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土地阅读答案

时间:2023-01-17 03:48:11 作者:冲浪达人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冲浪达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故乡的土地阅读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故乡的土地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故乡的土地阅读答案

故乡的土地阅读答案

①故乡的土地是一片肥沃而丰饶的土地。这片土地不仅沉积了一个民族太多的历史和辉煌,同时,也沉积了黄河两岸百姓太多的苦难与辛酸。

②中国的古都,有一半矗立在故乡的土地上。古城的兴衰,实际上也代表着文明的兴衰。黄河这条可歌可泣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哺育了依偎在身边的炎黄儿女。

③故乡的土地啊,上面生长着的是养活人类的粮食,而土地下面,埋藏着多少人间城郭呢?

④我们无意中挖掘出土一批文物,才知道了仰韶文化、殷墟文化、商城文化、李岗文化、贾湖遗址、太昊陵、南召猿人、许昌人等等。但这些不过是九牛一毛。中华民族经历了多少个时代?总共也不过三十多个,但在故乡土地上建都的就有二十多个。这地下还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类所知的东西和事情?中原土地绝对是埋藏华夏文明的富矿。在故乡的土地上,农民劳作,一不留神,一镐下去,兴许就挖出一个朝代,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⑤大地无言,她永远都沉默着。这个沉默无语的土地被人类踩在脚下,为人类奉献着一切,并不向人类索取什么。

⑥大地有言,大地的语言是用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实现的。这种形式就是通过土地上一年四季生长着的各种植物表达的。任何一颗种子或一束秧苗丢进泥土里,土地都用她博大的胸襟接纳着这些弱小的生命。土地知道任何种子和秧苗一旦把根扎进自己的肌体,便是以吸取自己的营养来完成它们的生命延续。土地毫无怨言,她无私供给植物们所需的营养。那些仰仗着土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植物,它们鲜嫩油绿的肢体,它们绚丽多彩的花朵,它们丰硕饱满的果实,我以为,这便是土地的语言。难道不是吗?

⑦春天的脚步无法阻挡,春分过后一天一个样儿,到了清明时节,再看土地上的麦苗,便是万顷碧波,一派油绿,煞是好看。村庄的房屋也受了春的滋润,被大地墨绿所浸染,便融入了这绿色的春天。

⑧夏季是故乡最美的季节。夏至,正是小麦染花时节。从麦子开花到芒种前收割的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是故乡大地最为辉煌的时刻。秋,是收获季节。秋季也是农作物品种最多的季节。你若在这个季节来到我故乡的土地上,你在心底也许会涌出“此处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感叹。

⑨冬天,可能是家乡土地最落寞的季节。寒冷把所有的绿色都掠走了,地面上已经少有庄稼,地皮多半都袒露着,人们需要猫冬,土地需要休眠。深翻的土地,土坷垃翘首以望,等待着静静的.落雪,等待着那更凌厉的北风,来消融坚硬的土块,储备更多的墒情,为的是新的一年向人们提供更加充沛的物质财富。

⑩我们不得不承认,城市制造出的一种蔑视农耕与农人的文化,我们会不断听到乡村衰败的消息,但这些消息不会比股指的涨落更使人揪心。我们制造出来的蔑视农耕的文化,其蔓延的结果导致坑农害农事件屡出不穷。

11中国社会是一个耕的社会,中华民族是一个耕民族,一部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耕的历史,这是中国的历史也是中国的现状,这是中国的现在也是中国的未来。当想着这些的时候,电视里正在播放世界粮食危机的消息。可以说有些人是麻木的,说粮食危机造成了非洲各国多少多少万人而死亡,画面同时出现一群群枯瘦如柴的黑孩子。麻木的人可能不以为然,他可能认为这是在遥远的非洲,他不知道这种威胁面对的是整个人类,我国乃首当其冲。对于我家乡的父老,其实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消息佐证,因为他们仍在勤勉种植,他们对土地有着天生的热爱。 (选自《散文百家》第7期,有删节)

11.联系全文,说说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12.文章的第⑥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它在表达上有何特色?(6分)

13.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在故乡的土地上,农民劳作,一不留神,一镐下去,兴许就挖出一个朝代,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3分)

(2)中国社会是一个农耕的社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一部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农耕的历史,这是中国的历史也是中国的现状,这是中国的现在也是中国的未来。(3分)

14.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对故乡土地的感情与思考,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参考答案

11.(1)从结构上来讲,第①段直接点题——“故乡的土地”,统领了全文内容,在全文结构中能起到提纲挈领、引出下文的作用,为下文写土地的“辉煌”与遭受的“创伤”埋下了伏笔;(2分)

(2)从内容上说,第①段既写到了土地沉积的“历史和辉煌”,又写到了黄河两岸百姓的“苦难与辛酸”,为全文张本;(2分)

(3)从艺术表达效果上来讲。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1分)

12.第一问(内容):大地的语言是通过土地上一年四季生长着的各种植物来表达与演绎出来的(大意对即可)。 (1分)

