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躺在大马路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余光中 笔随心欲,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余光中 笔随心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余光中 笔随心欲
余光中 笔随心欲
余光中,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创作。
余先生自谓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第三只手写评论,翻译则是左右手挥洒之间、写作之余的别业。
不论是正业,还是别业,对于文学创作的薪传,余光中的坚贞一向是“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当年读《乡愁》时,文字里感受到的余先生是位心系祖国的游子,是眷恋母亲的儿子;有着激情四溢、饱满结实的身躯。但见到余先生,才发觉他精瘦如纯粹精魄一缕。但是,仍无改印象里诗文中那才学轩昂、怀抱古今中西的余光中;其实,他无须增肥,就像赘字在好诗里的无地自容。
直白的乡愁
脍炙人口的名篇《乡愁》就像是余先生最直白的名片,每每采访都会把《乡愁》拎起,竟谈了30 几年,余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写《乡愁》很长时间了,我来回大陆三四十次,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写‘乡愁’,哪里还愁呢?来大陆越来越频繁,我更愿意进行纪实创作,将乡愁转一个弯。”
余先生曾借著名诗人雪莱的经历说:“诗名太著,光芒掩盖了论文与译名。”其实,这个评价同样适用于余先生自己。余先生师承梁实秋,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至今难有人望其项背,而余作为梁的得意门生,在翻译上亦是成就斐然,奈何他的诗名太盛矣。
说到中国这二字在他的心目中是怎样的概念时,余先生回答说:“我心目中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是古人到现在的中国,是从边疆一直到中原的中国,包括海岛,也是各民族合在一起的一个中国。所以我的感性里面的想象,中国或者中华文化是一个奇大无比的圆,圆周无处可寻,圆心无所不在,这个半径是什么,半径就是中文。我希望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个半径拉得更长一点,这个圆就可以画得更大。”
聊起他对两岸和香港以及欧洲的感情,他坦言道:“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如果我是女人的话,我就会说是父亲,这里面有一种奇妙的情愫在里面。我是在南京出生的,25 岁的时候离开了中国,这时中文基础已经相当牢固了,如果我是十二三岁离开的话,我想我对中文的感情,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我在香港待了10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来写我的散文和诗歌。假期里还跟太太欧洲诸国驾车自助游,开累了,她就把左脚伸过来,踩油门。母亲自然是永远不会变的,妻子一直在我身边,当然也不会变了。”
与永恒拔河
与余光中同时代的不少诗人已经沉寂,可是余光中手中那支用了一辈子的笔依然神奇。他说,自己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让诗能与永恒拔河,让自己在文字中老得漂亮。
问及余先生认为自己是诗人为先,还是散文、翻译为先时,余先生如是说: “我是先进行诗歌写作,但是我翻译过很多著作,在这个过程中,诗歌散文的创作影响我的翻译,而翻译也反过来影响我的创作。”
余先生还致力于传统艺术的现代普及,和白先勇一样不遗余力,特别是近年在力推《桃花扇》。“所谓的附庸风雅,没有风雅也附庸不了啊,附庸风雅好啊,如果变成附庸野蛮就惨了!”余先生说这句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喜欢传统艺术,他说自己到大学去做研讨会时,中途会匀出15 分钟来用苏州评弹来读自己的诗歌,竟然赢得了很多年轻大学生的喝彩。
谈及徐志摩,余光中说,那是他最欣赏的当代中文诗人,饶有兴致地背诵起了《偶然》,并逐句分析了徐志摩将英文语法为中文所用,让诗句呈现了别样的魅力。余光中说,徐志摩用的是善性西话,不破坏中文音韵之美的高人。“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这样的句子都是受英文文法的启示,中文里,原本是没有这种表达方式的。”余光中说,中国人的耳朵经过千年平仄声调的宠惯,是全世界最敏感的,什么是好的诗文,读出来听一听就知道了,用“仄”调来表示比较重的语气,用“平”调表示温柔的语气。有幸听到其本人的中英文朗诵,英国诗人Thomas N. 的《SPRING》,和他自己的诗作《民歌》,气韵充沛,吐字清晰,丝毫不像年逾古稀之人。
