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故乡的野菜散文

时间:2022-12-01 00:50:36 作者:火球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火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想起了故乡的野菜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想起了故乡的野菜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想起了故乡的野菜散文

想起了故乡的野菜散文

每年春天,我都会想起家乡的野菜。尤其是这个周末的下午,当我在涧河畔的公园里散步,不经意间发现草坪上的几株荠菜时,怀旧的思绪,浓郁的乡愁,立刻淹没了全身的每个细胞。

我一直认为,在那些清贫的岁月里,野菜是造物主对乡下孩子特有的恩赐,更是给我们带来无限童趣与纯情记忆的朋友。东风吹来满眼春,此刻若在故乡,他们早已在春风中折射着墨绿油亮的光泽,摇曳着袅娜多姿的`身段了。我的久违的老朋友们,我怎能不忆起你们呢?

旧时老家的民谣里说:“富正月,贫二月,青黄不接三四月。”到我们儿时,虽然不像民谣中说得那样艰难,但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确是实情。这不,忽如一夜春风来,簇簇野菜道边开,我的老朋友们赶来救急了。

首先登场的是荠菜,这也是最受乡亲们喜爱的野菜。不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适应性极强。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井台边上,甚至是瓦砾堆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似乎只要有块空地, 他们就能扎根生长,全然不介意土壤是否肥沃,水分是否充足,那种坚毅顽强的生命力,不由得让人生出几分敬意。做出的荠菜鸡蛋馅饺子,更是难得的时令美味,鲜香扑鼻,回味悠长,令人赞不绝口,久久难忘。而这,不正是我的荠菜朋友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回报么?

绿油油、肥墩墩的面条菜也很值得一提。像这样的大好时节,放学后和小伙伴们一块儿,挎个篮子,带上铲刀,随便到哪个田埂地头,蹲下来小心寻挖,很快就可以挖上一满篮子。择好淘洗干净,放在沸水锅中淖一下,稍显毛糙的面条菜立刻变得光滑细腻起来,拌上香油、食盐、葱姜蒜等佐料调好,在面条煮到九成熟时倒入搅匀,不大一会儿,清香醇厚的气息便氤氲开来了,很能刺激人的食欲。

最奇特的要数茵陈。农谚里说得好:“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割了当柴烧。”阳春三月是吃茵陈的最佳时节。这时的茵陈色泽灰绿,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故又称绵茵陈,性味苦辛、微寒,不但能够做菜,还能起到清湿热、利胆保肝、降血脂、降血压和抗菌等作用,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淘净后拌上面,均匀地摊在铺了干高粱叶的篦子上,用大火猛蒸,半个多小时后,一篦子松软嫩润、辛香可口的茵陈蒸菜就做好了。母亲总会提前把大蒜、青椒、生姜捣烂后加水调匀,再放入油盐,给我们做好调料。往往是蒸菜还没盛好,我便迫不及待地夹上一筷子,再蘸一下调料,往嘴里一送,味道真是好极了。回想起来,那是种蒸菜的辛香与调料的清香、香油的醇香相融合的味道,让人越吃越爱吃。

这还只是地面上长的一部分野菜,树上还有香椿芽、榆钱、槐花,河坝里还有水嫩鲜脆的菱角,都被我们做成调剂生活的各类美味。回想起来,故乡的野菜真是丰富得很啊!是他们让乡下孩子清贫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让我们融入自然,感悟生活,热爱生活,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了淳朴坚毅的品性。他们不愧是我们可敬的朋友,无言的导师。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正是对他们最好的注解么?

现在,儿时的伙伴们都去了南方打工,乡亲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但村里却更加空寂了。只有这些可爱的野菜,仍在坚守着这片寂寞的土地,仍在为故乡奉献着春意,只是很少会有人去采挖他们了。有时我就想,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的体验,没有与大自然长期的亲密接触,尤其是没有野菜们的陪伴,我的人生将是多么的残缺,将会缺失多少美好的记忆。这种记忆,在这个日益浮躁与冷漠的世界里,愈发令人倍感温馨。

