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ve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殷和殷墟》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殷和殷墟》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 目录
篇1:《殷和殷墟》阅读答案
《殷和殷墟》阅读答案
①殷位于现在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在大约公元前13至公元前1046年期间,一直是商朝的都城。殷是商朝历时最长的都城,代表着商朝历史最辉煌的时期,因此商朝又被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②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约公元前1600年),把国都迁至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后来的三百年当中,商朝的都城搬迁了多次,这是因为旧都地区的王族内部经常争权夺利,对商王威胁很大,使商王难以实施各项政策,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商王就不得不迁都。
③ 后来商朝的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 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可是,当时旧都中的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还有一部分势力强大的贵族,别有用心地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最终成功地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这个地方。
④殷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土质地貌和水文状况,比以前的旧都城都要好。迁都到这里之后,社会秩序安定了下来。于是盘庚开始大力整顿商朝政治:倡导节俭,自己住茅草盖的屋子;减轻剥削,严惩贵族奢侈腐化;改善民生,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制造业。这次迁都,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盘庚因此被称为中兴贤王,而此后二百多年,商朝一直都没有再迁都。直到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掉商纣王之后,殷也一同随之荒废。
⑤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发现这里是商朝国都的遗址,于是就管这个地方叫作殷墟。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在史学研究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6.本文首段说明了殷的地理位置、_①_和作为商朝都城的特殊之处,中间三段具体说明了殷作为商朝都城的由来,包括②、③、盘庚迁殷的结果,末段说明了殷墟的发现过程和__④__。(4分)
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盘庚迁都之后商朝出现复兴局面的原因。(3分)
答:
18.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5分)
【文段一】
在殷墟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皿。,考古工作者在进行考古发掘时,曾经发现过一个铸造青铜器的工厂,那个工厂现场有一个铸造青铜器的内范,而这个内范表明要通过它来铸造的`是一件圆形青铜器,这个圆形青铜器的口径达到1.6米,比目前已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还要大一倍。要铸造这种规模、体型的青铜器,必须有一批熔化青铜的熔炉同时工作,而且要有大量的铸造工人(据说要几千人),这个浇铸过程是不能间断的,需要把各个工种有机协调起来,可见当时的青铜器制造业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文段二】
在殷墟中,人们发掘出了大量的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上面刻着很难辨认的文字。考古学家经过认真研究才把这些文字弄清楚。原来商朝的统治阶级十分迷信鬼神,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的时候,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一下吉凶。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这也就等于把商朝同期的历史片段直接记录了下来,为我们研究殷商的历史留下了确凿的证据。后人把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1)阅读【文段一】,结合《殷和殷墟》的第④段,说说殷墟青铜器考古发掘的意义。
答:
(2)阅读【文段二】,结合《殷和殷墟》的第⑤段,说说殷墟甲骨文的价值。
答:
参考答案:
16.①作为商朝都城的时间②此前多次迁都的原因③盘根迁殷的经过④价值
(4分。每个要点1分)
17.盘庚迁都到殷,这里的自然条件比以前的旧都好,社会秩序安定了下来,盘庚能够开始大力整顿商朝政治,所以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3分。“新都条件好”“社会安定”“整顿政治”每个要点1分)
18.(1)殷墟青铜器的考古发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商朝迁都到殷以后的社会状况,尤其是青铜器制造业得到了发展,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3分)
(2)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可以为研究殷商的历史提供确凿的证据。(2分)
篇2:殷墟甲骨文现代文阅读答案
殷墟甲骨文现代文阅读答案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 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阅读理解技巧
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
我们平时写文章,很多时候在文初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东西作了交代,或者是在文章结束的时候,使文章升华。这些都是文章的题眼。同样,别人写文章也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表情达意。因此在阅读理解题中往往有对文章的理解的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就要着重看开头和结尾,或者是一个段落的开头和收尾。能利用原句的答上原句,不能写出原句的,学会概括和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答的点就会全面深入。这一点非常重要,过江龙常常犯这样的毛病。
小说标题作用答题思路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的作用:
①点明时间地点;
②创设故事背景;
③渲染环境氛围 ;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的作用:
①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
②寄托作者或主人公情感;
③揭示文章主题;
④隐含比喻象征意义;
⑤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3、如果以人物形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的作用:
