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品人品快到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适应性,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适应性,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 第1篇: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适应性第2篇:浅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第3篇:浅谈任务型教学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第4篇: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初探第5篇: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第6篇: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第7篇: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初探第8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第9篇: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第10篇: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第11篇: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第12篇:任务型教学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第13篇:英语教学中任务型语法教学的运用第14篇:\"任务型”教学初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15篇:任务型英语教学在新课标中的运用论文
篇1: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适应性
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适应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以下简称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途径。它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欲望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张正东,2004)。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两个《课标》)都把任务型教学看作其实施的主要机制和推进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但是,任务型教学是在国外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取得成效的,而将其应用于缺乏目的语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中取得成功的范例还不是很多。
目前,任务型教学应用于我国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还处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阶段,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从最近国内刊物发表的关于任务型教学方面的文章来看,存在着对任务型教学缺乏深刻的分析和全面的理解,甚至在概念上有误解的现象:比如,任务泛滥、任务极端、脱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实际、照搬照抄、望文生义、盲目追风、一哄而上,没有真正找到任务型教学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契合点。同时,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多民族的国家,各地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英语课程的开设情况、师资现状、教学条件、英语教学实际状况和当地对英语教育的需求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弄清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适应性,对促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贯彻落实两个《课标》都有积极的意义。以下笔者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任务型教学应用于我国基础教育的适应性。
一、教师的适应性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领导越来越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英语教学得到了应有的足够重视,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具体表现为:(1)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等观点开始逐渐被更多的教师所接受;(2)教师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驾驭教材、处理教材、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语言功能和运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兼顾语言结构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进步;(3)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加强了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从洛阳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竞赛,到全国高中英语和全国小学教师优质课竞赛的情况看,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在素质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为任务型教学应用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师资保障。龚亚夫、罗少茜(2003)对江苏太仓高级中学和杭州十四中开展任务型教学实验的七位老师进行实地采访。这些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师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说明我国中小学的部分英语教师已初步适应任务型教学。同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力推行交际性教学,多数教师从重视语言知识转为重视语言运用,这也为我国在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在看到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不适应任务型教学的方面。通过大量的听课、查教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研究,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英语学科倡导任务型教学,多数英语教师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适应:
1、教师教育观念不适应 。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用所学语言做事”的角度设计出各种任务活动。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完成来体验成功,发挥自身的语言学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但是,由于受传统评价制度影响,造成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功利性目的日益膨胀,对学生个性漠视,进而造成不少教师的短视行为,认为只要在自己任教的过程中,学生能考好过关就行,而很少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情感上做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从而导致学生在规划人生能力方面的缺失。有的教师对自身的发展不够重视,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满足于现状,还抱着“一桶水”、“红烛”、“学一阵子,用一辈子”等观念,却不知在当今这个时代,光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况且学生的多元智能并非两个容器间的对接;而“红烛”也终将越烧越短,失去光明。
2、教师的基本素质不适应。任务型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各种真实的活动,即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无疑对英语教师的文化素质、语言水平、教学技能和语言教学理论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从总体上讲,还普遍缺乏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全面了解;有的教师至今在课堂上仍用汉语授课;有的英语语音不准确、语调欠纯正;有的口语较差,语法错误较多,课堂语言单调贫乏。这些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能力弱,没有能力创造“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难以将课堂教学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也有部分老师平时不注意学习研究,对现代教育理论,新兴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手段知之甚少,笔者11-12月同永川市教研员一道对全市近500名英语教师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就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了解情况一题的调查结果是:15.2%教师没有听说过任务型教学;50.6%的教师仅知道任务型教学这个名词,但不知任务型教学是什么;30.8%的教师读过任务型教学的相关文章;仅有4.4%的教师尝试着将任务型教学模式用于课堂教学。仅此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倡导任务型教学任重而道远。同时也折射出我们一线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并未很好的学习两个《课标》;《课标》中的一些新的提法、专业术语、名词概念等使不少的英语教师感到晦涩难懂,难以领会其内容实质。
3、教师教学方法不适应。任务型教学倡导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目的语语言。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然而,相当多的英语教师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的不断变化使不少教师来不及转变观念,更新教法。在教学目标上,部分教师仍把较多的时间放在语言点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上,留给学生的活动时间相对减少,忽视能力的培养,结
[1] [2] [3] [4] [5] 下一页
构功能两者间的比重把握不好。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灌输多于启发,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听、呆板的记,机械训练的苦学过程之中;重视对现有结论的记忆,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教学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不符合任务型教学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此外,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意义理解不全,也是导致教师教法不适应的原因之一。有的教师没有了解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过分强调语言的形式,却误以为任务型教学不要语法教学,只要求学生能听会说就行,而忽视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以致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实际教学却收效甚微。例如:我校于在初05级2班开展任务型教学实验,对比班为同年级的1班,两个班新生入学分班时,均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平衡,便于有可比性。近两年的阶段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任务型教学的2班听说能力明显优于1班,但读写能力有所下降,单词拼写和语法运用的准确率不高。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没有很好地把知和能有机结合。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语言形式上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只能更正他们在意义上的错误。由于两者的界定标准并非想象的那么清楚,教师在实践中难免完全放任错误或是有意无意地恢复老方法,去改正形式上的错误。其结果都会降低对产出的要求,只保留培养接受能力的任务。这样一来,表面上看学生的学习令人满意,但实际是他们没有学好全面的技能,充其量只是学到了接受技能而已。由此有的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任务型教学在处理学习者错误这方面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全面的语言运用能力?