篇2:只是想起了一些岁月而已经典散文

只是想起了一些岁月而已经典散文

下雨的周末,很奇怪,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有百分之六十的周末都是阴雨天气,也好也好,下雨,似乎给了自己一个更加正当的理由,可以呆在屋子里,名副其实地休息!睡觉睡到自然醒,醒来就是看看电影电视剧,听听音乐,看看网页,玩玩小游戏,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去做,日子过得颓废而舒坦,也许,这,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上一周很忙碌,每一天都生活得像个陀螺,一直转悠转悠,每天除了和同事闲聊几句外几乎没有了其它的空余时间,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但是那种感觉我很喜欢,似乎这样的生活才能证明我是一个活着的人,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样的想法有点幼稚,但是这样的生活让我回忆起刚毕业那会,那时候还有很多很多的追求,那时候还有很多很多的梦想,那时候还有很多很多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早上接到戴玉的电话,很久没有她的消息,其实我是个很懒惰的人,其实我不喜欢主动给人打电话,有时候就算很想一个人,我也是喜欢一推再推,推着推着似乎就忘记了,就不会那么想了,我常常在接到朋友们来电的时候说“啊,我刚想给你打电话的”,每次我这么说总是会遭到大家的鄙视,我检讨,但是我真的经常是这么想的.,绝对不是一句客套话,戴玉,对我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好朋友,我们不用经常联系,即使生活在一个城市也不用常常见面,甚至结婚生子这样的时刻也不用去凑什么热闹,但是却是会记在心里面的朋友,只因为我们在最困难最美好的年华里共度过两年,聊了很多,也像我想起很多,想起刚毕业那时候的很多事情,似乎是一转眼之间的功夫,六年的岁月倏忽而过!我知道我不应该就像个老人一样一遍遍重复着念叨那些过往,只是回首这六年,我真的发现变化太多,心里有点浅浅的失落,那些梦想,那些憧憬甚至那些人早就不知所踪,只有六年前的没心眼倒是一点没变

篇3:想起了水井散文

想起了水井散文

纵观现代城市,家家都用水,却再难寻到井的踪迹,自来水龙头一开,水就哗哗地流出来,如今孩子们对井的概念已很模糊了。其实世上的好些事都如此,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又不断消失,现在很普及的大哥大、BP机、电脑,多年前谁又知道是些什么物件?同样道理,我小时玩的“尜”,补袜子用的袜底板、刮虱子的篦子……又都在生活中消失了,恐怕再过上几年,偶然在出土文物中发现这些东西,没准还真需要考古学家鉴定它们的用途呢。如今水与井似乎没有了直接联系,是否有一天人们只会知道水,而不知道井呢。

我对井的感情可谓深矣,上学伊始就学“井”字,因为它笔划少,又贴近生活,人活着就得有水,水在井里,生活离不开井。家附近的那口水井是铸铁的,人们叫它“洋井”,井身呈圆柱状,里面有活塞状的抽子连结井把,上下一压,利用杠杆原理,把地下水抽上来,方圆三五里的居民都用这井水。

从打肩头能放上一副扁担开始,我就与井结下了缘分,来回四五里路,一担水五六十斤,肩膀被扁担压得火烧火燎的滋味,至今不曾忘记,当年我真恨透了井,记得有年夏天,起大早去钓鱼路过井台,愤恨之余对着井口长长地尿了一泡尿,以解心头怒气。如今想来好笑,倘若这井真坏了,受罪的恐怕还是我自己,家里不能断水,得找更远的井去挑水。

后来下乡,倒是跳出了挑水的`苦海,可用水比在家时更艰难,那里连铸铁的洋井都没有,只有一个支着辘轳把的大口水井,井深四十多米,一年四季井里都挂着水凌。冬天那井台冻得像冰山,一失足就有掉井里的危险,于是知青们宁肯不用水,也不会去井里打水,在那些岁月里,领导关心的是阶级斗争新动向,没有关心井。前些年听说那山村也装了自来水,再不用摇辘轳把了,闻讯心里很欣慰,那山村终于跨出了大口井的年代,越过洋井阶段,直接与现代生产接轨了。

井离生活越来越远,被人们遗忘自在情理之中,但有些井还真不能忘却,像杭州静慈寺的“运木井”、太湖东山的“柳毅井”、南京鸡鸣寺的“胭脂井”、北京故宫的“珍妃井”……井与炎黄子孙有着血缘关系,一口井就是一页历史,与这些井相比,自来水就显得平淡了许多。

篇4:想起了故乡初中作文

想起了故乡初中作文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故乡像鲁迅的百草园一样,记载了我美好的回忆。