①突出人物形象或品质;
②暗示故事情节;
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4、如果以事件为题,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则标题可能具有的作用:
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
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5、如果以问题为题,比如:《谁说鳄鱼不流泪》
则标题可能具有的作用:
①寄托作者情感;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③突出主旨;
篇3:《武王克殷》阅读理解及答案
武王克殷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 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⒂君子:有道者。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译文:
4.填空。
①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可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__。②仿照惟仁是亲,再写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看,武王认为可以平定天下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武王克殷》阅读理解及答案
1.AB(A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前一个田名词用如动词,耕种;) 2.①代词,这件事;②代词,那;③代词,他们;④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3.①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道德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 ②有罪的人就杀了他,没有罪的人就让他活着。 4.①爱屋及乌(或: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②惟利是图、惟命是从 5.使其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答案:
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见太公问道:怎样处置殷都的士卒百姓呢?太公回答说:我听说,爱那个人,同时爱他屋顶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同时憎恨他的墙壁。把那些敌人全部杀掉,一个不留,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退出,邵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人杀掉,让没有罪的人活命。怎样?武王说:不行!邵公退出,周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周公说:让他们各人住着自己的房屋,耕种自己的土地,不改变他们以往的习惯,亲近、信任有仁德的人,百姓有过错,全在纣王一人身上。武王赞叹说:看的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德行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
篇5:“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及原文
“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及原文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 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⒂君子:有道者。
【文学常识】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4.填空。
①“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可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__。②仿照“惟仁是亲”,再写出两个成语:_____
5。联系全文看,武王认为可以平定天下的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B(A“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前一个“田”名词用如动词,耕种;)
2、①代词,这件事;②代词,那;③代词,他们;④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3、①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道德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 ②有罪的人就杀了他,没有罪的人就让他活着。
4、①爱屋及乌(或: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②惟利是图、惟命是从
5、“使其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译文
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见太公问道:“怎样处置殷都的士卒百姓呢?”太公回答说:“我听说,爱那个人,同时爱他屋顶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同时憎恨他的墙壁。把那些敌人全部杀掉,一个不留,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退出,邵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人杀掉,让没有罪的人活命。怎样?”武王说:“不行!”邵公退出,周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周公说:“让他们各人住着自己的房屋,耕种自己的土地,不改变他们以往的习惯,亲近、信任有仁德的人,百姓有过错,全在纣王一人身上。”武王赞叹说:“看的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德行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
篇6:《旧唐书殷峤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旧唐书殷峤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人,司农卿不害孙也。其先本居陈郡,徙关中。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峤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苟有疑滞,常就峤质问,必能咸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日:“掌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峤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峤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上表日:“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公其思之,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峤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峤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峤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峤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日: “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峤竞免坐累。峤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
