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有感,览镜有感陆游,览镜有感的意思,览镜有感赏析

时间:2015-06-23 10:56:00 作者:潜水员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潜水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览镜有感,览镜有感陆游,览镜有感的意思,览镜有感赏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览镜有感,览镜有感陆游,览镜有感的意思,览镜有感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览镜有感,览镜有感陆游,览镜有感的意思,览镜有感赏析

览镜有感,览镜有感陆游,览镜有感的意思,览镜有感赏析 -诗词大全

览镜有感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齿如败屐鬓成丝,七十之年敢自期。

阅世久应书鬼录,强颜那复乞山资。

绯衫荫子u初望,下泽还乡负圣时。

回首堕沟元有命,不须深计巧丸儿。

篇2:览镜,览镜陆游,览镜的意思,览镜赏析

览镜,览镜陆游,览镜的意思,览镜赏析 -诗词大全

览镜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此头那可著貂蝉,瘦似骑驴孟浩然。

一事比渠差省力,闭门无句与人传。

篇3:览镜,览镜陆游,览镜的意思,览镜赏析

览镜,览镜陆游,览镜的意思,览镜赏析 -诗词大全

览镜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白头渐觉黑丝多,造物将如此老何?三万里天供醉眼,二千年事入悲歌。

剑关曾蹴连云栈,海道新窥浴日波。

未颂中兴吾未死,插江崖石竟须磨。

篇4:浅析白居易的览镜诗

浅析白居易的览镜诗

在白居易现存诗作中,约有60首是与镜子有关系的。这些诗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诗人在多年诗歌创作中特定时间的心理状态。

铜镜是古人整容照面用的生活用品,镜背大多铸有钮和花纹,花纹构图设计精巧,体现着当时的习俗和匠师们的技艺,因而不仅是实用器物,而且是一种艺术品。相传盛唐时期定八月初五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据《唐书・礼乐志》记载,这一天群臣献甘露寿酒,并以制作的铜镜作为礼物,故“千秋节”又称为“千秋金鉴节”,唐玄宗本人还撰有《千秋节赠群臣镜》诗:“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同期文士的咏镜诗也因此奇巧争胜,如杜牧的《破镜》诗:“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镜初分,比喻夫妻离别,此诗以镜破喻夫妻因征战分离,从而引起绵绵相思;长孙佐辅的《对镜吟》:“忆昔逢君新纳娉,青铜铸出千年镜。意怜光彩固无瑕,又比恩情永相映。每将鉴面兼鉴心,鉴来不辍情愈深。”此诗以镜衬托夫妻深情;李益亦有一首《立秋前一日览镜》:“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此诗则以镜显忆满腹辛酸的坎坷生涯。

在众多咏镜诗作者中,白居易是作品最多的一位。他不仅有专门歌咏镜子的诗歌,如《百炼镜》、《新磨镜》、《以镜赠别》等,而且有很多诗是歌咏览镜所见的,如《览镜喜老》、《秋思》、《白发》等,对于这些诗,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咏镜诗来统一称之,为以下行文方便起见,在此将白居易的所有和镜子意象有关的诗歌统称为览镜诗。白居易的览镜诗据统计约有60首,虽然在白居易现存2800余首诗歌中数量并不占绝对多数,但这些诗中投射出作者的情感,是白居易思想的载体,对于这些诗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客观、深入地了解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全貌。

根据诗中的思想内容,白居易的览镜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劝谏和自省为目的的,另一种是以叹老惜时为主题的,两种类型分属于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两个创作阶段。以劝谏和自省为目的的代表作是他的新乐府诗《百炼镜》:

百炼镜,熔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只,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史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太宗。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

唐代扬州铜镜制造手工业极负盛名,历来有关记载颇多,其较早者如《国史补》卷下云:“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扬子江中所铸也。或言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则已,易破难成。”白居易此处所咏当即此镜。《元白诗笺证稿》云:“此篇疑亦是乐天番检《贞观政要》及《太宗实录》以作《七德舞》时,采其余义而成者也。”表面上看此篇是歌颂唐太宗“以人为镜”的美德,实际上是讽喻宪宗应向唐太宗学习,希望宪宗能够以古为镜,以人为镜,正如在《新乐府》序中所言,此篇乃是“为君而作”。

