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ne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四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四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四谈”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四谈”
严丽香
(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学)
摘 要: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要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难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教学方法,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育;学生学习
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为数学学科抽象性比较强,加上许多知识点前后联系比较密切,许多学生很难系统掌握。还有就是许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忽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情境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甚至有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厌烦。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的热情会不断高涨,这也为他们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对于函数y=x2的增减性的认识是从图象的角度得到的,是对函数单调性的直观、描述性的认识,如何利用函数解析式y=x2描述“随自变量x的增大,f(x)也越来越大”“随自变量x的增大,f(x)越来越小”?这个地方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勤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一开始学生可能会对x取一些值进行比较,如,取两个值、三个值。(1)对于函数f(x)=x2,让学生在区间[0,+∞)上取两个自变量的值,计算出相应的函数值,进行比较;学生在区间[0,+∞)上取三个自变量的值,计算出相应的函数值,进行比较;(2)对于函数f(x)=x2,让学生在区间[0,+∞)上对自变量进行取值,自变量的起始值为x=0,设置间隔值为1,则自变量的值依次为0,1,2,3,…通过Excel算出相应的函数值;(3)对于函数f(x)=x2,让学生在区间[0,+∞)上对自变量进行取值,自变量的起始值为x=9,设置间隔值为0.1,则自变量的值依次为9.1,9.2,9.3,9.4,…,通过图形计算器算出相应的函数值。
二、情境教学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呆板、压抑,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主动性消失,当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之中,学习主动性油然而生。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参加高考,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学科思维方式,数学的思维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设计开放的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孕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把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学生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数学进行了解,对自身潜能进行挖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发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对数学可以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下图为北京市某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观察这张气温变化图,请学生指出该天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得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而“上升”或是“下降”。
三、情境教学要通过实际案例来开展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案例和素材,都可以引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把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和学生比较熟悉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整个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就是要把一些比较难的抽象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感觉简单易懂,学习起来就会感觉毫不费力,还有就是掺杂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一些有趣的情境,学生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不会感觉数学的学习那么的枯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最好让学生形成一个以现实生活为实例的数学模型。例如,存款本息计算:M=M0(1+α)n;人口增长模型:P=P0(1+α)n;同位素衰变:N=N0(1-α)n;……,来自不同领域的问题,却能统一到一个数学表达式来描述。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统一定义。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电流的强度等可以抽象出统一的导数定义。曲边梯形的面积、变速运动的路程、变力做功、不均匀细棒的质量等可以抽象出统一的定积分的概念。这些都揭示了数学抽象的本质,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简洁美。这样可以让学生把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应用到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
四、情境教学要让数学知识和人文情景有机结合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对具体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就可以形成系统化的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把人文知识融入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来,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知道了数学历史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人文知识的引入和一些小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在数学枯燥的背后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我们在“函数应用”这个章节的课堂教学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中外历史上的方程式来进行求解”,通过介绍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希帕索斯因公开无理数的发现而被学派视为叛徒;阿基米德因沉迷于数学而被入侵士兵杀害;欧拉双目失明仍用心算创作;陈景润病魔缠身仍潜心“皇冠”摘宝;腿残的华罗庚与“优选法”;轮椅上的霍金与“黑洞理论”……,以这些优秀数学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升华为科学、真理而奋斗的思想境界。
情境教学法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学生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因为现在数学教学方法还是初步探究的时期,教师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情境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发挥对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婧,文香丹。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2]黄伟亮。情景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4(27)。
篇2: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论文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论文
摘要: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点寓于直观的场景与活动之中,这样更能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那么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这是我们所要重点探索的课题。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创设原则
建构主义提出:知识并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高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适当的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来展开数学探究,可以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数学知识灌输,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激情,让学生在情境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在教学如何具体运用,也就是说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情境创设的原则展开论述。
一、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快乐学习这一点不会随着教学形势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是任何形势下教师所要首先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那么在创设情境中同样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否则情境再好,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也注定是失败的。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规律等智力因素,在新知与旧知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完成对新知的探究;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找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这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如幽默生动的故事情境,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情境,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具体可行的操作情境等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导火索。
