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四韵》余光中自学指导

时间:2022-11-30 05:26:22 作者:我最牛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最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乡愁四韵》余光中自学指导,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乡愁四韵》余光中自学指导,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乡愁四韵》余光中自学指导

《乡愁四韵》余光中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反复诵读诗句,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词句、往复回环的声韵美。

2.体会诗歌的四个物象寄托的浓烈的思乡爱国情感,学习用具体物象抒情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体味课文表达的乡愁、乡情,增进对祖国、对民族的认同感。

【作者介绍】

1.余光中,台湾作家,素有“乡愁诗人”之称。余先生生于南京,九岁去四川,三年后回南京读大学,四九年赴台湾,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后,重返大陆。

2.本诗风格细腻而柔绵。诗歌主要表现两岸分离在华夏儿女心中留下的永久的痛与依恋。“怀乡”是对祖国的怀念,“思念”是对民族文化的怀念。

3.此诗形式非常整齐,分四节,每节句数、字数、音节相同,每节换韵:平仄相间,而中心意象又多次重复,做到往复回环的声韵美。

【学习方法】

①读——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乡愁。

②讲——用说的方式,讲诗句的内涵,讲喜欢什么,讲有什么不懂的。

③写——写几句或仿几句,来表达思念之情。

④议——互相讨论,质疑。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意象鲜明,情感真挚。

诗歌最忌讳抽象说教。《乡愁四韵》依次用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抒发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2节的“海棠红”和第4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第3节的“雪花白”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联想自然,环环相扣。

《乡愁四韵》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1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联想到“乡愁的滋味”。这些联想,一环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由“酒”到“醉酒”顺理成事,展示了乡愁撩人的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使人们对“乡愁”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感受。三层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此类似。

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每一节首尾呼应,使每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结构相似,形成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不断深化,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特点。

无理而妙,富于别趣。

“无理”指逆常悖理而意外带来的诗美。本诗作者不说“红海棠、白雪花、香腊梅”,而偏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显然,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但是,诗人的用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红”又与“血”相连;用“一朵雪花白”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白”又与“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强调“香”,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香”又与“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从诗歌语言来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还是能理解的,而且与“长江水”的结构基本一致,如果改成“水长江”则说不通了。这里只能多数服从少数。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独具匠心。

【思维训练】

1、从诗歌的形式特点看,如何理解题目中的“四韵”?

本诗每节一韵,4节“四韵”。每节首尾呼应,使每节都像一个独立“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相似,形成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其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一个“啊”不仅舒缓语气,更有一种情深意切的味道。

2、本诗的四个意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长江水、红海棠、白雪花、香腊梅,这四个意象是从广远的时空中选择的,可谓精妙绝伦。长江水,有多少的.思念和缠绵,有一首诗写到: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夜夜思君不见者,共饮长江水。表达多少深长的思念呀!香腊梅,腊梅花给人的感觉很微妙,见了就永远忘不了,就像永远忘不了自己母亲的温柔的怀抱一样。

3、四个意象各有什么具体的内涵?

长江水—酒—滋味: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

海棠红—血—烧痛:极富古典韵味,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

雪花白—信—等待:以雪花的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亲的赤子之心。

腊梅香—母亲—芬芳:预示春天来临,统一是人心所向,母亲对游子永远具有吸引力。

4、这些物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诗人刻意选取的这四个物象,以形式之美承载思想情感的美,无一不深深地刻有中华民族的印记。它们都有表现“乡愁”的具体内涵,恰到好处地与诗歌主题相符合。

5、第4小节的句式为什么要改动?

作者第4小节的句式未按照前三节的句式写,而改成“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这是为了突出诗人思念母亲就是思念家乡,母亲的芬芳就是家乡的芬芳。这样表达让读者更容易了解乡愁的滋味,是乡愁滋味的具体化。

6、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摘录古代诗词里关于“乡愁”的 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拓展学习】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回答问题: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诗人用哪些物象来表现“乡愁”?

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上。

2.诗歌线索是什么?

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3.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歌通过物象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的认同,对于民族文化的挚爱。

4.《乡愁四韵》与《乡愁》,有什么相同之处?

