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时间:2019-03-28 22:06:16 作者:波拉变身菠萝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波拉变身菠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怀念母亲》导学案

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时间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  编写人 覃章寿

课题 怀念母亲 课时安排 1

学       案 导  案

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且能把这些生字写优美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步感知文章内容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时间:        )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我在自学生字词时,觉得容易读错的字是:(          ),容易写错的字是:(      )

3、我在读课文时,词语我理解我会用(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真挚

弃养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薄暗

沮丧

思潮起伏

思潮腾涌

4、我在读课文时,能一边读一边思考,我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在书上作批注,我读书过程中还有以下疑问需要请教:

(1)

(2)

(3)

5、我在读课文后,我知道课文内容,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

6、课文主要讲了两位母亲:

一位是:

一位是: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时间:        )

合作探究 对自己的母亲:

对祖**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怀念生母的句子说说从哪些关键词体会到了什么?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        )

展示交流  (1)各小组归纳总结的共识在班内交流。

(2)各小组出示质疑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师点拨引导。

(3)小组展示生字词

(4)交流读文心得: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        )

达标检测 1、我会写近义词:

崇高--         真挚--        黄昏--

沉默--            沉静--            凄凉--

2、我会写反义词:

崇高--         真挚--        黄昏--

凄凉--             普通--           甜蜜--

2、读句子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

(1)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

(2)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

(3)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时间:        )

盘点收获 1、初读了这课,我知道了:

2、我明白了:

3、我还要进一步学习的是: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时间:        )

[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2: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怀念母亲》导学案

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时间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  编写人 覃章寿

课题 《怀念母亲》 课时安排 2

学       案 导  案

学习目标 1、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我能学会写人文章中围绕中心句,然后选取典型事例来写的结构模式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且能把这些生字写优美

3、我能揣摩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重点难点)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时间:        )

自主学习1、小组内展示字词学习情况。

2、组内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例句:(1)、"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他。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书上写上批注。

我还找到一些这样的句子划下来了。

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时间:        )

合作探究 1、(1) 从那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找出文中描写对祖**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        )

展示交流 (1) 从那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2)各小组出示质疑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师点拨引导。

(3)自主学习的内容。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        )

达标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Zhēn   zhi     bī   miǎn        méng  lóng      qī  liáng

(          )    (        )      (      )        (         )

2、语句赏析。

1、"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他。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频的意思是

(2)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

2、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凄凉的近义词是         甜蜜的反义词是           ,

(2)、作者心里为什么感到凄凉而有甜蜜?

因为季老                             ,所以觉得有点凄凉;因为季老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时间:        )

盘点收获 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时间:        )

[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3:《怀念母亲》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

《怀念母亲》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一、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结合课文写出下列近义词.

忍耐(      )      异常(         )    思潮起伏(       )

2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3.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             )

三、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中的词语

1.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是怎样的?

2.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                                                                 )

3.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凄凉”指什么?

(2)“甜蜜”指什么?

(3)“说不出的味道”是什么味道?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 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我的愿望没能实现在,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句中的“愿望”具体指作者的什么愿望?

(2)“我的祖**亲……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中话线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作者悲痛的日子里,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五、学后反思:

杨润清

篇4:詹天佑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詹天佑》导学案

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时间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  编写人 覃章寿

课题 詹天佑  课时安排 1

学       案 导  案

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11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且能把这些生字写优美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时间:        )

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1)关于京张铁路的资料:

(2)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我在自学生字词时,觉得容易读错的字是:(          ),容易写错的字是:(      )

3、我在读课文时,词语我理解我会用(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争夺

争持

精密

周密

轻蔑

藐视

竣工

要挟

毅然

4、我在读课文时,能一边读一边思考,我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在书上作批注,我读书过程中还有以下疑问需要请教:

(1)

(2)

(3)

5、我在读课文后,课文内容我知道,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课文的中心句是:(                   )

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选取了这样几个典型事例:接受任务、(      )、(       )、(        )。

5、我能把课文读流利通顺有感情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时间:        )

合作探究 1、(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书上做标记),我从中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居庸关的特点是(                  ),开凿方法是(               )。我知道八达岭的特点是(                 ),采用的开凿方法是(               )。我会分别用图来表示:

(3)火车经过青龙桥遇到的困难(       ),詹天佑设计了(          ),解决了这个难题,我根据课文画的“人”字形线路图是:

(4)小组学习中,我需要质疑的问题是: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        )

