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weijunna52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3课时,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3课时,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 第1篇: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4课时第2篇: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第3篇: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和复习第1课时教案第4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第5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第一课时教案第6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2课时教案第7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4课时教案第8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9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0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1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2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3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4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5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6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手拉手,地球村》 听:《送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 (2)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教学过程 一. 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 1. 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编: 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 歌词。 念: 以Rap的形式,师生合作念歌词(老师念括号里的部分) 3/4×0 ×0 × O×.× × ×× O ×× × | 生:弯 弯 腰丨捡.回 一个 希 | 望 师:(真棒)| ×0 ×0 × O×.× × ×× O ×× × | 生:手 拉 手丨捡.出 一个 太丨阳 (你真 棒)| × × × ×0| ×0×.××| ×××| 希望的太 |阳 就是 我| 们(真 棒)| 绿色的长 |河 就是 我| 们(真 棒)| ××× ××| ×0× × × |×.× ×× |××× ×|| 我们把地球| 村, 打 扮 得 |漂漂亮 |亮!(你真棒)|| 2. 歌唱我们的愿望―― 二声部学习听 CAI播放全曲 师: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 奏 CAI播放两个声部的部分,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 唱――第一声部 随CAI唱第一声部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是否觉得声音太单薄,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不够团结。 编――二声部旋律 师: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 a.CAI出示作曲秘诀 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 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 b. 师生合作作曲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 第一组 3/4 56 5- | 123 - |432 6|77655 1 3 | 2 - - | (3)2 1- |( 671 -)|(217 )6|(55) 655 (6 1)| 7 - - | 第二组 3/4 5 6 5. 1 |6 7 6 - | 4 3 26 | 77 65523 |1-- || (3)2 1 - |( 454 -)|(21 7 ) 6|(55) 65575 |(1 - - )|| c. 成果展示 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说一说成功之处。 唱――第二声部 a.跟琴分组视唱。 b.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 c.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 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 跟CAI唱全曲。 学唱全曲 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送别》 1.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2.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 复听,轻声跟唱 四. 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师:小朋友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里。篇2: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同一首歌
一、教 学 目 标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 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演唱时能够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
(三) 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四) 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二、教 材 分 析
(一)《同一首歌》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
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
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
歌词里用“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
这“同一首歌”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E大调,4/4拍。
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A段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
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
B段也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
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的变化重复,并有“ ”音的出现,形成暂时的离调,力度逐渐减弱的处理,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
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 的 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彩烈的喜悦心情。
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
B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曲作者孟卫东 (1955~ ) 北京人,部队文艺工作者。
1970年参军,1987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
长期在中国铁路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工作。
主要作品有:歌曲《同一首歌》,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等。
(二)《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故事片《上甘岭》的插曲。
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作于1955年。
影片《上甘岭》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战胜敌人的故事。
这首歌是影片中战士们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演唱的歌曲。
电影插曲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
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
它深刻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和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坚强信念。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深受全国人民的欢迎,至今仍久唱不衰。
歌曲为F宫调式,4/4、2/4拍。
演唱形式为女声领唱和混声合唱。
两段体结构 ,由两个对比鲜明的音乐主题(A段领唱部分和B段合唱副歌部分)构成。
A段音乐速度稍慢,婉转流畅,亲切优美,音乐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句在第二、三拍之间八度跳进之后,出现这部分的最高音“ ”,这种大幅度跳进的旋律进行,充分抒发了热切思念家乡的深情,
接着的第二、三乐句旋律呈波浪型进行,洋溢着热情、亲切的感情,第四句中 的“4”音具有明显的移宫效果,向下属音离调后,自然地回到宫调式结束,在色彩上给人以柔和的印象,使亲切的感情得以深化,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家乡的无限热爱和怀念之情。
B段(混声合唱部分)音乐速度稍快,宽广壮丽,气势磅礴,音乐也是由4个乐句构成,旋律从富有动力感的四度音程 和宽广的节奏开始,第一、二乐句旋律大幅度跌宕起伏,第三乐句旋律向上进行并作渐强、渐慢处理,