在作于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的《赠友五首》其一中,白居易写道:“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君出臣奉行,谓之握金镜。由兹六气顺,以遂万物性。……”在该诗的序中白居易说明:“吾友有王佐之才者,以致君济人为己任,识者深许之。因赠是诗,以广其志云。”从中可以看出,他期望友人能够像魏征那样,敢于直言恳谏,能够成为君王明鉴的臣子。另一首《以镜赠别》亦是借镜子来表达对友人的劝惩: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清澈,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我惭貌丑老,绕鬓班班雪。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

当时男女情侣之间互赠铜镜之事也时有所载,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中“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即是一例。白居易此诗作于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表面看来此诗是以明镜永远明亮不缺比喻友情万古长青,但在送别之时以镜子为赠物,其含义是不同于前引李白诗中青年男女之间的以镜为赠的,其中所包含的亦是白居易对友人的殷切希望,他不仅自己力图成为君王优秀的“镜子”,匡扶天子,救民水火,而且热情勉励友人,希望友人不论世事如何都以明镜自期。

在当时诗歌中的镜子主要是女性闺怨象征的观念流行之际,白居易独出流俗,在诗歌中赋予镜子以政治的意义,用诗歌来阐发以往诸子散文和史书中的道理,一方面可以说是白居易诗歌趋于通俗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从中看到白居易自励自强、坚明劲削的思想品格。元和初年在担任左拾遗期间,恰逢宪宗有心求治,白居易正躬直词,临事不挠,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大胆上书,评议朝政得失,谏诤之外又与元稹一道,针对大历至贞元前期诗坛出现的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远离现实、放情山水的倾向,积极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政教功能,倡导了一场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的诗歌革新运动。他作于此时的《新乐府》等大批讽喻之作,继承并发扬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抨击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许多尖锐重大的'问题,充满着诗人忧国忧民的仁者情怀。联系《百炼镜》等诗歌可以真切体会到白居易早年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为维护王朝统治献计献策的积极入世的儒家王道政治理想和主张,及积极参与补益社会工作的满腔热情。

纵览白居易60余首览镜诗,除了寓含自省和劝惩之意的作品外,大多数都是以叹老惜时为主的。如《对镜吟》中“闲看明镜坐清晨,多病姿容半老身”,《秋思》中“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对镜偶吟赠张道士抱元》中“闲来对镜自思量,年貌衰残分所当”,《对镜吟》“白头老人照镜时,掩镜沉吟吟旧诗”,《叹老三首》中“晨兴照清镜,形影两寂寞”,《醉歌》中“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初见白发》中“白发生一茎,朝来明镜里”,《自咏》中“夜镜隐白发,朝酒发红颜”,《感时》中“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秋寄微之十二韵》中“览镜头虽白,听歌耳未聋”,等等,这些诗大多作于白居易贬江州司马之后,向我们真实地反映出了白居易在生活中闲适的一面。

自元和十年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权被贬江州之后,除大和五年至七年曾任河南尹外,白居易多任太子宾客分司、太子少傅分司等闲职,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后,无官职在身,又闲居洛阳,早年的政治理想破灭,政治态度由积极转向消极,随着仕途生活的急遽变化,政治上的失意情绪使白居易有大量的时间来关注自身的衰老。对于年龄的增长、衰老的降临,白居易是有恐惧心理的,他还在壮年时就对年华的流逝很敏感,分别在三十二岁和三十四岁感叹道:“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秋思》)“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将至。”(《感时》)闲居生活的无聊使他更加关注岁月留下的痕迹,明镜中的白发总是让他感到人生有限、年华老去的不可抗拒,如《照镜》中“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叹老三首》中“晨兴照清镜,形影两寂寞。少年辞我去,白发随梳落”,《悲歌》中“白头新洗镜新磨,老逼身来不奈何”。但白居易思想中的道家的虚无、佛家的寂灭思想使他克服了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恐惧感,他在六十四岁所写的《览镜喜老》中虽然亦感叹“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但仍然能微笑面对衰老,其原因在于“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不老即须夭,不夭即须衰。晚衰胜早夭,此理绝不疑”。面对镜中老去的容颜、如雪的须鬓,想到的是自己仍然还活着,能够终老天年,如此的乐观通达,可以从中感受到白居易儒家入世思想之外自足、闲适的心态。