展示交流  (1)各小组归纳总结的共识在班内交流。

(2)各小组出示质疑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师点拨引导。

(3)重点探究:

既然中部凿井法能够缩短工期,居庸关隧道为什么不采用?同样是开凿隧道,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        )

达标检测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嘲(     )   勘(     )   陡(     )   讥(     )   浆(     ) 潮(     )   堪(     )   徒(     )   饥(     )   桨(     )

2、我会选词填空。

精密     细密

(1)、拾一片落叶,数数(    )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

(2)、我们的工作首先要(  ),不能有一点马虎。

3、读句子写出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1)、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 )

(2)、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时间:        )

盘点收获 1、初读了这课,我知道了:

2、我明白了:

3、我还要进一步学习的是: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时间:        )

[詹天佑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篇5:穷人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预习问题生成单:

1.自学生字,找出易写错读错的字。

2.通过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3.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划出文中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

5.通过网络,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个人资料。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3、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一、揭课导入,检查预习( 10分钟)

(一)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重点指导下列字词的读音;

魁梧黧黑   搁板  抱怨  忐忑不安  喃喃  蜷缩

2、听写易错词语,同桌互改。(忐忑不安  魁梧 倒霉 抱怨 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3、理解词语的意思:忐忑不安  魁梧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讲桑娜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死去,抱回了两个孤儿。

第二部分(第12--27自然段):讲渔夫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抚养两个孤儿,夫妻想法不谋而合。

5、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适时指导并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讲了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怎样?)。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课文的体裁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找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画出情节曲线。

三、完成学习目标(25分钟)

1、“先学后教”,出示学习指导

(1)、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背景。

(2)、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当时环境,此时桑娜在干什么?

(3)、浏览课文第3--11自然段,想想桑娜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一件什么事?

(4)、朗读课文第12--27自然段,说说丈夫回来以后是什么情景。

2、按照学习指导,自批自画,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8分钟)。

(四)、总结本课时学习小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回顾了小说这种体裁的特点,并结合本课找到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几部分,了解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丈夫出海生死未卜的,家中五个孩子衣食难保的窘况下,主动抚养两个孤儿的感人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2、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通过对环境、细节、心理活动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穷苦的桑娜夫妇的美好心灵。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完成目标任务(25分钟)

1、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学习指导(一)

(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完成填空。

屋外:

屋内:

桑娜的心情:

(2)、分析所填语句,体会桑娜的美好心灵。说说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朗读相应的语句。

按照学习指导,自批自画,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2、第二次“先学后教”,出示学习指导(二)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课文,体会“忐忑不安”的意思,并说说桑娜为什么会这样?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画出文中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揣测他心理。“熬”字说明了什么?

(4)、想一想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同桌互相说说。

按照学习指导,自批自画,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本文写作特点(2分钟)

1、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丈夫出海生死未卜的,家中五个孩子衣食难保的窘况下,主动抚养两个孤儿的感人故事。赞扬了渔夫夫妇的美好心灵。

2、这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情节扣人心弦、通过对环境、心理活动、细节等描写,赞扬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美好感情,以及渔夫夫妇的美好心灵。

四,以一带多拓展延伸:(8分钟)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思考讨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语句。“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新词。

3.默读并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各出现了怎样的幻景?

4.思考、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你认为这些想象合理吗?

5.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读了以后,你有何感想?

课课清作业设计:(5分钟)

默写生字词。

默写“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各写一句话。

做《巩固》阅读分析题。

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写一小片段。

板书设计:

穷    人

发生      等待      心惊肉跳     勤劳贤惠

发展    抚养孤儿    忐忑不安     纯洁善良

结果    渔夫归来    不谋而合    憨厚正直

[穷人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6:东施效颦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老妇人心灵的美、追求树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同时也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

2、生看后谈感受。

3、小结:同学们的感受值得珍视,就让我们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庄子是如何审视美与丑的。

二、读通语句,感知大意

1、老师范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验古人运用文字的魅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相机解决“颦、挈、亦”字读音及字义。

3、学生齐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内容。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联系说句意。

3、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要求: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一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错即可,还可适当的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

四、细读课文,读懂句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生速读课文,边读边划。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没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丑无比)

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5)学到这里,你想对东施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我要请教大家: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东施听了大家对她的评价和建议后,我想她定会有自知之明,同时也会明白美与丑的真正含义,大家想象一下,东施今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小结:是啊!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我们再读这篇寓言,去体会一下寓言的情境吧!