丰富的和声更显气势宏伟、磅礴,第四乐句中 其中的“7”音也具有移宫效果,这一不稳定的结束,为歌曲回到A段下一段歌词作好了准备。
这段音乐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
歌曲运用我国五声音阶调式,创造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优美动人的旋律,每段结尾处两个偏音的巧妙处理独具匠心,可谓在民族调式中自然离调的典范之作。
作者介绍:刘炽 (1921~1998) 作曲家。
陕西西安人。
1936年参加红军到延安,曾在人民剧社任舞蹈演员兼小指挥。
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及指挥。
1940年在鲁艺音乐研究室任研究生,曾参与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艺术指导、中央实验歌剧院作曲。
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在苏联专家阿拉波夫的专家班学习作曲。
1961年任辽宁歌剧院副院长艺委会主任。
1977年始,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兼艺委会主任。
从事音乐创作50余年,作有大型作品70余件,中小型作品800余件,影响广泛。
主要作品有:歌曲《翻身道情》、《x疆好》、《让我们荡起双桨》、《我 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剧音乐《塞北黄昏》、《火》、《阿诗玛》,舞蹈音乐《胜利腰鼓》、《荷花舞》,合唱曲《工人大合唱》、《祖国三部曲》(含《祖国颂》、《大地颂》、《微笑的太阳》)等。
出版专集《祖国之歌——刘炽歌曲选》。
他的作品民族风格浓郁,旋律隽永秀美,富于歌唱性,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乔羽 (1927~ ) 词作家、剧作家、音乐文学理论家。
山东济宁人。
前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 。
1946年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毕业后任职于华北大学三部戏剧创作室,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职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剧本创作室 、中国歌剧舞剧院。
曾长期在河北邢台地区深入生活。
主要作品有:歌剧剧本、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合作)、《刘三姐》等,曾参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的歌词创作。
历年来创作歌词逾千首,主要歌词作品有:《我的祖国》、《祖国颂》、《人说山西风光好》、《让我们荡起双桨》、《牡丹之歌》、《爱我中华》、《难忘今宵》 、《夕阳红》等。
(三)《大中国》
歌曲《大中国》是一首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由通俗歌曲改编而成的合唱曲。
曲调吸收了我国 民歌素材创作而成,富有时代气息。
高枫作词作曲,朱良镇编合唱。
篇3: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和复习第1课时教案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材第17页的内容及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重点难点
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具学具
口算卡,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二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看教材第17页的第3题,指名读题目要求。
提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指名回答)(先约分,再做乘法)
提问:这道题中,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请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各题。
三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和剑简便计算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
全班同学完成教材第17页的第2题,老师检查巡视。
课上练习,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的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一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直接写出得数。
五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整理和复习
篇4: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爱的礼赞 一、单元目标: 1.有感情地参与本单元系列音乐活动,从中感受音乐表达的“爱的礼赞 ”,懂得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能用自然、有表情的歌声表达不同歌曲的不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降半音记号,看懂四拍子指挥图式。 3.通过欣赏吉他、钢琴、小提琴等不同乐器的独奏曲,对“独奏”这种器乐形式有明确的认识。能明确分辨乐段的开始与结束,体验乐曲的情绪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在“露一手”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能认识并灵活地运用“f、mf、mp”等力度记号。 4.关注课内外音乐积累,丰富自己的“音乐信息库”,并能适时运用,大胆表演。 二、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从音乐中感受爱 难点:利用“境感”,引发情感共鸣,加深音乐的情感体验 三、课时安排: 课时 第一课时《妈妈的红头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露一手(1)我的创造(2) 第二课时 《甜甜的秘密》采集与分享(1)露一手(2)四拍子图式 第三课时《爱的罗曼斯》《爱之梦》 我的创造(1)将记号 第四课时《爱的祝愿》《长成一座山》露一手(3)采集与分享(2) 第五课时 《萤火虫》我的创造(3) 第六课时 竖笛吹奏练习《铃儿响丁当》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碟片、磁带、竖笛、卡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妈妈的红头巾》 2.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3.动:露一手(1)我的创造(2) 教学目标: 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3.根据情感的的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为朗诵配乐。 教学重点、难点: 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否知道妈妈的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学唱歌曲 (1)歌曲中前后相同部分用试唱的方法,中间部分用听唱的方法学习。 (2)注意引导学生唱好跨小节的切分音,唱准“w w w w w w”这样含有休止符的节奏。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1) (1)妈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2)课后或者妈妈生日的时候,为妈妈献上深情的歌曲。 6.巩固歌曲演唱。 (1)现在就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齐唱歌曲) (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我的创造: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妈妈的红头巾》 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3. 完整听赏歌曲,并随录音轻轻哼唱。 四、音乐活动:露一手(1) 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教师引语) 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 4.除了让大家感觉音乐与文章是否在情绪上相吻合以外,还可以请学生适当阐述、交流选择乐曲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甜甜的秘密》 2.动:采集与分享(1) 露一手(2) 3.认:四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看懂四拍子指挥图式。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能力目标:采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 1、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符和后八分休止符。 2、正确唱出弱起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导入:刚才这首歌大家都十分熟悉,知道是歌颂谁的吗?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你们一般都怎么表达对老师的爱呢?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听范唱。 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琴伴奏。 3、学唱第一乐段 1)跟琴加词小声模唱1―4小节。 2)听师弹奏两种不同节奏的旋律,区别带休止符和不带休止符的感觉。 3)再跟琴演唱1―4小节,要求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和后八分休止。 4)跟唱第5―8小节。注意弱起的“把”字不要漏掉。 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第二乐段。 2)跟琴小声哼唱旋律。 3)加词小声跟师唱。注意弱起的“啊”、“快”、“好”、“请”等字要唱清晰。 5、跟琴完整地唱全歌。 6、说说橘子里的秘密是什么,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7、有感情地、投入地跟伴奏演唱。师生同唱。 8、学习四拍子指挥图式 1)教师示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个别纠正。 