另一方面,身体的病况也在白居易的览镜诗中时有反映。通观白居易一生七十五年的岁月中,有四十五年的时间是患有各种各样久治难愈的疾病。他的呼吸器官、循环器官、视听器官等都遭到严重破坏,他最主要的疾病是眼疾、肺病和中风头痛。中国中医学治病讲究望、闻、问、切,虽然目前没有材料证明白居易懂得医术,但照镜子却是他观察自己病况,进行自诊的最直接方式。如他因多年苦读多哭导致眼病严重,照镜所见便是“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眼暗》),即使能看得清楚,也是“病肺惭杯满,衰颜忌镜明”(《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元外》),但即便面对病魔,白居易依然能满足于生活,在《对镜吟》中他写道:“闲看明镜坐清晨,多病姿容半老身。谁论情性乖时事?自想形骸非贵人。三殿失恩宜放弃,九宫推命合漂沦。如今所得须甘分,腰佩银龟朱两轮。”面对身体的病痛与政治上的失意,白居易都能够以自足的心态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和安宁,这正是白居易晚年闲适思想的重要表现。

总之,白居易的览镜诗打破了镜子意象的女性色彩,不仅在诗歌中阐发镜鉴的劝谏和自省的道理,而且通过览镜诗表现出自己的闲适情怀,赋予镜子意象新的内涵,在唐代诗歌盛行的文化氛围中显示出独特的光彩。

篇5:白居易的览镜诗

白居易的览镜诗

镜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在白居易现存诗作中,约有60首是与镜子有关系的,这些诗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诗人在多年诗歌创作中特定时间的心理状态,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和研究,以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白居易其人与创作全貌。

铜镜是古人整容照面用的生活用品,镜背大多铸有钮和花纹,花纹构图设计精巧,体现着当时的习俗和匠师们的技艺,因而不仅是实用器物,而且是一种艺术品。相传盛唐时期定八月初五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据《唐书・礼乐志》记载,这一天群臣献甘露寿酒,并以制作的铜镜作为礼物,故“千秋节”又称为“千秋金鉴节”,唐玄宗本人还撰有《千秋节赠群臣镜》诗:“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同期文士的咏镜诗也因此奇巧争胜,如杜牧的《破镜》诗:“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镜初分,比喻夫妻离别,此诗以镜破喻夫妻因征战分离,从而引起绵绵相思;长孙佐辅的《对镜吟》:“忆昔逢君新纳娉,青铜铸出千年镜。意怜光彩固无瑕,又比恩情永相映。每将鉴面兼鉴心,鉴来不辍情愈深。”此诗以镜衬托夫妻深情;李益亦有一首《立秋前一日览镜》:“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此诗则以镜显忆满腹辛酸的坎坷生涯。

在众多咏镜诗作者中,白居易是作品最多的一位。他不仅有专门歌咏镜子的诗歌,如《百炼镜》、《新磨镜》、《以镜赠别》等,而且有很多诗是歌咏览镜所见的,如《览镜喜老》、《秋思》、《白发》等,对于这些诗,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咏镜诗来统一称之,为以下行文方便起见,在此将白居易的所有和镜子意象有关的诗歌统称为览镜诗。白居易的览镜诗据统计约有60首,虽然在白居易现存2800余首诗歌中数量并不占绝对多数,但这些诗中投射出作者的情感,是白居易思想的载体,对于这些诗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客观、深入地了解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全貌。

根据诗中的思想内容,白居易的览镜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劝谏和自省为目的的,另一种是以叹老惜时为主题的,两种类型分属于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两个创作阶段。以劝谏和自省为目的的代表作是他的新乐府诗《百炼镜》:

百炼镜,熔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只,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史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太宗。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

唐代扬州铜镜制造手工业极负盛名,历来有关记载颇多,其较早者如《国史补》卷下云:“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扬子江中所铸也。或言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则已,易破难成。”白居易此处所咏当即此镜。《元白诗笺证稿》云:“此篇疑亦是乐天番检《贞观政要》及《太宗实录》以作《七德舞》时,采其余义而成者也。”表面上看此篇是歌颂唐太宗“以人为镜”的美德,实际上是讽喻宪宗应向唐太宗学习,希望宪宗能够以古为镜,以人为镜,正如在《新乐府》序中所言,此篇乃是“为君而作”。

在作于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的《赠友五首》其一中,白居易写道:“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君出臣奉行,谓之握金镜。由兹六气顺,以遂万物性。……”在该诗的序中白居易说明:“吾友有王佐之才者,以致君济人为己任,识者深许之。因赠是诗,以广其志云。”从中可以看出,他期望友人能够像魏征那样,敢于直言恳谏,能够成为君王明鉴的臣子。另一首《以镜赠别》亦是借镜子来表达对友人的劝惩: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清澈,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我惭貌丑老,绕鬓班班雪。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

当时男女情侣之间互赠铜镜之事也时有所载,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中“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即是一例。白居易此诗作于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表面看来此诗是以明镜永远明亮不缺比喻友情万古长青,但在送别之时以镜子为赠物,其含义是不同于前引李白诗中青年男女之间的以镜为赠的,其中所包含的亦是白居易对友人的殷切希望,他不仅自己力图成为君王优秀的“镜子”,匡扶天子,救民水火,而且热情勉励友人,希望友人不论世事如何都以明镜自期。

在当时诗歌中的镜子主要是女性闺怨象征的观念流行之际,白居易独出流俗,在诗歌中赋予镜子以政治的意义,用诗歌来阐发以往诸子散文和史书中的道理,一方面可以说是白居易诗歌趋于通俗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从中看到白居易自励自强、坚明劲削的思想品格。元和初年在担任左拾遗期间,恰逢宪宗有心求治,白居易正躬直词,临事不挠,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大胆上书,评议朝政得失,谏诤之外又与元稹一道,针对大历至贞元前期诗坛出现的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远离现实、放情山水的倾向,积极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政教功能,倡导了一场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的诗歌革新运动。他作于此时的《新乐府》等大批讽喻之作,继承并发扬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抨击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许多尖锐重大的.问题,充满着诗人忧国忧民的仁者情怀。联系《百炼镜》等诗歌可以真切体会到白居易早年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为维护王朝统治献计献策的积极入世的儒家王道政治理想和主张,及积极参与补益社会工作的满腔热情。

纵览白居易60余首览镜诗,除了寓含自省和劝惩之意的作品外,大多数都是以叹老惜时为主的。如《对镜吟》中“闲看明镜坐清晨,多病姿容半老身”,《秋思》中“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对镜偶吟赠张道士抱元》中“闲来对镜自思量,年貌衰残分所当”,《对镜吟》“白头老人照镜时,掩镜沉吟吟旧诗”,《叹老三首》中“晨兴照清镜,形影两寂寞”,《醉歌》中“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初见白发》中“白发生一茎,朝来明镜里”,《自咏》中“夜镜隐白发,朝酒发红颜”,《感时》中“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秋寄微之十二韵》中“览镜头虽白,听歌耳未聋”,等等,这些诗大多作于白居易贬江州司马之后,向我们真实地反映出了白居易在生活中闲适的一面。