第二问(表达特色):(1)表达上综合运用了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歌颂了土地伟大的奉献精神;(2分)(2)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量,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土地人格化,讴歌了土地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高贵品质,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强化了感情的抒发。(3分)

13.(1)①故乡的土地沉积了民族太多的历史和辉煌;②故乡的土地沉积了人们太多的苦难与辛酸;③故乡的土地上曾经矗立着不同年代的中国的古都。

(2)①从历史来讲,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农耕历史源远流长;②从现实来说,我们必须摒弃蔑视农耕与农人的文化的思想倾向。这种有害的思想会让我们步人误区;③从未来计议,粮食危机将威胁着整个人类,我国乃首当其冲,我们应重视勤勉种植,应热爱生育我们且养育着我们的土地。

14.这是一道探究题,只要能联系本文、自圆其说即可。示例:(1)写无意中挖掘出土一批文物;中华土地历史悠久,绝对是埋藏华夏文明的富矿。(1分)(2)写四季土地不同的景色: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土地是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母亲。(1分)(3)写城市制造出的一种蔑视农耕与农人的文化;体现了作者对某些人不重视农业生产和不关心爱护农民的做法非常不满与极度的忧虑。(2分)(4)写世界的粮食危机:警告人们要重视保护我们的土地,要重视农业生产,要关爱农民。(2分)

篇2:土地阅读答案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口兹 口兹 口兹 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小题1:、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2分)

小题2:.“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3分)

小题3:.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4:.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品描写那弯弯的丝瓜像“电话筒”一样,“一心想告诉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优惠。

B.“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这句话主要表达作者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幸福感。

C.所谓都市里的孩子“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鸦’”,主要表达了对西方文化影响的一种焦虑。

D.“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这主要是说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使他们比我们更直接、更真切地领悟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

E.作者从自己的种菜的小题入手,引申出文化思考的大主题,这充分显示了散文“以小见大”的文化特征。

篇3:土地阅读答案

小题1:生命的根基;(2)文化的源泉(或精神的家园)

小题1:①与自然的生命交流越来越少;②劳动创造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少。

小题1:(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2)拟人(或比拟或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

小题1:BC

篇4:《故乡》阅读答案参考

《故乡》阅读答案参考

《故乡》作者:选自:主要的写作手法:对比

人物描写手法有哪些: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我回故乡,见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乡?明确:萧索,破败!有何作用?明确:渲染气氛,衬托我内心的悲凉。

2.理解第4节中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明确:眼前故乡的衰败景象,粉碎了我记忆中美好故乡的影像,本也如此是一种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3.少年闰土的世界如此色彩斑斓,与课文开头所说的我的故乡好得多了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4.概括少年闰土(活泼、健康、机智、勇敢,无等级观念,是个小英雄)和中年闰土(贫困、潦倒、饱经风霜、精神麻木、等级观念强,像个木偶人)的形象,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明确:①残酷的剥削和压迫②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

5.概括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和二十年后的杨二嫂的形象(略),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明确: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下城镇市民也日益破产)。

6.课文第59段闰土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他欢喜(因为见到了儿时好友)的是什么?感到凄凉(想到自己凄苦的处境)的又是什么?

7.闰土叫我老爷说明什么?

8.课文第61段中可悲的厚障壁指什么?

9.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闰土深受封建等级制度的毒害?明确:喊我老爷;叫水生磕头等

10.在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的时候,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真的对故乡不留恋吗?

有不留恋,因为故乡衰败;人民生活困苦、精神萎靡;尤其人与人之间还有着隔膜;但最终还是留恋的,有着深厚感情的,因为他对故乡的未来还是充满美好的希望的。

11.课文第84段中看不见的高墙指什么?明确: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12.为什么原本十分清晰的小英雄的形象,在我离故乡时却忽地模糊了?明确:因为现在的闰土,贫苦、麻木,受等级观念的束缚,与我有着隔膜,原有的小英雄形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13.课文第86段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有何含义?

14.为什么作者要写我们的后辈(宏儿正在想念水生)?明确:因为在他们身上作者寄托着对新生活的希望。

15.理解课文第86段中三个辛苦分别指什么人,及各自的含义。明确:我的辛苦劳碌、四处奔波;

闰土的辛苦贫困艰辛、精神萎靡;杨二嫂的辛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16.课文中写的新的生活指什么样的生活?明确:人与人之间没有隔膜,自由幸福的生活

17.为什么我想到希望会忽然害怕起来了?明确:写出了我既对新生活充满希望,同时又对它能否实现不免迷惘的心理

18.课文第87段中我自己手制的偶像指什么?明确:就是希望下一代能过上新生活

19.为什么闰土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明确:闰土只想改善自己的生活,愿望较小;而我希望下一代人有新生活,愿望较大,实现的难度也大,所以说他的切近,自己的茫远

20.课文结尾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与上文相呼应,表现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21.理解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明确:含义空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希望必然落空!即使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奋斗实践,就有实现的可能!文中作用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坚定的信念。

22.杨二嫂性格特点?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明确:性格泼辣,自私,势利,爱占小便宜。作用①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②更广泛的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③更深入的揭露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

23.文中闰土、我、杨二嫂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明确:闰土旧社会生活重压下贫苦农民的代表;我追求新生活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杨二嫂人格被扭曲的小市民的代表。

24!!!重点看看《导学练》p37页问题探究与讨论中的第3小题!!还有p39页的阅读理解(一)相关问题!