(摘编自《旧唐书?殷峤传》)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掌制诰之选也。 制诰:拟写诏书。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哀矜:怜悯慎重。
C、准其情状,诚合严诛 诚合:确实应该。
D、峤竞免坐累。 坐累:牵累获罪。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B、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C、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D、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殷峤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人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殷峤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殷峤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殷峤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了城池,征收重税。殷峤认为不能给蛮夷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
D、殷峤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O分)
(1 )苟有疑滞,常就峤质问,峤必能咸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史,公其思之,伏愿详依国典。
参考答案
4、B(哀矜:怜悯,同情。)
5、C(李知古因此想要诛杀蛮夷中的豪强,抄没他们的子女作为奴婢。蛮众恐惧,便杀了李知古,相继反叛,服劳役的人奔逃溃散,到姚州的道路由此多年不通。)
6、C(原文是“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即在徐坚反对的时候,李知古只是请求筑城,征收重税,选项中却将请求当作了事实)
7、(1)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殷峤(到殷峤那里去询问),殷峤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对此非常赞许,对他的学问非常称许)。
5分;每句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翻译错误,该句不得分;关键词有:“疑滞”(“疑难之处”“疑问”“疑惑不通”等)、“征”(“征引”“引用”“引证”“援引”“用……证明、证验”等)、“善”(“喜欢”“赞许”“赞赏”“认为是好的”等)三处。
(2)怎可以违背时令而进行杀戮,以至于伤害和气?君主的举动必须记载于史书,陛下还是考虑一下?希望详细依照国家法典。
共5分。每句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翻译错误,该句不得分,关键词有:“行戮”(“进行杀戮”“施行死刑”)、“其”(“还是”等)、“伏愿”(“私下希望”“我跪地希望”等)三处。
注意:1.关键词译错该句不得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3.“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
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人,司农卿殷不害孙子。他的祖先本来居住在陈郡,(后来)迁徙到关中。年轻时好学,博览经史,品性宽厚自尊。圣历年间,皇上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荐殷峤为判官,专意委托他起草表奏。王方庆爱好《三礼》之学,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殷峤,殷峤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又赏识他的文章典雅充实,曾称赞说:“殷峤是撰写诏令的最佳人选。”杨再思也说:“他是做凤阁舍人的材料,有这样的才识,是逃避不了的`。”殷峤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人一同修撰《三教珠英》,众人依照殷峤等人的体例,很快撰修成书,殷峤升任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年,殷峤两次升任给事中。当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的不轨行为,反而被武三思诬陷,中宗立即命令杀掉韦月将。当时正值盛夏,殷峤上表说:“韦月将诬告忠臣,有意违背诏命,依据他的情状,的确应当严厉诛杀。但如今是酷夏季节,天道让万物生长,在这时公开杀戮,违背了时令。谨依照《月令》:‘夏行秋令,则会使低湿的地方发生水涝,庄稼不能成熟。’陛下承受天命,中兴圣业,将弘扬伏羲、轩辕的风范,而光大史册的美名,怎可以违背时令而进行杀戮,以至于伤害和气?君主的举动必须记载于史书,陛下还是三思啊。希望详细依照国家法典,允许等到秋分处决,以使陛下审慎用刑罚的规范,光照千载;又使陛下哀怜的仁惠,遍及四海。”中宗采纳了殷峤的表奏,便下令对韦月将处以杖刑,流放岭外。
篇7:《旧唐书·殷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旧唐书·殷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及长,通经。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迁侑谏议大夫。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入为卫尉卿。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已上都省集议。
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大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时大兵之後,遗骸蔽野,寂无人烟。始至,空城而已。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周岁之後,流民襁负而归。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富的统计与支调。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数年之後,户口滋饶,仓廪储藏谷米的仓库盈积,人皆忘亡。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六年,入为刑部尚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开成三年卒,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殷侑传》)
