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哔哔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高中政治元认知学习策略研究介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中政治元认知学习策略研究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 第1篇:高中政治元认知学习策略研究介绍第2篇: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第3篇:专科大学生英语元认知策略运用研究第4篇: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第5篇: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第6篇:学习策略研究述评第7篇:高中政治的学习技巧与策略第8篇:高中政治的学习技巧与策略第9篇:元认知策略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10篇:思维和学习领域中的元认知研究第11篇: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第12篇: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第13篇:英语学习成功者学习策略研究第14篇: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第15篇:元认知在学习策略训练中的作用述评第16篇:元认知学习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第17篇:谈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第18篇:元认知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第19篇:元认知策略训练与大学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篇1:高中政治元认知学习策略研究介绍
高中政治元认知学习策略研究介绍
学生的元认知学习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和实际生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自己的认识和反思来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发展系统,对自身的提升也有一个完备的规划。在高中政治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来对自身进行评定,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学习计划,促进政治学科的发展。从宏观来看,元认知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战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认识自己,了解他人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学习选择,通过学习他人来完善自己。这种过程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了解他人的过程。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师在基于本课“实际决定认识”的主题上,可以先让学生来做出自我评定:“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我擅长书法”、“我喜欢晚上睡觉之前看书”……这些都会是学生评价自己的答案。教师在学生做出评价后可以继续询问学生如何得出这些认识的,而学生也一般会回答:“因为我很少主动和别人说话”、“我从小学习书法并且获得很多奖项”、“因为我每天睡觉前就会看书”……可以看出,学生的回答都是从实践活动中得出的结论,因而认识自己是什么人要通过实际情况来评定,这也是元认知的基本概念。
而在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学生也需要通过联系的特点结合实际来思考自己和他人。元认知学习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通过了解他人来改善自己。而联系是普遍的,自身的个性也会在他人身上表现出来。而联系也是多样性的,每个人有着自己的特征,学生在交流沟通过程中能够从中吸收他人的长处,同时把自己的经验和收获也可以借鉴给他人参考,互相提升。
二、明确任务,找准策略
在认识自己并且找出自身的缺陷后,需要一个完备的计划来补充和弥补不足之处,这也是元认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高中的政治学习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学习策略来不断完善自己,而不是盲目地努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时,教师可以将“价格”这个生活化的概念与政治理论学习相结合。为了突出“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主题,教师也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使学生意识到目标确立、策略制定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价格升高和降低时,你们在生活中应该做出怎样的决策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够把价格和消费、生产联系起来,结合价格变动的实际来做出对策。不仅让学生梳理了政治理论知识,而且对他们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元认知学习使学生有了更清晰的目的和标准,从而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相应的举措。
元认知学习在政治课程上的运用不仅限于生活部分,在国际政治交往中也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学习“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引性教学下形成了对国家利益的认识,所以在国际外交上面采取的措施便是:有利于本国发展便合作。而国际地位的`提高要求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所以采取的措施是:努力提高国家实力。这些政治举措也是学生在元认知学习过程中必须想到的部分,明确对策才能实施决策。
三、从反思中提升
学生学习要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逐渐升华,所以在元认知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反思过程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中的“唯物辩证法”学习中,有一个知识点讲到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指导着物质的发展。这种辩证法的思想同样也要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意识,促使他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问题,并不仅仅是政治理论的掌握。落实到学习上,就是学生的反思过程,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新的认识,从而知道实践的再次进行。这种辩证法思维也是元认知学习所提倡的对策,不仅对学生思维方式有所完善,并且能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有利作用,帮助他们辨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在学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时,学生对“矛盾”的认识也是元认知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通过对此章课题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矛盾”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纠结也是推动他们学习进步的关键。所以高中政治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理论性学习,更是对思想的培养,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的锻炼。
四、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越来越成为教学模式中的重点。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元认知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培养了学生认识自我的意识,也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创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在素质教育推崇的现代化社会,元认知学习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对学生终身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2: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
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的`最新成果:Alessandro Antonietti和梁宁建等人所做的大学生对一般问题解决策略的元认知的调查,Daniela Lueangeli等人所做的算术应用题解决中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研究.
作 者:路海东 董妍 作者单位:路海东(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吉林,长春,130024)董妍(鞍山师范学院,教育技能教研部,辽宁,鞍山,114005)
刊 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 4(3) 分类号:B842 关键词:问题解决 认知 元认知篇3:专科大学生英语元认知策略运用研究
专科大学生英语元认知策略运用研究
全文采用问卷方式调查专科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专科大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普遍偏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英语水平显著相关;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培训.
作 者:丁桂红 赵爱萍 Ding Guihong Zhao Aiping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基础部,浙江,杭州,310018 刊 名:丽水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30(3) 分类号:H319 关键词:专科大学生 元认知 英语水平篇4: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在界定元认知策略培养与听力自主性学习的关系基础上,分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实验班的学生在听力课中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让学生在听力的整个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和应用不同的元认知策略。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英语听力
一、概念界定
(一)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它与元认知知识同属于元认知范畴。在二语和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知识是关于学生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元认知策略是为了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regulatorymeasures),如:制定学习计划(planning)、监控学习过程(monitoring)和评估学习效果(evaluating)[1]。Flavel从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三方面给元认知知识下了定义,即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了解,也就是自己擅长哪方面的学习,如是文字能力还是空间能力;对学习任务及要求的判断,即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花费不同气力去解决;以及对如何以最佳方式达到目的的知识。[2]所以,对元认知意识和策略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learnhowtolearn),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展开学习,监控和评估学习。
(二)自主学习
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侄释和完善。西方研究自主学习的主要代表人Holec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3]。国内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其他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者们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和具体描述虽不尽相同,但都道出了自主学习的本质涵义,那就是学习者本身(而不是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进行调节和监控[4]。
二、元认知策略培养与听力自主性学习的关系
(一)元认知知识是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认知的实质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具体说来,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及达到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5]。而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能够指导、控制、调节自己学习行为的一种能力与习惯。那么学习者如何达到对自己学习行为的指导、控制和调节呢?这无疑要求学习者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与把握,这既是是元认知知识又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自主学习能力本身就包含着学习者对于元认知知识的运用。
(二)元认知策略培训是实现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必需条件
大量研究和探索的结果表明,元认知能力与学习的执行性成分和管理成分密切相关,是学会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元认知训练将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6]。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尤为重要,因为中国学生从小到大都习惯按老师和家长的安排进行学习,他们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没有建立宏观把握全局的观念。元认知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他策略的使用效果,掌握元认知策略就等于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决策能力,它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理想的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有能力完全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时间、地点、材料,并能对自己的英语听力学习进行监控、评估和调整。因此加强语言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的培训是实现听力自主学习的必需条件[7]。
(三)元认知策略培训有助于促进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在课堂内外,他们能找到并创造出使用语言的机会并采用适当的学习策略;他们所掌握的不仅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性技能。这种创造性的技能就是在元认知策略掌握运用基础之上实现的元认知策略迁移,从而推进了学习者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体现在英语听力课上就是通过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加强学生听力过程中的元认知计划与监控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反思,使学习效果最大化[8]。
正是自主学习与元认知策略的密不可分性,使国内外研究者都试图从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入手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是自我指导,独立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处于自发状态,没有老师的有效指导和科学理论的引导,因而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很好的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元认知策略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计划性,起到对自身知识掌握和认知策略使用状况的管理和监控作用,掌握了元认知策略,学生就能够自主、适时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监督和评价,从而使学习效果最大化[9]。
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对自身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自我评估,自我检测,自我调整,促成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部分教师对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听力学习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本人。学生本人只是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而没有主动的配合学习,听力学习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我国尊师重教的观点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培养自学的习惯和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范围内推广学生听力自主学习实践的开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确立方向和选择合理策略等加以实施[10]。
(二)教学模式及方法不利于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次教改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多种,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以改变当前的被动教学模式。由于各学校受到教学条件和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因此,通过元认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但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本身需要,还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为主。在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突出对语音和语法的讲解,学生是单纯的听课者,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实践机会,还不能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语言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往往是重内容,轻方法,老师对学生听力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够。这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产生了严重偏离。
四、在听力教学中进行元认知策略
从9月到1月,为了让学生在整个听力教学中清楚的了解元认知策略,并得到很好的应用,因此对实验班的学生在听力课中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以下是元认知策略培训的过程:
(一)开发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元认知策略的基础是了解元认知知识,所以在培训之前,让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学生都具有元认知策略意识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的元认知知识是指关于学生的听力能力、听力策略和听力任务的知识。因此,认知元意识的培训是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帮助学生反思他们目前的听力状况和听力水平,让他们完成听力自主学习问卷、对元认知策略的了解程度,以及听力前测。这些测试可以让老师对学生有更好的了解,并能帮助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听力状况,为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树立信心。
其次,听力教学中的任务是让学生区分单词;验证一个句子中的语法单位;验证语意单位;把语言线索与副语言线索(语调和重音),和非语言线索(在一个情景中的手势等)连接起来,以便创建意义;通过背景知识和线索来预测下文的意思等等。培养学生自觉意识到这些任务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听力自主学习做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
再次,通过三步骤训练,提升学生对于学习任务、合理运用策略和听力自主学习的元认知意识。第一步,教师向学生讲授元认知策略的理论基础知识,如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和元认知策略在具体任务中如何应用等;第二步,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让学生完成应用元认知策略的任务;第三步,让学生自己评价应用元认知策略在听力中的表现和作用。 这三步是相互关联的,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应用元认知策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听力策略
在英语听力过程中遇到难题并及时采取补救的一种策略,就是元认知策略中听力的监控策略。是学生在听力中对自己的听力过程自主进行监控的策略。其中包括选用学习策略的监控,对听力材料意义理解程度的监控,是否注意力集中的监控,选择注意力的监控等等。主要步骤如下:
1、注意主要信息。在听语音材料时,根据学生以掌握的关键词和背景知识,将注意力的重点集中在文中的主要信息上。在第一遍放音时,教师要学生先阅读要回答的问题,然后在听力开始时,要求学生了解听力材料的大意,和文中的逻辑关系,初步做题。在第二遍放音时,要针对问题进行精听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在第三遍放音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核对答案,并解释其中一些知识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材料有更充分的理解。
2、掌握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要求学生掌握语篇的衔接手段,以了解文章大意和逻辑关系。如关注语篇标记词,标记词可分为表示顺序的atfirst,secondly,andthen,atlast等;表示转折的but,however,though等;表示强调的indeed,infact,thatis等;表示原因和结果的sothat,asaresult等。学生在听录音过程中,抓住这些标记词,就能明白所听材料内容,事情发展的顺序和说话者的意图。
3、边听录音边做笔记。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做适合自己的笔记,并要清晰明确记录下文章的整体框架。如使用缩写图、树型图、符号、或用汉字等。
4、对注意力的监控。在听力的过程中,学生都有可能碰到不会的单词或语法,会出现“卡壳”现象,即,停下来思考,导致无法跟上音频节奏。因此,在指导学生听的过程中尽可能集中全部注意力,适当放弃自己不懂的单词或句子,跟上音频的思路。同时,也要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力,选择注意文章中的主要信息。
以《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Book2,UnitOne,PartTwo为例。学生通过课前的准备,了解了文章当中的关键词和背景知识。然后开始接触音频材料的内容:Titanic.
