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谿王屋李隐者》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时间:2023-01-09 04:08:18 作者:shuhuzi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huhuz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宿东谿王屋李隐者》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宿东谿王屋李隐者》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宿东谿王屋李隐者》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卷198_15宿東谿王屋李隱者岑參

山店不鑿井,百家同壹泉。

晚來南村黑,雨色和人煙。

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

隱者不可見,天壇飛鳥邊。

篇2:《宿东谿王屋李隐者》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宿东谿王屋李隐者》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8卷第15首。

《宿东谿王屋李隐者》原文

宿东谿王屋李隐者

作者:唐·岑参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

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

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

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宿东谿王屋李隐者》注释

①岑参“早年家王屋”(《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本诗或即是时所作。怀:全诗原无此字,据明抄本补。王屋:山名,主峰在今河南济源县西。

②气:全诗原作“色”,据《四部丛刊》本改。

③吐寒菜:谓秋菜已出土。

④天坛:即“王屋山绝顶轩辕祈天之所”,见《大清一统志》卷二0三。天坛当是李所居之地。飞鸟边:极言其高。

篇3:《泥谿》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泥谿》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泥谿》作品介绍

《泥谿》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6卷。

《泥谿》原文

泥谿

作者:唐·王勃

弭棹凌奔壑,低鞭蹑峻岐。

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

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

水烟笼翠渚,山照落丹崖。

风生蘋浦叶,露泣竹潭枝。

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

《泥谿》注释

①泥谿:指谿城,在江西新淦县南。

②弭棹:按着船浆不动。

③峻岐:高山上的'岔道。

④溜:水流。

⑤“风生”句:化用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泥谿》作者介绍

王勃,(650~675)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泥谿》繁体对照

卷56_30泥谿王勃

弭桌淩奔壑,低鞭躡峻岐。

江濤出岸險,峰磴入雲危。

溜急船文亂,巖斜騎影移。

水煙淮渲T,山照落丹崖。

風生蘋浦葉,露泣竹潭枝。

泛水雖雲美,勞歌誰復知。

篇4:《宿东谿王屋李隐者》岑参唐诗原文及注释

【原文】

宿东谿王屋李隐者

作者:唐·岑参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

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

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

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注释】

①岑参“早年家王屋”(《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本诗或即是时所作。怀:全诗原无此字,据明抄本补。王屋:山名,主峰在今河南济源县西。

②气:全诗原作“色”,据《四部丛刊》本改。

③吐寒菜:谓秋菜已出土。

④天坛:即“王屋山绝顶轩辕祈天之所”,见《大清一统志》卷二0三。天坛当是李所居之地。飞鸟边:极言其高。

【作者介绍】

岑参(cén cān) (约7—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岑参的.诗全集栏目。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篇5:《村行》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村行》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作品介绍

《村行》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0卷。

原文

村行

作者:唐·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注释

①据《杜牧年谱》,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杜牧赴京任左补阙途中。

②南阳:今属河南。

③过:全诗校:“一作遍”。

④袅袅:全诗校:“一作娉娉”。

⑤蓑:此指披着蓑衣。

⑥茜裙:大红色的裙子。

⑦馈:进食于人。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卷520_49村行杜牧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

袅袅垂柳風,點點回塘雨。

蓑唱牧牛兒,籬窺蒨裙女。

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篇6:《万里桥》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万里桥》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万里桥》作品介绍

《万里桥》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8卷。

《万里桥》原文

万里桥

作者:唐·岑参

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

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

楚客过此桥,东看尽垂泪。

《万里桥》注释

①居成都时作。万里桥:在今成都市南门。《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一:“万里桥,架大江水(即流江),在(成都)县南八里。蜀使费袆聘吴,诸葛亮祖之,袆叹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以为名。”

②维扬:即扬州。三国吴置扬州,治建业(吴都,在今江苏南京)。袆聘昊,即赴建业。

③“东看”句:指楚客因思楚而流泪。

《万里桥》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万里桥》繁体对照

卷198_78萬裏橋岑參

成都與維揚,相去萬裏地。

滄江東流疾,帆去如鳥翅。

楚客過此橋,東看盡垂淚。

篇7:《栽竹》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栽竹》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作品介绍

《栽竹》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2卷。

原文

栽竹

作者:唐·杜牧

本因遮日种,却似为溪移。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劼晚风时。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注释

