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精选:我的帮扶之路

时间:2023-01-16 03:55:00 作者:rss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rs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民情日记精选:我的帮扶之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民情日记精选:我的帮扶之路,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民情日记精选:我的帮扶之路

按照县委的要求,我们县委办把开展“二对一”帮扶作为开展“作风建设巩固年”活动,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来抓。在我们的扶贫点杏子铺镇泥溪村,办公室每个干部和镇村干部结对帮扶一户人家。

诚心初访。四月上旬的一天,春光明媚,办公室全体同仁怀着一样赤诚的心情来到泥溪村,分赴各自帮扶的家庭进行初访。我帮扶的家庭户主叫曾买秀,当我和村支书来到他家门前时,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高兴地迎了上来,热情把我们迎进了家门。通过详细了解,原来曾买秀老人一家是几年前遭受山洪灾害房屋财产全部冲毁后移民到泥溪村的,在政府的帮助下才建起了现在的新家,老人现在已年过八十,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另立门户家庭并不宽裕,小儿子身体有病早年娶妻生有一女取名肖丽丽。肖丽丽还只有三岁时其母亲便出走了,父亲时常拖病在外务工,全靠奶奶曾买秀将其抚养成人 ,现已在读高三。我一边听着老人含泪诉说着抚养孙女的艰辛,一边心想这个家庭也太特殊了,既有空巢老人,又有留守小孩,更是贫病灾难交加。临走时我不好意思地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小的红包交到老人手上,并留下联系电话叮嘱她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和我联系。回来的路上我和村支书商量着,这个家庭的希望就在肖丽丽身上了,只有把肖丽丽培养好才能使这个家庭走出困境。

真情助学。高考前,我一直掂记着肖丽丽,得知她在七中234班读理科,成绩处于中上水平,想去鼓励鼓励她,又怕冒然打搅她学习,就没去。高考后不久,我便和泥溪村支书再次来到曾买秀家。肖丽丽刚好在家,她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小女孩,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内疚地说高考没发挥好,只上了二本分数线,想复读考重本,却又担心父亲不会支持。我鼓励、安慰她,帮她分析了各种利弊,并说不管她做出哪种选择我都会支持帮助她。临走时留下慰问金,答应帮她联系到树人学校复读。过了十多天,肖丽丽发来短信,说她父亲果然不同意她去复读,要她等录取通知书。我回短信说支持她自己的最后选择,并为她申请了一份关工助学金。同时,为了解决她可能到县城求学的后顾之忧,我还和家人商量,准备让她吃住在家里,安心读书。

感慨颇多。“二对一”帮扶活动是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基层实情,体会百姓疾苦,提升思想境界的良好机会。对于肖丽丽这样的家庭,给予多少帮扶都不为过,我目前所做的还很少,我真心想长期帮扶下去,但又担心自己力量有限。肖丽丽今后读书、就业、挑起家庭重担的路还很长。不管如何我决心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多为这个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祝福这个家庭幸福平安。

[

民情日记精选:我的帮扶之路

]

篇2:帮扶民情日记

6月30日下午,我和办公室几个同志一道到结对联系党员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我来到了我的结对联系户老王家,老王是一名伤残退伍军人,在部队因公负伤导致双目失明,现在老两口的生活主要依靠老伴种田和政府抚恤,日子过得比较艰苦。

听到我们来看望他,他非常感动,说自己为党和国家做出了牺牲,但党和政府多年来对他和家人一直非常关心,他一定会努力过好每一天的。

回到村里后, 我们在村总支的配合下,对万里村困难党员状况进行了一次普遍摸底调查工作,发现了不少困难党员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回来我要求办公室负责党建的同志下一步要及时把困难党员建立档案,摸清底数,为今后走访慰问帮扶提供了可靠依据。

篇3:帮扶民情日记

一直持续的高温把苞谷、黄豆等农作物烤开了花,今天天气转阴,看样子有雨要下。我和工作队员毛勇吃罢早饭就商量今天到包保户走访。

我的包保户是唐泽寿,夫妻俩人家住在清泉村二组,。我和村干部唐主任为了兑现上次走访时承诺帮他家争取两袋化肥的承诺,特意花200元购买了两袋化肥就出发了。到他家时,老唐正在田里干活,看到我们来了,急忙放下锄头回家。

