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习题与参考答案

时间:2023-01-18 04:00:20 作者:Shaun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hau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月亮上的足迹习题与参考答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月亮上的足迹习题与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月亮上的足迹》习题及答案

《月亮上的足迹》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到月球表面,A和B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4个小时。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qiāo,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B从登月舱申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球上。这一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1.给加点字注音:得(       )   着

2.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请在正确的词语下面画钩。

3.为A和B选择正确的人物。

美国宇航员共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文中A指                                        ,B指                      。

4.列举出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情有哪些?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公里,历时195个小时。

B.两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索。

C.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对整个人类而言,是巨大的飞跃。

D.这一伟大的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参考答案:

1.děi ;zhuó

2.树 舒

3.A指阿姆斯特朗;B指奥尔德林

4.他们共做了九件事:(1)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3)立纪念碑;(4)安装摄像机;(5)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6)安装测距激光仪;(7)安装测定月震的月震仪;(8)插美国国旗;(9)与总统通电话

5.B

篇2:月亮上的足迹阅读习题及答案

月亮上的足迹阅读习题及答案

①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上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②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③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④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阅读题:

1.第①节中文字中画线的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是指____。

2.第③节中加粗的我们是指____。

3.列举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4.用一句简要的话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

5.用不超过6个字的短语概括第④节画线文字的内容:

参考答案:

1.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2.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3.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②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③取出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④安装各种仪器进行检测;⑤取出美国星条旗插在月球上;⑥与尼克松通了电话。

4.介绍月上活动。

5.安装各种仪器。

篇3:足迹上的月亮基础知识训练与答案

足迹上的月亮基础知识训练与答案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里程碑(bēi) 狭小(xiá) 椭(suí)圆

B、悬(xián)在 操纵杆(gǎn) 故障(zhàng)

C、液氢(qīng) 休斯敦(dùn) 摄像(shè)

D、狭(xiá)窄 装置(zhì) 小心翼翼(yì)

2、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⑴ ①可望而不可即( ) ②立即( ) ③既然( ) ④即使( )

A、jì

B、jí

⑵ ①悬挂( ) ②心弦( ) ③悬浮( ) ④琴弦( )

A、xián

B、xuán

3、为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可望而不可即( )

A、立即

B、即使

C、接近、靠近

D、完成

⑵ 昂首挺立( )

A、抬、举

B、仰

C、高高的

4、下面句子是登月中的全过程,正确的排顺序是( )

A、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火箭上升

B、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相继登上月球

C、飞船减速并自动停火,登月舱与飞船脱离

D、一、二级火箭自动脱落,第三级火箭启动

5、对“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他们个人而言,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只不过是一小步。

B、他们三个人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所以说是巨大的飞跃。

C、对于整个人类而言,这是一个飞跃,因为这标志着人类的足迹已到达了另一个星球。

D、人类是坐着飞船来到月球,所以说是飞跃。

【参考答案】

1、D

2、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⑴ ①B ②B ③A ④B

⑵ ①B ②A ③B ④A

3、为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C

⑵ A

4、ADCB

5、D

篇4:月亮上的足迹练习题答案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船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并指出登月活动的重大意义,这一创举将人类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从而激发了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文侧重于记叙,按时间顺序展开,详细地叙述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此次登月是宇航事业的里程碑,引出下文,引起读者 阅读的兴趣;接着具体记叙登月经过;最后总结登月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

1.用简洁的话概括登月 的过程。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本文学习内容为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代表全人类登月成功,迈开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在人类航天事业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学习本文要尝试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获取课文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网上或图书馆查找有关人类登月的资料,并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自主研究的学习能力。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里程碑(bēi) 狭小(xiá) 椭(suí)圆

B.悬(xián)在 操纵杆(gǎn) 故障(zhàng)

C.液氢(qīng) 休斯敦(dùn) 摄像(shè)

D.狭(xiá)窄 装置(zhì) 小心翼翼(yì)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可望而不可即( )

A.立即 B.即使 C.接近、靠近D.完成

②昂首挺立( )

A.抬、举 B.仰 C.高高的 D.高涨

3.下列各句中没有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 )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B.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

D.这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4.请把重新调整后句子的顺序填在下面横线上。

①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②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③飞船进入大气层,回到地球。

④登月舱打开舱门。

⑤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间点,向月球进发。

⑥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⑦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⑧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⑨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⑩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正确的顺序是:

二、精段阅读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 一级火箭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中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到来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证明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后,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火箭继续上升。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 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5.解释“可望而不可即”在本文段中的意思。

6.“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土星5号”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的比喻 意在突出什么?

8.如何理解“一个伟大的时刻来 到了”?

9.土星5号”用了多少时间把“阿波罗11号”送入预定的轨道?

三、拓展训练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付阙如,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 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份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里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不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吗?

但是,地球的直经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 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 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 )(A、月亮 B、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 )(A、月亮 B、月球)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①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②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③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④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⑤不过 ,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0.从文中的介绍来看,你觉得关于月球起源的三种学说哪种较为可信?为什么?