说到金庸,余光中的回答却有所保留,耐人寻味: “这个问题不要牵连我,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看过金庸的书,可是没有看完。关于金庸的小说,历来就是有争议的,有人说他是经典文学,也有人说那只是通俗小说。但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当年也只是通俗小说,但百年、千年过后,位列中文的四大名著。我只想说,什么是真正的经典,只有等时光老人来证明了。”
语言比帝国更长久
余先生曾自谓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第三只手写评论,翻译则是左右手挥洒之间、写作之余的别业。不论是正业,还是别业,对于文学创作的薪传,余光中的坚贞一向是“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在写作逐渐沦为商业活动的今天,我们的周围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消遣文学、情色文学的盛行,威胁着纯文学的空间。作为坚守着纯文学阵地已逾半个世纪的余光中,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他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现在的中文发展余先生秉忧重重,他说中文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受了别种语言的干扰,开始变得不纯粹;在题材上,也越来越“美国化”:“现在国际交流频繁,任何一个伟大的语系想保持Purity( 纯粹,清纯)都是不可能的,汉语在历史上因为朝代变更受过蒙古语和满族语的影响,现在被英文影响极大,很多文法采用英文的思路,显得不伦不类。”余光中还举了很多例子,包括台湾媒体报道他“被学生们建议到杜鹃花盛开的台大校园”,他说, “被动明显是个英文文法,中国人不会这么说话。”
“《红楼梦》是中国的名著之一,为什么要加之一呢,这是英文的逻辑,却不是中文的用法。除非是这样一种情况,你对心爱的`女孩说,你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女孩,然后旁边又来了一个更美丽的,你不得不加‘之一’。”
“语言是比帝国更长久的东西。”他说:“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现在日已落;可他们的语言却在全世界范围通用。说汉语的人有13 亿多,并且现在据说有7000 多万的老外也在学中文。
和中文比起来,英文算是后起之秀,1066 年的英文还有着青春痘,可是同一时代,中国的北宋,已经出现了像苏轼这样的大家。自五四以后,大家越来越多地使用白话文,有人担心文言会不会从中文中消失。我觉得,文言是不会消失的,中文文言比任何一个国家的古语都有生命力。拉丁文现在在意大利日常也不会用了,优美的古英文也只存在于一些诗歌和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了,但是中文文言以成语的形式流传至今,显示了生命力。我对我的中文系研究生们说‘入此门者,莫存幸念’。”
然而,说起全球化,余光中这样说道: “现在有这样一个趋势,在文化上,我们受美国文化商业化的影响,像以女性、殖民地、同志为题材的属于少数人的小说,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popularculture(大众文化)开始走经典化的路。”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余先生特别讲到了中文的简洁之美。他说:“我在美国讲古典文学,一首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短短20个字,但是20个英文单词是绝对翻译不了的。”
余先生承认,熟练应用母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余先生为自己的写作定下了规矩: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俚以求真,西以求新。”针对有人说用成语是思想懒惰的表现,余先生反驳说,其实我们写作、讲话都离不开成语。“地久天长”、“千山万水”、“争先恐后”,简简单单四个字却表达出无限丰富的含义,而且平仄协调,尽显中文简洁、对仗、铿锵之美。
只有真正认识到中文之美,并对民族的历史心存温情和景仰,才会自觉地从其中汲取无穷的养分,“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岛,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早歇下的,所有龙族。还有几千年下来还没有演完的历史,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
……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叹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不然我真会魂飞魄散,被西潮淘空。”
