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丁葫芦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乙酰胆碱的药理作用与机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乙酰胆碱的药理作用与机制,希望能帮助大家!
- 目录
篇1: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乙酰胆碱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乙酰胆碱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乙酰胆碱(ACh)为胆碱能神经递质。其性质不稳定,极易被体内AChE水解,故毒性较小。因作用广泛,选择性差,主要用于动物实验。
【药理作用与机制】
1.心血管系统
(1)血管舒张:静脉注射小剂量本药可使全身血管舒张而造成血压短暂下降,并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其舒血管作用主要机制是由于激动血管内皮细胞M3亚型,导致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即一氧化氮(NO)释放,从而引起邻近平滑肌细胞松弛。
(2)减慢心率:亦称负性频率作用。ACh能使窦房结舒张期自动除极延缓、复极化电流增加,从而延长动作电位达阈值的时间,导致心率减慢。
(3)减慢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传导:即为负性传导作用。ACh可延长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的不应期,使其传导减慢。
(4)减弱心肌收缩力:即为负性肌力作用。心室的`胆碱能神经支配较少,因此,尽管ACh对心室肌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它对心房收缩的抑制作用大于心室。ACh除了对心室肌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外,还能间接通过减弱支配心室的交感神经活动,抑制心室收缩力。这是由于迷走神经末梢与交感神经末梢紧密相邻,迷走神经末梢所释放的ACh可激动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膜M胆碱受体,抑制交感神经末梢NA释放,从而使心室收缩力减弱。
(5)缩短心房不应期:ACh不影响心房肌的传导速度,但可使心房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即为迷走神经作用)。
2.胃肠道
乙酰胆碱可明显兴奋胃肠道,增加其收缩幅度和张力,也可增加胃肠平滑肌蠕动,并可促进胃肠分泌,产生恶心、暧气、呕吐、腹痛及排便等症状。
3.泌尿道
乙酰胆碱可增强泌尿道平滑肌的蠕动和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使膀胱最大自主排空压力增加,降低膀胱容积,同时舒张膀胱三角区和外括约肌,导致膀胱排空。
4.其他
乙酰胆碱可增加多种腺体的分泌、收缩支气管、兴奋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化学感受器。当ACh局部滴眼时,可致瞳孔收缩,调节于近视。此外,ACh尚可作用于自主神经节和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的胆碱受体,使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兴奋,肌肉收缩。由于ACh不易进人中枢,故尽管中枢神经系统有胆碱受体存在,外周给药很少产生中枢作用。
篇2:临床药理学考研科目
药学综合具体为:
药物分析方向:分析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分析
药物化学方向:有机化学、药物化学
药剂学方向:生物化学、物理化学、药剂学
药理学方向:生物化学、药理学
篇3:简述三七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三七,又叫田七,因枝分三叉,叶为七片,故称为三七。三七在春冬两季采挖,又分为“春七”和“冬七”主要产于文山州,是云南省著名的药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第一文库网宿草根人参属植物,生用有止血强心、散瘀生新、消肿定痛的显著功能,熟用有活血、补血、强壮补虚的效益。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誉之为“金不换”。清朝前期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北参南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蜚声中外的“云南白药”就是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三七的认识逐步加深,发现三七具有下述功能:
1、止血及活血化瘀
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数目,具有显著补血功效;具有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明显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三七不但具有良好的止血,活血化瘀双向药理作用,还具有明显的补血作用,能促进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类血液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数目,并
篇4: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
1.服用药物后病人出现对药物的过敏,主要是由于
A.药物剂量过大
B.药物毒性过大
C.药物吸收率高
D.病人年龄过大
E.病人自身的问题
正确答案:E
2. 急性中毒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瞳孔极度缩小
B.呼吸麻痹
C.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D.昏迷
E.支气管哮喘
正确答案:Bwww.Examda.CoM
3.口服的长效抗精神病药是
A.奋乃静
B.氟奋乃静
C.硫利达嗪
D.五氟利多
篇5:中药芦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
