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味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游斜川,游斜川陶渊明,游斜川的意思,游斜川赏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游斜川,游斜川陶渊明,游斜川的意思,游斜川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游斜川
魏晋 陶渊明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纺,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译文
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又过五日,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注释
斜川:地名,位置不详,当在诗人所居南村附近。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辛丑:一本“丑”作“酉”。据逯钦立考证,辛酉是“正月五日”的干支。
澄和:清朗和暖。
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邻曲:邻居。
长流:长长的流水。
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鲂(fáng):鱼名。
和:和风。
南阜:南山,指庐山。
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独秀中皋(gāo):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率共: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一本“共”作“尔”。
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开岁:指岁首。一年开始,即元旦。倏(shū):忽然,极快。
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
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
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流水。
弱湍:舒缓的水流。驰:快速游动。文鲂:有花纹的妨鱼。
闲谷:空谷。矫:高飞。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迥(jiǒng)泽:广阔的湖水。迥,远。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
缅然:沉思的样子。睇(dì):流盼。曾丘:即曾城。
微:无;不如。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秀:秀丽。
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匹俦:匹敌,同类。
壶:指酒壶。接:接待。
引满:斟酒满杯。更:更替,轮番。献酬:互相劝酒。
从今去:从今以后。
不(fǒu):同“否”。
中觞(shāng):饮酒至半。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
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极:指尽情。
创作背景
辛丑是隆安五年(4),这年陶渊明三十七岁。而根据逯钦立考证,辛丑应为“辛酉”,此诗当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岁次甲寅,作者年五十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他和二三邻里,偕游斜川。作者不禁欣慨交心,悲喜集怀。因创作此诗。
赏析
这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
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指庐山边上的鄣山),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因为这曾丘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篇2:陶渊明《游斜川》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年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篇3:游斜川,游斜川陶渊明,游斜川的意思,游斜川赏析
游斜川,游斜川陶渊明,游斜川的意思,游斜川赏析 -诗词大全
游斜川作者:陶渊明 朝代:晋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篇4:陶渊明《游斜川》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游斜川》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斜川》是晋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此诗在赞美斜川一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其中虽然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不满情绪,但诗人那种孤高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却卓然可见。此诗的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记,言情并茂,充满诗情画意,与诗歌交相辉映,自然浑成。
辛酉正月五日(1),天气澄和(2),风物闲美(3),与二三邻曲(4),同游斜川(5)。临长流,望曾城(6),鲂鲤跃鳞于将夕(7),水鸥乘和以翻飞(8)。彼南阜者(9),名实旧矣(10),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11),独秀中皋(12),遥想灵山(13),有爱嘉名(14)。欣对不足(15),率共赋诗(16)。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17),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18)。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19)。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20)。
弱湍驰文纺,闲谷矫鸣鸥(21)。
迥泽散游目,缅然睬曾丘(22)。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23)。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24)。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25)?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26)。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27)。
注释
(1)辛酉:据逯钦立考证,是“正月五日”的干支。一本“酉”作“丑”。
(2)澄和:清朗和暖。
(3)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4)邻曲:邻居。
(5)斜川:地名。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6)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7)鲂(fáng房):鱼名。
(8)和:和风。
(9)南阜:南山,指庐山。
(10)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11)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12)独秀中皋(gāo高):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 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13)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14)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15)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16)率共: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一本“共”作“尔”。
(17)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18)开岁:一年开始,指元旦。倏(shū书):忽然,极快。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19)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20)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流水。
(21)弱湍:舒缓的水流。驰:快速游动。文鲂:有花纹的妨鱼。闲谷:空谷。矫:高飞。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篇5:游斜川诗序翻译-游斜川诗序阅读
游斜川诗序翻译-游斜川诗序阅读
导读:
田园诗人陶渊明即使在隐居之后,生活也并不是十分快乐的,有此诗可见一二。原文如下: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纺,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睬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翻译:
正月初五辛酉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又过五日,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游斜川诗序阅读主旨:
此诗在赞美斜川一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
字词解释:
(1)辛酉:据逯钦立考证,是“正月五日”的干支。一本“酉”作“丑”。
(2)澄和:清朗和暖。
(3)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4)邻曲:邻居。
