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花甘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二战后非洲经济发展的历程及问题浅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二战后非洲经济发展的历程及问题浅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二战后非洲经济发展的历程及问题浅析
二战后非洲经济发展的历程及问题浅析
二战后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面临着像债务沉重、人口爆炸、粮食短缺、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为此,非洲国家正在采取联合自强、强化制度改革与创新、深化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推动技术革命、注重南南合作等措施,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全面发展,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作 者:李延长 赵兴刚 亢升 Li Yanchang Zhao Xinggang Kangsheng 作者单位:李延长,亢升,Li Yanchang,Kangsheng(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西安,710061)赵兴刚,Zhao Xinggang(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
刊 名: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JUNIOR MANAGERIAL PERSONNEL 年,卷(期): 16(1) 分类号:F112.1 关键词:非洲经济 成就 问题 举措篇2:二战后德国崛起的原因
二战后德国崛起的原因
联邦德国是在德国分裂的基础上,在东西方对峙的政治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它在1949年成立时,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政治上还不是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根据1949年9月21日生效的美、英、法三国《占领法规》的规定,三国虽然结束了对德军事管制,但仍保持了在联邦德国的最高权力,由三国政府代表组成的“盟国高级专员公署”拥有管制联邦德国外交、国防、对外贸易与外汇支付的权力,监督联邦和州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以及对联邦和各州发布命令和否决其立法、行政决定的直接行动权等。①复兴经济,恢复国家的主权和政治、经济大国地位,进而统一德国,成为联邦德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
1949—1966年,联邦德国由____民主联盟—基督____联盟(简称联盟党)单独或和自由民主党以及其他小党联合执政,康拉德·阿登纳和路德维希·艾哈德先后任,其间阿登纳连任四届,直到1963年辞职,被称为“铁腕人物”。1966年因政策分歧,自由民主党退出内阁,由联盟党和社会民主党组成大联合政府,联盟党的库特·基辛格任。1969年第6次联邦大选后,组成以社会民主党主席维利·勃兰特为的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
早在1948年,德国西部地区就实行了一次重大的经济改革,即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实行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加国家总体调节,再加社会保障。首先是保护竞争,限制垄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使经济摆脱困境、实现繁荣的主要手段;其次是国家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手段,通过货币、信贷、外贸和财政政策等杠杆对经济生活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以保证市场经济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力图避免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的周期性起伏和结构不协调;再次是通过保险、救济、补贴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引起的社会不公平,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社会市场经济的实施使备受折磨的经济勃发了生机。1950年,联邦德国的工业生产已超过了战前1936年同一地区的水平,农业生产超过战前水平的2%。在此基础上,联邦德国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50年代是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誉为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时期。这中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工业总产值从487亿马克增加到1647亿马克,增长了2.4倍,国民生产总值从233亿美元增加到726亿美元,增长2.1倍。60年代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慢,但这10年中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仍有5.8%,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倍,国民生产总值以美元计算增长1.6倍。从总体来看,从联邦德国1949年建立直到1974年爆发经济危机从此陷入严重滞胀为止,联邦德国经济持续了25年的高速增长。据统计,1950—1973年,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国民生产总值按马克固定价格计算,增长3.06倍,正好翻两番,年平均增长率为6.3%。其中,工业产值增长4.3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5%,农业产值增长0.7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5%。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在本世纪中第三次跃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才退居第三位。联邦德国的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赶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它的黄金外汇储备在1948年只有3亿美元,到1970年猛增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总之,联邦德国已重新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联邦德国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复兴,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决定的,主要有:第一,战前德国是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从而为恢复和发展工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第二,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并注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1950—1970年,联邦德国在校大学生由100339人增加到411951人,平均每万居民的大学生数从21人增加到67.9人。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外,联邦德国也很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规定不再升入大专院校的中学毕业生,在三年内享有法定休闲日去接受正规课程教育。为了加快科技发展,联邦德国还特别注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1950—1973年,联邦德国进口的专利和许口证的支出从2200万马克上升到165400万马克,增长了74倍以上。由于重视科技,联邦德国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据统计,1950—1960年,联邦德国国民经济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5.3%;第四,利用外国资本。根据马歇尔计划,西德在1948—1951年获得了36.5亿美元的援助。而根据马歇尔计划设立的“马克对等基金”(即联邦德国工商企业偿还马歇尔计划的款项,可作为短期信贷再投资于本国经济建设中)的投资,到1956年就达10O亿马克。马歇尔计划与马克对等基金对于当时缺少外汇、急需资金的联邦德国好比雪中送炭。50年代以后,外国私人直接投资成为联邦德国输入资本的主要形式1957—1975年,美国公司在联邦德国的直接投资从5.81亿美元上升为87.2亿美元。