4、教师的工作量不适应。任务型教学要求用语言做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更多的pair work 或group work ,但现在由于一些地区处于生源高峰期,各个学校都在盲目扩招,所谓办学要有规模,规模产生效益。就笔者最近的调查情况来看,90%以上英语教师要上3―4个班,且班额人数80%的都在55―70人之间,有个别的甚至多达80人以上。班额过大,教师在课堂上就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pair work或group work的机会。课多、作业多,一天到晚忙于上课、批改作业或应付学校的各种检查或会议,就已筋疲力尽,所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材教法钻研和自我充电。此外,学生的升学压力也像千斤重担压在每个英语教师身上难以喘过气来。在目前基础教育英语教材中普遍缺乏现成的任务型活动和任务型活动本身也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的情况下,开展任务型教学就必然要增加更多时间,而这些时间却难以得到保证。
5、教师教学中所担任的角色不适应。任务型教学提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学习方向的指导、资源的提供者;言语和与语言相关行为的示范者,活动开展的协作者,探索知识、开发学习技能和策略、享受成功的指导者和同伴,为学习者提供恰当反馈的评估者和记录者。而目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担任的角色却十分单一,一般说只任两个角色:一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知识的传播者,靠一张嘴、一本书和一支粉笔打天下,被称为“Chalk and talk”,俨然一个“传教士”。教师难以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在笔者所听过的不少英语课中,教师不是不厌其烦讲单词的用法或语法的运用,就是牵着学生的鼻子一会儿学这,一会儿学那。学生没有丝毫学习的自主权,也不给学生留任何思考的余地,更不用说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二是作业的布置者。教师讲完之后,就是布置作业一大堆。作业之后,还有2―3种教辅资料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笔者反复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有必要使用这么多本英语资料吗?学生能做完这么多的练习吗? 显然,这不符合任务型教学提出的“侧重培养学生在任务执行中运用策略和方法完成任务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
二、学生的适应性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开通,当代中小学生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们了解的、知道的、明白的、清楚的,不一定教师都了解、知道、明白、清楚。他们的思想较过去的学生更加开放,对未来激烈的竞争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也更明确自己未来的责任。因此,在学习中需要有更多的选择性,有更多自由活动的、自主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并渴望得到教师赞赏和同伴的认可。他们比过去的学生更希望有表现自我的、与同伴合作交流观点的机会。这与任务型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体验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完全一致的。龚亚夫、罗少茜(2002)对前面提到的两所开展任务型教学学校的学生进行采访的情况也很好地证明了这点。这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后,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更浓,对词汇、语法的记忆更深刻、口语提高很大,教师对他们更加关爱和尊重,他们认为比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好。这说明任务型教学对他们来讲是适应的。但笔者从部分专家、学者的论述对我国基础教育英语学科的调研中看出,我国基础英语教学要全面开展任务型教学在学生方面仍然还存在七个方面的不适应。
1、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导致的不适应。张正东和陈治安(1997: 38)认为,一切成功经验都包括了自学。我国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英语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但目前许多学校的班额大,人数多,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但种种迹象表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如张正东、陈治安(1997: 29)主持的初中英语教学调查发现,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初中生自学能力差。初中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独立拼读单词的能力获得太晚;继续学习的主要能力――阅读能力也不理想。江苏吴江市教委教研室章小英等(2000)的《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生归因调查报告》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认为,部分学生在小学启蒙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导致学力基础不扎实,表现出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接受能力差,特别是拼读能力差的现象尤其突出。任务型教学倡导通过“体验、参与、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学生连基本的拼读能力欠缺,肯定是无法体验、参与、合作、探究的,也无法完成各种任务活动。
2、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所用学习策略的不适应。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它既包括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某个学习活动而采取地微观策略,也包括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计划、调控、评估而采取的宏观策略(程晓堂,2002: 13)。学习者学习外语不再被看成被动的吸收知识,而应是有意识、积极主动地在课内外运用语言学习策略,辅助语言习得。Oxford曾使用同一问卷对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EFL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进行过计算,发现16%的策略被使用的频率高,72%的策略使用频率居中等,12%的策略使用频率偏低。张文鹏(1999)使用该问卷对我国中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单项上看,还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频率均远低于上述结果。在50项策略中有34项从未被运用或很少运用,占68%。所以,要达到任务型教学提出的“让学生成为自律的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还得付出艰辛的努力。3、学生的性格内向导致的不适应。在章晓英等(2000)对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调查中,80.37%不愿或害怕参与课堂活动。特别是那些长期生活在较为闭塞的农村的孩子与外界接触很少,与自己的父母也缺乏交流沟通,因而性格内向、孤僻,不愿开口、不善交往。这对英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开口少,与他人接触少,往往模仿能力差,这反过来更使他们不愿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性格内向不但使他们回避与别人交往,同时,碰到问题常常也不向老师同学请教。有声是语言的第一性。不敢大声地说、读是难以学好英语的,更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对话性的交际互动。
4、学生心理障碍导致的不适应。John Rosenwald曾指出:“中国学生性格内向、腼腆,我一提问题,学生便低头不语,课堂一片寂静。”笔者以为,除了性格内向,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心理障碍有以下两种:(1)焦虑心理。我国学生因儒家思想影响,过分注重自我形象,认为英语讲不准确、不流利、有损面子,说英语时自信心不足,常有不安全感;(2)自卑心理。我国学生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口头练习的机会少,且有意无意地使用母语,因而口头交际能力低,怕犯错误,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依赖母语,口头交际提高越慢,越怕犯错误;口语水平越低,犯的错误越多,对母语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于是,学生就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而这种心理会阻碍学生主动完成任务,乃至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
5、非智力因素导致的不适应。英语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有的任务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需要查找各种资料,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而且历时较长,完成一个任务,特别是项目性任务和探究性任务,往往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然而,现在中国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差不多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没有信心、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怕吃苦,是绝对学不会一门外语的。现在的学生刚学英语时,好奇心强,对英语十分感兴趣,但随着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深,不少英语学习者带着灰溜溜的心情败下阵来。最终,学会了英语并没有几人。造成有限英语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在这种普遍现象下,学生一般都缺乏努力完成任务的动力。
6、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带来完成任务的困难。任务型教学倡导者认为,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核心。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 这需要相互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任务中的一个责任,进行必要的沟通,从而建立互动和自信。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合作学习中,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意识,使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但孙云晓等人在《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的20个发现》中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小学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仅占2.9%;“知道也不举手”者,小学生占4.5%,初中生占14.5%,高中生竟高达53.8%。通过调查访谈,专家们认为,学生上课不愿主动提问发言,其实是儿童的主动参与权实现不充分的表现。学生们认为在课堂上的表达会受到各种限制,既受老师和标准答案的限制,又受到对表达方式的苛求如声音、口齿、站立姿势等方面的限制,此外,还可能会受到指责、甚至挖苦。于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谨小慎微。加之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自私、狭隘等心理障碍,多数学生的自我意识占主导,合作意识淡漠,一旦要他们合作完成各种任务,自然会不适应。
7、任务型语言教学本身不适合一切学习者。Jane Willis倾向于将任务型教学适用范围定位于初学者这个层面。张海青(2002)认为,这里所指的初学者如果是成人或已有一定社会经验、有分析判断能力的人,那还比较有道理,可是如果指刚踏进校门的小学生,就很难说得过去。其理由是:(1)任务型教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通过将其分割来学得,而应由学习者在接触真实语言(Authentic language)的过程中自己去分析和总结,从而建立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的目的。这就要求学习者具备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而要小学生做到这一点似乎甚难;(2)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执行的任务虽然有简单的,如交换个人信息、查时刻表、计算两地距离等,但也有要求具有一定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作决策、解决问题等。而小学生完成这类要求过高的任务肯定有所困难。(3)如果是初学者,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学生,他们掌握的目的语十分有限,那么他们凭什么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呢?Jane Willis 在描述任务型教学时说过,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学习者可以自由的选择使用任何想用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意思,从而完成任务。这种说法很轻巧,可是,具备这样能力的人还需要学习吗?
