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同步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4-02-26 03:33:09 作者:幸村之神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幸村之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论语》的同步习题及答案,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论语》的同步习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论语》的同步习题及答案

一 基础知识

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二 按原文填空:

1 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 ,不亦远乎?

7岁寒,________________.

8 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 解释加点的字:

时习不亦说乎 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 传不习温故

罔 殆 诲女 是知 弘毅

后凋 其恕乎

2 译句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 ___ _______

品德修养 ___ ____ _______-

4 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五 补充下面诗句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中包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 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7 日本政府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填空)

8 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论语》的同步习题及答案

一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

二 儒 孔子 言行 《孟子》《大学》《中庸》

三 1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四 理解填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7 三人行 必有我师

8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五 1 按一定时间 “悦”的古字 愉快 生气 发怒 每天 反省

真诚 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旧的知识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有害 通“汝”你 通“智”聪明 刚毅

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 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4 成语: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

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 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篇3:《论语》习题及答案

《论语》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⑦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1)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

(4)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说一悦,愉快、高兴。

(2)旧(知识)

(3)有害

(4)刚强、勇毅

2.(1)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2)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他人。(意对即可)

3.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写出四个即可)

4.“略”。抄写句子无错误,言之有理即可。

篇4: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诲女知之乎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小题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说明什么道理?(2分)

【小题5】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1)生气,发怒 (2)迷茫,迷惑 (3)通“汝”,你 (4)通“智”,聪明,智慧

【小题1】(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小题1】任重道远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用法。比如:(3)“女”为“通假字”,同“汝”;(4)“知”为“通假字”,同“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知是了解的意思,而表转折”,有时还要注意句中的一些省略成分等。翻译(2)句时,注意“齐是看齐的意思,省是反省的意思”,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围绕句子的翻译意思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写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意思为“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为什么?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原因的能力。

点评:分析“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在读懂此句意思的基础上,联系前后文,分析出原因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为“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借松柏之后凋说明的道理:让我们想到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谈道理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懂得的道理,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才能联系实际来谈懂得的道理。比如本道题,就应该先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然后再谈我们懂得的道理。

【小题1】试题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自私地对待别人,学会奉献、学会像雷锋叔叔一样为别人着想多一点,培养自己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学会多多献出爱心,为别人多考虑,对自己少私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谈启示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才能联系实际来谈启示。比如本道题,就应该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然后再谈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启示。

篇5:文言文阅读论语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论语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____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______________时期伟大的______________家,教育家。

2.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3.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

③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④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儒家,春秋,思想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①生气,发怒 ②真诚,诚实 ③迷惑 ④“女”同“汝”,你

4.①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②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5.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启迪:告诫我们要有谦虚、实事求是的态度,才是智慧的表现。譬如在学习上,我有不懂的就问,不会的就学,这样在期中考试中才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答案不唯一)

篇6:初中语文敬畏自然同步习题及答案

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蓬蒿( ) 鲲鹏( ) 狼藉( ) 陷阱( ) 咫尺( ) 佳肴( ) 混淆( ) 幼稚( )

2.解释下列词语。

(1)不自量力:

(2)喜形于色:

(3)不过尔尔:

(4)相形见绌:

3.本文选自《 》,作者 。文章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最后在文章末尾得出 的结论。

4.联系语言环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句子。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窒,还是值一提的灰尘,无论是 ,还是 ;无论是 ,还是 ,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5.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经典语段精练

课内精练·精心剖析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10题。

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一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垦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甲]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②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乙],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安鸟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丙]: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 ?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丁],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6.按照文意,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四处。(只填序号)

①沾沾自喜 ②喜形于色 ③过分自傲 ④不自量力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7.文章段②画线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 。

8.文章段②中画线句“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9.文章段②的最后画横线处,需要增加一个总结性的反问句,请你试写一句在下面的横线上。

10.文章段④中画线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课外探究·发散思维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把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

①据《新闻晨报》报道 随着美国和欧洲□□火星工作的进行,人们发现,要想在短期内发现火星生命,希望十分渺茫。但是,英国媒体28日□□,美英等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一个大胆的计划——把红色的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使蓝色的海洋、绿色的田野、温和的清风覆盖如今的不毛之地,让生命在火星上尽情□□。

②当然,这个看起来像科幻小说的计划也招来了许多人的批评,他们认为,把火星变成地球的计划与其说是异想天开,不如说是荒谬绝伦,因为,它很可能会给火星带来致命的灾难。

支持者:把火星改成“生命天堂”