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同时,联邦德国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以求恢复国家主权和应有的国际地位。阿登纳政府推行亲美、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谋求在美国的扶持下洗刷掉战败国的屈辱1954年10月,联邦德国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署《巴黎协定》,次年5月协定生效,联邦德国结束被占领状态,成为主权国家,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6年1月建立国防军,3月通过防务法,规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58年1月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1963年签订德法友好条约,正式实现了法德和解与合作阿登纳政府追随美国对苏冷战,坚持“哈尔斯坦主义”。1955年月22日,阿登纳政府发表声明,声称联邦德国代表整个德国,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这项政策是由当时的国务秘书瓦尔特·哈尔斯坦建议制定的,故称“哈尔斯坦主义”。“哈尔斯坦主义”等于作茧自缚,限制了联邦德国自己在国际舞上活动的地盘。
当联邦德国重新以经济强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的时候它不愿再在外交上处处追随美国,作美国的“小伙伴”,而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开展外交活动,改变“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的国际形象。60年代末上台的社会民主党政府正式实行“新东方政策”。1970年,联邦德国先后与苏联、波兰签订条约,承认欧洲各国现存边界不可侵犯。1972年同民主德国签订《关系基础条约》。条约规定:彼此承认是主权国家,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相互之间的正常睦邻关系”。1973年两个德国同时加入联合国。
新东方政策使联邦德国在东西方关系中取得了主动权与发言权,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问题上可以直接同苏联、东欧打交道,而不必再仰仗美国。新东方政策使联邦德国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转化为有力的政治态势,使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地位发生重大变化。联邦德国终于以一个经济—政治大国的形象崛起于欧洲大陆。
二战的简介
同义词 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般指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40年代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坦克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二战战争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
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化其对外战争,为其对外战争侵略翻案的议论甚嚣尘上,日本首相、内阁官员及参众两院议员,下至数目众多的民间组织、民间团体乃至个人,掀起了这场美化侵略战争的运动,日本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的警觉和强烈的反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人类的战争活动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篇3:历史教案-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⒈兴起的标志:以_____、_____、______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高新技术。
⒉兴起的条件及原因:⑴由于____出现重大突破;⑵一定的___、___基础的形成;⑶由于_____的需要,特别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如在原子能利用方面,_____在___[时间]提出质能转换式,在______的推动下,从理论转变为应用。)
⑴科技转化为______的速度加快。――第三次科技革命___的特点。 ⑵___和___密切结合。 ⑶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____,出现两种趋势: ⒊特点: ①学科越来越__,分工越来越__。 ②科学研究朝着____方向发展。
⒋影响:⑴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______的发展。
⑵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______和______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第一、二产业比重___,第三产业比重___;政府加大了对科技的___和___。
部分亚洲国家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______的机遇,积极发展本国工业。
⑶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______的调整。_____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
重要;另一方面,科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____。
二、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⒈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⑴战后至70年代初:高速发展时期。
①原因:a.大力拓展______,进行___输出。
b.应用第__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得到提高。
c.政府直接投资需要巨额资金的工业,并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资本
主义发展进入________阶段(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是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
②成果: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世界__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70年代初,美国实际的国内
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___多。