如此看来,任务型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学习者。在选择采用任务型教学时,有必要考虑清楚它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对学习者是否能起到提高帮助的作用,以及学习者能否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分析了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充分了解各种教学法的特点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真正适合学习者的方法,选用任务型教学才有可能切实地帮助学习者。
三、教材的适应性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的重要资源,是英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正如两个《课标》所指出的,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从80年代末至今,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历经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改革是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朗文公司合作为实施义务教育后的教学编写出版了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套英语教材。这套教材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编写体系,采用了“华氏结构―功能法”。不仅重视语言知识,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它对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儿童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提前和中学新生入学外语水平的提高。近三年来全国又进行了第二次教材改革。新出版的中小学教材就有《新世纪中小学英语系列教程》、《新时代小学英语系列教程》和《小学英语》等数十种。这次教材改革的共同特点是学习内容与过程都从静态的以文本传授改变为动态的用语言做事。这一特点为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任务型教学提供了资源上的保障,但是这些教材在实践运用中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 过分依赖国外教材的引进。新编教材大多数是照搬国外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注重在目的语环境下学生运用语言的真实性,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具体地说,这些教材注重了与在西方国家学习英语的移民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但忽视了同在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按教材要求完成的任务多数是国外TESL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任务,而不是在中国TEFL环境下真实的社会生活任务。由于对国外社会生活的隔绝,学生所完成的任务无法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建立起应有的联系,故实际上是不真实的,也是无意义的任务。学生间进行的任务活动实际上是假交际性活动。由此看来,完全照搬国外教材并不利于我国中小学英语学科开展任务型教学。
2. 教材注重百科式的话题及新鲜信息的罗列,而对语言知识(如基本词汇、语法等)有意无意地忽略和淡化。一些词汇尽管新鲜但由于太长而难以拼读,可说性差,对那些还没有完全具备拼读能力的学习者,特别初学英语的学生,无疑会影响他们用所学语言去完成交际任务,更为严重的是忽视基本词汇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目的语的再生能力。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量的基本词汇和语法就要求学生去完成各种任务,显然事倍功半。
3. 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中,有的编写缺乏系统性;有的教材本身的任务梯度起伏太大,册与册之间的跨度太大;有的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任务分类不是十分明确,缺乏应有的连贯性,难以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任务阶梯,且有些任务还是静态练习;有的任务结构编排不合理,任务的呈现采用单向的线性排列,英语知识孤立呈现。这些并不符合任务型学习的自然规律,且给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带来诸多不便。
4. 教材种类虽多而教师无权选择教材。长期以来,教师没有选择教材的.自由和权利,教材书目一直是上级行政部门指定。一个地区用同一种教材,一个地区城市和乡村同用一种教材,甚至一个省用同一种教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就使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教学的“法律”。不少教师把教材奉为“圣经”,惟其规定的教法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但不是每一套教材都适合我国不同地区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实际以及适合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而圈定教材的教育行政主管却不一定了解这些问题。
5. 教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不适应。胡鉴明在《论中国西部英语教育现状与发展》一文中,在调查西部教师对《课标》与教材难度的看法时,得出这样的结果:认为《课标》要求太高的初中教师为76.8%,高中教师为78.9%,学校领导为76.95%;就教材而言,认为太难或较难的初中教师为63.18%,高中教师为71%。有22.4%的高中英语教师在课时达到5-6节的情况下仍然认为只能完成2/3的教学任务。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我国大范围的开展和实施确有相当的难度。
四、语言教学环境的适应性
任务型教学的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除了对教师素质、学生学习方式等要求较高外,对设施设备、班级学生人数等外部语言学习环境条件也有较高要求。这些年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条件和环境虽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无论师资水平、设施设备等都有利于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但是我国多数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语言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都很差,实施任务型教学还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性。
1、语言交际环境的不适应。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在TESL环境下对移民或那些学习地的通用语或官方语的学习者进行语言教学实验的效果较好,其原因是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者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得到自然的再现、自然的复习巩固和自然的交际运用。然而,在TEFL环境下学生除了在英语课堂上能接触英语之外,其余时间都是以母语在进行交流,并且绝大多数的学校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还请不起外籍教师,也很少或几乎没有机会与外国人对话。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局限性,学生不可能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迫切要求。教师在英语方面的实际水平也难以在课堂上创造真实有效的语言交际情景,对本来就难以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此的语言学习环境,与在TESL环境下习得目的语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要实现任务型教学倡导的“意义为中心、任务为载体、交际为宗旨”的教学思想,无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
2、教学条件的不适应。在笔者的调查了解中,一些学校领导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及英语教学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缺乏应有的了解。一是教师每周的课时太重,有的教师每周任课多达20节以上。二是这几年不少学校盲目扩招,班大人多,教师不可能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照顾,pair work或group work难以顺利开展。三是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连最基本的教学条件都的得不到保证。在笔者的调查中,有的农村中学还在几人共用一台录音机,更谈不上使用投影仪,多媒体或语言实验室;没有配套的听力训练和阅读教材,甚至有时连《教师参考用书》都没有订购,没有《英语教学挂图》、也没有英语简笔画等,在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条件下,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四是学科之间的时间分配互相倾轧,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五是目前多数学校在农村,教学资源普遍匮乏,教师和学生手头无法找到足够的资料来完成某些任务或项目。所有这些都给营造和谐的任务型学习氛围制造了障碍。
五、英语教学评价的适应性
两个《课标》明确指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且要以形成性评价或语言行为表现评价为主,这是符合中小学实施任务型教学规定的。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不够重视,各种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高低的现象仍然较普遍。教师教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学生考分高,这个教师就是好老师;否则,就是一位不称职的老师。不可否认,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综合运用语言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能力还不能完全和学生的现行考试分数挂钩。事实证明,注重上述能力的培养,考试结果还不如传统的老办法令人满意。可见,评价机制和考试制度如不改变,在我国开展任务型教学仍有诸多困难。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手段大多数还停留在终点性测验上,这种评价形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1)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2)评价指标单一,以语言知识为核心,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考查。(3)以考试为指挥棒,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陷入了“应试教学”的泥潭。(4)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5)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的量化标准,导致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学生与教师陷入了无边的题海。由于学习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导致部分学生厌学、弃学。(6)评价观念以学科为本,缺乏以人为本,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的评价。 (7)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充当的角色是被动接受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调动。此外,实施任务型教学要求的形成性评价或语言行为表现评价,本身也存在不适应的问题。如:这种评价需要的时间过长,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单个评价,这对于大班教学的学校,显然难以开展,首先,教师的工作量就是很大的问题。同时,评价的标准、尺度等难以把握,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就值得考虑。行为评估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还要由学生参与相互评价。学生能够适应吗?即便能够适应也需要相当体验学习的时间。此外,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家长和社会的接受性也值得怀疑。
综上所述,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虽然有适应的成分,但更多的是面临严峻挑战和诸多不适应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在积极开展任务型教学实践和探索的同时,还须加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重视教材建设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强化师生角色转换、建立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动态的评价体系,逐步建构能够贯彻落实两个《课标》精神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主要参考资料:
胡鉴明,2002,《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小组,2000,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初步设想《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第 1期。
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社。
教育部,2003,《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秋芳,2002,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外语界》第1期。
余广安,2002,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第6期。
张海清,2002,关于“任务型学习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第11期。
章小英、陆正荣、邵玲玲,2000,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生归因调查报告,《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张文鹏,1999,中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张正东,2001,《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正东、李其芳,2003,《英语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页 [1] [2] [3] [4] [5]
篇2:浅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丰市第二中学 陈金兰
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 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任务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2)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3)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4)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5)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施教,使学生能在任务型教学方式下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的活动。我认为可将“任务”分为以下几种:
1. Brainstorming
在课文导入时,往往可以通过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对于
所学内容相关的词语进行一番联想、拓展,既对相关词语进行了复习,又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为课文的顺利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如:学习SB1B L58 WHAT IS A HEALTHY DIET?时,教师问: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word“health”?学生展开联想可能会说出各种词,如:physical exercise, sports, good sleep, rest, good living habits, happiness, not working too hard, food等。教师将这些词都写在黑板上(如图),最后特别点出food,问:Why do you think of food when you see“health”?并指出:To some degree, good health depends on healthy food. 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课文教学。
physical exercise rest
happiness
good living habits
health good sleep
food
sports not working too hard
2. Prediction
学生在阅读或听课文之前,就课文的标题、插图对课文的
内容进行预测。如:学习SB1B L74 THE SECRET IS OUT(1)前,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并讨论:What is the secret, can you guess? 学完该课要学习L75 THE SECRET IS OUT(2)前,让学生预测:What did Mr. Pattis think of Ms King’s secret? What about the head of the company? Do they want Ms King to stay or leave?
3.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SEFC各单元的听力练习都是很好的“任务”,学生通过各题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的听力要求,带着任务进行听力训练,逐步提高其通过听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4.Previewing
完成预习的任务,教师可以布置理解性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也可以安排找段意、关键句,找背景、知识相关资料等。如:在学习SB2A L22 COINS 前,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完成下面的配对练习:
Paragraph 1 materials used for money and used to make coins
Paragraph 2 the earliest coins in the world
Paragraph 3 collections of coins buried in the ground
Paragraph 4 a story told by collections of coins buried in the ground
Paragraph 5 information on the coins and coin designs
4. Taking notes in a chart of diagram
教师对于课文整体教学都有许多的心得,运用图表、时间表、树状表等表格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课文脉络清楚,直观易懂。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讨论填表,自己归纳出课文的线索、条理,完成课文的任务。如:在SB1B L58 WHAT IS A HEALTHY DIET?中,主要是比较中西方饮食的差异,学生可讨论完成下表中的任务:
Type Food Content Result
Chinese
Western
在SB1A L38 THE OLYMPIC GAMES中,出现了大量的数字,让学生通过讨论列表如下:
The games stopped 4 gold medals/Carl Lewis
393AD 1984
776BC 1896 1992
the old Olympic the modern Olympic the 25th Olympic Games
games in Greece games in Greece; over 8000 competitors;
311 competitors from Chinese team got 16
28 countries medals,women won 12 of
them
6. Jumbles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打乱的课文段落、句子、图片等重新排列以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明确课文的内在联系。如:教SB1A L20时,可以把该课文的插图顺序打乱后让学生重新安排,然后让学生写instructions。
7. Comparison
对比就是通过对不同的文章的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让学生在比较和鉴别中学习了解文章写作的特点,通过表述对比的情况,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如:学习SB1B L62 SAO PAULO FIRE时,联系SB1A L26 & L27 EARTHQUAKES,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在写作上的异同。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两篇文章都描述灾难事件,但EARTHQUAKES只是粗略地介绍两次地震的简况,而SAO PAULO FIRE则详细地描述了火灾的起因、过程、结果。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它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
篇3:浅谈任务型教学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文/黄荔丽
摘 要: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善于巧妙地给学生提出任务,就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创造动力,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也有很大的益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创新;小组合作
我们倡导任务型教学,因为它是一种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核心、以应用为目,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英语课教学中确定任务的原则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突出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并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合作到成功体验,以此来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
1.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前提是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
这个气氛的获得就是创设情境。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对刚刚步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主观上引导他们改变观念,树立想学什么,要学什么的思想,而不是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告诉学生师生间是平等的,彼此之间应该亲密合作,相互友爱,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是爱我们的。
2.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放手让他们积极探索
只有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脉搏,触摸他们的思想情感。有了这种关系,学生心理上才会有一种安全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也才能积极主动,并且生动活泼、不死板,在课堂上也才会畅所欲言;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才会出现群情激奋、争先恐后的情形。
在七年级有这样一节课Unit 2 Topic 1 Section A,这是一个有关介绍自己的内容,正常教学是要以教参为基础的,但是我跳过了教参,弃之不用,而是另辟蹊径,于是我设计了以下任务:(1)我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童年时的'照片拿来;(2)把照片封存起来;(3)小组长负责把自己组的照片收起来;(4)教师抽出其中任意一张照片,通过投影机投影出来,之后要求学生举手来猜;(5)被猜中的学生就自己走上讲台自我介绍。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非常喜欢,不知不觉中就把任务布置下去了。七年级是承前启后的阶段,正处于小学向中学的过渡时期,学生之间还彼此陌生,这样学生就能够融洽相处,也创造了很好地学习环境。
二、进行小组合作,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
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组织的,它的组成是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具体学习中,教师提供具体材料和问题,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就会出现相对齐头并进的局面,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不会出现停滞不前的个体,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必要的挖掘。在七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至关重要,学生之间合作完成情境活动的任务,把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这样就能够收到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效果。