(5)斜川:地名。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6)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7)鲂(fáng房):鱼名。
(8)和:和风。
(9)南阜:南山,指庐山。
(10)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11)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12)独秀中皋(gāo高):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 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13)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14)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15)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16)率共: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一本“共”作“尔”。
(17)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18)开岁:一年开始,指元旦。倏(shū书):忽然,极快。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19)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20)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流水。
(21)弱湍:舒缓的水流。驰:快速游动。文鲂:有花纹的妨鱼。闲谷:空谷。矫:高飞。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22)迥(jiǒng窘)泽:广阔的湖水。迥,远。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缅然:沉思的样子。睇(dì弟):流盼。曾丘:即曾城。
(23)微:无;不如。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秀:秀丽。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匹俦:匹敌,同类。
(24)壶:指酒壶。接:接待。引满:斟酒满杯。更:更替,轮番。献酬:互相劝酒。
(25)从今去:从今以后。不:同“否”。
(26)中觞(shāng商):饮酒至半。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27)极:指尽情。
游斜川诗序阅读背景:
公元4(晋安帝义熙十年),岁次甲寅(诗序的“辛酉”,据逯钦立考证,应是“正月五日”的干支),作者年五十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他和二三邻里,偕游斜川。作者一面感年时易往,一面喜景物宜人,不禁欣慨交心,悲喜集怀。这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斜川,其地不详,当在诗人所居南村附近。
游斜川诗序阅读赏析:
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开岁,指岁首。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指庐山边上的鄣山),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读者正应感谢这曾丘,因为它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后世评价:
鲁迅的遗墨中,有书赠“广平吾友”的这首诗的手迹(见《鲁迅诗稿》“附录”),虽没署写时日,但应和他发表有关评陶的若干名论的时间相去不远。是20世纪30年代初所写的。从鲁迅对此诗的喜爱、肯定态度这一端,亦足以窥见此诗对后世人们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
篇6: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游斜川并序》
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游斜川并序》
〔说明〕
此诗写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渊明五十七岁。诗歌在赞美斜川一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其中虽然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不满情绪,但诗人那种孤高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却卓然可见。此诗的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记,言情并茂,充满诗情画意,与诗歌交相辉映,自然浑成。
辛丑正月五日(1),天气澄和(2),风物闲美(3),与二三邻曲(4),同游斜川(5)。临长流,望曾城(6)。鲂鲤跃鳞于将夕(7),水鸥乘和以翻飞(8)。彼南阜者(9),名实旧矣(10),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11),独秀中皋(12),遥想灵山(13),有爱嘉名(14)。欣对不足,(15),率尔赋诗(16)。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17),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18)。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19)。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20)。
弱湍弛文纺,闲谷矫鸣鸥(21)。
遇泽散游目,缅然睬曾丘(22)。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侍(23)。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24)。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25)?
中筋纵遥情,忘彼千载忧(26)。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27)。
〔注释〕
(1)辛丑:指宋武帝永初二年(421)。按录钦立本“丑”作“西”。
(2)澄和:清朗和暖。
(3)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4)邻曲:邻居。
(5)斜川:地名。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6)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7)鲂(fang房):鱼名。
(8)和:和风。
(9)南阜:南山,指庐山。
(10)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11)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12)独秀中皋(gao高):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13)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14)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15)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16)率尔: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
(17)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18)开岁:一年开始,指元旦。倏(shu书):忽然,极快。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19)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20)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流水。
(21)弱湍:舒缓的水流。驰:快速游动。文鲂:有花纹的妨鱼。闲谷:空谷。矫:高飞。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22)迥(jiong窘)泽:广阔的湖水。迥,远。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缅然:沉思的样子。睇(di弟):流盼。曾丘:即曾城。
(23)微:无;不如。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秀:秀丽。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匹俦:匹敌,同类。
(24)壶:指酒壶。接:接待。引满:斟酒满杯。更:更替,轮番。献酬:互相劝酒。
(25)从今去:从今以后。不:同“否”。
(26)中筋(shang商):饮酒至半。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27)极:指尽情。
[译文]
辛丑年正月初五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又过五日。
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
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指庐山边上的鄣山),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因为这曾丘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名家点评
当代文物鉴赏家、天津佛教协会原名誉会长龚望:叙事伟丽。“弱湍”、“闲谷”,造语奇。只句格则不免六朝口吻。(《陶渊明集评议》)
【后世影响】
鲁迅的遗墨中,有书赠“广平吾友”的这首诗的手迹(见《鲁迅诗稿》“附录”),虽没署写时日,但应和他发表有关评陶的若干名论的时间相去不远,是20世纪30年代初所写的。鲁迅书法流落民间甚少,于此可见他对此诗的喜爱;而从鲁迅对此诗的喜爱、肯定态度这一端,亦足以窥见此诗对后世人们的影响。
篇7:游什川作文
游什川作文
5月7日,天气很好,我妈妈单位组织去什川玩。我想,明天就要上学了,学习一紧张就没时间玩了,今天何不放松一下。
我们从十字路口集合,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车来到了什川。这一路上我看到了黄河。所走的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一会儿拐弯儿,这条路真难走呀!