故乡的人

夕阳像喝多了似的,向山边倒去。在映红的'小院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快乐的笑声不绝于耳。

我飞速地从外婆的火灶中抽出了一根棍,跑到鸡群里打鸡子,鸡被烫得蹦了起来,我在一旁捂着肚子大笑。外婆却跑来把我的棍子抢了过去,默默地回去烧饭,我在一旁撅着嘴,很不高兴。

故乡的人慢慢地教会了我一些道理。

故乡的小院

三伏的时候,蝉在院门前的大树上枯燥的叫着,诉说着被炙烤的烦恼,门前的土路旁,座着几位倚墙乘凉的老人,安详地摇着蒲扇。

“沙沙”,我打开冰箱,又拿出了两根冰棒,飞速跑出客厅,躺在院子中的凉席上,摆成一个“大”字,凉快极了。那时候,总感觉在院子里偷吃冰棍就不会被发现,有一种安全感。

故乡的小院渐渐给我安全感。

故乡的田野

夏天像一个吹风机,吹出有热有凉的风,吹到无边的玉米地,发出“沙沙”的响声。

“一,二,三……”,我和朋友们在庄稼地里玩捉迷藏。我拨开玉米杆,跑进玉米地,虽然胳膊上被划了几道口子,但脸上还是留着笑容。我蹲在玉米地里,听得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和心跳,想着不要被抓到。

故乡的田野带给了我快乐。

现在的我只能依稀记起故乡的几件事,但故乡的印象却像似淡似浓的烟,在我的脑海久久不散。

篇5:名家散文《故乡的野菜》

名家散文《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钩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口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

黄花麦果韧结结,

关得大门自要吃:

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御形”,与荠菜同为春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日“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扫墓时候所常说的还有一种野菜,俗名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花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吧。”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

一九二四年二月

篇6:想起了小溪,想起了你散文

想起了小溪,想起了你散文

初春,晨雾缭绕,缠绵于山水之间。枫枝被一夜冰凉的寒露染成璀璨的淡紫,偶有几片红叶被风吹拂着、摇动着,显得十分的灵动。温馨安详的山谷中,小溪轻快地流淌着……

此刻,我的思念如流淌的小溪,在心田上静静地蔓延……正如我和我的爱一样,荡漾心间难以止步。我喜欢小溪,那潺潺的、清澈的小溪,如同一支舒缓的钢琴曲,冬去春来,娴静地在山间细语呢喃……

又到了杜鹃花漫山遍野的时节,溪水带着北国特有的达子香芬芳,肆无忌惮地流露淡淡的`清香,燃起我对你的思念。宛若欢快的、羞怯的小溪轻轻地走近你,仿佛要把沉寂了一个季节的思念一股脑地向你倾诉。惊喜和羞涩却怎么也无法让我倾诉彻底。在我的梦中,溪水粼粼的波光闪耀着你的影子,你那“诙谐幽默”的话语,如我心中的小溪,荡起阵阵的涟漪……

过去的季节里,有你曲折难转的坎坷,有叶落满地难舍的无奈,严寒却无法压弯你松柏般不屈的性格,你勇敢地坚持着。终于迎来冰雪消融时节,你一路吟诵,一路歌唱,兴奋不已,是因为有一朵淡淡的幽兰在陪伴你,和你共同期待那个约定的季节。

小溪欢唱地延伸向远方,带走我浓浓的依恋,带去了我无限的思念。我只能静静地、单纯地看着你流向远方的背影,去领略和体味世间的真爱!“叮咚”的流水声提醒了我,让我逐渐成熟!可是我却难以阻止你奋飞的翅膀,因为你停止,就意味着你失去生机和活力,只好任凭你去快乐地欢唱。

命运选择了我思念你,我选择了为你祝福的命运,在冬季的炼狱中挣扎,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为你送行……

当溪水无奈地流向远方,我依然每时每刻都在向你眺望,为你祝福!我将爱沉入你脚下的河床,看着你坚持的洒脱,望着你魅力的浪花,守护你的阴晴与冷暖。我愿做一条轻柔的小溪,你的踪迹到哪里,我就追逐到哪里。心随你动,想起了小溪,我想起了你!

