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原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蝉的歌的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蝉的歌的寓言故事,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 目录
篇1:幼儿园好听的寓言故事:蝉的歌
蝉说:“我看见了太阳下山的奇景,兴奋极了,所以唱着歌,欢送太阳。”一说完,它又继续着唱,好像怕太阳一走到山的那边,就会听不见它的歌声似的--这就是下面这个幼儿园好听的寓言故事里面的情节--蝉的歌。
幼儿园好听的寓言故事 蝉的歌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一只八哥。它每天都在那儿用非常圆润的歌喉,唱着悦耳的曲子。
初夏的早晨,当八哥正要唱歌的时候,忽然听见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嘶叫声,它仔细一看,在那最高的树枝上,贴着一只蝉,它一秒钟也不停地发出“知了——知了——知了——”的叫声,好像喊救命似的。八哥跳到它的旁边,问它:“喂,你一早起来在喊什么呀?”蝉停止了叫喊,看见是八哥,就笑着说:“原来是同行啊,我正在唱歌呀。”八哥问它:“你歌唱什么呢?叫人听起来挺悲哀的,有什么不幸的事发生了么?”蝉回答说:“你的表现力比你的理解力要强,我唱的是关于早晨的歌,那一片美丽的朝霞,使我看了不禁兴奋得要歌唱起来。”八哥点点头,看见蝉又在抖动起翅膀,发出了声音,态度很严肃,它知道要劝蝉停止,是没有希望的,就飞到另外的树上唱歌去了。
中午的时候,八哥回到那棵大树上,它听见那只蝉仍旧在那儿歌唱,那“知了——知了——知了——”的喊声,比早晨更响。八哥还是笑着问它:“现在朝霞早已不见了,你在唱什么呀?”蝉回答说:“太阳晒得我心里发闷,我是在唱热呀。”八哥说:“这倒还差不多,人们只要一听到你的歌,就会觉得更热。”蝉以为这是对它的赞美,就越发起劲地唱起来。八哥只好再飞到别的地方去。
傍晚了,八哥又回来了,那只蝉还是在唱!
八哥说:“现在热气已经没有了。”
蝉说:“我看见了太阳下山的奇景,兴奋极了,所以唱着歌,欢送太阳。”一说完,它又继续着唱,好像怕太阳一走到山的那边,就会听不见它的歌声似的。
八哥说:“你真勤勉。”
蝉说:“我总好像没有唱够似的,我的同行,你要是愿意听,我可以唱一支夜曲——当月亮上升的时候。”
八哥说:“你不觉得辛苦么?”
蝉说:“我是爱歌唱的,只是歌唱着,我才觉得快乐。”
八哥说:“你整天都不停,究竟唱些什么呀?”
蝉说:“我唱了许多歌,天气变化了,唱的歌也就不同了。”
八哥说:“但是,我在早上、中午、傍晚,听你唱的是同一的歌。”
蝉说:“我的心情是不同的,我的歌也是不同的。”
八哥说:“你可能是缺乏表达情绪的必要的训练。”
蝉说:“不,人们说我能在同一的曲子里表达不同的情绪。”
八哥说:“也可能是缺乏天赋的东西,艺术没有天赋是不行的。”
蝉说:“我生来就具备了最好的嗓子,我可以一口气唱很久也不会变调。”
八哥说:“我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烦极了,原因就是它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再好的歌也会叫人厌烦的。你的不肯休息,已使我害怕,明天我要搬家了。”
蝉说:“那真是太好了。”说完,它又“知了——知了——知了——”地唱起来了。
这时候,月亮也上升了……
篇2:蚂蚁和蝉寓言故事
大道理:要不失时机的工作、劳动,才能丰衣足食;如果一味玩乐,只能挨饿。千万不要等到饿的受不了的时候才知道后悔。命运的好与坏,取决于人们曾经的所做作为。
小故事:
认为自己是一个天生的歌唱家的蝉,整个夏天都在歌唱中度过。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向前推移,慢慢的进入北风呼啸的冬天。
蝉猛一回神,发现曾经拥有的阳光、花朵还有树荫都没有了,最可怕的是连一丁点食物都找不到。它非常饥饿,于是就到了蚂蚁家。
蚂蚁正忙着把潮湿的谷子晒干,蝉流着泪水说:“小蚂蚁,求求你,给我点食物吧!”
