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

时间:2024-01-04 03:33:51 作者:情比金坚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情比金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一课时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4: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二位数以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把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数关系加以概括整理,加深学生对这些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同时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结合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并能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结合身边的数学,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组数量关系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根据我确定的三维目标,重点为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我将采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含义及数量关系。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数量关系并掌握,以及用术语能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将采用通过解决简单问题,引导自主探索。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思维敏捷。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将用创设教学情景,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结合学生的特点,依据数学新课标,我将本节课环节确定为一下五方面: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搜集的超市购物的信息。

2、如果我想买一件商品,应该要知道些什么条件?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例4(1) 、(2)

(二)教学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数量关系式

1、观察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求什么问题?

2、小结:每件物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3、出示学生收集的物品价格标签,说一说单价是多少?

4、你发现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

5、小结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基础训练)

四、拓展练习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解决下列问题。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篇2:《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一课时)》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4: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二位数以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把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数关系加以概括整理,加深学生对这些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同时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结合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并能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结合身边的数学,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组数量关系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根据我确定的三维目标,重点为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我将采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含义及数量关系。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数量关系并掌握,以及用术语能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将采用通过解决简单问题,引导自主探索。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思维敏捷。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将用创设教学情景,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结合学生的特点,依据数学新课标,我将本节课环节确定为一下五方面: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搜集的`超市购物的信息。

2、如果我想买一件商品,应该要知道些什么条件?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例4(1) 、(2)

(二)教学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数量关系式

1、,观察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求什么问题?

2、小结:每件物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3、出示学生收集的物品价格标签,说一说单价是多少?

4、你发现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

5、小结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基础训练)

四、拓展练习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解决下列问题。

五、课堂小结

我将板书设计为:

篇3:《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一课时)》说课稿

例4: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

买了多少,叫做数量;

一共用了多少钱数,叫做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来突出本节课的难点。

篇4:数学教案-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会用常见数量关系的术语去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术语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常见数量――单价、数量、总价各自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1、  单价的含义:

师:昨天张老师请同学们到超市等地方去了解一些商品的价

钱,老师也去了解了一下。这是老师了解到的两件商品。

(出示实物投影。)

师:力士香皂上标着¥4元,表示什么意思?

英雄钢笔上标着零售价6元,表示什么意思?

师:刚才这些都是老师了解到的商品价格,下面请你们来说

说你所了解的一件商品的价钱。

(学生举例)

绘制成表

品  名

每块(支,…)价钱

几块(支,…)

总 的 价 钱

力士香皂

英雄钢笔

……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想说,老师等会儿再请你们说,好不好?

师:我们知道了这些商品以及它相对应的价钱,那么如果现

在请你做个营业员,想想这些商品及它所对应的价钱应

该填在你手中发票的哪一栏里,请你们选择一件商品填

一填。

(实物投影反馈)

师:为什么把这些价钱都填在了单价这栏里?你是

怎样想的?请把你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流。

反馈。

师:对了,这些价钱都是每一件商品的价钱,在商业上我们

称它为单价。所以这些价钱都表示商品的什么?

一起说:单价(把表格中每条等改成单价)

师:接下来张老师要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的知识告诉大家你

所了解的一件商品价钱。(反馈)

师:张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们想说,下课后再与老师交流。

2、  数量、总价的含义:

师:现在老师买了2块这样的香皂,请你口算一下,总共需

要多少钱?

买这样的3支钢笔呢?

买这样的4      呢?

买这样的5      呢?

反馈并填在表格里。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这些买商品的件数以及

这些总的价钱填在发票里,你准备填在哪一栏里呢?请

把你的意见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反馈)

师:对,这些都表示买商品的件数,在商业上我们称作数量。

而这些总价钱在商业上我们称作金额,在数学上我们称作

总价。

(二)巩固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数量,接下来老

师考考你们,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说的.这个数量是属于单

价、数量、总价中哪一个量,想清楚后把这个量找出来。

1)每条毛巾8元。

2)一共用去500元。

3)买了6台电视机。

2、师:既然同学们都理解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数量的含义,

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他们三者之

间有什么关系?请你们四人一组来摆一摆他们之间的关

系,看那组同学摆的关系最齐全。

(请两个同学上黑板摆。)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师:反馈(跟黑板上一样的小组举手)。那么,这三个数量关

