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阅读训练试题《呵护世界》及解答思路参考

时间:2022-12-18 18:50:32 作者:魔仙小蓝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魔仙小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小升初阅读训练试题《呵护世界》及解答思路参考,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小升初阅读训练试题《呵护世界》及解答思路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篇1:小升初语文呵护世界阅读题答案

小升初阅读训练:呵护世界阅读题答案

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进一座花坛时,一个象话一样美丽了的小女孩挡住我,轻轻地说:“叔叔,请你不要走过那里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请你不要惊吓了它。”在我看来,这小女孩呵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她关爱的是自己面对着的美好世界。

在我们面对时时触摸的生活,面对与你打交道的人们时,你是不是象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以关爱呢?我们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一声斥责,一片怒容,一句搪塞,或是一时的冲撞,就这么弄伤了对方的心灵,或是火热风景,破坏了美好的景致?

当然,我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常常有不顺心的时候,会常在心里怀着一股怒气和怨恨,假如任凭这些情绪到处流泻感染,无疑会使眼里的世界变得灰暗,没有什么美好可言。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这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合乎。

我通过一段文字,看到了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走进了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多少,这个绅士出乎意料的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到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会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在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份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

1.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

(1)请根据文中的意思,,把“一个女孩挡住了我”这句话扩句。

答:一个内心充满着关爱的小女孩挡住了我的去路,生怕我惊扰蝴蝶。

(2)下列对文中第①段最后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② )

①表明了作者对小女孩关爱蝴蝶的看法。

②为了描绘作者的心理活动。

③揭示了小女孩呵护蝴蝶的意义。

④赞美了小女孩对美好世界的关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阅读第二自然段回答

(1)选择合适的词依次填入文段中的空缺处。

①一声 ②一气 ③一片 ④一句 ⑤一遍 ⑥一副 ⑦一阵 ⑧一时

答:(①一声)斥责、(⑥一副)怒容、(④一句)搪塞,或是(⑧一时)的冲撞

(2)文中的“呵护”、“关爱”的对象是(小蝴蝶/世界 )

3.阅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回答。

(1)用简明的话概括本文列举的两件事。

①(英国文学家王尔德细心地保护商店里的花朵 )

②(接触那些怕压易碎的物品时,小心翼翼的对待它们)

(2)结合全文,请说说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①在我们生活中需要关爱和呵护才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②怀有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

篇2: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穷人》及答案参考

2017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穷人》及答案参考

阅读《穷人》片段,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打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忐忑”的意思是 ,忐忑不安的原因是 (3分)

2.段中的“他”指的是 ,“他们”指的是 。

3.“揍我一顿也好!”句中的“也”能否去掉? 。

理由是 (3分)。

4.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2分)

A.话未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5.上面片段中有两个成语,它们是 、。(4分)

6.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家很穷,夫妻俩拼命干活,也只能勉强度日,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请你推测桑娜当时的内心活动,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分):

【参考答案】

1、“忐忑”的意思是:心里不安或心情不安定 [忐忑不安的原因]自己家的生活已经很困难了,又抱回了两个孩子,丈夫能答应吗?(意近即可)

2、段中的“他”指的是 丈夫 ,“他们”指的是西蒙的两个孩子。

3、“揍我一顿也好!”句中的“也”能否去掉? 不能 。

理由是此时桑娜已下定决心抚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挨打了也心甘情愿,只要丈夫同意留下两个孩子。(意近即可)

4、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B )

A.话未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5、上面片段中有两个成语,它们是 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

6、[参考示例]丈夫养活这个家已经很不容易了,再添上两个人,丈夫能同意吗?不抱回来也不行啊!这个孩子没人管怎么行?就这么定了,丈夫回来就是揍我一顿也行,只要他肯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6小题改卷标准]有现状思考的文字(2分),有自己主意的文字(2分),语言表述无错误(1分)

