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论语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3-06-17 03:39:04 作者:袋袋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袋袋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文言文阅读论语习题及答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文言文阅读论语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文言文阅读论语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论语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____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______________时期伟大的______________家,教育家。

2.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3.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

③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④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儒家,春秋,思想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①生气,发怒 ②真诚,诚实 ③迷惑 ④“女”同“汝”,你

4.①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②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5.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启迪:告诫我们要有谦虚、实事求是的态度,才是智慧的表现。譬如在学习上,我有不懂的就问,不会的就学,这样在期中考试中才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答案不唯一)

篇2: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诲女知之乎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小题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说明什么道理?(2分)

【小题5】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1)生气,发怒 (2)迷茫,迷惑 (3)通“汝”,你 (4)通“智”,聪明,智慧

【小题1】(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小题1】任重道远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用法。比如:(3)“女”为“通假字”,同“汝”;(4)“知”为“通假字”,同“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知是了解的意思,而表转折”,有时还要注意句中的一些省略成分等。翻译(2)句时,注意“齐是看齐的意思,省是反省的意思”,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围绕句子的翻译意思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写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意思为“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为什么?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原因的能力。

点评:分析“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在读懂此句意思的基础上,联系前后文,分析出原因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为“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借松柏之后凋说明的道理:让我们想到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谈道理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懂得的道理,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才能联系实际来谈懂得的道理。比如本道题,就应该先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然后再谈我们懂得的道理。

【小题1】试题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自私地对待别人,学会奉献、学会像雷锋叔叔一样为别人着想多一点,培养自己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学会多多献出爱心,为别人多考虑,对自己少私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谈启示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才能联系实际来谈启示。比如本道题,就应该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然后再谈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启示。

篇3:文言文《论语》《童趣》选段阅读习题及答案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篇4:文言文《论语》《童趣》选段阅读习题及答案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数十,驱之别院。

1.解 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

②鞭数十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选项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观之,兴正浓

D.鞭数十,驱之别院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三句中任选二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②用鞭子打

2.B

3.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③ 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都被它吞了进去。

4.“略”。(言之成理即可)

篇5: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次桓、抚间    次:驻扎    B.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  按:抓捕

C. 十年之逋,责偿一日  责:责令    D.询及民间利病         病:疾苦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①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②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

③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④岁凶,发廪赈民

⑤孰若惠泽加于民乎      ⑥询及民间利病

A.①②⑥     B. ③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B.赵炳处事尚宽。评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是放解散。

C. 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D.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观众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7.把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

4.B(按:审查、查办)

5.D(①表现他善于治理地方,③表现他宽容,⑥是说皇帝)

6.D(“特许他??”的不是皇帝,而是安西王。)

7.(1)年成不好,赵炳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也不治他的罪。(“凶”:年成不好;“发”:打开;“闻”:使之闻;“不之罪”:宾语前置;各1分,语句通畅1分。)

(2)不久上了刑具的郭琮等百余人到了京城,皇帝亲自审问,得到他们不法的全部情况后,就各自服罪。(“械”:戴着刑具;“鞫”:审问;“情”:情况;“伏辜”:服罪;各1分,语句通畅1分。)

参考译文: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自幼失去父母,由堂兄抚育。因年岁饥荒,前往平州去谋生,途中遇到强盗,要杀他们,堂兄甘愿受死。赵炳当年只有十二岁,他哭着请求代堂兄去死。强盗很惊异,把他们都放了。

刚满二十岁,因为是勋臣之子,赵炳在王府侍奉还未登基的世祖,勤谨不懈,于是深受世祖钟爱。世祖驻扎在桓州、抚州间,让赵炳做抚州长官。(赵炳就任后,)城镇的格局规模为之一新。己未年,蒙古大军伐宋。不久北方有警事,官府征兵及搜括民间财物,使燕、蓟骚动。蒙古军北还,赵炳在中途迎接圣驾,把北方所发生的事一一向世祖报告,并受命去追查所征兵卒以及搜括的民财,把这些都归原主,世祖嘉奖他忠诚。

中统三年,李璮反叛,占据济南,赵炳请领兵征讨。官军围城,赵炳领兵千人独自挡住北面,将所俘叛军立即释放回去,对他们说:“你们是胁从,不值得治罪。”济南李璮反叛平息,赵炳入朝任刑部侍郎。后来济南妖民作乱,(命赵炳去镇压),赐给他金虎符,加封济南路总管之职。赵炳到济南,只惩办首恶,其余全部释放。年成不好,赵炳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也不治他的罪。

至元九年,皇帝考虑关中重地,想找一个刚毅耿直的.老臣去管理,因而授赵炳为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在秦地建王府,皇帝诏令赵炳督建宫室,一切由赵炳裁决。蛮横凶暴骚扰百姓的王府差役,赵炳就向上级陈述自己意见,对违法者加以惩处。安西王说:“今后有犯法者,不必禀告,可自行处治。”从此以后,豪猾之徒收敛了许多,秦地百姓才得安宁。朝廷决定,将解州的盐税作为王府经费。年深月久,拖欠二十余万缗,官府追征,仅收三分之一,百姓就已负担不了。赵炳私下对王说“:十年所欠之税,责令一日还清,谁能承受得起?与其催征使百姓困苦,不若施恩惠给百姓。”王认为他的话有理,立即下令免征。十五年十一月,安西王去世。

