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改良措施

时间:2018-10-07 19:49:54 作者:Borntodie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Borntodi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改良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改良措施,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改良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改良措施

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迫切性,并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三个方面阐述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以及治理污染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

作 者:贾学萍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9) 分类号:X5 关键词:重金属   污染   治理措施  

篇2: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

摘要: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密切相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的鉴别是准确、有效控制和治理污染源的前提.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研究报道,综述了土壤中污染物的工业、农业和交通因子三大主要来源.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主要采用工程技术、物理化学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在此就修复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作 者:曹越    吴晓敬    李淑岩    Cao Yue    Wu Xiaojing    Li Shuyan  作者单位:曹越,Cao Yue(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吴晓敬,Wu Xiaojing(东宁县环境监测站,黑龙江,哈尔滨,157200)

李淑岩,Li Shuyan(哈尔滨市石油化工机械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5(3) 分类号:X53 关键词:重金属    污染土壤    修复技术    物理化学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   

篇3: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以及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式.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土壤重金属的存在形式揭示金属在环境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助于对症下药,治理重金属污染,从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两方面阐述了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手段,强调了生物修复的可行性和环保优点.

作 者:董悦 刘晓群 李翠兰 于东梅 张士勇  作者单位:董悦(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环境监测站,辽宁盘锦,124010)

刘晓群(盘锦市环境监测站)

李翠兰,于东梅(盘锦市兴隆台区检验中心)

张士勇(大洼县环境监测站)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4) 分类号:S53 关键词:土壤   重金属污染   存在形式   生物修复   化学修复  

篇4: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摘要:分析土壤重金属监测数据,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当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对当地土壤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作 者:邢志华    任灵芝    Xing Zhihua    Ren Lingzhi  作者单位:廊坊市环境监测站,河北廊坊,065000 期 刊: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Journal:INSTRUMENTATION ANALYSIS MONITORING 年,卷(期):, “”(2) 分类号:X53 关键词:土壤    重金属污染    综合评价   

篇5: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在国民生活中日趋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势在必行。大规模地修建高速公路,有效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方便了人民生活;然而,与此同时,在高速公路建设及营运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土壤是大气、水体及固体废弃物中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滞留和沉积的目标,是长期环境污染的承受者。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息的资源,越来越暴露出不堪重负的迹象。因此,研究高速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保护环境、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环境治理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开发建设活动,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严重时引起生态平衡失调、气候异常;另一类是环境污染,如噪声、废水、废气和尘埃等。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高速公路建成后,会对沿线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环境等产生影响:首先,公路建成后会增大沿线地区的交通量,增加该地区的交通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附近居民的出行,割裂了村庄间的原有联系;其次,公路建成后,使沿线各地区的土地功能发生变化,将单一的农业用地、开发用地或商业用地转变为多行业提供服务的特殊用地,同时也促进了沿线土地资源的开发。公路建设会造成一定数量居民的拆迁,使沿线居民人口结构及需求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居民的联系及交往方式;对沿线两侧居民交往产生阻隔,影响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高速公路的修建,会破坏一些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址、名胜风景及保护区,产生视觉污染。高速公路建设在对沿线区域环境产生上述影响的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加速农产品、矿产、林业产品的输送,信息交流及劳动人口流动,提高了区域的工业产值,推动城乡的商品交换、文化交流及农业的综合开发,使城乡逐渐一体化[1]。

1.2对环境的污染

1.2.1废气污染。

(1)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在发动和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废气和固体微粒,废气中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甲烷、乙烯、醛和铅颗粒等污染物[2],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渗透到水、土壤中,并逐渐积累,会对沿线的人类和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使其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会造成全球气候异常,这种污染的程度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2)随着运输市场的放开,汽车产量和拥有量的增加,汽车排放物对大气的污染已成为主要公害,汽车排放物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1.2.2噪声污染。

(1)高速公路的噪声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搅拌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的使用而产生的噪声污染,这些噪声较强,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影响严重,造成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短期内恶化;二是在运营过程中,汽车车体振动、发动机运转、轮胎与路面摩擦、鸣喇叭以及公路沿线提供各种服务的设施、设备均会产生噪声,在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这些噪声会对附近的人群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尤其对公路两侧人口密度较大的敏感区域(学校、住宅区、商业区、医院等)干扰较为突出,而野外区域的干扰则相对较小[3]。

