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你回家了吗散文

时间:2022-11-30 01:45:43 作者:氢气球飞飞飞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氢气球飞飞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中秋,你回家了吗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中秋,你回家了吗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中秋,你回家了吗散文

中秋来临之际,朱华胜老师同名小说改编的微电影《中秋节的守望》又名《团圆》刷遍了朋友圈。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视频。

短短的12分钟,拷问了我们的灵魂,震撼了心灵。不得不反思,作为儿女的我们真正读懂了父母吗?是否读懂每逢佳节父母盼儿归的心情?

从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一直在享受着父母无私的爱。从不会说话到牙牙学语,父母把我们背着,抱着,牵着,给予了我们所有的一切,我们无法感受父母这两座大山背上的负重。当我们成家立业后,我们早已将父母的一切榨干,而我们总觉得这一切是父母应该做的。每每父母打电话,我们总是以工作忙而匆匆挂断,连话都不想多说几句。我们真的那么忙吗?当沉迷于网络,一遍又一遍刷着朋友圈,做着无聊的事,我们是不是该反省自己。我们不知道经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父母默默付出一切,他们只想让我们过得更好。只要我们开心幸福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我承认自己不是个好女儿。我工作的地方离父母家很近,步行十分钟不到,骑车也就两三分钟,可我总是以忙为借口,总是将他们忽略。不是自己不回家,离婚前的我吃住都是在父母家,父母每天不辞辛劳的操持着家,带大了我们姐弟三人还要帮我们带孩子。可以这么说吧,我们属于啃老族。那时的我总觉得这是父母理所当然的,从未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在自己婚姻发生了变故后,我心情不好,回父母家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一个月不会回去一次,偶尔买菜路过都没踏进一步。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很多时候想起了父母,因为自己离婚的原因,我觉得愧对父母,所以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更多的时候是躲避。记得有一次中秋节前,妈妈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不回家,我总是说自己如何如何忙,碰到心情不好,我还会对妈妈大吼,甚至把母亲当成了出气筒,压根就没有考虑到母亲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极为羞愧,我不忍去想电话那头的母亲是多么难过。母亲,女儿不孝,真是对不起。

看完《中秋节的守望》我这感触更深,心里有某种撕裂的疼痛,泪水哗哗止不住流。我知道这是我内心在忏悔,在向母亲忏悔。

微剧中老汉孤独的守望,不正是现实中每个父母的守望吗?

我在为自己以前对父母的漠视追悔莫及,唯有余生多陪父母,逢年过节陪他们,自己才好过些,心安些。我亲爱的朋友们,今年中秋你回家了吗?是不是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喜欢的人,而把生养我们的父母遗忘了。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你能体会父母盼你归的心情吗?你知道吗?回家是孝心,回家是温暖。中秋节回家吧!不要总找借口不想回家。家中的父母双鬓增添了白发,背也佝偻了。每逢节日,父母总是小心翼翼地试探“孩子,你什么时候回家?”也许高兴时你会轻声细语地回答,一旦不开心便显得不耐烦,匆匆挂了电话。

也许迫于生活的无奈和工作的压力,亦或你的家乡没有你所在的城市繁华,也许你压根不想回家,所以你总是找各种理由搪塞父母。可你知道吗?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他们不需要你的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亲情,他们只希望逢年过节能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哪怕短短的几个小时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幸福。他们只希望子女回家后能吃一顿团圆饭,听孩子们谈谈工作,聊聊琐事。

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应该养父母老。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依赖,长大后,我们是父母的牵挂。可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圈子后,对父母的关心屈指可数,陪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

亲爱的朋友们,这个中秋回家吧!别让父母苦苦守望,别让父母孤单。中秋带上爱人,带上孩子回家吧,哪怕是给他们揉揉肩,做做饭,聊聊天……

我们都已为人母为人父,我们也会老去,也许到我们慢慢老去那天才会懂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人有病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无论你身在何处,工作有多忙,今年中秋一定要回家,记得咱的家,记得咱的爸爸妈妈。今年中秋回家吧,别让父母面对空荡的房子低头叹息,别让父母看着窗外的那轮明月,暗自流泪。工作可以放一放,不要再找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拒绝父母。

唯有陪伴是最长情的,别让父母一直等待!