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边听边检查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同时监控自己对听力文章的理解。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听第一遍录音时,学生听文章的大致内容,回答Exercise1里面的问题。第二遍放音时,教师告诉学生要听文章当中的细节并注意文章的发展顺序,回答Exercise2里面的问题。在第三遍放音时,让学生核对答案,并讲解难点和重点。每一次的听力训练都要有元认知策略训练,让学生把元认知策略内化,最后变成无意识的使用元认知策略,成为自主学习者。
五、结语
通过对实验班的学生在听力课中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让学生在听力的整个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和应用不同的元认知策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1、可使学生把听力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且有效地利用“课外”这一第二课堂;
2、可使学生选择符合自己现有水平的学习材料,集中练习,较快地提高其听力理解水平;
3、可部分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和听力教师不足的问题,花少量的课堂时间促进学生的听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4、由于加大了语言的输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说”、“读”、“写”的成绩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5、可使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增强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伟红.元认知理论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元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丽水学院学报,2007,(3):91-93-115.
[2]陈顺黎.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5):97-99.
[3]冷兆杰.元认知策略培训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关系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96-99.
[4]谢t羽.自主学习及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122.
[5]李林株.自主学习中心在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中的作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70-72.
[6]李虹、薛宝林.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228-229.
[7]范小田、吴慧华.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295-291.
[8]沈钟钟.试论大学生课外听力学习与学习时间管理――一项基于自主学习循环模式的实验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86-192-198.
[9]彭俊广.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邵阳学院学报,2005,(4):153-155.
[10]赵嶷娟.实施自主学习激活大学生的学习方式[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12):93-94.
篇5: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关于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本文着眼于第二语言习得中起中介作用的学习策略的`研究.通过论述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其在我国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作 者:侯雪红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外语系,广东,东莞 523808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7 “”(23) 分类号:H3 关键词:学习策略 认知 元认知 情感 社会篇6:学习策略研究述评
学习策略研究述评
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学习策略理论研究主要有:1.学习策略的界说与实质.2.学习策略的结构模型.3.学习策略量表的.制定.4.国内学习策略实证研究:(1)学习策略的发展性研究;(2)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的研究.5.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作 者:王颖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教育技能教研部,辽宁,鞍山,114005 刊 名: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3 4(4) 分类号:B84 关键词:国内 学习策略 述评篇7:高中政治的学习技巧与策略
首先,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高中政治的基础和前提。高中政治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常识。学习这些内容,如果不能够很透彻地理解,那么你的学习将会很吃力---看不懂、背不进、容易忘。因此,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在认真听老师讲课的同时,还要积极思考。
第三,课后及时复习。哪怕是简单过一遍书和笔记。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你学习的效率。
对于政治主观题的解答,前提是熟悉课本。把课本吃透!即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是必须和必要的。然后,就要通过做练习,即把所背的内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巩固所背内容。
这是基本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我做如下建议:解答主观题时审题很重要。试想,问题都没有弄明白,如何解答?审题的目的就是清晰题目的指向。即问题要求你回答的是什么和要求你怎样回答。比如这样一道问题:结合以上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出3个要点:1、运用经济常识观点、概念。题目要求用这部分知识回答,就要从这部分的内容中寻找答案。而不能用哲学观点或者政治常识观点,或者其它。2、结合以上材料。题目要求要结合材料,你就不能够脱离材料或者只答观点,而不和材料结合。3、分析。题目要求分析,你就不仅要答出所体现的经济学观点,还要分析为什么以及如何做。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你必须熟悉课本。熟悉课本就是要清晰课本的块状结构,从而找出各块内容间的联系。要做到这点,就要求你必须背熟课本的内容。要高效率地背诵,就要在理解地基础上记忆。要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认真听老师讲课和积极思考是基本方法。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1)运用记忆技巧:
例如,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最后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形成完整记忆。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的关键词是:调节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
又如联想记忆,
做好知识的迁移,知识是有连带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新视角、新层面的认识,这时我们不必重新记忆,只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加工即可。如市场、市场经济的作用。
再如协同记忆,多种感官联动,耳听,眼看,手写,口念,效果可能好些。
记忆的方法很多,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方法。
(2)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时间与遗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对待遗忘最好的良药就是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定时复习,巩固记忆;经过多次复习后,知识即可成为长久记忆。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说常用,随时随地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说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价值规律说明钢材价格的升降。改变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而且语言要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要准确。
(4)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首先要仔细比较这些知识点的异同,找出它们相同和相异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它们放在一起掌握,第二,找出区分的关键词;整理出比较表,使异同一目了然。第三,
把这些知识点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如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价格,只有研究价格的背后时我们才用价值。总之要比较异同,整理异同。
二、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的同学常有这样的问题:对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听懂,但总觉得知识非常零散。搞不清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政治所学的知识是科学理论的常识性知识,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联系的程度来看有显性联系和隐形联系之分,即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就能表现出来,很容易就能表达清楚,如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税收与国家的财政收入等,但有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抽象和提炼或者搭建桥梁、借助其他知识去寻找。比如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族政策等。从联系的空间角度看,可分为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是指平行知识间的联系,如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之间的联系;纵向联系则是从深度上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一课或一节中包含的知识。除此以外,由于条件的变化,还会在知识间产生其他的联系。由此看来,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想比较熟练科学地驾驭知识间的联系,就要掌握发现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先从课题或节题(中心)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本课或本节知识进行阐述的,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准确地挖掘出来。如果能经常进行上述工作,就会提高构建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扩而广之,你可以对整册书包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
(2)重视一册书的前言部分,前言是对本书所学内容的整体介绍。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知识置于整体当中去认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自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知识,能够经常去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重要的学习方法,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类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材料为背景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联系。如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等。
(4)借助教参中列出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但这一方法远没有前面的方法好,因为没有经过自己消化,拿来主义的东西效果不会太好。
掌握知识体系不但有助于牢固的掌握概念和原理,还能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科学的知识网络。
三、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
有的同学感到,知识背过了,但做题时却不知如何下笔,成绩提高不快。这涉及如何驾驭和运用知识的问题,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局限于背过,要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想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功夫: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外,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时,注意知识和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政治学科的高分同学都具有知识广博的共同特点;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掌握科学的审题和答题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政治试题的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一个立意中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立意中心的明确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对选择题来说,审清题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
解答主观题,在审清材料的同时,还须明确(1)设问的规定性和要求,共有几问?限定在哪个范围内等;(2)带着设问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词等;(3)结合材料设问,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是考什么知识点;(4)把理论知识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怎样体现)、或演绎(怎样进行)。
高中政治也与初中很不一样。背的成分少了,灵活运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题都是要求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时事。首先,当然还是课本。必须把课本上的每一条原理都记清楚,原理后面的阐述和举例也很重要。各个不同的例子是对应哪个原理的要分清楚,这在选择题中很可能会用得上。经济学比较简单,只要把原理背熟,把分析题的基本思路记清楚就行。
总之,政治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只要我们采取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地走好每一步,相信我们不仅一定能学好政治,而且还能领略到其中非常美妙而深奥的乐趣!