2)教师板书四拍子指挥图式指导学生看懂。 3)边打拍子边唱《甜甜的秘密》歌谱。 三、采集与分享(布置作业) 1、收集、学唱有关爱的歌(乐)曲,把它们送给你喜爱的人。 2、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听听他们的教导,相互沟通,增进师生关系。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3、采访的内容与自己的伙伴交流 四、师生总结,同唱《甜甜的秘密》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罗曼斯》《爱之梦》 2.动:我的创造(1) 3.认:降记号 教学目标: 1.聆听《爱的罗曼斯》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2.能创编和主题节奏特点、乐曲情绪相吻合的节奏。 3.认识降半音记号。 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爱的罗曼斯》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多半指情歌而言。后来,一些作曲家写了一些情调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也称罗曼斯,这首《爱的罗曼斯》正沿用了这个名字。 《爱的罗曼斯》原是西班牙的一首传统乐曲,由于它在墨西哥也很流行,所以墨西哥有人认为它是墨西哥的。1952年,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把它改编成吉他曲,后被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选作主题曲。从那以后,《爱的罗曼斯》这支曲子很快流传开来。《爱的罗曼斯》在吉他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选这支曲子作为保留曲目甚至成为吉他的同意词。 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3.加词学唱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花园里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侯梦想和童话/哦!你是我的吉他。 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 《爱的'罗曼斯》它是3/4拍。A段是E小调。从音符的时值来看,除了结束音外,每个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优美迷人。清澈、明亮伴奏,充分发挥了吉他曲的特点,它们极其和谐地衬托着主旋律。 B段转到E大调上,优美动听,扣人心弦。 当乐曲推向高潮时,A段主题再现,情绪又趋向平静,恍若被春风吹动湖水的涟漪,缓缓地移向远方。这里,琶音和泛音的应用,更增添了朦胧的色彩。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6.我的创造(1) 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二、欣赏《爱之梦》 1.完整、仔细地聆听乐曲,展开想象再请学生相互交流联想到哪些情景。 2.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爱之梦》(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钢琴独奏曲。正如副题所示的, 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夜曲风格。但此三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爱吧! 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因此,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旋律上,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原诗的理解。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为有名,直到现在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这首曲子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6/4拍。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烘托出浪漫的气氛。 3.再听乐曲,和《爱的罗曼斯》比较,请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三、本课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祝愿》 2.唱:《长成一座山》 3.动:露一手(3) 4.采集与分享(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信、乐观地演唱歌曲,尝试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力度记号,感受歌曲更丰富的情感表现。 2.仔细聆听、细细品味《爱的祝愿》,感受乐曲的风格、情绪、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歌(乐)曲丰富的情感表现、风格、意境。 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创设氛围(放送《长成一座山》伴奏音乐,导入)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段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学习《长成一座山》,再次来感受亲情之爱。 二、学习新歌 1.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伴奏 3.学唱歌曲 (1)视唱歌谱,边划拍 (2)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再练习(3)用“lu”哼唱歌曲旋篇5: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第一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突破方法:
通过读事例、画示意图、看插图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詹天佑像、“人”字形的线路图
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预设: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由谈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生自由读
2.师根据学生情况,抽生分段读文,检测生字掌握的情况和读文情况并及时正音。(注意:挠是鼻音,岔是翘舌音。)
3.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预设:生可能答不全,这时,教师强调归纳事件的方法,或者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归纳的情况,引导学生尽量说准确、说完整。
4.此时,詹天佑在你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5.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生找到句子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句话在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那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结。
生汇报
(应该在文中的2──6自然段中找句子。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而且要挟清政府只能用本国的工程师,否则他们就要干涉。就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这个消息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嘲笑,而詹天佑并没倒下,而是顶住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一部分在2──3自然段。
三、在修筑的过程中,詹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青龙桥中遇到的困难。
这一部分在4──6自然段,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语言、动作、想法的句子。)
教学预设: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6.师小结。生互查勾画的关键词、句、段。
7.读勾画的句子,自己感悟句子的意思,体会爱国情感。
四、细读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句,深入理解。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句,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或提出不懂的地方。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问:青藏铁路从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京张铁路才200公里,为什么詹天佑能凭借京张铁路成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学生还可能问: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修筑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重点句,抓住阻挠、控制、要挟、轻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几个重点词理解,出示京张铁路的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体会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蔑视,而京张铁路地理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壮举,认识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詹天佑产生敬佩之情。
第二个问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社会背景的资料进行理解。意识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帝国主义的野蛮、狂妄。从而痛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行径感到愤怒。)
学生谈感受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句中的重点词谈,做到言之有理。
2.细读了这些句子,此时,你最想对詹天佑说什么?