自元和十年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权被贬江州之后,除大和五年至七年曾任河南尹外,白居易多任太子宾客分司、太子少傅分司等闲职,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后,无官职在身,又闲居洛阳,早年的政治理想破灭,政治态度由积极转向消极,随着仕途生活的急遽变化,政治上的失意情绪使白居易有大量的时间来关注自身的衰老。对于年龄的增长、衰老的降临,白居易是有恐惧心理的,他还在壮年时就对年华的流逝很敏感,分别在三十二岁和三十四岁感叹道:“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秋思》)“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将至。”(《感时》)闲居生活的无聊使他更加关注岁月留下的痕迹,明镜中的白发总是让他感到人生有限、年华老去的不可抗拒,如《照镜》中“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叹老三首》中“晨兴照清镜,形影两寂寞。少年辞我去,白发随梳落”,《悲歌》中“白头新洗镜新磨,老逼身来不奈何”。但白居易思想中的道家的虚无、佛家的寂灭思想使他克服了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恐惧感,他在六十四岁所写的《览镜喜老》中虽然亦感叹“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但仍然能微笑面对衰老,其原因在于“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不老即须夭,不夭即须衰。晚衰胜早夭,此理绝不疑”。面对镜中老去的容颜、如雪的须鬓,想到的是自己仍然还活着,能够终老天年,如此的乐观通达,可以从中感受到白居易儒家入世思想之外自足、闲适的心态。

另一方面,身体的病况也在白居易的览镜诗中时有反映。通观白居易一生七十五年的岁月中,有四十五年的时间是患有各种各样久治难愈的疾病。他的呼吸器官、循环器官、视听器官等都遭到严重破坏,他最主要的疾病是眼疾、肺病和中风头痛。中国中医学治病讲究望、闻、问、切,虽然目前没有材料证明白居易懂得医术,但照镜子却是他观察自己病况,进行自诊的最直接方式。如他因多年苦读多哭导致眼病严重,照镜所见便是“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眼暗》),即使能看得清楚,也是“病肺惭杯满,衰颜忌镜明”(《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元外》),但即便面对病魔,白居易依然能满足于生活,在《对镜吟》中他写道:“闲看明镜坐清晨,多病姿容半老身。谁论情性乖时事?自想形骸非贵人。三殿失恩宜放弃,九宫推命合漂沦。如今所得须甘分,腰佩银龟朱两轮。”面对身体的病痛与政治上的失意,白居易都能够以自足的心态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和安宁,这正是白居易晚年闲适思想的重要表现。

总之,白居易的览镜诗打破了镜子意象的女性色彩,不仅在诗歌中阐发镜鉴的劝谏和自省的道理,而且通过览镜诗表现出自己的闲适情怀,赋予镜子意象新的内涵,在唐代诗歌盛行的文化氛围中显示出独特的光彩。

篇6:览镜鉴赏试题及答案

览镜鉴赏试题及答案

览镜

刘希夷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

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

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题目:作者写了览镜的哪些感受?语言有怎样的`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答:

解析: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注意情感表达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情感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形象、景物、典故等间接表达。这首诗中,“临照不胜悲”“人生能几时”“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等都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老去的悲叹,不得君王宠信的悲伤,语言朴实直白;而颈联中以“秋风”“明月”烘托自己对君恩的向往以及君恩已尽的悲伤,则是间接表达情感,语言生动形象。如此分析,稍加概括,便可得出答案。

答案:作者写了人生垂老的叹息,君王恩宠已尽的悲伤。语言朴实直白,又不乏形象生动。首联直接表现临照之悲;颔联以“白发”这一大众化的意象表达垂老之悲;颈联以“秋风”“明月”渲染凄清悲凉的气氛;尾联直抒胸臆,叹息不受君王宠信的悲伤。

附加注释

②青楼:豪华精致的雅舍,高大的厅堂,此指高堂、正堂。后来,李白创作《将进酒》,有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类似前四句。

③春朝:春日、春天。

④君恩:皇恩。

⑤容颜不可思:容颜苍老憔悴让人不敢想象。

译文

明镜悬挂高堂,临照不胜悲伤。

如此白发满头,人生几许时光?

下山秋风萧瑟,升空春日月亮。

叹息君恩不再,颓颜不可想象。

篇7:览镜书怀原文及赏析

览镜书怀原文及赏析

原文:

览镜书怀

唐代:李白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译文

得道便无所谓古今,失道终不免会衰老。

自照自笑镜中之人,满头白发就像霜草。

扪心空自叹息,我的形影为何这般枯槁?

