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护理行政查房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论文

时间:2023-01-30 03:52:46 作者:渡沙洲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渡沙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谈护理行政查房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论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谈护理行政查房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谈护理行政查房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论文

谈护理行政查房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论文

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是提升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对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有研究显示,目前在实际的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其护理管理效果往往不佳,这种情况也会导致护理质量降低的情况,无法为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基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找出能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我院使用护理行政查房的手段,持续改进了护理质量并提高了管理水平,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在1月至1月科室的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我院自1月间开始正式实施护理行政查房的护理。将201月至201月设置为观察组,并将201月至2014年1月设置为对照组。

1.2 护理方法:字2014年1月开始,我院开始在各个科室中进行护理行政查房的护理。首先在管理护理工作的副院长的领导之下,由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以及质量控制委员会中的相关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也需要让全体的护士长加入到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部可以制定出护理行政查房的相关计划,通过召开护士长会议的手段,进行相关信息的传达,也需要将相关资料进行发放。护士长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认真的组织科室中护理人员对于质量检查的标准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手段能够让科室中的护理人员明确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并按照这些标准开展实际的护理工作。为了能够了解到科室工作情况的证实情况,领导小组可以选择相应的科室,提前约30 min通知,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每个月检查1~2个科室。为了不影响科室的正常工作,在检查的过程中,护理部也需要组织检查时人员准时的到科室中,经过大约1 h的考核以及检查后,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等信息。在检查完成后,可以先让护士长当面的对科室护士长通知检查的实际结果,护理部的主任可以提出科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存在问题。另外,需要由护士长组织全部的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护理部的主任需要总结对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相关防范措施,并让被查科室的护士长制定出整改计划,及时的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

1.3 疗效标准:比较在护理行政查房实施前后的三基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使用我院自制的三基知识理论试卷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另需要对患者以及医师对护理行政查房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评价,满意程度被分为了满意、较满意、合格、不合格。比较满意率以及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统计学软件选择为SPSS17.0软件,通过使用t 检验对本次研究中的三基知识评分进行比较,对比较结果使用(x-±s )表示,通过使用χ 2检验对本次研究中的患者满意程度以及医师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并以率(%)表示,在比较后,若差异显示为(P<0.05)则表示差异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基知识评分情况:观察组三基知识评分(92.54±3.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三基知识评分(61.02±1.85)分。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医师和患者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医师满意率62%明显高于对照组医师满意率33%,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医师满意率7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6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40%,观察组患者合格率8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合格率70%。所有差异均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护理质量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是患者身体能够得到较好恢复的重要条件,因此护理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诸多医院在护理管理方法仍是使用传统的手段进行护理的。这种方法往往无法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由于这种特点,就需要找出全新的护理管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护理行政查房前后,护理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情况。通过本次研究完成后,我们发现使用护理行政查房的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并可以提升管理水平,护理人员自身对三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医师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明显的提升。通过分析发现,护理行政查房能够取得如下几点效果。首先护理行政查房能够明显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护士长是基层护理管理工作的主要人员。但通过护理行政查房的手段,能够及时有效的'找出护士长在实施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等,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对护理管理工作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时护理行政查房也能够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以往的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护理人员往往是通过自身以往的护理经验进行护理工作,但这种方法有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无法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但通过使用护理行政查房的手段,可以对护理人员在三基知识方面的问题进行发现,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保证到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加符合相关要求。另外使用护理行政查房的手段,对实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能够起到针对性的解决,让患者以及医师对护理的质量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护理行政查房能够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并改进护理管理水平,对临床护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着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篇2:谈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论文

谈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企业管理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0.5~4岁,平均(1.1±0.4)岁。将20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0.6~4岁,平均(1.3±0.5)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1.2.1P(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儿童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体操作方法等。

1.2.2D(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1.2.3C(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工作计划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1.2.4A(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1.3评价标准

1.3.1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1.3.2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11]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100.

篇3:项目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作用论文

项目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作用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有机结合项目管理对外科临床护理质量改进的影响。方法抽选6月—6月在广东省中山市板芙医院接受外科治疗的13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由临床医生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接受护理管理培训的责任护士给予护理,40名责任护士采用PDCA循环法结合项目管理对其进行护理培训,分别于管理前后对护士进行专项护理考核,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管理前责任护士考核合格者8名,考核不合格者12名,20名责任护士成绩一般;管理后38名责任护士考核合格,其中,30名护士分数达到95分以上,2名护士考核成绩一般,分别为89分、86分。管理前后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6.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9.2%显著高于对照组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有机结合项目管理能显著提高外科临床护理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法;项目管理;外科临床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17 文献标识码:A