二、真实性
数学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这是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科的特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产生活现象来引入新知,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数学的实用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国中提取数学素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将数学教学引向生活这一无限的空间,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开放化,这正是数学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因此,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选择的素材要具有真实性,要切实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数学与生活,通过具体可感,真实存在的生活事物与现象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展开认真的观察、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层层深入,直达事物的本质,进而抽象出规律性认知,达到对抽象深奥知识点的深刻而形象的理解。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我们就可以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如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细胞的裂变、纸张的对折等来创设真实情境,用计算机进行直观而动态的模拟,以引发学生探究动机,实现学生主动探究。
三、梯度性
学生的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过程。这决定了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梯度过大,而是要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地展开,这是由学生本身的认知规律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决定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传统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势必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创设情境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兼顾学生间的差异性,设计出梯度性的问题,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设计成递进的几个小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问题链,更能够使教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链来展开探究,运用所学知识来成功地解决问题,达到对所学知识点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四、探索性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样才能改变以往教学中将教材上的结论型知识单向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这就决定了情境本身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如果只是简单地对知识的回顾,并不能在学生之间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只能成为对基本知识点的检查。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使教学更具探索性与挑战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展开深度的探究。学生面对问题无法个体解决时,就会产生合作探究的强烈需求,在小组内展开交流与讨论,发挥小组成员的共同优势,群策群力,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以问题为契机,让学生成探究的主人,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五、开放性
传统教学中,提问只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并不能发挥问题的全部功能。在新课改下创设情境时不能只是局限于对知识的简单掌握,也不能只是局限于课堂,而是要设计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经验进行再次整合,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富有开放性的情境可以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宽广的空间,并不是用概念与定理来直接解决,而是需要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闪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让学生的思路更活跃,学会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学会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3).
[2]杨于忠.关于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2011(5).
[3]凌玲.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1.
[4]张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13).
篇3: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法初探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法初探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法初探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实验学校 王富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方法新颖又富有启发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英语教学中,巧用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条锦囊妙计。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方面着手,总结如下:
一、在课堂上创设情境
1.利用实物,巧设情境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情境能使学生边学习边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教学“There be”句型、人体部位、方位词、形容词的比较等级都可用事物来演示教材内容。再如,在讲授涉及问路的主题时,利用教室的课桌作为直观教具,有序排列,中间空出适当距离用做街道社区,然后让学生把课前自制的带有单位如school,hospital,toilet,the bus stop,the police station等的卡片放在课桌上,表示各建筑物所处的位置,形成某个建筑群的模拟情景,再让学生操练陌生人问路的对话。在这种现实的“浓缩版”中,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向左转与向右转,并且懂得中西方在交通规则差异等方面的文化内容。同时,学生的责任感、道德感与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强化。
2.语言描述,引入情境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连珠炮式地提问,或者设置“突如其来的提问”,让学生就某个问题随便说说他们知道的东西。让学生说出他们能想到的情况,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可以提示。突如其来的提问可以使学习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临场发挥的'冲动,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例如:在讲解dangerous和careful时,课前我先安排一个学生,讲授时,我指着教室里的一只灯管“There is some thing wrong with the light.It doesn’t work.Who can mend it”?这时那位同学站起来说:“Don’t worry.I can mend it.”说完,他就走过来并假装去触摸灯管,这时我显出一种极为紧张的表情并大声说:“Becareful!It’s dangerous!”我一边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出“触电”标志符号,一边大声重复:“Becareful!It’s dangerous!”这时再问同学们它们的含义,学生便能异口同声地说出来。
3.运用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在课堂上运用录像、投影、录音机为学生创设一种悦耳、悦目、悦心的英语交际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有交流语言的真实感,这种方式寓教于乐,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例如,对于“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的英语语法中过去式的讲授,传统教学步骤为教师朗读――学生跟读――提问造句――强化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固然有效,却略显单调与枯燥。那么,尝试改变这一教材呈现方式。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引出教学内容――学生听曲――学生跟唱――渗透与展开教学内容。当然,对于歌曲中歌词的内容与真正含义,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领会,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对音乐的天然模仿。此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展开对语法一般过去式的呈现。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对于语法一般过去式的理解就在歌曲与问答中加深(am―was,like―liked),这就对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语法一般过去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T:When she was young,what did she like to do?