《乡愁四韵》与《乡愁》在风格和表现方式上,颇多一致,都体现寄情于物象的手法,形式上都是一唱三叹,都表现了乡愁。

篇2:余光中·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乡愁四韵的梦乡

乡愁四韵的梦乡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

赏析:

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亲情、乡情、爱国之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

第一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诗人选取“长江水”作为第一意象,含义深刻。第二章,联想自然,环环相扣。诗人索取的是一张“海棠红”,是“血一样的海棠红”。是第一章意象的发展。第三章,音韵和谐,一唱三叹。诗人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诗人的反思,一种新的追求。第四章,无理而妙,富于别趣。诗人选取的意象是“腊梅香”。“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是营造亮色。全诗,诗人炽热的思乡爱国之情犹如一根红线,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诗人选取象征现代文明的“长江水”为第一意象。(海棠红:特指民国时期中国版图,可对比民国中国地图与现版本中国地图)

篇3:乡愁四韵余光中

乡愁四韵余光中

《乡愁四韵》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名篇,丰富了关于乡愁的情感内涵,成为人们广泛传诵的诗歌。

歌曲:乡愁四韵

作词:余光中

歌手:罗大佑

歌词: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赏析一】

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亲情、乡情、爱国之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

第一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诗人选取“长江水”作为第一意象,含义深刻。

第二章,联想自然,环环相扣。诗人索取的是一张“海棠红”,是“血一样的海棠红”。是第一章意象的发展。

第三章,音韵和谐,一唱三叹。诗人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诗人的反思,一种新的追求。

第四章,无理而妙,富于别趣。诗人选取的意象是“腊梅香”。“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是营造亮色。

全诗,诗人炽热的思乡爱国之情犹如一根红线,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诗人选取象征现代文明的“长江水”为第一意象。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赏析二】

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啊怕沧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第三节的“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瑕隐喻游子对祖**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二)、联想自然,环环相扣。

《乡愁四韵》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精选意象,传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一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第一节类似。这些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则顺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使人们特别是那些未曾离乡背井,游走天涯的人们对“乡愁”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感受。三层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显然,这比单一的联想比喻更具艺术魅力,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类似,兹不赘述。

(三)、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 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

(四)、无理而妙,富于别趣。

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此处“别材”、“别趣”指的就是“无理而妙”的特征,所谓“无理”是指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乡愁四韵》中,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显然,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但是,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

篇4:余光中乡愁四韵

关于余光中乡愁四韵

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主要是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余光中--《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赏析】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蹋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作者: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评析:

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去),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年了。二十岁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卧听两旁一江一河的滔滔东流水,在江河的安魂曲中“坦然睡去”,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他想起了四川重庆江北悦来场,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那里读过中学,那里多山多树多鹧鸪,鹧鸪在春雾迷蒙的林中啼唤着:“行不得也,哥哥!”这使他联想起南宋辛弃疾的名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自称江南人,在这首诗里他却不想南京而想重庆——多鹧鸪的山城。该是啼鸟唤人归吧?

篇5:余光中乡愁四韵 答案

余光中乡愁四韵 答案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来练习一下试题吧!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流逝的青春在岁月中蹉跎

两鬓已悄然爬上银丝

一滴泪珠忍不住

真的不敢回过头去

怕承担不起亲人热切的目光……

夜幕降临

晚风在耳边不停地轻唱

不知床前那皎洁的月光

是否也曾照在故乡亲人的'窗上……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的第一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读诗的第三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春望》中的诗句:“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妙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

特点:依次选用的四个意象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抒发了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

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片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上述主观题意对即可)

篇6:乡愁四韵余光中赏析

乡愁四韵

作者: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篇7:乡愁四韵余光中赏析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此刻,音响里反复播放着罗大佑根据余光中的诗句谱写成的苍凉曲子,依稀识别着好象是E小调,和声一直是在Em、G、Am、D、Em这样的循环中回旋着……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蹋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啊怕苍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第三节的“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二)、联想自然,环环相扣。

《乡愁四韵》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精选意象,传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一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第一节类似。这些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则顺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使人们特别是那些未曾离乡背井,游走天涯的人们对“乡愁”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感受。三层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显然,这比单一的联想比喻更具艺术魅力,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类似,兹不赘述。

(三)、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 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

(四)、无理而妙,富于别趣。

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此处“别材”、“别趣”指的就是“无理而妙”的特征,所谓“无理”是指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乡愁四韵》中,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显然,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但是,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

篇8:余光中乡愁四韵朗诵

余光中乡愁四韵朗诵

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乡愁》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篇9:乡愁四韵余光中原文

乡愁四韵余光中原文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赏析】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蹋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男,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批评家、翻译家。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 ,曾就读于金陵大学外 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 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已出版诗文及译著共40余种。 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2015年7月,获得第13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大奖。

乡愁四韵余光中赏析

《乡愁四韵》读后感

赏析余光中乡愁

语文 -余光中《乡愁》

乡愁余光中教案设计

乡愁余光中语文教案

乡愁余光中第一节赏析

余光中《乡愁》教学案

乡愁余光中原文朗诵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四韵》余光中自学指导(集锦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乡愁四韵》余光中自学指导,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