(2)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对于道路两侧环境的改善也越来越迫切。

1.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施工期间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非污染性破坏,因施工机械的使用及大量的开挖取土破坏了土体原有的自然结构和水的循环路径,相应地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长、活动的规律,阻碍生态系统漫延[4];二是公路建成运营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而且,由于汽车废气、噪声、有害物质的产生,会使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空气、水、土壤)逐渐恶化,引起生物发育不良、繁殖机能减退、疾病增多、抗病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减少(特别是珍稀物种),有时可能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

1.4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1.4.1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高速公路施工时,由于填方和挖方对地表扰动较大,并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尤其是隧道的进出口及仰面坡的开挖,对局部山体稳定不利,可能会引发塌方滑坡、软土层滑移等不良地质病害;又因土表裸露、土质松软,增加了水土冲刷量,造成河流、沟渠淤积,积水淹漫农田。此外,临时施工用地在机械碾压、人员踩踏下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定时期内土壤的肥沃程度难以恢复。

1.4.2对水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生活服务区污水和洗车等对公路沿线自然水系的影响。高速公路定距离设置加油站、收费站及洗车等配套设施,生活服务区污水和洗车废水都会对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水系产生影响[5]。由于公路建设阻隔原有水系的循环,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通路径,汽车尾气的排放和生活服务区的废物进入河道也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化学危险品运输中的泄露或交通事故的发生,则可对环境水质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另外,由于桥梁的修建减小了河床的过水断面,造成桥前局部堵水,水流速度减慢,泥砂下沉淤积、阻塞河道,从而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2. 高速公路两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易蓄积,残留时间长,因而已成为土壤的主要污染。

2.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及来源。

2.1.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2.1.1.1持久性: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通过土壤对悬浮污染物的物理机械吸收、阻留、胶体的物理化学吸附、化学沉淀、生物吸收等过程,不断在土壤中积累。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引起土壤成分、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变化,造成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以后很难消除,其净化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重金属污染是不可逆的持久积累过程。

2.1.1.2间接伤害性:首先,重金属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其次,土壤污染物还能危害自然环境,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成为水和大气的污染源。

2.1.1.3高速公路重金属污染以公路为中心在其两侧呈带状顺公路延伸,污染程度自公路向其两侧逐渐减弱[6],且主要分布在公路两侧50m范围内。

2.1.2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2.1.2.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目前公认的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交通工具使用的油料燃烧所排放的尾气以及油料的挥发、泄漏等。事实上,油料中除了含有铅和锡外,尚含多种微量重金属元素,公路旁重金属污染以Pb、Cd污染为主。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不但不易被自然净化,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得以富集而对人体、家畜、农业生态及自然生态产生严重的潜在影响和危害。

2.1.2.2影响因素: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交通量、土壤类型、植被、降雨、风力、风向以及公路两侧是否有影响重金属颗粒运动的障碍物,如树木、建筑物等。

2.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降解,易被作物吸收、在土壤中积累,甚至在土壤中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重金属污染物的长期积累、富集会使生物地球化学平衡遭到破坏,随食物链富集,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据报道,我国每年因土壤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人民币。

3. 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及治理措施

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不被微生物降解,且迁移性小,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潜伏性、累计性和不可逆转性[7]。一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过环境容量,要清除污染则相当困难,故对重金属引起的土壤污染需要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措施。

3.1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措施。

3.1.1通过国家立法,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标准和制度,制定相关的高速公路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管理,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必须有法可依,有标准可据。

3.1.2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有害物资的运输管理,制定此类突发事件预案,防止有害物质泄漏事故的发生。加强防范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将损害减少到最小。

3.1.3完善汽车的自身结构,改进发动机,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研制和推广废气减毒装置,完善汽车保养和修理制度,推广节油装置。

3.1.4优先使用无铅汽油,推广应用气体燃料,使用符合规定的润滑剂或燃油添加剂。

3.1.5公路设计部门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在普通路段加强绿化设计,隧道路段增加部分通风设备。

3.2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污染土壤的治理是根据污染物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存在状态,进行有效分离或其它处理,使土壤特性得以恢复和利用,减轻或消除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3.2.1重金属以其在土壤中难降解、毒性强、具有积累效应等特征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多学科研究的活跃领域。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形态,使其由活化态转变为稳定态;二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使其存留浓度接近或达到背景值。现有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换土法、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电修复和热修复等。常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方法有热解法、电化学法和提取法等[8]。