系式中哪个是最基本的?请每个同学把你认为最基本的那

个摆出来。

单价×数量=总价

师:只要记住了这个数量关系式也就可以运用乘除法关系把

另外两个写出来。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认识了单价、数量、总价,还认识了单

价×数量=总价这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式。下面请同学们

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来分析、解答应用题。

二、应用知识解题。

(一)已知什么,求什么,数量关系怎样?

1、康明小学买5台投影仪,每台售价400元,一共付款多少元?

2、康明小学买投影仪,每台售价400元,付了2000元,可以买多少台投影仪?

3、康明小学用2000元买了一批投影仪,每台售价400元,一共

买了多少台?

师:刚才同学们都做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下一题。

(二)数量关系怎样?

1、3台空调的总价是8160元,平均每台空调的价格是多少元?

2、毛线每千克售价38元,李阿姨买了2千克的毛线,一共需要多少钱?

3、每件童装80元,用800元可以买童装多少件?

(三)先摆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式解答。

1、商店卖出长虹电视机8台,每台售价2500元,共收款多少元?

2、学校买了6只足球,共付了240元,每只足球售价多少元?

3、每条毛毯500元,用3000元可以买多少条毛毯?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并

且知道了单价×数量=总价。

四、作业:P102/1――3。

教学内容: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会用常见数量关系的术语去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术语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常见数量――单价、数量、总价各自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1、  单价的含义:

师:昨天张老师请同学们到超市等地方去了解一些商品的价

钱,老师也去了解了一下。这是老师了解到的两件商品。

(出示实物投影。)

师:力士香皂上标着¥4元,表示什么意思?

英雄钢笔上标着零售价6元,表示什么意思?

师:刚才这些都是老师了解到的商品价格,下面请你们来说

说你所了解的一件商品的价钱。

(学生举例)

绘制成表

品  名

每块(支,…)价钱

几块(支,…)

总 的 价 钱

力士香皂

英雄钢笔

……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想说,老师等会儿再请你们说,好不好?

师:我们知道了这些商品以及它相对应的价钱,那么如果现

在请你做个营业员,想想这些商品及它所对应的价钱应

该填在你手中发票的哪一栏里,请你们选择一件商品填

一填。

(实物投影反馈)

师:为什么把这些价钱都填在了单价这栏里?你是

怎样想的?请把你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流。

反馈。

师:对了,这些价钱都是每一件商品的价钱,在商业上我们

称它为单价。所以这些价钱都表示商品的什么?

一起说:单价(把表格中每条等改成单价)

师:接下来张老师要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的知识告诉大家你

所了解的一件商品价钱。(反馈)

师:张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们想说,下课后再与老师交流。

2、  数量、总价的含义:

师:现在老师买了2块这样的香皂,请你口算一下,总共需

要多少钱?

买这样的3支钢笔呢?

买这样的4      呢?

买这样的5      呢?

反馈并填在表格里。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这些买商品的件数以及

这些总的价钱填在发票里,你准备填在哪一栏里呢?请

把你的意见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反馈)

师:对,这些都表示买商品的件数,在商业上我们称作数量。

而这些总价钱在商业上我们称作金额,在数学上我们称作

总价。

(二)巩固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数量,接下来老

师考考你们,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说的这个数量是属于单

价、数量、总价中哪一个量,想清楚后把这个量找出来。

1)每条毛巾8元。

2)一共用去500元。

3)买了6台电视机。

2、师:既然同学们都理解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数量的含义,

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他们三者之

间有什么关系?请你们四人一组来摆一摆他们之间的关

系,看那组同学摆的关系最齐全。

(请两个同学上黑板摆。)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师:反馈(跟黑板上一样的小组举手)。那么,这三个数量关

系式中哪个是最基本的?请每个同学把你认为最基本的那

个摆出来。

单价×数量=总价

师:只要记住了这个数量关系式也就可以运用乘除法关系把

另外两个写出来。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认识了单价、数量、总价,还认识了单

价×数量=总价这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式。下面请同学们

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来分析、解答应用题。

二、应用知识解题。

(一)已知什么,求什么,数量关系怎样?

