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饶小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日记,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日记,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日记遵照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市残联组织的统一联户活动,我于4月和8月两次前往自己的帮扶联系户――环县秦团庄乡大天子村大天子组黄生辉家,在那里既看到了山区农民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民情,更体会到了只有与我们的衣食父母连成一片,用心沟通,用一点热量就可以温暖整个家庭的人间真情。
黄生辉家居住在山大沟深的偏僻农村,环境艰苦,条件落后,距离秦团庄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站在院子里举目四望,到处都是茫茫大山,尽管家里耕种着60多亩田地,但由于环县以北常年干旱少雨,又临近宁夏的沙漠地带,土地碱化严重,植物不易生长,也就广种薄收,连年经济匮乏,形成了恶性循环。更为不利的是,五年前,黄生辉在一次劳动中,摔坏了右臂,造成了残疾,身体也逐渐消瘦,劳动能力大打折扣,家中所有农活基本都靠妻子王炳霞劳作。黄生辉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在陇东学院上学,三女儿和四女儿在秦团庄上初中,由于姊妹众多,学费生活费开支很大,家里捉襟见肘,二女儿于今年考上高中后辍学外出陕北打工,成为支持众姐妹继续读书的第一个牺牲者。黄生辉的家境异常贫困,现在居住的3间土窑洞,系1982年所建,已经破烂不堪,黄生辉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他想翻修一下3间窑洞,用砖头箍一下破烂的庄崖面,但山高路远,成本预算下来就需要近30000元,这个想法也就一直没能实现。
黄生辉还有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女儿们都能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走出大山,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谈到二女儿的辍学打工,他便心里难过极了。“那也是没有办法,孩子们多,学费花费大,总借钱贷钱不现实。”黄生辉说,“我现在干农活不得力,家里孩子他妈就很费劲。”“老二(指他的二女儿)辍学时就哭……”黄生辉一说到“老二”的辍学问题,就很不是滋味了。
,黄生辉全家的所有收入,包括地里收获的庄稼折成人民币计算,约有6500元,人均才1000多元,而四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就需要16000多元。面对这样的窘况,黄生辉显得很无奈,他总是用完好的.左手托着带伤的右手臂,话语很少,却似乎想要表达,只是不好意思开口。
8月的那次傍晚,在大天子村部,当手里抓着我们送给他的3000元大女儿学费补助后,黄生辉退到一旁才跟我说:“这可帮了大忙了!”
20,黄生辉家全部的经济收入,也基本还是保持着上年度的状况,大概,二女儿打工还能换回来一点微薄的收入,可以补贴家用。
同样作为农民出身的我,在每次见到黄生辉时,总能联想到同样身处大山只拥有很多无奈的家乡父老乡邻们的影子,望着身材单薄、目光里流露着坚定却又充满希望和期盼的黄生辉,除了给予极大的鼓励,我内心总是有种歉疚,因为对于一个普通的职工我来说,我也不知道,我能帮他多少,而他的那些希望,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写下这篇日记,在此,我更衷心的祝愿还在上学的黄家三个女儿,但愿她们能够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争取早日从山沟里飞出三只“金凤凰”!
祝愿!祝愿!
