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创意网络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赖声川的经典语录语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赖声川的经典语录语句,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赖声川“解梦”
赖声川“解梦”
8小时史诗舞台剧《如梦之梦》连日来在沪上演,正酿成城中文化盛事。它的了不起,就是导演赖声川造了一个“人生万花筒”。因应着观者的转椅角度、敏感级数、专心程度、人生阅历的不同,透过这出剧目,都能看见不同的自己。或者,用赖声川在“新民艺谭”上透露的话说:“很多人问我这出戏是什么意思,如果我说没什么意思,你一定不接受这个答案。我想说的是,只是让角色把故事说给你听就好。”
8小时史诗舞台剧《如梦之梦》的了不起,就是它真的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它与以往所有华语话剧的不同,就是它无法仅被提炼出诸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满满地活在当下”抑或“人生充满荒谬”之类的“中心思想”。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心思想,反之亦然。它完全不是讲“轮回”,只是包容了“宿命”;完全不是讲“梦”,而是讲浮生。它完全可以剧透,因为看的不是情节“线”而是情节“点”,点与点之间,如何穿针引线全靠个人。每人“连连看”的功力不同,看出的“图景”就不同。该剧的主题,是看见自己;而目的,是提点我们如何度过人生。
在一个充满怀疑的年代,人人忙于自我证明――方式是在草率武断否定他人之后体现自己的“真知灼见”。哦,你真的看懂《如梦之梦》吗?哦,它真的创作于吗?它把那么多人的故事讲一遍,到底有什么意思?人活一辈子,又有什么意思?
这出戏,就是提点你――人活一辈子,应该有点意思。虽然各有各的意思,但是必须有点意思。但这出戏,一点儿也不武断,它没告诉你哪种意思更好,只要你感受到,且不怕切肤,就好。
《如梦之梦》,是一个小宇宙。
由新民晚报、新民渠道传媒主办,得到新民周刊和新民晚报文化部等全程支持的新民艺谭,日前邀请该剧导演赖声川,到文新报业大厦“拆解”了该剧的剧情设置和灵感来源,让我们了解了《如梦之梦》的成因,也了解了创作的真谛。
结构1: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
灵感1:画中画
赖声川:1990年我在罗马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展,其中一幅画是一位画家画了一个堆放名画的仓库。因此这幅巨大的画面里有很多名画。这幅“画中画”让我看呆了。于是,我在笔记本上把这幅画翻译成戏剧的语言: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当时,我就想把这句话作为新戏的题目。
结构2:了解一个人要透过别人的故事;解梦可能要穿越到另一个梦
灵感2:《如梦吟》残篇
赖声川:前一句话比较好理解。当在说一个人的故事时,会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说起,透过这个人对他的评价继续展开来,于是显得一直在“岔题”。但是,在所谓“岔题”或曰“插叙”的故事里,这个人才丰满起来。后一句话,可以以全剧开头的“点题”故事来对应。战国时期齐国诗人庄桁,没逃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传说他能控制自己的梦境,在不同的梦中穿梭自如。在行刑前,他已经死了――因为他已通过梦境穿越到另一梦境里去了。所以,他赢了秦始皇。现实世界里,“如梦吟”只留下残篇四句:“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这个典故的表象是“从一个梦(故事),可以穿越到另一个梦(故事)”(谁说故事不是梦,梦不是故事呢?)其实质是――面对死亡,应该做什么准备。死亡,是我们唯一人人平等的事,很可能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应对。
剧情1:小梅医生请5号病人讲他自己的故事
灵感3:《西藏生死书》
赖声川:1911月底,我去印度菩提迦叶,上飞机前随手抓了本《西藏生死书》,一开始还有点后悔干嘛带了本看过的书。不过,人很奇怪,看过的书再重看的时候会发现,有一页我之前好像没有看过。正好我看到的那一页就是说一个医师第一天上班,死了很多病人。他就去跟作者说,其中有一个老先生拉着医师的手看着他问,你认为上帝会宽恕我吗?菜鸟医生心里还在想说:我怎么知道,结果老先生就走了。医师心里非常难过,因为在老先生生命最后都没有办法帮助他,在他最需要信心的时候,说不出口上帝会宽恕你的。他跑去问同事,同事都说你第一天,做久了就好了。他心里很愤怒,什么叫做久了就好了,是不是做久了就麻木了,可以不管病人感觉?我是不是也要变成没法关心病人的机器?作者告诉他,在病人濒死时握着他的手,请病人讲他的.故事。因为在生命的末端,人说出来的故事是有结构,有智慧的,你可以帮助他理出他自己的人生。
剧情2:常年低烧却查不出病因的5号病人,妻子忽然出走……他决定环游世界,并展开了他的故事。
灵感4: 当今30%的发烧查不出病因
赖声川:1999年10月的一天,我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看到,越来越多的病人生病发烧不会退,然后死掉,有30%的人发烧死亡后,死亡证明书上写“死因不明”。这是个什么时代?