中药芦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 综述近十几年有关芦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对芦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 结果与结论 芦根的化学成分复杂,有多糖、黄酮类、蒽醌类、甾体类等多种,其中多糖类具有抗氧化及保肝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肝炎及胆囊炎等。本文为芦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芦根,中药,现代研究,综述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communisTrin.新鲜或者干燥根茎,为一种常用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芦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之功效,常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痰,胃热呕吐,热淋涩痛。作为中国传统药物,芦根在中医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芦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芦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参考。
1化学成分
芦根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其中多糖类成分占的比例较大,此外还含有黄酮类、蒽醌类、酚类、甾体类、小分子酚酸以及挥发性成分等多种成分。
1.1多糖类
芦根糖类成分的含量较高,约含51%的多糖,目前关于芦根多糖的提取研究较多。
芦根多糖传统提取方法为醇沉淀法,步骤较为繁琐:芦根→水煎→浓缩→60%醇沉→过滤→粗多糖→水溶解→10%Ca(OH)过滤→酸化→抽滤→醇沉→沉淀物→醇洗→醚洗→
多糖。耿志华对芦根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新的研究,采用了用壳聚糖提取芦根多糖的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比传统的醇沉淀提取法要优越。既经济、简单,又能获得高收率。这对芦根多糖的研究将起良好的推动作用。
沈蔚等对微波法提取芦根多糖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发现芦根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3,微波火力大火,提取8min。实验证实微波对芦根中多糖的`提取有辅助作用。
传统的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多糖,不仅材料价高,而且操作烦琐、稳定性较差。蛋壳粉柱分离的新方法也被应用到芦根多糖的纯化当中,研究发现该方法纯化多糖有以下优点:①蛋壳粉作吸附剂,不易变质,稳定性好、易保存。②蛋壳粉对多糖的吸附可能类似蛋白质与糖的结合,分子间的键合力较弱,洗脱比较方便。③蛋壳粉制作方便,价值便宜,具有良好前景。
张国升等采用采用苯酚-硫酸反应,用分光光度计对芦根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样品中芦根多糖平均含量可达756.9mg/g。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现性良好,便于实际应用。
1.2甾体类
骆昉通过柱分离得到了β-谷甾醇及胡萝卜苷两种化合物。另外,有报道在芦根提取液中还分离得到了叉蕊皂苷Ⅲ。张国升等利用GC-TOFMS技术鉴定了芦根中四种甾体的结构,其中有24-甲基胆甾醇、24-乙基胆甾醇、豆甾-1,23-二烯-3-醇、豆甾-1-烯-3-酮。
1.3黄酮类
有报道从芦根中分离得到了黄酮类化合物小麦黄素。
1.4蒽醌类
已报道的芦根中分离得到的蒽醌类化合物为大黄素甲醚。
1.5小分子类
目前分离得到的小分子类化合物主要有对羟基苯甲醛、5-羟甲基糠醛、香草醛、阿魏酸、咖啡酸、龙胆酸等。
1.6挥发性成分
王华采用GC-MS联用法对芦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测出45种成分,其中有糠醛(2.85%)、十六酸(15.7%)、亚油酸甲酯(4.99%)、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6.5%)等。李前荣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了芦根中脂肪酸和酯的含量和结构,结果发现,总粒子流图测得芦根提取物中8种脂肪酸和脂肪酯的相对含量为25.7%,通过谱库检索确定这八种化合物分别为十六酸、9,12-十八二烯酸、9,12,15-十八三烯酸、13-甲基-十五酸甲酯、十六酸乙酯、11-甲基-十九酸甲酯、13-(3-环戊烯基)-十三酸甲酯、9,12,15-十八三烯酸甲酯等。
1.7生物碱
研究发现在芦根的提取物中存在生物碱类成分核黄素。
1.8其他类
除以上成分外,已报道的芦根中的化学成分还含有西米杜鹃醇、3α-O-β-D-吡喃葡萄糖基南烛木树脂酚、薏苡素、硫胺等。
2药理作用
已发现的芦根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氧化作用和保肝作用两方面。
2.1抗氧化作用
沈蔚等从清除抑制羟基自由基的产生、还原力和对脂质体抗氧化活性的测定3个方面研究了芦根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效果,并同VC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芦根多糖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2.2保肝作用
已有研究证实,经化学分离提取得到有效成分——芦根多糖有一定的保肝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张国升等通过研究芦根多糖对四氯化碳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芦根多糖可增强肝细胞抗损伤能力,降低损伤组肝脏内毒物的含量,提高血清和肝脏GSH-Px活力,进一步将过氧化物氧化成水和无毒醇。研究结果提示由于芦根多糖具有抗氧化损伤能力。
李立华等通过观察芦根多糖对四氯化碳(CCl)致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发现芦根多糖大、小剂量均可不同程度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降低肝脂肪化程度,抑制肝纤维化。后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芦根多糖大、小剂量均可保护肝细胞并有抗氧化作用,大剂量还可降低胶原含量。提示芦根多糖可通过抗氧化、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沉积等途径来抑制肝纤维化,并通过实验发现,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
3临床应用
芦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之功效,目前临床报道可以治疗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扁桃腺炎、肺脓疡等症。另经临床实践发现芦根还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胆囊炎。