3.带着自己独有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二、三自然段。
课堂练习
(1)写生字,对难写的字和易错的字,教师进行指导,如毅、挠、庸、劣。
(2)背二、三自然段中感受深的部分。
篇6: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2课时教案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2课时教案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教案 周村区实验中学 韩俊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How oft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熟练掌握频度副词的用法。 3.能够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 教学过程 一,自由对话。 请几组同学围绕“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How often do you…?” 做对话练习。此环节主要是复习前面句型。 二,师生互动和二人小组活动。 借助图片复习词汇junk food ,milk ,fruit, vegetables, exercise, watch TV, read books, play basketball等等。教师与一学生做活动示范: -――How often do you drink milk? ――I drink milk every day. ____Do you like it? ____Yes, it’s good for my healthy. 学生二人一组,选用上面词汇自由问答 .然后请几组同学为全班表演。 三,听力训练。 听录音,圈出你的答案和填空。2a和2b。 四,现场采访。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记者,一人扮Katrina或Bill,进行问答。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I exercise every day. ____And how often do you eat fruit? ____I eat fruit…. 请几组同学到前面表演。 五,阅读训练。 阅读Katrina 给笔友的信,回答5个问题。教师重点讲解下列词汇: eating habits try to do of course look after make a big difference grade 六,写作训练 读Paul 的信,模仿3a的内容填空。 七,调查报告。 让学生4人一组完成95页的Additional material for Unit 8。学生互相询问同伴的生活习惯,并做好记录。 八,作业 根据3a和3b 提供的`材料和模式,以My eating habits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5个动词help make want exercise try 的用法。 2,能够想象和描述他人的日常生活。 3,能够给自己安排健康合理的日常生活方式。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几个同学口头讲述自己的生活习惯,其他同学评出“Who is the healthiest?。此环节是复习和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二、词汇学习 让学生结合语境选词填空并造句,掌握 help make want exercise try的用法。 三、猜名人 两人一组。确定一位中国名人,想象一下他每天做的事,口头描述一下,让对方猜测你说的是谁。注意用上某些频度副词。 四、思考与讨论 4人小组讨论一下How to be healthy?或What is a healthy lifestyle?,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五、作业 1、给自己制定一个健康的日常生活计划。 2、调查一位名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并写下来。篇7: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4课时教案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4课时教案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教案 信都学校初二外语组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恰当地使用频率副词及短语。 2、学习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 3、学习描述基本饮食结构。 4、学习综合信息,表述频率。 二、教学向导 语 言 功 能 语 言 目 标 谈论某项活动或行为的频率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sometimes go to the beach. How often do you eat vegetables? Every day. Most students do homework every day. 语 言 结 构 Wh―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What do …? How often…? 表示频率的副词 au/most/some/none 重 点 词 汇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never how often, once, twice, three times a week, every day milk, junk food, health, unhealthy, habit. 学习策略与思维技巧 多 元 智 能 联系上下文,利用情景思维 转换具体信息 人际交往 逻辑表述 内省思维 三、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谈论从事活动的频率,根据暑假当中学生们的活动来学习有关频度词的用法。并把这些副词与活动搭配成句,组成对话,达到运用频度副词,进行交际的目的.。 四、主题思维图及任务型活动。 任务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平常吃些什么,课后做哪些活动。每项写三个。 任务二:每个学生把自己平常吃的食物和课后做的活动分栏目写在一张卡片上。并标注频率。每项写三个, 任务三: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从周围的同学开始询问,找到与自己的饮食和课外活动大致相同的同学,请他或她在每项后面签名。 第一课时 Ⅰ、Teaching aims: 1)学会用频度副词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2)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I exercise every day.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often go shopping. Ⅱ、Teaching emphasis: How often…? Ⅲ、Teaching difficulties: always, usually…频度副词的用法。 Ⅳ、Teaching method: discusion groups. Ⅴ、Teaching aids: Recorder and cards. Ⅵ、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Revision: Ask what do you do in the summer holidays. Step 2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always, sometioes …once a week twice a month, three times a year. Step 3 Practice the dialogue with the students. For example: 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I usually play soccer. How often do you shop? Once a week. Step 4 Pairwork. Step 5 Listening Part: 1b 2a 2b Activity: 你周末经常干些什么? Teaching: Do you know what your partner usually do on weekends? Fill in the Chart. Name Activities you guess Activities he / she does 操作建议: 1、学生两人一组展开活动,互相询问同伴周末是否做某活动,并记录在表格Activities you yuex 一栏,然后把对方的回答记录在Activities he / she does 一栏中。如果猜对了,可打“√”;猜错了,再书写正确答案。 2、全班调查:(1)看一看哪一组的同学最了解对方;(2)看一看哪一组的同学周末过得最有意义。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 1.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2. Do you …on weekends? 3. Why do you usually …on weekends? Step 6 Summary: 1. always, usually, sometimes … 2. Grammar Facus. Step 7 The design of blackboard 1.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2. how often does she go shopping? she goes shopping once a week. Step 8 Exercises: Fill in the blanks: 1. Do you do eye _______(exercise)every day? 2. He ______ (hard) ever goes shopping because his mother buys the things for him. 3. Grandpa walks there three ______(time) a week. 4. Look! The boy is ______ (sleep) 第二课时 Ⅰ Teaching aims: ①How often do you…? ②all students =100% most students =51%―99% some students =1%―50% no students =0% Ⅱ Teaching empnasis: How often do you …? Ⅲ Teaching difficulties: all, most, some, no区分 Ⅳ Teaching aids: recorder and cards. Ⅴ Teaching method: discussion in groups. Ⅵ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Revisior: How often …?and answers. Step 2: Learn Part3. 