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

时间:2015-11-16 11:15:19 作者:父王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父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 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况。

4. 调节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生活习性,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等。

2.探究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提出问题: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3)制定计划:

供选择的材料:活水蚤、蒸馏水、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烟草浸出液、吸管、载玻片、显微镜、计时器。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A. 水蚤的正常心率为:100—350次。

B. 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起促进作用,因为烟草里含有烟碱(如尼古丁)等成分,有使神经兴奋的作用。

4.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5.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6.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篇2:八下生物复习提纲

八下生物复习提纲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 起源森林古猿 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自己总结:

2、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阴茎:排精、排尿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4)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人体内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5)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 、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脱落。

出血 :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5、计划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a最长;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参与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消化过程:蛋白质、氨基酸,参与的酶(胃液、胰液、肠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消化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肝脏),参与的酶(肠液、胰液)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a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b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c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

2) 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顺着浓度低的方向流动。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何判断:动脉(离心,流速快,逐渐分支,变细);静脉(向心,分支逐渐合并,变粗,流速慢)。毛细血管(壁薄,单层细胞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四腔、八“心眼”——血管)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右心室 肺动脉;左心房 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到毛细血管到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和膀胱)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尿道: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尝试通过液体成分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 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

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七、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学习生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生命物质性观点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5.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界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怎样学好生物学

养成好习惯

1. 想收到好的听课效果,就需要课前做好预习。

2. 上课专心听讲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关键。“听讲”是有技巧的,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并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3. 笔记是简化了的初中生物课文重点。听课时,将老师讲授的重点记录下来,可加深印象,减轻考试复习的负担。

设立目标

初中生物学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也不要指望谁都能学好。在学习的时候,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的成绩达到什么档次就可以了?

虽然我们都想追求卓越,但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无论是什么目标,一旦设定了,就要坚持不懈,为自己负责。

亲自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主要特点。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实习、调查等探究活动。

这些探究活动不仅能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而且能够使我们充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在科学态度、意志、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篇3:人教版八下物理复习提纲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第2节 二力平衡

1、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既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变滑动为滚动。

篇4:人教版八下地理复习提纲有哪些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大致通过(秦岭)和(淮河),与一月(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5、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7、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8、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牧场和主要畜种有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臧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9、在西北的(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篇5:人教版八下地理复习提纲有哪些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5、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上天”-建筑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6、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北有(阿尔泰山脉),中有(天山山脉),南有(昆仑)山脉,雄伟的天山南北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14、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1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促进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乡村使用天然气等洁净能源,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篇6:人教版八下地理复习提纲有哪些

第七章 省内区域

1、珠江三角洲位于 广东 省东南部, 珠江下游,邻 港澳 ,与 东南亚 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是 深圳 和 珠海 ,沿海开放城市是 广州 。

3、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都是高温多雨的 热带季风气候 ,但夏季风的风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产品以 港、澳 为贸易渠道,出口至 东南亚 、欧洲 、非洲 、美洲 和 大洋洲 等地区,20世纪末,这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 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 。

6、近年来,外商投资的热点由 珠江三角洲 转移到 长江三角洲 。

7、珠江三角洲 加工制造业 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外地

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速度。

8、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到 40% ,与发达国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横断山脉的南部,南邻缅甸、老挝,有澜沧江流过。

10、西双版纳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热带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种类多,有层次性 。

11、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是傣族,住竹楼,吃竹筒饭,过泼水节,跳孔雀舞。

12、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现在旅游业发展成主导产业。

篇7:人教版八下语文复习提纲有哪些

一、生字注音

烂熳(màn) 绯(fēi)红 油光可鉴(jiàn)

芦荟(huì) 不逊(xùn) 匿(nì)名

诘(jié)责 抑扬顿挫(cuò) 深恶(wù)痛疾

磨磨蹭蹭(mócèng) 迢迢(tiáo) 文绉绉(zhōu)

宽恕(shù) 庶(shù) 黝黑(yǒu)

禁锢(gù) 侏儒(zhūrú) 尴尬(gān‘gà)

炽热(chì) 粗制滥(làn)造 藏污纳垢(gòu)

正襟(jīn)危坐 颔(hàn)首低眉 黯(àn)然失色

广袤(mào) 无垠(yín) 髭(zī)

鬈(quán) 锃(zèng) 滞(zhì)留

酒肆(sì) 搓捻(cuō niǎn ) 繁衍(yǎn)

迁徙(xǐ) 觅食(mì) 郁郁寡(guǎ)欢

花团锦簇(cù) 小憩(qì) 冥(míng)思遐想

奁(lián) 朔(shuò)方 胭脂(yān zhī)

褪(tuì)尽 粘(zhān)连 凛冽(lǐnliè)

灼灼(zhuó) 慷慨(kāngkǎi) 伫立(zhù)

睥睨(pìnì) 污秽(huì) 咆哮(páoxiào)

鞺鞺鞳鞳(tāngtà) 迸(bèng)射 播弄(nòng)

虐待(nüè) 雷霆(tíng) 鞭挞(tà)

踌躇(chóuchú) 祈祷(qídǎo) 彷徨(pánghuáng)

罪孽(niè) 霁(jì) 眷(juàn)念

荷戟(jǐ) 稽(qí)首 旸(yáng)谷

一撮(cuō) 翡翠(fěicuì) 蜿蜒(wānyán)

胆怯(qiè) 执拗(niù) 馈赠(kuì)

真谛(dì) 璀璨(cuǐcàn) 镶嵌(qiàn)

酷肖(xiào) 长吁(xū)短叹 千山万壑(hè)

心扉(fēi) 憔(qiáo)悴(cuì) 馈(kuì)赠

蓬蒿(hāo) 咫(zhǐ)尺 美味佳肴(yáo)

喧嚣(xuānxiāo) 招徕

篇8:人教版八下历史复习提纲有哪些

一、祖国统一

1、港澳问题:(维护国家主权)

(1)政策

一国两制:目的: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为实现祖国大陆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好评。

(2)回归

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意义:港澳的回归洗刷了我国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2、台湾问题:(民主内部矛盾)

(1)对台政策的演变

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明确提出解放台湾

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③改革开放以后,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的交往

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逐步采取一系列开放措施,是海峡两岸历史性的变化

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九二共识”

③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④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局面初步形成。

⑤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⑥21世纪初,胡锦涛《反分裂国家法》

(3)海峡两岸交往的有利条件

①政治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②经济: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台湾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③民族:两岸人民具有强烈民族感

④历史:是民族趋势,民心所向

⑤海峡两岸交往密切

(4)海峡两岸交往的不利因素

①内部台独

②外国反华势力

八下语文复习提纲

八下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

八下生物教学计划

七下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冀教版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

初二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初二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苏教版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集锦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