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探讨

时间:2022-11-25 03:17:31 作者:腊鸡就是我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腊鸡就是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探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探讨,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探讨

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探讨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在教师指引下的初步认识过程,也是在课内外或者家庭等不同场合综合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先是从感知出发,再到理解,最后是巩固和应用,笔者在这里主要谈的是巩固和应用环节,现阶段能使学生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知识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练习。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设计练习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一、设计练习题要紧扣教材内容

教师在设计练习题之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材的重点确定教学目标。练习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地、重复地练习,做到练有目的,练有成效。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一节时,就要抓住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图形变换,由繁化简,把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转化成长方形求解。设计练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由来,知道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如何转化。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了教材的精髓,做起题来才能游刃有余。

二、学生薄弱环节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习题的设计不但目的要明确,还要有针对性。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和易错的地方要设计专项练习,结合学生的实际,在疑难易错的地方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点。在讲授百分数的应用一节时,发现学生对于百分数应用的理解比较吃力。现实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为了增强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首先笔者从学生身边能接触到的事情谈起,设计一些带有百分数的习题。例如:周日小明跟妈妈去超市购物,妈妈总共带了 200 元钱,其中 50 元给小明买了一双鞋,90 元给小明买了一套运动服,40 元给妈妈买了一个围巾,问去超市购物消费的钱数占总钱数的百分之几?其中为小明消费的钱数占购物消费钱数的百分之几?通过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设计习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设计习题时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学生的习题。在具体的设计中,练习的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设计题目可以要求一题多解和一题多问,并适当提高习题的难度。对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设计习题要从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出发,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练习题。

例如,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减少 1/4,问圆柱的底面积减少多少?体积变成原来的百分之几?要使圆柱的体积增加到原来的 4/3,问现在圆柱的高和原来的高比例是多少?解 :根据底面周长减少 1/4可以得出,现在的周长是原来的3/4,那么底面半径也是原来的 3/4。根据底面积跟半径的平方成比例得到,面积就是原来的 9/16,因为开始圆柱高度不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是原来的 9/16。假设原来的体积是 1,现在的体积就变为 9/16,要使体积增加到 4/3,底面积也是原来的 9/16,根据圆柱体积公式得 :圆柱现在的高 = 圆柱现在的体积 底面积 =4/39/16=64/27 得出圆柱现在的高跟原来的高的比例是 64/27。这样的习题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兼顾全体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能力,循序渐进解答习题,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四、设计习题要有创新性

习题的设计要摒弃传统的单一的、千篇 一律的重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一辆小轿车从 A 地以时速 80 公里的速度向 B 地行驶,距离小轿车前方 40 公里的地方一辆大客车以每小时 60 公里的速度同时也向 B 地行驶,AB 两地相距 150 公里,问到达 B 地之前,小轿车能不能追上大客车?

解 :面对这样的提问,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要想知道小轿车在 150 公里之内能不能追上大客车,首先要求出小轿车能追上大客车的最短时间,知道行驶时间和车速,就知道经过多长距离追上大客车。

设行驶的时间是 x,则 80x=60x+40,求得 x=2,知道了行驶时间,小轿车的行驶距离就是 80x2=160 公里,根据已知 AB 两地相距 150 公里,得出到达 B 地之前,小轿车追不上大客车。

学生弄懂了这样的习题,以后对于相对速度的问题就容易理解了。根据这类问题,学生还可以自由发挥,自己设计题目,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思维能力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设计习题坚决反对千篇 一律的重复,如果让学生感觉作业是一种负担,那是教学的失败。习题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重难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为全体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篇2: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策略