(5)拓展阅读《邯郸学步》。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东施效颦》;

2、为本则寓言扩写并续写结尾。

扩写要求:

(1)可以以“西施”或“东施”或以“路人”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这则寓言;

(2)可适当加入一些细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续写要求:

(1)注意保持上下文的行文连贯;

(2)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板书设计: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 自然流露--赏心悦目

东施  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东施效颦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7:《寓言二则》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相信自己  挑战自我          学会协作 享受快乐

北师大版  六 年级    语文科(上)《寓言二则》导学案

班      级 六年级 课题 《寓言二则  》 课 型 问题解决课

主备课教师 樊元元 授课教师 樊元元 备课时间 9月

预设上课时间 、9、18 教学准备  三单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性很强的寓言,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东施效颦》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楚王好细腰》说明刻意追求--适得其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2.朗读,诵读古文寓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品味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及含义深刻,给人启迪的语句,增强语言感受能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提高生活品味。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

1、熟读成诵    2、反复诵读 ,理解感悟。

情感与态度价值

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寓言和寓意熟读成诵。

2.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3 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4.用心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联系历史上的人物进行评论,鼓励学生多元思维。

程 教学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激情

导入

检查

预习5分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与丑”,生活中我们能发现许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同时也有一些丑的事物和行为。那么,什

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二则》从中来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1、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引导学生读文,了解课文背景资料。              1、交流预习中发现的难词。2、小组互读,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字音、停顿。 3、看译文与原文对照。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自主

学习

合作

交流

多元

展示 30分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楚王好细腰》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和“楚王好细腰”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适时点拨。 1、各组学生激烈讨论。

2、各小组学生积极展示,其它同学互相补充。

小结

归纳

训练

拓展

5分 同学们,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和大臣们的丑陋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美。 概括总结, 请同学们查找自身和身边类似“东施效颦”的事例,思考“什么的真正的美?”(结合事例) 再读这篇寓言,去体会一下寓言的情境,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或表演的方式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寓 言  二  则

东施效颦      西施颦     生搬硬套

东施效     事与愿违

里人避

楚王好细腰     起因    好士细腰

经过    以一饭为节        祸国殃民

胁息带 扶墙起     举止丑陋

结果    皆黧黑之色

《寓言二则》学生学习活动单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樊元元

导读检测

同学们,请拿起课本,一边读,一边勾画,并做出相应的批注,阅读至少三遍以上,然后认真思考并查阅相关资料,请认真完成下列各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吧!试一试,你一定行哦!

一、整体感知:

《东施效颦》选自         ,他是           之一,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了 ,《楚王好细腰》选自 ,他是

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

二、基础知识:

1、我认为难写的字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效颦(   )     挈妻子(    )     捂着(    )

比期年(    ) 胁息(    )     屏住(    )

3、我认为重要的词语有:

(至少写8个)。

4、通过文言文与译文对比,我知道了下面字的意思:

颦: 病心: 里:

亦: 挈: 妻子:

去: 走: 好:

节: 带:比:

期年:

三、我的发现:

寓言故事一般都是通过一个 ,告诉我们一个

四、读文质疑:

我的问题

我的解决方法

我的解答

小组问题归纳

问题生成评价

同学们,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完成下面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展示吧!

问题一:《东施效颦》中的东施为什么皱眉?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问题二:西施皱眉捧心的样子为什么美?丑人皱眉捧心的样子为什么丑?

问题三:《楚王好细腰》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起因:

经过:

结果:

问题四:这两则寓言故事各告诉你什么道理?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东施效颦》告诉的道理:

我的感受:

。《楚王好细腰》告诉的道理:

对我的启发:

训练巩固评价

亲爱的同学们,敢于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请认真完成下列各题,相信自己一定行哦!

一、比较组词。

误(    )  皆(     )摒 (    ) 频(     )期 (     ) 挈(     )

捂 (     )   谐(     )屏 (    ) 颦(     )斯(    )挚(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2)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

三、开心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天雨墙坏。(        )(2)暮而果大亡其财。(         )

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同伴评价           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

[《寓言二则》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8:《丑石》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语文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

授课

年级 六年级 学  科 语文 课  题 丑石 任课教师

课型 问题解决课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丑石》是当代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散文。课文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告诉人们: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

学生分析 文章的阅读,学生以往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利用已有认知中的道德情感方面的观念去感知课文表现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充分讨论交流中感悟、理解、记忆,以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

过程

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感悟课文。

2、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3、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学会正确区分美于丑。

2、激励学生学习进取心,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恒心。

重点 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 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进行理解与体会,仔细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关键 问题 重点分析为什么天文学家认为丑石很美。

教学 准备      问题导读单、训练拓展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

环节 时间 教 学 内 容  老 师 行 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复习引入新课 5分 1、课文先写丑石什么,后写丑石什么?

