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真实的家庭教育故事:不要放弃管教孩子,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真实的家庭教育故事:不要放弃管教孩子,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 目录
篇1:真实的家庭教育故事:不要放弃管教孩子
j 则是虎头虎脑的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智力表现很差。
孩子们一入学,必须注册学籍。我就给孩子们打了一个表,填籍贯、家长年龄、工作情况等。到校了,我核实他们填爸爸妈妈岁数的时候,j把妈妈填了一个83岁。我惊讶地询问:“你妈妈这么大岁数了?83岁?”
这一问不要紧,孩子们立刻哄笑起来?j挠着头,羞涩地笑着,恐怕再问他也说不清楚了!我直接给他爸爸打电话询问,他爸爸说他正参加一个婚礼,孩子一问,以为说笑,随便答了一句:“你妈妈83了!”孩子倒记住了,确实说的83岁,可是大人呢?怎么什么都和小孩子开玩笑?我纳闷于这样的嬉戏,告诉家长这样说话对孩子成长很不利。家长表示以后不这样了。
我班这位学生以后的表现越发“不靠谱”,上课忘记带笔,忘记拿书,忘记买学习用品,是常有的事。与家长沟通,家长却说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及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我更加惊异,还有父母放弃对孩子的管理吗?我骇然且痛心。这怎么能树立起孩子的信心?我看过不少视频,连盲童或者过于残疾的孩子家长都不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何况四肢发达的j同学呢?
更令我寒心的是家长管不了孩子。当父母的,没有一个人有能力管教孩子,他们夫妇整天忙于干活,哪有闲暇问一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呢?不管教,孩子一样慢慢长大。可我这个教师,往往讲课是他的催眠曲。我曾自嘲地说:“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又把j同学催着了!”孩子们相视一笑。他倒醒了,不睡了,羞愧地低下头。如果家长不放弃管教孩子,不任由他每天看电视,自由生长。我觉得当是另一番天地!毕竟我和他的接触会有结束那一天!
作者|仲妮
公众号|咱们村
篇2:真实的家庭教育故事:孩子的天性
今天星期天,爸爸不上班,所以他去了店里,我就可以在家陪宝贝们过周末了!吃过早饭,我赶紧收拾完,就去买菜买肉了,因为我今天给孩子们做好吃的!凡凡在家修改作业,等我买菜回来,他就已经改完了,我跟凡凡说“我给你炸地瓜丸,你辅导妹妹做作业怎么样?”儿子愉快的答应了!我也就放心地走进了厨房,准备我的材料去了!我边做饭边听着他给妹妹辅导作业,还真像那么回事呢,认真读题,给妹妹解释,涂颜色时会先问“你喜欢哪个颜色?”,还会用反问句“咱们把这个三角形涂成彩虹的颜色怎么样?他们做完逻辑数学,又开始了朗朗阅读,他一字一句的读给妹妹听,一字一词地帮妹妹纠正,俨然一位小老师……等我闲下来时看看她们做过的作业,真的很好呢!
只要给孩子一个平台,他会完成的比我们想像中的好!
儿子,以后放心大胆的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妈妈永远支持你!
教师点评: 孩子教育孩子就能如此有耐心,多棒的孩子。多鼓励他们,他们兄妹的感情也会增加的。加油我们一起努力!
篇3:真实的家庭教育故事:孩子的天性
今天早上不上学,反而六点半就起床了,平时上学时反倒经常起不来。起来后吃完饭就开始写作业了。当然这也是我催促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啊!写作业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今天没有看着她写,反而比平时看着写时还麻利。
写完作业就准备去看电视了,我说她的内衣袜子还没洗,要是不洗再攒就没得穿了。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去洗了。
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将来对她是有帮助的。每天晚上写完作业我都要求她自己把书包收拾好,检查好。现在基本上养成了习惯,每天都自己收拾书包。
教师点评:养成习惯很重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独立越早,我们越轻松。多鼓励孩子,多走进他们的内心,沟通就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有的。
篇4:真实的家庭教育故事:孩子的天性
昨晚上跟大宝洗澡,我笑着说你看你的小肚,鼓鼓的,光溜溜的,过一小会就发现她不对劲,然后就哭了,问她原因,她说我笑话她,的确我有嫌她胖的意思,没想到她这么敏感就觉查到了,我赶紧说是在夸她肚子光光的滑滑的,她怪我没有提前跟她说明清楚,哭也止不住……她总是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哭,不够泼辣,让我很头疼,经常在哭后跟她说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不要哭要讲道理,当时也答应得很好,可还是经常这样……但愿下次能有所改善
教师点评:自然的孩子我们都应该接受,如果我们都不接受孩子的内心是重创。孩子是自然的,我们要接受自然的美。教育的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公众号| 富林永月
篇5:关于家庭教育的真实故事
1、独立的苦
还记得去年朋友圈的刷屏故事“番茄炒蛋”吗?
