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eeee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诗经·郑风》爱情诗的表现手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诗经·郑风》爱情诗的表现手法,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诗经·郑风》爱情诗的表现手法
《诗经·郑风》爱情诗的表现手法
一、呼告手法:直抒胸臆,情感炽烈
呼告是《诗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产生于诗人情感剧烈时,不知不觉对不在眼前的意象,当作有生命的东西,以呼号告语的口气和他讲话,往往将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的形式”。《郑风》爱情诗中,很大一部分是运用呼告的手法,尤其长于通过恋爱双方中女性角色的口吻,将女子对于爱情大胆而又炽烈的追求,用近乎口语的语言表现出来,给人一种亲切之感,短短几句就把恋人之问的恩恩怨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而前,也表现出那个时代女子在恋爱中情感炽烈、直白率真的性格特点。
《郑风》中,采用呼告手法的爱情诗,有两首极具代表性,一首是《狡童》,另一首是《丰》。两首诗中,女子在恋爱中所处的境遇不同,对男子的爱的方式和程度也各不相同。
《狡童》塑造了一个热恋中女子的形象,描绘了她面临失恋时的内心活动。她与男子在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矛盾,男子对女子不理不睬,导致女子坐卧难安,心神不宁,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爱怨交织、难舍难离的心情。“打是亲,骂是爱”,恨之深往往源自于情之切。从语言上来看,诗歌主体一直都是女子在自说自话,表面上女子是在埋怨男子对自己的不理睬,但是却表现出女子对男子的深厚感情。如果真的是矛盾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女子反而可以心如止水而不是束手无策。从“不与我言兮”到“不与我食兮”,可以想象出两人之前感情的亲密,以及现在女子内心的怅惘,在怨恨和渴望中又带着撒娇的感觉,充满爱恋。
同样是表现爱情,同样是采用呼告手法,《丰》则表现了一位姑娘拒绝漂亮小伙子的追求,但事后感到十分懊悔,一直幻想着他重新回到自己身边,迎娶自己。全诗依照女子感情的变化和发展顺序进行叙写。一开篇,就通过“丰”、“昌”两个字在我们眼前勾勒出了一个年轻帅小伙的模样,其中暗藏着这位女子对其缠绵悱恻的爱慕之情。但是因为当时内心的矛盾,女子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旋即又后悔莫及。一个“悔”字,表达出了女子内心的真情实感;呼告手法的贯穿始终,表现出了女子发自内心的呐喊。反覆吟唱之中,姑娘一遍遍自责的心声犹回荡在耳畔。但是女子并没有一味自责,在三、四两章,她一改先前的羞涩、怯弱,敞开心扉,大胆地表明自己的心思,沉浸在幸福的想象中。“衣锦褧衣,裳锦褧裳”除表现精心梳妆打扮的场景之外,也生动地传达出姑娘准备迎见情人时颠来倒去的复杂情绪和慌乱神态。“女为悦己者容”,女子一面精心打扮,一面又因心情太急迫而反覆穿戴。“叔兮伯兮”的呼唤表现出姑娘在悔恨至极时,殷殷期盼情人来到自己的身旁。
二、叠章层递结合:一唱三叹,余音绕梁
如果说呼告手法是女性主人公表达强烈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那么,叠章与层递手法的结合,则是《郑风》爱情诗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景物层层递进的描写以及主人公心情步步紧逼的描绘,增加了诗歌本身的韵律美,有一唱三叹之妙。在营造出生动活泼气氛的同时,也更为充分地表达出女子曲折多变的思想感情。
《将仲子》一诗是叠章与层递手法结合的典型。从叠章的角度说,三章中每一章的句子形式和内容都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地方换字。从层递的角度说,每一章所表现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是递进的。首先,在仲子一方,“踰里”、“踰墙”、“踰园”,以及“折杞”、“折桑”、“折檀”的层层递进,勾勒出一位为了追求爱情,不顾一切地爬墙踰园、攀树折枝的有些鲁莽的小伙子形象。正是因为他内心充满着对女子的浓浓爱意,他才冒着巨大风险,“不择手段”地由远及近,一步一步接近女子。而在描写女主人公的畏惧心理时,作者同样巧妙采用了层递的手法,先说“畏我父母”,后说“畏我诸兄”,最后是“畏人之多言”,按照亲疏关系的不同由近及远地吐露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褰裳》虽然只叠了两章,却在绘声描状、表情达意方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同样得益于叠章与层递手法的紧密结合。