篇3:《旧家的火葬》阅读训练试题及答题思路解析

《旧家的火葬》阅读训练试题及答题思路解析

(1)半个月前,接到妻从上海寄来的信,说六月一日游击队打到杭州近郊,把我们的旧家放火烧了。因为那屋子被敌伪占领了之后,开了一所很大的茧厂,所以除屋子全烧之外,还烧毁了敌人已经收买了的几十万元的茧子。妻在后附加着说:“我们觉得很痛快,这最少对于你们沈家的那些不肖子弟,给了一个不小的教训。”在将信将疑中,昨天深夜看到了中央社金华发的一个电报,证实了这一消息———我出生的旧家,竟在这样的情形下火葬了。和妻子一样,我也只能喊出了一句痛快。

(2)四十年前我出生在这古旧的大屋子里。那是一所五开间,而又有七进深的庄院。这一百年前造的屋子,说得毫不夸张,至少可住五百人以上,我在这破旧而大得不得体的旧家,度过了十五个年头。辛亥革命之后,我的哥哥因为穷困,几次要把这屋子卖掉,但是在那时候竟找不着一个能够买下这大屋子的买主,哥哥瞒了母亲,从城里带一个人在估看,我只听见他们来回讨价还价,一会儿笑一会儿争之后,哥哥愤愤地说:“单卖这几千块尺半方的大方砖和五百几十块青石板,也非三千块钱不可!”

(3)我才知道了这些日常在那里翻掘起来捉灰鳖虫的方砖,也是这样值钱的东西。

(4)据母亲说,这屋子是我们祖上“全盛时代”在乡下建造了而不用的“别邸”,那高得可怕的粉墙,将里面住的“书香子弟”和外面矮屋子里的老百姓分开,所以不认识的人,只要一问沈家,那一带的人立刻就会知道:“啊,墙里”。“墙里”变了太平门外沈家的代名,据说已经是近百年以来的事了。

(5)但是,辛亥革命前后,我们的家衰落到无法生存的田地,这屋子周围的田地、池塘,都渐渐地给哥哥押卖了,只有这屋子,却因为母亲的反对,而保留着它破旧得像古庙一般的形态,夏天的黄昏会从蛀烂了的楼板里飞出成千成万的白蚁,没人住的空房间也会白昼走出狐狸和鼷鼠,但是,墙里和墙外的差分,却因为“墙里”人的日益穷困,而渐渐地撤废了,墙外的孩子们也做了我的朋友,我记忆中也还鲜明地保留着一幅冬天自己拿了篮子到乡间去拾枯柴的图画

(6)母亲在那个时代里算得是一个性格奇特的人,四十五岁死了我父亲之后,从没念过一句佛,从没烧过一次香,出嫁了的姊姊送她一串念珠,她却丢在抽斗里从来不去理会。从这种性格推衍开去,她是一个富于民主精神的人,她从不讨厌邻近的穷孩子到我家里来,也从不禁止我和这些野孩子们在一起。

(7)但是,具有这种近代性格的人,对于这所古旧的屋子,她却怀抱着使人不能相信一般的留恋与执着,我中学毕业的那一年她郑重地对我说:“趁我活着,把这屋子分了吧,我一死,迟早会给你哥哥卖掉的。”

(8)当时是五四之后,我根本就对这象征封建的“破庙”有了反感,所以我对于她苦心地保守了几十年的财产简直不加任何的考虑,随口地说:“我不要,让他卖去!”这句话伤了她的心,背着人哭泣了一整日,我也就从这时候离了“家”。“旧家”的影子在记忆里渐渐地淡忘了,一直到抗战开始那一年的初夏,接到母亲病笃而赶回到这屋子的时候。

(9)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旧家也有了几度的沧桑。第一次欧战之后,因为民族工业的勃兴,我哥哥也在这封建的屋子里开过一个现代式的工厂,用新式的“机子”织杭纺。在“城外”这屋子算是第一所“工场”,浙江丝织业凋落了之后,“机子”停止了工作,于是这屋子在五年前又变了“正大茧厂”。那一年,因为哥哥要把母亲卧房侧面的.“果园”改作屯茧的仓库,要把“果园”的枣树和橘子树斫掉,他们之间曾引起过一次很大的冲突,但是结果母亲失败了,我最后一次回家的时候,青葱的枣树园已经变了煞风景的“茧灶”了。我虽则不曾亲耳听见丁丁的伐木声音,但是“樱桃园”最后一场的主人公们的心境,我是感受得到的。

