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星一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大迎角细长体绕流背涡结构与气动特性分析,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大迎角细长体绕流背涡结构与气动特性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大迎角细长体绕流背涡结构与气动特性分析
大迎角细长体绕流背涡结构与气动特性分析
结合实验成果,对大迎角细长体绕流结构及其气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势流理论,探讨了大迎角下非对称侧向力沿物体轴线的变化特征与分离背涡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截面侧向力系数沿轴向呈现正弦型曲线的变化特征是由轴向旋涡不断脱落所形成的多涡系统诱导的`结果.对于三涡以上的多涡系统中,对称的物面压强分布并非一定对应对称的涡结构.
作 者:刘沛清 邓学蓥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所,北京,100083 刊 名:力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MECHANICA SINICA 年,卷(期):2002 34(2) 分类号:O35 关键词:细长旋成体 大迎角绕流 涡系结构篇2:细长锥小迎角气动特性的Re效应
细长锥小迎角气动特性的Re效应
本文介绍了10°尖锥的'气动特性在M=5、α在0°附近的Re效应的研究成果.气动特性包括法向力系导数、俯仰力矩系导数、压力中心系数、前体轴向力系数、底部压力系数、俯仰阻尼导数、俯仰气动刚度导数、边界层转捩位置系数、转捩雷诺数、转捩诱导法向力中心系数、动/静稳定性相关因子、气动滞后时间等12个参数.研究成果表明,上述气动特性除前体轴向力系数外,Re效应是明显的,主要是边界层的不对称转捩影响,并有确定的规律性.
作 者:楼洪钿 作者单位: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北京,1000074 刊 名:空气动力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年,卷(期):2001 19(4) 分类号:V211.12 关键词:气动力 边界层转捩 Re效应 细长锥 实验空气动力学篇3:钝体绕流的随机涡方法
钝体绕流的随机涡方法
在离散涡方法中应用随机微分方程理论来求解二维钝体绕流问题,通过对静止圆柱不同雷诺数下的`绕流计算,得到冯卡门涡街和回流区对称轴线上径向速度分布以及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都与已知结论非常一致.
作 者:李晓渝 索奇峰 强士中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刊 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 37(1) 分类号:V211.3 关键词:涡 随机微分方程 圆柱体 钝体绕流篇4:三维机翼大迎角低速绕流及其涡控制的数值模拟
三维机翼大迎角低速绕流及其涡控制的数值模拟
通过数值求解三维非定常可压缩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三维机翼大迎角低速绕流及其带表面周期性吹吸气的`流动控制,并探讨了非定常质量引射作为外激发手段对机翼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计算表明,在机翼前缘附近的小区域内施加周期性吹吸气进行流动控制,这类外激发手段对三维机翼的大迎角分离流动的控制是可行的,通过选择适当的控制参数,尤其是合适的周期性激振频率,可以有效地改善气动力特性.
作 者:舒桃 杨国伟 陆夕云 庄礼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26 刊 名:空气动力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年,卷(期):2002 20(1) 分类号:V211.41 关键词:大迎角绕流 涡控制 数值模拟 周期性质量引射篇5:圆柱绕流的流场特性及涡脱落规律研究
圆柱绕流的流场特性及涡脱落规律研究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630、800及950三种雷诺数条件下的圆柱绕流场进行了实验,给出了圆柱下游沿流动方向4倍圆柱直径和垂直方向3倍圆柱直径区域内的'速度场、涡量场以及涡脱落现象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圆柱尾流区域位于垂直方向约1.5~2.5倍圆柱直径范围内,随着雷诺数增大,这一范围呈现缩小趋势,而主流对涡的拉伸和输运能力有所增强;涡脱落频率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大,小雷诺数时能够较为完整地捕捉到涡生成、脱落、发展和耗散过程,由于PIV采集频率的限制,大雷诺数条件下涡脱落整个过程不易被完整捕捉到.
作 者:涂程旭 王昊利 林建忠 TU Cheng-xu WANG Hao-li LIN Jian-zhong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刊 名: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19(2) 分类号:V211.7 O357.5 关键词:圆柱绕流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速度场 涡量场,涡脱落篇6:三角翼大迎角绕流特性数值模拟的网格处理技术研究
三角翼大迎角绕流特性数值模拟的网格处理技术研究
研究网格对三角翼大迎角绕流特性数值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网格的生成需要结合流动现象,对网格拓扑结构和网格点分布进行选择与搭配.C-H型网格适宜模拟尖前缘分离涡流态,法向网格在一定范围内应等距增长,沿流向逆压梯度较大的区域内适当增加网格点,尾迹区网格则应做上翘处理.Euler方程具有模拟三角翼旋涡及预测涡破裂特性的能力,但对二次涡等粘性引起的流动细节把握能力不足.利用层流假设的N-S方程,通过合适的.网格,也可得到满意的计算结果,但对涡破裂后的强烈非定常湍流流动模拟能力不足.采用旋涡螺旋度可准确反映主涡与二次涡流动,描述旋涡的破裂现象.用轴向速度迅速减小并小于来流速度的点作为涡破裂判据似应更合理.