悠悠题海觅捷径,曲径通幽别有天――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不仅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充分体现在我们数学课的练习设计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的,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的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设计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习质量提高的关键。那么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之内在力量,设计游戏、故事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学生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我设计了“小动物请客”的故事情景:新春佳节到了,小猴、小兔、小羊、小熊想邀请一年级的小朋友到他们家做客,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请柬(每张请柬上都有一道算式),同学们可兴奋了。可打开请柬一看,却不知道自己该去哪一家做客。教师稍加点拨:请柬上算式的得数与哪一个动物的门牌号相同,小朋友就到哪一个动物家去做客。可是,同学们随后发现,小兔、小羊、小猴家都有很多客人,可小熊家却冷冷清清,怎么会这样呢?通过了解才知道,小熊计算学得不好,请柬上的算式写错了。此时,教师只要顺水推舟:小熊把请柬写错了,他将度过一个孤独的春节,同学们,你们说怎么办?助人是孩子的天性,看着小熊这么孤单,孩子们的心软了。他们说:“我们帮他写请柬。”那么,可以写哪些请柬呢,学生议论纷纷并付诸行动,各种算式应运而生。

二、设计开放性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上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求异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如,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3+3+3+3=( )×( )

2.2+2+2++6+6=( ) ×( )

练习1是封闭式的,答案唯一,练习2是开放性的,答案是:3×6或2×9.在改写练习2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从模仿(相同加数的改写)走向了创新(把不是相同加数转化成相同加数后再改写)。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三、设计“操作性”练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有这样一条格言:“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转变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喜欢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交流,从而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以下题目:“把三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让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学生操作,用三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积累了学生的活动经验。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篇3:小学数学练习题

小学数学练习题精选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 4分 共 16分 )

1. 别针长5米                    (    )

2. 100厘米是1米                   (    )

3. 一座楼房高 80厘米                 (    )

4. 妈妈身高160米                  (    )

二、填空题(1-4每题 5分, 第5小题 6分, 第6小题 9分, 共 35分)

1. 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2. 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20(    )

3. 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火柴棒长4(    )

4. 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5. 38米+7米=(    )米

53米-9米=(    )米

6. 40厘米+60厘米=(    )厘米=(    )米

15厘米+5厘米=(    )厘米

1米=(    )厘米

三、口算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15分 )

1.  85-35=

57-7=

65+6=

75-6=

6+88=

2. 85-35=

57-7=

65+6=

75-6=

6+88=

3. 29+3=

30+50=

71-8=

63-20=

48-10=

四、应用题(1-4每题 6分, 第5小题 10分, 共 34分)

1. 东村要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68米,还有12米没修,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口答:这条水渠长(    )米.

2. 有两条绳子,一条长28米,另一条长24米,两条绳子共长多少米?

__________答:两条绳子共长(    )米

3. 关村要修一条长98米的'马路,已经修了54米,还有多少米没修?

____________答:还有(    )米没修.

4. 一块布长98米,先用去25米,又用去30米;这块布短了多少米?

口答:这块布短了(    )米.

5. 新华小学的课外活动课,美术课有25人参加,参加科技课的有36人,参加合唱队的和美术组的人数同样多,三个组一共 有多少人?

口答:三个组共有(    )人.

篇4:小学数学练习题

小学数学练习题

1、10以内的自然数中, 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分米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4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4、3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5.6立方米=( )立方分米,7.02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9立方米40立方分米=( )立方米

5、把一个表面积为72平方分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是( )平方分米。

6、在50以内的数中,最大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7、24的因数有( )。

8、从0、2、4、5四个数中, 选出三个数组成一个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9、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0、把的分子缩小3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减少( )。

11、5米的'和1米的( )同样多。

12、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根铁丝的( ),每份长( )米。

13、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20,积是91,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14、平移和旋转只改变图形的( ),没有改变图形的( )。

15.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1)小红在拉动抽屉。( ) (2)运动中直升飞机的螺旋桨。( )

(3)石英钟面上的秒针。( )

精选小学数学练习题

小学数学练习题

小学数学综合练习题

小学数学路程练习题

小学数学期末考试练习题精选

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

小学数学练习题解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练习题

小学趣味数学练习题

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探讨(整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探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