S:Listen to the radio.
T:Yes,when she was young,Sheliked to listen tothe radio.
What did you like to do when you were young?
S1:When 1 was young,I liked to swim.
S2:When 1 was young,I liked to sing.
4.角色扮演、游戏,体会情境
运用角色扮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趣中体会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一个内容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最终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还能根据教师所给的情境,从自己的水平出发,编出更切合生活实际的会话,在情境中学,在情境用。但是教师要注意所设置的情境要与所学内容、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且自然。练习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体现出练习充分、广泛、有深度的特点。
如我在讲解finish doing sth时先让学生熟知它的句型结构,然后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进行会话表演:
Did you finish reading the book?
Yes I did.
I have finished cleaning our classroom.
I am playing basketball after I finish doing my homework.
再如在讲授有关国外生日聚会的内容时,我有意识地安排一次小型的生日聚会,调动学生把生活中的生日内容再现于课堂。
二、课外创设情境
实际生活水平是语言学习的试金石,英语的情境教学的时空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习迁移拓展到我们的生活中。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本人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不管怎样,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主动性;
2.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理解性;
3.以发展思维为中心,着眼培养学生创造性;
4.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德育教育性;
5.以训练英语能力为手段,贯彻实践交际性。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不仅能使语言教材变成活生生的言语,富有生活气息;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
篇4:浅析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法论文
浅析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法论文
摘要:
高中数学是学生必学的一门重点科目,在高考的成绩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所以,教师必须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重视起来。通过广大教师的不断研究,同时改变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互动教学方法。现已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应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应用互动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而可以更好的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人才进行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法;应用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现在越来越重视对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而高中正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亦是高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的学科,而课堂才是学生的“主战场”,所以,要学好数学必须从课堂上入手。因此,互动教学法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应用探究互动教学法的应用范围,以及互动教学法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互动教学法的意义。
互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互动教学方法的一大特点是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使用互动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的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更深奥的数学知识,同时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互动教学,完成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更加的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同时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途径。
(一)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师遵循互动教学方法教学时,必须依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灵活的设置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但能学习到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能学到一种数学思维方式,可以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应用互动教学法就要设置教学问题。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以具体的情境为依据,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思考可以达到互动教学方法中互动的目的。其次,教师在设置数学问题是,应该灵活的设置内容和形式,使问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数学。而且,教师也可以在高中数学互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课堂联系生活,使学生能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思考、理解和探究数学问题。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在应用互动教学方法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使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得到提高。教师可以运用互动教学的方法彻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例如,在学习高中教材中的“圆和方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画图解决问题,学生在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
三、应用互动教学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有目的设置问题。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来设置问题,只有符合教学目的的问题才能体现学习内容的本质,才会使互动教学方法变得有意义。
(二)教师要直观的设置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直观并且数学学科的特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数学学科学习的本质。
(三)教师要适度的提出问题。每位学生的天赋不同,掌握知识的情况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问题的难易程度一定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四)教师设置问题要体现开放性。教师应该多层次的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比较容易入手,开放性强的问题它的思考空间比较广,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具有体验性。通常来讲,教师设置的问题应以提供给学生探究的思维为出发点,通过设置题目来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探究意识。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学习方式来实现互动教学的目的。一般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讨论,最终由小组组长进行发言汇报讨论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一旦小组内的成员过多,就难免会有争论不休的时候,意见不能达成一致,这样的小组互动就只有形式而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效果。
总而言之,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是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支撑的,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积极的学习。否则,就失去了互动的基本意义和根本目的,使互动无法进行下去。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与此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要真心的接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和“学”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互动教学的实施战略。
想要实行理想的'互动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高中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敏感时期,学生由于各方面的问题有很大的压力,往往情绪比较激动,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学生就会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课堂教学,为课堂注入活力,这也是小组课堂保持互动良好有序进行下去的根本原因,这种愉快的氛围会传染,使整个课堂都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互动教学的展开。
其次,教师也要做到自身的突破,要勇于创新,设计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并且取得成功并非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长久的坚持下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研究教学方法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改变,就可以非常轻松的实施互动教学方法并且最终会取得成功。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但是教育的本身就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道路,这样才会做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目的。