3.2.2化学治理就是向污染土壤中投入改良剂、抑制剂,增加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和粘粒的含量,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土壤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沉淀、吸附、抑制等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化学治理措施的优点是治理效果和费用适中,缺点是容易再度活化。

3.2.3生物措施是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较快的吸收或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生物修复的途径主要有两条:(1)植物修复技术:利用金属超累积植物,通过植物自身具有的特定的吸收、挥发、根滤、稳定等作用,对重金属加以吸收、富集或与重金属结合成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来清除或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但其重金属生物载体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至今也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2)利用微生物沉积、氧化和还原等作用,降低或消除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该研究是目前环境科学研究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

3.2.4在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降低污染土壤修复的成本并提高修复的效率,对原位微生物修复更为重视。目前,主要的技术包括:(1)生物啜食法,它主要采用本地微生物或实验室培养的具有特异功能的菌株降解污染物,采用把污染的地下水抽出加人营养物质和氧气(通常是过氧化氢或过氧化氢化合物)后再回灌到污染土壤中,或经垂直井的慢速渗漏,加人营养物质和氧气到污染土壤中,以优化降解生态条件,特别是加入表面活性物质等一些化学物质,以降低污染物的毒性来达到提高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能力;(2)生物通气法,它结合了蒸汽浸取技术的优点,采用真空梯度井等方法把空气注人污染土壤中,以达到氧气的再补给,可溶性营养物质和水则经垂直井或表面渗入的方法予以补充。这两种方法结合了微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的内涵和优点,符合生态化学修复的原理和发展方向。更确切地说,这两种方法更趋于向生态化学修复领域迈进。

4. 结论与建议

长期以来,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已造成比较严重的土壤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危及人类健康,因此,探讨合理的、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预防和治理措施显得尤为迫切。对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要采取防与治相结合的处理措施:首先,应加强高速公路汽车尾气排放管理,严格控制尾气排放标准;其次,对于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则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治理。

开展高速公路旁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富集程度的监测和评价,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廖新辉, 张阳.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广西交通科技, , 6(24): 17~19

[2]张香枝, 闫宁. 汽车尾气污染及防治对策. 河北工业科技, 1999, 3(16): 43~45

[3]齐荣. 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山西交通科技, , 1: 39~41

[4]孙乔宝, 甄晓云.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 , 2(25): 68~71

[5]丁觉亮, 倪卫东. 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力. 现代高速, 9: 21~23

[6]兰天水, 林健, 陈建安, 等. 公路旁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的研究.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3, 1(9): 4~6

[7]张乃明. 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展望. 环境科学进展, , 7(4): 30~33

[8]罗强, 任永波, 郑传刚.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措施.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 2(26): 42~46

篇6: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概况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概况

概述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途径及其危害性,并且进一步详细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最后对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旨在为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维护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作 者:何容 杜佳佳 许波峰 汪科继 傅起升 林于 He Rong Du Jiajia Xu Bofeng Wang Keji Fu Qisheng Lin Yujie  作者单位:何容,许波峰,汪科继,傅起升,林于,He Rong,Xu Bofeng,Wang Keji,Fu Qisheng,Lin Yujie(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农林水利局,宁波,315020)

杜佳佳,Du Jiajia(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刊 名:山东林业科技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8(1)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土壤   重金属污染   防治方法  

篇7: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研究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研究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此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赋存形态,介绍了各种修复方法,提出生物修复是今后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作 者:俞佳    戴万宏    YU Jia    DAI Wang-hong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期 刊:环境科技  ISTIC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1(z2) 分类号:X5 关键词:土壤    重金属    污染    生物修复   

篇8: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简述

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简述

随着工业的发展与废弃物排放的不断增加,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并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广大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简要介绍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系统分析农业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污染现状以及污染趋势,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特征,着重探讨了农业用地土壤与城市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分异、迁移特征和迁移规律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作 者:陈秀玲 张文开 李明辉 李志忠 CHEN Xiu-ling ZHANG Wen-kai LI Ming-hui LI Zhi-zhong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7 刊 名: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英文刊名: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年,卷(期): 21(6) 分类号:X53 关键词:重金属   土壤   空间分异   迁移规律  