⑵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放缓、衰退到“滞胀”的发展阶段,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动摇。 ①明显放缓: 原因 a. ___和___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挑战。 b. 70年代美国出现了贸易__差,并不断扩大。 c. 黄金和外汇储备大幅下降使美国由最大__国变为最大__国。 d. 美国陷于越南战争,保持着大量军费开支。 后果:__年美国无法再按____兑换黄金,从而______体系解体。 ②出现衰退: 直接原因:__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中东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掀起 联合反帝斗争,引发_____。 影响: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原因是什么?) ③“滞胀”: 原因: a.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生产的破坏。 b.国有化形式造成生产效率的低下,生产发展缓慢。 表现:____和_____并存(或同时出现)。 影响:80年代,美国开始实行非国有化的改革。
⑶80年代里根政府对美国经济的改革,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①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效果:__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出现_____,____和____显著降低。
③问题:_____急剧上升,成为美国经济的沉重负担(里根为拖垮困难的苏联经济,开展以____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
⑷90年代克林顿政府对美国经济的改革使美国出现战后最长的经济持续增长时期。
①原因:a.克林顿政府大刀阔斧的改革;b.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大力发展___经济。
②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低一高”)
③特征:以____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⒉西欧经济的发展。
⑴战后初期到50年代初:经济恢复阶段。
原因: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d.有
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基础;e.战后资本主义制度和统治的迅速稳定。
⑵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西方经济学家称为“黄金二十年”。)
①突出表现:联邦德国的飞速发展,被称为“西方国家的优等生”。(为什么?应结合战后对法西
斯德国进行的处置来理解:政治民主化改革、非军事化改革、美国的外援、政府的宏观管理政
策、重视科技和教育、德国人民的高素质。)__年代初,联邦德国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资
本主义经济大国。
②影响:密切了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了____进程。1967年“______”的成
立,使欧共体政治上成为抗衡美苏争霸的重要政治力量,经济上形成与美国、日本的三足鼎立
的竞争局面。
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_________的自由交流(四大流
通),进一步促进______。
⑶70年代以后,西欧经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进入“滞胀”时期。80年代后,各国纷纷进行非国有化改革,经济进一步发展。1993年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即“欧洲联盟”。
⒊日本的“经济起飞”。
⑴二战后至50年代初是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时期,对日本进行的比较广泛的_____,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____因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
⑵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① 主要原因有哪些?
② 成果:__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⑶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____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①成果:__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②影响:日本开始谋求______的地位,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70年代中期以
后,美日关系在政治领域,逐渐由原来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变成了重要的_____关系。
⒋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________,以缓和社会矛盾。但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有哪些?
三、二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发展和破裂。
⒈苏联、东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及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⑴苏联经济的恢复
① 主要原因:苏联于__年~__年完成“四五计划”(即___________)。
② 成就:a.到195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农业总产值__战前。
b.国防工业方面,__年建成了原子能反应堆,__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③ 存在问题:苏联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
⑵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① 东欧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的条件:
a.
b.
c.
②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政权成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果:1948~__年,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确立。如何评价这种苏联模式?
⑶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① 蒙古:__年初,当时的中国政府(___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1958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宣称蒙古已由一个___国家转变为_____。1959年,蒙古政府宣布蒙古已完成了农村中的_______。
②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__年9月,于朝鲜半岛北部成立,首都是__,首相是___。
同年8月,在朝鲜半岛南部成立___,以__为首都。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越南共和国成立:1945年8月,越南人民在________领导下进行了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成立。9月成立民主共和国,___任共和国主席。1954年,越南人民取得了_____的胜利,法国被迫签署关于恢复_____和平的______,以______为界,越南__获得解放。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⑷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① 标志:苏联、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与___________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开始广泛合作。
② 社会主义阵营包括__个国家。
③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阵营的历史作用?