剧情3:5号病人在法国与女文青江红一起游城堡看到法国亨利伯爵与顾香兰的一幅画
灵感5:与夫人一起城堡游看到法国驻意大利大使亨利的肖像画
赖声川:1999年9月,我和太太丁乃竺一起去英国旅行的时候多了5天时间,于是就去订了一个法国城堡的3天行程。这个城堡就是剧中提到的城堡。我们参观时发现后面有一个很大的湖。接着,我在起居室里看到一幅男性的肖像,下面有个小铜牌说是法国驻意大利大使亨利,1860-1900,活到40岁而已。于是,我问了自己很多如果。如果他是驻中国大使,如果他在任职期间认识了一位中国女人,如果再把她带回城堡,那么20世纪初的中国女人站在我这个位置看这面湖,是什么样的文化冲击?再如果她还活着,我今天可以看到她,访问她,她会告诉我什么故事?此时,我歪头一看柜台,仿佛看到她了――你可以说我神经病哦,我们做创作的人就这样子。然后,我再看湖面,好像看到一个穿旗袍的女子。此时,我太太拍拍我肩膀说,吃饭了,就这样子,暂时没多想。
剧情4:城堡别名“看见自己”,江红在湖中看到了自己偷渡的场景。5号病人则看到了湖中有一位法国伯爵朝自己开枪……
灵感6:印度有一面能“看见自己”的湖
赖声川:1999年11月去印度菩提迦叶旅游,听说当地有一面湖,站在恰当的位置,可以“看见自己”。我和夫人丁乃竺趴在湖边看了一下午,不过什么也没看到……
剧情4:青楼头牌出身的顾香兰随亨利伯爵去法国,结果亨利不再爱她,在一场火车车祸中“假死”并取空存款,是为报复。
灵感7:英国火车车祸人数向下修正的新闻
赖声川:1999年10月,英国发生一起惨烈的车祸,两列火车对撞。当天《国际先驱论坛报》说死了80多个人。过了10天,报纸修正了车祸的死亡人数,却是向下修正为60多人。部分人在车祸发生后并没有回家,也没有报平安,反而还出走了,其中还有人出了国。他们就这样从人生的中途离席了。我整个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经历了这么大的车祸,什么样的人会这样一走了之,把自己的日子过成这副德性?所以《如梦之梦》中有很多时候在讨论人生在什么时候可以一笔勾销,一切重来?是不是金钱的债、感情的债,就可以都没有了?