3.1治疗感冒
张福生对芦根冲剂(芦根、黄柏、夏枯草、鱼腥草各60g,白茅根30g)的预防与治疗感冒的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芦根冲剂治疗效果好,奏效快,解热作用强,无副作用。
另有报道采用鲜芦根(50g)与鲜薄荷叶(10g)代茶饮,可治疗伤风咽痛,胜芳等采用此法治疗伤风咽痛58例,效果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3.2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属咳嗽范畴,急、慢性支气管炎病原为各种病毒或细菌,或为混合感染,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引起,中医辨证多属痰热恋肺。毛伟松采用芦根贝母汤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陈松云等采用芦根葶茶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5例,总显效率达85.7%,证明芦根葶茶饮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3.3治疗急性扁桃腺炎
杨秀春采用大黄与芦根配伍,治疗急性扁桃腺炎53例,全部治愈。其中38例在服药后12小时体温转正常,15例服药后1~2天即愈。多数患者服药后有一过性大便溏薄,少数患者伴有肠鸣腹痛,但便后即缓解,其它未发现不良反应。
3.4治疗口臭
口臭多由于热病伤津,引起舌燥少津造成,而芦根性味甘寒,有清热生津的作用,王臻等采用芦根冰糖煎剂治疗口臭患者54例,获得较好的疗效。
3.5治疗肺脓疡
曾立昆尝试单味干芦根治疗肺脓疡,效果令人满意。其用法为:成人每日用干芦根300克,文火煎2次,取汁约600ml,分3次服完,疗程1~3个月。
3.6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胆囊炎
潘晓华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芦根有清热利湿,退黄,护肝,降低转氨酶作用,还能清热利胆,退黄,消炎,促进胆汁分泌,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胆囊炎效果良好。
4讨论
芦根作为一种临床常用中药,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疗效,特别在复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芦根几乎是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说明其有不同于其他中药的作用,其他药材无法代替。芦根中多糖类成分药理作用研究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及保肝作用,其他成分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有效成分不够明确,因此对芦根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与药理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配合药理活性的筛选与跟踪,确定其活性的物质基础,为芦根的质量控制研究及复方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耿志华. 芦根多糖提取工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 10(10): 738.
2 沈蔚, 任晓婷, 张建,等. 芦根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J]. 时珍国医国药, , 21(5): 1078-1080.
3 张国升. 芦根多糖提取新方法的探讨 [J]. 中国实用医药, , 2(32): 81-82.
4 张国升, 樊明月, 张佳美,等. 芦根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 21(1): 51-52.
5 骆昉. 芦根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苦蝶子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 [D]. 沈阳: 沈阳药科大学, :9-10.
6 周家驹, 谢桂荣, 严新建.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168.
7 张国升, 李前荣, 尹浩,等. 芦根中甾体的GC-TOFMS鉴定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 25(3): 40-42.
8 周家驹, 谢桂荣, 严新建.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912.
9 王华. 芦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 [J]. 云南化工, 2008, 35(6): 62-65.
10 李前荣, 张国升,尹浩, 等.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芦根中脂肪酸和酯的含量和结构 [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4, 34(4): 504-510.
11 周家驹, 谢桂荣,严新建. 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776.
12 周家驹, 谢桂荣,严新建. 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67.
13 周家驹, 谢桂荣,严新建. 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900.
14 张国升, 凡明月,彭代银, 等. 芦根多糖对四氯化碳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2, 18(3): 354-355.
15 李立华, 张国升,戴敏, 等. 芦根多糖对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的保肝作用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4(2): 24-27.
16 李立华, 张国升.芦根多糖保肝作用及抗肝纤维化的研究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7, 26(5): 32-34.
17 李立华, 韩光磊,高家荣, 等. 芦根多糖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 18(3): 206-208.
