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喵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职场有风险,吐槽需谨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职场有风险,吐槽需谨慎,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职场有风险,吐槽需谨慎
在职场上吐槽,看似吐而后快,实则是一柄伤人利器,稍有不慎,就会伤人伤己,吐槽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你可以辞职,但永远不要抱怨。
人在职场上混,哪个没有一肚子半肚子委屈的?上有老板盯着业绩又盯着考勤,中有同事明争暗斗人际错综,下有新人虎视眈眈又心多不服口,一说起来,都是不吐不快的郁闷事。所以办公室里的午饭茶歇,以及老板看不见听不到的空隙,总有人在一吐为快……
什么?上班时间必须经理随叫随到?半小时不到者就算旷工?那我们这些销售人员怎么办?不出去跑业务还能坐等别人上门不成?我们又不是做行政的,这种制度一看就是行政那帮子人想出来的。
咱们那个主任最会巴结人了,你看他见咱们都是绷着一张脸,一转身见到老总,那笑得叫一个开花呀!还常常拿着咱们的功劳去上头邀功,真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我看咱公司再怎么发展也就这样了,在这里永远没什么前途可言,再干下去十年八年,也还是这个位置,拿着这点工资,真是没劲透了。
如果再赶上在一个公司单位呆得时间久点,各种掌故八卦再加入吐槽大会,就更加热闹非常了。自从高晓松体在网上流行之后,各行各业的吐槽之语火速出现,流传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职场人的吐槽之心可见一斑。在职场上吐槽,看似吐而后快,实则是一柄伤人利器,稍有不慎,就会伤人伤己。
我们为什么要吐槽呢?
首先是因为遇到了问题,这问题让你烦闷,无奈,焦虑不安,甚至于愤怒。所以觉得必须发声,以求宣泄情绪,或寻找同盟。其次是问题很难解决。你觉得老板不近人情管理无方,或者是同事趋炎附势,都是别人带给你的困扰,错因不在你,所以你的第一反应是抱怨,抱怨只能赢得一些宽慰之词,使不满得到暂时缓解。而在不断的抱怨中,负面情绪累积发酵,完全控制了你的思维,进而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很难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者,即便最后无法可解,一味地吐槽也只会将自己坠入坏情绪深渊,无力改变现状,又不甘接受,永远对工作忿忿不平,让自己的职场生活毫无半点快乐可言,上班如上刑,岂不是吐槽自伤?
发牢骚这事偶尔为之,无伤大雅,在适度范围和适当时机是一种情绪调节的正常方式,
当同事们都在那儿抱怨不满,你不随声附和两句,倒让人怀疑你是专门打小报告的那个角色了。可如果你总是牢骚满腹的那一个,对老板不满,对同事不服,对新制度新措施明里暗里的表达反对之意,恐怕你很可能成为别人打小报告的专题内容了。
隔墙还有耳呢,何况你的吐槽总是当着众人众口之面呢,保不准你吐槽的每一句话都有人像复读机一样说给了老板听,说给了你看不上的那个讨厌的同事听。更有甚者,吐槽起来还担心口说无凭,在微博上在邮件里在论坛上一阵噼里啪啦地说,好事之人只需要复制粘贴,你就可以卷铺盖走人了。
你可以想想,纵观职场上能够顺利升职之人,哪一个是资深吐槽者的形象呢?也没有哪个老板愿意重用一个满口怨言的人,因为他最需要的永远是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提供问题的人。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有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却不必时时挂在嘴边,在你找到解决之道前,最应该做的是少动嘴,多动脑。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职员,吐槽太多,只会更让人觉得你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也许最开始大家还会和你一起同仇敌忾,久而久之,别人就会认为你是因为无能才会抱怨连连,能解决问题的人早去解决间题开创新局面去了,没有解决问题的也未必愿意总是面对一个祥林嫂,整日诉说这些恼人之事。如果你是一个团队领导者,那吐槽的话更是少说为好,因为负面情绪就像病毒,是会传染的,它只会在你的团队里笼罩上厚厚一层消沉氛围,削弱你的领导权威,降低团队执行力。
吐槽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你可以辞职,但永远不要抱怨。
篇2:职场八卦有风险 说话需谨慎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意义的争论上
每个办公室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总是愤愤不平,喋喋不休地抱怨每一件事,不论这件事情是否真的有抱怨的意义,一旦打开了话匣子,那一定是滔滔不绝,没完没了。而且不仅是单方面的诉说,他们还喜欢跟人争论,事无大小,都总有各种各样看似十分正当的理由来反驳你、说服你。
面对这些无意义的争论,聪明的职场人都会选择主动中止争论,不纠缠。这种情况下,如果找更多的理由来辩驳,往往就会把原本简单的一件小事升级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意义的争论上,坏了心情也耽误了工作。
不要没事儿揭人“短儿”
一般来说,会揭人“短儿”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觉得跟人家关系好,觉得揭人短是一种开玩笑的方式,就是大家乐呵乐呵无伤大雅;而另一种就纯粹是说话太直,不懂得委婉含蓄。虽说两种情况从初衷上有所差别,但总的来说,结果都不太好。