形式:演员绕着观众演
灵感8:在菩提迦叶看到修行者以顺时针方向朝圣
赖声川:1999年11月去印度旅行,坐在菩提树下时发现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以顺时针方向绕塔行走,随时有人加入,也随时有人退出。我就想,剧场里是不是也能这样,把观众放在最神圣的位置,让演员顺时针围绕着观众演?于是,过去3个月里的经历忽然蹦到眼前,联系起来,成为一出剧。我就在树下一口气写了29页纸的大纲,直到日落。我记得最后一句话是:“天黑了。”
以上顺序是按照剧情发展顺下来的,但是仔细研究赖声川的生活遭遇,会发现灵感其实是按照1、2、5、7、4、3、8的顺序被“捕捉”的。对此,他表示,“创作很微妙,和你每天看什么和想什么有关。如果只是关心今天晚上吃什么,电视里看什么,你是没有办法创作的。创作就是去追究每一个可疑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赖声川最后表示:“愿意来看《如梦之梦》的观众就是愿意来剧场待满8个小时,他应当是对自己的生命有所追寻的。这个戏就是个旅程,就是带你看整个生命。真的要告诉观众什么,如果我能用一句话来说我就不用做编剧了。”
篇2:戏剧暗恋赖声川
戏剧暗恋赖声川
的北京戏剧舞台,一出<千禧夜,我们说相声>使台湾导演赖声川和他的表演工作坊成为媒体的关注中心.<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属于赖声川“说相声”戏剧系列作品,这之前有<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台湾怪谭>、<又一夜,我们说相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但它对语言的把握是建立在对话的`原则之上,总是针对现实问题展开两种话语之间的辩驳,其中有人物有冲突有强弱有对比有倒戈.可以说传统相声本身就具备了某种潜在的戏剧性.
作 者:高音 作者单位: 刊 名:剧本 PKU英文刊名:PLAY MONTHLY 年,卷(期):2002 “”(8) 分类号: 关键词:篇3: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赖声川
江滨柳与云之凡,抗战胜利后相识在上海的一对恋人,随着内战的爆发天各一方却彼此不曾忘记。直到江滨柳在台北病卧床榻时登报寻找云之凡,二人再得以重见,而此时江滨柳已是行将就木。这个故事叫《暗恋》。
老陶因老婆春花跟袁老板关系暧昧,愤而出走却误入仙境桃花源。在桃花源里与两个与春花和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过着纯真完美的生活。老陶难忘旧情,想重返武陵带春
花去桃花源。却发现袁老板与春花已经成了一对怨偶,恰如自我当年与春花的关系。老陶想再返桃花源,却不已找不到仙境入口。这个故事叫《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剧组预定了同一时光的同一个舞台分别排演《暗恋》与《桃花源》,在争执不下的状况下共用舞台,各自排演。除了这两个话剧外,里面还隐含着不少其它故事:一个女人在不停寻找一个叫刘子冀的男人;《暗恋》的导演其实是在导自我的故事;《桃花源》剧组的老板与员工顺子之间啼笑皆非的交流。不到两个小时里包含着如此丰富的资料:混乱与秩序,现实与荒诞,欢乐与悲伤,严肃与颓废,而所有的一切,又指向同一个主题:期望、等待与寻找。
记得《基督山伯爵》是以这样一句话结尾的: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期望与等待。这样的主题当然比较贴合当今的主流文化与宣传,也激励了不少个人在艰辛时给自我打气鼓劲,以期有朝一日鲤鱼能修成正果,跃过龙门。而裴多非却说:期望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而赖声川想告诉的桃花源更象是后者。
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相依相恋,时局使他们分离后,他们寻找过对方却功败垂成,直到余生残影之际看到垂垂老矣的对方。
老陶走进了桃花源,却还是忘记不了春花,所以出来后又迷失了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现实中的袁老板与春花却彼此埋怨伤害。他们以前也象江滨柳与云之凡那样期盼着相偎相依,而真正在一齐时,才发现所谓的完美只是海市蜃楼。那么如果江滨柳与云之凡真的就一向在一齐,难道就会真的幸福吗?
