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诗

时间:2023-10-28 03:39:50 作者:kunpengwang001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kunpengwang0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余光中的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余光中的诗,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余光中诗

余光中诗九首

楚人赠砚记

――寄长沙李元洛

阔如手掌的一块砚台

温润亦如吾友的掌心

端溪的清流所濯,人称端砚

斧柯山间的辉绿岩所孕

肌理细腻,纵贯着石体

黄褐绸缪,暗走着龙纹

六只石眼,一半在正面

一半在砚底,象牙色的胎记

有神秘的黄斑,像在窥人

这名砚,是楚人所赠

用一只红漆木盒所装

盒盖刻成石榴的形状

掀开石榴,捧出了礼品

惊喜的心情有一点心虚

那儒雅的楚人笔矫蛟龙

而我下笔只能涂蚯蚓

我有诗千首,十九不能背

他随口记诵,吐金石之宏音

笔会秃,纸会破,墨不经磨

文房四宝之至久,至坚

是此砚,见证书圣的灵感

曾经如此的顽石,不,灵石

来接生,如此的灵石,水浸

墨碾,敏感的毫端舔舐

见证了多少墨宝,或行或草

在研磨的异香里运思

在落笔之前等待神来

六眼与我睽睽地对视

像是那楚人对我的期许

且将清水注入了砚池

用一块徽墨细细磨开

只为怀念古远的芬芳

太久了,不曾薰我的书房

只为这点滴的清纯或许

能遥通泪罗,连接潇湘

2005.5.15

大 连

长腿细腰,帅气的女警

亮眼的制服蓝白对映

多悠闲的手势

就把满街的车潮牵引

车潮接成一盘盘回涡

绕着广场的气派旋转

巍峨的石基上

泊着一艘魁梧的古船

见证这都市本来是海港

偏北而且多雾

一位爱戴面纱的美人

难得让你把她看清楚

追述家谱,多是山东老乡

纬度高了,半岛的游客

俄文交替日语

不时在海风里飘扬

上上个世纪,他们的祖先

就已经在此睥睨海景

不是来做游客

是做帝国派遣的水兵

沙皇与天皇,旌旗浩荡

招展在爱新觉罗的波上

把我们的内院

当做他们公然的战场

沿着逍遥的滨海公路

日落时莫向苍茫吊古

西去,是旅顺口

南去,是北洋舰队的公墓

2005.9

永春芦柑

一对孪生的绿孩子

乡人送来我掌中

圆滚滚的肚皮

酿着甜津津的梦

梦见天真的绿油油

熟成诱惑的金闪闪

把半山的果园

烘成暖洋洋的冬天

向山县慷慨的母体

用深根吮吸乳香

爬上茂枝,密叶

向高坡索讨阳光

轻的变重,酸的变甘

直到胀孕的果腹

再包也包不住

蠢蠢不安的瓤瓣

于是村姑上梯来

来采满筐的金果

去引诱垂涎的馋客

安慰干喉与燥舌

2002.10.

附注:芦柑是我家乡的特产,汁多味甜,种于陡坡,熟于冬季。

究 竟

情人老去,而爱情不朽

诗人老去,而诗歌年轻

当情人与诗人都已不在

只有诗留下给后代

令所有的情人都为之低回

而所有的读者都难猜:究竟

我哀丽的诗是因你而美,或是

你哀丽的美因我更动人

2005.1.28

漓江

黛髻青,南国有恁多丽人

争妍要照影

却苦了地灵

何处去寻找够长的妆镜

于是从上游的湘烟楚霭

聪明的漓江

浅浅地笑着

在两岸的娉婷之间流来

而我们,自幸受宠的美学家

左顾也惊艳

右盼也叹绝

趁涟漪的靥涡顺流而下

错过的远比窥到的更多

瞻前便遗后

顾近又失远

贪看岸上,又觉水中更诱惑

目迷,心乱,五十里的奇观

峰外还有峰

峦上更多峦

出不尽七千个峰头的大展

而更多的奇迹在地下深藏

钟乳垂长旌

石笋矗高柱

地府已如此,又何必羡天堂

2004.4.27

惊心

青春正烦恼而中年忽至

中年正纷扰而老年骤临

正惊心于老境

而无情之大限已隐隐相催

碑石是从来不开玩笑的

对死亡我近乎无知

尽管圣人与哲人好意指点

而巫者与瞽者也存心相助

夜行人谁知该如何投宿?

难道碑石真的是店招?

