果也少算了;减数多减了,结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业(略)

课后小记:

我在课上并没有提倡用计算器来计算,我的出发点是要锻炼学生的口算和笔算,所以在计算像第8题这样的题目时,正确率是不理想的。一开始是有的学生没读懂表格,再后来就完全是计算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在课上是做一格交流一格,确保正确的前提下才继续的。

第9题,不少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是无序的,所以容易出错。所以我在课上就强调了思考的步骤,从不变——变——找变的根据来思考,情况才有所好转。

书上相应的其他练习我没做。

人教版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修改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大班数学:计算活动——破译电话号码教案

java计算器总结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

用数学教案设计

其他教案- 计算活动:排序

六年级数学列式计算练习题

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优秀(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优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