六、互动教学的具体实践。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做到和互动教学。例如,小组课堂活动中,可以采用互相提问的方式,在以往的课堂上都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但是在互动课堂中,学生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学生与学生也可以互相提问并解答,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会立刻显现出来,不需要教师逐个的进行猜测,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总之,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引入互动教学方法可以使数学的学习变得十分有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条件,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互动教学法时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效率。因此应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广泛应用互动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承艳。从图像中观察数学的运动轨迹——例谈高中数学函数图像教学有效实践[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7)。
[2]蒲锦泉。高中数学单元高效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必修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单元复习设计为例[J]。福建中学数学,2016(4):18—22。
[3]廖震华。高中数学单元复习课变题教学实践研究——以一节线性规划复习课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127—127。
[4]王文田。浅谈动态生成资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1):129—129。
篇5: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谈
1、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
2、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的特点,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4、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篇6: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谈
1、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6、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的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3、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
篇7:谈几点情境教学法在体教中的体会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 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
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 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 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 接受。
二.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
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 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 、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
三.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
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 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 。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 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
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 ,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 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 定的地点。
五.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 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 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 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篇8: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法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法论文
【摘 要】新课程的改革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情景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小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加深记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情景教学适应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贯彻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景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做好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实践证明,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的思想。因此本文针对情景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分析情景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语文;应用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氛围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一、情境教学方法的作用
1.情景教学方法的概念
情景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各种物体或者是音乐等道具,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们的团结互助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2.情景教学方法的作用
首先,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道具创造一种真实环境,通过音乐等道具的采用能够生动的表现现实生活,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生活。
其次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了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小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具有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优势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最后,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情景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活动,老师通过设置多种游戏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学习合作,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游戏参与中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情境教学方法的具体步骤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拉近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审美距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首先要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设计一个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创设恰当的情境,把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进入情境激发情感,进入情感体验的境界。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主观烙印,凝聚着作者鲜明的爱憎,这就为情境教学的进行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文章中包含的情境无一不在学生心中激起长久的情感的回荡,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异彩纷呈的情感来诱发学生心中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熏陶其高尚的情操。
2.凭借情境进行思考,进入理性分析阶段
创设情境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当学生进入某一情境中去,达到情感体验的境界,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进行理性思考,将感性的知识转化为抽象的理性的知识,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与评价。教师还可以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探究、合作、思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让学生由情感的体验而进入理性的思考,掌握知识与方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3.再创情境留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一堂好的语文课,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并不意味着内容也随之结束了,也许是已习得的知识的延续,也许是新的学习的开始。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再创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继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中的语文。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教师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要有“境”,教师描述不仅要有“形”还要有“情”。这样,才能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起“情”,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参考文献:
[2]张生亮.刍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6.