桃李何必多言,早晚会赞成商山四皓。

注释

⑴“桃李”句: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结满果实,自然会有人来采摘,树下也会因此踩出一条路来。

⑵南山皓:即商山四皓。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皓。”王琦注:“南山皓,谓汉之四皓。四皓在秦时始入蓝田山,后又入地肺山,汉时匿终南山。”《高士传》:四皓者,皆河内织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暴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透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而肆志。”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侍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

赏析:

此诗共八句,可分三个部分:发端——览镜——书怀。

开头两句为第一部分。开篇不直接入题,也无惊人之语,甚至有些过于平静,出人意外。似乎诗人是在漫不经心地讲述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修道成仙的人自然是长生不老,反之,那些凡夫俗子转眼就会走向生命的最后历程。这两句诗看似对道教的肯定,实则是对道教的挖苦。全诗也就由此而引起的`。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诗人紧扣开篇的“衰老”二字,以自己为例证,写览镜之所见;深深的自嘲和自责,形成对报国无门、济世无路的现实的尖刻揭露和批判。李白从来崇尚道教,理应是“得到”之人,可是到头来,依然“白发如霜草”。“自笑”一句举重若轻,接法飘逸,可以说是对自己迷信道教的彻底否定。“空”“何”二字写尽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极端痛苦。“自笑”“扪心”“叹息”“问影”几个连续动作则把诗人览镜时的心理活动、外貌特征和神态举止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俨然是作者晚年的一幅形神兼备的自画像。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诗人活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变“桃李不言”为“桃李竟何言”,是愤激之辞:我纵有才能,却没有施展的机会,又有什么可说的呢?诗人赞赏“商山四皓”,是希冀自己能像四皓一样,能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余热。两个典故的活用,写出了不合理制度下,杰出人才的悲剧结局,反映了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强信念、对邪恶势力的殊死抗争和矢志不渝的政治热情。

全诗通篇并无华丽词句,而仅仅是以议论为主,间以声、色、形、态的逼真刻画,实在而不板滞,悲怆而不消沉,恰如水晶世界,直露、透彻;又似一片冰心,清冷、光明。其感人之处,全在于人格的力量和深刻的内涵。

篇8:览镜,览镜邵谒,览镜的意思,览镜赏析

览镜,览镜邵谒,览镜的意思,览镜赏析 -诗词大全

览镜

作者:邵谒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一照一回悲,再照颜色衰。日月自流水,不知身老时。

昨日照红颜,今朝照白丝。白丝与红颜,相去咫尺间。

篇9:立秋前一日览镜原文赏析

唐代: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前言】

《立秋前一日览镜》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时的`即兴之作,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体验,构思精巧,颇有意趣。

赏析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篇10:览镜书怀,览镜书怀李白,览镜书怀的意思,览镜书怀赏析

览镜书怀,览镜书怀李白,览镜书怀的意思,览镜书怀赏析 -诗词大全

览镜书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篇11:途中览镜,途中览镜徐九皋,途中览镜的意思,途中览镜赏析

途中览镜,途中览镜徐九皋,途中览镜的意思,途中览镜赏析 -诗词大全

途中览镜

作者:徐九皋  朝代:唐  体裁:五绝   四海游长倦,百年愁半侵。赖窥明镜里,时见丈夫心。

篇12:览镜喜老,览镜喜老白居易,览镜喜老的意思,览镜喜老赏析

览镜喜老,览镜喜老白居易,览镜喜老的意思,览镜喜老赏析 -白居易的诗

览镜喜老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而我独微笑,此意何人知?