篇2: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来得还有些迟,能看到这么多的干部下来帮助我们农民,觉得我们脱贫致富有指望了,让我们能在活着的时候给儿孙后辈过上好日子打下基础,也确实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感谢党的好政策“。谈及对当下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感受,小坝沟村的帮扶村民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我所帮扶的联系户为果园乡小坝沟村十组村民王怀义,因其有智障依托于弟弟怀忠家中,至今未婚。怀忠夫妇中忙于生计,家中又有子女正在上学,对于智障的哥哥王怀义平日照顾不周,有因王怀义常年无所事事,吃饭是有一顿没一顿,身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本组的社员也用另类的眼神看待王怀义本人,本人看着着实寒心。
看到此种境况,在与怀忠交谈中得知,怀忠家中加哥哥王怀义共有四口人,孩子还小,他对现在的现状也是有心无力,由于种植方式的粗放,种植品种少,结构单一,未形成较好的种植优势,家中就夫妻俩从事农事,又没有技能,收入低,属于无技术,缺乏劳动力致贫,更谈不上对其兄王怀义照顾有加。
依我多年在果园乡这边热土上的工作经验,之前也对该户人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在入户了解同时带去些衣物给王怀义,叮嘱其弟弟怀忠夫妇认真换洗的`让穿干净。王怀义虽说有智障,但其还算听话,家人交办的事情都能做到,从事简单的劳动还是可以的。本人结合实际,正好与小坝沟村委会附近的面粉厂老板熟悉,凭借自己的交往,今年3月,联系让王怀义到面粉厂从事简单的务工,至少让怀忠有所劳有所得,面粉厂老板了解情况后,专门安排好王怀义的三餐,让定时定点把饭吃上。在这半年天气里,我曾多次到面粉厂去看望王怀义,虽说他有智障,但是从一些细节中,还是看出他对自己现状的满意。记得第二次到面粉厂看望他时,王怀义满脸白面,头发凌乱,顿时看着难受,至那次起,定期不定期看望王怀义时,给他点闲钱,要紧叮嘱头发长长了,记得理发。时间过的很快,这半年时间,看着王怀义的改变,心里总算是踏实了许多,虽说对王怀义及其家人的帮扶工作做的还不够,但是尽我所能有信心把此项工作做做好,做扎实。
为了更好的让王怀义及其家人也能尽快脱贫致富,分析其家中致贫原因,特别给他弟弟王怀义也制定了扶贫计划,在有限的劳动力的情况下,来提高家庭人均纯收入。今年,怀忠计划种植玉米5亩,预计能增产300斤提高收入1950元;制种蔬菜3亩,小麦2亩,打算学些劳务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这些帮助他提高收入3000元。计划2012年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在年初的春耕时节,专门送去了他们所需的化肥,去鼓励他们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按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因本,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工作,我们作为最基层的乡镇干部,就是领悟上级精神指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让帮扶联系户尝到实惠,带领脱贫致富。
8年的时光,是漫长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怕搞形式,就怕抓得紧,政策松了,就没人管了。好不容易省、市、区开展”双联“帮助贫困群众,就怕有开头,没结尾,走了过场,帮着帮着,就没人管了。所以,本人在这半年来的”双联“帮扶行动中体会到,此项行动重在帮扶,但最根本的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长期坚持下去,扎扎实实访民意,理民事,解民忧。
篇3: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州、县、乡四级联动,全省40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嘘寒问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此期间,我也联系了2户帮扶户。
清晨,我和单位同事相约来到了马家山社,联系户马玉海家我总是放不下心,特别想去他家看看,马玉海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年事已高,而儿子马玉海已经48岁了,已离异,肩膀还有些残疾,身边无子嗣,只是过继了弟弟的一个儿子,现在还小,经常不在家,家里上上下下所有的事情都要马玉海亲自料理。
我总通过电话给马玉海打气、鼓劲,希望他继续做他的木工活,好好照顾母亲和侄子,一切会好起来的。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他做点啥,春耕的时候为他家买了一捆塑料,前几天又为马玉海家送去了一只基础母羊,希望他们日子能过的舒心一些。