外科的主要疾病分为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也是一种破坏组织完整性的操作,机体接受手术治疗后往往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尽管微创技术不断发展,但术前、术后护理不当,依然会影响预后,延长后期恢复时间,因此提高外科临床护理质量与提升外科治疗技术同样重要[1]。笔者采用PDCA循环法结合项目管理改进本院外科临床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6月—206月在广东省中山市板芙医院接受外科治疗的136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5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5.6±7.8)岁;阑尾炎42例,胆囊炎25例,骨折12例,腹部外伤5例,消化道出血10例,腹股沟疝8例,下肢静脉曲张9例,急性乳腺炎17例,乳腺脓肿8例。上述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师及相关辅助检查(B超、CT、MRI等)确诊,精神正常可配合研究,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管理培训时间和患者入院时间将入选的1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74),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临床医生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送药、送检,用药指导,配合医生给予常规治疗等,观察组由护理组安排接受护理管理培训的责任护士给予护理。采用PDCA循环法结合项目管理对40名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培训,①项目启动与计划(P),本项目目标为将外科护理质量提升10%,对责任护理进行护理知识强化培训;进行护理规范及护理礼仪培训;定期考核培训内容,及时收集患者反馈信息,讨论问题,提出对策。②项目实施(D),根据计划由责任护士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循环管理优质护理,从患者入院、治疗、出院全阶段进行全面护理。③项目控制(C),根据计划每周对责任护士进行考核,每月进行科室护理大检查,评估护理质量,分析患者反馈信息,明确项目成绩和不足,讨论解决措施,培训小组加强监管力度。④项目收尾(A),召开项目大会,综合护理质量评估结果、护理问题改善情况及患者反馈信息总结项目管理成绩,培训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发言,将项目管理成绩作为下阶段培训依据。上述循环培训模式以1个月为1个周期,持续进行3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责任护士进行专项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知识、技术操作、病房管理及护理礼仪,每项赋分25分,满分100分,分数≥90分为合格,70~90分为一般,≤70分为不合格;分别于培训管理前后采用本科室自制问卷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90分),较满意(80~90分),一般(70~90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率为满意率加较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责任护士考核分数比较

管理前责任护士考核合格者8名,考核不合格者12名,20名责任护士成绩一般;管理后38名责任护士考核合格,其中,30名护士分数达到95分以上,2名护士考核成绩一般,分别为89分、86分。管理前后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6.0,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护理工作直接贯穿于患者就诊的整个过程,其护理质量反映了科室工作人员的专业度,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会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护理管理组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在岗培训,定期考核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时纠正工作中不良态度,保证患者接受到优质、全面的`护理[2-3]。笔者将PDCA循环模式与项目管理结合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意在提高外科护理质量,研究显示,管理培训前对外科护士进行基础护理知识、技术操作、病房管理、护理礼仪等专项考核8名(20.0%)成绩合格,12名(30.0%)成绩不合格,20名(50%)成绩一般;管理培训后38名(95.0%)考核合格,其中30名(75.0%)分数达95分以上,2名(5.0%)成绩一般,分别为89分、86分。护士专项考核成绩间接反映了科室护理质量高低,该结果提示管理培训后科室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也是评估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本研究前后抽选两组患者参与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满意率89.2%,对照组72.6%,两者差异显著(χ2=6.20,P<0.05)。综上,PDCA循环法有机结合项目管理能显著提高外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燕妃.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外科的实践与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5-786.

[2]覃泽萍,王非凡,彭翠香,等.对外科主管护师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认知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9):1076-1078.

[3]傅桂芬,梁惠娟,莫云,等.免责直报系统结合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10-12.

篇4: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分析论文

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分析论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病人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要求也不断增加,此外心内科患者疾病较复杂且病种繁多,使得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所以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十分重要。我院对2014年11月?11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发现其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现将其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1月在我院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75例患者作为优质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6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优质组中女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40例,年龄范围(50~80)岁,平均年龄为(64.1±2.7)岁,疾病包括冠心病30例、心绞痛21例、心肌梗塞24例;常规组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37例,年龄范围(53~85)岁,平均年龄为(65.2±3.1).岁,冠心病25例、心绞痛18例、心肌梗塞17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检测患者脉搏、血压、体温和神智,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医嘱对患者予以静脉输液治疗。优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如下: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和舒适的病房内环境,保持室内通风以及充足光线,减少强光照射,对病房内探访人数进行控制,禁止人员在病房内吸烟;②心理护理:由于心内科患者发病较急,病情复杂,病程时长较长,所以患者常会具有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从而导致原有病情进一步恶化,不利于预后恢复,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并给予患者细致和耐心关怀,耐心倾听患者问题,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和焦虑心理,此外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病原因、机制以及治疗方法及事后注意事项,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③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待患者病情好转后予以摄入蔬菜和水果,并适当对其腹部进行按摩,以便促进肠道蠕动,若患者存在便秘现象,予以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④运动护理: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少量有氧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同时降低死亡率,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身体素质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和运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指患者心电图检测和临床症状均明显恢复正常;有效指患者心电图检测和临床症状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指患者上述指标未见明显改善或较前恶化。采用问卷调查对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其中满意为90~100分,比较满意为80~90分,不满意为80分以下,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人数×lOO%。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数据进行分析,上述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经卡方检验。

2.结果

优质组患者显效率为40.0%(30/75),有效率为48.0%(36/75),无效率为12.0%(9/75),总有效率为88.0%,常规组患者显效率为35.0%(21/60),有效率为38.3%(23/60),无效率为26.7%(16/60),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520,p=0.0293);同时优质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满意45例、比较满意35例),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为93.3%(满意26例、比较满意30例),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527,产0.0232)。