首先,“褰裳涉溱”和“褰裳涉洧”两句相对,将少女心中对美好爱情的渴求表现得朴实、真切、动人。而在下一句中的“岂无他人”、“岂无他士”中,两者看似只换了一个字,没有太大区别,但却蕴含着情感上的深层次递进。“人”与“士”在《诗经》中经常以对举的方式出现,“人”通常泛指一般的小伙子,而“士”则往往特指未婚的小伙子。两相比较,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却透露出了少女微妙的心理悸动,也仿佛是在向他发出“最后的通碟”。叠章层递相结合,一方面更加细腻地传递出女性主人公内心复杂多变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使得诗歌的韵律丰富而不单调,便于诗歌的吟诵、传播。
三、反诘句收束:戏谑之间,韵味十足
在运用呼告手法和叠章层递方式表达男女之问炽热情感的同时,《郑风》爱情诗还常常使用反诘句收束,既戏谑调侃又质朴无华,满含着抒情女主人公深婉曲折的'情感。
《风雨》中的每一章都是用反诘句来收束,韵味十足。虽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但是女子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情人,内心的欢喜可想而知。如果用写实的手法,堆砌一些形容词从正面对这种心境进行描绘,很难达到效果。作者十分巧妙地化实为虚,用反诘句来表达,将女子内心的情感化为一句简单的反诘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戏谑的话语,简单质朴的语言,给人一种轻松愉快之感,强调了女子心中满溢的喜悦,也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收到了语言含蓄美的极佳效果。全诗一唱三叹,回环反覆,主人公的心情随着外在环境而有“不夷”、“不瘳”、“不喜”等不同层次的转变,反诘的语气中更加深化了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量。
《子衿》几乎是《郑风》爱情诗中被人们提及最多的一首,诗中的反诘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首诗描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待自己的恋人,字里行间透露出女子的急切心情。同是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等待,这首诗中的女子是因为某些事情的阻隔不能前去赴约,只能痴情地等待男子到来,但望穿秋水,却迟迟不见他的踪影。最出彩的要数两句反诘句的使用,浓浓的爱意在反诘中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表面上看是女子对男子的责备,实际上从反面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爱;越是盼得急切,越是表示女子对男子爱得深沉,一分一秒都等不了。
上古歌谣有着很多优秀的、值得借鉴的语言风格和精神风尚,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着取之不尽的养分。呼告手法把不在眼前的人和事当作在眼前一样进行述说,将读者带入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之中,更容易打动人、感染人,并且具有非常鲜明的“自白”色彩。由于早期诗歌这种深厚的传统,那些出自女性口吻、直诉心声的爱情诗,常常能赢得更为广泛而热烈的欢迎,也更便于传诵,比如舒婷的《致橡树》、《神女峰》等。叠章层递的结合,使得诗歌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既加强了诗歌的抒情力量,也使诗意层层递进。以反诘句收束诗篇则化实为虚,在避免单调的同时又平添一份韵味。今天的诗歌虽然已经脱离歌咏的需要而独立存在,但是如何让这些诗歌易诵易记,特别是,如何使它们在易诵易记的同时又让人咀嚼、回味,《郑风》爱情诗的上述表现手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篇2:《诗经 郑风》浅析
《诗经 郑风》浅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郑风》的爱情诗独具特色,本文介绍了郑风的成因,以及其独特的写作手法。
(一) 诗经《郑风》简介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 多年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十五国风内容丰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从数量上看,《郑风》以二十一篇居国风之首, 朱熹《诗集传》考订其为情诗的有16首,占其诗歌76%,这在国风中是极其罕见的。
而“郑风”之诗风的形成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