①历历:分明貌。羽林:.指羽林军的'戈矛。此以喻竹。

②萧骚:风雨声。

③敲劼:相碰击。

④尘冠:指宫帽。挂冠即辞官。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卷522_46栽竹杜牧

本因遮日種,卻似為溪移。

歷歷羽林影,疏疏煙露姿。

蕭騷寒雨夜,敲劼晚風時。

故國何年到,塵冠掛壹枝。

篇8:《江南怀古》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江南怀古》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江南怀古》作品介绍

《江南怀古》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2卷第5首。

《江南怀古》原文

江南怀古

作者: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江南怀古》注释

①《杜牧年谱》谓此诗乃大中二年(848)由睦州赴京路过金陵作。②车书混一:车同轨,书同文,指国家的'统一。

③井邑:人口聚居之地。古代以八家一井。邑,小城市。

④戊辰年:指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庾公:即庾信。初仕梁,太清二年(548)戊辰,侯景之乱,出奔江陵,梁元帝时出使西魏,梁亡,被迫留西魏。后又仕北周,常怀念故国,曾作《哀江南赋》以抒怀乡之情,其序中有“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之句。

《江南怀古》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江南怀古》繁体对照

卷522_5江南懷古杜牧

車書混壹業無窮,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過,惆悵閑吟憶庾公。

篇9:《抛球乐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抛球乐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抛球乐词》作品介绍

《抛球乐词》的作者是刘禹锡,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54卷第14首。

《抛球乐词》原文

抛球乐词

作者:唐·刘禹锡

其 一

五彩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其 二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抛球乐词》注释

①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一三:“抛球乐,酒筵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

②玳瑁筵:以玳瑁装饰坐具的筵席,指盛宴。玳瑁,似龟,背面有花纹,甲片可做装饰品。

③称(chèn ):适合。

④赠一船:谓罚逃酒之客。

《抛球乐词》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抛球乐词》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354_14抛球樂詞劉禹錫

五彩繡團圓,登君玳瑁筵。

最宜紅燭下,偏稱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應須贈壹船。

春早見花枝,朝朝恨發遲。

及看花落後,卻憶未開時。

幸有抛球樂,壹杯君莫辭。

篇10:宿东G王屋李隐者,宿东G王屋李隐者岑参,宿东G王屋李隐者的意思,宿东G王

宿东G王屋李隐者,宿东G王屋李隐者岑参,宿东G王屋李隐者的意思,宿东G王屋李隐者赏析 -诗词大全

宿东G王屋李隐者

作者:岑参  朝代:唐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

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篇11:《赴犍为经龙阁道》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赴犍为经龙阁道》作品介绍

《赴犍为经龙阁道》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8卷。

《赴犍为经龙阁道》原文

赴犍为经龙阁道

作者:唐·岑参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

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

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

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赴犍为经龙阁道》注释

①作于大历元年(766)入蜀途中。犍为:即嘉州,天宝时曰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乐山。时岑被任为嘉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杜确《岑嘉州诗集序》)。龙阁:即龙门阁,在今四川广元县北。《方舆胜览》卷六六谓此阁“石壁斗立,虚凿石窍而架木其上,比他处极险”。参见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二四。

②侧径:指龙阁道。

③危梁:高架于山谷间的桥。透:穿越。

④龙涡:大漩涡。

⑤口:全诗校:“一作谷。”

⑥网:笼罩。松萝:地衣类植物,多附生于松树上。

⑦厌听:饱听。巴:今四川东部一带。

⑧幸典郡:有幸被任命为州刺史。

⑨岷峨:岷山、峨眉山。

篇12:《赴犍为经龙阁道》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卷198_86赴犍為經龍閣道岑參

側徑轉青壁,危梁透滄波。

汗流出鳥道,膽碎窺龍渦。

驟雨暗谿口,歸雲網松蘿。

屢聞羌兒笛,厭聽巴童歌。

江路險復永,夢魂愁更多。

聖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篇13:《送元八游汝南》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送元八游汝南》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作品介绍