篇2:你打电话回家了吗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你打电话回家了吗?

大家想过吗?当我们出生时父母的喜悦与无比激动的神情。如果那时候我们会说话,我想最应该说的是: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在生活中,每天都吃着母亲做的香喷喷地菜肴,听着父亲的谆谆教诲,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当我们走进学校的大门,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的安慰,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给我们在学习上的帮助……父母毫无怨言地在抚养我们长大!

有句谚语说:儿生日,娘苦日!当我从网上看到北京市某中学的一项调查时,我心寒了。有近50%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我为他们感到悲哀,同时也为自己感到悲哀!

诚然,班里的同学又有多少知道的呢?当我们和朋友在为自己庆生的时候,有谁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又有谁会拿起电话和母亲说一声:谢谢…也许,我们也会拿起电话,不过说的却是:妈,明天我过生日,给我点钱呗……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我们记事起,就能感觉父母对我们无尽的爱,当我们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第一次学习走路,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受委屈时,他们耐心地听着倾诉;犯错误时,他们毫不犹豫的原谅;取得成功时,他们衷心的庆祝;当我们来到一高中求学时,他们也在时时刻刻地牵挂着,每次打电话他们都在询问着饮食起居和身体。不要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是的,因为有一中爱即使我们付出所有也报答不了。

给大家出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吧!假设父母现在50岁,他们能活到100岁,上大学后平均每半年回一次家。那么我们和父母见面的机会是多少呢?答案是100次……

有事没事,打个电话回家,即使不能说出心里话,也不要让父母总是为我们担心过的好不好,不要让父母对着空房子发呆,不要让父母总是猜测儿女是否有遇到什么麻烦,不要……

篇3:你打电话回家了吗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你打电话回家了吗?

大家想过吗?当我们出生时父母的喜悦与无比激动的神情。如果那时候我们会说话,我想最应该说的是: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在生活中,每天都吃着母亲做的香喷喷地菜肴,听着父亲的谆谆教诲,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当我们走进学校的.大门,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的安慰,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给我们在学习上的帮助…父母毫无怨言地在抚养我们长大!

有句谚语说:儿生日,娘苦日!当我从网上看到北京市某中学的一项调查时,我心寒了。有近50%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我为他们感到悲哀,同时也为自己感到悲哀!

诚然,班里的同学又有多少知道的呢?当我们和朋友在为自己庆生的时候,有谁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又有谁会拿起电话和母亲说一声:谢谢…也许,我们也会拿起电话,不过说的却是:妈,明天我过生日,给我点钱呗…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我们记事起,就能感觉父母对我们无尽的爱,当我们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第一次学习走路,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受委屈时,他们耐心地听着倾诉;犯错误时,他们毫不犹豫的原谅;取得成功时,他们衷心的庆祝;当我们来到一高中求学时,他们也在时时刻刻地牵挂着,每次打电话他们都在询问着饮食起居和身体。不要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是的,因为有一中爱即使我们付出所有也报答不了。

给大家出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吧!假设父母现在50岁,他们能活到100岁,上大学后平均每半年回一次家。那么我们和父母见面的机会是多少呢?答案是100次……

有事没事,打个电话回家,即使不能说出心里话,也不要让父母总是为我们担心过的好不好,不要让父母对着空房子发呆,不要让父母总是猜测儿女是否有遇到什么麻烦,不要……

同学们,今天你打电话回家了吗?

谢谢!

篇4:你快乐了吗散文

松哥写了本书叫《你幸福了吗?》,内容与标题似乎有些差距,或者说让我有些失望。当然可以以某种姿态说我是没看懂,或者说理解侧重点有偏差,但都不影响,因为我是站在自以为十分公正的态度来发表看法。

我不知道为什么许多名人或稍有名气的人都喜于出书,且有一种自我良好感。尽管书的内容与我们所处社会的精神文明没有多大作用,亦或者说也许内容有作用,但是不够尖锐,不够技巧,不够等等某些词汇,以至唤不起已经麻木的社会大众。我们麻木的非常可怕,怕到我们都不知道怕,我想这是危险的。

之所以写“你快乐了吗”,而不写“你幸福了吗”,不是忌讳与松哥的东西同名,而是我认为幸福不等于快乐。你可以感到幸福,但不一定快乐。但快乐的时候一定是幸福的。举个例子,你是个富翁,家庭和睦,对于目前的价值、道德观点来讲,你应该是幸福的,而且你应该感觉到快乐。但事实是:你不一定快乐,而且可能是整天闷闷不乐。有钱以及多少不必然导致快乐。快乐取决于你的信仰、你的内心价值观,与幸福没有必然关系。快乐无法欺骗,强颜欢笑是一种自残——只是当今社会,就在此刻,有多少人正在做,亦或者,你,没有做过?