蚂蚁便问它:“你夏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积存一点吃的呢?”
蝉回答说:“那时我一点时间都没有,每天要忙着唱美妙动听的歌。”
蚂蚁便嘲笑它说:“哦,是吗?既然你夏天要唱歌,那么冬天不妨去跳舞吧。”
这蚂蚁和蝉:寓意:这则故事是为了讽刺,嘲笑好逸恶劳的人。凡事都要预先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好逸恶劳的人结局往往是可悲的。
成语:好逸恶劳(要不失时机地劳动,才能丰衣足食;要是一味享受,最后只能挨饿。)
篇3:蚂蚁和蝉寓言故事
一场秋雨过后,树叶都变黄了。
蚂蚁在这时候出洞了,蚂蚁们把树上掉下来的果子一个一个收集起来,再一个一个搬回洞里,它们忙的'不可开交,满头大汗。
蚂蚁的粮仓里有很多的粮食,但是它们还想让粮仓的粮食更加充足一些,以便度过冬天。
而蝉在这时候却在大声的唱歌,蝉一边大声唱歌,一边想着:我的歌声实在是太好听了。
蝉看到了蚂蚁辛辛苦苦的在储存粮食,说:“哎呀,你们这傻,自讨苦吃,这么凉快的天还在干活,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像我一样呢?”
蚂蚁没有回答蝉,因为它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要搜集一些树叶搬回洞里,并且还要做好冬天必备的棉被、棉袄等等衣物。
过了几个月,冬天来了,蚂蚁们躲在家里,吃着粮食,舒舒服服的烤着炭火,突然,蚂蚁们听到“咚咚”的敲门声,它们打开了门,原来是蝉。
蝉可怜兮兮的说:“好兄弟,给我点食物吃吧,我快饿死了!”
蚂蚁说:“秋天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储存一些粮食过冬呢?”
蝉回答说:“秋天我正忙着唱歌呢。”
蚂蚁说:“秋天你要唱歌,那冬天你就去跳舞吧!”
篇4:驴子和蝉寓言故事
驴子和蝉寓言故事
驴子在吃草的时候听见蝉在唱歌,歌声非常美妙动听。驴子沉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要是我能和蝉一样发出同样悦耳动听的声音,演唱一首歌曲,那该有多么美好啊!”驴子这样想,于是便羡慕地问:
“你的歌声实在是太动听了,请问你是怎么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来的?你有什么秘方或者诀窍吗?”
蝉答道:“秘方、诀窍倒是谈不上,不过我认为我的嗓子好可能和我经常吃露水有关系,露水是种好东西……”
驴子听后大喜,因为露水对于他来说实在很方便就能找得到。从此以后,驴子就不吃草了,只喝草叶上的露水,没过多久驴子就饿死了。
篇5:蝉歌经典散文
蝉歌经典散文
窗前,兀立着一株老槐树,绿叶很天然地,或长或短、或高或矮、或疏或密地堆叠在一起,在那浓郁成荫的的深处有一只蝉在吟唱。倚在临窗的摇椅上,一手执扇,一手把盏,在袅袅的茶香中聆听蝉歌:聆听歌中那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娓娓旋律;品味歌中那如诉,如泣,如怨的情思和缠绵;把心扉里的眷念和憧憬置放在蝉歌中,享受蝉歌中的清凉和慰籍。
蝉歌的雅韵,曾拨动了多少文人骚客的心弦,他们颂称蝉为“大自然的歌手”,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咏蝉诗句,如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又如明朝文人袁中道的“乍闻声切切,便觉树深深。长日幽人意,空山静者音。不妨杂画角,聊与伴瑶琴。吸露绝尘滓,吟成掷地金”。最令人称绝的是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三位贤人的咏蝉诗,清人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有这样的评论:“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三位诗豪的诗作旨趣迥异,各臻其妙,但都是托咏蝉之高洁以寄意,去抒发自己的胸臆情愫。当然,在众多颂蝉高洁的诗作里,讥讽蝉的诗篇也不乏有之。如,唐末诗人陆龟蒙曾写道“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蝉成了卑鄙无能之辈;唐末另一位诗人罗隐也曾写道“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蝉又成了趋炎附势之徒。
褒蝉也好,贬蝉也罢,那些都是诗人骚客们情感的迸发,与蝉是没有关系的。其实,蝉只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它的生命非常短暂。蝉的一生可分为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它的卵和幼虫需要在黑暗的地下蛰伏四年,才能换来世间短短一个月的生命。为此,歌唱便成了蝉的生命极致。他们为爱情而歌,为生命而唱。他们把爱谱写成一曲无遮无掩、畅快淋漓的啸歌,舒啸畅快地直白倾吐。聆听蝉歌,会令人遐思和顿悟:试想蝉生不足百天,人生难过百岁,人生苦短,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蝉那样,喜也放下,悲也放下,一切随缘,无需强求得,也无需刻意失,去珍惜爱情,珍惜生命,讴歌大爱呢……
树荫中那只蝉,在窗牖外长歌已甚久,我真怕它停止歌唱,我舍不下这只痴蝉!