篇7:想起了初春花语散文

想起了初春花语散文

中考还有不到几十天了,是呀,再过几十天,我将离开这个美丽,带给我温馨记忆的母校,每每这般忧愁,我便想起了百天倒计时开始的那下午。

心里沉甸甸的,坠得我连头也抬不起,在回家的路上慢慢的挪着。初春的风,和煦却含着一丝清冷,还夹带着青嫩的鲜香。拂去了满脑纷杂思绪,扶起了我的下巴。一树明丽的白玉兰正盛开在我眼前。

在这嫩绿还稀缺的季节,树枝干枯的白玉兰树还没有生出营养自己的叶片,便先将能量用在了开花,将一朵朵雪白的,明亮的,热烈的白玉兰簇拥在枝头迎接春的归来。风推开了天上的乌云,引下一束金光射在玉兰树上,也摇下了几瓣玉兰花。轻轻地随和风一齐晃着,舞者,蝴蝶般空中翩跹着。我只缓缓的张开手,着富于灵性的花瓣便不偏不倚的落在我的手心。

我用另一只手温柔的轻抚这灵巧的白色精灵,她是那么的嫩,那么滑就如新生儿的脸蛋一般白净净,水灵灵,充满了生命的和春天的气息。

可是她却那么的凉,冷冰冰,不带着一丝的温度,就好像不带着一点留恋就离开了树。当真就那么无情吗?我望着她,却想起自己。初中三年的我们在母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不正像这玉兰花得到树的的悉心照料,倾心供养一般吗?再过不久,我们也将怒放在似火的骄阳下,展现出青春的光彩。但紧接着,也便是我们离开母校的时候,只是,我又怎能坐到他这般洒脱呢?是的,我不能,我做不到她这般了无牵挂,所以我应该会很痛苦吧?

“你是怎样做到这般丝毫不留眷恋的的呢?”我嘴中轻喃地问道手中的.玉兰。却是一阵清朗的寂静。我暗叹自己的愚笨,一朵花又怎会回答自己的问题呢?但心中还是止不住一阵失落,眼神黯淡了下来。

下意识的抬起手,将花送到鼻前轻嗅,一股浓郁的莫名的芬芳钻进了鼻子,直入肺腑,沁入血液,流入脑中。

双眼一亮,接着便是一阵清明,一阵了悟。

谁说花没有语言?谁说树没有语言?她们那沁人心脾的芬芳,便是她们的独家秘语。树告诉花们:“去吧,带着你们的生机上路,去把花香带给这个世界。”于是花便带着香离开了。

她们落在路上,芬芳了一路;落在行人脚下,便芬芳了他们的足迹;融化在泥土中,便滋润,芬芳了大地。而落在我的手上,便沁香了我苦涩的内心。

又想起那天,玉兰花对我说的悄悄话:“向前走,莫回头,走到哪,我们都是树的骄傲。”

篇8:想起了耿大叔散文

想起了耿大叔散文

虽然人不可能将一辈子发生的事情都记住,但有些事情却如同镌刻在脑海中,无论怎样的久远,都难以磨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因父亲生病,我和弟弟相约,回家看望父亲。弟弟在北京,我在广州,虽然南北两极,但我们都需要在德州倒车。弟弟为了接我,选择了一班比我早到40分钟的火车。不巧的是,我乘坐的火车晚点一个小时,弟弟接到我后,已经错过了最后一班返乡的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班次有限,也已经赶不上,只能搭乘专门接送客人的自行车了。这种自行车的后尾安有座位,加重的车架甚至可以安两个对坐的座位,人们通常管这种车叫“二等”车。我们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二等”车了。

弟弟几经周折,还真的找了一辆“二等”车来,遗憾的是仅有一辆,但那辆自行车后座安放了背坐的两个座位。驮"二等”车的是一位面容清瘦,但精神矍铄,身体结实的老人,看起来有五六十岁的样子。我看他比我父亲也年轻不了几岁,一下子就失望了,这么老的一个人怎能驮得了我和弟弟!弟弟却一再对我讲,已经谈好了,8元钱送我们到家。