③英国《观察家报》28日刊文说,越来越多的火星研究人员认为,在海洋与河流从火星消失几百万年之后的今天,人类有可能把火星改造成类似地球的“生命天堂”。一些科学家正在以严肃的态度考虑,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帮助火星恢复其远古年代的辉煌面貌——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变成星罗棋布的湖泊, ,红色星球焕然一新,变成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家园。

④借着今年初“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相继成功登陆火星的东风,美国宇航局将于下周主持召开一个大型国际研讨会,其主题就是如何把火星改造成“小地球”。

⑤美国宇航局加利福尼亚州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麦克凯也将参加下周的讨论会。麦克凯在会前对记者透露,目前科学家提出的两个改造火星的方案都能有效地改造火星,它们也将是改造火星的关键一步。一旦有了稠密、温暖的大气层,火星土壤中的冰就会融化,其结果就是可以在火星上种植农作物了。把地球上的花草树木移植到改造过的火星上,就能为那儿提供氧气,火星大气层将会逐渐变得跟地球大气层一样。麦克凯说:“我们应该认真考虑送地球生命去火星的可能性。”

反对者:毁了地球别再毁火星

⑦当然,改造火星计划也招致许多人的反对。

⑧美国天文研究中心的保罗·穆丁就表示:“改造火星的计划即使算不上疯狂,也可称之为极端,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这仅仅是一个科幻小说中的情景,我们还可以一笑了之,但现在,它快变成一个恐怖的事实了。”穆丁强调说:“我之所以说改造火星计划是可怕的,是因为人类已经以一个惊人的速度破坏了自己居住的星球,现在,我们不对此进行反思和补救,反而又开始讨论如何去毁掉另一个星球。”

⑨由于在过去几个月中,美欧在火星探测行动中发现了火星上存在过支持生命的环境,不能排除存在火星生命的可能性,一些科学家就更加坚定地反对改造火星计划了。

⑩在印第安那大学任教的美国宇航局太空生物学家丽莎·普拉特就愤怒地表示,改造火星将直接危及可能存在的火星生命,这会给太空生物学带来无法弥补的灾难。普拉特说:“听到这个(改造火星)计划,我感到很难受。因为,我们正发现,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而且,我越来越觉得,那些微生物可能就躲在火星的土壤里,我们即将迎来发现火星生命的那一天。可是现在,有些人却在商量如何彻底改造火星,这将完全毁掉火星本土的生命。这在科学上和伦理上都是个大错误。”

11.依次填入第①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勘测 揭露 讨论 蹦跳 B.观测 透露 准备 雀跃 C.勘探 泄漏 筹划 跳动 D.探测 披露 酝酿 跳跃

12.填入第③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句子是( )

A.红火荒凉的山脊披上郁郁葱葱的绿装 B.用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火红荒凉的山脊

C.郁郁葱葱的森林把火红荒凉的山脊覆盖 D.火红荒凉的山脊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

13.第⑤段中“天方夜谭”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14.从全文看,本文的结构特点是 。

15.对于改造火星,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能力提升训练

一试身手·高效演练

16.通过本文,将“人与自然”的话题提升到一个更为开阔,更为理论化,更为根本性的思想境界。仿照本文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中考体验·沙场点兵

17.(2008·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采集火种、点燃火炬、传递橄榄枝、放飞白鸽等仪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材料二 3月31日,胡锦涛同志在北京点燃圣火。北京奥运圣火世界传递之旅由此起步,奥运火炬将传遍五大洲,途经国内外一百多个城市。所到之处,爱好和平的人们,用他们的热情和友谊为火炬助跑。

材料三 5月8日9时,火炬传递到达珠峰。19名登上珠峰的队员展开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旗,异口同声地向世界呼唤“北京欢迎你”。

材料四 5月25日、5月27日,港城8位火炬手手举祥云火炬,奔跑在南通、南京两座沸腾的城市里。红色的火焰所到之处,点燃了一片欢腾。

(1)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意义的认识。

(2)如果你以《苍梧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前往南京,现场采访奥运火炬接力南京站第78棒火炬手——新海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任晓婷,你应该问她一个什么问题?