即便是开玩笑、关系好,可长期这么戳人痛处,也会让原本融洽的关系破裂。更不用提那些因为说话太过生硬,因为不会转弯而揭人短的情况了,原本可能关系就没有那么亲密,还这么戳人痛处,捡人家不爱听的说,即便你说的都是大实话,也不会因为这种诚实而赢得对方的好感,相反,可能还会让对方觉得你在针对他,不利于建立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
八卦有风险散播须谨慎
大部分职场八卦都会以“我只告诉你一个,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为开头,可是却以整个公司的人都知道这个“秘密”了为结束。每一条八卦都有风险,风险有大有小,其中又尤以上司的八卦为最高风险,或者可以说,领导的八卦,永远都是禁区。
俗话说得好,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对自己好朋友传了一条领导的八卦,或许你足够自信好友不会直接向领导打小报告,但是好友的好友呢?谁又能保证绕个弯最终不会传到当事人的耳中?因此,作为职场人,八卦也并不能随意八卦,什么可以说,和谁说,怎么说都是有很大技巧的。
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工作中,职场人总少不了要和人打交道,同事、上司、客户,总有很多话要讲。可是讲话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什么话该讲,什么话不该讲,这都是有技巧的。其实,这些东西看上去很玄妙,但实质上就是把握一个度,什么场合讲什么话合适。
这个时候,职场人不妨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如果是我的话,这个时候我会想要听到这些话吗?如果我是老板,我会希望我的员工这样跟我讲话吗?在开口说话前,先问问自己这些问题,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话,那么这句话该不该讲你自己也就清楚了。
如果真的碰到一些明知说了老总一定会生气,但是不说不行的话,那么就尽量委婉一些,千万不要太过直接,直戳老板痛点,对你也不会有什么好处的。
篇3:多元有风险,运行需谨慎
近日,波司登公布的上半财年财报显示:截至9月末,其非羽绒服业务的店铺网点数比203月31日净减少77家,其中包括14个波司登男装店铺。
服装行业多元化的话题,再次引发行业热论。
服装业行业多元化有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两种,前者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奢侈品品牌 - ck、阿玛尼等,从内衣、正装、休闲装,再到眼镜、手表、香水,均有涉及,甚至延伸出副品牌;而后者如雅戈尔,曾一度形成了房地产、金融投资和服装业务等“三驾马车”共同发展的业务格局;红豆集团的机车轮胎和房地产也曾呈现迅速增长势头;杉杉股份的锂电池业务表现可圈可点;江苏阳光集团更是顺势进入了新能源产业。
从本质上看,两者的多元化经营之道,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在此,仅对相关多元化进行研究和探讨,因为这是服装业多元化的常态或者说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下文所提及的多元化,均指的是相关多元化。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多元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如同市场经济规律一样,是客观发展的产物,也是服装行业品牌主乃至所有品牌主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然而,多元化并不是随时随地,是必须在一定的前提和保障下,方可进行的经营之道;多元化也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不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甚至会带来负面甚至“毁灭性”危害。
要多元,必先“固元”
抛开外部市场环境,从品牌主内部而言,人、财、物是多元化策略的首要条件或者说充分条件,通常情况下,品牌主对其会有足够的重视和准备,而往往忽略的是必要条件,那就是要有足够强大的主营业务或者说核心业务,通俗的讲,就是要有“根”,这也是多元化最重要的条件。
在很多业内人士的观点中,都有提及到这一点,但鲜有人提及,什么才可 以称为足够强大的主营业务呢?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供探讨:
1.拥有能够让消费者清晰的定位。
对于这个维度,无论将来的多元化是延用同一个品牌,还是衍生另外一个品牌,都一样,就是必须让消费者知道你,然后清晰地知道你是干什么的。
波司登是做羽绒服的专业品牌,蒙牛、伊利是做乳制品的专家……,那么,品牌主进行多元化,才拥有保障和前提,消费者才会有信赖并敢于尝试品牌的延伸产品线。
举个例子:因为波司登是做羽绒服的专业品牌,那么,他所推出的羽绒被或者相关羽绒产品,也应该是专业的,
2.拥有明星产品(拳头产品)。
明新产品是典范,他不光是能为品牌主带来利润,更重要是成为品牌的标杆,能够通过提及明星产品,自然联想到品牌。
对内,在众多产品中成为“明星”,让消费者瞩目;对外,在同品类中成为“明星”,理想状态是达到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举例来说:提起帆布鞋,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匡威;提起红烧牛肉口味的方便面,想到的一定是康师傅……
3.拥有一个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未来进行多元化的内核,它可能是一项技术,一个配方或原料,垄断的渠道,统一的消费群体……
涉足洗衣粉、牙膏、洗手液的品牌,所拥有的核心点是消费群体-“妈妈;某酒水品牌的配方/工艺;某饮料品牌的包装……,对服装行业而言,则更多体现在技术、面料、风格或者是消费群体上,波司登的羽绒;levis的牛仔;以“时尚、经典、优雅”为核心的阿玛尼…..