笑罢仍命酒,掩镜捋白髭。

尔辈且安坐,从容听我词。

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

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

不老即须夭,不夭即须衰。

晚衰胜早夭,此理决不疑。

古人亦有言,浮生七十稀。

我今欠六岁,多幸或庶几。

倘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

当喜不当叹,更倾酒一卮。

篇13:览镜,览镜刘希夷,览镜的意思,览镜赏析

览镜,览镜刘希夷,览镜的意思,览镜赏析 -诗词大全

览镜

作者:刘希夷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篇14:览镜词,览镜词徐凝,览镜词的意思,览镜词赏析

览镜词,览镜词徐凝,览镜词的意思,览镜词赏析 -诗词大全

览镜词

作者:徐凝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宝镜磨来寒水清,青衣把就绿窗明。

潘郎懊恼新秋发,拔却一茎生两茎。

篇15: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

【年代】:唐

【作者】: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

【内容】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赏析】:

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时的即兴之作,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体验,构思精巧,颇有意趣。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明天立秋,今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明天,走向前途,该怎么办呢?他觉得明天恰同昨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明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本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倪其心)

篇16:刘长卿的正朝览镜作

作者:唐·刘长卿

憔悴逢新岁,茅扉见旧春。

朝来明镜里,不忍白头人。

【注释】

①正朝:元日早晨。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拓展阅读:刘长卿代表作品精选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①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②,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③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

①摇落:零落。

②旧垒:指吴公台。

③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评析】这是一首吊古诗,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有人认为,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①没何处②,青山空向人③。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④。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⑤。

【注释】

①飞鸟:比喻远行的人。

②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

③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④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⑤谁见两句及上面落日句:均出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白苹:一种水草,花白色,故名。

【评析】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首联写朋友远去,诗人挥手作别,落泪沾巾,依依之情跃然纸上;颔联写友人远行难以预料,眼前只有青山空对。愁思绵绵,不绝如缕;颈联写友人远去,抵达五湖,观赏春色;末联写眷怀友人徘徊汀州,愁对白苹。全诗虽无“别离”二字,只写作别风光,然而满腔离情,完全铸入景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①。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释】

①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②已似句: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简析】诗人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然纸上。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①,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②。

【注释】

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评析】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结构严密紧凑, 层层扣紧主题。诗题为“寻”,由此而发,首两句一路“寻”来,颔联写远望和近看,“寻”到了隐士的居处。颈联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最后写“溪花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了常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①,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②上,日暮欲何之③。

【注释】

①独立句:意即威振三边。三边:汉幽、并、凉三州。

②江汉:泛指江水。

③何之:何往。

【评析】这首诗是赠送退伍军人李中丞,赞扬他久经沙声,忠勇为国,感伤他老来流落的境遇。首联先写李氏曾是十万大军将帅,而老来流落;三、四两联写他廉洁奉公和忠心耿耿;末联写江汉茫茫,年纪老迈,将“欲何之”?全诗对久经沙场,晚沦江汉的老将,寄予无限的同情。

篇17:客中览镜,客中览镜于武陵,客中览镜的意思,客中览镜赏析

客中览镜,客中览镜于武陵,客中览镜的意思,客中览镜赏析 -诗词大全

客中览镜

作者:于武陵  朝代:唐  体裁:五律   何当开此镜,即见发如丝。白日急于水,一年能几时。

每逢芳草处,长返故园迟。所以多为客,蹉跎欲怨谁。

篇18:佳人览镜,佳人览镜施肩吾,佳人览镜的意思,佳人览镜赏析

佳人览镜,佳人览镜施肩吾,佳人览镜的意思,佳人览镜赏析 -诗词大全

佳人览镜

作者:施肩吾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

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

篇19:秋朝览镜,秋朝览镜薛稷,秋朝览镜的意思,秋朝览镜赏析

秋朝览镜,秋朝览镜薛稷,秋朝览镜的意思,秋朝览镜赏析 -诗词大全

秋朝览镜

作者:薛稷  朝代:唐  体裁:五绝   客心惊落木,夜坐听秋风。朝日看容鬓,生涯在镜中。

览镜词,览镜词徐凝,览镜词的意思,览镜词赏析

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

读《全球通史》有感:以史为镜

游镜湖,游镜湖陆游,游镜湖的意思,游镜湖赏析

镜优美散文

览古诗,览古诗卢谌,览古诗的意思,览古诗赏析

庐山行之大览庐山作文

镜湖的作文

镜语作文500字

古镜文言文翻译

览镜有感,览镜有感陆游,览镜有感的意思,览镜有感赏析(共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览镜有感,览镜有感陆游,览镜有感的意思,览镜有感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