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鹿小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教学目标
1.态度目标: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演练本校及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2.能力目标:全组同学能够相互协作,根据统计资料在中国图上绘出中国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并能讨论分析出它们的分布规律;能通过讨论确定并演练本校和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3.知识目标:全体学生能够根据统计数据和有关图像感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优秀学生能够简单说明原因;每个学生能够在一分钟内至少说出我国三个地震多发的省和两个火山分布区。
教学理点
帮助并指导学生在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演练学校及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真正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学会有用的防灾、减灾方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电视机,中国政区图和红色即时贴圆片及参考资料(各组分组而坐,各组桌面均有配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录像】唐山大地震现场实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利用《中国地理》教学软件中有关片段)。
【教师引导】哪位同学经历过地震,地震时是什么样?大家说一说。
【讲解】通过刚才这段录像和大家的讨论,我OJ可以感受到地震灾害是来势凶猛和残酷无情的。地震真的有这么可怕吗?地震的.分布和发生有无规律可循呢?
篇2: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掌握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知道我国的火山及其分布。
2.使学生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危害。了解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分布。
3.对学生进行有关我国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方面的地理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具准备]
1.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
2.“地动仪”图片
3.地球仪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安排1.5课时,第一课时讲完“地震”,后半个课时讲完“火山”和“泥石流”。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章最后一节。
篇3: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讲授新课)
[提问] 同学们还记得世界上著名的两大地震带吗?(学生议论、发言。教师在地球仪上向学生提示,共同说出答案。)
[讲述] 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教师可用地球仪指示)
[板书] 一、多地震的国家
[讲述]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本世纪初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地震记录,并阅读“注解”,明确什么叫“震级”。
[讲述] 我国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大概有连续十几年是活跃时期,接着十几年是比较平静的时期,再又是活跃时期。
[板书] 1.活跃时期和平静时期交替出现
[讲述] 在世界各国中,我国是有文字记载地震最早的国家,《竹书纪年》一书所记载的夏朝发生的地震,距今已有3800多年。
[展示图片] 出示“地动仪”图片。
[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中国历史课本上曾学过,这个仪器名称是什么?是哪个朝代、哪位科学家发明的?(学生回答,教师提示、纠正)
[板书] 2.最早记载地震、发明地动仪的国家
[挂图] 挂出“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
[讲述] 我国地震活动比较多而且强烈的地区,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分,像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接触处,以及板块断裂破碎的地带(教师边讲边用地球仪指示)。例如,我国的台湾、福建沿海正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正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还有一些地区地壳也不够稳定。请同学们参考课本图3·23,对照课文认识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指图] 教师在“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上指出四个地震带的位置,请同学们一一说出它们的名称。
[板书] 二、主要地震带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指图讲述] 我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大地震,大多集中分布在上述四个地区。根据已有的资料记载,我国最大地震为8.5级,山东、西藏、宁夏各发生过一次。1556年陕西华县(秦岭东段北坡下)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危害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为7.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夺去了24万人的生命,使唐山这座华北重镇猛烈震动中成为一片废墟。请同学们看课文“读一读”中一位外出急诊的医生讲述的唐山大地震的情形。
唐山地震后,唐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已在一片废墟上重建成一座欣欣向荣、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工业城市。(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地震后的唐山”和“重建后的唐山”两幅对比强烈的插图,并请他们谈谈感想,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承转] 根据上面所述,我国的地震灾害严重。现在同学们一定很关心下面要讲述的问题:地震是否能够预报?
[板书] 三、地震监测和预报
[讲述]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是指地壳的.天然震动。较大的地震,震前一般会有预兆,同学们可以看课本图3·26。图中所表示的是,地震前动物异常的情况。其实,除动物异常外,在气象、地下水等方面都有表现,地震仪器上也有显示,所以我们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例如,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的7.3级地震,我国地震台站在震前准确地作出预报,及时疏散居民,免遭重大损失。但是,目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说,预报地震还不能像预报天气那样准确可靠。现在,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地震监测网络,对地震预报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预报会有更多的成果出现,也希望同学们学好科学知识,将来为地震预报做出贡献。
[阅读回答] 阅读课文“读一读”,回答:
1.地震前,井水和动物会有哪些异常现象?