④ 结果:60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原有的合作遭到破坏。1968年苏联占领______后,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⒉50年代至60年代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的先后失败,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⑴改革的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⑵改革的实质:试图变革原有的经济体制(或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⑶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① 赫鲁晓夫(1953~1964年当政)改革:
A.背景:a. 1953年,___逝世后,赫鲁晓夫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地位稳定下来。
b.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大会听取了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_______;还听取了关于_________的秘密报告。会后,苏联全国开展了______的活动,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______工作。
B.内容:经济领域的改革首先从___开始,重点也在__,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____、_______的措施。
C.失败的原因:a.缺乏正确的_____;b.缺乏_____的精神。c.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改变__________。
② 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当政)改革:
A. 措施:把经济改革的重点转移到___方面,始终坚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_____上。
B. 结果:执政前期,取得了某些成就。在他执政期间,苏联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_____,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他执政后期,随着他个人_____的滋长,政治生活的僵化,____________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
C.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是对苏联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___,没有从根本变革_________。
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① 共同原因:_______阻碍了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国人民强烈要求摆脱这种模式。
② 模式一: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市场经济体制
自__年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后,逐渐走上了一条_____、____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即实行__________。
③ 不成功的改革――波兰:
A.背景:a.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苏共“二十大”后,局势动荡,人民对______状况不满,发生了____事件。
B.过程:波兹南事件后,_____出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开始政治、经济改革。
哥穆尔卡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扩大______。
C.结果:改革并未取得明显成效。__年代末出现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
④ 模式二:匈牙利――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A.背景:a.苏共“二十大”后,改革呼声强烈,知识分子组成的______十分活跃;
b.人们要求发扬_______,健全___,纠正___________;
c.1956年,匈牙利国内的反共势力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在首都____发生**和武
装冲突,酿成“匈牙利事件”。
B.过程:匈牙利事件后,以____为首的党和政府实行了一些新的经济政策,并从__年起,
开始大规模的_______:在_________的基础上,把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有机地联系起来。
C.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发展较快,___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
⑤ 短暂的“布拉克之春”――捷克斯洛伐克:
A.原因: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_____遇到严重困难,___斗争激烈。
B.过程:__年初,____出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公布了革新社会主义的《_____》,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济体制,对外则奉行_____的方针。这一改革行动被称为“______”。
C.结果:苏共领导指责__________,于8月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捷的改革中断。
⑥ 模式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78年底,中共召开_______,正确总结了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济,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轨道上来,并做出了实行____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人民在_____的指引下,走上了_________的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召开的“十六大”提出,要在21世纪的___,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_;到_____(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亚洲经济在二战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⒈二战结束后,亚洲经济发展面临什么机遇?
①二战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亚洲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走向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③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⒉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⒊东亚和东南亚
①60年代:日本实现“经济起飞”。(原因有哪些?)
②70年代:以韩国、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a.原因: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959年新加坡脱离___获得自治,加入_____联邦。1965年,新加坡脱离该联邦,成为独
立共和国。在____的领导下,新加坡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____、____、
____的现代化国家。
c.从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以经济发展____来确定经济发展目标,大力引进______,不断调整_____,鼓励___,促进经济的稳定调整发展。