《暗恋》的导演试图用戏剧来演译心中的她,似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的她,但对表演屡屡失望。
一个莫明其妙的女子不停地寻找着情人刘子冀,然而直到终场也没有找到。而《桃花源记》里的主人公正是名叫刘子冀。
所有的人,都被自我内心的结困扰着,都在寻找着什么,都在等待着什么。
古人以结绳记事,解决了一件事就解开一个绳结。这天已经不需要用绳结了,但多了许多心结。当然,有时候人们给心结起了许多别名,比如理想、梦、目标、期望、迷惑、期盼……
张闻天有句名言: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推理下去,在理想的生活里,就没有了生活的理想了,因为已经理想已经实现了。没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听起来象个文字游戏的悖论,却道出了理想的尴尬。
走不出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是人们的心结;
走不进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只在人们的心结。
篇4: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二)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二)
去标签,指看待人,事,物,不要马上以自己的经验做判断,去除标签,我们才能摘掉经验形成的有色偏光镜,看到事物的原始面貌。去标签是上一篇《心中的脂肪》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这几天,我试图看待事物在主观上去标签,可是这又谈何容易。看到大白菜就想这个菜很难吃,要想办法弄成馅把它吃掉;早晨听到鞭炮声,马上想到谁家在结婚?吵死了;老公一说去超市我马上想到他的酒是不是没了?看到股票跌了,我马上在心里庆幸自己没持仓;我已经在生活的各处贴满了标签。甚至午餐吃面条时,我突然想到妈妈在日常中给面条的卤儿也贴了标签,她帖的标签是“卤是咸的”。因此生活条件好了吃面时想多吃点卤占点儿小便宜也全没可能。为什么要咸呢?可能是上辈人传下来的,因为肉蛋都紧张可贵,所以咸些少吃点把面吃掉就好。现在生活好了,不需要咸了吧。不行,贴着标签呢:“卤要咸”。老猫打卤因为是新学自创,全没规矩,肉、蛋、香菇、木耳等熬制在一起,勾淀粉,放很少的盐。面好后几大勺卤浇了去,面在中央,酿着四周的卤吃,可以吃到更多的肉和菜,比妈妈的卤可过瘾多了。哈哈,卤儿没被贴标签才能出新意,这就是创意!
白菜被我贴上了“难吃菜”的标签,永世不得翻身。其实它只是菜,有营养的菜,冬季的时令菜,可以用来辣炒、甜炒、醋炒等各种吃法的'菜。鞭炮声为什么听到很烦而不是想到了新年?老公说去超市可能只是某项日用品没了,如果给他贴上去超市是找藉口去买酒的标签,他会很反感,说不定真的会变成那样了。股票跌了,是什么原因?是不是买进的机会?如果只是庆幸自己没持仓也许就错过了机会。
凡此等等,贴上标签对人是不公平的,看事是不全面的,对物更是不见本质的。
继续实践去标签之旅。
篇5: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三)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三)
这几天昆明进入了阴冷的冬天。阳光明媚时有太多诱惑,只有阴冷天最适合读书。这本创意学放在手边多日,刚刚读完。买并读这本书和创意没什么关系。想想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能和创意搭上一点边界的地方,也就是对指定性命题生拉硬拽攒电视专题片文字稿的时候。严格地说,那算不上创意,只是将就材料做菜而矣。也有过一段做主编的工作勉强搭边,对一个个选题思考新的角度,力求新瓶装旧酒也能堂而皇之地贴上原创的标签。但这个工作还是算不上创意工作,因为有些命题本真就是错的,对一个错误的问题去思索正确答案,应该算可笑的创意吧。为什么会读这本书,改造自我的需要吧。书的最后一页提到了这一点作用恰恰适用于我。
有很多收获。书中有大量的话我想抄录并引用。但是写这篇读后感我还是决定合上书不再打开。想引用的动机应该是对观点及表述完全赞同但因没有消化还不能自如复制。给自己一个自由消化的过程吧。
还是从创意说起。生活里有过这样的时候,就是由某些外因引起,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自己很得意的.火花,但是转瞬即灭。有时有个想法想表达,却找不到途径和章法来实现。书中用一个金字塔形的图给创意的来源找到了路径,从而使创意有章可循,而且从此不用相信那些创意人对自己创意什么神来之笔、上天旨意等等哗众取宠的鬼话。创意来自生活,来自生活细节,来自对生活去标签后还原的细节,来自一颗开放轻盈的心所观察到的生活细节,点点积累,终有所得。还有一点重要的,你要寻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你独有的擅长的路径,使你的点滴凝成创意,使创意有渠道表达。
作者书中充溢着剖析自我、分享成果的真诚。阅读的从始至终我都感受到了这一点。心中充满感激。既使没有任何收获,能够感受这份真诚也是收获。记得作者还说出了这样的话:“创意人最想做的事就是逃离工作”。很可爱。他不但告诉你创意可以学,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他还点醒我看清自己的弱点。有创意也没什么了不起,还要执行创意,而这种执行需要纪律,需要勤奋,需要毅力。我们要不断努力才行。
回想在阅读这本书时,我至少思考了以下一些问题:
人和人之间究竟存在多大差距?