刚走到家门口,就看见马玉海的母亲和同村的一位老人在寒暄,看到我过来,奶奶便笑着跟我打招呼,很热情地迎我进了她家,她家房子不多,但很干净,院子不大,也很整洁,所有的苞谷籽种都晾晒在房檐底下。我和同事一起进了她家的偏房。有时候马玉海出去做木工活远了,奶奶连饭都吃不上,只能靠早上或昨天的剩菜、剩饭将就将就。奶奶每次见到我都很高心,笑盈盈的,总是夸自己的儿子(马玉海)这好那好,还说国家的惠民惠农政策好,双联行动好,他们家享受了农村危旧房改造,3个人也都有低保,还为他们免费发放地膜塑料,免费发放基础母羊。完了也发发牢骚,说儿子不容易,到现在还是一个人,既要照顾家里,干农活、做饭、喂养,还要到外面做木工,挣钱贴补家用,孙子还小,13岁,还在念书,帮不上忙。我问了问上次奶奶手术后的情况,说都好些了,通过大病救助还报了些,自己花去的钱不多。我说,只要奶奶健健康康,马玉海在外面补贴些,再加上低保,日子慢慢会好起来的,奶奶听到我说这些,很高兴,一个劲地劝我喝茶,吃糖果。
农村在变化,老百姓的心情和日子也在变化,随着党和国家的惠民惠农政策的越来越好,老百姓看病可以报销了,上学也免费了,油路铺到了家门上,危旧房也改造了,老百姓的日子便也越来越好了,心情自然也就好了。
在回单位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很替马玉海家高兴,现在我也算是他家的新“亲戚”了,只要马玉海继续为家里整些贴补,奶奶能够健健康康,小侄子能够好好念书,他们的日子过好了,我自然也就高兴了。
篇4: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初中日记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初中日记
遵照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市残联组织的统一联户活动,我于4月和8月两次前往自己的帮扶联系户——环县秦团庄乡大天子村大天子组黄生辉家,在那里既看到了山区农民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民情,更体会到了只有与我们的衣食父母连成一片,用心沟通,用一点热量就可以温暖整个家庭的人间真情。
黄生辉家居住在山大沟深的偏僻农村,环境艰苦,条件落后,距离秦团庄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站在院子里举目四望,到处都是茫茫大山,尽管家里耕种着60多亩田地,但由于环县以北常年干旱少雨,又临近宁夏的沙漠地带,土地碱化严重,植物不易生长,也就广种薄收,连年经济匮乏,形成了恶性循环。更为不利的是,五年前,黄生辉在一次劳动中,摔坏了右臂,造成了残疾,身体也逐渐消瘦,劳动能力大打折扣,家中所有农活基本都靠妻子王炳霞劳作。黄生辉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在陇东学院上学,三女儿和四女儿在秦团庄上初中,由于姊妹众多,学费生活费开支很大,家里捉襟见肘,二女儿于今年考上高中后辍学外出陕北打工,成为支持众姐妹继续读书的第一个牺牲者。黄生辉的家境异常贫困,现在居住的3间土窑洞,系1982年所建,已经破烂不堪,黄生辉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他想翻修一下3间窑洞,用砖头箍一下破烂的庄崖面,但山高路远,成本预算下来就需要近30000元,这个想法也就一直没能实现。
黄生辉还有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女儿们都能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走出大山,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谈到二女儿的辍学打工,他便心里难过极了。“那也是没有办法,孩子们多,学费花费大,总借钱贷钱不现实。”黄生辉说,“我现在干农活不得力,家里孩子他妈就很费劲。”“老二(指他的二女儿)辍学时就哭……”黄生辉一说到“老二”的辍学问题,就很不是滋味了。
20xx年,黄生辉全家的所有收入,包括地里收获的庄稼折成人民币计算,约有6500元,人均才1000多元,而四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就需要16000多元。面对这样的窘况,黄生辉显得很无奈,他总是用完好的左手托着带伤的右手臂,话语很少,却似乎想要表达,只是不好意思开口。
8月的那次傍晚,在大天子村部,当手里抓着我们送给他的.3000元大女儿学费补助后,黄生辉退到一旁才跟我说:“这可帮了大忙了!”
20xx年,黄生辉家全部的经济收入,也基本还是保持着上年度的状况,大概,二女儿打工还能换回来一点微薄的收入,可以补贴家用。
同样作为农民出身的我,在每次见到黄生辉时,总能联想到同样身处大山只拥有很多无奈的家乡父老乡邻们的影子,望着身材单薄、目光里流露着坚定却又充满希望和期盼的黄生辉,除了给予极大的鼓励,我内心总是有种歉疚,因为对于一个普通的职工我来说,我也不知道,我能帮他多少,而他的那些希望,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写下这篇日记,在此,我更衷心的祝愿还在上学的黄家三个女儿,但愿她们能够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争取早日从山沟里飞出三只“金凤凰”!