③80年代:以泰国、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亚洲四小虎”(“新四小龙”)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a.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i.__________;ii. __________;
iii.__________;iv.__________;v.___________。
b.存在的问题:大量引进海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__________,经济发展的___也增加了许多。
④80年代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⒋南亚:印度经济发展
① 原因:20世纪__年代以来,印度政府推行_______________政策,努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 成就: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印度建立起比较齐全的______,实现了粮食的_____,特别是在______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③ 问题:____、____、_________等诸多因素严重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仍然是一个_____国家。
⒌西亚:石油立国
①最大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前提:a.西亚的___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蕴藏最丰富的地区,如_______、___、___
和____。
b.西亚产油国同发展中国家广大产油国一起,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长期斗争。__年由西亚国家发起成立了__________(即OPEC,欧佩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___(时间)以后,西亚产油国逐渐全部或大部分控制了本国的石油工业。
③表现:70年代以后,西亚产油国充分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的措施有哪些?(两方面)
④问题:a.发展非常不平衡:___和__等国石油财富丰裕、人口较少,已经迈入世界富国行列;__和___是西亚的政治军事大国,但人口多、消耗大,富裕程度仍然低于海湾石油富国。
b.矛盾激化:由于_____、______和_______等矛盾的激化,1980~1988爆发了两伊战争,严重损害了两伊的经济发展。
⒍存在问题:①由于亚洲大多数国家人口多,基础差,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人均产值较低,大多数国家仍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②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受西方列强控制较严重,容易产生政治或经济的动荡。③由于旧的经济秩序影响和阻碍,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造成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篇4: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日本有良好的教育。日本非常重视教育,到今天也是如此,有这么几个事例可见日本对教育的重视,一是日本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占gdp的11%,我想很多国家达不到吧;二是所有的教师都是公务员,在我们国家教师的地位可没有这么高;三是对教育的基础投资非常到位,在日本,很多学校修筑的非常好,很多时候是发生灾害的避难所;四是绝对的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全面免费,甚至专门为穷人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一个如此重视教育的国家,必定有大量可用之才,有大量人才则必定兴起。战争最残酷的阶段,日本国内的男人已经很少,甚至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要去参加战争,可是这些孩子只是念文科专业的,甚至文科的老师也要到前线战争,但是日本却雪藏了几万名理科学生,就是为战后日本可以在工业发展上有自己的人才。
二是日本的民主改革。日本在二战以前虽然进行了明治维新,但是是很不彻底的资本主义,保留很多的封建传统,所以在二战以前的日本基本上还是专制国家,真正的民主制度并没有建立。在战争后,美国介入日本,可以说在日本拥有绝对的权威,由美国来改造日本,美国当然建立一种和他的制度相仿的国家体制,所以日本的民主制度确立起来。实际上,市场和计划仅仅是经济手段,和国家制度无关。资本主义实际上是民主制度,并不是说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只不过是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罢了。所以,我的观点,资本主义就是民主国家。至于是实行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计划经济,那是国家体制的选择。在民主国家,老百姓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也就是说每个人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就很可以相互制约,而这种制约又可以减少社会的腐败和浪费,促进国家的健康发展。所以,日本经济的崛起,不能不说是体制的因素。
三是仍然有比较完备的工业基础。虽然在战争中遭到比较大的破坏,可是人才基本保留。另外日本的工业基础也仅仅遭到大约20%的破坏,并没有完全丧失殆尽。相比交欧洲的国家,以及遭到日本洗劫的中国,日本受到的损失要小得多。
四是对被侵略国家财富的掠夺。日本在战中不仅对被侵略国人民进行疯狂的屠杀,还进行经济的洗劫。但是从中国南京运走的金银首饰,就有6000吨之多,更不要说从上海、苏州等等富裕的中国运走的财富了。在中日全面战争前,日本人均的jdp小于中国,可是在战后却超过中国。日本还大肆掠夺中国的煤炭、石油、矿产等等资源,源源不断的运送到日本,不仅让其在战争中造出无数的武器弹药,还为以后的工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日本人还通过发行债券疯狂掠夺占领区的财富,战后华北占领区的通货膨胀率竟然是日本本土的130倍。为了掠夺财富,日本甚至派出黑社会到中国来,绑架那些企业家、银行家,威胁他们交出巨额的财富。不仅仅对中国如此,对被占领区的其他国家亦然。可是战败后竟然只交出不到掠夺的6%的财产。
五是美国的支持。美国占领日本后,日本就节省了国防开支,可以全心全意的发展经济了。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在日本采购很多东西。中国美国的帮助下等国家主动放弃战争赔偿。
日本的崛起或许对我们有点借鉴意义。
篇5:二战后苏联崛起的原因
二战后苏联崛起的原因
1、二战后苏联通过向德国进军,在事实上占领了大部分东欧国家以及德国的大部分,根据二战时期承认的事实占领,那些东欧的国家大多在政治经济上收到苏联的影响,从而苏联的影响力迅速扩张到半个欧洲。
2、二战之后,苏联通过计划经济可以集中精力办大事儿的优点,集中精力恢复了国内以及东欧国家的经济,从而极速恢复了国力。
3、二战之后英法依赖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法国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法国只是个被解放的国家,而有了殖民地,法国依旧是列强。英国的战后地位也是依靠对于印度、南非和澳大利亚的控制权和影响力而定的,但是二战之后数十年间,非洲国家相继脱离英法控制,然后落入了美苏的控制下。随着英法相对影响力和实力的下降,苏联跃居欧洲第一强国。
4、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包括收到苏联影响力扩张出来的欧洲、朝鲜以及自带干粮的中国。特别是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通老百姓,对于苏联和社会主义有着比较大的向往。
5、随着核武器的发展,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苏联是世界上第二个有了核武器,就是说明了苏联已经有了自保的能力,美国对苏联核打击的计划不得不考虑核报复的可能性。
篇6: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
日本二战后崛起的原因
①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植。
③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出口。例如,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之一,并大量出口。当时,日本生产的纤维和黑白电视机出口美国,超过美国该产品进口数的1/10,从而引起美日贸易摩擦。课文中的插图《60年代末日本的电视机工厂》反映了60年代末日本大量生产电视机的情况,