2.发现井水和动物异常现象怎么办?(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再向学生说明:①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并不一定是地震前兆,因此不能发现自然异常就自行预报地震,以免引起恐慌和混乱;②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每个人都应树立防震意识,观察到有关地震前兆的异常现象,应主动、就近向地震台站和有关政府部门报告。)
[练习] 在填充图上填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名称。
[板书] 四、火山的分布
[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图3·27和图3·28,想一想:为什么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山顶会出现湖泊呢?为什么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湖泊相连成串呢?(学生议论、发言)
[讲述] 原来,它们都和火山活动有关。白头山是一座火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山顶湖泊;五大连池所在的地方也有火山活动,“五大连池”就是五个相连成串的湖泊,它们是由火山喷出的熔岩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群。
[讲述] 我国的火山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方(指图):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我国已经知道的火山有600多座,可是近几百年来仍在活动的却很少。我国最近年代,也就是1951年5月,喷发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火山喷发也能引起地震,这叫火山地震。
下面,我们学习另一种在我国许多地方经常发生、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泥石流的知识。
[板书] 五、泥石流
[讲述] 泥石流是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它多发生在山区,和地形、岩石、植被、气候都有关系。
[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图3·29,对照课文,说说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提问] 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泥石流有哪几方面的危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板书] 2.造成的危害
[讲述] 泥石流也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当认识它。预防泥石流也是我们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任务。
[提问] 泥石流发生在山区,我国哪些地方是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总结] 地震、火山、泥石流都会危害人们生产、生活,我们应当认识它们,预防它们,尽量减少它们的危害。
[练习] 1.我国火山分布在哪些地方?
2.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有哪些?它有什么危害?
(布置作业)
本节课文后的选做复习题1、2。
[板书设计]
篇4: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一、多地震的国家
1.活跃时期和平静时期交替出现
2.最早记载地震、发明地动仪的国家
二、主要地震带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三、地震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五、泥石流
篇5: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一、地震
【讲授新课】
【提问】初一时我们学过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分市,有谁还记得?
【板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提问】根据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布,你们能否分析出中国是一个多震国,还是一个少震国?为什么?
【板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讲解】的确,我国是一个多震国家,请同学朗读课本本节开始方框中的文字内容。
【引导】中国的主要地震带分布在哪儿?
请你们阅读参考资料,这是近几十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你们各组能否在5分钟内用红色即时贴在中国地图上把这些地区标出来?比比看,哪组完成得快?
【提问】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的图总结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哪个省大震多?地震多分布在什么地带?(可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地震带多分市在板块交界处和山前凹陷地带。)
【读图】请大家看课本第38页的图3.23“我国的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请各组根据这幅图补充你们自制的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板书】主要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省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提问】我们生活的北京是多震区,还是少震区?
【板书】——北京位于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
【讲解】北京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北京有三大断裂带,其中有一条断裂带在石景山区,那就是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而我们学校就位于这条断裂带上。
【板书】——我校位于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上
【讲解】大家看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紧张,其实,只要我们充分注意防灾、减灾,地震就不那么可怕了。
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中24万同胞罹难,但是距离震中唐山市仅100千米的青龙县却因为防灾工作做得好,竟神话般地无一人伤亡,创造了罕见的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第9期《青年文摘》中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迹》。
再例如,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九度区某医院房屋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基岩地基上的某建筑物(楼房)保存完好(可向学生展示《地震问答》中的实物照片)。
【提问】显然我们学校的选址是不合适的。那么,目前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呢?(引导学生从震前预报、震发时躲避方法和震后间隙的撤离路线三方面讨论。)
【引导】现在咱们来实际演习一下震发时的躲避方法。
师生共同演习。
【提问】你家里应如何防震呢?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防灾措施填入下表,回家后再补充上实施情况?
【板书】
【讲解】请大家回家后动员全家人进行临震演习,下节课请大家汇报演习情况。
【提问】你知道长白山上白头山天池吗?为什么湖泊会出现在山顶呢?你知道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吗?为什么五大湖泊会相连成串分布呢?