篇9: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引证有关文献,简述了土壤淋洗的概念、分类及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所用淋洗荆的研究进展.作 者:吕青松    蒋煜峰    杨帆    朱琨    LV Qing-song    JIANG Yu-feng    YANG Fan    ZHU Kun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期 刊:甘肃农业科技   Journal: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X53 关键词:土壤淋洗法    重金属    土壤修复    研究   

篇10:黄石市基本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

黄石市基本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

通过对黄石市基本农田土壤重金属Cu、Pb、Zn、Cd、Hg的'污染调查监测,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供的土壤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整体上黄石市的基本农田土壤受到了轻度污染,其中Pb、Zn元素不存在超标现象,为清洁水平;Cd超标率为8%,Hg超标率为13%,均为轻度污染水平;Cu超标率为40%,综合污染指数为2.07,达到了中度污染水平.Cu、Cd的变异系数在大冶市变异较大,Cu、Hg的变异系数在阳新县较大,说明这三种元素在不同样点间存在较大差异.分析超标的样点分布规律,发现超标的样点主要分布在工矿企业周围的农田.

作 者:蔡苇 Cai Wei  作者单位:黄石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4(2) 分类号:X53 关键词:基本农田   土壤   重金属   评价  

篇11: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而重金属污染在土壤污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以及植物生长造成很大的威胁.本文从物化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以及微生物修复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同时还介绍了复合污染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方向.

作 者:王海峰 赵保卫 徐瑾 车海丽 Wang Haifeng Zhao Baowei Xu Jin Che Haili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9 34(11) 分类号:X131 关键词:重金属   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篇12: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

概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污染特点及其存在形态和作用机理.分析评论了土壤污染防治的三种主流技术:工程治理措施、化学治理措施和生物修复法,并指出了各哄堂大笑优缺点.也从物理、化学、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方面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及最新进展,就其原理、实例、优缺点和合理应用等问题作了阐述.另外,还着重阐明了修复技术的'概念、机理、影响因素、优势及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见解和看法.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作 者:杨海琳 Yang Hailin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4(6) 分类号:X53 关键词:土壤污染   重金属   修复  

篇13:有色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

摘 要:矿业活动是环境中污染土壤的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简要概述了中国有色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并介绍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物理和化学修复的技术,提出植物修复技术的新研究进展及优点。

关键词:矿区;重金属污染;修复;土壤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重金属矿区之一,分布着大量的优质重金属矿,丰富的重金属资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然而,长期以来在重金属矿区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开采技术、资金缺乏及管理方面等原因,对矿区周围的土壤与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

矿业废弃地一般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这些废弃地以尾矿和废弃的低品位矿石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重金属通过地表生物地球化学作用释放和迁移到土壤及河流中,而这些受重金属污染的水又通过灌溉方式进入农田,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对矿区附近居民的健康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1]。

通常情况下,有色金属矿区附近的.土壤中,铅、铜、锌含量分别为正常土壤中含量的 10~40倍、5~200倍、5~10 倍 [2]。

一、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现状越来越严重,已经损害了人民的群众健康。

如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曾发生的第二公害病―骨痛病,便是由于食用被镉废水污染了土壤生产的“镉米”所致。

王新等对辽宁省铁岭柴河Pb―Zn矿区的土壤一岩石界面的重金属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Cd、Pb、Zn元素含量分别是当地背景含量的11倍、4.5倍、3倍,大大超过了当地背景含量水平;Cd作为制约当地农业用地的限制性元素,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5.8倍;矿区附近玉米中Pb、Cd含量分别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16~21倍、5.7~9.7倍[3]。

湖南省由于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引起的Pb、Cd、Hg、As等重金属污染,受污染面积达2.8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3%。

部分地区土壤中Pb、Cd、Hg、As高出正常值数倍至数百倍,从而出现了地方病。

王莹以上虞某废弃铅锌尾矿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尾矿山周边各采样点土壤 As、Zn、Pb 和 Cu平均含量为 328 mg.kg-1、1 760 mg.kg-1、2 708 mg.kg-1和 287 mg.kg-1,均超过土壤环境背景值,各元素含量变异强度为:As>Pb>Cu>Zn[4]。

二、矿区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

重金属是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一个重要污染物质。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常用的有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

物理修复主要包括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

通过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与污土混合,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减少重金属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的毒害。

化学修复就是向土壤投入改良剂,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氧化还原、沉淀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但由于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难降解性,至今仍未找到可供大面积应用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