18 张福生, 陈学玉.芦根冲剂防治感冒效果观察 [J].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4, 5(1): 86-87.
19 盛芳, 宋修爱,张丽香. 鲜薄荷叶及芦根治疗伤风咽痛58例 [J]. 中国民间疗法, 2005, 13(1): 43-44.
20 毛伟松. 芦根贝母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11): 1442.
21 陈松云, 张光霞.芦根葶茶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热证35例 [J].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 8(3): 111.
22 杨秀春. 大黄加芦根治疗急性扁桃腺炎53例[J].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2, 4(2): 32.
23 王臻, 孙云富,常鲁华. 芦根冰糖煎剂治口臭 [J]. 中国民间疗法, 2011, 19(2): 24.
24 曾立昆. 大剂干芦根治疗肺脓疡[J]. 浙江中医杂志, 1995, (2): 87.
25 潘晓华. 芦根之新用[J]. 中国民间疗法, , 9(7): 39.
篇6: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药理学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
1.不良反应
(1)副反应
(2)毒性反应
(3)后遗效应
(4)停药反应
(5)变态反应
(6)特异质反应
2.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1)半数有效量
(2)治疗指数
3.药物与受体
(1)激动药
(2)拮抗药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1.吸收
首关消除
2.分布
(1)血脑屏障
(2)胎盘屏障
3.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生物利用度
4.药物消除动力学
(1)一级消除动力学
(2)零级消除动力学
三、胆碱受体激动药
毛果芸香碱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四、抗胆碱酯酶药和《考试 大网》胆碱酯酶复活药
1.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1)药理作用
(2)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
2.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1)毒理作用机制
(2)急性中毒
3.胆碱酯酶复活药
碘解磷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五、m胆碱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及中毒
六、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去甲肾上腺素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2.肾上腺素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多巴胺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4.异丙肾上腺素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七、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a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八、局部麻醉药
1.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
(1)局麻作用
(2)作用机制
2.常用局麻药
(1)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
(3)丁卡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九、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类
(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作用机制
十、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苯妥英钠
(1)作用机制
(2)临床应用
2.卡马西平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笨巴比妥、扑米酮
临床应用
4.乙琥胺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5.丙戊酸钠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6.硫酸镁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篇7:双黄连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双黄连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双黄连制剂为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和动物试验证实,双黄连制剂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兽医临床上对感冒发热、细菌、病毒及气候变化引起的家禽、家畜及宠物等的各种呼吸道疾病及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等均有明显疗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双黄连制剂在兽医临床上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兽医临床上现有剂型主要为口服液、可溶性粉及注射液等.论文对双黄连制剂的药理、毒理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双黄连制剂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 者:张志美 沈志强 郭时金 张颖 刁鹏飞 王艳萍 作者单位:张志美,沈志强,郭时金,张颖,王艳萍(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绿都安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刁鹏飞(山东绿都安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
刊 名:动物医学进展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31(4) 分类号:S853.732 关键词:双黄连 药理 兽医临床应用篇8: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药理学模拟试题二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下列哪种给药方式可避免首关效应
a.口服
b.静脉注射
c.舌下含服
d.肌内注射
e.皮下注射
2.毛果芜香碱滴眼后会产生哪些症状
a.缩瞳、降眼压,调节痉挛
b.扩瞳、升眼压,调节麻痹
c.缩瞳、升眼压,调节痉挛
d.扩瞳、降眼压,调节痉挛
e.缩瞳、升眼压,调节麻痹
3.新斯的明在临床使用中不可用于