他把翻译比作是一门艺术,没有什么法典来遵循,“我自己概括出来的方法是‘白以为常,文以应变。’就是说,主要是用白话文来翻译,但必要时候,需要用一些文言来辅助表达。严复的‘信、达、雅’提出后就成了翻译界的‘紧箍’,箍得翻译的人个个头大。对于一个‘雅’的理解众说纷纭。我自己从来没有看着什么准则搞翻译,翻译得多了,一切由经验来印证。我觉得翻译家首先需要成为一个风格家,才能应付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
余光中虽然是个优秀的翻译家,有着极高的英文造诣,并多次受美国政府邀请赴美国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但他对中文的偏爱仍溢于言表, “中文是一种有弹性的语言,她是崇尚‘美感第一,逻辑第二’的。相形之下,英文就有一些看不开了,名词到哪里都要加‘一个、一只,这个、那只’的冠词。而中文的诗歌,用最少的词表达最多的内容,这是英文的十四行诗所望尘莫及的。”
采访结束,当笔者拿出笔请余先生题词时,他却欣然地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一只水笔;他的字刚中带柔,正统清晰,字如其人。余先生笑言,作为一个文人,无论走到哪里,笔永远当是应当随身携带的;而写的每一个字也应该是由心而发,不逾矩。
篇2:余光中:笔随心欲
余光中:笔随心欲
在台湾文坛上,在大陆最广为人知、并为各界欣赏的作家大约只有余光中了。
余先生自谓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第三只手写评论,翻译则是左右手挥洒之间、写作之余的别业。
不论是正业,还是别业,对于文学创作的薪传,余光中的坚贞一向是“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当年读《乡愁》时,文字里感受到的余先生是位心系祖国的游子,是眷恋母亲的儿子;有着激情四溢、饱满结实的身躯。但见到余先生,才发觉他精瘦如纯粹精魄一缕。但是,仍无改印象里诗文中那才学轩昂、怀抱古今中西的余光中;其实,他无须增肥,就像赘字在好诗里的无地自容。
直白的乡愁
脍炙人口的名篇《乡愁》就像是余先生最直白的名片,每每采访都会把《乡愁》拎起,竟谈了30 几年,余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写《乡愁》很长时间了,我来回大陆三四十次,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写‘乡愁’,哪里还愁呢?来大陆越来越频繁,我更愿意进行纪实创作,将乡愁转一个弯。”
余先生曾借著名诗人雪莱的经历说:“诗名太著,光芒掩盖了论文与译名。”其实,这个评价同样适用于余先生自己。余先生师承梁实秋,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至今难有人望其项背,而余作为梁的得意门生,在翻译上亦是成就斐然,奈何他的诗名太盛矣。
说到中国这二字在他的心目中是怎样的概念时,余先生回答说:“我心目中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是古人到现在的中国,是从边疆一直到中原的中国,包括海岛,也是各民族合在一起的一个中国。所以我的感性里面的想象,中国或者中华文化是一个奇大无比的圆,圆周无处可寻,圆心无所不在,这个半径是什么,半径就是中文。我希望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个半径拉得更长一点,这个圆就可以画得更大。”
聊起他对两岸和香港以及欧洲的感情,他坦言道:“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如果我是女人的话,我就会说是父亲,这里面有一种奇妙的情愫在里面。我是在南京出生的,25 岁的时候离开了中国,这时中文基础已经相当牢固了,如果我是十二三岁离开的话,我想我对中文的感情,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我在香港待了10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来写我的散文和诗歌。假期里还跟太太欧洲诸国驾车自助游,开累了,她就把左脚伸过来,踩油门。母亲自然是永远不会变的,妻子一直在我身边,当然也不会变了。”
与永恒拔河
与余光中同时代的不少诗人已经沉寂,可是余光中手中那支用了一辈子的笔依然神奇。他说,自己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让诗能与永恒拔河,让自己在文字中老得漂亮。
问及余先生认为自己是诗人为先,还是散文、翻译为先时,余先生如是说: “我是先进行诗歌写作,但是我翻译过很多著作,在这个过程中,诗歌散文的创作影响我的翻译,而翻译也反过来影响我的创作。”
余先生还致力于传统艺术的现代普及,和白先勇一样不遗余力,特别是近年在力推《桃花扇》。“所谓的附庸风雅,没有风雅也附庸不了啊,附庸风雅好啊,如果变成附庸野蛮就惨了!”余先生说这句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喜欢传统艺术,他说自己到大学去做研讨会时,中途会匀出15 分钟来用苏州评弹来读自己的.诗歌,竟然赢得了很多年轻大学生的喝彩。