11.如果文章的内容不作改动,而把文章的题目换成《月亮──地球的姐妹、妻子,还是女儿?》,你觉得合适吗?请说出理由。

12.倒数第二段的句子排列顺序被打乱了,不改动文字和标点,把它调整过来,应该把第_________句移到第________句前面。

13.月球起源学说十分深奥,但本文写来却生动形象,浅显明白,其中一个重 要原因是成功地运用了①_________、②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请找出相应例句: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三段中加粗的两个“很可能”,去掉行吗?为什么?

15.请分别从第四段中的两个括号内选出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内。

16.对最后一段在表达上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开头呼应。

B.归结全文。

C.用拟人化手法表达了人类揭开月球起源之谜和信心与决心。

D.运用反问,表达了人类想要弄清月球“身份”的强烈愿望。

篇5:月亮上的足迹练习题答案

1.D

2.① C ② B

3.D

4.语序:⑧ ⑤ ⑨ ⑦ ⑩ ④ ② ⑥ ① ③

5.“可望”是指茫茫太空中,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是近邻,但月亮却在离地球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难以靠近,所以说“不可即”。

6.1969年7月16日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7.“土星5号”火箭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像巨人一样是说火箭之高(有一百多米),“昂首挺立着”突出了:一切准备就绪,充满信心。

8.因为宇航员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这是迈开了人 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将会在宇航事业树起一块新的里程碑。

9.用了9分5秒。

10.“同源说”应该较为可信。因为其他两种学说都有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对“俘获说”提出了质疑;“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分裂说”提出了质疑。

11.不合适。因为改动以后,题目中“姐妹、妻子、女儿”的顺序与文章中对三种月球起源学说的说明顺序不协调。

12.⑤ ④

13.① 作比较; ② 打比方;例句略

14.不行。因为这两处都是推测的情况,不一定是事实。

15.BA

16.D

篇6:月亮上的足迹阅读答案

①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上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②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③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④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1.第①节中文字中画线的“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是指

2.第③节中加粗的“我们”是指

3.列举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4.用一句简要的话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

5.用不超过6个字的短语概括第④节画线文字的内容:

篇7:月亮上的足迹阅读答案

1.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2.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3.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②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③取出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④安装各种仪器进行检测;⑤取出美国星条旗插在月球上;⑥与尼克松通了电话。

4.介绍月上活动。

5.安装各种仪器

篇8:《月亮上的足迹》阅读答案

1.第①节中文字中画线的'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是指____。

2.第③节中加粗的我们是指____。

3.列举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4.用一句简要的话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

5.用不超过6个字的短语概括第④节画线文字的内容:

篇9:《月亮上的足迹》阅读答案

①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上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②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③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④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篇10:月亮上的足迹(网友来稿)

张志峰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

教学难点

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先看一段登月的'录象。

2、能在太空遨游,能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二、速读课文,概括大意

注意文中的人名、时间和术语。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表达精确的时间,并概括出相应的事件。

2、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提出疑问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4、出示有关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四、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五、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人类探索太空的勇气令人钦佩,但这个过程也充满艰辛,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四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延伸练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

准 备

月亮上的足迹 升 空 伟大的壮举

登 月 人类的智慧

返 航

篇11:月亮上的足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畅谈    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掌握词语。通过查工具书来掌握生词。

2.开启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写相关的短文来完成。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登月的几个阶段。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活动设计

结合课文,畅谈未来探索太空的梦想。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掌握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登月的几个阶段。

3.讨论数字在文中的'作用。

4.展开想像,写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5.结合课文,畅谈未来探索太空的梦想。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全文,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词语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昂,仰。仰着头,直立着。

遥遥在望――遥遥,形容距离远。形容远远地望着。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可以望见,但不能接近。形容看来可以达到而实际难以达到。

2.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

3.作者以什么为序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以时间为序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4.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并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登月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5),飞船带着宇航员进入预定轨道。

第二阶段(6―9),飞船作登月准备。

第三阶段(10―14),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四阶段(15―16)飞船带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5.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讨论后归纳: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七件事。具体为:①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情况,发现一切正常;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④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了月球的表面;⑤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⑥他们又取出了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严地把它插在了月亮上;⑦他们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6.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归纳:①用来表时间,如“这一年的7月16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②用来表飞船离地球的高度和飞行速度,如“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③用来总结飞行的里程,如“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四)总结、扩展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1969年7月21日登月的全过程。人类登上了月球,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结合课文,畅谈未来探索太空的梦想。

(五)布置作业

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舷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请以此为触发点,展开想象,写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4

足迹上的月亮基础知识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七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月亮上的足迹-800字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补充习题答案版

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阅读习题及答案

导游证基础习题及答案

《飓风》阅读习题及答案

月亮上的足迹习题与参考答案(锦集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月亮上的足迹习题与参考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