多元有风险,运行需谨慎
服装行业恶劣的竞争环境、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利润下降等原因,使得品牌主们纷纷开始谋划多元化经营之路,大家似乎都看到多元化的种种益处,可以产业互补,产生协同效应,可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可以巩固或提升品牌形象,可以避免自身在单一领域进行竞争,分散风险,甚至可以将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充分利用……
但是,往往忽略的是多元化自身的弊端,正如前文所提,多元化并非百利而无一害,甚至会带来“毁灭性”的危害。在此,重点阐述多元化的两大害。
第一害:给品牌“减分”
日化行业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纳爱斯集团,它以超能洗衣皂起家,后期延伸推出雕牌洗衣粉、超能洗衣皂粉,这两个延伸产品线曾一度占据洗衣粉领域的半壁江山,可以说,纳爱斯的多元化之路至此是非常成功的,但接下来,纳爱斯的产品线多元,却未能取得前期的大捷,这个延伸的产品就是纳爱斯维c牙膏。
这里并不过多谈论未能成功的原因,但从结果上看,这是对纳爱斯品牌“减分”的多元之旅。
还有一个品牌,主营业务也是在日化领域,曾经大举进军纯净水市场,后来,消费者投诉说:“喝水喝出洗衣粉”味道。
再比如国酒“茅台”,推出了茅台啤酒、茅台红酒……
无论是给消费者造成的负面联想,还是造成消费者对品牌定位的模糊认知,都是由于多元化自身存在的弊端所造成的,是会给品牌“减分”的。
篇4:跳槽有风险,裸辞需谨慎
转换工作已经是个人追求生活目标的重要手段。有人说会骑驴找马找工作,也有人选择裸辞后给自己一个完全崭新的开始。前程无忧论坛的曾经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左右的人在找工作时会选择裸辞。
网友“智慧之锁”这样表述他选择裸辞的理由:“第一,我在换新的工作环境之前需要调适好心情和状态,让自已‘喘口气’。第二,我认为这关乎职业素养。说简单点,忠诚度决定信任度。越是高端职务离职越要注意自已的行业形象,你未来的新东家和你现在的老东家可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第三,这是我的个性使然,做事情不喜欢拖泥带水,患得患失。”
然而现实往往让裸辞的人付出惨痛的代价。前程无忧论坛的另一项调查显示,37%的人比较幸运,裸辞2个月以内就迅速找到了下家;而有26%左右的人在裸辞2-4个月后找到工作;裸辞长达一年才找到工作的人竟然达到了11%左右。这一年的失业期会给接下来的找工作带上更多的困扰,比如HR一直很关心的职业空白期,找工作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你一定要裸辞,那么无忧专家提醒您以下注意事项:
1. 确定自己选择“裸辞”不是一时冲动、头脑发热。
2. “裸辞”前,要与家人充分沟通,取得家人的信任与理解。
3. 预留一定准备金,以防长时间失业带来的经济压力。
4. “裸辞”将会给职业生涯造成一定时间的空白期,为了减少企业在招聘时的顾虑,请充分利用好这段空白期。
5. 所有“裸辞”的人都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工作也许并不像事先想象中的那么好找。
篇5:看《青春有你2》吐槽
《青春有你》在最新一期里公布总排名了,第一名是《亲亲》,第二名是《易燃易爆炸》,第三名是《我的秘密》,第四名是《太阳》,第五名是《真实》,第六名是《你曾是少年》。其中《亲亲》这一组能够拿到第一名,出乎多数人的意料,在排名公布之后,蔡徐坤也是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蔡徐坤就在舞台上问道:“喜爱(队长)为什么会选择《亲亲》这首歌曲?”