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

到时与你终不免一别

那就是死亡的终极意义

当女主角已不在台上

灯火再灿烂,掌声再响

独自谢幕是怎样的沧桑

而如果先下的是我

留下你一人,也是同样

2000.3.5

望峨嵋金顶

曾经,随父亲的病体入川

母亲温暖的手掌

也曾牵扯我的小手登山

而今,父亲的坟墓在乐山

对着大佛的侧影

江水悠悠,碑石不可寻

母亲的`骨灰坛远在岛上

火劫过后的前身

海水悠悠,何处去招魂?

昊天啊罔极,后土啊无尽

孺慕向谁去诉说?

天高地邈,只剩我一人

多想问一只峨嵋的老猿

我幼稚的小脚印

六十年后,还在金顶么?

附识:吾妻我存稚岁,正值抗战,为避烽火,曾随父母入川。其父范赉乃浙江大学教授,原拟携眷赴成都四川大学任职,病重滞于乐山,不久殁于肺疾。我存小学时期便在大佛足下度过,十岁那年曾随母亲直上峨嵋金顶,印象极深。七年前,我陪她去乐山上父亲坟地,古碑竟已无迹可寻。我存母亲殁于高雄,厝骨元亨寺。今年元宵,又陪我存去峨嵋山,怜她孺慕耿耿,为写此诗,以遣考忱。

2005.4.20

月缘

天外有一枚卫星

当夜色如谜

不管隔好几万里

都能鼓励我海啸

心血无端就起潮

是魂魄投下的阴影

是绮思留下的水印

从初一到十五

是回忆的后视镜么

还是预感的水晶球

一抬眼,一回头

不时意外地与你

脉脉的眼神相遇

问你,总不肯应我

又似乎暗示了许多

有时,是一钩神秘

有时,是满面惊喜

有时却黑纱低垂

黯然的星空

癸期是阴历的轮回

即便是浑圆的完美

也难掩点点斑斑

陨石纷坠的心事

害我的梦有时涨高

有时,又落回低潮

2005.4.20

汩罗江神

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

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

而河不答,只悲风吹来水面

悠悠西去依然是汩罗

所有的河水,滔滔,都向东

你的清波却反向而行

举世皆合流,唯你患了洁癖

众人皆酣睡,唯你独醒

逆风而飞是高昂的令旗

逆流而泳是矫健的龙舟

急鼓齐催,千桨竞发

两千年后,你仍然待救吗?

不,你已成江神,不再是水鬼

待救的是岸上沦落的我们

百船争渡,追踪你的英烈

要找回失传已久的清芬

旗号纷纷,追你的不仅

是三湘的子弟,九州的选手

不仅李白与苏轼的后人

更有惠特曼与雪莱的子孙

投江的烈士,抱恨的诗人

长发飘风的渺渺背影

回一回头吧,挥一挥手

在浪间等一等我们

2005.5

篇2:余光中诗

有客从蒙古来

我带他去八楼的看台

看海。他吃了一惊

说,没见过这么多水

集合在一起。我说

也不能想象在你家

有那么多用不完的沙

让骆驼乱盖蹄印

说着,主客都大笑

直到流下了泪来

我说,在我们这边

总觉得水太多了

就留下一片地做沙滩

又觉得你们沙太多了

就叫你们家做瀚海

是瀚海呢还是旱海?

说着,主客又大笑

直到他背后似乎

隐隐,有沙尘暴崛起

而我楼下的沙滩

暗暗,正鼓动着海啸

立刻,我们止住了自己

挥走了沙尘,斥退浪阵

他赠我一漏斗细沙

说,久了,蒙古会漏完

叫我及时去瀚海

我赠他半瓶咸水

说,久了,海峡会干掉

叫他莫忘了西子湾

篇3:余光中诗

——我存所佩[1]

鸿蒙太初,你坚贞的身世

一路要追溯到昆仑

造山运动的磊磊

地质的元气,岩石的精魂

遥遥传自记忆的混沌

千年前是哪一位巧匠

不计夙夜挑剔又琢磨

将你雕成如此地倜傥

外圆而内扁,脱胎于和阗

世称羊脂白玉,丽质天生

玉肌隐约透出了沁痕

欲露不露永不泄天机

恍惚如窥月中的倒影

佩在一位玉人的腕上

几世修来的相得益彰

手何幸而有护卫,百邪不侵

镯何幸而有依托,可以分暖

人和玉浑然合成了一体

温润的美德互通互济

千年有多少高士、佳人

一手接一手传来这缘分

问你是否还一一记得

你却什么都不说,只顾

依偎在现世主人的`

臂腕,为她静静地守身

谢渡也赠橘[2]

笠泽鲈肥人脍玉

篇4:余光中诗

——苏舜钦《望太湖》

宅急便专送的水果盒

究竟,送来了什么呢?