谈着谈着,天就黑蒙蒙的了。这里离我们家有30公里的路程。虽然我想急切见到父亲,但我一看到这位驮“二等”车的人,就想起了父亲,他不就是这样积劳成疾的吗?我怎么能忍心让一个老人驮我们两人呢!只是因为弟弟刚结婚不久,部队请假非常不容易,就想让弟弟一人坐车先走,我先住下等天亮再走,价钱我照付。弟弟一听就急了,他怎能放心我一个人留下,于是两人就争执起来。弟弟认为人家是干这个的,吃的就是这碗饭,备了两个座位就有这个力气。驮”二等“车的大叔也帮着弟弟说话,说他能行。但我却坚持说,我父亲和您的年龄差不多,就是因为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才累病了。30公里的路程太远,磕磕绊绊太辛苦了,我实在不忍心坐您的车。最后弟弟看我如此执拗,竟说我不可理喻。驮二等车的人看我们姐弟二人争得面红耳赤,就说道,你们应该都会骑自行车吧!这里离我们家很近,家里还有一辆自行车,可以借给你们用。

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是这样的淳朴,大叔是这样的单纯善良。对陌生人,他没有丝毫怀疑和戒备。我们跟随耿大叔,几分钟的功夫就到了他的家。他从一间简陋的侧房中推出一辆九成新的自行车,压了压前后轮胎,看车胎气很饱满,就随手推给弟弟,并爽快的说,天色不早了,赶紧赶路吧!我感到有些诧异,就这样走吗?大叔什么都没有问我们。为了证明我们的身份好让他放心,我赶紧掏出工作证请他看,但他连接都不接,只瞄了一眼,连名字大概都没有看清,就让我们把自行车骑走。(我现在想到,大叔可能连字都不认识呢!)。临走时我告诉大叔争取在4天内把自行车还给他,并记下了住址和他的名字耿双桥。当时耿大叔乐呵呵地说,到这里一说驮“二等”车的老耿人们都知道。就这样我们便把耿大叔的自行车骑走了。在这位善心大叔的帮助下,我和弟弟互换着蹬车,连夜赶回了家,见到了父亲。

几天后我去还车时,竟真是懵懂的记不准耿大叔的住处了。当我一打听驮“二等”车的'耿大叔时,人们都显得非常吃惊,很多人围过来,有的孩子还喊,耿爷爷的车子回来啦!一些人还跟着我去了耿大叔家。耿大叔看到我,一下子站起来,现出了满脸的惊喜,热情地招呼我。我看到后面跟来了这么多人,有些感到摸不着头脑。耿大叔却一脸的得意,侃侃而谈,说自己很会看人,一看就知道谁是好人,他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至今,他可爱又可笑的样子还是那么的清晰。我非常感激耿大叔,深知他干这份活的辛苦和不易,除了给他一些钱作为借用自行车的补偿,还给老人家买了一套耐磨的迪卡布料的衣服和一顶棉帽,算作一点心意。

原来我们在村民口中知道,耿大叔借车给我们后,耿大婶以为耿大叔认识我们,便问起借车的事,然耿大叔却是一问三不知,把耿大婶急得火上了房,逢村人便讲:俺们家的自行车八成回不来了。街坊邻里说耿大叔是傻瓜,认为我们骑车的姐弟俩是骗子,都说别指望车子回来了,甚至还有人为此事打赌。当时我听了脸一阵发红,心想这也不怪大家这样说,耿大叔借车给我们姐弟俩,既不知我们姓甚名谁,也不知我们的单位和住址。想起来觉得耿大叔真是个大好人。毕竟,一辆自行车的价值不菲,这是他养家糊口的重要工具,但耿大叔为让我们早些回家就……那一天,我拉着耿大叔的手,感谢的话说了一大箩。而耿大叔呢,面对耿大婶,嘴角一翘笑了,他似在骄傲地问她:“怎么样,车好好的回来了!”

转眼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这中间发生了多少事情,大多数就像风一样过去了,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唯有这件事忘也忘不了,每每想起,耿大叔的形象便在我的眼前闪现。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不要与陌生人说话。”是的,如果现在再遇到我们以前的那件事,可能很难再遇到耿大叔那样的人了。但我深信,随着社会的文明渐进和人们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会重新回到我们身边,会有许多像耿大叔那样的人重返我们的社会。我深信……

想起了落叶归根作文

想起了 半命题作文

雪地挖野菜散文

我想起了奶奶作文

想起了那个雨夜日记

忍不住想起了你作文

雨天,我想起了……作文

故乡,故乡散文

八年级我想起了什么作文550字

想起了童年想起了你作文600字

想起了故乡的野菜散文(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想起了故乡的野菜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