2、你觉得丑石丑吗? 1、对小组展开的情况进行评价

2、补充相关内容。 通过复习,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以便更好地品析课文,体会情感。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5分 精读课文,质疑探究;丑石在作者笔下是如何的丑?有什么用途?丑石在什么情况下重新受人仰望,重获灿烂?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适时点拨。 1、各组学生激烈讨论。

2、各小组学生积极展示,其它同学互相补充。

3、展示学生讲解清楚。

4、其它学生大胆补充。

小结归纳提升意义 5分 师:同学们,课文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告诉人们: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 概括总结,升华主题。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训练拓展

15分 完成训练单上习题。 巡回指导,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规范指导。 1、独立完成训练单。

2、完成后组内交流评价。

慕仪镇洞坡小小学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工具

六年级语文《丑石》导读生成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导学流程:

知识链接:

1. 资料介绍:

贾平凹: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秦腔》《月迹》等。他的散文内容极为宽泛,作者往往用简单而平实的文字去表现厚实而深刻的思想内容,率真,自然,情感充沛,令人回味无穷。

2、你还找到了哪些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吧。

预习收获板

一、读拼音,写词语。

xián  qí    bì   fù     hēi  bān     jī  fěng    kě   chǐ    yuàn   hèn

(        )(        )(        )(        ) (        )(        )

二、小小调音师。(正确读音下面画“       ”。)

模(mú) 样              枝 蔓(wàn)       盛(chéng)满            绿苔(tài)

棱(léng) 角            翘(qiào)望     妨 碍(ài)              浣(huàn)纱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用尖刻的话指责对方的错误和缺点。    (                    )

2、没有办法可想。                      (                  )

四、带着问题来读书。

1、贾平凹,我国当代(               )。代表作有《           》《        》等。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

五、我的发现:(在我读课文时,偶尔会产生一些的质疑、体会、观点等我会把它记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评:_______      组长评:_____

慕仪镇洞坡小学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工具

六年级语文《丑石》训练拓展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同学们,敢于接受挑战吗?试试看,你一定行!

一、拼音写字我最棒。

cān   kāi    yí   hàn     bì  hù    xì   nì      fán  yǎn    jì  mò    wú nài    yǔn  shí

(       )  (       )  (      )  (       )  (       ) (       ) (      )   (      )      二、用不是颜色的词填空、

(       )油油(       )茫茫 (       )艳艳(       )通通(       )灿灿(       )闪闪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遗憾(        )        细腻(        )        讥讽(        )

怨恨(        )        误解(        )         寂寞(        )

四、开心句子乐园。

1、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我还有不少毛病,(        )我肯定能改好。

﹙2﹚(        )学什么,他(        )能一学就会。

﹙3﹚美和丑,(        )看一个人的外表如何,(        )要看一个人的品行。

﹙4﹚(        )你认真去做了,(        )应该为自己喝彩。

2、句子瘦身。

﹙1﹚ 我愿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

﹙2﹚ 他的话很快传到了这些学生的耳朵。

3、改病句。

﹙1﹚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之一。

﹙2﹚ 春天的桂林是一年最美的季节。

五、小练笔

1、他从我们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天文学家的眼光为什么会“拉直”了?这个词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评:_________

[《丑石》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9:中华少年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中华少年》导学案

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时间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  编写人 覃章寿

课题 *中华少年 课时安排 1

学       案 导  案

学习目标 1、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意思(重点)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4、分角色读课文,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时间:        )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我在自学生字词时,能借助工具书认识二类字词

3、我在读课文时,词语我理解我会用(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翱翔:

萦绕

强悍

噩梦

璀璨

莽莽

立地顶天

蹒跚学步

4、我在读课文时,能一边读一边思考,我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在书上作批注,我读书过程中还有以下疑问需要请教:

(1)

(2)

(3)

5、我在读课文后,我知道课文内容,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

6、写出每节的内容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时间:        )

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细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并写出来。

3、质疑问难

4、“诗魂”指谁?“南湖的航船”又是指谁?“春天的故事”呢?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        )

展示交流  (1)各小组归纳总结的共识在班内交流。

(2)各小组出示质疑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师点拨引导。

(3)交流读文心得:

3、“诗魂”指谁?“南湖的航船”又是指谁?“春天的故事”呢?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        )

达标检测 1、我会连:

翱翔的            画卷         推动          诗魂

鲜嫩的            诗篇         斩断          飞船

崭新的            雄鹰         追赶           思念

璀璨的            山丹丹       寄托           贫穷

2、我会写反义词:

沉闷--         认真--        成熟--

秘密--

3、读、想、做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要做期间去长风破浪,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要想利剑把贫穷斩断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1)、“最危险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                的时候。“战歌飞旋”实际上是指                          。

(2)、

要做期间去长风破浪,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要想利剑把贫穷斩断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这四个句子结构相同,语气连贯,充分表达了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时间:        )

盘点收获 1、读了这课,我知道了:

2、我明白了:

3、我还知道了许多爱国名人名言: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时间:        )

[中华少年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10:祖国在我心中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祖国在我心中》导学案

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时间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  编写人 覃章寿

课题 口语交际《祖国在我心中》 课时安排

学       案 导  案

学习目标 1、我能围绕主题畅所欲言

2、我能说出祖国在我心中的感受、体验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时间:        )

自主学习1、搜集有关祖国在我心中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回忆学过的课文小组总结练说

3、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4、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时间:        )

展示交流  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1、小组交流,欣赏搜集的图片,阅读搜集的资料,师调查学情

2、小组内介绍有关热爱祖国的名人,教师深入小组倾听、指导,小组推荐一名组员在班中交流

3、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4、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5、总结

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        )

[祖国在我心中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11:詹天佑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詹天佑》导学案

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时间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  编写人 覃章寿

课题 詹天佑  课时安排 2

学       案 导  案

学习目标 1、我能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能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2、我能学会写人文章中围绕中心句,然后选取典型事例来写的结构模式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11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且能把这些生字写优美

3、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4、我能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时间:        )

自主学习1、小组内展示字词学习情况。

2、组内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介京张铁路。

3、自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例句:(1)、"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2)“他们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3)、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4)、“原来,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

(5)、“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6)、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7)、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书上写上批注。

我还找到一些这样的句子划下来了。

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时间:        )

合作探究 1、(1) 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詹天佑是如何做、如何想、如何说的?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        )

展示交流 (1) 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各小组出示质疑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师点拨引导。

(3)自主学习的内容。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        )

达标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shī   gōng        zǔ  náo         è  liè      chǎn  chú

(          )       (        )        (      )   (         )

yì    rán        yōng  sú        ní  jiāng    chà  dào

(          )        (        )       (        )   (        )

2、我会连线。

白天                   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晚上                   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

他带领做               工作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

他勉励说               在峭壁上定点、构图

他遇到困难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修好

3、填空

(1)、帝国主义者阻挠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的目的是

,他们的要挟手段是                           。

(2)、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全国都轰动了,帝国主义者确认为

。有一家外国报纸还轻蔑地说

(3)、京张铁路这样艰巨的工程,帝国主义者认为连他们自己的工程师也

,至于中国人,是                      。

(4)、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的意义是                             。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时间:        )

盘点收获 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时间:        )

[詹天佑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篇12:北师大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字与画

学习总目标

1 字与画

学习总目标

预设重点:  1.观察图画,引导学生发现字与画的关系。

2.认识汉字,进行扩词训练,积累词汇。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用“生字卡片、投影片、带田字格的小黑板”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古时候人们写的字(出示书上的第一幅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上有几部分。(有两部分:下面是太阳,上面是古代人们写的字)

古时候的文字和图上的实物很像,我们叫它“象形字”。今天的汉字就是象形字演变来的。你们想学这些字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字与画》。

二、揭示学习目标(口头)

三、导学过程

(一)  看一看

(1)出示生字卡片“日”:谁能大声地读出这个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这个“日”字和图上的太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教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一圈光芒围四方,只把火球横中央。(边看字边说)

(二)说一说

1、 (1)生到前面指着图说:一轮明月,一条小河,一堆柴火,一座高山,一块石头,一方稻田,土上长出了幼苗

(2)指名到前边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生字卡片贴在图边。

(3)看图猜猜它旁边的字读什么。(自己出声读)

(4)指名领读,齐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熟读每个字)

2.指着图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如“山”,山字的外形好似隆起的、高耸的山峰,图中画的正是三座并排的山峰,中间那座高高的山表示山中间一竖笔,山两边的竖折、竖表示旁边的两座山峰;如“月”,顺口溜帮助识记:小小船儿弯弯月,嫦娥玉兔船上约)

3.这些字我们经常用到,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介绍一下吗?