[注]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三镇:此处指郓、曹、濮三州。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太和、开成都是皇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证券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制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
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
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
D.殷侑体恤民情,颇有政声。在任沧齐德观察使时,面对当地民生凋敝的`情形,他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2)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参考答案
4.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5.B(“朔”还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6.C(“认为应……宽大为怀”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殷侑主张对“助逆”的王廷凑宽容,而对李同捷则要专力讨伐。)
7.(1)殷侑一直站立着不动,(直到)宣布朝廷的旨意完毕,可汗责备他傲慢,扬言要扣留他而不让他回朝。
[5分;译出大意给2分;“宣谕”(“宣布命令;晓谕”)、“倨”(“傲慢”)、“宣言”(“扬言,宣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凡是有关朝廷的得失,(殷侑)都加以陈述论奏,(终)因言辞激烈切直,而被调出京城任桂管观察使。
[5分;译出大意给2分;“悉”(“都,全”)、“以(“因,因为”)”、“出”(“出任,一般指京官外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
殷侑,陈郡人。殷侑年幼时,立志努力学习。等到长大成人,通晓经书。贞元末年,凭借精通《五经》科举登第,他精通历代礼制沿革。元和年间,多次升迁后任太常博士。当时回纥请求和亲,朝廷于是命令宗正少卿李孝诚奉命出使宣布朝廷的旨意,让殷侑任副职。到达回纥的朝堂后,可汗起初接待殷侑一行唐朝使者时,摆出了大量手持兵器的士兵,还要唐朝使者向他称臣而且他也不予答拜。殷侑一直站立着不动,(直到)宣布朝廷的旨意完毕,可汗责备他傲慢,扬言要扣留他而不让他回朝。同行的人都很恐惧,殷侑对回纥的使者说:“可汗是我们唐朝的女婿,要坐着接受唐朝使臣的礼拜,是可汗失礼,而不是我们使臣傲慢。”可汗畏惧他的直言,最终不敢胁迫。后来殷侑升任谏议大夫。凡是有关朝廷的得失,他全都加以陈述论奏,(终)因言辞激烈切直,而被调出京城任桂管观察使。(后又)召入任卫尉卿。文宗即位不久,沧州李同捷叛乱,而王廷凑也帮助叛逆者,打算派兵攻打镇州,(文宗)下诏叫五品以上官员到都省共同商议对策。当时皇上坚决要打败叛贼,宰相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认为王廷凑在河朔再次叛乱,虽然他依附凶恶之徒,但仍没有明显的表露,朝廷应暂且容忍,专一讨伐李同捷。文宗虽未采纳殷侑的建议,但是还很赞赏他。太和四年,加授他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当时大的战乱之后,遗弃的尸骸遍野,荒寂没有人烟。殷侑刚到任,只有一座空城而已。殷侑过艰苦的生活,吃清淡的食物,和士卒同劳共苦。
一年以后,流民们用襁褓背负婴孩返回。殷侑上表请求借贷耕牛三万头,来提供给流民,于是皇帝下诏度支赐给他绫绢五万匹,用来购买耕牛供给流民。数年之后,这一带人口增长,粮食还有了盈余,人们也都不再逃亡了。当初,这里有州兵三万,全部靠度支供应给养。殷侑治理一年而赋税的收入就能自己供应给养的一半,两年后给养费用全部自给自足,(殷侑)请求度支停止供给。殷侑还多方面鼓励百姓耕地种田,当地的百姓和官吏都很高兴,上表请求为他立德政碑。因功加授检校吏部尚书。六年,殷侑被召入授任刑部尚书,充任郓曹濮观察使。自从元和末年以来,朝廷收复了李师道十二州,又将其分为三个潘镇。因朝廷致力于安抚不驯服的官兵,所以将赋税的收入,全部留在地方用于供养其军队,连一贯钱一尺帛,也不上交朝廷。殷侑认为除军需之外财物有多余,却仍不上交赋税,那就是非法行为,于是上表请求自太和七年起,每年向上交纳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米五万石。开成三年(殷侑)去世,(朝廷)追赠他司空的官衔。
篇8:武王克殷阅读理解附答案
武王克殷阅读理解附答案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 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⒂君子:有道者。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译文:
4.填空。
①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可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__。②仿照惟仁是亲,再写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看,武王认为可以平定天下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B(A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前一个田名词用如动词,耕种;) 2.①代词,这件事;②代词,那;③代词,他们;④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3.①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道德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 ②有罪的人就杀了他,没有罪的人就让他活着。 4.①爱屋及乌(或: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②惟利是图、惟命是从 5.使其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译文
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见太公问道:怎样处置殷都的士卒百姓呢?太公回答说:我听说,爱那个人,同时爱他屋顶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同时憎恨他的墙壁。把那些敌人全部杀掉,一个不留,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退出,邵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人杀掉,让没有罪的人活命。怎样?武王说:不行!邵公退出,周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周公说:让他们各人住着自己的房屋,耕种自己的土地,不改变他们以往的习惯,亲近、信任有仁德的人,百姓有过错,全在纣王一人身上。武王赞叹说:看的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德行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
篇9:殷健宁《豆腐之美》阅读答案
殷健宁《豆腐之美》阅读答案
①东京的高楼并不比上海的多,繁华的都市里,每一寸空间都被有效利用,依然保留着有滋有味的僻静巷道,地下铁里人流如织。可是,喧闹呢,喧闹去了哪里?有人以为,只有发出声音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可是,那些东京人,却以安静与谦恭向你证明着文明的教养和细节的魅力。
②酒店的门铃和电话铃的音量总是调到最小,习惯了喧哗的人,如果不凝神静听,或许会忽略它们的声音。但很快便会习惯,那幽微的铃声,在一片宁静里文雅地触碰你的耳膜,从不会粗鲁地惊吓到你,更不会侵扰你平静的心绪。其实,只有放低音量,才能真正引起他人的注意,而在一片喧哗里提高音量,无非是增加了噪音的分贝而已。这正如在一堆绚烂的颜色里,唯有素朴的颜色才能让人心仪一般,而我们在一日复一日的喧哗中,又与多少美好的事物擦肩而过了呢?