我的素材宝库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

“天人合一”是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最早由战国时子思、孟子提出,他们认为人与天相通,人的善性天赋,尽心知性便能知天,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只是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主张消除一切差别,天人混一。西汉董仲舒强调天与人以类相符,“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宋以后思想家则多发挥孟子与《中庸》的观点,从“理”“性”“命”等方面来论证天人关系的合一。明清之际王夫之说“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但强调要“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天人合一各说,力图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以求天人协调、和谐与一致,实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之一。

篇7:初中语文敬畏自然同步习题及答案

1.hāo kūn jí xiàn jǐng zhǐ yáo xiáo zhì

2.(1)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形容太狂妄。

(2)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色上。

(3)尔尔,如此,这样。不过这样。

(4)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3.大自然的智慧 严春友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波澜壮阔的大海 涓涓的细流高贵典雅的钻石朴实无华的泥土

5.因为大自然的智慧是人无法比拟的,“人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人类是大自然创造的,人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大自然其他事物都“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因此人类与大自然其他生命其实是兄弟。

6.[甲]④ [乙]①[丙]③[丁]②

7.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8.①虽然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但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②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后人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的很;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④作者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9.略

10.宇宙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而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了有智慧的生物,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11.D

12.A

13.比喻虚幻的事或无法实现的事。

14.先总说后分说,或先总后分,或总分。

15.示例:①我反对改造火星,因为改造火星有可能毁掉火星的自然风貌,而且会毁掉火星的本土生命,给火星带来致命的灾难。②我支持改造火星,因为狭小的地球已经难以承受人类的负荷,人类进一步的发展必然要开拓新的空间,把火星改造成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何尝不是一件美事?③我觉得人类可以在尊重火星生命存在权利和保护火星本身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限度地开发火星。(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16.略

17. (1)激发人们热爱和平、增进友谊、参与奥运的热情。

(2)示例一:作为中学生火炬手,你有什么感想?

示例二:作为港城的火炬手,你想对港城的市民说些什么?

【解析】提问应有针对性(应与奥运、火炬有关),要符合采访双方身份(中学生、港城人、小记者)。

篇8:满井游记同步习题及答案

满井游记同步习题及答案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抄写词语:

犹厉( ) 沙砾( ) 廿二日( )

偕友( ) 土膏( ) 鹄( )

清澈( ) 娟然( ) 鲜妍( )

靧面( ) 髻鬟( ) 浅鬣( )

茗者( ) 罍( ) 蹇者( )

浃背( ) 曝沙( ) 呷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B、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C、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3、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起)

廿二日天稍和 (暖和)

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肥沃)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初)

C、山峦为晴雪所洗 (被)

麦田浅鬣寸许 (……的样子)

D、风力虽尚劲 (猛)

而此地适与余近(正好)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B、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C、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D、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5、试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 麦田浅鬣寸许。( )

⑵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

⑶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

⑷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

6、翻译下列句子:

⑴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⑴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家。

⑵ 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京郊____________景色,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城居者”“局促一室”后____________心情。

【参考答案】

1、yóu lì niàn xié gāo hú chè juān yán huì jì huán liè míng léi jiǎn jiá pù xiā

2、D

3、C

4、D

5、⑴ 比喻 ⑵ 对偶 ⑶ 排比 ⑷ 借代

6、⑴ 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⑵ 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过髻鬟一样。

⑶ 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啊。

7、⑴ 《袁中郎集笺校》 袁宏道 中郎 石公 明 文学

⑵ 出游探春 满井初春秀丽的 返回自然的欢快

篇9:《马说》的同步习题及答案

《马说》的同步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祇(zhǐ )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

C、食(shí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字。

⑴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⑵ 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⑶ 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7、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运。

8、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由本文内容引申开去,简要谈谈你对“人尽其才”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蚹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①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②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③矣。苟能起,又不艾④。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①卬ánɡ:高举着头。②踬zhì仆:跌倒。③病:疲惫。④艾yì:停止,悔改。

1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辄持取( ) 人或怜之( )

苟能行( ) 又持取如故( )

又不艾( ) 亦以病矣( )

12、选出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以厚其室 B、为去其负 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禄

14、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一试

1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参考答案】

一、1、C(sì)

2、⑴ shí 吃/sì通“饲”,喂 ⑵ 马鞭子/用鞭子打 ⑶ 表反问/表感叹

3、D 4、B 5、D

6、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7、“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

8、“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

9、略 10、B

二、11、就,总是 有的人 如果 先前,从前 停止,悔改 疲惫

12、B 13、B

14、特点:用了对比写法,用蚹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

15、A

篇10:大江保卫战同步习题附答案

大江保卫战同步习题附答案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堤岸(dī tī) 随即(jí jì ) 瞬间(shùn xùn )