我是否有创意天分?
哪个领域是我的渠道?
我储存的经验到底有没有价值?
我看待问题的眼光是否准确?
我的成长障碍在哪里?
我要如何过每一天?
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如何通往目的地?
等等。写下这些隐约可见自己的散乱和无目的性。但也许,向自己提问,正是目的所在。
在每一天的日常里思考。练习还原事情的本真。练习连结并改变结果。
边消化边找时间再读。
篇6:心中的脂肪--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一)
心中的脂肪--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一)
“心中的脂肪”。很妙的一种比喻。作者指的是人生经验。经验的积累未必成智慧。也许正相反,经验和习性会让生活自动转入固定模式,让自己愈来愈僵化。这种提法打破了传统思维。我们常常认为经验是很重要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如果什么都没有,我们也可以很自信地说:我有经验。
丰富的经验对我们究竟是好是坏?用脂肪打比喻,大家就知道了,身体的脂肪多了不是好事,除了美感打折扣还会引发各种潜在疾病,因此现代人千方百计的'减脂。可是,我们心中的脂肪是不是也需要减减呢?
首先检测一下我们有没有“心中的脂肪”呢?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刚结束,你就开始对答,甚至别人的话还没说完,你已经想到他要说什么了,然后马上抢答。出现了这种情况就要恭喜你了:心中的脂肪已经积累很多了。为什么呢?这就是你凭自己原有的经验在别人说话时已经不入大脑思考程序,而是进入了自动应答程序。
僵化的、不经思考的以经验应对生活,还有什么创意可言?自醒。
如何进行心中的减脂?首先要意识到,经验不一定是好的,在做一个决定时要想一下,有多少成分是在凭经验做决定?有多少是创新的成分?自动程序是无法加入创新的。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还有就是培养自己,不要一成不变的看待人和事,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其实意识到心中的脂要减不容易,真正的改变更是一道人生难题。
思考中。
篇7:《赖声川的创意学》读书笔记: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书笔记: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书笔记: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赖声川是我一直很喜欢的台湾话剧导演,看过他的《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如梦之梦》,每一部都非常喜欢,也为其中的精彩创意所折服和打动。这一次,进入暄桐教室读的第一本必读书,就是他写的这本《赖声川的创意学》。
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第1-4章,提出并分析问题,主要涉及社会的创意假象、创意的界定、智慧和方法二部曲、创意的灵感、创意的计算机(说明创意的来源);第5-15章,讲述本书最主要的内容“创意金字塔”,以及涉及到创意金字塔运行的方方面面;第16章,结语。
一
赖导首先指出多数人对创意的误解。多数人,包括我,认为脑力激荡和另类思考就是创意。赖导认为,脑力激荡和另类思考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往往未能有效达到目标,因为这些是技巧而已,不是创意本身。现代社会在追求创意,却没意识到,盲目追求社会既定价值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最深的悲哀,也是创意最大的先天杀手。