黄橙橙,圆浑浑,十六只

排成双层,是超小南瓜么?

不,是塞尚和高更都无缘

调色写真的那种纯金

更无缘剥开来煞馋,解渴

像我的口福啊,此刻

托在手上刚好一满掌

像一球扁圆的幸运

青蒂正当北极,经线隐隐

用那样天真的弧度

抱住皮层和皮下的瓣瓢

渡也说,是橘中的贵族

名叫茂谷[3],系出东势

身家上溯到新大陆

东势果农手栽的名种

轻易不会纡尊在果摊

我却一刀直取它心脏

抵抗力不弱也不强顽

红瓢多鲜艳而又多汁

那样慷慨地迎我唇舌

沁我老饕无餍的肺腑

欲用那样的薄皮盛住

内容与形式最妙的妥贴

胜过任何豪奢的包装

难怪屈子要朗诵橘赋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难怪隔代的诗人渡也

要把这一队红衣使派来

南岛的最南端慰我渴慕

篇5:余光中诗

——怀念水家的两位美人

冰姑你不要再哭了

再哭,海就要满了

北极熊就没有家了

许多港就要淹了

许多岛就要沉了

不要再哭了,冰姑

以前怪你太冷酷了

可远望,不可以亲昵

都说你是冰美人哪

患了自恋的洁癖

矜持得从不心软

不料你一哭就化了

雪姨你不要再逃了

再逃,就不怕真失踪了

一年年音信都稀了

就是见面也会认生了

变瘦了,又匆匆走了

不要再逃了,雪姨

以前该数你最美了

降落时那么从容

比雨阿姨轻盈多了

洁白的芭蕾舞鞋啊

纷纷旋转在虚空

像一首童歌,像梦

不要再哭了,冰姑

锁好你纯洁的冰库

关紧你透明的冰楼

守住两极的冰宫吧

把新鲜的世界保住

不要再哭了,冰姑

不要再躲了,雪姨

小雪之后是大雪

漫天而降吧,雪姨

历书等你来兑现

来吧,亲我仰起的脸

不要再躲了,雪姨

[1]:我妻名范我存。

[2]:渡也,为台湾名诗人。

[3]:茂谷柑为美国柑橘专家Charles Murcott Smith在1922年培育成功的上品,即以其中名命名,亦称Murcot Orange。

余光中(1928-),著名台湾诗人,生于南京,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同仁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篇6:余光中诗

纹路纵横遍布了一身

是甲骨文,龟背或古盾?

闭关自守,顽不吐实

严封而密罩,无计可施

攻坚,唯有高压的武力

铿地一声才破得了城

其余只剩零星的巷战了

原来如此啊,外强中干

还皱成一团,没有广场

没有一条正街或直巷

一切委屈都为了求全

有哪位几何学家能够

把如此复杂理成秩序呢?

结论,未必能满足过程

——恰似破一首难入之诗

是愈挖愈深终成了金矿呢

还是被诱入一座空城?

除非拔城擒帅,又怎能

分辨是中计或占领?