电杆(ɡǎn ɡān) 扎进(zhā zā ) 结实 (jié jiē )

二、先补充词语,再选择恰当的词替换画线部分的内容。

气( )山河 日夜( )程 ( )波斩浪 血肉之( )

惊心动( ) 万分( )急 奔( )不息 摇摇欲( )

1.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以加倍的速度赶路,朝着大江挺进。( )

2.战士们一个个奋勇地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身体、生命构筑起挡水人墙。( )

3.这是一场惊险、壮观,使人内心受到极大震撼的大决战。( )

4.战士们的冲锋舟飞向那十分危险,快要倒下的电杆。( )

三、长江发怒,洪水肆虐,让我们看看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吧!

( )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 ),疯狂地(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 ),灾区就是( )。

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 )。

四、我也想写新闻报道,让我先从练写句子开始。

1.暴雨就要来了。(使句子的表达更生动、更具体)

2.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我爱它。(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3.这艘轮船载客多,这艘轮船速度非常快。(用关联词语将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4.结合课文内容,把“危险”和“安全”两个词都用上写一个句子。

五、人民子弟兵向着大江挺进,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英勇无畏。

1.“狂风为我们 !暴雨为我们 !巨浪为我们 !” 这句话体现了战士们面对危险 的精神。

2.哪里有 ,哪里就有 ;哪里有 ,哪里就有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 ,看到了 ,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群众眼中的“大救星”是 ,表达了人民群众 。

看到这则报道,我想对英勇的抗洪战士说:

六、大江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看这则新闻特写。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泥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1.文中写黄晓文动作快的词语有

2.“团长见状”中的“状”指的是

3.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不少语句,你能试着写两句吗?

4.读了短文,我想对黄晓文说:

参考答案:

一、dī jí shùn ɡān zhā jiē

二、气壮山河 日夜兼程 劈波斩浪 血肉之躯 惊心动魄 万分危急 奔腾不息 摇摇欲坠

三、奔腾不息 一条暴怒的巨龙 撕咬着千里江堤 命令 战场 还有很多地方也告急。

四、1.凶猛的暴雨即将要来了。 2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我怎能不爱它?

3. 这艘轮船不但载客多,而且速度非常快。 4.解放军叔叔在危险的情况下把人民群众送到安全的地方。

五、呐喊 助威 加油 毫不畏惧 洪水 军旗飘飘 危险 军徽闪烁 红五星 迷彩服 解放军官兵 对战士的信任 你们伟大,你们是中国的骄傲,没有你们,人民群众失去了精神家园。

六、

1.扯 捆 扛 爬

2.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泥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一根铁钉扎了进去。

3.趟过了河水

4.你为了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篇11:电压电阻的同步习题及答案

电压电阻的同步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45分)

1.小新用西红柿制作了一个水果电池,他用一片铜片和一片锌片制作了它的两个电极,做好该西红柿电池后,小新用电压表测量了它的电压,你觉得它的电压有多高?( )

A.3V B.220V C.1.5V D.0.2V

2.关于电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提供电荷量的装置 B.是提供电流的装置

C.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D.是提供用电器的装置

3.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电路中两盏电灯的电压,结果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由此判断两盏电灯的连接方式是:( )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串联、并联都有可能 D.无法判断.

4.如图1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是( )

A.灯L1两端的电压 B.灯L2两端的电压

C.灯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 D.电源两端的电压

5.图2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灯L1和L2都正常发光,一段时间后,突然其中一灯熄灭,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 )

A.L1短路 B.L2短路

C.L1断路 D.L2断路

6.一个灯泡接在三节串联的铅蓄电池上,才能正常发光如果现在用两个同样的灯泡串联后仍接在这个铅蓄电池上,则这两个灯泡将( )

A.较亮 B.较暗 C.正常发光 D.烧坏

7.如图3所示,开关S闭合后,将电压表并联在ab处时读数是0V;并联在bc处时读数是6V,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其电路故障是( )

A.L1灯丝断路 B.L2灯丝断路

C.电池耗尽无电压 D.L2灯丝短路

8.某同学使用电压表时,估计待测电路中的电压应选用0~3V的量程,但他误用0~15V的量程来测量。这样做的结果是( )

A.指针摆动角度大,会损坏电压表 B.指针摆动角度小,会损坏电压表

C.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比较准确 D.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不够准确