三、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
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关键是设计任务,设计任务的原则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是前提,也是依据。依据学生的心理来设计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完成任务目标,这样就能在学生中间引起共鸣,也能充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例如,仁爱英语Unit 3 Topic 2 Section C Family Tree,这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拥有的话题,交流起来也比较顺畅,学生会觉得:这么容易吗?于是就会有这样的冲动,你欣赏我的口语吧!但是现实是学习英语并不容易,你就会发现学生常常把My parents are…说成My parents is…当教师轻轻地追问:How many parents do you have?全班学生就会哄堂大笑,看看,在笑声中学生获得了知识,加深了记忆。
四、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年级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目的“Learning by doing”。要使学生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必须在做事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些能力的获得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还要照顾他们将来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将来打下基础,因此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学以致用。
五、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体验成功
七年级的学生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单纯、可爱又渐渐走向成熟,这个阶段的学生躁动不安,对所接触的人和事会表现出强烈的热情与兴趣,往往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如,在仁爱英语Unit 2 Topic 2 Section A 中,是要求学生学会颜色的单词,然而这样的单词很多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假如还要学生跟着老师每个单词读三、五遍,学生肯定会比较烦躁,教师也会厌倦。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如何才能把这节课上得更出色,让学生觉得更有趣呢?所有这些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教师马虎不得,只要教师把任务调到贴近学生心灵,贴近他们的生活,自然而然他们就会畅所欲言,而且言无不尽。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My color friends”,要求每人用纸写上自己最喜爱的颜色,然后去找和自己相同颜色的朋友,至少找五个,不过要按以下的model进行:A:Excuse me,Can I have your name?B:Of course,my name is…A: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B:My favourite color is pink/purple/green…如果两人的颜色相同,A就说:That’s great,we like the same color.You are my color friend…这样就可以继续更多的交流;假如两人的颜色不相同的话,A就可以继续去找。经过实践,这个活动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气氛火爆。
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贴近心灵、真实、自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英语更容易产生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使教学过程任务化,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的原则,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当中,展望未来,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把知识性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发展性的课堂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七年级学生处于承前启后的阶段,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做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李丽。谈会话含义理论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王妍。行动研究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探析:基于江苏科技大学的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
[3]华慧敏,李彦。议七年级英语教学的误区及其矫正[J]。知识经济,2011(15)。
(作者单位 福建省莆田青璜中学)
篇4: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初探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初探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初探_英语教学论文[摘要]通过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特点的阐述,提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活动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英语教学、活动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1、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务型练习才会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
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而情景教学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
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task),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学生在具体目标下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任务完成的好坏就直接体现着教学效果。
4、具有师生角色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有时也加入到活动之中担当学生的伙伴,与学生共同完成交际任务。
5、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效果是让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各项任务而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活动设计
1、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因为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例如:学习JEFC Book II Lesson23‘Who has the coin’教师可创设如下活动:(1)简单介绍游戏规则,同时处理新单词和词组。(2)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游戏的规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通过亲身参与活动,通过描述游戏规则,使其口头表达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又如:在学完unit10TheSwedishRockBand后,可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名为MY favorite pop singer的文章。要求文中包含如下信息:Who’s he/she?Where’s he/she from?When and where was he/she born? When and where did he/she give his/her first concert?Why do you/like him/her? Which of his/her songs do you like best?
2、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起来。如JEFC BookI Lesson74,可设计如下任务:(1)让学生看投影片2分钟,然后关投影,让学生说出画面中的food, drink and fruit(2)Make a survey,问一个朋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然后给出调查结果。(3)假如你晚上邀请朋友吃饭,要去商店买食物、饮料、水果,据此编写一个对话。下面是一组学生编的对话:
SA: Can I help you?
SB: Yes, please.
SA: What would you like?
SB: I’d like six pieces of bread and some meat.
SA: Would you like sth. to drink?
SB: Yes. I’d like two bottles of coke.
SA: 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SB: I’d like three kilos of apples and pears.
SA: Is that all?
SB: Yes. How much are they?
SA: Let me see. Er, 30yuan.
SB: Here’s the money.
SA: Thanks.
SB: Bye-bye!
3、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1)名片/地图式----例如在教学了JEFC Bookl Lesson120后,可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学了BookII Lesson28后,任务如下:画一幅自己居住地的地图,并编一个对话。
(2)辩论式----例如在学完BookIILesson30后,可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Is the business man good or bad?
下面是部分学生的回答:
S正:I think the business man is good because he has much money. He can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He can buy many things. He can give much money to help the poor people.
S反: I think the business man isn’t good because he is tired. He is dangerous. He is too busy to look after his family well.
(3)竞赛式----学生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很强,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例如,在教学完形容词后,可设计如下任务:a、在黑板上写10个形容词(应有明确的反义词),b、把学生分成两人一对或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分别找出其反义词并写在纸上。c、把所找出的反义词都一一对应地写在黑板上,然后擦去原词,看谁先根据所找出反义词再恢复原词。又如:在学完“Come to the party”后,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各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备战工作,其中包括:给小组命名、选评委、制作记分卡、演练节目。采取传话、猜词、具体表演、疯狂操练、游戏时间等题目,让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去。
(4)写作式----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语言错误和语言方面的不足有更清楚认识,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BookII Lesson46后,可设计如下天气预报,让学生写作:
成都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时间
天气预报
温度℃
今天晚上
有雨,部分地区有大雨
2-9
明天上午
有云,风向偏东,风力不大
9-12
明天下午
晴天
12-16
(5)绘画式----例如:在教学了There be句型后,可设计如下任务: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房间。
(6)表格式----例如:在教学了Family and Work后可布置如下任务:让学生建一个家庭档案
Family member
Name
Age
Job
Hobbies
(7)对话式----例如:BookI Lesson75,让学生看图编对话,下面是一组学生编的对话:
A: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B: I can see some bananas.