25《故乡》中我的希望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在内容和表达作者感情方面有何异同?

篇5:故乡阅读答案

1、上面两段选文划线句的景物描写大致相同,在文中的作用相同吗?试作分析。(3分)

不相同。①中的故乡是我的记忆中的美丽的故乡,表现我对过去的故乡的'怀念神往(1分);用环境烘托少年闰土小英雄的形象,为下文中年闰土的出现作对比的伏笔(1分);

②中的故乡实际上是我心目中的未来的故乡的理想画面,表现我对未来新故乡,新生活的向往(1分)。

2、闰土的愿望既然是切近的,为何我还要暗地里笑他?(2分)

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自己一家人能过上幸福生活,因而是切近的(1分),但是他把希望寄托在泥塑木雕上,又是愚昧的,不能实现的。(1分)

3、从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到选文结尾关于希望的比喻,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2分)

我的害怕是因为看到故乡破败萧条的现状和故乡人的变化,使我虽然对新生活充满向往,又对能否实现希望而感到迷惘(1分);结尾的希望则表现了我追求新生活的执着坚定的信念。(1分)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篇6:故乡阅读答案

1、小说。心理。

2、四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为生活奔波劳碌的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种是像“闰土”那样辛勤劳苦的农民;一种是像“杨二嫂”那样辛苦恣睢的小市民;一种是像宏儿和水生将要过新生活的下一代。(只要意思答对就行)

3、句子:“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圆月”。

作用:照应前文,也表明作者对美好故乡的留恋。

4、希望要靠实践才能实现。只要意思对就行。

篇7:《故乡》阅读答案

①“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 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篇8:《故乡》阅读答案

1、上面两段选文划线句的景物描写大致相同,在文中的作用相同吗?试作分析。(3分)

不相同。①中的故乡是“我”的记忆中的美丽的故乡,表现“我”对过去的故乡的怀念神往(1分);用环境烘托少年闰土“小英雄”的形象,为下文中年闰土的出现作对比的`伏笔(1分);

②中的故乡实际上是“我”心目中的未来的故乡的理想画面,表现我对未来新故乡,新生活的向往(1分)。

2、闰土的愿望既然是“切近”的,为何我还要“暗地里笑他”?(2分)

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自己一家人能过上幸福生活,因而是“切近”的(1分),但是他把希望寄托在泥塑木雕上,又是愚昧的,不能实现的。(1分)

3、从“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到选文结尾关于希望的比喻,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2分)

“我”的“害怕”是因为看到故乡破败萧条的现状和故乡人的变化,使我虽然对新生活充满向往,又对能否实现希望而感到迷惘(1分);结尾的希望则表现了“我”追求新生活的执着坚定的信念。(1分)

篇9:《故乡》节选阅读答案

1“阿!闰土哥,——你来了?……”

2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3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5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6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7“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8“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9“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⑩“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11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

12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

13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小题1】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找出选文中两处对比,并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作用。(4分)

【小题2】有人说,闰土对“我”的感情已经消失,也有人说没有消失,你同意哪种说法,请从选文中找出依据。(3分)

【小题3】人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3分)

答案

【小题1】通过少年闰土与水生脸色的对比以及“银项圈”有无的变化,(1分)形象地表现了农民生活日益困苦、窘迫的境遇。(1分)“我”与闰土的隔膜和水生与宏儿的毫无隔膜的对比,(1分)表现了“我”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希望。(1分)

【小题1】从“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都可看出闰土对“我”怀有感情。(每找到一处得1分)

【小题1】(1)会,故乡是“我”成长的源头,有着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文末再现西瓜地的美好画面,说明“我”内心深处还是怀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2)不会,“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有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

篇10:故乡节选阅读答案

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问题】

1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闰土形象

少年

中年

和我的关系

14.画线处的省略号各是什么作用?(4分)

15.造成中年闰土景况的原因是【 】。(2分)

【参考答案】

13.4分,每空1分,填出主要词语即可得分。

活泼可爱,充满朝气,对农村生活充满了热情

悲苦、麻木、迟钝,对生活的无奈、失望

熟识、哥弟相称

恭敬、隔膜

14.第一处意表省略闰土讲不完的故事,表现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第二处意思闰土讲话欲言又止、吞吞吐吐,表现他迟钝,有话难言。4分,每处2分,其中意义和作用各1分。

15.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2分,答原文、自己总结均可,不全面扣1分。

《故乡》节选的阅读答案

土地的誓言阅读答案

《故乡的山泉》阅读答案

纸上的故乡的阅读答案

《故乡的山》阅读答案

故乡在远方阅读答案

故乡红叶阅读题答案

钢构的故乡阅读答案

故乡的芦苇阅读题答案

月是故乡明阅读及答案

故乡的土地阅读答案(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故乡的土地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