(可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画的是河水,你还知道有什么水吗2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山吗?)

四、当堂训练

1.看图读生字。

2.识字游戏。同桌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设计

1、认读本课的生字。

2、口头组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

三、导学过程

(一)认识“人、口、目”

看一看

(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同学能互相解答的可以让他们自己解答,老师在学生有困难时做适当的点拨)

、评价 、交流。

找一找

(二)认识“木、禾、竹”

看一看

说一说

1.你能读出图旁边的汉字吗?(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多种形式认读:木、禾、竹)

2.讲解:禾就是长在地里的庄稼。

3.自己看图下边汉字的演变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认识“马、鸟、鱼”

1.出示图:这三幅图画的都是属于哪一类的?(属于动物类)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图七是一匹马;图八是一只小鸟;图九是一条鱼)

2.你能读出图旁边的汉字吗?(多种形式认读)

3.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和图上的动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马”像马的侧面形象,四只脚后来简化为一横;  “鸟”像一只鸟的形象,有鸟头、鸟眼、鸟身、鸟爪;  “鱼”是最像的,有鱼头、鱼身、鱼鳞、鱼鳍、鱼尾)

(五)当堂训练

1.认读九个生字。

2.游戏:两人一组练习识字,谁认的字多,谁就获胜。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板书学过的汉字,打乱顺序后,组织学生齐读、抢答。

2.识字游戏:小组活动(一人指出一个字,其他同学从卡片中找出来)

3.老师带读汉语拼音,唱读学过的汉字。

板书设计

1  字与画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二、揭示学习目标(口头)

三、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漫游在汉字的王国里,认识了汉字。今天,我们继续和丁丁、冬冬一起去语文天地看一看。

(二)连一连

1.投影出示雨图:用一句话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画的是下雨了)出示六个汉字:瓜、云、雨、羊、牛、虫,你能从这六个字中找出哪个是“雨”字吗?(第三个是“雨”字).你是怎么发现这个字就是“雨”字的?(雨”中有四个小点就像图中画的小雨点)我们把这幅图和这个汉字用直线连起来。

2.打开书,独立思考,连线。

3.小组合作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认读六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比一比,记一记

1.区分“口”和“日”  怎样才能记住这两个字?(把比较字形与比较图画结合起来,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字形不同)

2.区分“目”和“月”  说说这两个字不一样的地方。(“目”是眼睛的意思,字形像一只眼睛的样子,  “月”像弯弯的月亮)

(四)口头组词练习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什么水吗?(海水、河水、自来水、矿泉水、汽水、冰水等)

2.和水有关的东西有什么呢?(如水杯、水瓶、水壶)

3.用水还能组成什么词?(如缺水、水库、水分、水鸟)

4.“火”可以组--火、火--。  “山”可以组--山、山---。

5.“石”可以组什么词?

6.“人”可以组什么词?

(五)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

1.丁丁的手里拿着一把金钥匙,这把金钥匙代表的意思是帮助我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解决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在读书)

3.想一想,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两手拿书,身子挺直,书稍向后倾斜,课本与眼睛保持一尺的距离)

4.自己做一做这个姿势,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对不对。

(六)总结

你喜欢语文天地吗?你最喜欢哪项活动?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篇13:第一单元小结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学习流程:

一、二人复述:

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我检测: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Sān nián wǔ zǎi   qí huā yì cǎo  zhì zhī bù lǐ   zì shēng zì miè  qīng pēn dà yǚ

(           )    (        )     (        )      (           )     (          )

Bǐng zhú yè yóu   ruò bù jīn fēng    pān   shān     gān    shè    wǔ   mèi

(           )      (          )      (        )    (         )    (        )

2、我积累了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

3、我会背写古诗两首。

4、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

时间:     主备:                      参备:                               序号:1-小结-1

5、我掌握了一些句试:

6、我还学到了一些写作方法:

7、我会解词释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耕织:_________

日长篱落无人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篱:___________

三、互相检查评价

四、教师点拨

五、课堂小结

我又收获了:

我还有一些不明白的:

我本节课的表现:

今后努力方向:

学习小结:(谈收获和困惑)

[第一单元小结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篇14:图形的变换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课   题 第 三单元   图形的变换