曾经有一度,晚上我会对着镜子看自己,问,镜子里的人是你吗?是你喜欢的样子吗?你认识吗?你了解他吗?

没有做过调查,但应该是这样——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起码在我所处的国度,大家都在为着物质生活所忙碌,忙的不可开交,尽管有时候成功(某个目标的达到)会让我们喜悦,但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到累,不想去做,但我们的追求,我们所谓的追求,让我们克服困难和痛苦,继续下去。我们不停地挣钱,因为更多的钱,让我们拥有更好的车,面积更大的房子,更名贵的衣服,去更远的地方旅游,以及等等的等等。

但是,当物质生活极大的满足以后,回过头来,你再看看自己,想想过去,请问,你感觉到快乐吗?你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吗?

通过降低让你快乐的标准而盲目的快乐,是一种自我欺骗,有时候骗的.心甘情愿,其实是一种懦弱。

那么,你为了你的目标付出了什么?不停的操劳,提高工作效率,亲人团聚的时间,生命的健康,等等的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在追求我们金钱目标的过程中,学会了冷漠无情,甚至违反道德法律,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比比皆是,而且会越来越多。如果你实在觉得没有,那就比如说假冒伪劣食用品、碰瓷讹人、吸毒肇事、贩卖人口,等等的等等。

有人说,很多负面的新闻并不代表社会的全部,只是因为媒体的发达以及言论的自由。其实我们不能忘了,领导讲过一句话,我们有13亿的人口,任何一件小事,乘以这个基数,就是一个大数目。报道的就这一件,那么没有报道的呢?

我们的麻木和自私,让我们对于他人的痛苦和苦难,漠不关心,或者说只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可谁能保证,我们不是下一个牺牲者?

刚看到柴静的《苍穹之下》,我很吃惊,我满怀信心地以为会唤起什么,可后来居然销声匿迹。如果是站在政治的高度去解释无可厚非,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维持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但作为一个普通人,能有这样一个关心环境,重视健康和良性发展的想法足以让人钦佩,而且有信心去唤醒人们,则更加不易。只是,结果告诉我们,事不如其所愿。但起码,起码她有尝试的勇气。

对于雾霾的问题,我多说一句。因为有一种声音说柴的片子太过夸大雾霾的影响,我只想说,其一:就目前的科学水平无法确定雾霾对健康有多深的影响,更无法精确到数据;其二:专家如同砖家,不要报太大希望;其三:伤害有多大,我们不知道,但起码知道无益,不能自欺欺人。我们似乎都知道,但似乎什么都做不了。因为,每当我们举起手,总有一种声音在天空回荡:你管不了的,没有用的,算了吧——于是,你就算了,如此而已,如是而已.......

我说过一句话:雨滴不怕隐没大海,只惜激不起半点水花。

我们都是一个个水滴,生活在茫茫的大海。

我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时候,实现方式和价值取向已经越走越远,越走越远。可怕的不是离开有多远,而是没有走对方向。

有人说,先有物质生活的满足才可能去思考精神文明的提高。吃不饱何谈理想?是啊,吃不饱似乎没有资格和能力去谈理想,去谈价值。可现在我们都吃饱了,吃撑了,无所不吃了,吃到脂肪肝了,我们在吃死我们自己,我们吃到不敢吃。可我们的理想呢?我们的信仰呢?我们的追求呢?