篇8:高中政治的学习技巧与策略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好政治课的第一步,就是认真听讲。上课专心致志地听取教师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讲述、分析,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听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做好课堂笔记,随时记录下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重点,边听边记,既可以加深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课后的复习做准备。倘若不注意听讲,又不做笔记,那么,这门课就等于白学,而浪费的时间、精力却是无法挽回的。因此,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是十分重要的。
2、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政治课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它的理论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联,息息相关。学习政治课,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只有经受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理论,我们的政治课理论是可以分析现实的,这是它生命力之所在,因此,要大力提倡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由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社会现象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理论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充实、发展,通过应用,我们会发现理论的正确与不足,从而进一步学好政治课。
3、勤于动笔,善于总结。每一门政治课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学完一节课、一单元、一本书后,要学会自己动手总结所学的内容,自己总结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采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形式,使知识的脉络一目了然,这样,不仅每一课的知识十分清晰,而且本门课程的逻辑结构也明明白白。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4、冷静思考,融会贯通。由于政治课的理论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决定了学好政治课不能仅仅靠死记硬背的办法,而要多思,勤思。政治课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科,没有思想,人云亦云,是学不好政治课的。经过大脑冷静的思考,我们会寻找到基本原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5、适当练习,提高能力。练习就是要适当做一些作业,作业分为两大类:基本原理的练习和原理应用的练习。前者的目的主要是检验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否牢固;后者的目的主要是检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我认为,每一次作业,实际上就是一次开卷考试,在无人监考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真实水平进行一次考核。因此,练习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一定要自己亲手做一遍,决不能应付差事,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
篇9:元认知策略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策略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主要研讨如何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训,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作 者:邢襄平XING Xiang-ping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0 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 年,卷(期):2009 08(5) 分类号:G42 关键词:自主学习 元认知策略 自主学习能力篇10:思维和学习领域中的元认知研究
思维和学习领域中的元认知研究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一系列研究表明元认知在概念形成、演绎推理、顿悟以及问题解决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领域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思维策略与元认知训练的对比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了进行元认知训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有利于元认知能力发展的“策略性知识六阶段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元学习能力做了深入探讨.
作 者:张庆林 邱江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400715 刊 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5 31(1) 分类号:B842.5 关键词:元认知 概念形成 演绎推理篇11: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泽诞
(国家级中学英语骨干 教师培训班交流材料)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他的《大趋势》里瞻望前景时对美国人说:“要想真正取得成功,你必须懂三种语言;流利的英语,西班牙语和电脑语言。”如果把他的话加以概括,那就是要懂得流利的母语,一门外国语和电脑语言。这可以说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一个基本要求。美国人的国语是英语,西班牙语是他们的第一外语;在我国英语则是第一外语,所以在全民中普及英语,是一项战略任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正如李岚清同志所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新的形势对我们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了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还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由于陈旧落后的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仍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加紧步伐,深化改革已势在必行。对中学英语教育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深入的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使英语教育尽快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教育部重新颁布了《英语教学大纲》并正在进行《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教学大纲》),《大纲》阐明了中学英语教学目的首先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第二要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第三要培养创新能力;其次是要增强世界意识;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指导思想是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以满足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为我们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此,目前我们开展对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学习策略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面临的重要任务。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学习,如“学习,学习,再学习”、“Never too old to learn.”“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等等都是关于学无止境的格言。然后,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呢?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曾指出;“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类似地,我们有时要求学生记忆大量材料,然而却很少教他们的记忆术,现在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时候了”。教学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和练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及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有必要进入这一学科研究领域,探讨学习策略,来提示学习策略的性质。
(一)学习策略的兴起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大脑是一个黑箱(black box)。在这“黑箱”中人的学习思维活动是不可测的,它看不见,听不出,摸不着,难以观察、感知。因而,一贯忽视学习者本身而致力于确立刺激和随后观察到的反应之间的关系。这种状况在教学理论研究中的直接反应就是致力于教的改善,相对地忽视学的研究和改进。60年代后,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不可测”的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和认知过程,并逐步认识到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人的内隐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是可以探测的。只有了解了人的内隐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才有可能深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由此,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1966年,在Aaron Carton 出版的 The Method of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外语学习中的推理法》)一书中,他首次提到了不同的外语学习者运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学习外语。1971年Carton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详细讨论了外语学习者推理策略。他指出语言学习过程就像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者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在语言处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71年,受Carton研究成果及学习理论研究的启发,Rubin开始着手研究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并在1975年发表了她的研究成果。她发现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在心理特征和学习方法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中包括:心理特征,交际策略,社交策略和认知策略。1975年Naiman列出了成功的外语学习者所采用的五大策略:(1)通过寻找和利用有利的学习环境积极参与语言学习过程;(2)建立语言作为一个形式系统的意识;(3)建立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和交际的手段的意识;(4)接受并妥善处理外语学习过程的情感需求;(5)通过推理和监控扩充和修正自己的外语系统。随后各种学习策略的概念分类和方法研究成果不断涌现。1987年,Wenden和Rubin编辑出版了Learner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学习者策略》)论文集。1990年,O'Malley和Chamot 出版了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一书。该书详细介绍了当代认知学习理论(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对外语学习过程的研究成果,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训练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从众多的有关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人们对学习主体研究的浓厚兴趣和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新的认识倾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
(二)学习策略的含义
探讨学习策略,我们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什么是学习策略?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至今仍众说纷纭。国外一些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法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依据给学习策略作出了不同的界定。根据已有文献我们可归纳为如下四种观念:(1)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Mayer,1988);(3)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Rigney,1978);(4)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1986)。
对学习策略的界定目前比较权威的是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著名语言学专家Rod Ellis。1994年他在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一书中指出: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运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或手段,是学习者获取、储存、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华东师大章兼中教授在主编的《小学英语教育学》一书中说: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总的对策、措施和方法,即为达到掌握外语为目的的学习思维活动的程序。
策略(strategy),在北大出版社出版的Collins New English Dictionary中的注释之一为:a long-term plan for success, such as in politics or business.