篇9:情境教学法的小学体育论文
关于情境教学法的小学体育论文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不足和总结经验得出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内容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为学生相应课程的学习创造一种轻松、活跃和高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来达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对课程学习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情境教学法以其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正在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并且发挥着更大的价值。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情境教学法正是针对学生的这一阶段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进行的.有效的体育教学。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活跃、轻松和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幅提升。因此,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视和全面素质发展的关注,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小学体育教学也充分地践行这一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全面素质发展上面。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氛围和环境中,逐渐形成体育意识,并且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可塑性强和思维活跃的特征,教师要抓住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思维和素质的提升进行培养和提高。在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创新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在模仿、学习和教师的科学引导的过程中,思维水平和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意义重大。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1.创建活跃的体育游戏教学情境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和对游戏的兴趣,为学生创建良好而体育游戏情境。将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合理设置游戏内容和安排游戏的应用时机,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将游戏融入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巧。例如,教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短跑效果时,可以通过“红绿灯”游戏对学生的反应能力进行锻炼。学生可以在一块规定的场地上行走,当听到老师喊红灯时,学生就要立马停下,喊绿灯时,学生就可以继续行走。一旦有学生反应慢没有跟上节拍就要做两组老师规定的体育动作,蛙跳或者是高抬腿等。
2.营建良好的问题情境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是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质疑和解疑都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为学生营建良好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巧。教师选择的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并且要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例如,在学习跳远这一体育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跳远这项运动,对于跳远的动作知道多少。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学生会对跳远学习有一定的期待和兴趣,学生在真正学习完成后也会记住教师教授的技巧的体育知识。
3.创造舒适的音乐情境
音乐会给人以美的感受和轻松愉悦的心情,并且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轻松舒适的音乐情境,能够将学生从枯燥呆板的单纯体育教学中解放出来,拓展学生的天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师要注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或者是感兴趣的音乐,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励志类的歌曲《水手》《团结就是力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做放松操时,播放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放松身心。
四、总结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价值极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注重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创建良好的游戏情境、问题情境、音乐情境等,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篇10:浅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作者/孔向阳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今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而这一切又是在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发展和形成的。
篇11:浅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探索和研究,而有目的地去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它与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要联系我们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可以从生活实践当中举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导数及其应用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对此章概念和定义有深入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气球,在对这章进行讲解时我把气球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吹气球时认真观察气球的变化和自己吹气球时的感受。于是课堂气氛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吹完气球以后学生显得异常兴奋,并且彼此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的是拿着课本、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多数学生产生不了兴趣。如今,多媒体技术开始在各大学校普及推广,它的优势是把动画、文字、声音融为一体来创设数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学习概率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几个有关概率问题的画面,抽取乒乓球、掷骰子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既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也对数学内容有了较深入的学习,达到了双赢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学生主动去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思维活动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能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枯燥无趣的学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会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让数学课堂永远焕发光彩。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它已经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创设轻松、容易抓住学生眼球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且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2]严士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扎佐中学)
篇12:四环节教学法心得体会
四环节教学法心得体会
我学习了永城市教体局教学质量工程相关文件,对文件中提出的“四环节教学法”也进行认真的反思,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把近期学习和实践之心得记录如下:
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导入的'方式大体分为两类: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导入重点就在“导”,导应导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导应导得生动有趣,取得良好效果!
二、探究新知
探究包括生生互动交流探究和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生生互动交流探究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展开合作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是教师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演示时,主要是单项交流方式,即师→生,它有利于教师对信息进行整体控制,并将信息同时传递给尽量多的人。在课堂交流这个环节中以生生互动交流探究为主。我认为在具体的课堂探究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该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
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课堂上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变为“引导者、导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老师“给水喝”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找水源”进行喝水,这样,师生就有可能实现良好的交流
2、设计好师生交流的有效对话。
师生交流必须有话可谈,即必须有共同的“话题”,也就是不断向对方质疑问难。设置有效的对话主题,提出有效的问题是师生能够较好交流的前提;否则,师生就无法正常交流。于是,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好对话,切不可“没话找话”地设计一些“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无疑而问。
3、教师要找准位置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的,要实现师生的相互交流,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 怎么学高中数学
★ 分层教学法
★ 启发式教学法
★ 指示教学法初探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四谈”(集锦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