9.有甲、乙、丙、丁四根导线,其中甲、乙、丙三根是铜线,丁是镍铬合金线。甲、乙导线粗细相同,甲比乙短、乙、丙两导线长短一样,乙比丙粗,丙、丁长短粗细相同,则四根导线按其电阻大小排列是( )

A.R甲>R乙>R丙>R丁B.R丁>R丙>R乙>R甲

C.R丙>R乙>R甲>R丁D.R乙>R丁>R甲>R丙

10.将两只滑动变阻器按如图4所示方法连接,要使这两只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应把滑片P1、P2放在( )

A.滑片P1放在最右端,滑片P2也放在最右端

B.滑片P1放在最左端,滑片P2也放在最左端

C.滑片P1放在最右端,滑片P2放在最左端

D.滑片P1放在最左端,滑片P2放在最右端

11.为了改变一根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方法中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导线拉长后使用 B.将导线对折后使用

C.给导线加热 D.改变导线中的电流

12.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①②③④处的电表分别是( )

A.表①是电压表,表②③④是电流表

B.表①③是电压表,表②④是电流表

C.表①②是电压表,表③④是电流表

D.表①③④是电压表,表②是电流表

13.质量相等的铜丝和铝丝,它们的横截面积相等,则二者电阻大小比较( )

A.铜丝电阻较大 B.铝丝电阻较大

C.铜丝和铝丝电阻可能一样大 D.无法判断谁的电阻较大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电阻为零

B.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大

C.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小,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小

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中有无电流和电流的大小无关

15.在图6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 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读数是3V;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5V,则S2断开时,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2V和3V B.3V和2V

C.2V和8V D.2V和5V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1.单位换算:

468Ω=MΩ =KΩ,539 mV =kV=V。

2.电压是__________的原因,电源的作用是保持__________有一定的电压。

3.一般照明电路的电压为V,只有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将8节干电池串联起来组成一个电池组,此电池组的总电压是________V,给3只相同的灯泡串联而成的电路供电,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_____V。

4.电压表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测量电源电压,这是因为电压表的____非常大,不会形成电源________。

5.在一次测L1、L2灯串联的电路电压的实验中,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值如图7甲所示,则总电压为__________V,灯泡L1的电压如图7乙所示,则灯L1的电压为_____V,灯L2的电压为_______V。

6.同种材料组成的四根导线,R1<R2<R3<R4,如果它们的长度相等,横截面积最大的是:,如果它们的横截面积相等,则电阻线的长度最长的是:。

三、实验题(共25分)

1.(20分)如图8所示的实验器材,现用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电流约为0.5A,并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电流,要求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

(1)按要求连接实物图(3分)

(2)画出相应的电路图(3分)

③连接电路时开在应处于___________状态,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_________端(A或B)。

④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________,灯泡亮度______(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⑤若闭合开关灯不亮,但电压表示数约等电源电压,此时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如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均反偏,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移动滑片P发现两表示数均比较小且不变,则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2分)

2.(5分)在图9中,a、b、c是滑动变阻器的其中三个接线柱,请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a、b两点间,使开关S闭合后,当滑动P向左滑时,灯泡亮度增大。

四、计算题(15分)

1.图10所示,用电压表分别测量L1两端的电压U1、L2两端的电压U2以及L1、L2串联的总电压U,请根据表盘读数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⑴L1两端的电压U1是多大? ⑵L2两端的电压U2是多大?

⑶L1、L2串联的总电压U是多大? ⑷电源电压是多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A 5.D 6.B 7.B 8.D 9.B 10.A 11.D 12.A 13.B 14.D 15.A

二、填空题

1.4.68×10-40.468. 5.39×10-40.539

2形成电流、电路两端

3.220、不高于36 12 4

4.电阻、短路

5.2.5 1.2 1.3

6.R1、R4;

三、实验题

1.(1)(2)略 (3)断开、B;(4)小、变暗;(5)电灯处于开路、调换电源正负极

2.A连接a,B连接

四、计算题

1.(1)U1=1.7 V;(2)U2=1.3 V;(3)总电压U=3 V;(4)电源电压为3 V

篇12:论语同步练习题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

一 知识点。

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二、注音。

愠( )论( )诲( )柏( )殆( )弘() 罔( )

三 按原文填空:

1 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 ,不亦远乎?

7岁寒,________________.

8 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论语习题及答案

导游证基础习题及答案

《飓风》阅读习题及答案

陆游蝶恋花习题答案

《驮马》阅读习题及答案

数字杂说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塞翁失马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浣溪沙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论语》的同步习题及答案(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论语》的同步习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