“郑风”的第一个特点,即数量很多,可以看出爱情在郑人的生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爱情是人类高于物质的一种精神需求,马克思的理论说,人们只有当解了吃的问题以后,才能去从事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文艺的等问题。也就是说,只有生活相对富裕安定的候,人们才可以有更好的精神上的追求。而郑国当时国力富足,《国语・郑语》中记载,郑是东周初经郑桓公以太子身份励精图治,到武公夺取了当时居天下之中心的咽喉要地,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郑国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郑风”的爱情诗之多,正是社会发展,生活相对安定平和的象征。
而另一个“郑风”中爱情诗较多的原因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郑国是较早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因此隆祭祀、重占卜、爱好歌舞等殷商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尽管后期存在周文化的入侵,但是古老的商文化依旧在郑等古老的地区保留着。“郑风”的情诗的奔放爽朗就与原始民风有很大的关系。古老文化放荡不羁充斥着最原始的野性特点,同时祭祀、歌舞和男女相会的风俗为情歌的广泛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诗歌的豪放有其形成的特点所以所谓的“淫诗”评价是不公平的。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对女子的.条条框框无数,在朱熹看恚“男悦女”尚可原谅,“女惑男”却是有违天理的。可是朱熹并没有考虑到在当时社会下保留的许多古老的社会习俗,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同时朱熹眼中的“女悦男”也存在着对封建社会女性的歧视。从人性的观点看来,爱情是人人平等的,并无男女之分。郑风中的女性遵从自己的内心,热情奔放,怀有一颗赤诚的心,让人为之动容。
(二)《郑风》表现手法的特点介绍
(1)呼告手法
在诗经中经常运用呼告的手法,“产生于诗人情感剧烈时,不知不觉对不在眼前的意象,当作有生命的东西,以呼号告语的口气和他讲话,往往将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的形式”①。
在《郑风》爱情诗中,也多运用呼告的手法,最常见的是通过女性的口吻来表达恋爱双方真挚的感情,大胆炽烈,感情饱满。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将爱情的期期艾艾,你侬我侬,恩恩怨怨表达的酣畅淋漓,使人亲切。
《郑风》中,采用呼告手法的代表爱情诗,一首是《狡童》,另一首是《丰》。在这两首诗中,女子在恋爱中所处的情况不同,对男子的爱的表达也各不相同。
《狡童》塑造了一个热恋中女子的形象,描绘了她面临失恋时的内心活动。她与男子在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矛盾,男子对女子不理不睬,导致女子坐卧难安,心神不宁,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爱怨交织、难舍难离的心情。从语言上来看,诗歌主体一直都是女子在倾诉,表面上哀怨责怪,而从另一面也看出了女子队男子缠绵的感情。虽然两人的感情存在了矛盾,却也是生活中的小摩擦,从“不与我言兮”到“不与我食兮”,可以推测出两人之前感情甚笃,而如今女子内心不安,在埋怨中又有着撒娇的感觉,充满爱恋。
而《丰》则描写了一位姑娘拒绝了漂亮小伙子的追求,然而却十分后悔,希望他可以回到自己身边,迎娶自己。全诗的感情基调随着女子情感的变化跌宕起伏。开篇通过“丰”、“昌”两个字描绘了一个帅气小伙的模样,表达了女子暗藏内心的爱慕之情。只因内心矛盾,女子做出了令其后悔的决定。一个“悔”字,表达出了女子内心的真情实感;呼告手法的贯穿始终,女子的呐喊越来越强烈。到了三、四两张,女子干脆抛开了羞涩、怯懦敞开心扉,说出了真心话,沉浸在幸福之中。 “衣锦衣,裳锦裳”除表现精心梳妆打扮的场景之外,也生动地表现了姑娘“女为悦己者容”的心态。 “叔兮伯兮”的呼唤表现出姑娘殷殷期盼情人来到自己的身旁。
(2)叠章层递结合
叠章与层递手法的结合,是《郑风》爱情诗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景物层层递进的描写以及主人公心情步步紧逼的描绘,增加了诗歌本身的韵律美,有一唱三叹之妙。在营造出生动活泼气氛的同时,也更为充分地表达出女子曲折多变的思想感情。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将仲子》。从叠章的角度说,三章中每一章的句子形式和内容都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地方换字。从层递的角度说,每一章所表现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是递进的。首先,在仲子一方,“里”、“墙”、“园”,以及“折杞”、“折桑”、“折檀”的层层递进,勾勒出一位为了追求爱情,不顾一切地爬墙u园、攀树折枝的有些鲁莽的小伙子形象。正是因为他内心充满着对女子的浓浓爱意,他才冒着巨大风险,“不择手段”地由远及近,一步一步接近女子。而在描写女主人公的畏心理时,作者同样巧妙采用了层递的手法,先说“畏我父母”,后说“畏我诸兄”,最后是“畏人之多言”,按照亲疏关系的不同由近及远地吐露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3)反诘句收束