③蒙台梭利说:物质世界的秩序,可以导致心灵的优雅宁静。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处处井井有条、同时又是快节奏的东京,为什么依然可以在行色匆匆里保留一份难得的安宁。因为,和干净相比邻的,是安静。
④唯有安静了,才能专注地用心。让人感受到这份用心的,还有位于东京铁塔下的东京芝豆腐屋,据说这是最好的日本料理。
⑤料理店所在地本身就是一处绝好的日式庭院。弹丸之地,曲折萦回,水榭亭台,花鸟园艺,每一处都是一幅精妙的画,令人叫绝的还不是这景致,而是这里的“灵魂”——豆腐。
⑥无论是餐前冷盘先付,还是进肴煎豆腐,抑或锅仕立豆浆煮豆腐,那些盛于精美器皿里嫩白之物,几乎令你忘记了这就是我们平日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豆腐。它们保持了豆腐的原味,却又提炼了其中的精华,凝脂一般,入口绵长而清醇,甘香沁鼻。在这里品尝豆腐,你会感觉这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享受。料理店门外的庭院里,专门出售豆腐屋出品的各类豆制品。它们如艺术品一般被摆放在冰柜里或者货架上,意犹未尽的食客临走时,都会不忘提走一袋。
⑦这样的豆腐料理,我在国内是没有见过的'。豆腐在我们的菜系里,朴素、家常、充满了烟火气,因其清淡,往往需要浓郁的肉汁和海鲜来调味,于是,豆腐的本味被忽略了,而制作豆腐的工艺似也失去了精益求精的必要。即便是在各色素食饭店里,豆制品也仅仅是作为以假乱真模仿荤食的替代品,大同小异,多食则腻。
⑧豆腐源自中国,公元757年,鉴真东渡日本时,才带去了豆腐的制作方法。历经千年,日本不仅将中国的豆腐文化发扬光大,甚至做到了极致,还保持了“高贵”的格调,以致西方误以为日本才是豆腐的故乡。何以至此?我想还是因为那份用心。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9.本文开头三段的描写表现了东京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0.文中具体展现了日本豆腐文化哪些方面的美?(3分)
答:
11.联系全文,探究最后一段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2分)
答: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④段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又引出下文对东京芝豆腐屋的描写。
B.东京人把酒店门铃和电话铃的音量调到最小,目的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
C.与中国豆腐比较是为了突出日本人将豆腐做到了极致,并保持了豆腐“高贵”的格调。
D.本文写豆腐之美的同时,又借豆腐异展现日本文化精致、优雅、注重细节的一面。
篇10:《晋书殷仲堪传》阅读题及答案
《晋书殷仲堪传》阅读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殷仲堪,陈郡人也。祖融,吏部尚书。父师。骠骑谘议参军、沙阳男。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本间强。其谈理与韩康伯齐名,士咸爱慕之。冠军谢玄镇京口,以为长史,厚任遇之。仲堪致书于玄曰: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玄深然之。领晋陵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录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居丧哀毁,以孝闻。服阕,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复领黄门郎,宠任转隆。帝尝示仲堪侍,乃曰:“勿以己才而笑不才。”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亲幸以为籓捍,乃授伸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将之任,又诏曰:“卿去有日,使人酸然。常谓永为廊庙之宝,而忽为荆、楚之珍,良以慨恨!” 其恩狎如此。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桂阳人黄钦生父没已久,诈服衰麻,言迎父丧。府曹先依律诈取父母卒弃市,仲堪乃曰:“律诈取父母宁依驱詈法弃市。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今钦生父实终没,墓在旧邦,积年久远,方诈服迎丧,以此为大妄耳。比之于父存言亡,相殊远矣。”遂活之。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不听别籍以避役也。佐史咸服之。后,桓玄将讨杨佺期。仲堪急召佺期。佺期率众赴只,直济江击玄。为玄所败,走还襄阳。仲堪出奔酂城,为玄追兵所获,逼令自杀,死于柞溪。
(节选自《晋书殷仲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B.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C.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D.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在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往往是按照亲疏远近来严格制定的。
B.夷,原是古代我国北部各民族的统称,后也可泛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一般与华夏即中国相对而言。
C.衰麻,指古代丧服,衰衣麻绖。古代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上或头上,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
D.弃市为古代死刑的一种,指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我国古代的死刑还有车裂、腰斩、枭首等。
12.谢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仲堪富有才学,得到器重。他能清谈,擅长写文章,喜读《道德论》,精于谈理,为当时士人所羡慕,后被冠军将军谢玄所用,担任长史,受到器重。
B.殷仲堪事亲至孝,以此闻名。父亲患病多年,他悉心照顾,睡觉不脱衣服。自学医术,还不慎弄瞎了一只眼睛。父亲去世后,哀伤过度,凭孝心闻名于世。
C.殷仲堪治理有方,成效显著。担任晋陵太守时,他针对当地实情颁布了一系列有义理的法规教令;荆州刺史任上,他着力施行小恩小惠,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D.殷仲堪深受恩宠,被委重任。在任太子中庶子、黄门郎时,得皇帝恩宠;后被作为社稷大臣出掌三州军事,即将赴任,皇帝下诏后悔让他离开自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
(2)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不听别籍以避役也。
试题答案:
10.C
11.B
12.D
13.(1)推究这一法令的原意,当是因父母还或者却胡说是死亡,从情理上讲是违逆的事,不应当容忍。(关键词:原、横言、悖逆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又认为异姓之人收养,是礼法所不允许的,子孙过继给亲族中没有后代的人家,不许另立门户以逃避劳役。(关键词:继、听、籍 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 殷浩简介
★ 经典阅读及答案
★ 殷其雷 诗经
★ 《童话》阅读答案
《殷和殷墟》阅读答案(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