1. Here are … pl 2. all | most | some | no students. 3. As for homework. 4. Once or twice a week 5. The results for Watch TV are interesting. Step 3: Listen and read Part 3 Step 4: Groupwork Part 4 Step 5: Learn Section B 1a Step 6: Listen 2a, 2b Step 7: Pair work. 1b, 3c Step 8: Activity:你天天锻炼吗? 课前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常做的课外活动按频率进行排序,供上课使用。 Activity Frequency watch TV everyday listen to music twice a week go shopping once a week go to the movies once a month Teacher: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What about your partner? Does he/ she exercise more or less tban you? Whose lifestyle is better? Talk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other activities. 操作建议: 1、学生两人一组展开活动,通过相互问答的方式,调查出同伴从事某种活动的频率,并与自己的情况进行对比,将相同的与不同的地方简单地记录下来。 2、学生分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然后全班以投票的形式决定哪种活动的频率是最恰当的。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 1. A: How often do you…? B:I usually… 2. A: Do you often…? B:Yes, I do. I often… No, I don t . I hardly ever… 3. I have never… 4. Is it too much? 5. I think we should exercise every day because… Step 9 Summary and the design of Bb 1. all students, most students, some students no students, do homework. once or twice a week. 2. How often do you read English books? I like reading. I read English books about twice a week. Setp 10 Homework 完成句子: 1. How often do you play tennis? I plya tennis ___________(每周三次) 2. What s your_________?(你最喜欢的节目)It s MTV. 3. My father goes to the United States _______(每月两次) 4. ________(在周末),I m going to study. 5. I usually go to the movies _________(在周末) 第三课时 Ⅰ Teaching aims: ①How often does she exercise? ②How does she only eat junk food once a week. ③Do you think she has a healthy lifestyle? Ⅱ Teaching emphasis: How often does she exercise? Ⅲ Teaching difficulties: How does she only eat junk food once a week? Do you think she has a healthy lifestyle? Ⅳ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Revision: all students, most students.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tep 2 Practice the dialongue 2c Step 3 Learn Seltion B 3a 1. I m pretty healthy. 2. eating habits. 3. I try to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4. I look after my health. Step 4 Listen and read 3a. Step 5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3b. Step 6 Write about your own habits. Step 7 Practise in pairs. How often do you eat vegetubles? What sports do you play? Step 8 Activity: 我最喜爱的老师 Teacher: Boys and girls, who is your favorite teacher in our school? Maybe it s a math teacher or a music teacher: Please collect some information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his or her personality, hobby, eating habit and so on. Then introduce this teacher to us. 操作建议: 1、学生两人一组展开活动,课前对自己喜爱的老师进行采访,并记录下相关信息,如爱好、起居时间、饮食习惯、运动频率等。 3、小组活动,根据采访情况写一段短文,放在个人档案中,最后全班汇集成册。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 Our favorite teacher is our math teacher, Mr Li. he usually gets up early and has a quick breakfast at home. Sometimes he has breakfast at a small restaurant. He often does exercise. Basketball is his favorite sport but he is too busy to play it. he never smokes because he thinks smoking is not good for his health. We like him because he is experienced and funny. Step 9: Summary and the design of Bb 1. I m pretty healthy. 2. eating habits. 3. I try to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4. I look after my health. Step 10 Exx: 试用health, healthy, unhealthy造句。 第四课时 ⅠListening text Ⅱ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go to the movies, once a month, play soccer hardly ever. try to do sth, and so on. Ⅲ Important drills: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2.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Ⅳ Recite Section B 3c Ⅴ Discuss what the students have learned. Talk about: How often they do things. Ⅵ Activity: 编制“名人录” Teacher: Who is your favorite star? maybe its a篇8: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唯一的听众》
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熏陶。
2、长文短教。作为第一课时,紧紧围绕老教授的言行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羞愧、兴奋、尽心尽力、割舍”等词语。
2、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和鼓励,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感受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3、继续学习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明白老教授说自己是耳聋,体会她的良苦用心。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检查字词。
1、直接揭示,理解“唯一”。(只有一个,与众不同,对故事的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检查字词。
词语:沮丧 蹑手蹑脚 抱歉 溜走 羞愧 兴奋 尽心尽力 割舍
(1)读准词语,特别是多音字“兴”“尽”;
(2)正确书写“沮丧”“抱歉”“羞愧”等常用难写的词。
二、再读课文,提炼主线。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唯一的听众”切入,提炼主线。
出示: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1)“那时”是什么时候? (2)再读句子,你有什么问题?
三、抓住语言和眼神,感受人物
1、再次走入课文,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重点品读老妇人的语言。出示: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2)老妇人为什么要说自己耳朵聋?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3)从“每天早晨”你体会到什么?
a、这是老妇人委婉地给我提出要求,要求我每天早晨去练琴,激励我要持之以恒,与此同时,老妇人也要每天早晨来听。
b、老夫人为什么要每天早晨都来当我的听众?是我的琴声好听吗?