这个疑问不仅蔡徐坤有,就连观众和其他选手都有吧。毕竟和《易燃易爆炸》、《我的秘密》比起来,似乎《亲亲》这首歌曲从名字上就没有那种霸气的感觉。但是最终的结果告诉了大家,《亲亲》这首歌曲和七位队员是完美契合了,所展现出来的舞台效果也是非常爆炸,直接冲击到第一名,还让短发女孩王欣宇拿到了最高两万的助力值奖励!
既然蔡徐坤和观众心里都有疑问,那队长上官喜爱也是说出了答案。上官喜爱回答道:“我是想做一点不一样的事情,就是我们要让台底下每一个人看到我们的歌都会觉得我也可以这样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每一面!”
选择这首歌曲的最终目的:“只要她爱自己,并且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她就是可爱的!”上官喜爱给出来的答案令女孩们热血沸腾,没有想到上官喜爱选择这首歌曲还有着那么深远的想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并不是为了讨得观众喜欢获得更高助力值来选择歌曲,而是通过展现这首歌曲的魅力,让每一位女孩都明白“自己就是最可爱”这个道理!
原本其他小组的女孩们还对《亲亲》能够拿到第一名有些羡慕,但是在上官喜爱说出原因后,她们是彻底被折服了!既然上官喜爱在选择歌曲的目标上就建立的那么长远,那她们小组拿到了第一名也是实至名归!并且上官喜爱的话也是为没有拿到第一名的女孩们振作信心了,虽然她们没有拿到第一名,但并不代表着她们不够优秀,只要她们坚信自己能够做到,那迟早会实现斩获第一的心愿!
篇6:关于《青春有你2》吐槽评论精选
《青春有你2》播出至今,口碑应该算是毁誉参半了。如果要问怎么评价《青春有你2》,只能说有三件事是可以预测的。
第一件,不论《青春有你2》现在的话题有多少,新选出来的女团一定会糊。之前的两个男团在节目播出的时候,应该说人气都不错,但出道后直接扑街了。虽然扑街的方式有所不同,NINE PERCENT(百分之九)是名存实亡。说是一个团体,但在一起的舞台屈指可数,只留下了一张不温不火的团队专辑《创新者》。
UNINE的境遇还不如NINE PERCENT,NINE PERCENT成员个人的发展都还不错。UNINE则是要团队没团队,要个人没个人,估计很多人已经记不清UNINE的成员都有谁了。因此《青春有你2》的新女团大概也会如此,毕竟这是这个系列节目的“优良”传统。
第二件,虞书欣一定会走红,实际上虞书欣现在已经红了。同时伴随着走红,虞书欣同样会挨骂,类似当初的杨超越。但若要说虞书欣是第二个杨超越,实际上并不准确。尽管两人作为唱跳歌手都是不够格的,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虞书欣善于作,但虞书欣的作更像是在撒娇,从而博得了很多人的好感。
杨超越尽管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但更接近于普通人,甚至有时候会觉着她上不了台面。不但唱歌、跳舞不行,而且几乎没有表情管理。相对而言比较随性,喜欢杨超越的人会觉着很真实,但在艺人这个群里中的确是个异类。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异类的特性,才让杨超越走红的。
第三件,《青春有你》这个系列节目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且是自己把路越走越窄了。前两季节目,导师整容都是5人,本季却缩减为4人。不仅如此,导师的号召力也在下降,而竞争对手《创造营2020》的导师阵容却愈加豪华了。此消彼长,这个系列节目怎么能不走下坡路呢?
导师阵容号召力不足也不要紧,但导师阵容的覆盖性越来越窄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蔡徐坤没有出粉圈、LISA没有出韩圈、JONY J没有出说唱圈,唯一出圈的陈嘉桦还过了巅峰期。也就是说《青春有你2》已经把自己的观众群体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吸引范围之外的观众了,这无疑是一种倒退的行为。
关于《青春有你2》这档节目,相信很多人在看的时候一定很纠结,纠结到底要不要参与网络投票。投票让自己喜欢的练习生出道的话,最终只是梦一场,成团了也不会飞上枝头变凤凰。不投票吧,看着自己喜欢的练习生被淘汰,一定会心有不甘的。所以看《青春有你2》只能当作是消遣,最好不要投入过多的情感,不然注定会失望的。
★ 儿童节吐槽句子
★ 美文:春晚大吐槽
职场有风险,吐槽需谨慎(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