一个初到美国的留学生,想要做番茄炒蛋招待自己的同学。
然而他既不知道怎么打鸡蛋,也不会切番茄,更不知道炒菜是先放鸡蛋还是番茄。
于是他发语音向国内的妈妈求助,妈妈赶忙发了语音指导,但是男生还是不明白。
没有办法,妈妈只好自己亲身示范一次,录成视频发给了儿子。
在母亲详细的指导下,男生终于完成了那道最普通最基本的中国传统美食,并且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
直到视频最后,男生才意识到妈妈是凌晨4点钟起床给他示范了如何做番茄炒蛋。
很多人被视频感动,称赞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但更多人看到的是男生的不独立,都是可以结婚生子的年龄了,遇到这么点小事,首先想到的竟然“找妈妈”,妥妥的妈宝。
现在上小学的小朋友都知道,有啥不懂可以问百度,在国外可以问google,怎么就非得弄到大半夜让妈妈起床亲自示范了。
有人心疼视频中的妈妈,不可否认她的一片爱子之心,但是也不得不承认造成如今局面的也是他们。
孩子在身边的时候,没有教会孩子独立,等到孩子走远了,就不得不吃“不独立”的苦。
清华大学社科院院长彭凯平说:
真正的教养不是在温室里栽培植物,而是帮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时教会他们独自面对世界。
但父母往往爱子心切,常常说:“你只管学习就好了,其他的不用担心。”
于是事事替孩子做,事事替孩子着想,这并不能说错,但父母能养孩子一辈子吗?
如果不能,不如放手,教会孩子独立,让他有能力、有勇气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这样即使有天失去了父母这样强有力的后盾,孩子也可以沿着原本的生活轨道,继续前行。
2、读书的苦
端午回程遇到一个老乡,聊了几句,知道他刚刚结束高考。
问他,感觉考得怎么样?他说,比去年好太多了。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他结束了高考,但分数只够去个职业技术学院,父母说让他去复读,他不肯。
反而跟着一帮同学去打工,本来心里也没多大期望,只想着能在9月份开学前,挣个学费。
但没想到会那么少,他们每天辛苦做工,一个月才能挣1000元,虽然包食宿,但住宿环境很糟糕,总是有一股若有若无的尿味。
没几天,一起来的同学有好几个就灰溜溜地跑回去了,他当时想着争一口气,觉得自己还能坚持。
一个月后,要发工资了,工厂却跟他们说,要压一个月再发,他瞬间崩溃了。
适时父母再次说起让他复读,他就回去了,可复读并不容易,但再苦也没有当时打工苦。
他说:“读书是苦,但是是有尊严的苦,打工的时候,常常觉得我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干活的机器。”
这一年,他每天早5点半就起床,晚上12点半睡,整整坚持了365天,做完的试卷有一米高。
年少轻狂,总觉得读书是这个世界上最苦的事情,慢慢走过那个年龄段才意识到,读书是世上最好走的路。
前几天看北大、清华的招生宣传片,内心触动很深。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也好想告诉当年那个觉得读书苦的自己:再努力一把,考个更好的学校,这真的不一样。
孩子无知,但父母是过来人。
在孩子想偷懒的时候,逼他一把,在他想放弃的时候,鼓励他一下,总有一天,他会感谢今天为读书吃的苦。
3、成长的苦
综艺节目《锋味》中,周杰伦曾向谢霆锋大吐苦水,小时候妈妈是拿着藤条督促自己练琴的。
起初,周杰伦跟母亲说自己喜欢画画,于是母亲给他报了美术班,但他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
改学钢琴后,为了让儿子坚持下去,每次练琴时,母亲就拿着藤条站在后面。
要是他弹烦了,或偷偷看窗外玩耍的小伙伴,母亲手里的藤条就会狠狠地打下来。
此外妈妈还给他请了一位非常专业和严厉的钢琴老师,只要弹错,钢琴老师也会拿藤条打他的手。
周杰伦说,当时觉得非常痛苦,甚至想放弃。
现在想来,却是非常感谢妈妈:当初的严厉成就了今天的自己。甚至专门写了一首歌《听妈妈的话》来感谢妈妈。
无独有偶,《向往的生活》里刘宪华也坦言:“非常非常感谢父母。”
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小提琴,他也很抵触,但父母不允许他放弃。
一直到他十一、二岁之前,他一直不喜欢拉小提琴,后来他参加了第一个比赛,从那以后,就开始喜欢了。
本质上,每个人都是相似的,对于困难或者需要吃苦的事情,都会本能的抗拒和逃避,小孩子也不例外。
但当他们走过那段痛苦的时光,收获新的机遇之后,往往会感谢当时那个充满勇气出发的自己和严厉的父母。
《银魂》里说:“在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和技巧,而唯一能够到达终点的秘诀就是——永不放弃,笔直向前!”
为成长吃的苦,终会蜕变成蝶。
4、生活的苦
导演姜文曾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带两个6岁和4岁的儿子,到新疆阿克苏接受军事化的锻炼。
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极大,清早6点半,天气特别冷,姜文就叫孩子们起床,拖他们去跑步,跑不完不准回家。