谈及徐志摩,余光中说,那是他最欣赏的当代中文诗人,饶有兴致地背诵起了《偶然》,并逐句分析了徐志摩将英文语法为中文所用,让诗句呈现了别样的魅力。余光中说,徐志摩用的是善性西话,不破坏中文音韵之美的高人。“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这样的句子都是受英文文法的启示,中文里,原本是没有这种表达方式的。”余光中说,中国人的耳朵经过千年平仄声调的宠惯,是全世界最敏感的,什么是好的诗文,读出来听一听就知道了,用“仄”调来表示比较重的语气,用“平”调表示温柔的语气。有幸听到其本人的中英文朗诵,英国诗人Thomas N. 的《SPRING》,和他自己的诗作《民歌》,气韵充沛,吐字清晰,丝毫不像年逾古稀之人。
说到金庸,余光中的回答却有所保留,耐人寻味: “这个问题不要牵连我,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看过金庸的书,可是没有看完。关于金庸的小说,历来就是有争议的,有人说他是经典文学,也有人说那只是通俗小说。但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当年也只是通俗小说,但百年、千年过后,位列中文的四大名著。我只想说,什么是真正的经典,只有等时光老人来证明了。”
语言比帝国更长久
余先生曾自谓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第三只手写评论,翻译则是左右手挥洒之间、写作之余的别业。不论是正业,还是别业,对于文学创作的薪传,余光中的坚贞一向是“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在写作逐渐沦为商业活动的今天,我们的周围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消遣文学、情色文学的盛行,威胁着纯文学的空间。作为坚守着纯文学阵地已逾半个世纪的余光中,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他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现在的中文发展余先生秉忧重重,他说中文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受了别种语言的干扰,开始变得不纯粹;在题材上,也越来越“美国化”:“现在国际交流频繁,任何一个伟大的语系想保持Purity( 纯粹,清纯)都是不可能的,汉语在历史上因为朝代变更受过蒙古语和满族语的影响,现在被英文影响极大,很多文法采用英文的思路,显得不伦不类。”余光中还举了很多例子,包括台湾媒体报道他“被学生们建议到杜鹃花盛开的台大校园”,他说, “被动明显是个英文文法,中国人不会这么说话。”
“《红楼梦》是中国的名著之一,为什么要加之一呢,这是英文的逻辑,却不是中文的用法。除非是这样一种情况,你对心爱的女孩说,你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女孩,然后旁边又来了一个更美丽的,你不得不加‘之一’。”
“语言是比帝国更长久的东西。”他说:“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现在日已落;可他们的语言却在全世界范围通用。说汉语的人有13 亿多,并且现在据说有7000 多万的老外也在学中文。
和中文比起来,英文算是后起之秀,1066 年的英文还有着青春痘,可是同一时代,中国的北宋,已经出现了像苏轼这样的大家。自五四以后,大家越来越多地使用白话文,有人担心文言会不会从中文中消失。我觉得,文言是不会消失的,中文文言比任何一个国家的古语都有生命力。拉丁文现在在意大利日常也不会用了,优美的古英文也只存在于一些诗歌和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了,但是中文文言以成语的形式流传至今,显示了生命力。我对我的中文系研究生们说‘入此门者,莫存幸念’。”
然而,说起全球化,余光中这样说道: “现在有这样一个趋势,在文化上,我们受美国文化商业化的影响,像以女性、殖民地、同志为题材的属于少数人的小说,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popularculture(大众文化)开始走经典化的路。”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余先生特别讲到了中文的简洁之美。他说:“我在美国讲古典文学,一首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短短20个字,但是20个英文单词是绝对翻译不了的。”
余先生承认,熟练应用母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余先生为自己的写作定下了规矩: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俚以求真,西以求新。”针对有人说用成语是思想懒惰的表现,余先生反驳说,其实我们写作、讲话都离不开成语。“地久天长”、“千山万水”、“争先恐后”,简简单单四个字却表达出无限丰富的含义,而且平仄协调,尽显中文简洁、对仗、铿锵之美。
只有真正认识到中文之美,并对民族的历史心存温情和景仰,才会自觉地从其中汲取无穷的养分,“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岛,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早歇下的,所有龙族。还有几千年下来还没有演完的历史,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