篇6:蝉的新生的寓言故事
蝉的新生的寓言故事
蝉的幼虫从它蛰居的土洞里爬出来,一身土黄色的硬壳紧紧地束缚着它娇小的躯体,有翅不能飞,有嘴不能唱,可怜巴巴的,只能默默地爬呀爬。
它笨拙地爬上一棵小树,六只足抓住一根细枝。一动也不动,仿佛一丸黄泥。
慢慢地,它的脊背上裂开一道缝儿,并逐渐增大、增大……露出一抹象牙般洁白的玉肌。蝉痛苦地颤栗着,扭动着,挣扎着,似乎有一把钢刀在剥皮剔骨。
裂缝越来越大,痛苦愈来愈剧,那可恶的硬壳力图窒息它,但蝉咬紧牙关,顽强地扭动着、挣扎着……终于,它用尽力气从旧躯壳中抽出最后一只足。
啊!自由啦!蝉如释重负,伸伸躯体,抖抖双翅,一只漂亮的蝉出现在树枝上。
它高兴地飞起来,舒展歌喉,惊喜地发出第一声长鸣:“知了!”
叫声惊醒了一条昏睡中的蜗牛,它从螺旋形的房子中探出头来:“你知道了什么?”
“谁怕忍受摆脱旧的束缚的痛苦,谁就不能获得新生!”
篇7:蝉的耳朵寓言故事
蝉的耳朵寓言故事
蝉是聋子吗?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几只蝉在一棵梧桐树上大声地唱着歌。法布尔和他的助手来到树下,他们大声地喊叫着,用两块石头使劲地撞击着,后来又拚命地拍手,吹口哨,但是,树上的蝉一点也没有觉察,照样尽情地唱着它们的歌。
是不是声音太小了?法布尔干脆叫人搬来两支土铳,装满火药,放在梧桐树下,然后让助手看清树上蝉的数目,开始放铳。
“嗵!”土统响了,巨大而尖厉的爆炸声把附近房屋的玻璃窗都震得索索发抖,可是,蝉的歌声一刻也没有停。法布尔让助手数数树上的蝉,一个也不少。
昆虫学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了慎重起见,他吩咐助手再装上一铳药。“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再一次响起,但是,蝉依旧若无其事地唱着它们的歌。
再也不用怀疑了。法布尔终于向全世界宣布:蝉没有耳朵,是聋子。他把他的这一发现写进了他的《昆虫的故事》里:“由此我们能否推断说蝉听不见声音呢?我不敢贸然这么说,但如果有更大胆的人肯定这个推断,我也提不出任何理由来反驳,至少我不得不承认蝉听觉迟钝,可以把这个著名的俗语用在它身上:叫喊得像个聋子。”
事情过去了许多年,昆虫学家们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蝉有耳朵。不过,他的耳朵不是长在头上,而是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由鼓膜、弦音听觉芽和上面的感觉细胞组成。蝉也不是聋子,只是他的耳朵接受声波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频率过高或过低的声波他都听不到。蝉对同一种蝉的叫声特别敏感,而对人们拍手的声音、吹口哨的声音、喊叫的声音甚至放土统的声音都充耳不闻,这是因为这些声音的声波,都超出了他们耳朵接受声波频率的范围。
一个伟大昆虫学家的伟大名言被改写了。这件事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篇8:夏日蝉歌散文
夏日蝉歌散文
炎炎夏日,再没有比蝉唱得更响亮的歌手了。
听,那一阵阵长长的“唏――”声,简直就像一排排热浪滚滚涌来,并且一浪高过一浪;又像尖锐的电锯声折磨着你的耳朵,叫你无处可避。如果不换气的话,我深信人类胸腔发出的声音绝对没它持久,不信你长啸一声试试。
这震耳欲聋的“唏――”声尚未停歇,蝉族中的男高音――知了――已迫不及待地登场了。它生怕你不知道似的,用高音喇叭将“知――了,知――了,知――了”播上几百遍,而且每个尾音“了”都如戛然而止的响笛。其体力之强,底气之充足,声音之粗犷宏亮,实在令人咋舌!时光就在它一声声的“知――了”中走远。
在这燥热的三伏天中午,吹着电扇还不停流汗,昏昏欲睡时,另一棵树上又一种蝉开始高歌了。序曲是一段马达颤音,接着“哇叽叽,哇叽叽,叽叽呀,叽叽呀,无叽呀,叽呀呀,咭呀呀伊,依叽叽,叽叽叽……”。不停地唱,中间还要换好几回曲调,转调时加以独特颤音,真个叫疾缓有致,抑扬顿挫,不愧是歌唱的高手!