(4)指导读好这三句话:你能相像出老教授说话时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4、比较感悟,体会后置式表达的。
篇9: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在“我”与“小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3.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感受作者对“小兄弟”的歉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文中感受作者对“小兄弟”的歉意。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文中感受作者对“小兄弟”的歉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2.用自己的话试着概括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第一课时 一、诗歌导入: 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情景?你们喜欢放风筝吗? 学生自由作答。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小孩子放风筝的文章《风筝》。它的作者是鲁迅。 补充板书: 风筝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那些想法? 预设:生:谁放风筝呢? 这个风筝是什么样的呀? 放风筝放的开心吗? 下面让我们带着思考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 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谈谈放风筝的感受。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容易读错的字或读不准的字在书上标出来。并写在预习本上。 2.交流预习本上的字。 教师预设易读错的词语有: 丫杈chà蜈蚣wú什物shí虐杀nüè伶仃língdīng嫌恶xián wù惊惶huáng憔悴qiáocuì瑟缩sè 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读。 3.指名读文。随机指导。 包含生字的随文指导。 重点指导: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惊惶huáng 瑟缩sè 惩罚chéng 虐杀nüè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 堕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多音字 è 凶恶 恶 ě 恶心 wù 嫌恶 shí什物 mó 劳模 shén什么 mú 模样 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师: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课文,能不能说说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 首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 教师分小组随机抽让学生说,(注意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预设:鲁迅的弟弟小时候特别喜欢放风筝,鲁迅却不允许弟弟放风筝,现在他很后悔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向自己的弟弟道歉寻求原谅,但是弟弟已然全然忘却,因而鲁迅的心情依然沉重着。 教师及时提示以便说的更完整: 鲁迅为什么后悔? 弟弟有没有原谅他呀? 他现在的心情如何呢? 学生再次阅读思考。 指导以后要注意让学生重新说一遍。检查效果,看学生是不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 作业: 1.预习作业: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预习本上。 2.课下查阅有关鲁迅的生平资料,读读有关鲁迅的故事。 把自己读资料的收获、感受写在预习本上。 第二课时 一、回顾所学内容: 1.回忆课文讲述“我”和弟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2.默读课文,想想,从这篇文章,你读到了些什么? 预设:学生整体把握鲁迅对当年事件的深深自责。 二、细读文本,思考感悟: (由学生感悟)提出中心话题:鲁迅对当年的所作所为什么那么后悔?你又是从文中哪些段落体会到鲁迅的后悔的? 1.小组讨论:(给学生充分讨论、小组交流的时间,指导学生将找到的语句标注下来,并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学预设: 生:从文章中的第五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开始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了,因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可是鲁迅却不允许,他对自己的弟弟做了“精神的虐杀的一幕” (1)“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从文章中的那部分我们可以体会到? 生1:从第三自然段“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多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纠缠解开了,他高兴的跳跃。” 通过“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惊呼”“跳跃” 我体会到了“小兄弟”虽然自己不能放风筝可是他看的那么入神,那么专著时而“惊呼”时而“出神”体会到了他是多么的喜欢放风筝。小孩子都喜欢玩,所以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师:对了,你们喜欢玩,我小时候也喜欢玩,我的孩子她也很喜欢玩。 那么你能不能给大家读读,把小弟弟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还有谁想读一读,说说你对这部分的感受? 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验感受? 生:有看球赛, 打游戏我也会禁不住喝彩欢呼。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验感受,那么大家都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小兄弟对放风筝的无比喜爱。 (2)那么同学们,我们还回到我们的问题,“精神虐杀”是什么意思?那一幕是“精神虐杀”的一幕? 生: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精神虐杀”的一幕。 师:给大家读一读。 师: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鲁迅当时 生:我感受到小兄弟当时特别惊恐无助。 师:你从哪个句子,那些词体会到的? 生:“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我从他的动作神态”惊惶地站了起来” 失了色瑟缩着”体会到的。惊惶就是很惊恐的样子, “失了色”说明因为害怕变了脸色,并且还全身发着抖。 师:本文在写我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一幕时,写到“留他绝望的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请你合理想像一下小兄弟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景。 生: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因为鲁迅在时他根本不敢哭。 生:他捡起心爱的风筝,可是风筝根本不能再修好了,眼泪一滴一滴落下来.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这也是他后悔的原因。 同学们谁来给大家绘声绘色的读一读 ,注意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 (3)同学们现在你们也一定可以理解当鲁迅明白“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时,他什么样的心情了,但这样的心情我们再来读读五六自然段。 三、文本主题深入研究: 师:同学们鲁迅为什么对一件过了那么多年的事仍然不能释怀,看到风筝是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仅仅因为这件事吗?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资料:(课件出示与主题相关鲁迅资料。) 鲁迅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早年曾经以优异成绩卡口如日本学医。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他发现,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阅读资料,指导学生从课文找出对自己的弟弟的麻木、冷漠而感到深深悲哀的语句,反复诵读,体验怒其不争。 预设: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 带着对文本此时的理解感受,再来读读这篇不同一般的童年故事吧! 师总结: 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意想不到,又“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四、拓展活动:阅读《童年书架》有关鲁迅的文章。 |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通过检查,将学生的认读进行有效落实,保证学生的认读没有障碍。 捕捉学生的直觉感受,整体感知全文。 通过中心话题让孩子能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 此处,通过问题的设计,调动学生的想象世界,经验世界,情感世界,与文本深入对话, 此处意在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朗读中,在朗读中体会文本,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 此处,通过问题的设计,调动学生的想象世界,经验世界,情感世界,与文本深入对话, 对文本本义的理解一直是设计这节课时的难点,因为距离学生的时代背景是很有差距的。因此,教师此时适时适当的资料补充,对学生对鲁迅的了解是很有帮助 此时仍应回归文本,让学生更深刻体会文本语句的真正含义,用多种形式读的方式表达自己此时的理解。 |
篇10: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我们爱你啊,中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篇1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材解读
