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饮酒其十赏析与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饮酒其十赏析与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饮酒其十赏析与阅读答案
饮酒其十赏析与阅读答案
原文如下:
饮酒・其十
陶渊明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饮酒其十阅读答案:
1. 请解释诗中的“远游”和“**”的含义。
答:“远游”指离家做官;“**” 一语双关,一是水面上的风和波浪,二是官场的动荡、龌龊。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归隐的决心。
饮酒其十翻译:
往昔出仕远行役,
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漫长无尽头,
途中风浪时阻拦。
谁使我来作远游?
似为饥饿所驱遣。
竭尽全力谋一饱,
稍有即足用不完。
恐怕此行毁名誉,
弃官归隐心悠闲。
饮酒其十字词解释:
(1)远游:指宦游于远地。东海隅(yú余):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陶
渊明曾于四十岁时(晋安帝元兴三年)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赴任途中写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作》诗。
(2)迥(jiōng 窘):远。**阻中涂: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陶渊明三十六
岁时(晋安帝隆安四年),曾奉桓玄之命由江陵使都,返回途中遇大风被阻,写有《庚子岁五月中从
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诗。
(3)然:如此,这样。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余家贫,耕
植不足以自给。?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4)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营:谋求。少许:一点点。
(5)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饮酒其十赏析:
这首诗回忆以往曾因生计所迫而涉足仕途,经历了**艰辛之后,诗人感到自己既不力求功
名富贵,而如此劳心疲力,倒不如归隐闲居以保纯洁的节操。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卓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
以上这篇饮酒其十赏析与阅读答案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2:陶渊明饮酒其十及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十及赏析
作品赏析
其十(1)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2)。
道路迥且长,**阻中涂(3)。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4)。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5)。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6)。
[注释]
(1)这首诗回忆以往曾因生计所迫而涉足仕途,经历了**艰辛之后,诗人感到自己既不力求功 名富贵,而如此劳心疲力,倒不如归隐闲居以保纯洁的节操。
(2)远游:指宦游于远地。东海隅(yú余):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陶 渊明曾于四十岁时(晋安帝元兴三年)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赴任途中写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作》诗。
(3)迥(jiōng 窘):远。**阻中涂: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陶渊明三十六 岁时(晋安帝隆安四年),曾奉桓玄之命由江陵使都,返回途中遇大风被阻,写有《庚子岁五月中从 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诗。
(4)然:如此,这样。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5)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营:谋求。少许:一点点。
(6)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译文]
往昔出仕远行役, 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漫长无尽头, 途中风浪时阻拦。
谁使我来作远游? 似为饥饿所驱遣。
竭尽全力谋一饱, 稍有即足用不完。
恐怕此行毁名誉, 弃官归隐心悠闲。
篇3:陶渊明饮酒其十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十赏析
《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诗,下面是第十首,我们看看下面,了解一下吧!
陶渊明饮酒其十赏析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2)。
道路迥且长,**阻中涂(3)。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4)。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5)。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6)。
[注释]
(1)这首诗回忆以往曾因生计所迫而涉足仕途,经历了**艰辛之后,诗人感到自己既不力求功名富贵,而如此劳心疲力,倒不如归隐闲居以保纯洁的节操。
(2)远游:指宦游于远地。东海隅(yú余):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陶渊明曾于四十岁时(晋安帝元兴三年)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赴任途中写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
(3)迥(jiōng 窘):远。**阻中涂: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陶渊明三十六
岁时(晋安帝隆安四年),曾奉桓玄之命由江陵使都,返回途中遇大风被阻,写有《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诗。
(4)然:如此,这样。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5)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营:谋求。少许:一点点。
(6)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译文]
往昔出仕远行役,
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漫长无尽头,
途中风浪时阻拦。
谁使我来作远游?