创意是什么?本不该被界定,但为了分析和讨论,书中给出了一个较广泛的定义:“创意是生产作品的能力,这些作品既新颖(也就是具原创性、不可预期),又适当(也就是符合用途,适合目标所给予的限制)。”创意的二部神秘曲是“欲望”和“表达”,一个是构想面,一个是执行面。接着,作者继续用佛法中的两个名词来对创意二部曲进行深入讨论,“智慧”与“方法”。指出,今日创意教育大部分的教学重点都在后者――方法,而智慧,并不在现代教育体系讨论之列,似乎认为那只能靠个人去发觉。
对于赖导指出的这个问题,我深感认同。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大部分训练都是如何做题、解题,如何获得技巧和方法,如何考到高分进入一个好的学校。甚至进入大学乃至工作以后,还要参加各种技巧和方法的培训,考取各种证书,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出题呢,几乎没人教你。撇开一切哲理,用最简单的方式说,创意就是出一个题目,然后解这题目。
那么,创意的灵感到底从哪儿来?赖导以自己创作并导演的《如梦之梦》为例,通过详细描述这部话剧的创作由来和过程,来说明创作灵感离不开两件事:1、生命经验中的许多事件必须已经被储藏在某处;2、必须有一种机制被启动,知道在哪里找这些事件,以及哪些事件能够跟哪些事件串连在一起。就像一台计算机,平时自动搜集并储存档案,这些档案就是创意的原始材料,在灵感产生创意的那一刹那,有一种机制启动,自动寻找、挑选档案,并将这些档案重新组合在一起。
赖导指出,我们的创意来自计算机里所储存的一切,而不是外在。创意过程中真正要发现的`一切都来自于内在。真正的创意来自内心。换句话说,我们的神秘计算机只能抓已经储存在内部的档案,不可能凭空抓档案,或到别人的计算机中抓档案。即使有外在刺激,那也是对我们内心计算机的刺激。
神秘计算机不能做的,就是打开或串起本来不存在于档案库中的档案!所以,一切的基础在于我们内在装了什么,因为那才是创意的原始材料,那才是操作系统取材的花园。心就是我们的创意来源。
关于创意的关键,书里讲到,第一个关键是我们内在所储存的一切;第二个关键是神秘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也就是将所有档案抓出来,合适地组合在一起的机制。
二
第5章应该是全书最重要的一章,在这一章作者提出了“创意金字塔”。这个观念的原始蓝图是作者有一年在印度菩提迦叶参加佛法研习营时构想出来的。菩提迦叶,也写成“菩提伽耶”Bodh Gaya,又称菩提道场、摩诃菩提,是释迦牟尼佛悟道成佛处,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当时的原始蓝图已经包含了创意金字塔的基本元素,一边是“智慧”Wisdom,一边是“方法”Method。智慧的训练是在“生活”的领域,方法的训练在各自的创意领域,简称“艺术”。作者想说明的是,学习创意,不能只在创意的场域中学习,而是要分成两种不同场域,做两种不同范畴的学习。今天全世界的创意教育,似乎都只教右边,也就是方法。
作者在书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展开。写道,如果你是当年在雅典、中国或印度追随苏格拉底、孔子或释迦牟尼的门徒,你的目的绝对不是学谋生的一技之长,或者得到可以加薪的证照,你唯一的目的就是学习这位老师所教导的唯一科目:“智慧”。而现代教育体系则不然,不负责“智慧”教育,在这之中隐藏着一种共识,智慧无法或不该被教导。这背后也显示,我们其实不会教“智慧”,我们失去了教智慧的能力。()在某方面,这也是民主体系进步的必然结果:在民主体系中,“智慧”一词刻意变得很含糊、无法定义。其中的深层次理由在书里有详细讨论,在此不涉及更深入的内容。
接下来,书里出现了“创意金字塔”彩页,包括三维效果图、立面图、俯瞰平面图。这几张图应该说是作者在整本书中所要表达的理念的浓缩。
创意金字塔的左右两边是生活和艺术两个场域,分别进行两种性质不同但功能相连的学习。它们各自连接到底层更大的神秘泉源,创意的泉源。创意在运行时,金字塔上方吸取来自底座的创意营养,向上提升,经过精炼的过程,终究提炼出创意的精髓,从金字塔顶端吐出创意作品。金字塔上方要从底部吸取泉源的养分,要穿越一道屏障。创意学习主要做的就是在清理金字塔内部,去除障碍,打通上下,让创意在金字塔内顺畅地流通。