【讲解】请看书上有关这两个湖泊的插图,插图下有文字解释。
【板书】二、火山的分布
【讲解】我国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不过,近几年来仍在活动的火山却很少。最近喷发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
【板书】三、泥石流
【提问】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提问】请你观察“中国地形图”,我国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泥石流?
【课堂小结】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灾害的发生和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人类能够及早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把灾害降到最小程度。
【课堂练习】(略)
【布置作业】请大家回家后动员全家人进行临震演习,下节课请大家汇报演习情况。板书设计
篇6:高一地理《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教案
教学目标
1.态度目标: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演练本校及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2.能力目标:全组同学能够相互协作,根据统计资料在中国图上绘出中国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并能讨论分析出它们的分布规律;能通过讨论确定并演练本校和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3.知识目标:全体学生能够根据统计数据和有关图像感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优秀学生能够简单说明原因;每个学生能够在一分钟内至少说出我国三个地震多发的省和两个火山分布区。
教学理点
帮助并指导学生在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演练学校及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真正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学会有用的防灾、减灾方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电视机,中国政区图和红色即时贴圆片及参考资料(各组分组而坐,各组桌面均有配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录像】唐山大地震现场实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利用《中国地理》教学软件中有关片段)。
【教师引导】哪位同学经历过地震,地震时是什么样?大家说一说。
【讲解】通过刚才这段录像和大家的讨论,我OJ可以感受到地震灾害是来势凶猛和残酷无情的。地震真的有这么可怕吗?地震的分布和发生有无规律可循呢?
【板书】第五节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一、地震
【讲授新课】
【提问】初一时我们学过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分市,有谁还记得?
【板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提问】根据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布,你们能否分析出中国是一个多震国,还是一个少震国?为什么?
【板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讲解】的确,我国是一个多震国家,请同学朗读课本本节开始方框中的文字内容。
【引导】中国的主要地震带分布在哪儿?
请你们阅读参考资料,这是近几十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你们各组能否在5分钟内用红色即时贴在中国地图上把这些地区标出来?比比看,哪组完成得快?
【提问】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的图/Article/Index.html>总结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哪个省大震多?地震多分布在什么地带?(可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地震带多分市在板块交界处和山前凹陷地带。)
【读图】请大家看课本第38页的图3.23“我国的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请各组根据这幅图补充你们自制的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板书】主要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省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提问】我们生活的北京是多震区,还是少震区?
【板书】――北京位于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
【讲解】北京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北京有三大断裂带,其中有一条断裂带在石景山区,那就是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而我们学校就位于这条断裂带上。
【板书】――我校位于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上
【讲解】大家看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紧张,其实,只要我们充分注意防灾、减灾,地震就不那么可怕了。
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中24万同胞罹难,但是距离震中唐山市仅100千米的青龙县却因为防灾工作做得好,竟神话般地无一人伤亡,创造了罕见的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19第9期《青年文摘》中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迹》。
再例如,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九度区某医院房屋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基岩地基上的某建筑物(楼房)保存完好(可向学生展示《地震问答》中的实物照片)。
【提问】显然我们学校的选址是不合适的。那么,目前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呢?(引导学生从震前预报、震发时躲避方法和震后间隙的撤离路线三方面讨论。)
【引导】现在咱们来实际演习一下震发时的躲避方法。
师生共同演习。
【提问】你家里应如何防震呢?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防灾措施填入下表,回家后再补充上实施情况?
【板书】
【讲解】请大家回家后动员全家人进行临震演习,下节课请大家汇报演习情况。
【提问】你知道长白山上白头山天池吗?为什么湖泊会出现在山顶呢?你知道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吗?为什么五大湖泊会相连成串分布呢?
【讲解】请看书上有关这两个湖泊的插图,插图下有文字解释。
【板书】二、火山的分布
【讲解】我国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不过,近几年来仍在活动的火山却很少。最近喷发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
【板书】三、泥石流
【提问】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提问】请你观察“中国地形图”,我国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泥石流?