十六年秋,赵炳奉旨入京,在便殿拜见皇帝,皇帝慰劳他说“:卿去了几年,头发斑白,衰老至如此,关中的事繁多可以知道了。”问及民间情形,赵炳一一陈奏,顺便指出在王去世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取权力,为非作歹。世祖原是躺着的,听了赵炳的陈奏,立即起身说:“听了你的话,使老者精神振奋。”赐他白马奶。改任安西王相,其它职务像从前一样,并立即派他乘驿车,带领皇帝的几个特使前往审查郭琮等罪行。赵炳到了以后,郭琮就假造嗣王的旨令,诬告赵炳,将赵炳及其妻室儿女囚禁起来,赵炳的儿子仁荣向朝廷申诉,朝廷诏令近侍二人快马向西去把赵炳解救出来,并且逮捕郭琮等人。郭琮等把朝廷使臣灌醉,先派人用药在狱中毒死炳。这一夜有星陨落,响声如雷。当时赵炳年五十九岁,这是十七年三月的事。皇帝听说了这件事拍着大腿叹息说:“失我良臣!” 不久上了刑具的郭琮等百余人到了京城,皇帝亲自审问,得到他们不法的全部情况后,就各自服罪。十七年六月,炳的冤情得到昭雪。特赠中书左丞,谥号“忠愍”。

篇6:文言文《论语》阅读及答案参考

文言文《论语》阅读及答案参考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为句子中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1)过也,人皆见之。( )A.拜访B.犯过错C.过错

(2)更也,人皆仰之。( )A.更改;仰望B.改错;敬仰C.改错;仰望

(3)子在川上曰。( )A.河边B.船上C.四川境内

(4)德之不修。( )A.助词,的B.主谓之问,无实义C.它,代词

(5)是吾忧也。( )A.表判断B.这C.真实

(6)知者不惑。( )A.知识B.知识分子C.聪明

2.写出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同观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1)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A.经过它的时候,人们都看见了它;夜晚的时候,人们都仰慕它。

B.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它;改正过错时,人人都仰望着它。

C.拜访的时候,人人都看见了它;换一种说法,人人都仰望着它。

D.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更不可能理解的是,人人都仰望着它。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A.聪明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B.知识意味着没有疑惑,仁义意味着没有忧虑,勇敢意味味没有畏惧。

C.有知识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D.知道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畏惧。

参考答案:

1.(1)B(2)C(3)A(4)B(5)B(6)C

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1)A(2)A

篇7: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

文言文《论语》十则阅读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0)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而”字的意思。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3、下列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按时)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C、不亦说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已经)

D、其恕乎(大概,也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

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说同“悦”,高兴。

(2)女同“汝”,你。

(3)知同“智”,聪明。

2、表目的,来

表顺接,并且

表顺接,然后

表转折,但是

3、A

4、(1)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吾日三省吾身 人不知而不愠

篇8:《论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论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选段,完成第小题。(共8分)

【选段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段二】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小题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

(2)亦皆有以 以:_________

【小题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_________

(2)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译文:_________

【小题3】 选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选段一中的两种学习方法:_______(1)_______;_______(2)_______。但整体看选段二,作者从中得出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3)_______。(前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案

【小题1】 答案:(1)学过(旧)的知识。(2)原因。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2】 答案:(1)(我)要选择他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还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你知道你能射中的原因吗?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其中,第1小题关键词“从”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第2小题关键词“之所以”“中”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小题3】 答案:(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择其善者而从之)(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向圣人学习,)要学会找到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或:学习要抓规律或本质)。

评分:共4分。第3小题前2空各1分,第3空2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故”在古文是多义词,有“缘故”“本来”“朋友”“旧”“通‘固’”等多个意思,本句中是“旧的”,即学过的知识;“以”的意思也很多,有介词“把、用、凭借”有动词“认为”,有连词“因”,有名词“原因”,有“通‘已’”等,本句中是“原因”。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第二句对初一学生来说难了,因为选段二不太好懂。古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是很多的,平时学习要注意归纳记忆,学会举一反三,学一识三。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比较发翻译,但要注意“改”含义,指的是改正自己的缺点;第三句中的两个“字”都是“你”的意思,疑问语气要译出来。“所以”,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指的是“原因”。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两句意思浅显易懂。翻译文言句子,易懂的可以直接根据词义翻译,难懂的要先阅读文段,根据语境推断大意和词义,再译成句子。

【小题3】

试题分析:先理解选段一中讲到哪些学习方法,比如择善而从其不善而改,比如“温故”,反复练习,然后再看选段二中讲到子列子是如何学习的。

考点:材料比较,文章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第二段材料,学生不一定能看懂,有思维障碍。理解古文内容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读懂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学习古文,积累古代语言方面的知识,加强记忆。

篇9:论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论语十则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2.(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3.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篇10:《论语(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

《论语(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10分)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山西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7.wǎng   dai

8. (2分)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9.B    (2分)

10.(2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篇11:《论语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论语(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的一部书。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

(4)己所不欲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四章中,只论学习方法的是______,只论修身做人的是______,既谈学习方法又谈修身做人的是_____。(只填序号)

5.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1)愉快

(2)生气、发怒

(3)真诚、诚实

(4)想要

3.(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4.③; ④ ; ①②

5.“略”。(言之有理即可。)

篇12:《论语》习题及答案

《论语》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⑦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1)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

(4)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说一悦,愉快、高兴。

(2)旧(知识)

(3)有害

(4)刚强、勇毅

2.(1)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2)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他人。(意对即可)

3.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写出四个即可)

4.“略”。抄写句子无错误,言之有理即可。

《论语》的同步习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习题及答案

孟母戒子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陋室铭和论语的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少时文言文习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郑人为盖习题及答案

导游证基础习题及答案

《飓风》阅读习题及答案

陆游蝶恋花习题答案

《驮马》阅读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论语习题及答案(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文言文阅读论语习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