(三)学习策略的分类
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心理学家依据不同的标准,也提出了多种分类。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卡等人(Mckeachie et al, 1990)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其具体成分及层次如下:
通过对国外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的不同论述的分析,华东师大章兼中教授将其归纳成三大策略:情意策略、认知策略和智力策略,并以下表显示:
这样归类的优点:一是有利于促进和保证英语学习目标的完成;二是充分体现了学习英语的认知过程和多层次的学习策略;三是使用的术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经常使用的,简洁易懂,操作方便;四是基本上包括了各家分类的策略。
二、英语学习策略
学习英语,需要勤学苦练,也就是以勤为径,以苦作舟而登上成功的彼岸。另一方面,勤学苦练需要讲求策略和方法,才能勤学有成,苦练有果。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的作用,就是使学习者把时间和精力科学地加以使用,使英语学习不仅是有效劳动,而且是高效劳动。
(一)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内容和目标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外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的自主性,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培养的外语学习策略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等。情感策略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管理评价策略是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如确定学习目标、制订阶段性学习计划等。认知策略是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学习策略的种类繁多,但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以下外语学习策略。
情感策略:
(1)树立学习外语的信心。
(2)培养对外语的积极态度。
(3)认识外语学习的意义。
(4)善于发现外语学习中的乐趣。
(5)在外语学习中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
(6)使用外语时不怕犯错误。
(7)注意并调整外语学习中的情绪。
(8)理解他人的情感。
(9)乐于向其他学生提供帮助。
管理评价策略:
(1)明确自己学习外语的目标。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根据需要制订学习计划。
(4)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机会。
(5)积极参与课内外学习活动。
(6)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7)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
(8)总结学习的成功经验。
(9)学习中遇到困难知道如何获得帮助。
(10)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和经验。
(11)反思学习效果欠佳的原因。
认知策略:
(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
(3)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
(4)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5)在学习中善于借助视觉提示等非语言信息。
(6)借助联想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7)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储存。
(8)利用推理、归纳等逻辑手段。
(9)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
(10)对所学习的单词进行分类。
(11)借助语境学习词汇。
(12)能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13)善于做课堂笔记。
(14)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
(15)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获得信息。
交际策略:
(1)善于创造机会使用外语。
(2)借助手势、表情及语调的变化等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3)在交际中注意遵守交际习俗。
(4)交际遇到困难时设法继续交际。
(5)积极与其他学生合作。
(三)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构想与实践
1.目标性学习策略
这是一个对所有科目的学习都适用的重要学习策略。做任何事情,进行任何活动,都是追求一定的目标,或是长期目标,或是近期目标。英语学习要成功,要达到高效率,首先就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整个英语学习活动才会由外部强加的、被迫的,变为内在需要的、自觉的,也才会是真正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学习机制在本质上就与幼儿学习母语接近或相似。幼儿学习母语正是其自身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扩大个人与社会和大千世界联系的需要。幼儿学习母语的效率非常之高,原因即在于此。(摘自浙江省特级教师夏谷鸣报告)学习的巨大内驱力来自先天的生命发展需要。而在英语学习上,我们的学生一旦有了深刻的价值认识,同样也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使英语学习同样达到高效率。而且中学生英语还可以比幼儿学习母语更高的效率。因为学生的智力比幼儿高。各方面的学习经验比幼儿丰富,这些有利条件完全可以抵消语言环境差的不利条件。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性,并深刻认识到英语学习的价值时,便可以取得英语学习的成功,这方面的实例是很多的。(90届学生姚华明一例)。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1)认识世界,走向世界。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而走向世界的桥梁的重要支柱之一便是英语。
(2)发展能力,完善思维。人为万物之灵,首先是因为有语言。语言就是能力,语言能力是人的最重要的能力。一个人通晓的语言越多,其能力就越强,所以学习英语,就意味着增强能力。英语与汉语分别属不同语系,它们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各有千秋。汉语说:今天教室里有许多老师。英语说:There're many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oday.汉语说:下雨了。英语讲:It's raining.汉语说:公共汽车来了。而英语为:Here comes the bus.或The bus is coming.在这些很简单和很普遍的句子里,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却有明显的不同,汉语和英语所表现的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都不一致,尽管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的整体意义是对等或对应的。所以要真正学会英语,就要深入体会用英语思维的特点,学会英语思维方式。而一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英语思维特点,也就等于掌握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原有的汉语思维方式与新掌握的英语思维方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英语学习者的思维就会潜移默化地具有两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学习英语的表层价值是掌握新的交际工具,而其深层价值则是增添新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当代几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是精通英语的科学家。这也可以作为学习英语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发展和完善的实际例证吧。可以看到英语学习能使现代的人的基本能力结构现代化,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科学化。
(3)磨练意志,增强修养。英语学习,需要下功夫勤学和苦练。在学习中会不断地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知难而退的人,意志薄弱的人是学不好和学不会英语的。英语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与信心。同时英语学习实践也为学生磨练意志和增强修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英语学习离不开记忆,而且有大量的机械识记。在这种记忆中,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用心平气和去战胜枯燥乏味之感。而这恰恰就是一个人开拓生活,谋求发展所应具备的重要修养。另外,用英语进行交际,特别是面对面的交际,除了应有的语言水平之外,也需要品格修养。Thank you. 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Good morning. Good night. 以及Well, OK.等的大量使用,和其他委婉表达方式的学习,都会潜移默化地使学习者受到文明交际的熏陶。
(4)掌握工具,解决问题。英语是交际工具,这是一般的说法,具体地说,英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成为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当今世界已成为计算机的世界,如果没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就只能望机兴叹。一个既会英语、又会计算机的人,工作机会和成功机遇是很多很多的。在生活方面,由于我们的生活日趋现代化,所以英语的使用也日益频繁。如果学过英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计划性学习策略
要达到学习目标,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以英语词汇学习为例,《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三级(初中毕业)掌握1200个单词;六级(高中毕业基本要求)要掌握3000个单词;八级(高中毕业优秀水平)要掌握5000个单词。关于高中毕业学生所要求掌握的英语词汇量的问题,在《标准》研制过程中,也参照了周边国家和地区中学英语学习词汇量(日本5000,台湾8000,朝鲜2000)。教育部领导起初提出要求为8000,研制组专家定为5000为高中毕业优秀级,3000为基本要求,体现了分层教育。一般词表专家认为在实际文本的阅读中,3000词量可以为读者提供进行猜词,从而可以不借助词典就能完成确切理解的条件。专家认为3000词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但在各省市英语教研员及部分英语老师的座谈中,意见最大的是词汇量,部分省的教师认为词汇量要求太高。他们说:“即使英语教师也没有3000-5000这个词汇量。”北外刘润清教授说:“词汇就是要大大提高,……现在初三、高二、高三花了许多时间在做试题,'learning English for testing' 有些语法题连外国人做不对。有个中学生问我一个问题,我讲的东西也错了,我玩了40年英语。 We can do very well without knowing that. I don't know many things but I know what I do is worth doing. 在中学里就是要背单词,你们给我搞3000个单词,背三遍”。有专家研究表明,要使一个英语单词与相应的汉语词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需要重复大约100次。而人通过视觉分辨一个词,最快速度只需要0.1秒,重复100次,需要10秒。也就是说,记住一个词的最高效率是10秒。依此推算,1分钟记词的最高极限是6个,1个小时是360个。即使英语学习记词的效率只及最高效率的1/10,每小时也应能记住36个词。如果每周课内外共学5小时英语,其中1小时用于学习词汇,4小时学习句子、课文,并进行读、听、说、写练习或实践;那么,一周可学会36个词,40周或一年可学会1440个词。即使记忆保持率只有70%,一年也能掌握1000个词。何况乎,一般集中识记外语词的平均保持率大约是80%。这还是仅以机械识记词汇的效率而论的。如果意义识记或理解记忆的效率也计算在内,那么一年掌握1000个词的效率应该是更加可靠的。根据有关专家对2000多英语最低限度常用词的统计,其中至少有30%属于派生词,这些词无需费力就可记住。所以,无论如何,个人学习英语的目标和计划,在中学阶段的词汇部分应该有信心、有决心定为掌握5000个词。根据语言学习规律,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必要的基础,词汇量过低,不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由于可利用单词太少,而难以籍此形成一定的语言使用能力。学的越少,越学不好,道理就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5000词的总体计划分解为阶段目标和阶段计划,一年掌握1000个词,每天才分到3个词。如此简单的目标和计划,人人都可达到和实现。计划性的学习策略把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3、常用词学习策略
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功效来说,常用词和典型句的学习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上面我们谈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词汇量问题,应该讲所列出的3000━5000个中学生期间掌握的英语词不是随意选用的,而是经过国内外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科学统计筛选确定的,使用频率最高和派生能力最强的3000━5000个词。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要真正掌握英语,提高实际能力必须不断扩大英语词汇量,特别是常用词。在词汇学习中也应讲究一些学习的策略,从而扩大词汇量:
1) 利用词根(root),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例如,学习act时, 我们可以同时学习action( 行动),active(活跃的),actively(活跃地),activity(活动),actor(男演员) , actress(女演员)……;前缀是最重要的英语词素。在韦斯特的最低限度必需词汇中,列出的前缀有dis-, en-, fore-, im-, mis-, re-,to-, un-; 后缀有-able,-en,-ern,-ever,-ful,-hood,-ion,-ish,-ity,-less,-ly,-ment,-ness,-or,-self(selves), -some, -teen, -th, -ty, -ward. 而这些几乎都出现在我们中学英语词汇中,例:前缀 dis-:
agree -disagree; allow - disallow
appear - disappear; arm - disarm
arrange - disarrange; believe - disbelieve
connect -disconnect; comfort - discomfort
content - discontent; continue - discontinue
courage - discourage; favour - disfavour
honest - dishonest; honour - dishonour
like - dislike ; obey - disobey
order - disorder; ...