乱哄哄,你未唱罢我登场。睡意朦胧中,不知哪里又飞来一只,它不甘寂寞地鼓动翅羽,在高枝上开始表演了:“喝啦姐,喝啦姐,忽悠姐,喝……姐,喝……姐……”类似的`声音吧,也能连续叫上几百声。
还有一种蝉的歌声尤为独特,先是“弯嘤弯嘤弯嘤万,弯嘤弯嘤弯嘤万……”激情昂扬地唱上一阵,然后以一声长长的“呜嘤――”结束,最后扑楞着翅膀,潇洒地飞往别枝继续高歌。这种蝉个头大,体健硕,长相漂亮,鸣声惊人,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它的歌声,但稀少,不常听到,似乎北方居多。
如果是清晨来听,那叫得秀气,声音尖尖,又带些羞涩感的,可能是刚出土的蝉。“哇咿呀,哇咿呀……”大有“犹抱琵琶半遮面,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味道。
从蝉多样鸣声中我们就能得知蝉的种类之多。有些树木蝉特喜欢,像槐树,梧桐树,松树等,夏日清晨,你只要看看树下一个个小圆洞,就知道有多少只蝉出世了。
总之,这些颤音哥们,身居高枝,各怀绝技,黎明即歌,一直唱到暮色四合,月上柳梢。并且越是燥热的盛夏,或是暴雨后,越是唱得起劲,尤其是群情激昂的大合唱,如摇滚乐般震耳欲聋,清脆的鸟叫声反倒成了陪衬。
其实蝉也像所有的昆虫一样,有相当高的警惕性。当你靠近树干,发出些微响声,它会立马停止歌唱;若去捉它,它会疾速抖动翅膀,出其不意向你身上喷洒几点液体,然后惶惶逃窜。据观察,会叫的都是雄蝉,雄蝉的警惕性比雌蝉高的多,所以,雌蝉被捉的几率要大得多。雄蝉和雌蝉很好区别,雄蝉尾部秃秃的,而雌蝉的尾部有一根针,用于产卵的。
记得有一年夏天日全食,9点多钟,天色阴沉,太阳完全黑暗时,那唱得正热烈的蝉声,骤然停歇,了无声息。那一刻沉闷寂静到极点,感觉像是世界末日到来一般,心内惶惶,不知所措。我感觉到昆虫的灵性甚至比人还灵敏。
蝉是一种洁净的昆虫,附高枝,吸食汁露。小巧玲珑的身躯上,生着一双透明且带花纹的翅羽,光泽美丽,让人倾慕。虞世南有一首咏蝉的诗说得最好:“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不仅赞美了蝉的高洁和声清流远,同时也隐喻人格高尚自然能声名远扬。
从地穴到高枝,从暮春至深秋,在清风朗日下,它们不停地歌唱,尽情地歌唱,无所顾忌,不知疲倦,歌唱自然,歌唱生命的辉煌,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何其自在,何其洒脱,何其无畏,何其悲壮!
