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甲骨文考生”折射大学尴尬

时间:2022-12-09 04:53:58 作者:IKK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IK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关注:“甲骨文考生”折射大学尴尬,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关注:“甲骨文考生”折射大学尴尬,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关注:“甲骨文考生”折射大学尴尬

凭借甲骨文,“最牛高考作文”的缔造者黄蛉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两年内他又实现“两级跳”,得以在四川大学接受“一对一”教学。然而,近日,四川大学返聘回校专门负责“一对一”指导黄蛉的老教授何向学校递交了辞呈,表示不愿教他了。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一个学生的命运居然由一名导师的去留决定,这不仅是黄蛉的尴尬,更是大学的尴尬。

因“浮夸”被拒教

据媒体报道,何教授之所以不愿意再教黄蛉,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学生“有些浮夸,靠不住”。他称,经过两年的精心培养,黄蛉在古文字方面的研究水平并不如意,“他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多大造诣。”

后续培养无着落?

“既然‘找一个中学生培养他一两个月,基本上就可以认识上千个甲骨文了’,川大当初为何会这么看中黄蛉,让其连续破格,实现‘两级跳’?这名教授已经指导黄蛉两年了,如果他确实不是这块料,为何坚持到现在?”熊丙奇表示,从目前的消息分析,四川大学在录取黄蛉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学校并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来接纳这名学生,不然怎么靠一名返聘老教授来实行“一对一”教学,以至于这名教授不干,这名学生的'未来就没了着落。

熊丙奇说,抛开对这名学生真实水平的深入考察问题,这反映出川大在录取这名“怪才”时的急功近利,为了追逐当初的社会热点,炒作新闻,而不顾基本的办学规律。而这种情况在我国大学的办学中极为普遍。

“怪才”成了烫手山芋?

我国重点大学自起开始自主招生试点,但始终没有一所大学公开喊出招“偏才、怪才”。即便当年清华大学对蒋方舟降60分录取,也是在清华自主招生政策允许范围内。黄蛉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到后来从锦城学院“跳”进四川大学,完全是另辟蹊径。重点大学之所以不敢公开喊“招偏才”,其实对“偏才”的招收有很大顾虑。

在自主招生期间,北大招办负责人在回应所谓北大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质疑时曾表示,北大希望招收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具备发展潜能的优秀学生,不仅因为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另一个原因就是“偏才”、“怪才”难以准确界定。

大学不敢喊招“偏才怪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入校后无法实现特殊培养。“重点大学试点自主招生9年了,通过自主招生招进来的学生,进了校门后,和通过普通高考的学生还是在一个‘锅’里‘煮’,基本上无法实现特殊培养。这样的自主招生意义何在?”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招生专家表示。

招生不应追热点“跑”

“大学招生不应追着热点‘跑’。”在熊丙奇看来,近期北大在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增加了不孝敬父母不得推荐的条款,清华推出了包含“领军计划”、“拔尖计划”、“自强计划”在内的“新百年计划”,人大则推出“圆梦计划”,和四川大学当初招黄蛉情况类似,都是为了追逐社会热点,追求新闻效应。

“有人认为大学自主招生根据社会变化推出新政策,反映出大学的进步,但从办学角度看,这只会导致大学在追逐所谓的社会热点时,失去个性与特色。”熊丙奇认为,“大学一直声称要通过自主招生招收适合自己的学生,可政策、标准不断在变,大学究竟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学生呢?”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责任编辑:

篇2:“甲骨文考生”的困境与大学的尴尬

“甲骨文考生”的困境与大学的尴尬

中国大学网 >>

作者:熊丙奇

凭借甲骨文,黄蛉成为“2009年最牛高考作文”的缔造者;凭借甲骨文,他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还是凭借甲骨文,他在两年内实现了从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得以在四川大学接受一对一的教学。然而这一切,现在出现很大的变数,由川大返聘回校的老教授向学校递交辞职,不再教他了。而学校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还没有定。