【课堂小结】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灾害的发生和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人类能够及早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把灾害降到最小程度。
【课堂练习】(略)
【布置作业】请大家回家后动员全家人进行临震演习,下节课请大家汇报演习情况。板书设计
篇7:高一地理《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教案
一、地震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主要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省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北京位于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
――我校位于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上
二、火山的分布
三、泥石流
小资料
近几十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6.8级。
1966年3月22日16时11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6.7级。
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7.2级。
1967年8月30日12时22分四川省炉霍地震,震级6.8级。
1969年7月18日13时24分渤海地震,震级7.4级。
1970年1月5日1时42分云南省通海地震,震级7.7级。
1972年1月25日10时06分台湾省东边海中地震,震级8.0级。
1973年2月6日18时37分四川省炉霍地震,震级7.9级。
1974年5月11日3时25分云南省昭通地震,震级7.1级。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省海城地震,震级7.3级。
1976年5月29日20时23分云南省龙陵、潞西地震,震级7.5级。
1976年5月29日22时00分云南省龙陵、潞西地震,震级7.6级。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地震,震级7.8级。
1976年7月28日18时45分河北省滦县地震,震级7.1级。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级7.2级。
1976年8月23日11时30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级7.2级。
1981年1月24日05时13分四川省道穹地震,震级6.9级。
1985年8月23日12时41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地震,震级7.4级。
1988年11月6日21时03分云南省耿马、澜沧地震,震级7.6级。
篇8:地震和火山
地震和火山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关地震监测、预报和抗御地震灾害的常识;了解我国火山的分布。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对待地震灾害。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具
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中国地形挂图。
课时
1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1.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图看
2.从历史上的地震记录看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
三、地震的抗御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
四、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我国地形的特点有哪些?你能用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吗?(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归纳] 正像同学们所说,我国地形的.特点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疆域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其南临印度洋板块,其东有太平洋板块。从东、南两侧受到挤压,因而使我国疆域内的板块断裂破碎,就形成我国地形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国大部分领土正在这高原的东侧,才形成了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的地势。同时,在与东侧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使我国地形更复杂。而且还影响着我国的地震区与火山的分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我国地震和火山的知识。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板书]
[提问] 为什么说我国是多震的国家?你能从板块运动和世界地震、火山带的分布图上说明“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吗?(展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火山带分布图”,让学生在明确我国的大致范围后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 正是由于我国处在几大板块相互挤压的集中地区,地壳很不稳定,特别是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地震带)都经过我国境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
[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读课本23页“多地震的国家”一节课文。
[过渡] 可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但是,我国地震常发地区主要在哪里呢?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板书]
[读图] 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并且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
[教师归纳] 教师按照课本24页的课文,将学生回答的地区,归纳成为四个主要地区。
[过渡]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4页最后一段课文及25页“读一读”的材料,并且观察“地震后的唐山”、“重建后的唐山”两幅图。使学生认识到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认识它,尽力减轻它带给人们的灾害。
三、地震的抗御[板书]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板书]
[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25页的“选讲课文”及课本26页的“读一读”。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板书]
[讨论] 当我们了解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后,为了减轻地震的灾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教师小结] 地震虽然至今仍然是我们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只要我们按照科学道理去做,还是可以减轻它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例如,在震区加固建筑物,使它能抗拒可能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在地震期间,疏散居民到开阔安全的地方;普及地震常识,使人们遇到地震时能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轻伤亡。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我们人类完全控制它,这又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就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彻底控制地震灾害,造福人类。
[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地震的知识,大家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那么还有一种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形突然变化的现象是什么呢?(火山)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火山的分布。
四、火山的分布[板书]
[读图] 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找出五大连池、长白山天池、大同、腾冲、新疆南部、台湾、海南岛等地的火山分布地。
[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课本26页最后一段课文。
[展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我国著名火山的景观图片(或投影片)。
复习巩固
1.按照课本的“目录”,回忆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的知识内容。
2.使用课文复习未记住的知识内容,准备上好下一节的复习课。
★ 大同火山介绍
★ 岑参 《经火山》
★ 地震慰问信
第五节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