篇7:余光中写过哪些诗

余光中写过哪些诗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瓜》等十余种。

【余光中诗集】

1.碧潭

2.乡愁

3.天问

4.火浴

5.石器时代

6.或者所谓春天

7.星之葬

8.风铃

9.秦俑

10.纱帐

11.寄给画家

12.第叁季

13.等你, 在雨中

14.圆通寺

15.蜀人赠扇记

16.鼎湖的神话

17.梦与地理

18.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19.戏李白

20.欢呼哈雷

21.当我死时

22.五陵少年

23.连环

24.向日葵

25.银叶板痕

26.海棠纹身

27.问烛

28.对灯

29.中元月

30.扬子江船夫曲

31.算命瞎子

32.下次的约会

33.永远,我等

34.狗尾草

35.乡愁四韵

36.招魂的短笛

37.黄昏

38.夜色如网

39.寻李白

40.春天,遂想起

41.月光光

42.蛛网

43.布谷

44.所谓永恒

篇8:余光中的诗

你在信末名字的后面

只留下羞涩这两瓣吻痕

纤细的肤纹如此逼真

红膏未干,有湿蕊的香气

多动情的弧线啊,下唇丰满

托着巫山起伏的上唇

像爱神亲口盖下了戳印

可怜我的心就此被俘

不知道什么叫做宁静

只能出神地对着这魔咒

像展开传说的藏宝秘图

幻想哪一天能按图寻宝

还原成真的巫山,见到

我命里的爱神,两瓣微张

似乎寂寞已等我千载

只待我久渴的焦唇,唉,久渴

终于偿愿与你的潮润

合成一个满足的甘吻

当你的红艳徐徐绽开

暗示桃花源尚在洞底

幸运的渔人便停桨,弃船

踏着落英,探入穴口

任凭陶公在背后呼唤

管他外面是晋还是汉

只要你在旁牵手引路

迷津一过又何必再回头

篇9:余光中的诗

优昙钵花,仙人掌家族里

最神秘的丽人

最畏人窥伺的处女

苦等了悠长的一季

不,整整的一年

只绽开匆促的一晚

偏爱束黑衣而来

向感人的夜色

吐露她,一瓣又一瓣

诱人而难亲的白艳

――恰似我们的因缘

苦苦的久等

刹那的相依

我偏是多么羞怯的.蜜蜂

半醺于暗香的谜情

还不曾擅入金粉的私蕊

优昙钵花啊却已经关闭

篇10:余光中的诗

我常向雨霁的远空寻找

名字叫虹的神秘丽人

但她太羞涩了,倩影飘逸

可遇而不可求,惊艳一瞥

就失去了行踪,直到

有一天遇见了一个仙人

可怜痴心的我,笑说

拿去吧,这里面有你的梦

那是一块奇幻,的三棱镜

它能用巧手,一瓣又一瓣

把光,像花瓣一样,剥开

太神奇了,夺目的七彩

望着仙人渐沓的背影

我顿悟,原来虹啊

就脉脉隐含在光

篇11:余光中爱国诗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

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评析:

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去),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年了。二十岁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卧听两旁一江一河的滔滔东流水,在江河的安魂曲中“坦然睡去”,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他想起了四川重庆江北悦来场,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那里读过中学,那里多山多树多鹧鸪,鹧鸪在春雾迷蒙的林中啼唤着:“行不得也,哥哥!”这使他联想起南宋辛弃疾的名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自称江南人,在这首诗里他却不想南京而想重庆——多鹧鸪的山城。该是啼鸟唤人归吧?

《当我死时》鉴赏(卞新国)

这首诗是1966年作者在美国密西根州写的。羁旅漂泊的生涯使得余光中的怀乡病日益深重,该诗表现的便是诗人对祖**亲的无限思念。诗人把祖国比作一张“最纵容最宽阔的床”,希望自己死时能“坦然睡去”,这实际上是把祖国当作是人生最终的也是最圆满的归宿。

该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超现实的想像。诗人想像自己的身躯异常庞大,死时能够“睡整张大陆”。所寄寓的意思便是全身心地融入祖国,彻底地拥有祖国。诗人还故意地颠倒现实情境和想像情境的关系,“一个中国的青年”在“密西根向西瞭望”本是现实的情形,而诗中却把它处理成“睡整张大陆”而“满足地想”的内容。这种情境的颠倒使得整个诗的形象非常奇特。

诗人非常注重语言的变化。如,“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母亲”一词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凝练、贴切而又新颖。再如,“最纵容最宽阔的床”,“纵容”一词是动词活用为形容词,写出了极度自由舒坦的理想境界。“饕餮地图”中,“饕餮”一词本是贬义,是贪婪之徒的意思,用在此却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的至爱。

(选自《台港文学名家名作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当我死时》品鉴(凌永康)

诗有14行。前8行以“安眠”为主要意向,把死亡视为一种憧憬、一种满足,节奏舒缓,速度均匀。但是,在这安魂曲般温婉祥和、悠然恬静的情调下,掩藏着怎样一种泣血的哀恸啊!一个年仅38岁的人,对生还已绝望,要用死后归葬的幻想来安慰自己,还不足以说明他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重吗?这种退而求次的表达,强化了诗的张力,丰富了诗的内涵。诗的后半以快节奏传达心情的急切,把那热爱祖国山河、渴望落叶归根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结

余光中散文

余光中作文

余光中诗歌有哪些

赏析余光中乡愁

余光中散文特色

语文 -余光中《乡愁》

乡愁余光中教案设计

余光中绝色赏析

乡愁余光中语文教案

寻李白余光中读后感

余光中的诗(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余光中的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