学生们既要掌握常用词,又要掌握常用的构词手段,这样,所能认识的词汇量就会大大增加。例如:
A. succeed-success - successful - successfully - unsuccessful- unsuccessfully;
B. self - selfish - selfishly - selfishness - unselfish - unselfishly - unselfishness - selfless - selflessly - selflessness
2) 采用多种形式的归类方法。
在学习一个单词时,可一并学习同类词。例如,在学习basketball时,可同时学习football, volleyball, softball (垒球);在学习学科名称时,可同时呈现 English, math, physics, chemistry, history, geography, biology,等等。 我们还应注意词的搭配的归类,现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money一词为例:
accept money接受钱, bank money把钱存入银行
borrow money借钱 carry money(随身)带钱
change money兑换钱 collect money收钱
cost money花钱 count money数钱
draw money取钱 exchange money兑换钱
expend money花钱 fool money作骗钱
handle money管钱 have money有钱
keep money有效钱 invest money投资
lay aside money积蓄钱 leave money 留钱
lend money借钱 loan money贷钱
lose money丢钱 make money赚钱
owe money欠钱 pay money付钱
require money需要钱 save money省钱
send money寄钱 spend money花钱
steal money偷钱 take money拿钱
use money花钱 waste money浪费钱
……
3) 借助近义词,举一反三。在学习一个生词时,同时掌握多个意思相近的单词。例如,在学完基础词汇big时,进一步学习large, huge, great, vast,等。这几个单词都有“大”的意思,这是共同之处,然后再进一步分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程度上的差异。在学习hurt 后,同时学习wound, injure, harm, damage 和destroy 等。以上这些单词都有“伤害”、“损害”的意思,但具体意思又有一定区别.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归纳分析,有些近义词我们可用数目表示加以记忆。例如三“声” ( voice, sound, noise );四“静”( silent, still, quiet, calm);五“好”(good, well, fine, nice, kind ) ;六“穿”(put on, wear, have on, dress, be in, pull on );七“当作”( consider...(as), regard... as, treat... as, have... as, look on...as, think of ...as, take... for);八“打”( hit, strike, beat, knock, pat, tap, box, whip );九“花费”( take, cost, pay, buy, sell, spend, afford, worth, offer ) ;十“看”( look, see, watch, notice, observe, visit, read, stare, glare, glance ) 等等, 然后可以题目的形式加以辨认区别。
4) 注意词义演变。英语中许多单词一词多义,尤其是一些常用词,记住一个英文单词,可同时记住几个中文意思。例如,book n. 书, v. reserve ( a place, etc.); buy ( a ticket ) in advance. Back n. The child sat at the back (后部) of the car. He lay on his back (人体的背部) and looked up at the sky.; adj. a back garden (后花园); adv. Put the book back on the shelf.; v. He was backing his car out of the garage. Who's backing the film? (谁是那部电影的赞助人? back v. 给某人/某事物以财务上的支持) 这样,词汇量就会成倍的增长,对听、说、读、写活动、各项语言交际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一些记忆策略对学生记忆有很大的帮助。这里顺便介绍一下有关人的两种记忆:一种是短期记忆,一种是长期记忆。发展良好的记忆,就在于学会把有用的东西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大约持续30至60秒钟,如我们向查号台问电话号码,打完电话后就立刻忘掉了,但如果在开始忘却的时候重复一次,就会加强记忆。每次复习间隔时间越短,便越有利于记牢,这就是反复循环记忆法的依据。
4.语法学习策略
近几年来,我发现中学英语教学领域,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很少有人对语法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如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编,人教社出版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一书,近700页,收编论文77篇,无一谈及如何进行英语语法教学。各级各类评优课乃至学校老师一般的公开课和试验课,均不愿将语法教学作为授课内容。各类英语教学研究活动也不研究如何改革语法教学。一谈语法教学就感得“ out of date“, ”traditional“,似乎中国的中学生学习英语不需要掌握语法,交际法教学不要讲语法。不少人说“高考不考语法”,认为英美国家人学英语从不学习英语,中国人学母语也从来不讲语法。从而认为我们的中学生学英语也不该学习语法。本人认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不可忽视,重在更新教学观念,必须改进语法教学方法,讲究语法学习策略,为真实交际服务。
1)语法学习不可忽视
中国中学生学习英语应该学习语法并掌握其基本概念,现从两方面论述:
(1)对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及语言的习得与学得理论的研究
① 母语 ( native language ) (略)
② 第二语言(L2)与外语( foreign language )
有人认为第二语言等于外语,也有人将第二语言区别于外语,我倾向于后者,主要是两者在学习环境方面存在着差异。第二语言在一定的地域内作为学校教育用语或社会交际用语而发挥作用。比如,在美国和英国,对一些移民和外国学者来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亚洲的新加坡和印度等一些国家,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或者是学校教育用语和社会用语,但在亚洲的中国和日本,英语就是一种外语。
③ 英语的习得 ( acquisition )与学得 ( learning )
一些研究者认为,英语的习得过程有别于的习得过程, “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英语而潜意识地获得英语。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 ( meaning )而不是语言的形式 ( form )。“学得”则是学习者为了掌握英语而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该语言。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形式是学习的核心。比如,与说英语人交谈或看英语电影的过程可以是一种习得过程,而在课堂上学习某种语法规则则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任何一个学习者来说,这两种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选自《第二语言习得研究》1999、12)
(2)专家的观点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北师大教授程晓堂认为:“学生还是要学语法, 但不能像死记硬背那种方式学,……语法教学是通过一种启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教育部考试中心外语处处长梁月明说:“……办任何一件事都不要走过头。 注重语言交际能力,如你语言基础知识不行,如何进一步交际,我们不能一直讲 ' Chinese Black English'……。”现代外语教学法流派确实不少,有语法翻译法,对比法,听说法,视听法,直接法,功能法,交际法,他认为要使学生掌握英语并到达“无所不知”之境地的入境方法也很多,但还是以“懂语法,同时又会交际”入境更好些。本人认为学习英语和学习任何一种外国语一样,最终目的是掌握英语的言语功能,根据交际目的,遵循语法、词汇等语言规律,来表达思想。把词组成句子要遵循语法规则,弄清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是中国人掌握英语的必要条件。
2)确立语法学习的新概念
《柯林斯最新英语词典》COLLINS NEW ENGLISH DICTIONARY( 20,北大出版社) 对 grammar 的注释为: n. 1 the rules of a language, that show how sentences are formed, or how words are inflected; 2 the way in which grammar is used: the teacher found errors of spelling and grammar. 3 a book on the rules of grammar. 杭州大学任绍曾教授在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 译序中说: 语法 ( grammar ) 一词有三层含义:(1) 语法:指语言所固有的遣词造句以达意的规则;(2) 语法学,指研究这些规则的学问;(3) 语法书,指说明这些规则的著作,即语法书。英语语法也应该有这三层含义。
著名英国语法学家John Sinclair在他所主编的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商务印书馆,1999)的前言中谈及该书特点时,称之为“功能的语法”、“意义的语法”、“产出性的语法”,指出“我们致力于编写出真实英语语法,即人们日常说的、写的英语的语法。”可见学习英语语法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一种手段。
NMET'99单项填空在试题设计中就强调了交际性原则,力求考查“人们日常说的,写的英语的语法”,考查“真实的英语的语法”。通过语景考查语法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力度较前几年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例:7. --- I'm going to the office.
--- _________ you're there, can you get me some stamps?
A. As B. While C. Because D. If
本题考查连词的用法,如没有前面所提供的情景句:A,B,C,D均可。由于有特定的情景,故C,D不可取。A和B都能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极易相混淆,似乎本题有两个答案。其实这两个词在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表意有细微的差别。As强调主句谓语动词与从句谓语动词动作的同时性,(一边……一边),而while除可以表示同时性外还含有一个动作在另一动作正在进行或持续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发生。从题干所提供的情景判断,从句所要强调的显然还不在同时性。一位说要去邮局,另一位请求为其为事,在一个动作持续时,另一个动作发生,故只有B才是最佳答案。可见,学生必须掌握基础语法,而目的是帮助提高英语的真实交际能力,to communicate, to do things.
本人使用过多本语法书及辅助练习册,产生出一种观点,英国人写得语法书易懂,中国人写的深奥。“我们试卷中总有几题连语法上也难以找到答案,外籍教师也做不对的题目,比如,有一年高考题为:
All but one _______ here just now.
A. is B. were C. was D. are
这样的题,只能考查学生是否记住了某一语法书(或语法权威)的观点,毫无交际意义。因为,在正常的交际中,即使母语者也不区分此时该用单数还是复数。一位英语专家看了这道题说:‘让一百个英国人去做这道题,会有五十个人做错’”。(《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刘润清,1991)又如
Is there ______ rice in the pan ?
A. some B. any C. a D. those
设计者的意图是用B为正确答案。但是,学生选择A就一定错吗?由于题目本身没有把语境交待清楚,A也不能算错。 在不少情况下(比如讲话人相信还有米饭),选择A是成立的。
3)语法学习的实例
传统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方式为: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条条框框,讲解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例句和课文,这种方法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而,语法教学要将语言和语境联系起来。例如:学习be/get used to:
A、请看下面范例:
Jane is American but she has lived in Britain for three years. When she first drove a car in Britain, she found it very difficult because she had to drive on the left instead of on the right. Driving on the left was strange and difficult for her because:
She wasn't used to it.
She wasn't used to driving on the left.
But after a lot of practice, driving on the left became less strange. So:
She got used to driving on the left.
Now after three years, it's no problem for Jane;
She is used to driving on the left.
I'm used to something = it is not new or strange for me:
a. Frank lives alone. He doesn't mind this because he has lived alone for 15 years. It is not strange for him. He is used to it. He is used to living alone.
b. I bought some new shoes. They felt a bit strange at first because I wasn't used to them.
c. Brenda's husband is often away from home. She doesn't mind this. She is used to him being away.
B. Be/ get used 后面不能用动词不定式
She is used to driving on the left.
(不说 ' she is used to drive' )
C.不要混淆I am used to driving 和 I used to do。它们在结构上和含义上都是不同的。
I am used to ( doing ) something = something isn't strange or new for me;
a. I'm used to the weather in this country.
b. I am used to driving on the left because I've lived in Britain for a long time.