历史上,我们曾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可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我们有统一的目标,我们不害怕,我们痛苦并快乐着——那种快乐似乎不夹杂任何一种它色。

历史,现如下,似乎是个奢侈品,越来越不被重视的奢侈品。

我们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去工作,挣钱。在这过程中,我们会因为目标的实现或更进一步,而感到高兴。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娱乐,去释放工作、生活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我们很少去考虑人生的追求,生命的意义以及社会的更加美好;我们对社会既成的让我们不舒服的变态的规则或现象处之泰然,甚至乐此不彼,没有任何改变的勇气或行动;我们变得如此冷漠和麻木,而且还自认为已得为人处事大法之真传,守身自保良策之本经。我们的乐观让我们充满信心,并依此感觉很快乐。

盲目的乐观是一种麻醉,让我们忘记现实的残酷,以及自己的无能和懦弱。

篇5: 你忘了吗散文

你忘了吗散文

打开记忆的仓库,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的故事太多了。可是眼下情况大不一样,乡下人凭劳动赚钱,令城里人刮目相看呢!

改革开放以来,国营工厂、企业慢慢变为股份制或个体,好多端铁饭碗的男女,只能拿一份养老金过日子。叫他去乡下,他死活是不愿意的。叫他去创业,他确实没什么本事。在这样的情景下,我想起了小时候下武汉的往事。

10岁那年暑假,我去舅伯家玩。我一人在中山大道去大智路方向溜达,突然一名男子找我谈话,装成一位眼科医生,说我眼睛有问题,不马上治疗就会失明。好在我有点心机,便说:“我走亲戚,手里没带钱。你等我找大舅拿钱,再买你的药!”说完我就撒腿溜了。

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总以为乡下人没读书,智商低,不爱卫生,邋遢难闻。他们没有来乡下,不知道乡下的吃住环境,没有一点同情心。反而一直歧视农村人,故意刁难乡下人。

文革期间,武汉打、砸、抢很凶,怕死的人逃到乡下躲命。我们往往舍命保他们,丝毫没有半点嫌弃之心。

城里人是你的祖辈住在城里罢了,不是你凭本事闯入城市的。40年前,我国的城乡差距非常大,房子、道路、用水、公厕以及文化卫生服务场所齐全,那是城市。我们农村,道路是泥巴路,住房是土屋,读书要步行几里路,看病要跑十几里卫生所。吃的是浑浊的地表水,穿的.是手工纺织的土布,照明一直用煤油灯,因此被城里人瞧不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在变化,农民在翻身,受你们歧视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乡里伢,乡巴佬,穷鬼,讨饭的......”这些称呼你们还敢喊吗?

“城乡是一家,工农是弟兄。”我们不该有排外心里,我眼里的武汉人啊!

会干活的是农民,能出力气的也是农民。我18岁回到家乡,亲眼看见城里下放的读书青年,不会干农活,只会买东西。他们生活了半年,对于农民的看法是有了改变的。做人不看享受,要看吃苦。谁能吃苦,谁就是人群中的精英。

我们吃的大米、蔬菜、吃的鱼肉,都是农民种出来,养出来的,城里人不应看不起乡下人。

我们用的电视机、洗衣机、空调、手机,穿的各式服装,都是城里工人劳动制造出来的,乡下人不要歧视城里人。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让工、农、商成为一体,谁也少不了谁。

我们活着盼望生活质量逐年提高,社会风气逐年好转,人的素质逐年上升,国家威望逐年上涨。

朋友,我的城里的朋友,你心里喜欢农民吗?

篇6:你走了吗散文

你走了,没有和我挥手告别,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在我心深处留下一个大大的“?”。

你走了,带走了一切。留下我的牵念,我的愁绪,还有感伤的春意的.典礼。

你走了,我不寂寞。那温婉的潺潺似清泉的话音流响耳畔,回眸粲然一笑荡起心湖涟漪。

你走了,我没有哀怨和伤感。温柔之手揉碎真心。我多想,让你愤怒的容颜显现,那一定令我迷醉。我更有些奢望,得到你的两行清泪,缀饰我皓丽的方巾。温存的心语,抚慰你的黯然神伤。

你走了,虽远离千里,我却说,两情岂在朝暮,心月千里婵娟。我会试忘丹霞绚丽,执著最求人生的成功。

你走了,我在春天鲜花簇拥中送你,用心语送你。你可听到一颗心的言语?你可看见那双春水涌动的眸子?你不敢看?还是你不愿看?

你走了,我日夜为你默祈,分秒为你祝福,箫笛魂音悠扬,一曲《祝你一路顺风》,你听到了吗?