……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叹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不然我真会魂飞魄散,被西潮淘空。”
他把翻译比作是一门艺术,没有什么法典来遵循,“我自己概括出来的方法是‘白以为常,文以应变。’就是说,主要是用白话文来翻译,但必要时候,需要用一些文言来辅助表达。严复的‘信、达、雅’提出后就成了翻译界的‘紧箍’,箍得翻译的人个个头大。对于一个‘雅’的理解众说纷纭。我自己从来没有看着什么准则搞翻译,翻译得多了,一切由经验来印证。我觉得翻译家首先需要成为一个风格家,才能应付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
余光中虽然是个优秀的翻译家,有着极高的英文造诣,并多次受美国政府邀请赴美国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但他对中文的偏爱仍溢于言表, “中文是一种有弹性的语言,她是崇尚‘美感第一,逻辑第二’的。相形之下,英文就有一些看不开了,名词到哪里都要加‘一个、一只,这个、那只’的冠词。而中文的诗歌,用最少的词表达最多的内容,这是英文的十四行诗所望尘莫及的。”
采访结束,当笔者拿出笔请余先生题词时,他却欣然地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一只水笔;他的字刚中带柔,正统清晰,字如其人。余先生笑言,作为一个文人,无论走到哪里,笔永远当是应当随身携带的;而写的每一个字也应该是由心而发,不逾矩。
篇3:随心而欲作文400字
随心而欲作文400字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主角。
感情随波而逝,心情随波逐流,茫茫人海,一直在寻找什么?昔日的欢声,昔日的笑语,梦一般,渐渐淡化,苦化,再甜的东西放在嘴中都是苦的。我怀念那时的天真、幼稚,怀念那时的开心、自由!可怀念,也回不到从前。
君子之交淡如水,嘴上是这么说,心里也真的那么想?真的能完全放下,完全抛走吗?
我喜欢随心而欲的`做事风格,更向往那样的生活,可面对现实,我无法逃避,更改变不了。无奈……心中真的很不是滋味。
我哭了,真的很难受。不想多说什么,多解释什么,我就是我。外面的天从未亮,阴霾着。支离破碎的生活,我无言以对。哭湿了一片,有种说不出口的感觉,只是觉得很伤心。手,是冰凉的,心也是冰凉的,泪更是冰凉的。内心有太多太多的苦衷,太多太多的顾忌,我能怎么办?似乎听到了奈何桥的哭泣,听到了愁怨的声音,看到了深邃的眼神、无神的眼睛。我错了吗?感觉无论做什么事都在伤害自己,带着伤痕的心,还能接受什么?
剪不断,理还乱,湿润的眼角,苦涩的心。
篇4:随心的那一笔作文
我不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由于我自小就在人言中长大,别人的言语,很多时候,对我来说就是刀子,逼着我往做某些事,让我想忽略也忽略不了,让我不得不在意,让我懂得……伪装……
小的时候,总是乖乖地听别人的话,当然,有疑问地问四周的人
成长的过程总是布满着惊奇的事儿,这是我那灰色的童年里感到的最
人类是一种很坚强同时又很脆弱的生物,既可以为一句甜言蜜语而爆发超能力创造奇迹,或是感到甜蜜不已变成一个傻瓜,也可以为了一句“分手”而感到痛不欲生,万念俱灰。恋爱时再长再大的甜蜜,始终都敌不过分手时的心痛,而且分手后心里还会不停地怀念从前的甜蜜,在笑的同时也两眶盈泪,这是我最不想有的经历,为一个已走出自己的生命的人而哭,不值啊……可感情这东西,偏偏又是人类最不能控制的,所以,我唯有选择封闭自己,反正,世界依然在转……
人类啊,即使自称为高等生物,可低等的内在却也不遗弃地收进囊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初中时的经历,真是让我收益非浅啊!同时,也让我得不偿失……
我真实的性格在我成长的环境中,属于异类;为了
曾经为了拿第一名的进取心如今已荡然无存,不起眼的躯壳下,是一颗不想往争取的心。从小时候开始,我的世界从来就只有接受与拒尽,即使有再多的渴看,我也就找藉口让自己不往碰触了事。
一旦觉得自己显得多余,我就会自动退出别人的圈子,由于这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有人觉得我只有自己的想法,自己一个人的想法,然后,就会想办法让我改变,变成他或她以为的,应该有的样子。每每这时,我都会觉得很无奈:我的想法你既然不接受,又何苦要我来接受你的想法呢?!我都不强迫你往接受了,你又何苦往强迫我往接受呢?!可就是有很多人,嘴上说不强迫你接受,却又不停地对你进行 ,这…。不是很矛盾吗?可总是有人乐于让其重复,不断地重复,其理由就是:为你好……对啊,你是真的为我好,却也让我感到厌恶与痛苦……。
篇5:随心随意随欲随情的生活随笔
随心随意随欲随情的生活随笔
这几天的天气一阴沉沉的,时不时的还飘着濛濛细雨;这几天的我一直都是安静静的,时不时的还是或发呆或走神,一个人在一片没有边际的苍茫里游曳,看不清远处的方向,迷茫的眼神扑朔迷离,脑海掠尽的是浅淡的忧伤!最终,还是惹恼了心底最敏感的弦线,触指的微弱也会涟漪层层闲敲,振荡开来心底的碎波!当被周围的声响不自觉地惊醒,抽身离开那片刻的安详!才发现一切依旧依然,嘈杂烦乱!