I used to do something = I did something regularly in the past but no longer do it .这种结构只有于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形式是'I used to do'。
a. I used to drive to work every day, but these days I usually go by bike.
b. We used to live in a small village, but now we live in London.
5.语感培养策略
中学生学习英语应重视语感的培养,许多成功者的实践经验都证实了这一点,北京市英语教研员、《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孟雁君老师( 1983年她所教的学生中有两名高考英语成绩满分)认为,学外语“语感”最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英语语感呢?
1)朗读和背诵
关于增强纯正的外语语感,我国英语界老前辈之一范存忠先生曾说过: “我体会到学语言和学曲子一样。学曲子贵在能唱”。 “早晨一起,学生们就在屋外,树下, 千遍万遍地读。……不到半年,舌头听使唤了,一些句子,不用思素就跑到嘴里来了。”从朗读背诵中大受其益的有很多专家和知名度很高的语言学家,如葛传规先生在初学英语时,背书是唯一的学习方法, 他在1988年说过: “我有的唯一的英语书是英国人编的 English Primer,汉语名《英文初阶》,书上没有语法,也没有注音。老师教一课,我就反复地读一课。因为量小,我能做到每课全部背出。”北外许国璋教授的英语根基同样在于启蒙时的朗读和背书,“寒假在家,出书试读,再读,在梦中背书。开学,起立大声背书,一口气即是5页”,“英文课重名篇朗读”,“易懂之段即时读即时背”。(1988)
6月26日上午我们赴清华附中参观学习,观摩了高一年级的两节英语课, 并听了英语教研组长王英民老师的介绍。他们外语教学总要求是达到“懂、会、熟、用”四字,其中高一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张嘴”,课外唱英语文歌曲,组织英语朗诵比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天背一段课文。假设我们培养学生每天背诵30━40词长的英语材料,每年以300天计,那么一年约背过10000字左右的材料,日计月累,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2)加强听、说训练
培养英语语感一方面要多读多背,另一方面要多听多说。孟雁君老师所采用的“语感”式教学方法,就是创造一个讲、听外语的环境,让学生在英语的大海里“游泳”。郝建明老师(北京市英语特级教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所教的多名学生高中毕业前就被美国著名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其中之一迟海同学给我们介绍说“学英语更多的是应该多听多说” 。听力训练的途径有:(1) 听英语老师 (2) 听外籍教师(3) 听英文录音 (4)听英文电台 (5)看英文电视 (6)看英文电影 (7) VCD (8) 电脑 (9)英语角活动……。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练习讲英语 (1)英语课内 (2)课外与英语教师交际(3)与同学交际 (4)与外宾交际 (5)英语角活动……。
3)多读英文
关于这一观点许国璋教授曾经说过:“首先我们是在中国,而不是在美国。第二, 我们的老师是中国人。第三,我们的学生是中国人。有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就要选择一个学习的方法。……只有通过读,你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实践量,才能享受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的甜头。读,给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当然,最丰富的知识来源是世界名著。”这些话的重要意义,当然并不仅限于英语语感的培养,而是关系到英语学习的全局。但是“大量阅读有助于培养语言感”是肯定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除了教科书阅读之外,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读些外国文学作品。陈冠商教授说:“我觉得应该尽量多地、尽量早地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是语言的最高艺术形式,要学好语言,必须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说话或作文,才能有风采。
现在,优秀的外国文学名著的简写本出版也较多,光是外研社供初、高中学生阅读的牛津系列英汉对照读物就有44本,分六级:第一级300词汇量;第二级600词汇量; 第三级1000词汇量;第四级1500词汇量;第五级2000词汇量;第六级2300词汇量) 。我推荐四部可以称得上是西方文学巅峰上四个大名著━━《莎氏乐府本事》( Tales from Shakespeare),《希腊和罗马神话》( Myths of Greece and Rome)《圣经故事》、《天方夜谈》(The Arabian Nights Entertainments).学习第一流的世界名著,不能只是泛读, 其中一部分还可以精读,如《莎氏乐府本事》中Hamlet 王子同他母亲,关于他亲父和后父的对比精彩对话,句子琅琅上口: The queen said that was but an idle answer. ”As good as the question deserved,“ said Hamlet. The queen asked him if he had forgotten who it was he was speaking to. ” Alas!“ replied Hamlet, ” I wish I could forget. You are the queen, your husband's brother's wife; and you are my mother; I wish you were not what you are.“...”Oh me!“ exclaimed the queen, ”what a rash and bloody deed have you done!“ ” A bloody deed, mother,“ replied Hamlet, ” but not so bad as yours, who killed a king and married his brother.“ 学习Hamlet 的感受和印象与学习教科书或试卷上的短文的感受就是不一样。
6.交际性学习策略
现代汉语对“交际”的释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人际往来。”“交际”一词的英语是communication,动词是communicate。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communication的释义有:a)to make (opinions,feelings and information,etc.)known and understood by others,e.g,by speech,writing or body movements;b)to share or exchange opinions,feelings,information。
1)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教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教学过程本质的问题。当代教学论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已趋向一致,认为教学“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引自伊阿凯洛夫《教育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学的实质是“communicate, language use”而不是“teach our students for testing”。(引自北外刘润清教授5月23日讲课内容)
为什么说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呢?第一,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交际的主体是人。交际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信息层次和情感层次。教学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不是我教你学,(如果我们把教学界定为我教你学,那么学生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而是双方交流。其英语表达是: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第二,教学是活动,是交际活动。活动是各种技能的交替,技能不单是操作性的,而且与思想有关。英语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结合上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其英语表达为:Teaching is by communication。第三,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师生两主体有各自的认识客体;学生认识的客体是英语,教师的认识是教学规律。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其英语表达为:Teaching is for communication.
2)交际性学习策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社会场合、特定对象、特定话题,使用恰当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还必须能够在特定的社交环境中,根据交谈者的身份来选择最适宜的形式。例如,一位校长碰到一位年轻教师,他打招呼说:
--Good morning, Mr. Smith.
--Hi, Principal. How are things?
这位老师的话语法没错,也明白易懂,也符合语言习惯,但不符合这句话的使用范围。语言太随便,缺少对听者应有的尊重,交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又如下面为两位同学之间的对话:
Student A: Wanna go to the movies? I've got an extra ticket.
Student B: I accept with great pleasure your kind invitation.
Student B的话语体太正式,不符合Student A所设定的交际情景,回答显得僵硬、好笑。
语言交际不是一个孤立的造句过程。要实现交际目的,就要考虑交际内容、交际对象、交际双方、交际手段,甚至交际场所,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 strategies)。又如:王先生要宴请几位美国客人。如果这几位美国客人是王家的常客,王太太请客人入座时可能说:“Dinner is ready.”这句话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整个气氛随和、热烈。如果客人远道而来,且与主人关系密切,王太太则可能说:“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eat now?”大家渐次入座。如果客人身份高贵,且初次交往,王太太则可能说:“Ladies and gentlemen, dinner is served.” 大家彬彬有礼地依序入座。有什么样的交际目的,就要选择相匹配的交际策略,否则,一句话可能语法正确,也符合习惯,结果却冒犯了对方。交际策略还有很强的文化限制性,适用于汉文化的交际策略不一定适用于英语文化,因此,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随着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也逐步了解和熟悉该语言的文化,逐步消除跨国文化冲击,开拓视野,提高跨国文化素养。例如,根据我国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我们常用“你到哪里去?”“早饭吃了吗?”来问候早安,以致我们的学生常用“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breakfast?”向英美人问候,造成误解。一些英美人觉得不礼貌和忌讳的问题,而中国人却习以为常。例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What are your wages?“ …而当英美人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你的回答应是“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而不该是“No, no, no.”
交际策略中还有许多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策略,如表情、手势、态度、衣着等等。交际理论认为:It is impossible not to communicate. 就是指人与人接触可以不说话,但不能不交际,因为你的表情、姿势、动作总会传达某种信息。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低下头去,就表示他不会(愿)回答问题。非语言交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感情的不自觉外露。优秀教师热爱学生,走进课堂总是神采奕奕,而带笑容,眼光里流露深情,这些都是积极的非语言交际。同时交际理论也认为:Meanings are in people, not in words. 老师同样讲一句“See you after class.” 带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语调了,就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要挨批评了,或表示关心,等等。又如“He is a good boy.” 同样,“你真坏!”可见,掌握英语交际策略对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渠道。
3)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
课堂教学是我国现有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交际策略的学习和运用,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英语课应从一开始就按交往一般准则实施教学。一堂课的开端就可以像人们见面一样,通过互相问候来建立交际感情,吸引学生进入英语课堂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例如:
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It's a fine day, isn't it?
How are you today?
(星期一上课还可以问)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weekend?
How did you spend your weekend?