《郑风》爱情诗常常使用反诘句收束,充满了戏谑调皮之感,同时有质朴真诚,饱含了女主人公细腻,曲折的情感。
其中代表作品《风雨》的每一章都是用反诘句来收束,韵味十足。即使“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可是女子最终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情人,难掩喜悦之情。作者十分巧妙地化实为虚,用反诘句来表达,将女子纠结内心的情感化为一句简单的反诘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给人一种轻快之感,戏谑又质朴。同时又有空间留白,给人无限想象,语言含蓄委婉,情感表达到位。全诗一唱三叹,回环反覆,主人公的心情随着外在环境而有“不夷”、“不瘳”、“不喜”等不同层次的转变,反诘的语气中更加深化了思想感情,渲染力强。
篇3:诗经郑风全文
【概要】描写与美女同车出游的快乐。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注释】
01、舜:木槿,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卵形,花钟形,单生,通常有白、红、紫等颜色,茎的韧皮纤维可造纸,花和种子入药解热。
02、华、英:花
03、将翱将翔:形容体态轻盈
04、孟姜:姜家大闺女
05、洵:诚然,实在
06、都:文雅贤淑
07、将将:锵锵,象声词
08、德音:人品音容
第一〇篇 山有扶苏
【概要】女子打情骂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注释】
01、扶苏:小树
02、隰:低洼的湿地
03、子都、子充:古时著名的美男子,代指美男,此指情郎。
04、狂:狂鲁的人
05、且:语气助词;或说通狙,猕猴
06、乔:高
07、游龙:漂动的水荭。龙通茏,即水荭
08、狡童:小坏蛋
篇4:诗经郑风全文
【概要】描写男女唱和的快乐。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注释】
01、萚(Tuo):从草木上脱落下来的枯皮黄叶
02、叔兮伯兮:余冠英《选择》“女子呼爱人为伯或叔或叔伯,……'叔兮,伯兮’语气象对两人实际上是对一人说话”
03、漂:飘
04、倡:倡导、唱和
05、予:我
06、女:汝
07、要:《传》:“成也”。陈奂《传疏》:“成,亦和也。……凡乐节一终,谓之一成,故要为成也”
篇5:诗经郑风全文
【概要】后悔没有答应和情郎一起走。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注释】
01、丰:丰满,容光焕发
02、昌:健壮
03、俟:等待
04、送:奉赠,此指答应婚事,一说从行
05、将:顺从
06、衣:第一个衣作动词穿
07、裳:第一个裳作动词穿,第二个指裙
08、褧(Jiong):罩在外面的单衣
09、归:回去,或指出嫁
篇6:诗经郑风全文
【概要】思念近在咫尺的情人。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注释】
01、墠(Shan):平地、土坪,一说铲地使平坦
02、茹藘(Lv):即茜草,根可作红色染料
03、阪(Ban):斜坡
04、迩:近
05、栗:栗子树
06、践:排列整齐
07、即:靠近,到来
篇7:诗经郑风全文
【概要】女子恨情郎不快来。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注释】
01、惠:爱慕
02、褰(Qian)裳:提起下装,意说“你爱我,就应该提起裤脚涉水过来”
03、溱(Zhen):郑国水名,源出今河南省密县
04、洧(Wei):郑国水名,即今河南省双洎河,源出河南省登封县,东流经密县与溱水汇合
05、我思:思我
06、狂童:傻小子
07、也且:语气助词
篇8:诗经郑风全文
【概要】女子思念情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01、子:男子的美称
02、衿(Jin):衣领
03、悠悠:久远、闲散
04、宁:岂,难道
05、嗣音:传音讯。嗣,《韩诗》作“诒”。“诒,寄也。曾不寄问也”
06、佩:佩玉
07、挑兮达兮:往来轻疾貌
08、在城阙:指等在城楼上。阙,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
★ 诗经郑风
★ 诗经表现手法
《诗经·郑风》爱情诗的表现手法(整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