1、康明小学买5台投影仪,每台售价400元,一共付款多少元?

2、康明小学买投影仪,每台售价400元,付了2000元,可以买多少台投影仪?

3、康明小学用2000元买了一批投影仪,每台售价400元,一共

买了多少台?

师:刚才同学们都做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下一题。

(二)数量关系怎样?

1、3台空调的总价是8160元,平均每台空调的价格是多少元?

2、毛线每千克售价38元,李阿姨买了2千克的毛线,一共需要多少钱?

3、每件童装80元,用800元可以买童装多少件?

(三)先摆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式解答。

1、商店卖出长虹电视机8台,每台售价2500元,共收款多少元?

2、学校买了6只足球,共付了240元,每只足球售价多少元?

3、每条毛毯500元,用3000元可以买多少条毛毯?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并

且知道了单价×数量=总价。

四、作业:P102/1――3。

篇5: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30×40= 6×40= 200×20= 80×50=

12×8= 32×20= 150×4= 240÷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数学例1: 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70×2=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4=36(元)

(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

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

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3)反馈练习:

① 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②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25×3=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4=600(千克)

(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

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反馈练习:

① 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

② 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 )×( )=总价 ( )×数量=总产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

五、布置作业.

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行程当中学问多

活动目的

l.使学生能利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l.活动前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实践,求出公交车的速度,并填好下表.

路程

时间

速度

2.在学生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做到:

(l)认真做好记录.

(2)注意安全,靠右行走,走人行横线.

(3)乘车时,要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上学,有的乘车,有的步行.可在这些行程当中,你是否发现过有关“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行程当中,究竟会遇到哪些关于“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知识,怎样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展开讨论.

出示表格

路程

时间

速度

师:你是怎样确定公交车行驶的路程的?

生l:用米尺量.

生2:用绳子量,再用米尺量绳子的长度.

生3:用卷尺量.

生4:知道步行的速度,再测算出步行一站路的'时间,就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式得出一站路的路程.

生5:知道自行车的速度,再测算出骑自行车行一站路的时间,同样得到一站路的路程.

师:上面5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第④种方法最好.因为方法①和方法②太麻烦,方法③中卷尺不容易找,方法⑤中骑自行车速度不容易把握,行一站路所需的时间难确定,所以求得路程就不准确.

师:你是怎样确定公交车行驶这一段路程所需的时间的?

生:分别记下公交车行驶这一段路程前后的时间,就能计算出所需时间.

师:怎样求得公交车速度?

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这一数量关系式,用所得的两个数据相除,就得到公交车的速度,大约为每分350米.

三、实际应用.

师:同学们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能利用有限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索出公交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求出它的速度,点子新,方法活,老师非常高兴.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有关“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生1:我家离学校有720米,如果每分钟行60米,需行12分钟.学校7:30上课,因此,我最迟7:18要从家里出发.

生2:××同学过生日,请我中午12点准时参加,但那天我把它忘了,直到11:50才想起.从我家到他家相距约1200米,如果我步行速度是每分60米,必须走20分钟.我一想,步行是来不及了,连忙借一辆自行车赶去,才没误点.

……

师:许多同学都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很好,今后大家还要继续这样做.现在老师再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同学家与学校相距7000多米,请问,从他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哪种方法最合适?”

分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有三种方法:①乘出租车;③骑自行车;③坐公交车.在这三种方法中,乘出租车价钱太高,骑自行车太慢,所以坐公交车最合适.