我们把化肥从车上卸下来,他拉着我的手激动的说:“田局长,又让你花钱了,我们就是你们的负担啊”,我看到老唐这样,一时无话可说,农民真是太朴实了。老唐已经67岁了,年轻时在大集体干活时,把腿摔断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土医生用夹板、草药治疗,以至于落下了残疾;妻子常年有病,无子女。村、镇两级为他申请了五保,妻子享受低保。虽然夫妻两人非常勤劳,但因条件所限和身体原因,家庭还是非常困难的,两间50年代建的土墙房,摇摇欲坠,屋里阴暗潮湿,几件老式家具和一台21吋电视就是全部家当。

老唐是种地的一把好手,现在除了耕种自己的田地外,还把别人抛荒的田地种了2亩多。唐主任介绍说:“他们是勤快人家,田地没有一点杂草,天亮就在地里干活,媳妇在家喂养了一头母猪两头香猪,都有百把斤了”。我和老唐随即拉起了家常:“老唐,村上把你定为贫困户你知道吧?你想怎么样扶持才能脱贫?”老唐说:“我家这个情况村上都知道,我也不是懒人,主要是人老了,现在干活跟不上从前,但我只要还能动就攒劲。现在政策好,我们两口都有五保低保金,今年喂猪还有补助,种地也有补助,生活还是没得问题,主要是房子太差了,一下暴雨就怕”。我说:“现在正在做易地扶贫搬迁,就是把房子建好了你去住,你想不想去?”他说:“有那好的事我咋不去,这几年住怕了,就是没有能力盖,有党的好政策,我还有什么话说。”我又把易地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向他做了解释,老唐听着不住的点头,连连称赞党的政策好。看到天要下雨了,我们嘱咐老唐要注意房子被积水泡垮了,要注意安全,雨大了就到别家借住,再过几个月就能住新房了。

回到村委会,雨就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我和唐主任还是很担心雨中贫困户们的住房安全问题,坐立不安。雨小一点后我们一起分析全村的五保户情况。清泉村现有五保27户29人,单身五保12人,无子女五保 户5人,这些人群中,聋哑残疾人和身体残疾人占大半,还有两户寄住别家。五保户李尚显和唐泽寿家庭情况非常相像,但李尚显妻子双眼失明,李尚显也是勤劳人,种了3亩多地,喂了2头猪5只羊,生活没有问题,但居住环境差,交通不便。陈德成兄弟俩一人双目失明,居住的老房子失火烧了,村上把他们送到镇福利院,他们想办法从福利院跑回来了,住在以前别人的羊圈里,他们还是依恋这片土地,依恋这村村镇镇……

先天下之忧而忧,针对五保户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积极与镇攻坚办对接,基本确定了解决方案。一是在林家湾东沟口建25套公租房,解决五保户住房难的问题。由于大多数五保户有故土难离的情怀,集中在镇福利院供养难度较大,分散在本村居住符合五保户的需求。二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五保金难以维持五保户日常生活开支,只有社会参与才能保障其正常生活。三是将五保户从贫困户中剥离出来,分类管理。大多数五保对象为老、弱、病、残、疯、傻等年龄老化、丧失劳动能力人员,发展经济先天不足,后天也难以补救,建议将其剥离扶贫范围,实行政策兜底,自行淘汰。

我们有信心帮助贫困户走出这暂时的困难,也希望贫困户有自信早日摆脱困境……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干部帮扶民情日记精选

篇4:帮扶民情日记

今天是,我和村书记、主任约好,上午进村,早上6点30分起床,8点多出发,村尾村离市区约11公里,沿省道205线至姐妹桥前向左前行,不到9点钟就到了我下派的村。

作为下派干部要深入开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通过与村民的拉家常,才能深入了解该村村情、民情,为下派工作扎实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许每个下派书记都和我一样,急于想了解村里的情况。村尾村虽然不大,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首先走访了村里最困难的村民***,***一家5口,自己生病,老婆、弟弟都患较严重的精神病,儿子刚初中毕业待业在家,一走到他家,他一家还在吃饭,他们每人一碗稀饭,桌子上只有一碗昨天的剩菜,家里除了一架老电视没有其它电器。我问村主任他家是否申报了低保户,村主任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自有低保以来就是了,这点让我感到有点欣慰,但就他儿子就业问题,我和戚文生说你儿子还年轻要去学一门手艺,不能常年在家待业,这样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如果你儿子想好了要去学习手艺或是去哪里做事情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的就尽管说,我会尽力去帮忙的。

篇5:帮扶民情日记

4月13日,我办的全体班子成员,一早就乘车到***镇的九岗山村进行民情调查。

八点过几分,我们就到达了**8村与村干部会合。顿时,天开始下雨,在支书的带领下,我们脚踩着满是泥泞的山路,冒雨前行,走访了全村的近百户农家,听取了群众的反映、意见和建议,同时对该村的重点困难户进行了走访。