像小小的蝉一样高歌吧,无论生命多么卑微或短暂。
篇9:夏日蝉歌作文
夏日蝉歌作文【荐】
蝉是夏日的使者,从艳阳高照的夏天,到绿叶凋零的秋天,蝉不停地歌唱着,从林荫唱到叶落,从早晨唱到落日,甚至“清风半夜鸣蝉”。夏日的桑拿天,只有蝉不知疲倦的歌唱,为人们提着精气神,向人们诉说着夏日的快乐,夏日的爽朗。
行走在乡间的林荫小路上,迎面拂来微微凉风,聆听才艺双全的蝉歌,那是一种美的享受。蝉歌从一棵树传到另一棵树,用玄妙的音符串联起夏日的每一个细节。独自一人,在树下铺展开草垫子,席地而卧,陶醉于蝉歌之中。你会惊奇地发现,大拇哥大的小东西里竟然能迸发出如此巨大的音乐能量。侧耳倾听,一蝉独唱,紧接着双蝉齐唱,然后众蝉合唱。蝉歌轻快而舒畅的曲调,不用任何中、西乐器伴奏,不需要指挥家的亢奋激昂。蝉歌忽高忽低,时急时缓,有粗有细,抑扬顿挫。听,有的蝉仿佛运用了美声、民族、通俗完美结合唱法,特色的女高音,音色华丽清脆高亢,错落而无序,铿锵而有力。听,这一只蝉是男中音嗓音结实、浑厚;那一只蝉似婴儿呢喃,轻快而富于弹性;另一只蝉仿佛耄耋老人,唠叨不休。一只蝉歌唱起来,周围所有蝉都参加到了大合唱,蝉声汇合,就是一曲宏大的交响乐。让人简直忘掉了盛夏的酷暑,感慨于它顽强的毅力和持久的忍耐力,如置身神话世界。
希腊诗人安那克伦的那首赞美蝉歌的诗:“幸运的蝉,你栖息在高枝上,只饮一些清露;却是歌唱的女王。你所见的原野,就是你的国土。绿荫沉沉,都为你而繁茂。你的行动,没有一人不爱,决没有人会害你。大家都因为你是夏季的信使而尊敬你,你是未缪斯的儿女,你那悦耳的鸣声是爱普庐亲自传授的`。你没有痛苦,也没有血和肉,所有的是神的素质。”蝉是有灵性的,常居于城市的人们是难以感受到的。让人沉浸于绿意盎然的夏日,倘若置身于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谛听蝉歌,享受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也许是女娲造人的时候吧,人类的降临华夏大地,蝉也相随来到世间,人是泥做的,蝉和人一样,也是泥土的化身,依托于树林,和树林相依相伴。盛夏炎暑,蝉歌给人带来野趣、宁静和凉意。每年夏日蝉不约而至,以清脆的歌声,为我们的酷夏添上一道秀丽的风景。让我们享受着夏日的鸟语蝉鸣、万木葱茏、枝繁叶茂,感受着生命的充沛和无限魅力。
篇10:捉蝉的学问寓言故事
捉蝉的学问寓言故事
大热天,孔子带着学生们来到楚国。他们走进一片密林中歇凉。林中蝉声一片。有一位驼背老人手拿一根顶端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只见他一粘一只,百发百中。大家在一旁看得入了迷。孔子问老汉:“您捉蝉的本领可真大!这里边有什么奥妙吗?”老汉笑笑说:“如果一定要说奥妙,当然也是有的。蝉是很机灵的,一有动静,它就飞了。因此,先要练得手拿竹竿纹丝不动。练到竹竿顶端能放两粒弹丸而不掉下来,捉蝉就有一定的把握了。练到放三粒弹丸而不掉下来,捉十只蝉顶多逃脱一只。练到放五粒弹丸而不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拣东西一样容易了。手不抖,身躯也不能动。我站着的`时候,象纹丝不动的树干;手拿竹竿的胳膊,象树上伸出去的老枝,不颤不摇。捉蝉的时候,我专心致志,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里看到的只是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样的地步,您还怕捉不到蝉吗?”
孔子听了,教育学生说:“听明白了没有?只有锲而不舍、专心致志,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啊!”
[提示]
寓言讲的是捉蝉的经验;专心致志,勤学苦练,讲究方法,坚持不懈。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也都很适用。世界上做任何事情,哪怕是捉蝉这样的小事,都离不开这几条宝贵的经验。
★ 蝉教案
★ 蝉读后感300
★ 蝉600字作文
★ 小学作文:蝉
★ 蝉的一生作文
★ 夏日蝉趣散文
★ 小学生蝉的作文
★ 暑假捕蝉记
★ 蝉古诗的意思
蝉的歌的寓言故事(集锦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