似为饥饿所驱遣。
竭尽全力谋一饱,
稍有即足用不完。
恐怕此行毁名誉,
弃官归隐心悠闲。
篇4:《饮酒(其七)》阅读及答案
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②掇(duō多):采摘。③英:花。④泛:浮。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4分)
A.“佳色”不仅指颜色,还表示菊花的姿态与形状的美好。一二句是说秋菊那么可爱,所以我把带着露水的菊花花瓣采撷下来了。
B.“远我遗世情”中的“远”字用作动词,有使远离的含义。诗人将菊花“泛”于酒上,自斟自饮,流露出了自己遗世独立的强烈情感。
C.“日入”两句表现了傍晚时分万物消歇、众鸟回巢的一派安宁景象,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D.“啸傲”的“傲”有高傲之意。此句表现了诗人不受世俗纷扰的自信与自得,传递出了诗人内心对追求生命之“道”的坚定。
E.诗人饮酒赏花,体悟大自然的宁静与平和,自得于归隐生活。“聊复”一词就表现了诗人从“济世之志”中彻底解脱后的畅快之情。
2.请分析“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所表达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C“苦闷”不妥。E“彻底解脱”不妥。
2.要点:诗句翻译1分;饮酒时的自得与喜悦2分;精神的高傲和孤独2分。
答案示例:
(1)这句意为一杯酒虽然是独自饮尽,但一杯尽后壶又不自觉得倾下了一杯,生动地表现出了陶渊明一人独酌的悠然与自得,与酒化为一体,以酒尽兴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只能以壶为友的内心的孤寂与空落。
(2)杯中酒独自饮尽,装酒的壶随意倾倒,一觞独尽,表达作者旷达、洒脱、畅快的豪迈和遗世独立的自得与安乐。“壶自倾”,却不去扶正,表达作者安知天命,顺其自然的豁达之情。
二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16.“啸傲东轩下”“临东皋以舒啸”两句中均出现了“啸”这一动作。“啸”,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是古人表达感情的特有方式。下列后人作品也有“古人特有动作表达复杂情感”现象的一项是(3分)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7.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脍炙人口。①请按诗句原文填空。(2分)②说说本诗与《饮酒(其七)》在内容和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饮酒(其七)》首句是写赏菊,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则是写怜菊: ,憔悴损, ?
②“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一句以声音写景,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有类似写法的句子: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参考答案
15.(3分)A(“佳色”,应为“美丽的颜色”,而非写作者表情)
16.(3分)D(“栏杆拍遍”或“登临”都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是古人特有的表达感情的动作)
17.(8分)
①(2分)少无适俗韵 久在樊笼里
【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②(6分)
【答案示例】
相同点是:这两首诗内容上总体都写了隐居乡村的生活,感情上都表达了对归隐后自由宁静生活的赞美。《归园田居》中写到“羁鸟恋旧林”,而《饮酒》中写了“归鸟趋林鸣”,都以飞鸟归巢比喻诗人追求摆脱官场、回归自然,而“聊复得此生”和“复得返自然”都体现归隐的喜悦。
不同点是:内容上,《归园田居》主要写野田、草屋、桃李、榆柳、人村、深巷、炊烟、鸡犬等田园生活内容,而《饮酒》则主要写诗人在美好的秋天里,独自赏菊饮酒的情景;在感情上,《归园田居》充满了对以往的追悔和重归自然的庆幸欣喜,而《饮酒》更加突出诗人远离世俗之后,寂寞而悠然,充满怡然自得之趣。
【评分参考】相同点3分;不同点3分。
18.(4分)
①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
②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简析
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秋天是菊花的季节。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惟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
篇5:《饮酒其五》阅读答案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篇6:《饮酒其五》阅读答案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建造)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B.心远地自偏(偏僻)采菊东篱下(篱笆)
C.山气日夕佳(傍晚)飞鸟相与还(结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欲辨已忘言(辨别)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
2.B
3.东晋安贫乐道悠然自得
(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2)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12、(1)心灵超脱尘世。诗眼(关键)。
(2)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篇7:《饮酒其五》阅读答案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答案】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2分)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4.心远地自偏(1分)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篇8:《饮酒其五》阅读答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答案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2分)陶渊明《饮酒其五》阅读答案
篇9: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