近年来出现的植物修复,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具有潜在或显在经济效益等优点,并且其更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植物修复是一种经济、有效且非破坏性的修复技术,主要利用自然生长或遗传培育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固定和吸收。

通常包括:植物提取,即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目前已发现有400 多种植物能够超积累各种重金属,一些超积累植物能同时积累多种重金属,如羊蕨属植物和具有富重金属性的苋科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率达到 100%。

蒋先军等的研究发现,印度芥菜对Cu、Zn、Pb 等中等污染土壤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5]。

有证据表明,柳树和白杨能从土壤中去除一定量的重金属,净化低污染的土壤;植物挥发,即通过植物使土壤中的某些重金属(如Hg2+)转化成气态(HgO)而挥发出来;根际过滤,即利用植物根系过滤积淀水体中的重金属;植物稳定,即利用植物根际的一些特殊物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相对无害的物质。

有研究发现,树木可以存活并生长于含有较高浓度的多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

经监测,桦树和柳树的一些树种可以耐受铅和锌[6]。

结论与展望

矿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矿区所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在治理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治理方式。

物理、化学等方法对于矿山土壤的修复存在耗能、耗钱、对土壤结构损害较大等缺点,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这些方法均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作用不明显,而植物修复成本较低,可以稳定土壤、控制污染、改善景观、减轻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所以在修复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使用植物修复技术。

近年来,中国金属矿业迅速发展,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更具有广阔的市场,并逐步走向商业化,同时中国有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蕴藏着大量超富集植物,为中国开展有关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奎,李林.中国铅锌矿区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9,(30).

[2] 薛强,梁冰,刘晓丽.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J].土壤与环境,,(1):90-93.

[3] 王新,周启星,任丽萍.矿区农产品质量及土壤─岩石界面重金属行为特性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3):459-463.

[4] 王莹,赵全利,胡莹,等.上虞某铅锌矿区周边土壤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J].环境化学,,(7).

[5] 蒋先军,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J].土壤,,(2):71-74.

[6] 滕冲,程峰,王杰光,等.矿产与地质[J].植物修复在治理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2):179-181.

篇14: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采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生态技术,其具有安全、廉价的`特点而成为研究和开发热点.阐述了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植物修复机理等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作 者:张霓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环境工程,贵州,贵阳550004 期 刊: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Journal:KEHAI GUSHI BOLAN(KEJIAO CHUANGXIN) 年,卷(期):, “”(2) 分类号:X3 关键词:植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    土壤   

篇15: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特点及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与治理提出了思路.

作 者:夏来坤 郭天财 康国章 岳艳军  作者单位:夏来坤,岳艳军(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郭天财,康国章(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河南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5) 分类号:X53 关键词:土壤   重金属   污染   修复技术   研究进展  

篇16: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清洗剂的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清洗剂的研究进展

土壤清洗技术是一种经济的、应用性强的技术.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清洗剂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清洗剂的研究方向,提出来源广泛、可生物降解的高效清洗剂,如天然有机酸、生物表面活性剂等,是今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清洗剂的研究重点.对于复合污染的`土壤,使用复合淋洗剂也是目前的一个研究方向.清洗剂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对于土壤清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将大大降低土壤修复的成本.

作 者:孙英杰 宋菁 何亚红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青岛,266033 刊 名: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0(5) 分类号:X53 关键词:重金属   土壤清洗   修复   清洗剂  

篇17:训练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对策探讨

训练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对策探讨

摘要: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是环保领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在军事区域同样存在,污染场所主要包括子弹打靶场、坦克射击场以及炮弹落弹区等.重金属污染的元素包括Pb、Cu、Zn、Co等.训练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既要对已经污染的土壤根据其污染特征,采取相应的物理化学或者植物修复措施,又要从污染源头上下手,降低或者彻底杜绝训练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作 者:刘玉通    杨琴    LIE Yu-tong    YANG Qin  作者单位:后勤工程学院营房管理与环境工程系,重庆,401311 期 刊:污染防治技术   Journal: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23(3) 分类号:X45 X53 关键词:重金属    物理化学方法    植物修复    绿色子弹   

芜湖市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内江市郊区菜园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城市边缘带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及其污染评价

葫芦岛市典型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盐碱地改良措施

土壤污染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论文

污染土壤动电修复技术研究动态

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论文

吉林省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水域污染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改良措施(精选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改良措施,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