(10)在斗争剧烈的时候,我屡次感觉到潜伏在我意识底层的一种要将我拖留在前一个阶段的力量,我挣扎,我残忍地斫伐过我自己的过失,廉价的人道主义,对于残酷的斗争的忌避,这都是我回想到那旧家又要使我恼怒于自己的事情。而现在,一把火把象征着我意识底层之潜在力量的东西,完全地火葬了,将隔离了穷人的书香人家的墙,在烈火中烧毁了。

(11)我感到痛快,我感觉到一种摆脱了牵制一般的欢欣。

1939年5月

(选自《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有删节)

16.文中多次出现表明时间概念的词语,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17.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加以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18.对于旧家的“火葬”,作者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加以说明,并分析其原因。(7分)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通过一幢老屋的命运,折射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风云与时代变迁。

B.作者用大量篇幅回忆了自己的母亲,主要是为了表现“我”与母亲对“旧家”的态度完全不同。

C.第(9)段末句的意思是,旧家“果园”被毁时“我”虽不在现场,却完全能理解亲人们与契诃夫《樱桃园》最后一场中主人公同样的感情。

D.文中写到的哥哥和母亲的冲突,象征着新旧思想的冲突,最终以哥哥为代表的新思想取得了胜利。

E.文章采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等方式,回忆有关“旧家”的人和事,描述了作者因“旧家的火葬”而生的情感波澜。

答案:

16.①以时间为线索,提示了行文脉络;②揭示了旧家的变迁过程;③提示了“我”对旧家的情感变化;④使文章的叙述更真实可信。(4分,每点1分)

17.①奇特(或“不信迷信”)。如从没念过一句佛,也没烧过一次香。②富有民主精神(或“贫富等级观念不强”)。如从不讨厌邻近的穷孩子到我家里来,也从不禁止我和穷人的孩子一起玩耍。

③对旧家特别留恋。如担心旧家被哥哥卖掉,建议分家。(6分,每点2分。)

18.(共7分)对于旧家的“火葬”,作者怀有的情感是复杂的。(1分)其中,有痛快,欢欣,(1分)因为作者明白旧屋在时代变迁中的衰败、焚毁是不可避免的,(1分)也使我摆脱了多年的牵挂和情感挣扎;(1分)但是,作者又是怀有依恋、惆怅、感伤的,(1分,答出其中一个词即可)因为旧屋是我出生、长大成人的地方,(1分)融汇着我关于故乡和亲情的难忘记忆。(1分)

19.B、D(B“我”与母亲对“旧家”的态度完全不同“理解错误。D“象征了新旧思想的冲突……取得了胜利”错,主旨故意拔高)

16.①以时间为线索,提示了行文脉络;②揭示了旧家的变迁过程;③提示了“我”对旧家的情感变化;④使文章的叙述更真实可信。(4分,每点1分)

17.①奇特(或“不信迷信”)。如从没念过一句佛,也没烧过一次香。②富有民主精神(或“贫富等级观念不强”)。如从不讨厌邻近的穷孩子到我家里来,也从不禁止我和穷人的孩子一起玩耍。

③对旧家特别留恋。如担心旧家被哥哥卖掉,建议分家。(6分,每点2分。)

18.(共7分)对于旧家的“火葬”,作者怀有的情感是复杂的。(1分)其中,有痛快,欢欣,(1分)因为作者明白旧屋在时代变迁中的衰败、焚毁是不可避免的,(1分)也使我摆脱了多年的牵挂和情感挣扎;(1分)但是,作者又是怀有依恋、惆怅、感伤的,(1分,答出其中一个词即可)因为旧屋是我出生、长大成人的地方,(1分)融汇着我关于故乡和亲情的难忘记忆。(1分)

19.B、D(B“我”与母亲对“旧家”的态度完全不同”理解错误。D“象征了新旧思想的冲突……取得了胜利”错,主旨故意拔高)

小升初试题

小升初面试参考试题

语文训练试题

初二试题训练

开放型试题有哪思路和试题

山大附中小升初试题

小升初复习语文试题精选

小升初数学期末试题

小升初数学检测试题

小升初语文练习试题

小升初阅读训练试题《呵护世界》及解答思路参考(通用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升初阅读训练试题《呵护世界》及解答思路参考,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