A: How many bananas can you see?
B: I can see three.
A: I don’t think so. I think there are four, the other one is in Polly’s mouth.
B: Oh, yes. You’re right.
4、任务的设计还应延伸到课堂之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任务型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展现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可组织英文歌曲、英文书法、英文手抄报、英文课本剧、英语晚会等多种活动。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只有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才能达到交际效果。
2、教师应设计出各种使学生讲话的冲动及表达的欲望的活动。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指导他们在有表达欲望的活动中得到结论。
3、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易难合理。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任务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完成较难任务时对学生也不能使用母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讲英语。
4、任务必须有一个结果。在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成果。可用分小组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教师进行评价等方式展示出来。使完成任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主要参考书目]
1、《走向世界英语能力丛书----教学新概念》,张锦帆著,重庆出版社
2、《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国际教育新理念》,袁益平著
篇5: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作 者:方蕾 魏红 作者单位:海军飞行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1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35)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6: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
产生于西方语言教学实践的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1)有些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语言能力不足以承担任务型教学;(2)学生的'应试型学习动机和性格特征可能使他们不欢迎任务型教学;(3)部分外部条件不支持等.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应试型学习动机的积极意义,设计与应试相结合的交际任务,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任务;高校的管理部门应该想办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作 者:李凤萍 LI Feng-ping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刊 名: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30(2)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大学英语 应用篇7: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初探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初探
摘自:《蒲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网》[摘要]通过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特点的阐述,提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活动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任务、英语教学、活动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1、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务型练习才会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而情景教学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task),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学生在具体目标下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任务完成的好坏就直接体现着教学效果。4、具有师生角色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有时也加入到活动之中担当学生的伙伴,与学生共同完成交际任务。5、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效果是让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各项任务而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活动设计1、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因为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例如:学习JEFC Book II Lesson23‘Who has the coin’教师可创设如下活动:(1)简单[1] [2] [3] [4]
篇8: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作 者:闫鑫 作者单位:河南省建筑职工大学,基础部,河南,郑州,450000 刊 名:河南教育(高校版) 英文刊名:HENAN JIAOYU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H3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课堂任务 英语教学篇9: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
摘要: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美语语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随着交际语言教学的不断发展,任务型教学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离职英语精读教学中。将主要讨论任务型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及其在高职英语精读教学活动中的意义。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高职英语;精读教学
1 任务型教学理论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简单说来,任务型教学法的三阶段过程即“任务前”、“任务”、“任务后”。韦利斯(J.Willis)进行了阐释。
“任务前”阶段有两个基本功能:(1)介绍和激发学习者对所选话题而设置的任务的兴趣;(2)激活跟话题有关的词汇、短语、句子,促进任务的完成。本阶段附带的作用是使学生们能在任务执行阶段尽可能流利地进行交流。
“任务”阶段包括任务筹划和汇报阶段。本阶段学生以配对或小组形式运用任何他们所拥有的语言资源来达到任务的目标。为了避免以牺牲语言的精确来发展语言的流利,学生们与教师一起筹划他们的汇报,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在任务执行之前或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聆听别人完成任务的录音或让他们阅读一篇关于任务话题的文章来熟悉必要的相关的语言。
“任务后”阶段是聚焦语育的阶段,为关注语言形式提供了机会。本阶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被自然使用的语言得到鉴别和分析。这些语言分析可以是关于功能、句法、词汇或构词、意义或语用的范畴以及语音特征。分析之后是操练词汇、短语和句子阶段。
2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
精读是高职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英语精读教学也应采取适当的方法。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从词、句、语篇等角度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语言操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教学互动的效果。学生通过运用英语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应用英语综合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的训练,通过熟练运用英语真正实现了交流的最终目的。
2.1 “任务前”阶段
该阶段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图示、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并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录音。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歌曲、小故事、短文等,要求学生上课前预习时听。教师在本阶段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搜集大量的与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进行知识的输入。或者可以为学生准备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可以熟悉主题,预习新单词和短语,从而完成所需的语言知识。这个阶段为学生起到充分热身的作用。学生要注重运用英语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但切记在遵循语言的流畅性的原则下不能忽视语言的准确性。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本阶段布置任务时,应向学生介绍清楚任务的要求,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实施步骤。以便引导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通过活动,学生获得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自然的锻炼了英语交际能力。在本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任务,做到使每个学生真正愿意并积极的参与到任务中来,并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此过程中会有强烈的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为之后的执行“任务”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铺蛰。
2.2 “任务”阶段
课文内容各不相同,首先需要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之前,布置相应的任务。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技巧,注意不要养成用手或笔指着单词阅读,或是逐字逐句朗读的习惯。可以在一些新单词或有理解困难的句子处标上记号。在快速阅读过程中,梳理文章的整体结构。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风格。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话题,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组,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与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他们能够理清自己的思路,考虑如何更好的表达所想表达的意思,总结本小组的讨论结论。该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英语表达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重点是使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和兴趣进入课文。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活动,并且适时地鼓励和帮助一些能力比较薄弱或者提出问题的学生,能够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于文章的理解,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意义上,还应从深层次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很好的掌握文章的形式,也要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内容。传统的逐字逐句的讲解方式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挑选能突出文章中出现的表达故事主题的重要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至于课后列出的需要操练的词或词组,可以通过其它任务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要求每个学生用一个单词造一个句子,或用一些词组成一个连贯、遵循语法规则而又符合逻辑性的段落或一篇故事性短文。学生能够很好的运用到所学的语法知识和语法结构,提高书面英语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或概括文章主旨。复述是建立在理解、掌握原文内容基础上的一种再生产过程。完成复述对于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归纳概括、总结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精读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复述这种教学任务,学生们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很自然地融入其中、兴趣盎然。有些论说性的文章。可以要求学生概括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2.3 “任务后”阶段
本阶段主要针对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点、语法知识等相关的语言问题进行重点练习。此练习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书面形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由教师布置任务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带有任务和实际意义的操练,最终达到更好的学习语言和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学生在本阶段应该逐步培养自主探索语言的能力,培养对句法、词组搭配、词汇等方面的意识。
篇10: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
3.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布置任务给学生,学生在任务准备阶段,需要通过各类报纸、杂志、期刊、书籍和网络等多种途径搜索相关资料和信息。在搜寻信息过程中,学生会逐步锻炼并提高自主学习、吸收信息的'能力,能够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且积累实践经验。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教为主,任务型教学法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会产生更大的兴趣, 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提高,不会觉得课文枯燥乏味。
3.2 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达到师生互动效果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简单说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太大压力。可以比较自由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上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传授和讲解知识。学生坐在下面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来,教师板书,学生做笔记,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如何更好更出色的发挥。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更乐意积极的参与进来,也能更加容易获得知识。教师和学生进行友好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也进行友好的交流,真正做到用轻松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
3.3 扩大知识面,真正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学生在任务准备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更多的英语国家的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远远超过教材上提供的有限知识。不仅很好的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都需要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多次的、反复的练习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习惯用英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目的。听、说、读、写、译的各项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既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使用它,更好的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任务型教学法就能做到这一点。
篇11: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
(1)目前高职学生普遍需要通过应用能力考试或四、六级考试,有些学生认为任务型数学法不能像传统教学法那样,很好的给与他们所需的知识点、语法点和应试能力及技巧。
(2)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注意任务是否目的明确,是否有充分的意义。同时任务还应符合并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其中。
(3)任务是否能真正使学生运用英语综合能力解决问题。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语言教学基础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必然离不开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4)任务是否只局限于课堂上。任务可以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开展的,也可以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甚至是生活之中。
5 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较之传统的教学法,必然有它的优势。它是高职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一种新方法。要将任务型教学法与高职英语精读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做到以学生为课堂活动中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运用,更好的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更好的融入到高职英语精读教学中去。
篇12:任务型教学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其特殊的`需要,使得如何在“实用+够用”的原则下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努力目标.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的语言训练,注意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引导,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非常实用的教学法.