课题:图形的变换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尝试推理法、练习法

教具学具

准    备 1、教师: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

2、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请你

分别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哪一种现象是旋转和平移?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

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学生举例说明哪一种现象是平移或旋转。

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

作交流述说什么是平移和

旋转,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台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二、  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35页的图1,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

师:请同学们根据35页的试一试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 得到右图的。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 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进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

学生回答学习了(图形的变换)、(是用三角形来摆图形)、(想设计出更美的图形)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总结出旋转的要求:

A、方向

B、绕某一点旋转

C、旋转的度数

学生述说自己的收获

业 1、画出它的对称轴。

2、如图

(1)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2)指针从“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

3、利用七巧板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

图 形 的 变 换

图形A (平移、旋转、轴对称) 图形B

平移:向( )方向,平移( )格

旋转:绕( )向( )旋转( )度

轴对称:以( )为对称轴画( )的对称图形

篇15:《一夜的工作》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预习问题生成单】

1.查找并了解周总理的相关资料,和同学们交流。

2.读通、读熟课文,自读课文3遍,会认会写本课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

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 找出文中作者抒情的部分读一读,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在你感触深的地方作批注。

6. 预习后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记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7. 预习《阅读与表达》篇目--《尊重普通人 》

【教学目标】

1.了解周总理的不辞劳苦的工作态度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2.体会课文透露出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用词确切,说话得体,记叙真实生动感人。

3.学会生字、新词,体会重点句的意思,用“简单、简朴”造句。

4.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能力。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周总理的不辞劳苦的工作态度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体会课文透露出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解课题,出示学习目标(3分钟)

(一)、学生理解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以先把问题放在一边,一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字生字个,写字几个,写摘录笔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二、板书课题,预习反馈(15分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一夜的工作 》(板书课题)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1、出示部分字词,指名读,生纠错。

2、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指名释义。(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和补充,老师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字面义、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听写文章中的重点生字词,同桌互改。

4、指名回答,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多引导学生去说,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指名回答,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了谁?讲了谁的什么事?表现了谁的什么品质?)

三、初读课文,扫除字词(6分钟)

师:怎样实现目标呢?请看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轮流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有错即停,同学更正,老师板书易错字。

2、对文中易读错字的读音进行标注。

3、齐读易错字巩固。)(4分钟后反馈)

①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音。

②齐读易错字巩固。

四、二读课文,读流利,从整体感受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够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给大家5分钟,请大家带着自学指导的问题去认真朗读,一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反馈,看哪一小组最棒?(6分钟后反馈)

出示自学指导(二):

1.默读课文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3.文中主要写了谁的哪些事例?(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4.这些事例可以看出谁怎样的什么精神?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 (同学交流、总结)

五、再读课文,理解词义,分段(5分钟后交流)

六、当堂训练(作业)(5分钟)

1、自由记生字,3分钟后提写生字

2、师提写,指名上台写

3、生对改、订正

4、指名读 ,要求流利有感情、

第二课时

一、板题示标(1分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一夜的工作 》(板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示标),我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朗读一遍。(指名读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2.掌握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

3.揣摩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6分钟)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出示: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交流)

各小组汇报交流:

三、再读文,思考问题(3分钟)

师请看自学指导(出示:1、再读课文,找出人们评价主人翁的句子。2、理解人们对主人翁的评价。3、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4、进行仿写。)

生自学,师巡视。

指名汇报:

四、总结课文(1分钟)

师: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在他的写作方面有很突出的特点,首先安排的是详略得当,再者全文首尾呼应,表达明确,语言简洁,并且有大量生动贴切又新颖的比喻。这些都是我们要掌握的。

五、以一带多,拓展延伸《  尊重普通人 》 (阅读与表达)(15分钟)

(一) 谈话导入。

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后,了解了周总理的事迹,感悟到周总不辞辛苦的工作态度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  尊重普通人 》(板书课题.)

(二)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 预习反馈。

2.指名读,齐读感知文章写了什么?

3. 用曲线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感悟。

4. 从谁的成长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5.重点词语是什么意思?