然,内心深处的那一抹悲凉似乎不堪落寞的流年!尤其像此时此刻,夜愈深将浓之时,心就开始落寞!落寞的心纠结着,像卷曲的影子一样蜷缩在墙角,目光呆滞、眼神空洞,喜欢黑暗,喜欢在黑暗里听着那些忧伤的大提琴曲,啜着浓浓的花茶,真的,很愿,不恋,不念,不思,不想,不顾,不争,但还是在黑暗中慌乱了,一抹心痛之感油然而生,一股悠悠情思幽然而至,让我无法释怀,无法释然!
时光,挟着美丽行走,那些过往,依然清晰于心,那些文字诉说的心情还在,所以我沉默于现在用文字记录所有,仿佛文字中流淌的情感,仿佛文字中想象的纠缠,在记叙回忆中是最绝美的路径!一直都是努力的让自己用时光敲下心情,收录在自己的记事薄中,只是因为这样的过往总是颤巍着在向我诉说以往的某年某月某点关于某人的某些某事某情!
真,每天都去想写些什么,恨不得把自己的酸甜苦辣咸全部倾诉,可以把所有全都蕴藏在文字里面,那串串字符诠释着我的心迹,悲凉依旧……尤其是在这苍凉之夜里的那几分寂寥,但最孤寂的还是那藏在文字后说不出的软弱与无能,颓废与沮丧。只是,那些单薄肤浅的文字,又能让几多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赋予键盘?又能让多少心情、心绪、心境、心意淋漓尽致?又能承载多少所恋所念所虑所挂所牵?又能改变多少沉重的生活、无奈的现状、悲哀的现状、迷茫的人生。
一直以来,总想以自己的那颗感恩善良的心为圆心,用自己的尽心尽力尽量付出为半径,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画一个圆,可是,现实、事实让我明白了:画成那个圆,只靠努力是不够的,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耐力,我忽略了在画圆的过程中,那条轨迹的长度,需要太长的时间和太多的精力,失望和希望总会不期而遇,得到和失去永不会平衡,现实和梦境不可能重合,笑着也可以流泪,激情澎湃之后也会黯然神伤。
世上没有唯一,没有一成不变;永远没有有多远,因为根本就没有永远;谁都不是谁的谁,因为谁也不是谁的谁;不是蝴蝶飞不过沧海,而是沧海那边早已经没有了等待;活着,只是因为责任,只是为了报父母恩、还子女债,不得不活着而已!
是否太消极?是否太悲观?也许,无所谓消极,无所谓悲观,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应随心随意随欲随情!因为,那也是“真”,那也是“纯”,那也是“净”,那也是“本我、自我”。
呵呵,其实,在这样的孤独、寂寥的夜晚,有些情思疯长着而又朦胧飘渺着,有些感悟隐匿着而又肆无忌惮着,转动的大脑迷糊着而又清晰着,也不知自己都敲打了些什么?哈哈,都是这片幽夜的黑暗惹的祸!
★ 笔随心动作文
★ 余光中散文
★ 余光中作文
★ 生活随心的句子
★ 随心的说说短语
★ 余光中诗歌有哪些
★ 赏析余光中乡愁
余光中 笔随心欲(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