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本册书共有八个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其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两篇略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还有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 拓展”。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对大自然的感受:《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因此,让学生喜欢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单元在人文内涵方面的目标。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不仅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而且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细读课文我们会发现,除了主题相同,本组课文在表达上也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这一点在单元导读的第二部分和“回顾 拓展”中交流平台都有提到,因此,“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同时也是本册的一个学习重点。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来落实读写训练点。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所有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才能确定“做什么”、“怎样做”。
所以,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般先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
现在提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构建“生本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发展与成长,所以今天我们不妨试着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站在学生的角度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分析一下第一单元应该达成的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组19个生字,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意味深长”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字词)
2、继续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
3、背诵、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语言积累。(积累)
4、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获得的独特感受,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阅读、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产生投身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热情,领悟到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以上三个维度的目标只是为了表述的明白我们才进行了分述,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融合、互相渗透。
篇12: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是多少?算式:×2
(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
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
四、作业
练习二第3、7、8、10题。
篇1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位 置
第二单元 分数乘分数
第一课时 分数乘以整数
第三课时 运算定律的应用
5×6+7×3 15×(34-29)
第七课时:倒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课文第37的例1,38页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为今后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
(要求学生列出简易方程,说出根据什么这样列)
二、新授。
1.出示题目:电脑呈现课文例题拼图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出示)
生: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G的水分;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7/15。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师:用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经过寻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①数量关系
a.4/5表示什么?
B.画线段图
篇1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22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自然景观”。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草原》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4.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5.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
6.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复习《丁香结》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作者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3.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6.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绿草如茵、黑白分明
五、复习《古诗词三首》
1.背诵《古诗词三首》。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复习《花之歌》
1.积累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七、复习《语文园地一》
1.背诵日积月累《过故人庄》。
2.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篇15: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赏析感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哀而不伤,悲而能壮”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的怀才不遇,以及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熟悉李白吗?都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方面?能说说吗?预测回答:从他的诗歌,从他的为人??那大家知道李白的爱好吗?——喝酒!李白嗜酒闻名天下,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为了能喝酒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也要典卖身边值钱的东西,有诗为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寻找答案! (老师板书“行路难李白” )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看看能否读准字音和节奏。自由读——点名读——评价——点名读——提示节奏,后齐读(可能出现需要集体纠正的读音:太行山、箸、冰塞川3个读音为什么? )请大家再读诗歌;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对文中的疑难处做好标记,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学生自由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协助)大家还有没有交流以后也没弄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难点预测;
1、行路难?乐府古题??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一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用自己的话说说好吗?)好像有点难度,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歌的写作背景,看看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读)
2、那你根据背景现在能说一下了吗? ——就是诗人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三、解读诗歌,感知“难”点这首诗中有几个“难”字?
请你找出来,用笔画标注一下。预测学生回答:诗中2个;加上题目中的“难”字,一共3个有人说啊,这首诗歌既有明处的“难”,也有暗处的“难”,其实诗歌处处是难,字字都包含着“难”,请同学们用慧眼来发现隐藏在诗歌字里行间的“难”,好吗?我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字、词语、句子),读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难”,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把赏析重点放在前三句上面)学生思考,预测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1、不能吃,是难,一定结合诗句来说明,一说到第二句就出示;(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2、过不去河是难,登不上山是难;(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3、等伯乐来发现自己是难(典故要说明白)(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4、直接感叹:行路难,是难!歧路,是难!今安在,是难!(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5、最后一句的“破”,是难! “停”“投”“拔”“顾”“欲渡”“将登”??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的关键问题提示:假若一上来学生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问:李白这是想去哪里?黄河和太行特殊含义(学生的自我理解说出来)?——胸有大志,未实现,从高处跌入低谷歧,选择多,才难,美酒佳肴,不吃才难,在茫然之下,让人揪心处还体现在动词??茫然,不知所措,你有过吗?此处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评说。
这是一条什么路?这么难?——预测回答:政治路,人生路??可否说他既没有当官,也无仕途可以走呢?