一个学生的命运,居然由一名导师的去留,起到决定作用媒体甚至已称黄蛉的故事戛然而止这出现在现代大学中,很不可思议。据报道,老教授之所以不再当黄蛉的指导教师,直接起因是黄蛉违背了他的意图,接受媒体采访,夸夸其谈;再就是,经过两年的教育,指导老师发现他不是这块料,而且指出,“我们找一个中学生,培养他一两个月,他基本上就可以认识上千个甲骨文了。这个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这些理由让人很迷惑,一个学生接受媒体的采访是他的自由,就是违背了导师的意图接受采访,也不至于十恶不赦;这名指导老师已经指导了两年,是不是这块料,应该早就发现,为何却坚持了这么久?既然“找一个中学生,培养他一两个月,他基本上就可以认识上千个甲骨文了”,那么,当初为何川大会这么看重这名学生,让其连续破格,实现“两级跳”呢?难道在录取的时候,仅凭新闻报道,根本没有听任何专家的意见?

以上这些疑问,需要川大和这名指导教师进一步回应。而从目前的消息分析,川大在录取这名学生时,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学校并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来接纳这名学生,不然怎么靠一名返聘的老教授来实行“一对一”的教学,出现这名教授不干,这名学生的未来就没有了着落的情况?一名老师指导一名学生,本就有师生关系处理不好的风险,也可能存在教师因健康问题不能持续教学问题,就是实行导师制,也通常允许学生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

抛开对这名学生真实水平的深入考察问题,这反映出川大在录取这名“怪才”时的急功近利,为了追逐当初的社会热点,炒作新闻,而不顾基本的办学规律。这种情况,在我国大学的办学中极为普遍,比如,根本不具基本的办学条件,却贸然扩招,增设学科、专业,给人的感觉是办学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

最近,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录取公布自主招生的新政策。北大在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增加了不孝敬父母不得推荐的条款,清华推出了包含“领军计划”、“拔尖计划”、“自强计划”在内的“新百年计划”,人大则推出“圆梦计划”。一种意见是,大学自主招生根据社会变化,推出新政策,反映出大学的进步,但从办学角度看,这只会导致大学在追逐所谓的社会热点时,失去个性与特色。

大学的招生政策与招生标准,由于涉及人群众多,是不宜经常变动的,这不但会造成考(论坛)生的政策焦虑,也会因政策的变动而造成新的不公问题。在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是,一项教育政策一经制定,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在我们这里,一些政策却是一年一个样,感觉是教育在发展、学校在进步,实则表明决策的随意性。而由于招生政策、标准的随意变动,教育总处于非常态之中,大家不知道,明年又会出什么政策,今年的政策明年会不会取消。

像自主招生政策,推行九年来,一直受到社会质疑,大学也似乎在针对社会的质疑进行调整,包括目前的清华“自强计划”、人大的“圆梦计划”。而这些是完全可以在2003年推出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时,就全盘考虑,系统推进的。需要注意的是,大学一直声称要通过自主招生,招收到适合自己的学生,可政策、标准不断在变,大学究竟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学生呢?

大学办学应保持自主性和独立性,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的特色。但我国的大学,独立性和自主性都遭遇行政化的困扰,这是办学决策随意,不能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原因大学行政主导学校的教育与学术决策,而行政追究的是当期的政绩,因此,迎合社会热点,随意调整学校政策,制造炒作点,成为不少大学行政领导的办学思维。如此一来,大学在不断变招出新中,成为“四不像”,尤其当一把手更换之后,以前的做法,甚至可能被全部推倒重来。这样的大学,能形成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吗?

(千龙网)

高考作文甲骨文

甲骨文作文

关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

三本咨询会考研率受考生关注

甲骨文作文200字

尴尬造句

尴尬怎么写

光的折射教案

热点关注范文

令我尴尬的话

关注:“甲骨文考生”折射大学尴尬(精选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关注:“甲骨文考生”折射大学尴尬,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