还应当注意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有计划地与个别学生对话。例如:Did you watch the football game...? What's the result? How is your father? Is he any better?教师在进行这些对话时,态度要真诚,语气要自然,应体现真实交际。
按照Johnson和Morrow的观点,交际性行为(活动)具有三大特点: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选择性(choice)和反馈(feedback)。例如在交际中,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别人的东西,那双方之间可以说有了information gap。比如窗外阳光明媚,一人明知故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另一人答:“It's fine.“那这种情况不是真实交际(authentic communication)。假如一人确实不知外面天气情况而问,虽然是同样的一组对话,其性质显然又当别论。事实上,我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时上课所进行的交际,许多不是真实交际。(What's this? It's a pen. We should say ”What's this in English?“)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情景(real situation)来进行真实交际,(苏州市胡老师利用多媒体教”Earthquakes“一例)或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教“Thomas Edison”一例)。在教初中英语第三册Unit 11 THOMAS EDISON一课时,我们在课文整体理解和分段讲述之后,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以多种方式做展开性的提高练习。我们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根据课文线索,分别请学生扮演Edison,Edison's father,Edison's mother,Edison's teacher,the doctor who saved Edison's mother等,其余同学均为Reporter进行现场采访。采访Mother and Father,了解Edison小时候的爱好;采访Teacher,了解Edison在学校的情况;采访Doctor,了解抢救Edison's Mother的过程,也可直接采访Edison。
如:(Sa is interviewing Edison's father.)
Sa: Excuse me, please. I'm on China Daily. Are you Edison's father?
F: Yes. Nice to meet you.
Sa: Pleased to meet you, too. We all know your son, Thomas Edison, is a greet inventor now. Can you tell me what he was always doing when he was a child?
F; Yes. When he was a child, my son was always trying out new ideas.
Sa: Can you gave me an example?
F: OK. One day when he was five, I saw him sitting on some eggs. I asked him why he was doing that. But he didn't answer. Instead, he asked me a question.
Sa: What did he say?
F: ”Hens are able to have chicks. Why can't I?“ he said.
Sa: Could you answer his question at that time?
F: I'm afraid I couldn't.
Sa: Oh. Thank you very much.
F: You're welcome. Goodbye!
Sa: Bye!
又如:(Sb is interviewing the doctor.)
Sb: I know you are a very good doctor. You saved Edison's mother. Can you tell us what happened that day?
D: That day Edison's mother was ill. I was asked to go quickly. I went as soon as possible. When I saw her, I said that she needed an operation at once. But I wasn't able to operate.
Sb: Why?
D: Because it was night, and the lights in the room was very bad. I couldn't see clearly enough!
Sb: What should you do then?
D: Edison thought hard and had an idea. His father owned a large mirror. Edison took all the lights in the house and put them on a long table. Then he put the big mirror behind them. So there was enough light.
Sb: Could you see clearly?
D: Yes. I operated on his mother at once and she was saved.
Sb: Great! By the way, what do you think of little Edison?
D: Very clever!
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外,我们还可以从英文报刊杂志及Internet上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时事新闻、故事、文体消息、广告等等,来充实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并组织学生开展groupwork,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根据David Nuna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理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learner-centeredness,learning-centeredness,self-directed teach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learning. 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效果。比如,我们布置一些Topic discussions任务。The topics should depend largely on the learners personal situation, their dominant interests, because ”Learners learn best if the content relates to their own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我们所谈论的topics可以是Water, Flood, Fire, Earthquake, Houses, Cars, My First English Teacher, Our School Life, My Favourite Song/Sport, How I study English, Which is better, to be a boy or to be a girl? ...现示一例:
①Giving the topic: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about a good teacher?(T)
②Discussing in group(Ss)
③Giving presentation(Ss)
④Collecting some keywords:(T)
e.g lively, kind, strict, helpful, honest, ... interesting, explain ... dearly, speak English well, tell stories, like his students, ...
⑤Putting the key words in order of importance.(Ss)
这样,我们做到了①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②use the language to do things ③to communicate. 作为老师,我们得到了信息We know what we should do. 当然下次谈论的topic是What are the important things about a good studnts?加强师生交流,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促进教学。当然,我们更应该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开展主题讨论,比如联系课文Fire,(SEB I)进行Topic discussion:
Group A: Fire can be used as energy.It can make water boil, and people can make tea with boiling water.
Group B: Fire can give us heat. We feel very warm and comfortable in winter if we have fire at home.
Group C: Fire can help people do some cooking. It can make food more delicious.
Group D: Fire is so hot that it can even change iron and steel into liquid. It can also destroy something if we do not control it proplerly.
我们应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交际策略,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创造机会使用英语,有不会的词要会设法变换方式表达(如a big bird that can swim in the river一例),实在说不出时还可以借助动作、手势、表情、简笔画等辅助表达。在使用英语过程中,要学会不断地提出回答,如我在组织学生讨论“Starting a club”专题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
What kink of club do the students want?
How much time do we have to give to the club actives?
Who is the club for?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club?
How often will it meet?
Where will it meet?
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club?
...
重视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对解决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三是有利于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施素质。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这就需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终身有用的东西。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
篇12: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
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
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泽诞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他的《大趋势》里瞻望前景时对美国人说:“要想真正取得成功,你必须懂三种语言;流利的英语,西班牙语和电脑语言。”如果把他的话加以概括,那就是要懂得流利的母语,一门外国语和电脑语言。这可以说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一个基本要求。美国人的国语是英语,西班牙语是他们的第一外语;在我国英语则是第一外语,所以在全民中普及英语,是一项战略任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正如李岚清同志所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新的形势对我们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事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了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还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由于陈旧落后的观念和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影响,英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仍不能满足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加紧步伐,深化改革已势在必行。对中学英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深入的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实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使英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尽快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重新颁布了《英语教学大纲》并正在进行《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教学大纲》),《大纲》阐明了中学英语教学目的首先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第二要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第三要培养创新能力;其次是要增强世界意识;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指导思想是以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以满足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为我们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此,目前我们开展对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学习策略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面临的重要任务。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学习,如“学习,学习,再学习”、“Never too old to learn.”“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等等都是关于学无止境的格言。然后,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呢?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曾指出;“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类似地,我们有时要求学生记忆大量材料,然而却很少教他们的记忆术,现在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时候了”。教学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界视为提高学习和练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及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 [2] [3] [4]
篇13:英语学习成功者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学习成功者学习策略研究
一、引言 对优秀语言学习者(Good Language Learner)的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二语学习策略早期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ubin(1975)指出,研究语言学习成功者,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判定语言学习策略如何影响语言学习的方法.策略一旦得到确认与证实,并能以此培训语言学习欠成功者,对于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作用.Nunan(1991)也认为目前的大部分二语学习策略偏向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出语言学习成功者的特点.