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9%;1970年,高中学生考进大学的已达23.6%。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
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
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6年,日本的黄金储备达到4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1987年,日本的外汇储备超过联邦德国,居世界首位,198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达1.9万美元,超过同期美国的1.8万美元。1988年,根据权威的美国《商业周报》统计,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战后日本经济的展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1、1945年—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美的扶植下,日本经济全面启动,恢复迅速。工业生产超过了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国民平均消费额也达到了战前的标准,生铁、粗钢、化纤、电子、汽车等产品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2、1956年—1973年,是广泛运用科技成果,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这时期日本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紧紧抓住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50—70年代)适时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大幅度跃升,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3、1973年至今,是在危机阴影笼罩下进行经济低速增长期。这一时期的日本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1971—1975年,平均年增长率达5.5%、1970—1980年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上升3.2倍,199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仍达到了5万亿美元。 上述一切成就的取得,可谓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不能不令人叹服和深思。
篇7: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
按照教学工作安排,我于5月中旬对我县部分重点个体私营企业就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政策环境放宽。自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从各个方面调动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二是部门为企业办事的效率提高。通过落实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县直职能部门增强了服务意识,特别是县政协、县纪委、县中小企业局对县直部门调查评议后,21个职能部门制定了“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两个立县”的承诺及工作措施,从服务态度,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服务措施,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承诺,从而大大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企业普遍反映以前跑多次办不了的事情(如工商手续等),现在只要跑一次,很快就能办下来。三是服务体系建设更完善,服务措施更具体、更到位。县里为私营企业担保商会注入200万元周转金,使担保商会为12家私营企业担保贷款440万元,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而且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在资金市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另外“三个一”挂包责任制的落实,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挂包,企业在项目立项,争取资金等热点、难点问题上,县大班子及挂包部门为企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四是“三乱”现象减少,企业普遍认为自去年以来,各种收费明显减少,特别是摊派的定报纸费减少50%以上,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了。五是企业主管部门力量加强。各镇经委都成立了招商办,充实了各镇经贸委人员,这样就有更多的力量和精力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
2、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环境的改善,必然带来企业的大发展,调查发现自2003年至今,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调查的20家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加值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二是新上项目数量多,投资额大,发展快。2003年全县民营企业新开工项目138个,完成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过千万元的75个,过亿元项目的21个,均比历年有大幅度增长。三是市场销售形式看好。从调查的20家企业看,产品产销量均在90%以上,6家企业产品供不应求,设备利用率95%以上的16家,80―95%的4家。可以看出,企业的产销形式不错。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从客观方面讲:一是目前的土地政策,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由于土地手续办不下来,不得不放弃;二是资金紧张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贷款难、担保难始终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头痛的事情。三是人才少,职工素质低也是影响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面临着一方面人才引不进来,专业人才不愿到民营企业,甚至大学毕业生不愿来;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业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质量差,竞争力低。四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济势力小,有些该办的事情无力办到,如某化工设备厂需办生产许可证,但各种费用得上百万,企业无力支付严重影响产品销售。从人为方面讲,一是“三乱‘现象仍然存在,企业反映比较多的是河道工程管理费、残疾人保障基金、税收代办费、企业年检费用、质检技术服务费及补农基金等。以上这些费用企业不知道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收费的标准是多少。很多收费项目有是只收费不服务,有的是收费多少由收费人员口头决定,可高可低没有标准,还有的收费如补农基金,财政部门拿着文件到企业收取,而地税局不予列支,使企业无法下帐。化工企业的年检,工商部门让企业必须拿出具有市安全评议中心的安全评议报告,可拿到安全评议报告首先要制订可行性报告;其次按可行性报告搞设计,然后才能拿到安全评议报告,这些都要企业出钱,安全部门制订和设计,一个利润100多万元的企业,仅此一项就要拿出10多万元,否则不予年检。二是个别部门执法素质低,到企业不是本着为企业服务的态度,而是找毛病罚款,罚款后不管问
★ 走出非洲观后感
★ 非洲谈判礼仪
★ 非洲鼓教学计划
★ 非洲鼓教案
★ 发展历程范文
二战后非洲经济发展的历程及问题浅析(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