在后面的第6-15章中,作者分别从不同方面来具体阐述创意金字塔,其中包括创意的泉源、创意的智慧、创意三毒(经验、习性、动机)、如何看、三观(世界观、如是观、因果观)、转化三毒为三智慧、方法的机器、技巧的智慧、重新设定操作系统等方面。本文不进行详述,只对其中的精彩段落摘录(见后附)。
三
书的第16章,也就是最后一章是结语部分。作者对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再次强调回到源头、回到动机的重要性。
篇8:西川经典语录语句
西川经典语录语句
1、竞争是大自然在人类社会中的延伸部分,如果你热爱大自然,你就应该热爱竞争,因为这种法则是大自然的物竞天择的法则。
2、伟大的艺术不是刀枪,它出于善,趋向于纯粹。
3、我会在十二岁爱上一个小仙女,陪她穿过潮湿的小巷、阳光闪烁的广场,我会为她花光手里的钱,为的是吻一下,她善变的嘴唇,抱住她,像抱住头顶的月亮。而假如她拒绝我,我会一点一滴地品味我浪漫的迷惘。
4、一个真实的东西就是一个有阴影的东西,天下任何真实的`东西都是有阴影的,所以这个东西才是真实的。
5、世界大于你,你小于世界,你小于文化,你小于历史,你小于一切。这个时候在生活当中,你就是一块河里的石头。
6、这个时代真正的艺术家就应该是大格局,不仅限于个人情怀,而是应该关乎国家和命运。
7、在两条大河之间,在你曾经歇息的乡村客栈,我终于听到了一种声音:磅礴,结实又沉稳。有如茁壮的牡丹迟开于长安。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8、诗歌写作可能像个黑洞,它会把你吸入其中。一旦你开始写诗,你和世界的关系就有了变化,世界本身也改变了:黄色的桔子变成了蓝色的,而蓝色的天空变成了红色的。你觉得你从一种常识状态中挣脱出来,你觉得你好像被施了魔法,你的场也变了,你的光晕也变了。
9、凡是太像诗人的肯定不是诗人,至少不是好诗人。
10、读者对我来讲有两类:一类是现实读者,一类是幽灵读者,幽灵读者就是那些死掉的作家。实际上幽灵读者对我更重要。
11、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所谓希望,不过是命运。
篇9:王小川的经典语录语句
王小川的经典语录语句
1、今天的中国社会存在不流氓不成功的问题,如果不这么干就会在竞争里处于下风,面对文明的道路你会有负担,对手作恶,你不作恶会受损害,对手盗版,你不盗版会有损失。但是阳光做事,坚守道德底线,才代表了未来的文明和技术的力量。
2、其实我是越来越感觉到做成一件事情,已经不只是要中庸平衡了,而是要精神分裂。要短视,也要远见;要勇敢,也要保守;要敏感,也要钝感。
3、在一个看似很不靠谱的环境下工作,才有挑战,才有你施展拳脚的'机会。如果你去一个别人什么都会的地方,要你干什么呢?要去把一些不靠谱的事,公司做不到的事情给做成,这样才变得更加有价值。
4、老板让你做一个什么不知道的事,或者是没有接触过,或者是说资源不足的事,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尽你所能,想清楚目标,做到最好。扎进去,自己接受挑战的过程,就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
5、责难人的时候是一时情绪,但当别人开始道歉的时候我开始不安。是否这个责难太重了?是否自己也落入到“以暴制暴”的境地中去了?若有什么错误我会加倍补偿。找回那个温和从容的自己吧,也祝福每个善良的人都好。
6、有一本书叫''秘密'',有一句话叫做''心想事成'',都在说这个道理。当你相信的时候,就会有力量来冲破阻力。自信不一定能成,不自信一定不能成。
★ 早间语录语句
★ 季羡林语录语句
★ 经典忧伤语句语录
★ 名人语录语句
★ 作文 声
赖声川的经典语录语句(锦集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