作 者:李秀明 作者单位: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1319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2008 “”(29) 分类号:H319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高职高专 大学英语教学篇13:英语教学中任务型语法教学的运用
英语教学中任务型语法教学的运用
一、用观察、发现法进行语法教学 观察发现法是从研究例旬开始,引导学生有目标、有目的地在观察语言现象后发现并总结语言规则,然后运用这些语法规则.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专项突破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比如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的`用法,通过让学生观察例句,发现关系代词的两种功能:一是桥梁功能.连接先行词和定语从句;二是替代功能.代表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等.
作 者:林忠 作者单位:余庆县职业中学 刊 名:贵州教育 英文刊名:GUIZHOU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6)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14:“任务型”教学初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任务型学习活动”是一种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使用语言(use language)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倡导创造性的交际,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素质教育模式,下面就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是怎样理解和在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活动的。
一、激发兴趣,创设任务性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英语学习的难度超过母语学习,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兴致勃勃地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设计符合他们兴趣的任务活动,用教育的艺术把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英语学习,帮助他们用兴趣之火去点燃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教授高一新教材Healthy eating(unit 13)时,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分别判断他们的饮食(diet)和零食(snacks) apple orange chocolate softdrinkfish potatomeat ice-cream中,哪些是健康食品(healthy eating),是有益于健康的(It,s good for health);哪些则是垃圾食品(junk food),是有害于健康的(It is bad for health) ,学生根据自已的认识各抒己见,展开激烈争论,大大提高了参与的欲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为同学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单元其它知识的学习就迎刃而解了。
二.运用电教手段促进任务活动的完成。
运用电化教学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枯燥的教学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此,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组织课堂教学,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the sound of the world (Senior English BOOK I Unit11)时,由于本单元既涉及世界著名乐队(band he Beatles) 及各种音乐风格(musical styles):Rolling stones blue music jazz rock music hip-hop rasp Latin music American country music… ; 又涉及中外著名音乐人RickyMartinElvis PresleyMichaelSantanaJohn Lennon Cui Jian,学生在对本单元的整体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于是,一上课,可打开电脑,银幕上出现了一个个演出场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the Beatles 的趣味穿着、rock music 的强烈舞蹈,the Rolling Stones的粗犷刺耳,blues 的孤独忧伤, rap的押韵述说、Latin music 的恰恰舞曲吸引了过来,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 挖掘了学习潜能,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任务活动。
“社会需要比十所大学创造价值大得多”,设计任务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越贴近越好,如果任务活动离学生的生活内容太遥远,不相关,学生自然不感兴趣,也就降低了任务活动本身的价值意义。在学习Scientist at work (BOOK1 Unit16)时,因本单元属科普性文章,主题是科学实验和发现(experiment and discovery),学生学起来可能感到枯燥无味,可将教学设计与学生化学、物理实验结合起来,安排与教学内容experiment相吻合的主题活动,活动形式步骤安排为 1.个人活动:确定自己活动的内容,走访相关学科教师,协商自己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个人任务。2。小组活动:运用所提供的评价工具,学生之间互评、修正、完善设计。3。个人活动: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与有关教师联系,去实验室完成相关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4。小组活动: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验,作一个presentation,并回答组员的提问。通过这一主题任务的设计,使英语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活动得以整合,体验英语的实用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贴近生活的任务活动中学习语言,让他们在使用语言的同时感受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同时,在语言实践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
四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任务”驱使下得到提高。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因素、性格、外部条件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或严词教育,或细心呵护,“大灶”“小灶”齐开,而无论严慈,都是要达到相同的教育效果, “春风不让一木休,苦心换来满园翠”,最终使受教育者都能达到要求的教育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其特长。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意义更显重要。例如在词汇掌握的要求上,就不宜“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按四会(Fore skills),三会(Three skills)区别对待,在作业布置上要A类、B类学生分别布置,在课堂提问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尤其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耀点、兴趣点、动情点,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成绩,激发他们转化的内部动因,祝贺、道喜、帮助、安慰他们,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学习自信心,完成自已的学习任务。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由知识型逐步向素质型转化,而“真实任务教学法”则恰恰突出了“学以致用”这一特点,是各种先进教学法之精髓。因此,设计真实、贴近生活的任务活动,以此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生动的任务活动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我们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深入研究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索、提高和完善,以取得英语教学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篇15:任务型英语教学在新课标中的运用论文
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 刘明婵
【摘要】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以“语言习得”为理论基础,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先进教学模式,是当前外语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新课标中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原则;任务;任务链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同时,吸取各种教学方法中的有效形式,以形成适合我国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标准》如此重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是因为这一教学途径能够达到“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的教育目标。
那么,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呢?笔者认为,正确理解什么是任务型的语言学习,如何设计任务是实现“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关键。
一、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任务”的定义
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在谈到任务型教学时,“任务”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种种语言实践活动。英国教育家Jane?Willis对任务下的定义是:“任务”就是学生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使用目的语来进行产出的活动,如:比较、解决难题、交流个人经历和完成创造性任务。Breen则认为,任务是任何促进语言学习的工作计划,小到简短的练习,大至复杂的、冗长的活动,如小组解决问题或模仿、作决定等。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的结果等基本特点。David?Nunan在综合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把任务的定义概括为:交际任务是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
尽管各家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任务都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上,而不是在语言形式上。笔者认同把任务作为课堂的一种语言学习活动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1)以意义为中心;(2)以解决某一交际问题为焦点;(3)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二)任务的结构组成
Nunan认为,?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任务(task)具有结构性,并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和环境五部分组成。
1.教学目标(goals):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
