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两极世界格局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10 03:38:09 作者:hnboy 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hnbo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人教版两极世界格局教学设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两极世界格局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两极世界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课堂构思

1.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关系、“铁幕”“冷战”等内容。

2.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

3.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

二、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后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学习本课可为下一课做好铺垫,使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状况。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虽然提到战后的国际关系,但并不作独立章节重点进行讲述,学生对这节课的历史概念和现象难以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及能力不容乐观。但重大的国际关系和美苏对峙的惊心动魄场面,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难点:两极格局对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本节课丰富的音像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师生互动。

七、课堂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利用幻灯片展示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图片,让学生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三个重要人物分别是谁?

(2)他们在二战中有何共同的重大贡献?

导入语:用英国前外相哈默斯顿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格局──美苏两极格局。今天我们对本格局形成的背景、主要表现、作用与影响进行探究。

(二)讲授新课

利用幻灯展示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1.战后出现两极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冷战”?“冷战”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两极格局对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的重大影响?

(让学生带着1、2两个问题看书,思考7分钟,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然后,播放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视频。

利用幻灯片展示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图。

让学生简单介绍丘吉尔“铁幕”演说及丘吉尔本人。

教师可视学生回答情况补充如下内容: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

丘吉尔的头上戴有许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严谨多产的作家、辩才无碍的演说家、经邦治国的政治家、战争中的传奇英雄。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195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篇2: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

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

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优越性在于发展生产力,不搞好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就没有生命力。使学生认识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跨世纪时刻,我们周围的世界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经济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重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难点:世界格局新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  新课)请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几课概括出二战之后世界形势有哪些新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二战后人民民主力量壮大,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局面;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已出现了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进入90年代,世界形势又有哪些新变化?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又有哪些?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东欧的剧变和苏联解体(板书)

1.东欧剧变(1989年~1991年)(板书)

(介绍东欧剧变具体情况)东欧政局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发生变化。多数共产党已更名或改组为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各党都主动或被迫放弃了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丧失政权沦为在野党。第二,国家政权性质发生变化,各国均取消了国名中的“人民”和“社会主义”字样,标榜他们所要建立的是所谓“人道的,民主的法制国家”或干脆恢复资产阶级共和国,引进西方议会两院制、多党制。第三,明确提出并积极实行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定私有化方案,宣布实行或全面私有化,公有制解体。第四,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

一年之内,执政40多年的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原因何在呢?(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分析归纳,并适当补充材料)首先是经济建设的失误。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的模式和管理体制,实行高积累、高投资,追求高速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国家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外债负担沉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由此引发政治和社会矛盾并不断加深。有的国家虽进行了改革,但于事无补。其次是东欧执政共产党人中的一部分推崇“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进一步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并给了西方以可乘之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上述背景下对东欧加紧和平演变攻势,是东欧剧变的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以事例说明)

东欧剧变,直接影响到苏联,使本已十分动荡的苏联政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2.苏联解体(1991年底)(板书)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确定了“根本改革”的方针,实行“新思维”、“民主化”、“公开性”的政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与过去的传统体制彻底决裂,全盘否定斯大林时期建立起来的所谓“极权官僚体制”和“行政命令体制”以及“社会主义原来那种理论和实践模式”;就是要在苏联建立一个“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并没有给苏联人民带来实惠,而改革中出现的阻力和问题却使苏联陷入了全面危机之中。危机从大的方面说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细分起来还有联盟危机、宪法危机、制度危机、党的危机等。在危机形势下、苏联的事态发展如江河日下,最终的结果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大厦土崩瓦解。苏联解体的过程请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注意明确时间是1991年底。提问:大家认为应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吸取什么教训?(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

苏联解体使“冷战”自然结束,给世界格局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

二、“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板书)