《饮酒(其八)》
东晋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
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其:一本作奇。
②殄(tiǎn腆):灭尽。异类:指众草。卓然:特立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
③连林:松树连成林。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④独树:一株、独棵。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奇:一本作知。
⑤寒柯:指松树枝。
赏析:
《饮酒》共二十首,人四十岁之后,陶渊明离开彭泽县,辞官归田,饮酒赏菊,过着自由自在的农家生活,写下这组诗。本篇《饮酒(其八)》是诗人以孤松自喻,表理自己高沽坚贞的人格与不为尘俗羁绊的理想。
全诗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卓然见高枝”,表现青松凌寒挺立孤高的品格。
开头两句“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 “众草”指众多的草和树。众草怎么能埋没青松的丰姿呢?经过风霜,青松不凋,而众多的草和树都枯萎、零落了。这两句系诗人“言志之词”,生长在东园的青松平时为众草遮没,高洁挺拔,卓然独立,意为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
第三、四两句“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凝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联系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东晋政治紊乱黑暗,朝政混浊不堪,一般官僚士子更是攀龙附凤,无耻之极。而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物却“个个要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朱子语录》),这里是自比。
第五、六两句“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连林”,连着的林子,意指青松夹杂在众多的树木中。这样青松并不特出。“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侍人在这里进一步表现了孤松独立的奇特之美。这表现了诗人对毡炎附势的群小的憎恶,和对高洁正直的君子的赞美。
后半部分从“提壶抚寒柯”到结尾,表现自己这一生,好像在梦幻里,想到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
第七、八两句“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作者提壶斟酒,抚摩青松,时时远望。“寒柯”,岁寒不凋的松枝。“远望时复为”,即“时复为远望” 的倒装。诗人在离开青松之后,还时时再远望它。这正是诗人所咏赞的“孤松”,是他高尚的人格写照。诗中的“饮材”、“提壶”都写的与酒有关,诗、把酒壶挂于孤松的寒枝上,并时时对青松远望回顾,表现了他对青松的'痴爱和留恋,极写对青松的喜爱。如果说,以上诗句是对孤松的客观的赞美,其时则渗透了诗人浓厚的主观情愫了。
最后两句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指自己做官的生活,真如梦幻一般。绁,绳索,系牲口的缰绳,这里名词活用着动词,当用绳索捆住。绁尘,被世俗所羁绊。在陶渊明看来,青松经霜不凋与众树的凋零绝然不同,这是说他自已归隐之后,穷了,被歧视了,而更能显示他的人生意义。所以他又感叹自己的出仕像在梦幻中,太不清醒,受到人世官场的牵挂和羁绊,比不上青松的品格。“吾生梦幻间”,即生活在没有真实的价值观时代,所以会为世俗所束缚。诗人这时如梦初醒,说何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之中呢?言下之意是: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高洁挺拔,卓然独立,而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诗人所咏赞的“孤松”正是他高尚人格的写照。
本篇运用了比喻与联想。诗人用有些树木比松树高,遮掩了松树的雄姿,比喻人在特定环境的不被看重。又用寒冬到来,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更加郁郁葱葱,喻为人品格要坚贞,要高尚。诗人又通过联想,感叹自己这一生好像在梦幻里,发出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的箴言。
篇10: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
1.这首诗的前六句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青松形象?
【答案】诗人用“众草”反衬“青松”,以“连林”反衬“独树”,塑造了青松不畏严寒、挺拔超凡(卓然独立)的高大形象。
2.请分析诗的结笔(“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与上文的关系。
【答案】 诗歌前半部分赞美青松的高贵品质,抒发作者对青松的赞赏,结句说人生如梦幻,世事(尘世、仕途)如尘网,表现了自己对青松般坚贞高洁(独立自由)的人格的珍视与期许。或:诗托物(前半部分写青松)言志(结句表明自己的志趣)、卒章显志,不凋的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卓越不凡的志趣的追求。
篇11: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
(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4分)
(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掩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或“独树一格”“特立独行”等均可),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
评分标准:答出2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可得满分。
(2)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抒情方式1分,情感1分。
篇12:饮酒 其十,饮酒 其十陶渊明,饮酒 其十的意思,饮酒 其十赏析
饮酒 其十,饮酒 其十陶渊明,饮酒 其十的意思,饮酒 其十赏析 -诗词大全
饮酒 其十作者:陶渊明 朝代:晋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饮酒其十赏析与阅读答案(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