儿子们不喜欢喝羊奶,他也不惯着他们,除此之外,每天的饮食也按着当地的风俗习惯来。
慢慢的,孩子们从刚开始的不习惯到逐渐适应,姜文说孩子从“豆芽菜”长成“红豆杉”了。
等到妻子周韵前来探望的时候,孩子们不仅皮肤粗糙了,脸上还多了两坨高原红。
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自理能力提高了,会自己收拾房间,还能帮着打扫卫生。
姜文说,如今的小孩,最缺乏的食物不是营养品,而是苦头。
傅佩荣说,吃苦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而是为了迎向生命的真实面貌,因为在苦难中,生命没有任何遮蔽,可以展示其深度、广度与高度。
吃过苦的孩子,懂得生活的不容易,明白一餐一饭皆来之不易。
他们对于生活的印象,不再局限于课本的“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而是切切实实的基于当下的经历。
吃过苦的孩子,更珍惜当下的生活。
他们懂得感恩,更能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也更加坚韧,遇到困难时,他们也要比同龄人更加坚强。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句话对于孩子同样适用。
教他们生活之苦,带他们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样他们自然明白一切的来之不易。
杨绛先生说: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世上没有白吃的苦,今天吃的苦,都铺成了明天更好走的路。
千万别在该吃苦的年纪,让孩子选择安逸,舍得让孩子吃苦,才能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篇6:如何管教孩子
如何管教孩子
1.注意教导孩子的方式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对孩子大喊大叫,经常以这样的方式去教导孩子,那你必须得在你孩子还小的时候改掉这个习惯,改掉这坏习惯是最好的做法。因为对你年轻的孩子和你仍然有机会改变这个相处方式,从而给你的孩子正确的指引和教导。你不能在别人面前大喊大叫地责备你的孩子,不能在别人面前展示你的雷厉风行,如果那样做了那你就是在手把手教他们你的恶习。当孩子还年轻的时候,你需要学会如何控制你的脾气,给孩子正确的管教。如果你正有着焦虑的'情绪或者你感觉你将要开始对孩子大喊大叫,那么就给自己一点时间去释放一下。
2.不要对孩子发脾气
每当你因为你的孩子感到脾气暴躁上升,想要对孩子大喊大叫的时候,请到另一个房间去细想一下,从一数到十,然后静下心来。如果你不在家,没办法走出这种烦躁的处境,那就停下来然后站在那里深呼吸,你会觉得自己的情绪得到一些释放。你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现在的情绪和感受,则可避免对孩子的大声责备。如果你从不花时间去想发生了什么事,那你就不会在乎发生你在你孩子身上的毛躁事,最终也不会对孩子大喊大叫。
3.如何正确教导孩子
当你的孩子做错事和违反了你给孩子们设下的规定界限时,为了给孩子乐观积极的教导,你必须放下你的脾气,你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和你的孩子交谈。告诉他们做错了什么事并让他们停止任何他们所做的事,同时让他们从你的言行中学得一点道理。如果他们继续发脾气捣蛋,那就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去释放他们的偏激情绪,孩子有时也需要发泄自己的脾气。无论你经常超时工作没时间管教孩子或者别人跟你说用惩罚的方式管教孩子,你都得明白必须要在孩子年轻时就教育他们,教育孩子怎样为人处世,并让孩子们明白不尊重父母就要受到惩罚。
篇7:浅谈如何管教孩子
浅谈如何管教孩子
浅谈如何管教孩子任战丽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国际着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创建者。本书是她们在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实验的研究总结。如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非常有效。