1.旧的国际关系格局终结

当前世界政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世界格局发生了战后以来最深刻的,转折性的变化,旧的格局基本上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转换时期。旧的格局指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为首的两极对抗格局。长期以来两国处于“冷战”状态,“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峙,两国在第三世界激烈争夺势力范围。这样的格局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而宣告终结。当今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也就是说未来世界不再是美苏两大国主宰的世界,日本、西欧、德国、中国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世界格局的变化(板书)

由于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世界力量对比失衡,导致原来为美苏争霸所掩盖的种种矛盾争端突出起来,乃至形成对抗冲突。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民族对立、南北对立、贫富矛盾、宗教对立,正反映了这些情况。海湾战争是明显的地区冲突,南斯拉夫内战典型地反映了民族冲突。

3.海湾战争和南斯拉夫内战(板书)

1990年8月2日,萨达姆的10万精锐之师仅仅用了不到10个小时就一举侵占了石油富国科威特。萨达姆的利令智昏震惊了世界,海湾危机全面爆发。危机爆发后,美国作出了强硬的姿态,为反对伊拉克建立起一条相当广泛的国际阵线和一支来自29个国家的多国部队,可谓“威风凛凛”。可是,美国总统布什作为世界上财政赤字最大的政府的首脑,又不得不派他的国务卿和财政部长到处要钱,以资助美国的军事开支。连美国《时代周刊》都说,美国成了“超级大国和乞丐之间的奇怪结合体。”反映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捉襟见时,在战争中,德国和日本都打算为发展成政治大国而做出努力,分别投入了100亿美元和130亿美元。海湾战争最终是以伊拉克的一败涂地而告终。这场战争表明在对付重大国际危机时,没有盟国的全面配合大国难以挑起领导的重任。这是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1990年以来,南斯拉失政治经济危机加剧。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共和国宣布“独立”后,南斯拉夫国内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使南陷于严重动荡之中。南斯拉夫内战最根本的原因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尖锐的民族矛盾。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不断的冲突与矛盾,我们将担负怎样的责任呢?

三、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斗争(板书)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从总体说,当今国际形势已进入一个新的缓和时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但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缓和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仍然存在诸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天下并不太平。这些因素中有一些国家在东欧局势剧变“鼓舞”下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打起“自由民主和促进人权”的旗号,强行对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推销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企图实现“全球民主化”以西方模式一统天下。也有国际市场存在的严重的工业品、农产品不等价买卖,存在非正当竞争。(举一两个实例说明)所以发展中国家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更加艰巨,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就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2.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斗争

对于应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目前各国都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主张,中国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平等互利、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符合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愿望的。

(复习提问并小结)概括世界格局新变化体现在何处?造成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略)

篇3: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

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

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优越性在于发展生产力,不搞好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就没有生命力。使学生认识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跨世纪时刻,我们周围的世界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经济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重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难点:世界格局新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请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几课概括出二战之后世界形势有哪些新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二战后人民民主力量壮大,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局面;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已出现了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进入90年代,世界形势又有哪些新变化?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又有哪些?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东欧的剧变和苏联解体(板书)

1.东欧剧变(1989年~1991年)(板书)

(介绍东欧剧变具体情况)东欧政局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发生变化。多数共产党已更名或改组为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各党都主动或被迫放弃了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丧失政权沦为在野党。第二,国家政权性质发生变化,各国均取消了国名中的“人民”和“社会主义”字样,标榜他们所要建立的是所谓“人道的,民主的法制国家”或干脆恢复资产阶级共和国,引进西方议会两院制、多党制。第三,明确提出并积极实行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定私有化方案,宣布实行或全面私有化,公有制解体。第四,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

一年之内,执政40多年的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原因何在呢?(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分析归纳,并适当补充材料)首先是经济建设的失误。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的模式和管理体制,实行高积累、高投资,追求高速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国家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外债负担沉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由此引发政治和社会矛盾并不断加深。有的国家虽进行了改革,但于事无补。其次是东欧执政共产党人中的一部分推崇“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进一步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并给了西方以可乘之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上述背景下对东欧加紧和平演变攻势,是东欧剧变的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以事例说明)