2.输入(input):输入是指设计任务的资料。输入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课本、报刊杂志、学生作品、影视作品、歌曲等。
3.活动(activity):活动是指任务,而不是指练习。
4.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role):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传送与接收)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促进者(facilitator)、组织者(organizer)?和监控者?(monitor),有时也加入到活动之中担当学生的“伙伴”(partner)。
5.环境(setting):环境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任务完成的方式(个人操练还是两人或小组合作)和任务时间的分配,也包括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等。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标准》为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提供了六点指南:(1)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2)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3)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4)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5)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行为作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言语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基于上述理论,笔者认同以下设计原则:
(一)语言、情景真实
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二)形式与功能相结合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应具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形式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
(三)阶梯型任务链
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
(四)在做中学
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原则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操作中要注意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三、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
Willis在她的专著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
的指令和做好准备。
2.任务环(task-cycle):在此阶段,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任务环由三个部分组成: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老师监督。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C、汇报(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老师充当主席的角色,评价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语言的某些特征。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项教学目标演变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
四、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例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要使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仅是现成的语言知识点。这样,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笔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Book2 Unit1 Cultural Relics最后一课时的教学实践为例来说明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旨在通过学生的Project Presentation,检测和反馈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否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知识和课文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的写作风格,介绍某一文化遗产。
(2)能否展示出不同人对待国家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并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知识征求看法(Asking for opinions)和发表自己的观点(Giving opinions)。
(3)是否增强了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Preparations for the Presentation)
把这一单元中Student’s BookP8 Learning Tip和WorkbookP46-47 Speaking Task pWriting Task 和 Project这四个部分进行有机整合,并为学生提供一条可以贯穿整个Project Presentation的主线。然后把学生按照其能力和兴趣分成几个小组,给不同小组不同任务。要求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上网搜索资料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Task 1 CCTV 的一位Talk Show的节目主持人收到观众来信,提出了Should China save all of its cultural relics?的话题,主持人决定借此机会游览北京,了解北京的一些文化遗产的情况。
Task 2 主持人打电话邀其好友同游北京。
Task 3 各景点导游向游客介绍该处的文化遗产(胡同与四和院p天安门、故宫p颐和园p天坛p圆明园p钟鼓楼和长城)
Task 4 主持人游北京之后在星期六晚上主持Talk Show节目,邀请故宫博物馆的.专家到演播现场与观众讨论话题Should China save all of its cultural relics?讨论过程可以举实例。
Task 5 我们学校的两名学生恰好观看了星期六晚的Talk Show这一电视节目,使他们联想到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他们决定请同学们讨论这一话题,并把他们的保护计划写信寄给当地政府。
[NextPage]
要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尽量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课标要求掌握的词汇,功能和语法等语言知识。
词汇:cultural survive remain state rare dynasty belong design fancy style wonder(n.) doubt consider prove treasure besides
功能:1.征求看法(Asking for opinions)
Are you sure …?
How can you be sure…?
How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think of…?
How do you know that?
Why?/ Why not?
2.发表看法(Giving opinions)
That can’t be true.
I (don’t) agree with you./ I (don’t) agree that…
It’s a fact that…
I think they have said useful things.
In my opinion,…
There’s no doubt that…
语法:定语从句
(二)展示阶段(Presentation)
各个小组派代表按照各个任务的顺序,充分展示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
(三)评价阶段(Comments on the Presentation)
老师对学生的Presentation进行点评,尽量挖掘展示过程的亮点,让学生们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
(四)作业布置(Assignment)
作文:根据Task 5中同学们的讨论结果,给当地政府写一封信,阐明我们对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计划。
要求:注意英文书信的基本结构。
教学效果:
所有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于每位学生都参与了Presentation的准备工作,整个Presentation的过程,学生们都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和展示热情。首先是他们选派出来的主持人以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征服了大家。接下来各位景点导游在介绍时,为同学们提供了漂亮的照片和充分的资料,能够把搜索到的资料重新组织,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知识进行展示,如用到:cultural survive remainstate rare dynasty belong designfancy style wonder(n.) considerprove treasure besides等单词,还有:(1)As everyone knows,…(2)…have seen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3)Cultural relics symbolize China in a way.(4)It was said that… (5)It used to be…(6)…covers an area of…(7)According to a legend,…等已学句型,并且模仿了课文的写作风格,介绍了各景点的历史p建筑结构p传说等。故宫博物馆的专家谈及了是否该保护所有的文化遗产p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困难和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表现出一副学者风范。在谈话过程中,他也能按要求用到变化多样的词组表达自己的观点,如:(1)I think… (2)In general, I insist…(3)I quite agree with you.(4)There’s no doubt that…(5)Besides,… (6)What’s more,…(7)On the other hand,…等。负责讨论家乡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的小组也表现得很出色。他们由观看了Talk Show节目后的感想引入话题,然后展示家乡一些文化遗产的照片,接着小组的同学提出许多有建设性的保护计划,如:组织学生参观以了解家乡文化遗产的现状p开发旅游业p发稿给地方报纸介绍家乡文化遗产的情况p向社会集资用以修复受到破坏的文化遗产p写信给当地政府等等。整节课从学生的Presentation到老师的Comments都用英语进行,随着任务一环接一环的展开,学生们在仿真的情景中进行了一次英语口语与听力的大练兵,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语言学习的魅力。
课后,笔者就学生们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由上表中自评结果可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任务型教学模式,并能真正从语言实践中习得语言、掌握语言。
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强调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发挥;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展示;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设计;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克服;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利用;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 任务型教学
★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适应性(共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