作 者:李沛峰 张彬乾 LI Pei-feng ZHANG Bin-qian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刊 名:航空计算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COMPUTING TECHNIQUE 年,卷(期):2008 38(2) 分类号:V211.3 关键词:三角翼 大迎角 网格 数值模拟 旋涡破裂篇7:球心非对称的钝圆头体近区绕流场气动特性分析研究
球心非对称的钝圆头体近区绕流场气动特性分析研究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对球心非对称的钝圆头体附近流场气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数值求解三维可压缩NS方程,采用NND格式,以修正的`Baldwin-Lomax代数模型对不同飞行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球心非对称钝圆头体对流场的影响,与部分试验比较结果满意。
作 者:周文芳 徐明 谭发生 夏南 翁培奋 ZHOU Wen-fang XU Ming TAN Fa-sheng XIA Nan WENG Pei-fen 作者单位:周文芳,徐明,ZHOU Wen-fang,XU Ming(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特飞所,)谭发生,夏南,翁培奋,TAN Fa-sheng,XIA Nan,WENG Pei-fen(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刊 名:空气动力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年,卷(期):2001 19(2) 分类号:V211.3 关键词:特型飞机 球心非对称钝圆头体 数值模拟 分离流 Navier-Stoks方程篇8:细长圆锥低超声速绕流尾迹流时空演化特性的研究
细长圆锥低超声速绕流尾迹流时空演化特性的研究
本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在大的迎角范围内,采用局部抛物化流动模型所得到的有关圆锥有迎角绕流尾迹流中周期解的谐分岔、亚谐分岔以及环上Hopf分岔这三类不稳定性的时空结构演化与非线性相互作用.分析得到了两种不可通约频率(f1,f2)的强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频率拓宽所形成的mf1±nf2多级频带结构.研究表明:当第三个不可约频率被激发,不论时间,还是空间方向的发展都会存在混沌.在近尾区,流态随攻角增大的演化历程上,通向混沌的`道路和准周期性道路相接近,但包含有带倍周期性的亚谐分岔.在固定迎角的情况下,由近尾到远尾区,通向混沌的道路也接近于准周期道路,但带有阵发性.
作 者:冉政 张涵信 Ran Zheng Zhang Hanxin 作者单位: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刊 名:空气动力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年,卷(期):1999 17(2) 分类号:V211.1 O354.3 关键词:谐分岔 亚谐分岔 Hopf分岔 混沌篇9:特型钝体绕流动态特性的低速实验研究
特型钝体绕流动态特性的低速实验研究
在低速自由射流风洞上,利用热线及相关设备对由半球头部、颈部及旋成体构成的特型钝体周围非定常流动的基本特性、联合特性及湍流度分布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实验工况为迎角α=-15°~+15°、侧滑角β=0°~10°.结果表明,在上述工况范围内,该钝体周围流场中速度脉动的`能量分布平坦,属宽频带随机信号,流场中没有发生明显的流动分离,流场动态品质良好;凹陷区内气流的脉动以不同的速度向下游空间传播;在上述α、β变化范围内,钝体颈部凹陷区的最大湍流度高达10.9~24.8%.
作 者:李学来 任三星 郭荣伟 Li Xuelai Ren Sanxing Guo Rongwei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210016 刊 名:空气动力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年,卷(期):2000 18(2) 分类号:V211.4 V271.4 关键词:钝体 动态特性 湍流度 热线 频谱分析篇10:双组尾翼弹气动特性计算与分析
双组尾翼弹气动特性计算与分析
本文根据双组尾翼弹的外形特点,选用了代数网格生成方法,通过求解N-S方程,对其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由计算结果可知,此种弹的双尾翼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转速和升力,提高其静稳定性.并且此种弹已经用于型号设计.
作 者:武频 赵润祥 郭锡福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南京,210094 刊 名:空气动力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年,卷(期):2002 20(4) 分类号:V211.3 关键词:双组尾翼弹 网格生成 N-S方程 气动特性★ 课文变脸结构分析
大迎角细长体绕流背涡结构与气动特性分析(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