东欧剧变,直接影响到苏联,使本已十分动荡的苏联政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2.苏联解体(1991年底)(板书)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确定了“根本改革”的方针,实行“新思维”、“民主化”、“公开性”的政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与过去的传统体制彻底决裂,全盘否定斯大林时期建立起来的所谓“极权官僚体制”和“行政命令体制”以及“社会主义原来那种理论和实践模式”;就是要在苏联建立一个“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并没有给苏联人民带来实惠,而改革中出现的阻力和问题却使苏联陷入了全面危机之中。危机从大的方面说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细分起来还有联盟危机、宪法危机、制度危机、党的危机等。在危机形势下、苏联的事态发展如江河日下,最终的结果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大厦土崩瓦解。苏联解体的过程请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注意明确时间是1991年底。提问:大家认为应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吸取什么教训?(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

苏联解体使“冷战”自然结束,给世界格局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

二、“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板书)

1.旧的国际关系格局终结

当前世界政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世界格局发生了战后以来最深刻的,转折性的变化,旧的格局基本上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转换时期。旧的格局指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为首的两极对抗格局。长期以来两国处于“冷战”状态,“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峙,两国在第三世界激烈争夺势力范围。这样的格局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而宣告终结。当今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也就是说未来世界不再是美苏两大国主宰的世界,日本、西欧、德国、中国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世界格局的变化(板书)

由于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世界力量对比失衡,导致原来为美苏争霸所掩盖的种种矛盾争端突出起来,乃至形成对抗冲突。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民族对立、南北对立、贫富矛盾、宗教对立,正反映了这些情况。海湾战争是明显的地区冲突,南斯拉夫内战典型地反映了民族冲突。

3.海湾战争和南斯拉夫内战(板书)

1990年8月2日,萨达姆的10万精锐之师仅仅用了不到10个小时就一举侵占了石油富国科威特。萨达姆的利令智昏震惊了世界,海湾危机全面爆发。危机爆发后,美国作出了强硬的姿态,为反对伊拉克建立起一条相当广泛的国际阵线和一支来自29个国家的.多国部队,可谓“威风凛凛”。可是,美国总统布什作为世界上财政赤字最大的政府的首脑,又不得不派他的国务卿和财政部长到处要钱,以资助美国的军事开支。连美国《时代周刊》都说,美国成了“超级大国和乞丐之间的奇怪结合体。”反映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捉襟见时,在战争中,德国和日本都打算为发展成政治大国而做出努力,分别投入了100亿美元和130亿美元。海湾战争最终是以伊拉克的一败涂地而告终。这场战争表明在对付重大国际危机时,没有盟国的全面配合大国难以挑起领导的重任。这是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1990年以来,南斯拉失政治经济危机加剧。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共和国宣布“独立”后,南斯拉夫国内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使南陷于严重动荡之中。南斯拉夫内战最根本的原因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尖锐的民族矛盾。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不断的冲突与矛盾,我们将担负怎样的责任呢?

三、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斗争(板书)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从总体说,当今国际形势已进入一个新的缓和时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但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缓和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仍然存在诸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天下并不太平。这些因素中有一些国家在东欧局势剧变“鼓舞”下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打起“自由民主和促进人权”的旗号,强行对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推销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企图实现“全球民主化”以西方模式一统天下。也有国际市场存在的严重的工业品、农产品不等价买卖,存在非正当竞争。(举一两个实例说明)所以发展中国家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更加艰巨,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就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2.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斗争

对于应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目前各国都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主张,中国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平等互利、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符合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愿望的。

(复习提问并小结)概括世界格局新变化体现在何处?造成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略)

农业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教学设计美术

人教版秋天教学设计简短

人教版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bpmf教学设计

人教版乡愁教学设计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燕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两极世界格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人教版两极世界格局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