篇6: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 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当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难点

篇7: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教案

1) 出示题目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 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

98 × 8 =784(元)

单价×数量=总价

3) 师板书算式和数量关系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篇8: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出示投影,学生填空

单价×数量=

单产量 数量=总产量

×时间=路程

工效× =工作总量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篇9: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教案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 98 × 8 =784(元)

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单价×数量=总价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用了 784÷ 8 = 98(元)

784元,每个鼓多少元? 总价÷数量=单价

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784元, 784÷ 98 = 8(个)

每个98元,买了几个鼓? 总价÷单价=数量

篇10: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教案

1) 改编应用题:将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乘两道除法应用题

(学生改编后,同桌交流)

2) 生汇报,教师板书改编后的应用题

3) 学生根据改编应用题任选一道解答,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写出数量关系

4) 说一说,哪个量是总价,哪个量是单价,哪个量是数量

3.引导学生比较总结

1) 出示题目,学生讨论

a) 这三道题都与哪几种数量有关?

b) 三道应用题有什么不同?

(题目、数量关系)

2) 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例1的三道应用题我们知道:由一个乘法数量关系可以得出两个新的除法数量关系。

4.应用学习例1的方法,根据前面所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得出其他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5.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将一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由我们原来学习的乘法常见数量关系,得到对应的新的除法数量关系。我们一共学习了四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在每一组数量关系中,以第一个乘法数量关系是最基本的,只要记住这个最基本的,其他的我们就能很快想出来。

三、反馈练习

1、74页 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说出数量关系)

2、判断题

1) 买2件衬衣180元,平均每件多少元?这是求总价的题目。( )

2) 一辆客车5小时行3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是求速度的应用题。 ( )

3) 已知工效和时间,可以求总价。 ( )

4) 每畦收菠菜46千克,2亩收菠菜多少千克?是求单产量。 ( )

3、说说数量关系

1。草莓每千克3元,买了4千克,一共用多少元?

2。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9米,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4。一棵梨树平均收梨30千克,一共收了90千克,有几棵梨树?

四、思考题

根据20×31=620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两道除法应用题,再解答,并出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篇11:《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题略)

(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

(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3=24(分)=2角4分

②篮球2个用:28×2=56(元)

③鱼4千克用:3×4=12(元)

答:(略)

(4)提问:

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

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板书:总价)

④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这3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单价×数量=总价

⑤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遇到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

①读题。理解题意:符合例1所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已知条件是单价和数量,去求总价的实际计算的问题。

②指名学生口述例举的问题,并解答。

(2)讲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①每个保温瓶20元,买3个用:

②每千克猪肝16元,买5千克用:

③每千克大葱2元,买12千克用:

④每套同样的童装50元,买4套用:

(2)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1、教学例2。(题略)

(1)教学例2的第一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一道题。

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

②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

(2)教学例2的第二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二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讲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②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

2、棵苹果收。25×3=75(千克)

3、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问:

①刚才例2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都是讲平均产量。即单产量。

②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都是求总产量。

教师归纳、例2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

“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叫它总产量。(板书:总产量)

(5)再问: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

指名学生回答后总结出: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6)小结:我们掌握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

关系式,平常在解答求总产量的应用题时只要找出单产量和数量,然后用单产量乘以数量就求出总产量了。

4、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问:谁能举出已知条件是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实际计算问题呢?

指名学生口述实例,并解答。

(2)试练。解答下列各题后,再分别指出每道题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各是什么?

①每吨甘蔗可以产糖120千克,5吨甘蔗可以产糖多少千克?

②菜园每畦马铃薯收140千克,4畦收马铃薯多少千克?

③每吨海水可晒盐2千克,1000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千克?

二、课堂综合练习。

请指出下面各题分别属于哪一种数量关系?每道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是什么量?问题是什么量?(学生回答后,再解答出来。)

1、每双童袜2元,买同样的6双应付多少元?

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5只母鸡每月共下蛋多少个?

3、蔬菜小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

4、排球每个25元,学校买回4个用了多少钱?

三、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的第1—4题。

(3)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0×805×50300×2070×50

15×424×30150×8320÷2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每个熊猫玩具15元钱,幼儿园买回5个要用多少钱?