篇5:“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民情日记
朱店镇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全镇立足本镇实际情况,按照确定联系对象,下发干部职工联系贫困户花名册、分期分批进村入户等办法,在行动中坚持知民情、解民忧、救民难的原则,拓宽了联村联户的内涵,延伸为民富民范围,使行动更具操作性,更具实效性。
在此行动中,为了使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此次行动开展的意义和举措,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特别印制了朱店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联系卡和“民情日记”,内容涵盖了省、市、县、镇有关行动精神,科学合理的进行了设计规划。帮扶卡详细的列出了帮扶干部职工的个人信息及联系方式,而且也详细列出了贫困户的个人资料、家庭成员情况、致贫原因等信息,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由单位和个人分别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帮扶进展、群众评议等项目。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节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一步一个脚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联系卡的制定使此次行动做到了有计划、有条理、有步骤的实行,而且使“双联”行动得以公平、公正的开展,使本次行动真正成为一次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惠民政策。“民情日记”的建立,能够详细记录干部职工走访、帮扶过程,及时收集、整理贫困户家庭中的实际情况,并且能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便于制定出合理的能够具体实施的帮扶计划。
篇6:西北地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随着“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干部走出机关大楼,来到田间地头,一身汗,两腿泥,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办帮联干部深入农村详细了解民生、民情;在田间地头,帮联干部把一袋袋农资化肥送到农民手中。我办领导干部坚持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到联系村、户调研摸底,进一步了解掌握联系的贫困村、特困户的实际情况和他们需要解决的生产生活困难。省人防办法规宣传处谈处长先后数次深入联系点宁县焦村乡宫刘村与联系村和联系户共同研究帮扶措施和致富途径。8月27日至9月3日谈处长再次带领我办15名干部深入农村逐户了解摸底,共走访了70余户。谭晶是我的帮扶对象,我到他家的时候正好家里没人,听带队的周主任说他家里共5口人,爱人和儿子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家里剩下她和她母亲还有女儿,种植了15亩地,还养了几只羊,生活一般,家里没有劳动力所有的农活都要自己干,今年由于季节原因养的羊死很多了,生活很困难。听了这些我感到虽然不能给群众帮上什么大忙,但从村支书、周主任的言谈中却能感受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给他们带去的精神抚慰和生活希望。通过与农户面对面的交谈和心贴心的沟通,使我深深感受到农民的纯朴、勤劳以及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相对我们这些生活条件优越的人来说,对我心灵是一种洗涤和震撼,对做好本职工作也是一种教育和鞭策。此时,不禁使我想到联村联户,“联”的是感情,是理想,是信心。只有带着真情、带着思考、带着责任走进农户,开展帮联,才能不辜负群众对我的信任和组织的重托。
篇7:西北地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8月28日,根据办党组工作安排,我随“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组第三批向庆阳市宁县焦村乡宫刘村出发。 宫刘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区村,它包括3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地形又不一样,有的在塬上,有的在川里,通过十几户的入户对接,深入了解到生活在山区里的老乡生活上的不容易。村民谭永怀家里的情况尤其让人难忘,这是一个三口之家,两个老人带着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老人已经78岁高龄,患有胃壁结石,老伴也患有胆结石。老两口一共有耕地8亩,种了4亩小麦几乎绝收,种了4亩豆子全部被洪水冲走,目前仍住在破旧的窑洞里,老两口只能靠低保和每月几十块的养老金生活。 虽然这次帮扶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状况,但通过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心贴心沟通,使我深切感受到农民的纯朴与勤劳,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自己生活条件的优越,对我心灵是一种震撼,对我以后的工作是一种鼓励,使我想到:我国虽然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GDP每年增长速度很快,所取得的成就震憾世界,让世界刮目相看,但贫困人口依然还很多。当我穿着时尚的服装,住着高楼大厦的时候,还有很多农民兄弟穿着陈旧的衣服,吃着粗茶淡饭,住着土墙瓦房。此时,我应该想些什么呢?乘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春风,我将以最热烈的情怀,最积极的行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农村,走向农民,倾情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脱贫致富。 联村联户是形式,为民富民是目的,联村联户的关键就是让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群众真正脱贫致富了,我们的联村联户行动才不只是一句空口号。
★ 民情日记
★ 乡镇民情日记
★ 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 民情日记读后感
★ 扶贫帮困民情日记
★ 困难群众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日记(集锦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