你走了,我每天在那条黄昏的小道上看夕阳,在巍巍的峰巅盼旭日。在岁月的涛音中为你守护,在生命的旋律中为你歌唱。

你走了,我盼望有一天你从天边归来,走上那条我独行的小路。凝读你春风中的笑靥,抑或一睹你嗔怒可人的风采。

篇7:你听到了吗散文

你听到了吗散文

倾听溪歌,心弦会为之拔动;

倾听鸟语,心声也会同唱。

(一)

倾听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腻;

倾听有“八月秋高怒号”的悲壮;

倾听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雄心壮志;

落花之中,你也会倾听出女词人“帘卷西风”的哀叹。

这是古人赋予的倾听,你听到了吗?

(二)

你可以从父母牛毛细雨似的唠叨声中倾听出亲情的伟大;

你可以从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声中倾听出师魂的伟大;

你可以从友人的声声关切中倾听出友情无价……

这是人情关怀所赋予的倾听,你听到了吗?

(三)

仔细听,窗外鸟儿在尽情欢歌,那是春光无限的赞歌;

仔细听,草虫儿在欢快地低唱,那是草绿花开的'喜讯;

仔细听,无限春风在轻吟,那是草长莺飞的诗声……

这是春姑娘精心编排的乐队,你听到了吗?

(四)

春光中听出了阳光的味道;

夏阴中听出了夏日的漫长;

秋波下听出了丰收的喜悦;

冬雪后听出了银装素裹的静寂 ……

这是时光老人拔动四季之钟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

也许你听到伊拉克儿童的哀号,那是强权者种下的恶果,可你也应听到和平人士的呼喊;也许你听到了病人的呻吟,那是非典的肆虐,可你也应听到医务人员的无谓佳话;也许……

注意倾听,发现美好;注意倾听,发现真诚;注意倾听,发现人生真谛。

静下心,听!你听到了吗?

……

篇8:中秋可不可以回家散文

九月中旬,夜变得静了。蛐蛐和它的朋友们,没有以前那么聒噪了,只是时不时懒洋洋的鸣上几声,像梦呓一般。不过,这也是会吵着女生楼的邻居。

袁媛听着楼下蛐蛐的鸣叫声,不自在地在狭窄的床铺上翻动着。过了一会儿,又从枕头下摸出手机,看了看时间,才十点半。妈妈应该十一点下班,也就是说,还有半个小时,妈妈才会回电话。

她再次确认将手机调到了震动模式,以免惊扰了同学的好梦。寝室里,响起同学的鼾声。

袁媛将手机放回枕头下面,轻轻地挪动身体,尽量不发出声响,慢慢地坐起来,仰望窗外的夜空。

无尽的'黑夜,以往那耀眼的星星,像是被黑暗吞噬了一般,没了踪影,夜空下只留下一抹残月,微微地泛着银光。

袁媛又从枕头下拿出手机,打开日历,今天是9月19日,中秋节是9月30日。呀,今年的中秋连着国庆呢!妈妈应该会有很长的假期吧!

有些灰白的月光,映照着袁媛逾深的笑容。

今年的中秋,妈妈应该有空回家吧!

今年的中秋,妈妈应该能陪自己吃月饼吧!

今年的中秋,妈妈应该能陪自己赏月吧!

想到这里,袁媛心里乐滋滋的。在她看来,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从袁媛记事起,就从没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一次中秋。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一年才回来一次。妈妈虽然离袁媛近一点,却总是工作忙,一年难见到两次。袁媛从小便被寄养在姨妈家,大点了便待在学校。袁媛不愿回家,因为她觉得那不是家,只是一间房子,空空的房子而已,没有家人在里面,它就不算是家。

月亮像是脱掉了那身灰白的纱衣,顷刻间明亮了起来。它透过窗户,照亮了袁媛的脸庞。浓浓的倦意袭来,袁媛揉揉眼睛,看看时间,10:54,还有6分钟,就能接到妈妈的电话了。接到电话,袁媛就想问:

你笑了吗优美散文

你那里下雪了吗情感散文

你抢红包了吗?作文

年度工作计划,你坚持了吗?

《你幸福了吗》读后感

经典文章:你尽力了吗

回家现代散文

回家心情散文

回家唯美散文

散文回家随想

中秋,你回家了吗散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秋,你回家了吗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