(2)每棵柑树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板书:速度);像第二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

(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问:根据例3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

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根据例3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①小华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轮船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③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米,7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

(4)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3、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

3×8=24(米)

编篮小组每天编竹篮16个,5天编:

16×5=80(个)

(2)教师讲述上面的两道题中,每一小时、每一天完成的产品的多少,我们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简写为工效,是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如一分、或一小时、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个月)做的工作量。一个单位时间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书:工效);所用的小时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一共完成的产品数量,我们叫它工作总量。(板书:工作总量)

(3)提问:上面的每道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呢?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例4的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4)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工作总量这种数量关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总量了。

4、巩固练习。

(1)说出下面每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总量?

①一台碾米机每小时碾米500千克,3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②一架磨粉机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

③李师傅每天生产熊猫玩具7个,8天生产多少个?

(2)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说出已知工效和时间,求工作总量的题目。

三、作业。做练习六的第5—9题。

篇12:第六册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第六册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      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出示投影,学生填空

单价×数量=

单产量    数量=总产量

×时间=路程

工效×       =工作总量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1.复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

1)      出示题目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      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

98 × 8  =784(元)

单价×数量=总价

3)      师板书算式和数量关系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2.学习除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

1)      改编应用题:将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乘两道除法应用题

(学生改编后,同桌交流)

2)      生汇报,教师板书改编后的应用题

3)      学生根据改编应用题任选一道解答,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写出数量关系

4)      说一说,哪个量是总价,哪个量是单价,哪个量是数量

3.引导学生比较总结

1)      出示题目,学生讨论

a)      这三道题都与哪几种数量有关?

b)      三道应用题有什么不同?

(题目、数量关系)

2)      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例1的三道应用题我们知道:由一个乘法数量关系可以得出两个新的除法数量关系。

4.应用学习例1的方法,根据前面所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得出其他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5.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将一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由我们原来学习的乘法常见数量关系,得到对应的新的除法数量关系。我们一共学习了四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在每一组数量关系中,以第一个乘法数量关系是最基本的,只要记住这个最基本的,其他的我们就能很快想出来。

三、  反馈练习

1、74页  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说出数量关系)

2、判断题

1)      买2件衬衣180元,平均每件多少元?这是求总价的题目。( )

2)      一辆客车5小时行3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是求速度的应用题。    (  )

3)      已知工效和时间,可以求总价。   (  )

4)      每畦收菠菜46千克,2亩收菠菜多少千克?是求单产量。 (  )

3、说说数量关系

1.草莓每千克3元,买了4千克,一共用多少元?

2.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9米,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4.一棵梨树平均收梨30千克,一共收了90千克,有几棵

梨树?

四、思考题

根据20×31=620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两道除法应用题,再解答,并

出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除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    98 × 8  =784(元)

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单价×数量=总价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用了    784÷  8 = 98(元)

784元,每个鼓多少元?        总价÷数量=单价

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784元,     784÷ 98 = 8(个)

每个98元,买了几个鼓?       总价÷单价=数量

篇13:《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铺垫准备.【演示课件“”】

出示:

根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出示:被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被乘数

积÷被乘数=乘数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探索新知.

1.【继续演示课件“”】

教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

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98×8=784(元)

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

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

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

(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

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

(2)784÷8=98(元) (3)784÷98=8(个)

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

(1)观察98×8=784(元) 784÷8=98(元) 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想784、98、8分别代表哪一数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

发散迁移.【继续演示课件“”】

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74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

问: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

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紧密联系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

布置作业

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摆卡片,拼问题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沟通乘法常见的数量关系与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学会根据需要提取和处理信息,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将符合本课所学的生产、工作、价钱、行程的问题各选一道,每题分为三张小卡片,卡片正面为条件,背面为相应内容的问题.如:

卡片1:正面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背面为“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卡片2:正面为“从甲地到乙地行驶3小时” 背面为“从甲地到乙地行驶几小时?”、

卡片3:正面为“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 背面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制作这样的卡片三到四组(可以掺入多余条件).

活动过程

发给每个学生或每组一份,使学生通过动手拼卡片,寻找相关的条件和问题编题,说明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教案

除法应用题与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教案

命题及其关系说课稿

《9以内数量对应》说课稿

生物说课稿《种群数量的变化》

四年级数学《最常见数量关系》评课稿

科学课文常见材料的说课稿

端口数量

CCD数量

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整理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