看资料(幻灯:公主引荐、供奉韩林、御手调羹、贵妃捧砚),你得到什么信息?生活好,地位高,可是内心呢?依旧不满面对奢华和高调,却是内心郁闷,为何?他的目标没有实现——拥有自己政治蓝天,他的诗中就用黄河和太行来书写大志向,少有志向,想着成为帝王之师,是他的性格,更是他的志向,决定了李白44岁的时候——:幻灯:“上书玄宗、赐金放还”这首诗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的路上所作,可见这一路走来心怀多少难以诉说的“难言之隐”啊!让我们用声音——朗读,来体会难以言说的心情吧。 (这个过程注重,边赏析,边引导朗读,并且多种朗读形式交替进行)
四、品读诗歌,赏析
“歧”路这条路越来越难行,诗人在诗中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条路?——歧路歧,是什么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归纳:岔路,李白面前到底有哪几条路呢?预测学生回答:学生各抒己见“歧路”还是可以扣住“渡”与“冰塞川”;“登”与“雪满山”——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李白想着离开长安,但是??李白想着留在长安,但是?? 总结:去——违背志向;自己不甘心留——违背原则,在诗中有体现:哪一句体现想留下,还是对“仕途”寄予希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典故)去留两难,内心纠结这真的是:(幻灯:“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有时候,“人心的反复抉择”才是最难啊!此时李白的心,时而左时而右,时而去时而留,此时的李白真的是—— (幻灯:“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把自己当成李白,设身处地的体会作者的心情,齐读前四句学生会不由得读到“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老师打断,大家不由得就发出了“行路难”的感慨啊!看看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三个字一句,并且是感叹号,改成都好不行吗?你读读试一试老师有时候喜欢“弄斧到班门”,我在行路难后面加上一个“啊”字,听读,你有何感受?
添一添,悟感情学生评价,多人试读,可以加不同的语气词,还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字,品读(多找几个学生,不要解释,只听朗读!)
五、悟读诗歌,共鸣“情”怀
总结过渡:(学生加字读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朗读方式,却有着同一种的心情,那就是:壮志难酬,彷徨无奈!内心如此茫然的李白,对生活,对未来彻底绝望了吗?没有!有诗句为证(齐读最后两句)你怎么理解这两句?预测学生回答:——会有时,小时候理想终究化为现实——化用诗句(结合课下注释) ——不拘与格式,再难也不弯腰——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前进——与前文联系,要前行,才会难同学们请看:联系前面的难以下咽,难以施展,难以选择,无论他的人生路怎么行,我们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预测:真实、坚定、不屈服、不放弃、独立、一身傲骨、洒脱?? 总结:这是一个虽然怀才不遇,但在豪迈中不乏豪迈气概,是一种仍怀有希望的李白!
幻灯: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面对权贵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思念亲情时: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他赞美友情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人生失意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同学们:历史的天空中,总有一些响亮的名字,如恒星般绽放无尽的光辉,给人力量、催人奋进。李白,就是这样!他离开我们已经1300多年了,但他却依然鲜活生动、永葆青春,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灵里、血脉中。今天我们重新开启了一扇认识李白的大门,希望大家课下多读读李白的诗歌,吸取那里面释放出来的一切正能量,通过自己的积极进取,在我们这个大好的时代,争做出彩的中国人!加油~!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带着对李白的崇敬和我们那挂云帆,济沧海梦想——扬帆远航!
篇1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设计: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了解了草原的风光,能够抓住文章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关于民族风俗学生也没有切身的经历,因此课文中对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远客,应该在不断的读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活动一:
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草原。(风光美、人情美)
活动二: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活动三:
引入: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让人难忘,车在辽阔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华里了,此时此刻,就要和蒙古同胞见面了,作者的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为即将到来的见面而感到激动。)
体会“激动”。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激动之情?结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重点体会。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二、讲授:
活动一:品读“热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你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草原人们迎接客人的热情?
·根据学生汇报,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以下句子。
①PPT出示:“忽然,像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从什么地方看出草原人们的热情?(男女老少都来迎接客人,而且人数众多,可见主人的热情。)
·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比喻合适吗?
②“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③“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你从这句子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时激动场面。)
·你能仿照这个句子来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吗?(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活动二:品读“激情相见”,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同学们能想像一下,他们相见又是怎样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
②读课文第三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主客见面时真挚的感情?
③感情朗读,读出相见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活动三:品读“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热情的草原人民怎样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唱歌,以歌助兴)
②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活动四:走进“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联欢节目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你知道他们有哪些联欢项目吗?(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
②ppt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③并随机指导学生理解:套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喜爱的民族传统节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同胞力与美的展示。
活动五“深情话别”,感悟蒙汉情深。
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②此时的人民的心情正如这句诗所表达一样,(PPT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学生朗诵这句诗句。引导学生谈话: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三总结拓展,升华感悟:
活动一: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活动二:读一读优美的语句并抄写下来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3课时(共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