作 者:郑秋萍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师范学院 刊 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6 “”(8)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14: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心从“教”转向“学”,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文章对国内外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国内外语教学界的研究内容比较全面,但研究方法大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缺少个案研究和混合法研究.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还比较少,提出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即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问卷法与访谈相结合,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作 者:王新菊 WANG Xin-ju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8 刊 名: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8 36(3) 分类号:H08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 策略篇15:元认知在学习策略训练中的作用述评
元认知在学习策略训练中的作用述评
学习策略训练已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元认知在其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更是备受关注.成功的训练都离不开元认知的监控、调节作用的发挥.对元认知进行培养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策略使用水平与解决问题能力,并能促进策略的有效迁移.各种证据表明,元认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
作 者:胡志海 作者单位:安徽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安徽,245021 刊 名: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2 19(2) 分类号:B84 关键词:元认知 学习策略 策略教学 学习困难篇16:元认知学习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元认知学习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青岛新昌路小学
策略研究名称: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适用范围:一至六年级
理论依据:
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核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一般规则、方法,以及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环境和自我表现状态进行有效监控的方式。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意调控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对于培养学生元认知水平,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起到重要的作用。
“元认知”即自我认知。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它在个体的整个智力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能控制调节活动,并能促进个体思维的创新。
自从60年代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以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责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在于中小学生首要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正如笛卡尔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权威人士指出,今天所教的百分之八九十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出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的能力上面。学会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重要方法:
1、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一句名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老师教的目的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学。整个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传授学法,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2、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学习是学习主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越来越应当成为学习者主动和学习者推动的过程。根据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
3、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所谓自由学习,就是冲破教育框架的束缚,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21世纪,人类将面临信息化时代,当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时,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广泛而有效地汲取。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圃于仅有的几本教材,指导学生自由学习,广泛涉猎,学会找到正确的信息源,同时又能抵御各种错误信息,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4、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自我调节和监控,通过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学会学习策略,并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培养并发展元认知。
操作要点:
一、培养兴趣、自我调整,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元认知的基础,学生只有喜爱语文,对其产生兴趣,才有可能去主动学习,关注有关学习内容,主动思考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自觉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的习惯。对此,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仅要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言生动有趣、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多向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大胆想、大胆做、大胆说。
例如,在教学比较简单的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自学,并说:“看哪位小朋友自学得好,请他来做一回小老师教一教我。”以此激励学生认真自学,然后,让其讲一讲如何解题。若有讲得不好的地方,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补充。这样一来,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语文课,从喜欢语文课再到喜欢探索语文知识,逐渐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为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准备好前提条件。
二、分析问题、自我计划,提出正确的学习目的。
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围绕这些任务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任务,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提出要学什么,然后制订计划,思考如何去学。
例如,在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后,接着提问:“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有学生说:“我想知道英英学的哪些古诗?”有学生说:“我想知道英英是怎么学的?她能给我的古诗学习带来哪些启发?”......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对学习任务有了自我意识,产生想了解的渴望。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你们有信心去解决这些问题吗?你能不能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你想怎么去解决?”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好计划,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准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初步培养其元认知能力。
再如:在六年级语文《唯一的听众》一课的学习中,老师提问:“对于人物的描写一般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外貌等来表现。上一课《穷人》的学习中主要采用哪种方法?”学生回答:“主要通过心理活动揣摩人物内心情感。”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通过神态描写揣摩人物内心情感。你准备怎么做?”这一案例中,通过对学生已有经验的调动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并让学生列出学习计划,明确学什么,怎么学,然后在老师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活动。
三、掌握方法、自我监控,实施有序的学习步骤。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按照步骤有序地进行,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能力。避免做事虎头蛇尾,并补充、检验和修正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有机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
例如,王文君老师执教五年级语文《献你一束花》一课时,就体现了对元认知学习策略
的运用。这一学习策略宗旨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在面临学习任务之前以及实际活动展开期间激活和维持情绪状态,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监控学习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行为,评价学习结果,在学好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明确学习目标,自我激发求知欲望,自我保持学习兴趣,自我反馈调节学习行为与策略,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我们说,一堂卓有成效的课,关键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构知
识,并学会建构的方法。这节课开课引出课题后,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有一束花,会献给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抓重点词语和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等等,教师从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出发,在学生依据已有经验进行充分地理解感悟后,加以方法的指导,然后学生再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使学生知道边读边画、边读边想、小组讨论、抓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等读书思考的方法有助于帮助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并选择运用这些学习的策略进行有效学习。这是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
四、检验结果、自我反思,评价完整的学习过程。
评价,不仅是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作出判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我学会了哪些知识?在学习时,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有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怎样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学习中怎样做才能学得更好?以此提高学生认知的正确率,并为以后学习同类知识提供借鉴。通过自我反思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元认知水平。
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不大会自我评价,那么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先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例如:在读完课文后,请同学进行评价,并且评价过程中加强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具体目标达成度的指导,这样,学生由不会到会,通过评价他人而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反省中强化成功、矫正错误,促进其元认知水平的提高。
的确,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意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等,增强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辨析性、理解性,这将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典型案例:
《学弈》教学设计
(设计人:原新昌路小学,现市南区教育研发中心 李莉)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和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活动。
组织学生唱歌,在优美的歌声中放松心情。
二、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老师:大家平时都喜欢做什么?
学生1:听音乐,我觉得音乐给我带来很多乐趣
学生2:我喜欢做模型,我觉得可以锻炼我的动手能力
……
老师:看来,大家的爱好可真不少。课件出示:图上的人喜欢做什么呢?
(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我看出来了,他们正在下棋
老师:这幅图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写下了这篇文章。边说边板书:学弈。
三、 启发质疑,初步理解。
老师:“弈”是什么意思?
学生1:我知道弈的意思,就是下棋
老师:你很聪明,怎样了解到的?
学生1:书上就有注释,结合注释就可以了解词语的意思。
老师:这是个学习语文的好方法。那么,“学弈”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1:可能是学下棋的意思吧。
老师:很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总结出的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的方法)
老师:看到题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让学生在面临学习任务之前激活思维,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
学生1:图片上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下棋的?
学生2:学习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边说老师边将问题板书于黑板上)
老师:通过预习,你还了解到什么?
学生1:我知道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学过另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学生2:在学习那篇课文的时候,我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我想可以运用到这篇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方法是: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
老师:课件出示(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
老师:学会积累学习方法,并且恰当的运用,很好。那就请你用这个方法来自学,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分小组学习(自己学习,然后小组合作)
四、读诵结合,深入理解。
老师:结合注释读明白,谁读明白了?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吧。
学生1: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
老师:你能流利的讲出这个故事,说明你差不多读明白了。但好像还缺点什么?谁来补充或者改正。
学生2补充。
老师对学生1说:听了同学的建议,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1完整讲述故事。(学生在同学互助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大意)
老师:理解大意读通顺,读通顺了吗?(指读)
学生读。
老师:他读的怎么样?
学生1: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
学生2:好像味儿不大足。
老师:好,你提到味儿了,那怎样读就会读出文言文的味儿来?
学生1:要理解意思。
学生2:要多读几遍。
学生3:要注意语句的连贯,抑扬顿挫。
老师:对,多读多练,就会像刚才你们所说的那样,把文章读的有节奏,有文言文的韵味,你想试试吗?先自己练一练。
(根据学生体验,顺势总结出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学生自由练习,再次指名朗读。
老师:这次我们就听出文言文的韵味了。通过刚才的读,你感到文章中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用笔划出相关句子,自己试着读一读。
(引导学生一边动笔一边读书,学会通过勾勾画画用心默读的方法。)
学生默读,画出相关句子。
老师: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学生读相关句子。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老师:同学们,两个学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我从“专心致志”这个词语里面体会到一个学生表现很专心。
老师:你抓住了一句话中的重点词语来理解,很好。谁还有别的办法?
学生:我通过看图,观察到这个学生很认真的学习。
学生:我联系上下文,通过与另一个学生的比较,知道他很认真。
老师:你们很会读书,还掌握了不少读书方法呢。第二个学生的表现呢?(指读,出示,再指读)能否试着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句子。学生提出找中心词,解释全句等等。
指读相关语句“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老师总结方法,还可以怎么理解?(出图)看到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图意来理解文言文。(拓宽学生运用学习方法的思路)
学生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了解文中人物的表现。
再次指读二人不同的表现(配乐,男、女生分读)
再次指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四、联系实际,理解感悟。
老师:由此,你会想到什么?课前大家谈了自己的爱好,现在看来,光有兴趣行不行?(与课文开始时的导语相结合,相互呼应)谁想来读课文?
老师:假如他们二人现在开始比赛,你能料想到结果吗?
学生充分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老师:为是其智弗若与?
学生:非也。
老师:为是其师弗若与?是他的老师不一样否?他们老师是什么人?找句子读一读,那是什么原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解决难点)
学生: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学生:一个人学得很专心,另一个人想着怎么把天鹅射下来。
老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你们还知道哪些成语出自文言文。
学生:掩耳盗铃。
学生:揠苗助长。
师:一个人学得专心致志,另一个人学得怎么样?
学生: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老师: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先和同位说一说。
学生:有一次老师讲奥赛题,我觉得我会了,就没有认真听,跑神了。结果在做和它同类型的题时就不会了。
学生:有一次考试,发下卷子一看,觉得题特别简单,就慌忙做完了,觉得全对,就交卷了,心里还想,我交得真早呀,结果只得了72分。
学生:……
学生:……
老师:我们看不管下棋,还是做其他事。智力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什么呢?态度,这真是态度决定一切。
老师:我们看这篇文章,刚开始大家觉得不好懂,现在读出了韵味,你们的秘诀是什么呀?
学生:先理解意思,认真读,再仔细体会感情。
老师:好,同学们都学得专心致志,由开始的不会读,到后来的熟读甚至背诵,其实文言文学习并不困难,秘诀就在多读多背而已。
五、 补充资料,拓展延伸。
老师:两千多年前的这篇文章,是谁给我们带来的?
学生:孟子。
老师:你对孟子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出示相关资料,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
出示《孟子 告子》,拓展延伸。
老师:下节课我们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一起来读一读《孟子 告子》吧!
篇17:谈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谈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以元认知策略为视角,阐述元认知策略的基本理论,分析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与元认知策略的相关性.希望通过建立元认知策略指导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作 者:张楠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刊 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9 “”(6) 分类号:H315 关键词:元认知学习策略 网读教学 阅读理解能力篇18:元认知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元认知理论和学习策略进行探讨,指出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研究了如何将无认知与大学英语教学融为一体,对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 者:郭志敏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刊 名: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英文刊名: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2.4 关键词:元认知 学习策略 英语教学 能力培养篇19:元认知策略训练与大学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元认知策略训练与大学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心.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教会学习者如何学习”运动,其本质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意识.文章报告了对大学英语二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证实了策略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观点.
作 者:朱铭 卜杰民 作者单位:朱铭(江苏工业学院,外语系,江苏,常州,213164)卜杰民(浙江广厦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东阳,322100)
刊 名: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英文刊名:SUN YATSEN UNIVERSITY FORUM 年,卷(期):2007 27(10) 分类号:H314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训练 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学高中政治
★ 高中政治答题
★ 高中政治说课稿
高中政治元认知学习策略研究介绍(锦集1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