a.有机磷酸酯中毒
b.肌松药过量中毒
c.阿托品中毒
d.手术后脂气胀
e.重症肌无力
4.对α受体几乎无作用的是
a. 去甲肾上腺素
b.可乐定
c.左旋多巴
d.肾上腺素
e.异丙肾上腺素
5.下列哪种不属于常用的局麻药
a.利多卡因
b.可卡因
c.普鲁卡因
d.丁卡因
e.布比卡因
6.有关地西泮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焦虑作用时间长,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焦虑药
b.是一种长效催眠药物
c.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大脑麻痹
d.抗癫作用强,可用于治疗癫痫小发作
e.抗惊厥作用强,可用于治疗破伤风
7.卡马西平除了用于治疗癫痫外,还可用于
a.心律失常
b.尿崩症
c.帕金森氏病
d.心绞痛
e.失眠
8.有关氯丙嗪的药理作用,错误的是
a.抗精神病作用
b.镇静和催眠作用
c、催眠和降温作用
d.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e.影响心血管系统
9.米帕明除了用于抑郁外,还可用于
a.小儿遗尿症
b.遗尿症
c.尿崩症
d.少尿症
e.多尿症
10.哌替啶的各种临床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于麻醉前给药
b.可用于支气管哮喘
c.可代替吗啡用于各种剧痛
d.可与氯丙嗪、异丙嗪组成冬眠合剂
e.可用于治疗肺水肿
11.有关扑热息痛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
b.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弱
c.主要用于感冒发热
d.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性
e.不良反应少,但能造成肝脏损害
12.有关奎尼丁的药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作用于心肌,中度抑制na+内流
b.可使正常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明显
c.竞争性阻断n受体,有抗胆碱作用
d.可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e.可加快心脏传导速度
13.下列不能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是
a.奎尼丁、利多卡因
b.维拉帕米、胺碘酮
c.普罗帕同、利多卡因
d.普萘洛尔、奎尼丁
e.普萘洛尔、普罗帕同
14.强心甙的药理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正性频率作用
b.负性肌力作用
c.有利尿作用
d.兴奋交感神经中枢
e.正性传导作用
15.有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b.可抑制缓激肽降解
c.可减轻心室扩张
d.可增强醛固酮的生成
e.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篇9: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药理学
一、总论
1.药效学
(1)预防作用
(2)治疗作用
(3)副作用
(4)毒性反应
(5)变态反应
(6)继发反应
2.药动学
(1)首关消除
(2)生物利用度
(3)血脑屏障
(4)胎盘屏障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
1.胆碱受体激动药与胆碱酸酶抑制药
(1)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的作用及用途
(2)有机磷酯酯类的毒理及中毒解救
2.胆碱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酚妥拉明、普萘洛尔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三、局部麻醉药
常用药物 普鲁卡因、丁卡因的局麻作用及用途
四、中枢神经系统药
1.镇静催眠药 地西泮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抗精神失常药 氯丙嗪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镇痛药 吗啡、派替啶的作用、用途及禁忌证
4.解热镇痛抗炎药
(1)阿司匹林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布洛芬的作用及用途
(3)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及用途
五、心血管系统
1.抗高血压药 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的作用及用途
2.抗心绞痛药 硝酸甘油、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的作用及用途
3.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胺碘酮的作用及用途
4.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强心苷(甙)的作用及用途
六、利尿药与脱水药
1.利尿药 呋塞米、氢氯噻嗪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脱水药 甘露醇的作用及用途
七、抗过敏药
h1受体阻断药 氯苯那敏的作用及用途
八、呼吸系统
平喘药 药氨茶碱、特布他林的作用、作用机制及用途
九、消化系统药
抗消化性溃疡药 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的作用及用途
十、子宫兴奋药
常用药物 缩宫素、麦角新碱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十一、血液和造血系统药
1.抗贫血药 铁制剂、叶酸、维生素b12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影响血凝过程药
(1)维生素k的作用及用途
(2)肝素的作用及用途
十二、激素类药
1.糖皮质激素类药 药理作用及用途
2.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1)胰岛素的作用及用途
(2)甲苯磺丁脲的作用及用途
十三、抗微生物药
1.抗生素
(1)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头孢噻肟的抗菌作用、特点及用途
(3)红霉素的抗菌作用及用途
(4)庆大霉素的抗菌作用及用途
(5)多西环素的抗菌作用及用途
2.人工合成抗菌药
(1)环丙沙星的抗菌作用及用途
(2)磺胺类药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及不良反应
(3)甲硝唑的作用及用途
3.抗结核药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的作用及用途
十四、抗寄生虫药
1.抗疟药
(1)氯喹的抗疟作用及用途
(2)伯氨喹的抗疟作用及不良反应
(3)乙胺嘧啶的抗疟作用及用途
2.抗肠虫药 阿苯达唑、噻嘧啶的抗肠虫作用及用途
★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 退出机制 范文
★ 完善机制加强整治
★ 三项机制发言稿
★ 机制专业求职信
★ 制度机制风险
★ 机制专业自荐信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乙酰胆碱的药理作用与机制(推荐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