通过走访,让我们真正感受了生活在农村最低层的农民的清贫和困苦。他们的现状需要改变,他们的贫寒需要温暖,他们的心里喝望关怀。我是带着一颗沉重的心走访完这些特困户的,他们的可怜,他们的无奈,他们充满救助的眼神……,至今都留在我的记忆里。

九岗山村金筑二组的***,四十零岁,之前是一个当地小有名气的泥水匠,家境还算可以。好汉只怕病来魔,一场重病,让他这个家彻底垮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相继失学,到外面打工自谋生路去了,积蓄多年准备建房的近十万元存款,也因病早已花光,现在已是债务累累,年近八十的母亲也是有病在身,就他四十零岁的体弱小巧的妻子承担着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家里可说是一贫如洗。

我们来到他家,给了他慰问金,并说明:这次大走访民情调研活动是县委、县政府响应党中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号召,访贫、问苦、抓落实,搞民情调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人民疾苦……这时坐在椅子上的***很吃力地试图想站起来感谢我们,可他的腿己经基本瘫痪,站不起来了,顿时,他哭了。他告诉我们,他病了近六年了,这些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政策的优越,他早就没在这世上了。每年县、镇、村三级把他作为重点困难户照顾,不论是平常还是过年,民政的救济、政府的慰问、社会的捐助,他都享受了。他说他虽困难、贫穷,可他却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优越与温暖……。

最后,我们离开他家的时候,杨树春硬要他的家人,将一个山间挖的竹笋送给我们,当我们拒绝时,老杨再次流泪了,他说他虽是一个瘫痪了的废人,但他内心里感

感到了我们是他的亲人。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干部帮扶民情日记精选

2.结对帮扶民情日记

3.精准扶贫帮扶民情日记

4.帮扶贫困户民情日记

篇6:帮扶民情日记

今天,我去康乐乡康丰、八音两个村 ,目的是抽查了解暖棚建设、饲草料储备、旱情等情况,一个下午的时间,从干沟门开始,一直到了三岔河、康丰西岭子,走了十四、五户人家。退牧还草工程暖棚建设项目,对牧区的畜棚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天看的这些户大都建起了高标准暖棚羊舍,虽然补助的标准还很低,但是有了这些补助老百姓积极性还是被调动了起来,再过两年高标准暖棚就可基本全覆盖了,这是畜牧业发展特别是转变生产方式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之一。饲草料储备和加工情况令人欣慰,家家户户都有储备的饲草料,并且都进行了加工,可以看到农牧委制作发放的补饲槽和购置的大量的补饲槽,近几年,通过引导舍饲喂养得到了普遍推广。旱情十分严重,压迪河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年可以为老百姓节约大量的拉水费用。去年秋季以来持续干旱,进入冬季以来没有有效的降水,尽管每个牧户都储备了大量人畜用水,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还是坚持不到五月份管道通水,旱情十分严重,令人揪心,特别是西岭子的一户低收入家庭,现在就开始拉水了,一吨水的运费是200元,他家有300只羊,每只羊一天的用水量大约是2.5公斤,每天需要近一吨水,最少还要100天的时间才可能度过这一时期,这就意味着还需要xx0元资金用于拉水。这样的村这样的户还有很多,康丰、巴音、赛鼎、大滩、光华、东岭、西岭、东顶、河东、河西等等。

解决饮水困难这些年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投入了大量资金,水源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依靠政府 来解决,不是老百姓自己能够解决的。水源问题解决以后,乡、村组织要及时跟进,发动老百姓兴建水窖等储水设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入户我看到有一些户有高标准暖棚设施,储草储水都充足,对这样几十年不遇的旱灾就能从容应对,而有一些牧户则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还是扩大再生产投入不足,防灾意识不强。建一座25立方的水窖大约需要一万元,作为家庭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和拉水相比较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是很划算的,所以,乡、村两级组织要在修建水窖作为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提升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作为农牧部门我们也要积极向上反映情况,积极争取水窖建设补助资金,提高暖棚羊舍补助标准,为草原畜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不断提升发展水平。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干部帮扶民情日记精选

帮扶扶贫民情日记

结对帮扶民情日记怎么写

民情日记

乡镇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乡镇干部民情日记范文

民情日记读后感

扶贫帮困民情日记

困难群众民情日记

优秀民情日记两篇

民情日记精选:我的帮扶之路(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民情日记精选:我的帮扶之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