《送元八游汝南》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0卷第7首。

原文

送元八游汝南

作者:唐·刘长卿

元生实奇迈,幸此论畴昔。

刀笔素推高,锋芒久无敌。

纵横济时意,跌宕过人迹。

破产供酒钱,盈门皆食客。

田园顷失计,资用深相迫。

生事诚可忧,严装远何适。

世情薄恩义,俗态轻穷厄。

四海金虽多,其如向人惜。

迢递朗陵道,怅望都门夕。

向别伊水南,行看楚云隔。

繁蝉动高柳,匹马嘶平泽。

潢潦今正深,陂湖未澄碧。

人生不得已,自可甘形役。

勿复尊前酒,离居剩凄戚。

注释

①元八:疑为元晨。汝南:蔡州又称汝南郡。

②迈:超越凡俗之谓。

③刀笔:指文章。

④纵横:恣肆奔放。

⑤跌宕:处世不拘常格。《三国志·蜀志·简雍传》:“简性傲跌宕,在先主座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

⑥生事:谋生之事。

⑦朗陵:汉县名,唐为朗山县,属蔡州。境内有朗陵山,一名大朗山。见(寰宇记》三。

⑧都门:都谓东都洛阳。

⑨伊水:伊水从洛阳东南流过。见《寰宇记》三。

⑩“楚云”句:汝南郡战国时尝为楚地。

11、潢潦:积水。

12、形役:为形骸所拘束,多指为功名利禄所束缚。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

卷150_7送元八遊汝南劉長卿

元生實奇邁,幸此論疇昔。

刀筆素推高,鋒芒久無敵。

縱橫濟時意,跌宕過人迹。

破産供酒錢,盈門皆食客。

田園頃失計,資用深相迫。

生事湛蓱n,嚴裝遠何適。

世情薄恩義,俗態輕窮厄。

四海金雖多,其如向人惜。

迢遞朗陵道,怅望都門夕。

向別伊水南,行看楚雲隔。

繁蟬動高柳,匹馬嘶平澤。

潢潦今正深,陂湖未澄碧。

人生不得已,自可甘形役。

勿複尊前酒,離居剩淒戚。

篇14:《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原文注释作者介绍繁体对照

《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原文注释作者介绍繁体对照

作品介绍

《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7卷。

原文

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

作者:唐·韦应物

直方难为进,守此微贱班。

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牍间。

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

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

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

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

注释

①高陵:唐县名,在今陕西高陵。时韦为京兆功曹,摄高陵宰。三原:唐县名,在今陕西三原。少府:县尉。

②直方:正直。进:进取,晋升。

③班:位次。

④开卷:指读书。

⑤案牍:指官府文书。

⑥兵凶:指战伐之事。久:全诗校:“一作互。”

⑦徭赋:徭役赋税。

⑧促戚:促迫,指威逼百姓。下:指百姓。

⑨“宽政”句:意谓实行宽仁之政,自身将招来祸患。

⑩自退:指辞去官职。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7_3高陵書情,寄三原盧少府韋應物

直方難為進,守此微賤班。

開卷不及顧,沈埋案牘間。

兵兇久相踐,徭賦豈得閑。

促戚下可哀,寬政身致患。

日夕思自退,出門望故山。

君心倘如此,攜手相與還。

篇15:《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卷147_73雨中過員稷巴陵山居贈別劉長卿

憐君洞庭上,白發向人垂。

積雨悲幽獨,長江對別離。

牛羊歸故道,猿鳥聚寒枝。

明發遙相望,雲山不可知。

篇16:《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

作者:唐·刘长卿

怜君洞庭上,白发向人垂。

积雨悲幽独,长江对别离。

牛羊归故道,猿鸟聚寒枝。

明发遥相望,云山不可知。

篇17:《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原文注释作者介绍繁体对照

《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原文注释作者介绍繁体对照

作品介绍

《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8卷。

原文

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

作者:唐·韦应物

满城怜傲吏,终日赋新诗。

请报淮阴客,春帆浪作期。

注释

①綦毋三:诗人綦毋潜,排行三。

②傲吏:此指李主薄。

③淮阴客:指綦毋潜。淮阴,今属江苏。

④期:邀。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8_62和李二主簿,寄淮上綦毋三韋應物

滿城憐傲吏,終日賦新詩。

請報淮陰客,春帆浪作期。

《赠别河南李功曹》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寄天台道士》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筏子》原文及作者介绍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王勃秋夜长原文及注释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简介及内容介绍

题李凝幽居古诗词原文及注释

林清玄作者介绍

《宿东谿王屋李隐者》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共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宿东谿王屋李隐者》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