本书一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第三章:代替惩罚的方法。第四章:鼓励孩子自立。第五章:学会赞赏孩子。第六章: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第七章:融会贯通。通过这几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出,都是围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遇见并为之头疼的事情。本书通过一个个小案例,给与解答。拿起这本书,随便翻看,就会发现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书中有很多漫画插图。每一部分的漫画,就解决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常见的问题,非常有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首先要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比如孩子把湿毛巾放到你的床上,但是你肯定很生气, 如果按我们正常的习惯就会对孩子大喊:“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把湿毛巾放到床上,你怎么就没记性呢?快点拿走。”这时孩子肯定会很不高兴,但是,本书却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你所看到的事情,比如:床上有一块湿毛巾。孩子就会领悟你的意思,就会把毛巾拿走了,无需大喊,无需生气,就解决了一个问题。还可以用提示的方式: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湿了。或者用简单的词语表达:“毛巾!”。也可以说出你的感受:“我不喜欢睡在湿床上”。
代替惩罚的方法:
其实,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情节是把问题写出来的办法。遇见一个问题,父母并不是去急着怎样惩罚孩子,而是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孩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接受的解决方法。让孩子自己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写在纸上,父母并不要急着否定孩子的观点,之后互相把解决的办法都写出来,之后再进行分析,哪项可行,哪项不可行,这样孩子就会心服口服,也会遵守自己的诺言。
赞赏孩子的方法:
用描述代替评论,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孩子把屋子打扫的很干净,父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还赞赏孩子,可以描述你所看见的。“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也可以描述你的感受,最后要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比如:“你把笔都分类,彩笔、钢笔都放在不同的盒子里。这就叫做’有条理’”。这样,孩子就知道原来有条理就是这样的啊,那我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有条理。
其实真正喜欢这本书,并且希望更多人知道这本书,还因为这本书带给我的另外的震撼,我原本“求学”的目的是出于好奇和对教育知识的渴望,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书上的真谛其实不只是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确切地说,它是在告诉你如何待人接物,尊重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它让我们把孩子当个“人”尊重,在乎他的思想,在乎他的'立场,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家长”,而是和孩子能沟通交流的“好朋友”,基于这些,从而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正确地传达你对他的爱,也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爱,如何珍惜爱。
也许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些方法有可能对中国的孩子不是太适用,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摸索出来适合自己孩子的东西。
这本书不能提供所有的答案,有些问题单凭沟通技巧是不能解决的。但是,相信这本书会为父母们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以各种策略来应对在培养孩子过程中产生的挫折感;用明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设立界限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提供实用的技巧来维系亲情,面对外部的负面影响,让父母用充满爱心的语言来管教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长。
★ 浅谈如何管教孩子
★ 不要放弃自己作文
★ 家庭教育故事
★ 恐怖真实故事
真实的家庭教育故事:不要放弃管教孩子(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