六、课课清作业(10分钟)

⒈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⒉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⒊判断下列句子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板书设计

一夜的工作

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

[《一夜的工作》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16:白桦林的低语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预习问题生成单: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归纳各部分段意。

3.摘录文章的优美词句,想想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4、标自然段,初步体会散文文体“形散神聚”的特点。

5. 在自己喜欢的,感受深的地方做批注。

6.通过网络,查找刘心武的其他作品。

7、自读《一双手》,初步感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感受守林人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精神。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守林人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解课题,出示学习目标(3分钟)

(一)、学生理解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以先把问题放在一边,一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字生字个,写字几个,写摘录笔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二、板书课题,预习反馈(15分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白桦林的低语》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1、出示部分字词,指名读,生纠错。

2、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指名释义。(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和补充,老师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字面义、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听写文章中的重点生字词,同桌互改。

4、指名回答,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多引导学生去说,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指名回答,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了谁?讲了谁的什么事?表现了谁的什么品质?)

三、初读课文,扫除字词(6分钟)

师:怎样实现目标呢?请看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轮流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有错即停,同学更正,老师板书易错字。

2、对文中易读错字的读音进行标注。

3、齐读易错字巩固。)(4分钟后反馈)

①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音。

②齐读易错字巩固。

四、二读课文,读流利,从整体感受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够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给大家5分钟,请大家带着自学指导的问题去认真朗读,一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反馈,看哪一小组最棒?(6分钟后反馈)

五、出示自学提示并完成。(18分钟)

1.出示:“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师: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作者为什么一直怀念着看林人?把从文中找到的相关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也可以做一下批注。

2.学习第五自然段:具体是从课文的哪些内容看出的?

出示句子: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1)指名朗读这段话,

(2)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绝没有 决不违章 不是  必须  除了等词语感受林业工人甘愿奉献的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六、汇报点拨。(5分钟左右)

学生在汇报时针对一些疑难问题教师点拨指导,升华情感。

七、当堂训练(作业)(5分钟)

1、自由记生字,3分钟后提写生字

2、师提写,指名上台写

3、生对改、订正

第二课时

一、出示目标。(1分钟)

1、重点段落的理解、感悟。

2、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

3、“多”的学习。

二、完成目标。(20分钟左右)

(出示各学习目标的学习指导,学生按照学习指导自学批画,做批注笔记;然后同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1、同学们,假如没有这些看林人,后果会怎样?(发生火灾;偷伐林木;捕杀动物)出示多媒体

火灾频繁发生,大量的树木被滥砍滥伐,鸟儿也失去了家园,飞不上蓝天,森林面积锐减,随之带来的水土流失、沙漠面积增大、各种物种灭绝,大自然正向人类发出警示!

小结:这些看似都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可正是这些小事真实地折射出看林人纯洁的心。

2、出示第六自然段。

师:你认为看林员寂寞吗?课文中并没有写他怎样回答的。

(1)从这一段中你读出了什么?

(2)你是从那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感受林业工人默默奉献 甘愿牺牲的精神)

(3)有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小结:从你爽朗豪迈的笑声中,我听到了责任,感到了希望。

3、出示:你对我说:森林是大地的绿毯,我们要把这厚厚的绿毯,一直铺到北京城的边上!

师:森林是大地的绿毯,这厚厚的绿毯,不仅会一直铺到北京城的边上,还会铺到哪儿?(学生交流)

我想这浓浓的绿早已深深地融到了作者的血液中,再指导朗读。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5、引导学生联想:白桦树该还在向你絮絮低语,你该还在用专注的神情同他们倾诉肠。

白桦树会低语什么?看林员会说什么?请你们分角色写下来!

6、积累句段,总结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本文文辞优美,所以将重点放在积累背诵上)

(2).教师总结: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树可以作证,白桦树的低语即是回答。这是怎样的品质啊!耐住寂寞。苛求自己,心系大地,缄言无语。这就是看林员的写照。

三、以一带多,拓展延伸《一双手》(13分)

1、出示问题:请你围绕“本文所写的手有什么特点?怎样写的?

2、组织学生展示所批注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就圈点批注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评论。(用实物投影)

3.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的事情。他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呢?

要求学生说出这双手的特点:如:宽大、粗糙、有力、勤劳。这双手创建了绿色金库,创造了美好生活;这双手与众不同,比钢铁还坚硬,称为天下第一号大手……

4、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哪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说说为什么?

5.请同学们续写:

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四、作业 :写一篇短文:妈妈的一双手(也可写令你难忘的一双手)

五、课课请作业设计:(6分)

(一).字词清

1、重点词语过关  2.形近字  3.近反义词。4、第五自然段仿写。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坚守岗位

看林人 无私奉献默默守候

教后反思:

[白桦林的低语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做一个最好的你》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芦花荡》(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你一定会听见 导学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计算与运用复习课 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圆锥的体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学计划

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精选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怀念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