3.讨论

随着我国老年化人口的增多,作为多发于老年性人群的心血管类疾病其患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对老年人群的晚年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老年心血管类疾病患者若未予以及时有效治疗往往会导致病情延误,増大治疗难度。然而除了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外,予以患者有效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

常规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对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加,大家对护理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加上常规护理方式目标不确定,护理人员与患者缺少沟通和交流,无法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临床研究报道,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焦虑,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协助患者消除焦虑和紧张心理情绪,增进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治疗及护理。袁丽林等研宄报道,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与本研宄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心内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该护理方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篇5:护理质量改进对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论文

关于护理质量改进对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论文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反映护理工作的内涵。门诊部是医院服务窗口科室,其服务质量能直接反映护理管理水平。分诊护理在门诊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作中任何环节的失误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医院声誉度,甚至造成经济损失。我院门诊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明显提高了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分别截取2013 年1 月至2 月(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实施前) 和2013 年7 ~ 8 月(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实施后) 两个时段,每个时间段随机抽取100 例患者。实施前组: 男54 例、女46 例,年龄18~75 岁,平均( 41.77±8.02) 岁。实施后组: 男52 例、女48 例,年龄18 ~ 78 岁,平均( 42.46±8.21)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

1.2.1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实施时间: 2013 年3 月至8月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

1.2.2 成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小组: 门诊部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全面工作; 3 名具有多年门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为成员,负责对门诊护理人员的培训、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考核等。

1.2.3 确定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目标: 参照卫生部2010年颁发的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结合我院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从而确定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目标: 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改进门诊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护理操作安全。

1.2.4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

①完善服务制度。根据本院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完善预检分诊岗位责任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提高分诊护士的职业素质,如主动接待、主动问候、主动帮助;早上岗、早准备、早迎接等。

②加强礼仪修养。具有高素质护理人员,通过护理实践,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分诊护士的礼仪修养,做到仪表端庄、微笑服务、待人亲切、不卑不亢、严谨科学等。同时加强美学知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让患者感到健康向上稳重可信。

③强化专业素质。门诊涉及多个临床科室,并且疾病型态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这就要求分诊护士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我们采取自学和集中授课的方式,加强分诊护士对各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相关知识的学习,熟悉其临床特征和症状、相关检查及注意事项等。分诊过程中,注重危重患者的分诊,通过询问病史做出初步诊断,如剧烈胸痛、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患者应立刻引导去急诊科就诊。其次分清主次,对多系统的患者要有主次之分,分清原发病和继发症状,以患者目前主要症状为主选择相应的科室,如原发性高血压,这次症状主要是以腹泻,请患者去消化内科就诊。最后,对不易分清就诊科室的患者,电话咨询相关科室医师,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分诊。

④实施服务规范。加强分诊护士思想教育,并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渗透到每个分诊护士的具体工作中。如接到医师为患者开据的住院证后,打电话到病房落实床位,然后电话通知导医接患者办住院手续,初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轮椅或平车护送。

⑤提高沟通能力。医护交流时,患者问题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或处理,或因护士语言表达缺陷造成误解时,极易产生矛盾。因此,应提高分诊护士的语言表达技巧及沟通能力,妥善处理护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护理氛围,使患者快捷、顺利的完成就诊过程。

1.2.5 监督与整改: 小组成员每天要实地检查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门诊分诊护士也可随时提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然后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1.3 评价标准: 分诊准确率: 按正确、错误进行评定,根据门诊医生反馈回的明确诊断来判断护理分诊的准确性。分诊满意度参照相关文献,制定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院分诊环境、分诊服务态度、疾病问询技巧、分诊熟练程度、帮助尊重患者及温馨提示告知6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计分方法,按1~5 级进行计分,5 = 极度满意、4 = 很满意、3 = 满意、2 = 有点满意和1 = 不满意。分诊结束即刻由小组成员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时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比较: 实施后组患者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97.00%,实施前组为9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031,P = 0.045)。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保证质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质量改进的精髓是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提升组织的.整体业绩、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最大程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1993 年始,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委员会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到医学,以期达到患者满意,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等目的。近年来,持续质量改进也在我国多家医院相继应用。预检分诊工作是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创新预检分诊工作方法,提高门诊预检分诊的效率、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对提升医院的社会信誉和社会认知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97.00%,显著高于实施前,并且满意度量表各项评分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提高了分诊护士对“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医院迅速崛起,竞争日益激烈。通过教育,分诊护士深刻认识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②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分诊护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修养,激发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为患者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

③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有利于分诊护士及时发现专业知识的缺陷,从而主动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使预检分诊工作更规范有序,提高了分诊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

护理查房范文

谈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论文

精神科护理查房范文

糖尿病护理查房开场白

护理查房效果评价评语

骨科护理教学查房总结

护理教学查房的总结

护理论文

科室护理质量规章制度

护理质量工作会议简报

谈护理行政查房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论文(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谈护理行政查房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