来到了什川,一进门就看见一排排梨树。我们先找了个地方休息,大人们有的'打牌,有的搓麻将,我一个人也没意思,就和妈妈去转了。
突然看见有一个放养池,我连忙跑过去。妈妈在草坪上坐着,我在池塘里捉小蝌蚪。那些小蝌蚪见了我不游走,就挤成一堆。我拿瓶子放进水里,那些小蝌蚪就自动往我的瓶子里游。我突然发现小蝌蚪旁边的一块石头底下露出了黄鳝的半条尾巴,我就把石头搬开,呀!真的有一只黄鳝。
我伸手去抓,手刚下水,它就游跑了。突然,它又停在一块石头旁边,我用手一抓,明明抓住了,但是它又从我的手缝里逃之夭夭。我发现它又躲进了石缝里,我再一次用手抓,这一下可让我抓住了,我赶紧放到瓶子里。
在小河里我发现了小金鱼,我又去抓,可是鱼游来游去,我怎样也抓不着,还差一点儿掉进水里。我又听见几声“呱、呱”的声音,我就循着声音去捉青蛙,还好有一只青蛙在那呆着,我一捉给捉住了。到点儿了,该回家了。我就把小蝌蚪、青蛙和黄鳝又放生到放养池里了。
我们坐上车,在车里有说有笑,迎着余晖,回到了兰州。
这一天玩得可真开心呀!
篇8:游荆川公园作文
游荆川公园作文
星期日,是无忧无虑的,我们可以纵情高歌,欢快跳舞。这不,我与姐姐就来到了风景如画的世界――荆川公园。
抬头是蓝天,低头是绿水,好一派惬意的景象啊!
看,蓝色的、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到处都是一株株的蝴蝶花,即使严冬也丝毫不能阻挡春天脚步的来临;看,永远年轻、永远蓬勃的竹子,与我们一起度过了寒冷的冬季;看,正在“蠢蠢欲动”的的小草,好像正在微笑地告诉我们,活泼的'绿色已然来到,暗淡的灰色就要消亡。
“啊……”我情不自禁地深深地吸了口气,多美的公园呀!
再看看周围,好多的人啊!原来,荆川公园现在已是开放式公园,只要愿意,人们可以随时进来免费游玩。
瞧,那静坐在长凳上看书、闲聊的青年男女们,那围座在一块儿打牌、下棋的老年人们,那欢快地跑着、跳着的小朋友们,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啊!
伴随着迷人的芳香,信步走在绿草的中间,不知不觉地来到了荆川墓前。
荆川公园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墓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这座公园是为一名叫唐荆川的民族英雄而建造的。唐荆川先生是大明朝的兵部侍郎,曾率兵将勇斗倭寇,力保一方平安。嘉庆年间,有位爱国人士李庆来为唐荆川先生建立了这座墓园,并保存至今。
看着那段庄重的介绍,我沉默了,心里默默念叨着:唐爷爷,你放心吧!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不会再有倭寇了……
★ 横斜钩怎么写
★ 川什么不什么成语
★ 紫川评价
★ 汇川政府工作报告
★ 漫川古镇散文
★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
★ 林川红旗渠导游词
游斜川,游斜川陶渊明,游斜川的意思,游斜川赏析(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